课时导学案历史 明清两朝的专职统治

合集下载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学案教案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学案教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班级:姓名:学号:
主备人:刘蕾参与者:郑碧丽王柏英胡婉辉审核人: 郑碧丽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

2.了解和归纳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98-102页“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元璋措施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明成祖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成祖措施: _____________
(2)清朝雍正帝措施: ______________
2.思想文化上 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1.乾隆时,内阁大学士胡中藻的诗里有“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罪及师友。

请回答:
①这个案子叫什么?
②这种文字狱,你知道清朝还有哪些?
③简析文字狱的影响。

2.你的疑点、难点:
新课标第一网。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

第10课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 导学案2、 列举明清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知识建构 问一问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 年建立的 朝;继此朝代后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和完善作出过重要贡献的朝代、 、 、 、 、 、 。

、完成下列知识建构明朝:时间 、建立者 、都城 。

1616年, 统一女真,建金,史称 。

年,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顺治帝迁都 。

废除 ,取消 ,把权分交 。

设立 ,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建立 ,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 ,使皇帝集权受影响。

过程: 时建立, 时,进一步扩大皇权。

目的: 。

特点:题目选自 ,内容遵循《 》的观点。

影响:禁锢 ,阻碍 。

目的: 。

表现:明清时最厉害, 朝达到顶峰。

影响:严重阻碍了 。

创设情景“ 衣冠禽兽”一词的由来“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

明朝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有让羡慕的味道。

明朝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 ;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一样的水鸟;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官服绘兽,即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

文武官员一至四品穿红袍;五至七品穿青袍;八品、九品穿绿袍。

老百姓把做官的称为“衣冠禽兽”。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当官的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文官武将身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洪水猛兽。

于是,“衣冠禽兽”开始具有贬低的含义,老百姓也就把为非作歹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比喻道德败坏。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政治方面:(1) (明朝) ; ( 2)、(明朝) 清朝: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八股取士文字狱明清的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明清专制集权的加强(3)、(明朝);( 4)、(清朝)思想文化方面:(5)(明清)、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胡惟庸早年投奔朱元璋,深得宠信。

七年级历史教案《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七年级历史教案《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教案课程标准: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过程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和查阅有关明清建立的资料,增强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在课堂上通过问题的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明清专制统治的措施。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明清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语言生硬,对初一学生来讲难以接受,在讲课中要深入浅出,透过现象折射理论,让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分析1.明清两朝是中华帝国的晚期,中国封建社会已开始走向没落,明清统治者采取各种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巩固了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渐趋性。

2.本课共分三个子目:第一目“明清帝国的更迭”,主要讲述了这一明清两朝的更迭,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分别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来说明明朝和清初专制统治加强的情况,尽管条理清晰,但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

教材处理1.由于教材中的第二目“皇权高度膨胀”和第三目“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都是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因此可合为一目,有利于教师授课,也有助于学生理解。

2.为帮助学生理解,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在教师引导下逐条分析。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学生讨论,利用课件展示材料。

板书设计:一、明清帝国的更替二、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1、政治上:皇权高度膨胀a.、大开杀戒,巩固统治 b、废宰相制度,权分六部c、设厂卫特务机构d、设廷杖制度 d、设军机处2、思想上:八股取士和文字狱教学过程:(一)、教学基本流程:复习上一课知识------引入新课-------明清帝国的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二)、复习提问:元朝是何时建立的?它又是如何灭亡的?(三)、导入新课: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学案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学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明清建立和文字狱的有关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组对抗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

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及危害,初步培养民主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培养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从“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脑袋,来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谈到明清的专制统治,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明清两朝是怎么建立的。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请两位同学介绍明清建立情况,教师利用多媒体给予适当补充。

事实上,到了明清,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巅峰,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皇权的高度膨胀。

二、皇权高度膨胀请同学阅读“皇权高度膨胀”一目,整理一下明清皇权高度膨胀的表现。

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并设计出几个小问题,然后分两组,比一比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看一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

让同学们回顾“焚书坑儒”。

利用顾炎武所说的:“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的坑儒还厉害。

”来引入第三目。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

说起科举制,让同学回顾科举考试演变情况:隋朝创立,唐朝沿袭了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士。

