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支出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探讨(一)
第六讲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理论
市场信号及其传递
两种市场信号: (1)信息优势方发出:证明自己商品质量的信号。 (2)信息劣势方给出:甄别不同类型信息优势方的 信号. 两种信号传递方式: (1)信号传递模型:信息优势方为了为了信誉而首 先披露自己的信息。 (2)信息甄别模型:信息劣势方发出信号以诱使优 势方披露信息。
产品质量与标准:信号发送
逆向选择”的存在低质量产品把高质量产品逐 出市场。意味着市场的低效率和市场的失灵。
中介服务业、猎头公司等,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
过传递可靠性信息而在市场上获益。
旧车市场 保险市场 劳动市场 ……
道德风险问题 ( Moral Hazard )
交易一方具有另一方难以监督的行为或难以获得的信息; 在签订合同后,有可能采取有悖于合同规定的行为, 通过损害另一方的利益,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雇主根据劳动者的能力来支付工资,给H型劳动者支 付的工资 w=2,L 型劳动者支付的工资 w=1。雇主由 于不知道劳动者能力的具体类型,他们将根据文凭的 高低来进行甄别。为此,文凭要成为一个可信的信号 存在一个门槛水平,它必须能够将 H型劳动者和 L型 劳动者区分开来:L型劳动者不会去试图获取门槛水 平之上的文凭,H型劳动者也不会去获取门槛水平以 下的文凭。 当然,我们假定个体都是理性的,且获取文凭的动机 仅来自于未来净收益的最大化目标。
代理人必须承担部分风险; 如果代理是一个风险中性者,可通过使代理人承担完 全风险的方法达到最优激励结果
这两点结论的通俗含义:
经营者报酬中必须含有风险收入,否则所有者利
益不可能达到最大化;当经营者的报酬全部是风 险收入时,就完全享有剩余索取权时,激励机制 最优,所有者的利益能保证达到最大。 这两点结论对我们具体建立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 制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
浅谈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问题与改善建议
教育是立国之本。
目前,我国的教育经费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补充的体制,因此国家财政教育支出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大业。
近年来,我国对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公共教育投入持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
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的财政教育支出做进一步的研究。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现状(一)教育支出规模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我国教育支出规模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
从绝对量来看,我国财政对于教育投入的绝对量在不断增加,如表1所示,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基本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3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是1991年的近40倍。
从增长速度来看,1997年和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的增长速度均超过30%,分别代表2000年前后的两个峰值;从2007年以后,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增长速度经历了小幅波动,近两年处于下降区间,但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量仍然处于上升阶段。
从相对水平来看,1991年到2013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整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2012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4%的目标计划,2013年延续增长态势。
1991年到2013年我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15%小幅浮动。
(二)教育支出结构从相对量来看,2005年,我国普通高校、普通高中、普通初中、普通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比例是13.4:2.2:1.4:1,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13.4倍; 2011年,该比例为5.46:1.23:1.49:1,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5.46倍;2013年,该比例为3.82:1.33:1.44:1,普通高校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是普通小学的3.82倍。
可见,我国对普通高校的相对投入总体呈现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我国对普通初中和普通小学的相对投入增加速度较快,体现了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政策方向是向普通中小学倾斜。
浅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浅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校方掌握了大
量的资金、经济数据和财务信息,但这些信息并非全部公开,造成了校内师生对校方经济
状况和支出情况的不确定性和不满的情况。
同时,学生与教职员工对于经费的使用和分配
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利益冲突,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会对高校财务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
首先,信息不对称会加剧校内师生对
于校方财务管理的不信任,影响到校方的形象和声誉。
其次,信息不对称也会影响到学生
教育的质量,因为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当的经费支出和资源浪费。
此外,信息不对称也会给内部的经费分配制定带来困难,造成利益冲突和不满。
为了解决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有以下几个渠道和方式。
首先,加强财
务信息披露,推动财务公开化。
高校应当将财务数据全部公开,向师生开展经费使用情况
公开报告等透明化行动。
其次,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在预防和化解经费分配中
的风险问题上下足功夫。
第三,加强内部财务管理,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监测等手段,建
立起科学的经费管理模式。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财务制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
专业能力,降低选人用人中的失误率。
综上所述,信息不对称对高校财务管理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只有通过
财务公开化、财务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等多种措施的综合配合,才能够使高校财务管理变
得更加透明、公正和规范。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学校的稳健运作,满足师生的合理需
求。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引言我国的财政支出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教育支出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角色。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不平衡。
一方面,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占比较高,教育资源充沛;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支出较低,导致教育资源短缺,影响了教育质量。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管理存在不透明和缺乏监督的情况,容易导致资金挥霍和浪费。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投入与产出不匹配,部分投入效益不明显,缺乏科学的投入评估机制。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提出有效对策,才能实现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合理化、高效化。
接下来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2 问题现状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金不足:尽管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存在教育支出不足的问题。
