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合集下载

男性生殖器有红色斑点怎么回事

男性生殖器有红色斑点怎么回事

男性生殖器有红色斑点怎么回事关于《男性生殖器有红色斑点怎么回事》,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假如男士的性器官上面有鲜红色的黑斑,一般状况下都是由于龟头炎的原因导致的,我们了解龟头炎是较为普遍的男科病,造成的原因比较多,例如最普遍的便是包皮长,非常容易造成这类发炎的产生,此外如果不留意清洁卫生,经历不洁性生活史,也可能会造成这类症状表现。

男性生殖器官有红色斑点是怎么回事龟头上有小红点,大部分是龟头炎造成的。

1、亚急性萎缩性龟头炎的病症:初起部分通红,男性生殖器皮肤泛红、发胀,阴茎龟头有炙热和发痒。

2、环形破溃性龟头炎的病症:在龟头包皮上由此可见红斑,慢慢扩张呈环形,产生溃疡面。

3、白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病症:初期通红,表层光洁并有针头尺寸鲜红色丘疱疹,边沿较清晰,其上覆有点儿状奶酪样分必物,脓包,比较严重时糜乱,外渗。

4、念珠菌性龟头炎的病症:阴茎龟头起丘疹和红斑并慢慢扩张,边沿清晰,红斑上由此可见针管尺寸的小水疱,最终产生糜烂面。

龟头炎吃什么药好左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中的一种,具备广谱抗菌功效,抑菌功效强,对大部分肠杆菌科病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氏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阴性菌有极强的抑菌特异性。

阿莫西林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用于医治伤寒、别的沙门氏菌感染和伤寒带菌者可得到令人满意功效。

医治比较敏感病菌不产β内酰胺酶的菌种引发的尿道感染也得到优良功效,对下尿道感染的病人和不产酶淋病奈瑟菌尿道炎、宫颈炎,内服一次使用量3g就可以得到令人满意功效。

肺炎球菌、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和不产β内酰胺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引发的耳、鼻、喉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皆为适应证。

奥硝咗:用以医治由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一般拟杆菌、梭状芽胞链球菌、真链球菌、消化吸收革兰阴性杆菌和消化吸收链球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色素拟杆菌、梭链球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链球菌等比较敏感绿脓杆菌所造成的多种多样感染病症。

有线状色素沉着表现的皮肤病

有线状色素沉着表现的皮肤病

斑、 线状 色素性紫癜性皮病 、 线状 色素性扁平苔藓 、 线状皮肤红斑狼疮 、 线状硬皮病 、 ui 线状萎缩性皮病等 。 Mol n
[ 关键词】 皮肤病 , 色素沉着 , 线状 [ 中图分 类号】 R 5 .4 7 85 7 8 ;R 5 . 5 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 10 — 9 3 20 )5 0 3 — 2 0 0 4 6 (0 7 0 — 3 4 0
层黑素增加 , 真皮 内可见 噬黑素 细胞 , 临床表 现及组织 病理 其 改变均符合线状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色素异常性红斑呈线
K lr ae等首次命名_ t 1 病的临床特征是 : 出生数周后出现皮 1 。本 ① 损 ,- 岁 时皮损趋 于稳定 ;②皮损呈线状或漩涡状色素沉着 . 12 般沿 Baek 线分布 ,色素沉着 出现前无水疱 和疣状皮损 : l ho s ( 病 的组织病 理特征是 色素沉着处基底层黑 素增 加 ; 通常 ④ 不 累及 口腔黏膜 、 眼睛及掌跖 ; 部分患者可 出现先 天性发 育 ⑤ 异常 , 如智 力障碍 、 大脑麻 痹 、 房间 隔或 室间 隔缺 损 、 动脉导 管 未闭等 。 病发病 比 本 例无性别差异 , 多为散发 , 但也有家族发病的 报道。19 年 A i ma 首次报告一家族 中母女 同患L H。 94 ky 等日 a WN 本病多在出生后不久发生 , 也有 迟发 的病例 。19 但 9 9年 S hps ce i 等回 报告 1 例女性 L H患者 1 岁才 发病 。 WN 5 本病在临床上应 与 色素失禁症 相鉴别 。色素失禁症在发生 色素沉着前有 红斑 、 水 疱 出现 , L H在发生前无红斑及水疱 。 而 WN
临床上许多皮肤病均有线状色素沉着表 现。有些是色 紊陛 皮肤 病 , 而有些是有线状 色素沉 着表现的其他皮肤 病。本文主 要 综述有线状 色素沉着 表现皮肤 病的临床 特征 和组织 病理学 改 变。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有哪些症状?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有哪些症状?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症状,尤其是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早期症状,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有什么表现?得了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会怎样?以及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有哪些并发病症,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常见症状:红晕、色素异常*一、症状一、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