那么,隋唐的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八股取士选拔出的人才说到底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从而有效地加强了皇帝的专制统治。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教学重点: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教学难点: 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知识结构:【学习过程】 一、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和目的材料一: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 ——《明史纪事本末》【设问】为何“我朝罢相”?【总结】原因:①直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②根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结果: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问题一: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我朝罢相, 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摘自《明太祖实录》阅读材料后回答,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其理由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问题二 材料一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

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谯让(责问)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摘自《皇明大政记》材料二 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尤开府之书记也。

其事既轻,而批答之意,又必自内授之而后拟之,可谓有其实乎!吾以谓有宰相之识者,今之宫奴(宦官)也。

——《明夷待访录》(1)材料一中“人”认为明朝实际上行使相权的机构是什么?据材料一,说明其大臣的职权和地位。

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无不惴惴惧者”?(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阁臣权力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三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宗庙,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废宰相权分六部 设军机处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背景: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统治腐朽衰落政体改革 明朝 清朝加强措施 加强措施 具体原因:明初官制妨碍皇权集中 具体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设内阁内侍辅政 中枢三分权 东西差距 君主专制新高度 君主专制顶峰 西方 东方 自然经济主导君主专制强化 进步 落后 工业化进程起步─《汉书·孔光传》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18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课题: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设计:审核: 2014年月日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小组:________ 编号:________【学习目标】1.过程目标:通过指导自学,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历史学习兴趣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2.知识技能目标:明清帝国的更替,了解和归纳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3.情感目标: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渐趋衰落。

【学习重点】使学生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学法指导】先学后教【教学设备】多媒体【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明清帝国的更替:(在教材中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1、明朝的建立:年,建立明朝,即。

2、清朝的建立:年,在称帝,改国号为。

3、朱元璋对功臣严加防范,并大开杀戒,制造了波及面最广的“”;4、皇权高度膨胀:(1)废除宰相制度: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使直接受皇帝指挥;(2 )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专门侦缉官民言行。

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3 )设立廷杖制度:为了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朱元璋设立。

(4 )朝时期,中央设立,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二)皇权高度膨胀:(在教材中标出下列问题的答案)3、朱元璋对功臣严加防范,并大开杀戒,制造了波及面最广的“”;4、皇权高度膨胀:(1)废除宰相制度: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使直接受皇帝指挥;(2 )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专门侦缉官民言行。

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

东厂和锦衣卫合称为“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3 )设立廷杖制度:为了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朱元璋设立。

(4 )朝时期,中央设立,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归纳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认识明、清君主专制统治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

2.通过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培养自己的民主意识。

3.说出明清时期的文字狱,认识文字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并分析其影响。

4.重点: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二、预习导学1.从内阁到军机处(1)明朝的建立与灭亡:1368年,__________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1644年,__________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2)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A、明朝a. 明太祖①废除元朝的“行中书省”制,设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使地方行政、司法、军事三权相互牵制,统于中央②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法规,加强对农村和城镇_______的直接控制③罢_______,废_______,使朝廷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④设__________,帮助阅读和起草文件,并备咨询b. 明成祖①设立_______,召殿阁大学士参预机务②委任宦官,箝制内阁以上两项措施使明朝的_______空前强化B、清朝①康熙皇帝亲政后,绕过议政王大臣会议,另设_______,以强化皇权②雍正皇帝时,创立_______,逐渐成为皇帝处理全国军政和发布命令的中枢2.文字狱(1)明朝原因:_______对读书人的言词非常计较,怀疑读书人语带讥刺特点:对于片言只字_______,朱元璋开始大搞文字狱后果:许多_______蒙冤而死“议一议”: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2)清朝①原因:为确立文化上的正统地位,大力推崇儒学,严厉镇压_______思想。

②特点: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朝次数最多,有记录的文字狱约100余起。

一旦犯案,株连甚广。

三、合作探究1.组内交流,并共同解决问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高考考点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一、基础知识1、明太祖认为权势过重,妨碍的高度集中,1380年,明太祖裁撤和,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负责,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政务;明成祖时,“”出现。

后来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内阁不是法定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手中。

4、清初权力很大,受到很大限制。

5、康熙亲政后,设,中枢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6、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手中,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难点和考点1、宰相制和内阁制的区别。