财政预算中教育支出占比较低,导致学校设施设备不完善,师资队伍匮乏,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2. 资金分配不均衡:教育资源在各地分配不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质量存在明显差距。
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支出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受教育机会受限,教育公平问题日益凸显。
3. 教育支出管理不规范:部分地方对教育支出管理不严格,存在着乱花钱、浪费现象。
一些学校存在乱收费、奢侈消费等问题,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育经费利用效率低下。
4. 教育支出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对教育支出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教育经费使用不透明,存在贪污腐败等问题。
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容易引发教育资源浪费和腐败现象。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部分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和探讨。
2. 正文2.1 问题分析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分析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相对不足。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成为了国家和人民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
而教育财政支出是实现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然而,我国教育财政支出存在着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不足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相比其他发达国家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国家对财政教育支出的定额也没有达到标准。
因此,在财政教育支出上的不足,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很大困难。
针对财政教育支出不足的问题,政府应该优先考虑教育支出的增加。
在人口和生态环境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应该调整预算,增加财政教育支出。
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系。
当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重心主要是倾向于高等教育领域,而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教育支出占比较小,影响了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对策二:调整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为了解决财政教育支出重心倾向高校的问题,应该加强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教育支出。
政府也可以采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投资于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等领域,形成政府、社会、个人的多元化教育投入格局。
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虽然较低,但是教育资源仍然存在浪费和重复利用的情况,而教育器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也使得教育质量难以有所提高。
对策三: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为了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教育质量监管,控制教育资源浪费现象;二是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总之,财政教育支出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已经成为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育投入的关注和管理,加大教育财政支出力度,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分配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财政)论述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
论述我国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的措施【摘要】教育是一种混合产品,越是基础性的教育,其公共产品的特征越强,越需要政府的介入。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我国的财政教育指出的现状与外国教育支出的比较以探讨我国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规模与结构。
【关键词】教育支出;GDP;城乡差距;支出结构;教育资金来源;政府作用。
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从纵向上看,我国教育经费预算的绝对值逐年增加,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基本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从横向上看,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
20世纪末,世界这一指标的平均水平为4.8%,发达国家基本稳定在5%-6%,而发张中国家也平均超过了4%。
我国教育支出占GDP得比重则相当低,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3%一下,远低于4.8%的世界平均水平,甚至落后于发展中国家4%的平均水平,到2003年仅有2.86%.远低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出的到2000年世界各国的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应达到6%的目标。
(二)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以财政该管的没管好或管不了,管了不该管的。
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支出不合理。
初等教育经费比例偏低而中等、高等教育经费偏高,尤其搞的呢搞教育经费的比重在20%以上,升值高于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个忠不合理的教育财政配置格局,造成了义务教育不能很好的贯彻实施。
2、地区之间的额义务教育支出不合理。
我国目前各地区之间义务教育支出水平严重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水平远远高于落后地区的水平。
政府对东部地区的投入数量与增长速度远高于西部地区,人均教育投入到2000年人均教育投入分别为419和216.差距非常大。
3、城乡之间的教育支出结构不合理。
4、公共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结果是公民的受教育机会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教育三级结构间呈现出巨大的差异,严重的妨碍了教育机会公平的实现。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与对策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与对策随着高校经费的不断增加,高校财务管理日益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然而,一些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给高校带来了诸多难题。
本文将从影响、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一、影响1. 资源配置失衡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使得高校在对内部资源进行配置时出现失误。
校内各种资源运用不充分,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无法发挥出资源的最大价值。
2. 费用激增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大量不必要的开支,例如不必要的个人消费、浪费性的资金投资等。
这将直接导致高校的财务负担增加,费用激增,影响高校财政收支平衡。
3. 信息泄漏高校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高校财务信息的泄漏。
由于信息不对称,内部员工中可能存在恶意操作,将重要的财务信息泄漏给外部,可能会给高校带来严重的财务损失。
二、原因1. 缺乏信息化手段一些高校财务管理还处于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财务数据无法实时更新和监控,缺乏准确的数据支持。
这时候,内部员工就无法获得更新的财务数据,造成信息不对称。
2. 管理人员能力不足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能力不足,无法把控内部经费,导致财务信息不对称。
在资源配置中,他们不能科学地分配资金和资源,使得内部运营资源不能最大化利用。
3.内部制度不完善一些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制度,导致财务管理缺乏规范。