散在于面部、躯干和四肢,除头皮、掌跖和黏膜外,其他皮肤均可累及。

皮损初起为多数灰红斑,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可扩大融合,以后红斑色变淡转为淡灰色。

病变活动期,红斑边缘略隆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浸润,呈远心性扩大,形成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状。

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

2、散在于面部、躯干和四肢,除头皮、掌跖和黏膜外,其他皮肤均可累及。

3、皮损初起为多数灰红斑,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可扩大融合,以后红斑色变淡转为淡灰色。

病变活动期,红斑边缘略隆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浸润,呈远心性扩大,形成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状。

4、发展缓慢,活动之红色边缘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有时在同一皮损区内同时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

通常无自觉症状或在进行期有轻痒。

*以上是对于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并发症,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常见并发症:包皮龟头炎*一、并发病症1、包皮龟头炎:常发生于有一定程度的包皮过长者,可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如包皮垢及局部物理因素刺激,各种感染因素等,表现为包皮及龟头红肿、糜烂,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2、硬下疳:为一期梅毒损害,表现为外生殖器黄豆大小糜烂性丘疹,有浆液性渗出,表面平而洁净,边缘略高,数目一个或两三个,不痛,易自愈。

梅毒螺旋体检查阳性。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症状,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第6卷总目次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年第6卷总目次

维普资讯

Ⅱ .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 肤性病学杂志 20 年第 6 07 卷
第 2期
论 著
人参皂甙对 曲安缩松外用所致皮肤萎缩的预防作用 … ……… ……………… ………… …… 许 宗严 , 铁 , 吴 吴志华, 6 ) 等(3
茅莓总皂苷对三种皮肤肿瘤 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 ………… …………… ………… 郑振 汶, 张玲 菊, 黄巧玲 , 6 ) 等(7 除湿止痒 合剂治疗湿疹的临床研 究 … ………………… ……………………… ……………… 宋 瑜, 李咏梅 , 马绍尧, 7 ) 等(0 皮脂腺痣 16例临床病理分析 …… …………………………… …… …………………… …… 肖 尹 , 2 周珉 菲, 纪华安 , 7 ) 等(3
循证医学 肿瘤坏死因子一 【 0与银 屑病 发病相关研究 的 Me t a分析 …………………………………………… 茹雪莹 , 徐丽敏 , 吴泰相 (4 4)
综述
中药治疗银屑病实验研 究进展 ……… ………………………… ……………………… …………………… 张
HL 一 M 基 因和 H 一 O基 因与 系 统 性 红 斑 狼疮 … … … … … … … … … … …… …… …… … … … … … … 廉 D L D
二氧化碳 激光联合 中药治疗肛周 巨大尖锐湿疣 2 7例 …………… ………………………… …………………… … 崔关花 ( 1 4)
皮 肤 外 科
N :A dY G激光不 同参数祛除纹眉疗 效分析 … ……… ……… ………… ……… ……… ……… 沈
病例报告
静, 宋为 民, 宪强 , (4 金 等 3) 洪, 尹 , 丽敏 , 3 ) 肖 徐 等(6

最新: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

最新: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

最新: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病因、发病机制与治疗摘要炎症后色素沉着是指皮肤在急性或慢性炎症过程之后出现的皮肤色素沉着,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色素性皮肤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高色人种,如亚洲人较为多见,因寺续时间较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目前对于该病的相关研究较少,认识高限,本文旨在阐述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对现存的治疗手段加以总结。