2、军机处职责、特点是什么?它的设置有何影响?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措施和特点。

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练习巩固1. 明太祖决定改革政治体制的本质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C.废除宰相制度D.高效处理繁重的政务2.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可见他极力主张: () A.加强君权必须废除丞相B.加强相权来削弱君权C.有丞相必然就有善治D.没有丞相就没有善治3.某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考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试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使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中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4.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它的原则是恐怖。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够反映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北宋设中书门下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5.以下关于我国封建王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决策②内阁制度是明成祖时正式形成的③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约皇权的作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6.下列有关下图机构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康熙帝时期设立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任军机大臣,他们的职责是跪受笔录,承旨尊办③此机构设置后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④此机构的实质是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8.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史上的一种制度:“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18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导学案

18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导学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主备教师王义华参与教师审核人杨吉义课时一课时授课时间学习目标1、1、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清帝国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明清帝国更替、皇权高度膨胀等史实,提高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重点知道明清帝国更替、皇权高度膨胀难点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准备导学过程导学设计补充完善第一课时【预习案】一、【预习检查】(2)分钟二、【预习自测】(10 )分钟按要求认真阅读课文14课,完成配套练习基础在线部分。

【探究案】一、【导入】(2 )分钟(略)二、【自主学习】(15)分钟1、明朝开国时间和皇帝分别是和,清朝开国时间和皇帝分别是和。

2、皇权高度膨胀;朝代措施概况明朝废除宰相设立厂卫庭杖制度八股取士影响:兴文字狱清朝设军机处八股取士无兴文字狱无三、【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0)分钟1、组织学习“学习目标”。

2、小组长检查预习案完成情况,交流掌握情况。

3、【预习自测】组长组织在组内检查完成字词。

第二组展示,第三组点评。

4、【自主学习】:自由阅读8分钟,组长组内交流。

第三组代表展示,其他组补充。

1、回答问题(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什么时期形成?唐朝科举制度有什么变化?(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3)顾炎武的话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明朝八股取士与秦朝焚书坑儒,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5)明清时期造成思想界“万马齐喑”的原因是什么?(6)说说唐太宗和顾炎武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拓展提升:1、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一个什么共同的目的?【训练案】当堂检测1、清朝设立军机处,是在() A、康熙时 B、乾隆时 C、雍正时D、顺治时2、明朝设立厂卫制度的目的是()A、监视百官和京城百姓B、使其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C、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D、使君臣关系变为主仆关系3、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锦衣卫③设东厂④设立廷杖制度⑤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4、历史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时期的特点,正确的是()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膨胀与经济高度发展C、繁盛与危机并存D、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二、【课堂总结】( 2 )分钟1、学科班长总结本节课情况2、教师总结三、【布置作业】配套练习要点点击、探究时空。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编写人:王杰班级:小组:姓名: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感受人治的诸多弊端,认识到专制政治走向民主法制是历史的必然。

学法指导1、本课主要讲述明清两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注意结合明清的时代背景,总结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2、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以备课上集体讨论、突破。

预习案一、预习内容(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1)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_______不稳、内乱屡生。

(2)明初沿袭元朝制度,明太祖认为_________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3)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_______”。

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

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2.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________;同时,裁撤_______和_______,以___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①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②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③使___________进一步加强。

④但是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确立(1)明太祖设置__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2)________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_________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内阁的发展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___。

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

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_______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_______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第18课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18课明清时期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学习目标】1.知道明清帝国更替、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1. 明的建立:1368年,推翻元朝统治,在(今南京)称帝,国号,年号,朱元璋就是,年间,国力强大,成为中国历史上又一强盛王朝。

2.明朝灭亡:1644年,的义军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3.清得建立:明朝后期,统一东北女真各部,形成新的民族,后脱离明朝独立,建立政权。

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制度:朱元璋夺取政权后对功臣严加防范,以谋反的罪名把丞相胡惟庸,大将军蓝玉杀掉,被牵连杀死的4.5万人,史称:“”。

废除了实行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2.明朝设立“”制度:即和。

侦缉官民言行,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之柱。

3.明朝设立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杖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了关系。

4.清朝设立 : 雍正时期,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1.实行: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文章形式叫做八股文,成为了朝廷的工具。