内部员工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他们无法正确运用财务资源和资金。
这种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将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三、对策高校应该推进财务信息化,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信息化系统。
在这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数据处理和内部监控都将变得更加简便、规范化,从而能够更好地抵御财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高校应该优化管理团队,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资格认证。
他们必须拥有良好的业务技能和对高校运作的深入了解,遵循科学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以确保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高校还应该完善内部制度。
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和规章制度,对于内部运作流程、制度和规范化进行科学管理,并通过定期的检查和审查提高内部员工的工作素质和责任心。
教育支出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探讨
浅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浅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高校的财务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了解和掌握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必要条件。
本文将从信息不对称的定义、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探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信息不对称的定义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过程中,买方和卖方在信息的知识与获取能力上存在不平等。
一方因为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有用信息,从而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优势,从而导致一些不利的结果。
在高校财务管理中,信息不对称表现为管理人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掌握的信息不同,或者信息获取的途径不同,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对称。
1.制度缺陷高校存在一些制度缺陷,例如,财务管理人员的任期往往较短,而造成管理人员短平快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制度设计的问题。
短期内管理人员对于绩效的考核相对而言比较高;长期的目标无法衡量,并且改善运营状况的时间常常比竞选风波更远。
这样会导致管理人员在短期内追求绩效目标而忽略了长期目标,从而使得高校的财务状况出现不规范的情况。
这种结果就是学校的财务资产的贬值。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中出现各种不规范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高层管理人员会通过内部渠道收集到高校特定经济业务的非公开性或不标准信息。
而此类高效信息的获取能力不是所有人所能轻松掌握的。
收集到的这些信息通常被用于控制声誉、收购他人财产,或者寻求竞争对手的机会。
3.人性因素人性因素也是导致高校存在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因为人的利益驱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管理人员有时会隐瞒或歪曲真相。
例如,虚报预算、节约经费等行为都是出于利益考虑而造成的。
人性因素也会导致很多员工恶意操作、任意耗费资源等行为。
1.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高校应该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明确的预警机制,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约束。
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对职业的敬畏,从而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教育支出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探讨
教育支出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探讨概述教育支出是指政府或个人投入的用于教育领域的资金。
在教育领域,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对教育支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育支出的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对教育支出效果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在交易过程中,双方信息的分布不均衡,一方对交易对象了解的信息较少,而另一方对交易对象了解的信息较多。
在教育支出中,信息不对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和家长对教育质量的了解有限: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通常依赖于学校排名、学生录取率等指标,但这些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学校的真实水平。
因此,家长和学生在选择学校时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困境。
2.学校对教育资源的使用信息不一致:学校使用教育支出的方式和效果对学生和家长来说是不透明的。
学校可能将教育支出用于提升教学质量,也可能用于其他用途。
这种不确定性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不安全感。
3.学生和家长对教育机构的了解有限:在选择教育机构时,学生和家长通常只能通过学校的宣传和口碑来了解教育机构的质量。
因此,他们对教育机构的真实情况了解有限,可能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
信息不对称对教育支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和家长的选择行为上。
由于信息不对称,学生和家长在选择学校或教育机构时可能无法做出有效的决策,从而浪费了教育支出。
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问题是指委托人(委托方)将自己的权益放入代理人(受托方)手中,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代理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不履行委托人的利益。
在教育支出中,委托—代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对学校的委托:政府是教育支出的主要投入者,在分配教育支出时将其委托给学校。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很难监督学校对教育支出的使用情况,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
2.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委托:学生和家长将教育权益委托给学校,希望学校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学校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不履行学生和家长的利益,从而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利益冲突: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不一致可能导致代理问题。
当代理人追求自
身利益最大化时,可能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2.信息不对称:委托人无法完全了解代理人的行为和决策,导致委托人对代理人的监
督能力有限。
代理人可能会利用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私利,从而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3.代理成本:代理成本包括委托人监督代理人的成本、代理人执行委托人意愿的成本
以及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利益不一致导致的损失。
这些成本可能会导致代理问题的出现。
4.契约不完备性:由于各种原因,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可能无法完全涵盖所有
可能的情况和行动。
当契约中的某些条款不明确或模糊时,代理问题可能会出现。
5.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在履行契约时可能采取的自私行为,这些行为可能
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
例如,代理人可能会过度冒险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现状分析(一)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状况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从2000年的15886.50 亿元增长到2011 年的16497.33 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02%。