1介绍炎症后色素沉着(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 ,PIH )是指皮肤发生各种急慢性炎症后继发色素增加,故又被称为炎症后黑变病。

除白化病外,所高皮肤类型都可能出现色素沉着过度,但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亚洲人(Fitzpatrick皮肤类型III-VI)多见。

炎症后色素沉着的强度与肤色、炎症程度和深度、基底膜损伤程度和黑素细胞密切相关。

也高学者认为,人的掌纹颜色可以用来预测PIH的形成风险。

PIH通常可以自行消退,但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高些甚至是永久性的,形成的瑕疵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高可能造成抑郁、焦虑、等情绪,对患者的自我认知和社会/情感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2病因许多炎症性疾病均高可能造成色沉,肤色较深的PIH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寻常撞疮、特应性皮炎和腺癌疮。

真他病因包括:①感染;②细菌:腺癌疮等;①真菌:足瘤、甲真菌病、花斑糠密等;④病毒:水霍、单纯癌摩、带状癌瘦等;⑤过每负/免疫Allergic/Immunologic: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虫殴皮炎、丘密性事麻摩、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形性曰光摩、硬皮病、大癌性皮肤病、结节病等;⑤E彦鳞屑性皮肤病:银屑病、扁平苔薛、玫瑰糠摩、慢性单纯性苔薛等;⑦物理因素:外伤、烧伤、医源性因素包括放疗、皮肤磨削术、冷冻疗法、激光、化学剥脱术、整容手术等;③药物引发的超敏反应;③真他(miscellaneous ):重样肉芽肿、持久性皮肤变色性红斑等。

3发病机制黑素生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黑素小体中,酷氨酸酶将前体醋氨酸转化为左旋多巴(L-3,4-dihydroxyphenylalanine, L-DOPA) 在不同酶和底物的参与下,L-DOPA可以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黑素和真黑素,黑素小体成熟后经吞噬作用,由黑素细胞树突转移到周围的角质形成细胞。

多型性红斑注意什么

多型性红斑注意什么

多型性红斑注意什么多型性红斑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常见于中年女性。

它的特点是皮肤上出现颜色不一致、大小不一的红斑,常伴有轻度瘙痒、鳞屑及偶尔有轻度脱屑。

多型性红斑虽然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困扰。

以下是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避免暴晒:多型性红斑患者的皮肤对紫外线敏感,容易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在户外活动时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尽量遮挡皮肤,涂抹防晒霜等措施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 注意保湿:多型性红斑患者的皮肤容易干燥,所以在日常护理中应注意做好保湿。

选择温和的洗面奶和保湿霜,定期使用补水面膜等可以保持皮肤的湿润度,减少干燥引起的不适感。

3. 避免刺激:多型性红斑患者的皮肤较为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

因此,在选择护肤品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的产品,如刺激性面膜、化妆品等。

同时,患者要避免用力搓揉皮肤,以免加重病情。

4. 注意饮食:多型性红斑患者的饮食也需要注意,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营养,摄入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等,有助于提高皮肤的免疫力。

5. 接触避免:如果多型性红斑患者的皮肤对某种物质过敏,应避免接触该物质。

如对某种草本植物、化学物质等过敏,尽量避免接触,以免诱发病情。

6. 定期就诊:多型性红斑患者需要定期就诊皮肤科医生,及时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变化情况。

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必要的治疗和指导,有效控制病情。

7. 应对心理压力:长期患有多型性红斑的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外貌产生影响,引发心理压力。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学会应对和缓解心理压力,可以通过放松训练、交流沟通等方式来减轻压力。

8. 注意个人卫生:多型性红斑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及时清洁皮肤,保持衣物和床上用品的清洁。

避免在公共场所分享毛巾、衣物等,以减少传染。

9. 注意观察病情:多型性红斑的病情常有自行缓解和复发的周期性变化。

患者要经常观察病情的变化,记录病情的发展,及时向医生反馈,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调整。