2.大兴:明清统治者还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共同探究】1.丞相(宰相)制度是什么时间、谁设立的?又是什么时间、谁废除的?丞相的设与废都是为了一个什么共同的目的?【自我检测】1.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间是()A.1368年B.1644年C. 1618年D.1643年2.明朝后期,女真族的哪一位首领统一了女真各部()A.铁木真B.努尔哈赤C. 皇太极D.忽必烈3.明成祖设立的机构是()A. 锦衣卫B.东厂C.军机处D.西厂4.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军机处的设立者是()A.康熙皇帝B.雍正皇帝C.乾隆皇帝D.顺治皇帝5.明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是()A.实行三省六部B.创立科举制C.废除丞相制度D.设立军机处6.明太祖认为,秦始皇置丞相,却很快亡国。

为强化皇权。

以秦为鉴。

最新初中历史-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精品

最新初中历史-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精品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导学案课程标准: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学习目标: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史实;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分析明清专制统治的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重点:了解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培养学生的简述、归纳、和比较能力。

难点:分析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所造成的影响。

课前导学:(一)明清帝国的更替:1.明朝的建立:1368年,建立明朝,即明太祖。

2.清朝的建立: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二)明清为强化专制统治采取的措施有:政治上:1.杀功臣:朱元璋对功臣严加防范,并大开杀戒,制造了波及面最广的“”;2.废除宰相制度:朱元璋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使直接受皇帝指挥;3.设立厂卫制度:朱元璋设立,专门侦缉官民言行。

明成祖时,设立特务机构。

二者合称为“”,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4.为了树立皇帝绝对权威,朱元璋设立,使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

5.清朝雍正时期,中央设立,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它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

思想上:6.八股取士:到明清时期在很大程度上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实行“八股取士”,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7.明清统治者还制造“”,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三)知识结构1.废除宰相制度一.皇权高度膨胀 2.设立厂卫制度(政治上) 3.设立廷杖制度4.清朝设立军机处二.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思想上)课后检测1.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我国设立和废除丞相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2.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逮捕和处罚的特务机构是()A.三司 B.锦衣卫和东厂 C.六部 D.三省3.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自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C.军国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D.军机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4.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朝“八股取士”规定的是()A.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B.考生的答卷不能有个人见解C.文章死板地分为八个部分D.考生可以针对时弊、谈古论今5.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6.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B. 选拔皇帝的忠实奴仆C.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7.造成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诗中感叹“万马齐喑”的原因是()。

第十二 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十二 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导学案

第12 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导学案【知识目标】(1)朱元璋建立元朝、地方设三司、中央社内阁;清朝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2)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自主探究】1.1368年,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史称明太祖。

明初,朱元璋废除元朝的“”制,设、、,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使地方的、、三权相互牵制,统于中央。

又相继推出了严肃的、、等一系列制度法规,强本抑末,加强了对的直接控制。

2.开国后不久,朱元璋即罢,废,他还设,帮助起草文件。

明成祖朱棣在位时,在皇宫内还设招殿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又委任宦官,以牵制内阁。

通过内阁制度,明朝的皇权空前强化。

3.清初,政令虽出自内阁,但是重大决策须经商定,皇权受到极大的限制。

康熙亲政后,另设,选用翰林学士参与机务,以强化皇权。

雍正皇帝时,创立,召内阁大臣参与军事机要。

4.明清两朝专制统治对照表专职机构文字狱原因措施作用原因特点后果明1.元亡的原因之一是君主专制力度不强。

2.社会矛盾错综复杂。

蒙古贵族南下骚了。

地方:废三省,设三司中央:罢中书,设内阁皇权空前强化朱元璋猜忌读书人对他讽刺攻击朱元璋开文字狱之先,片言只字,捕风捉影许多文臣梦蒙冤而死清1.加强清王朝和君主对全国的统治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康熙:南书房(皇帝严密控制的机要机构)雍正:军机处(军机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