可见,我国的财政教育支出一直以较高的速度随着GDP勺增长而增长。
同时,我国从2012年开始连续四年的财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超过4%达到世界教育的基本水平。
(二)财政教育支出的结构状况目前,我国财政教育支出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部分共同承担,其中,地方政府占主要地位。
由于各地方政府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财政教育支出在地区间配置不均衡,尽管近几年西部地区大力开发,但同东部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另外,我国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上的资源配置同样不合理。
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支出明显高于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
最后,城乡之间的教育支出比例也不均衡,城市获得的教育经费远超于农村。
二、我国财政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一)财政教育支出投入总量偏低我国财政教育支出自2006年起大幅提升,但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的增长依旧缓慢,甚至出现了下降的情况。
同时,财政教育支出占GDP勺比重自2012年首次突破4%后虽然一直保持在4%以上,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偏低。
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府为了追求更高勺绩效,将更多勺财政支出投入到生产性、工业性产业当中,而对于见效时间长勺教育产业投入勺资金严重不足。
(二)财政教育支出级次结构不平衡虽然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但我国勺教育产业起点低、基数大,级次结构不平衡勺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大多数人口只能够接受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能够进行高等教育勺人口数量偏少,然而我国对于高等教育勺投入却比对初中等教育勺投入要高。
以2014 年为例,我国对全国普通小学勺生均公共经费支出为7681.02 元,全国普通初中勺生均公共经费支出为10359.33 元,全国普通高中勺生均公共经费支出为14975.96 元。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看大学教育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从信息经济学视角看大学教育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要委托代理理论是信息经济学对经济和社会现象中的委托代理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
在大学教育中,家长和学生之间、学校管理当局和教师之间形成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因而产生相关的委托代理问题。
本文试用信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大学教育;委托代理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一、什么是委托代理关系和委托代理问题什么是委托代理关系?广义地说,信息不对称的契约双方都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无论这种契约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
通俗地讲,如果你需要别人帮你做事情,却对他不够了解,需要与他签合同或做保证,这时候就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
你是委托人,他是代理人。
委托代理关系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学家对企业的投资人和经营者之间关系的研究。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关系都可以归结为委托代理关系,如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司机和乘客的关系、老板和雇员的关系等。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就委托代理的事项存在着非对称信息。
非对称信息指的是某些参与人拥有但另一些参与人不拥有的信息。
信息的非对称性可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和非对称信息的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划分。
从非对称发生的时间看,非对称性可能发生在当事人签约之前,称为事前非对称;也可能发生在签约之后,称为事后非对称。
委托代理由此产生两类典型的问题:一是因事前的信息非对称产生的逆向选择问题;二是事后的信息非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问题。
所谓逆向选择问题是当事人一方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在签约中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安排;而道德风险问题是签约后,代理人作为信息优势一方利用委托人不了解自己的隐蔽行动,而作出不利于委托方的安排。
如企业高管利用股东对企业信息掌握较少的机会,在进行经营决策中作出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如假公济私的奢侈消费、领取不适当的津贴补贴、安排不适当的休假等。
总之,委托代理问题起因于在委托代理的关系当中,委托人追求的是自己的财富增值、事业发展或完成既定任务的效果的最大化。
浅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
浅论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高校作为教育培训单位,是培养和传承优秀人才的摇篮,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高校的财务管理是保障高校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信息不对称是指一方在交易过程中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有价值信息,这种不对称信息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和隐患,本文将就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展开浅论。
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信息不对称会对内部管理产生影响。
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各部门之间需要进行资金的流转和协调,而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出现财务方面的不透明和不公平现象。
某个部门可能掌握了较多的资金使用信息,而其他部门则对此一无所知,这就会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而且,信息不对称也容易导致内部腐败现象的发生,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进行财务上的诈骗和腐败活动,对高校的财务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信息不对称也会对高校的经济运作产生影响。
在高校的经济运作中,存在着大量的资金流动和交易活动。
而如果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相关交易方在交易过程中存在信息不足和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在高校的投资活动中,如果投资方掌握了更多的有价值信息,就容易导致投资方占据有利地位,对高校的利益造成损害。
而且,信息不对称也容易导致高校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这不仅会损害高校的声誉和信誉,还会给高校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信息不对称也会对高校的外部融资与投资产生影响。
高校通常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融资活动,以获取资金来支持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
如果存在信息不对称,就会导致外部投资方缺乏对高校真实情况的全面了解,从而增加了投资方的投资风险和成本。
信息不对称也容易导致高校在融资过程中产生不透明和不公平的现象,从而降低了高校在外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和信誉。
信息不对称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对高校的内部管理、经济运作和外部融资与投资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
如何对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有效激励,这是近百年来一直在探索 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公认的有效激励方式。在工业发达国家, 年薪制加股票期权是大公司常用的做法。年薪与当年的经营效 果有关,而股票期权则是刺激经营者注重长期目标。
然而,这种做法是否能够真正对经营者起到有效激励的作用呢?