)皇帝独断专行工具严厉镇压反清复明思想康、雍、乾三朝次数之多,处罚之严,为历代之最窒息思想毒化风气阻碍发展【课堂练习】1、元朝在全国统治结束是在A、1367 年B、1368 年C、1369 年D、1370 年2、元朝时设立的行中书省被下列哪个皇帝废除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崇祯帝3、宰相制度在中国实行了A、500 多年B、800 多年C、1500 多年D、2000 多年4、明成祖在位时增设的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是A、中书省B、礼部C、内阁D、吏部5、清朝初年,掌握实权的是A、皇帝B、内阁与六部C、议政王大臣会议D、军机处6、清朝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是A、设内阁与六部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军机处D、大兴文字狱7、清朝文字狱最严重时是在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C、乾隆、嘉庆二朝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8、下列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统一全国的是①北魏②辽③西夏④金⑤元⑥清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⑤9、后金和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隋朝和唐朝B、北宋与南宋C、契丹和辽D、蒙古和元朝10、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标志是A、废三省,设三司B、实行“削藩”政策C、设立厂卫特务机构D、设立军机处11.中国历来不乏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这一矛盾得到根本解决是在A唐朝 B 北宋 C 明朝D 清朝12.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是A努尔哈赤 B 李志成 C 皇太极D 朱元璋13.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是A内阁 B 议政王大臣会议 C 军机处D 理藩院14.清朝大兴“文字狱”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相同,都的为了A防止人民反抗B 巩固君主制度 C 压制知识分子D 加强思想控制15.明初管理地方政权的机构是A节度使 B 中书省 C 行中书省D 三司16. 清朝前期虽然沿袭了明朝的制度,设置内阁和六部,但军机大事都要经过哪个部门来讨论A锦衣卫 B 东厂 C 议政王大臣会议D 军机处17.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以后那个的权利进日益增加,凌驾于六部之上,成为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这说明了A明朝的经济文化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B 明朝的君权进一步加强C 明朝的军事制度进一步完D 明朝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8.清朝一个秀才清晨起来看书,忽然风吹书页翻动,猛然诗兴大发:“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后后被斩首,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的A闭关锁国政策 B 大兴文字狱C 设军机处D 建立中央册封制18.明朝丞相的废除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说明了A君主集权强化,B 地方权利的扩大C 督查职能的增强D 中央机构的膨胀19.元朝的“行中书省”被废除的时间的A明初 B 元末 C 明朝中期,D 明朝后期20“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B宋朝 C 明朝D 清朝二、材料解析题1、阅读材料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事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识记:明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清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2、理解明清在政治制度上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及影响;3、从总体上把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习重点】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学习难点】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一部分:基础巩固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1)明初在中央设,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权势过重,妨碍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以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

3.影响(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3)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1)奠基:明太祖设置,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此出现。

(3)发展:后来,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4)全盛: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1)性质: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原因: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1)设内阁、六部: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州贵族组成,权力凌驾于、之上。

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3)设南书房: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三足鼎立,相互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新部编本04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新部编本0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学目标1、⑴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⑵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⑴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

⑵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元朝民族分化政策,分析其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最后使元朝走向灭亡。

朱元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兵反元,最终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学与讨论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明清两朝建立的情况然后指出本节所学的内容就是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明清两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来,这些在课本上写得很明确。

让学生起来回答时,教师可简略板书。

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⑴、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

(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⑵、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

⑶、废宰相,权分六部。

⑷、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⑸、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⑹、开始文字狱。

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⑴、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⑶、大兴文字狱。

在学生回答之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和文字狱,并完成下表。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原因和措施,可组织学生讨论“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原因和措施”及“康熙、雍正加强皇权的原因和措施”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 12 课第 1 课时导学案授课人:班级姓名
12.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归纳小结:1、知识要点
2、思维方法三、当堂检测
1、中国古代设丞相与废丞相的两个皇帝是()
A秦始皇、明太祖B秦始皇、明成祖
C秦始皇、隋文帝D隋文帝、雍正帝
2、不同时期的统治者都会在思想文化领域采取一些专制措施,如“焚书坑
儒”、“独尊儒术”、“文字狱”等等。

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 D加强思想控制
3、下面是七年级的某位同学对清代文字狱的解读,其中最准确的是()
A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B从文句中罗织罪状,以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C为加强文化专制而成立的监督机构
D封存违反皇帝旨意书籍的地方
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派出机构三司中,分管行政的是()
A按察司 B都司 C、民政司 D布政司
四、我的收获
五、作业
《绩优学案》当节课
课堂重点笔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