美国的安然案。
联系前述 不对称信息和信号传递问题,我们用经 济学可以做出如下解释:
故事中的女主角想知道这样一个信息:他真的爱 她吗?(信息不对称)为她选择一个好的礼物能强烈 的传达这个信号。(信号传递)当然选择正确的礼物 是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有效信号必须是昂贵和难以 复制的)如果他真的爱她,选择一件好礼物不难,因 为他一直都在想着她。如果他不爱她,找到适当适的礼物能传递爱的信息,送现金表明他甚至懒得 去试一试。
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信息不对称一定会引起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
▪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个名词都来源于保险业 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对称,难于找到正确的交易对象。
如:保险公司难于知道投保人的健康;
道德风险是指一方利用信息不对称,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
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 如:投防盗险之后的车辆乱停乱放。
对爱冒险的司机,他们更频繁出事,扣除将是一种负担。 当扣除额足够大时,低保费高扣除政策将吸引安全的司 机,而高保费全赔将吸引爱冒险司机。
信息不对称解决的实例:
➢ 经理如何在招聘时鉴别员工能力? 有效信号:文凭
➢ 去外地旅游,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地方吃饭? 人多的(表明质量好)、有名的(你所知道的)、 或标准化的,(如肯德基、麦当劳,全世界都一 样)
▪委托代理关系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非常普遍 ,现代股份 制公司,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公司的股东是委托 人,而董事、经理一般都是作为代理人在管理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支出的信息不对称与委托—代理问题探讨(一)
摘要:在教育财政支出运行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关系,正是由于级层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教育支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着重分析公众与政府、政府与政府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成因,并提出基层间应该信息公开,利用监督职能来完善教育支出的委托—代理关系。
关键词:教育支出;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的概念来源于法律规定,如果一方自愿委托另一方从事某种行为并签订合同,委托代理关系即告产生。
授权人就是委托人,而获得授权者就是代理人。
在教育支出中的委托代理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即在契约安排前后参与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而且,委托-代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存在这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如,公民与政府,政府与政府之间,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达到效用最大化。
②委托人和代理人面临社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③代理人的隐藏信息和私人行动影响委托人的利益。
信息不对称是信息不完全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掌握更多、更及时的有关信息。
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如果要充分了解信息将花费的成本太大,所以必然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
1教育支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类型
在教育支出过程中,从部门外部看,一直以来存在着四层代理关系,第一层委托代理是公众与权利中心的最高层(一般为立法机构);第二层是立法机构与政府(主要是财政部门);第三层是财政部门与财政资金使用部门之间;第四层是政府部门的不同身份的有不同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教育支出问题上,委托——代理关系其实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初始委托人,那就是社会公众。
因为社会公众作为纳税人,是公共教育财政资源的供给者,而政府部门是教育资源分配的行为主体。
同时,由于中国的多层级性,对于教育支出过程中又存在着行政行为的初始代理人和最终代理人,影射出了教育资源实际运行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综合,可将
教育支出的委托-代理关系归纳为以下两种:
(1)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
从传统的四层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来看,公众首先将教育支出的权力委托给最高权力中心——一般立法机构,立法机构又再次充当二级委托人将教育支出相关的财政资金处置权金额监督权委托给政府,政府通过使用公共教育财政资源而成为纳税人的事实代理人。
公众由于其与政府形成的委托代理契约是不成文的、隐形的,而作为利益主体的身份不直接、不分明。
因此,公众虽然名义上是委托人,但实际上难以实现作为委托人而享有的权力。
即使公众愿意行使自身的教育权利,表达对教育服务的愿望,也由于难以对政府的运转和管理成功与否进行准确衡量、评价并实施相应对策,从而造成代理者提供的教育服务与委托者所需要的廉价且高效的教育服务存在一定差异,没能达到委托人的教育初衷。
(2)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在教育支出的具体运行过程中,都是不同层次的政府或财政部门在操作,不管是前面提及的财政部门与财政资金使用部门之间还是政府不同身份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其实都属于政府内部的行政活动,都是政府行为,因此,可归纳为政府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而这个委托-代理却是公民与政府这个委托代理关系派生出来的。
中央政府给公众提供的教育支出、教育转移支付等,是通过基层政府直接向受用者提供或代为购买教育品,因此中央财政与基层政府之间构成契约关系。
中央和省级政府都是教育的法定委托人,他们承担教育的出资责任,而地方基层财政承担教育支出的派送者,这就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多级分担教育资金的体制,形成了政府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