离心性环状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

离心性环状红斑一概述离心性环状红斑又称持久性环状红斑、持久性渗出性红斑、持久性轮廓状红斑、持久性图状红斑等。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反复发作的环状红斑型皮肤病,常并发其他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10月份好发,夏季多见,平均病程为11个月,多数病例可自行缓解,预后良好。

少数合并恶性肿瘤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状态。

二病因多数病例原因不明,可能是对某些抗原的过敏反应。

可疑抗原因素和伴发疾病主要有:感染,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药物,包括阿米替林、螺内酯、水杨酸、青霉素、维生素K等;内脏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孕酮皮炎、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淋巴瘤、白血病等。

三临床表现分浅表型和深在型。

浅表型初期为淡红色扁平丘疹,离心性扩大,边缘隆起,内侧可附有鳞屑,中央区皮损消退形成环状,呈淡红色或略带黄色,中央消退期仍有新发皮损,形成双环形、多环形或地图形。

皮损经1~2周消退,留有色素沉着斑。

不典型的皮损在红斑边缘部有小水疱、毛细血管扩张和紫癜。

皮损分布于躯干和四肢,尤其好发于大腿和臀部,很少累及头面、掌跖和黏膜。

深在型和浅表型相比,红斑无鳞屑,边缘隆起,浸润显著而坚实,无瘙痒。

少数病例会有关节痛和咽痛。

本病周期性发作,皮损持续多年。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良好。

若合并肿瘤或严重内脏系统疾病,预后根据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而定。

四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真皮中层及深层有境界清楚的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呈“袖口状”,为本病的特点。

浸润的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可见少数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

五诊断根据环状、多环状、地图状的红斑,边缘隆起,附有鳞屑,中央消退,留有色沉斑,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特别是大腿和臀部,诊断不难。

六鉴别诊断需要与其他有环状皮损的疾病鉴别诊断,主要有:慢性游走性红斑,风湿性环状红斑,匍行性环状红斑,体癣,环状肉芽肿,结核样麻风,皮肤梅毒疹等。

七治疗找出病因,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

但往往找不到明确的病因,目前主要是对症治疗。

结缔组织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泛 刷 密 发 撙 瞧 离 心 法 分 离 S lF患 嚣 和 ! 常 } . 引 血{1 丰的 … 梭 兰i ( b i咆 P MC I “ i祥 受 体 ¨ 9 1 夏
义寡 骸 ’ 簸 染 刘 』
i R . 天 然 的 小 牛 瞒 脓 9 L
i , 妊 娠 多 跨 I 续 医学 教 育 )  ̄ 4t 5 , t; 0 ) 牝 f 驮 H 禾贬
典皮 乳头 层 及 浅 层 毛 细 血 管 增 生 , 周 有 少 碴 淋 巴 细 管
胞 浸 润 。X线 片示 : 手指 间 关 强 曲 、 形 。 图 6参 双 畸 3 ( 马小 萍 ) 2 0 1 0 持 久 性 色 素 异 常 性 红斑 1例 / 惟 薇 ( 海 0747 何 上
2 0 1 1 S 患 者 , 0740 I E r淋 巴 细 胞 穿 孔 素 mRNA 及 其
抗 体 中的 作 用 / J 敏 i r 大 学 附 院 皮 肤 科 ) 张 #慧 l 北 瑞 诞 , 静… 耿 q}牛瘦 捌 心 一0 7 4 . 5 7 1 2 0 0 i 一 ~2 J2
肤 性 喇 学 杂 志 .2 0 2 ( ) 一 7 一 0 6, 0 9 .5 6~5 7 7






2 1 4 8 I l样 受 体 9在 S 0} 0 ' l 7l o IE患 者 产 生 抗 d DNA s
基 化 态 璺 4种 模 式 。S E患 者 病 情 严 重 性 判 断 评 L 分与 MP 正 相 关 , MC%呈 负 相 关 。 结 果 表 明 , % 与 榆 洲 患 肖 鹿浆 或 血 细 胞 D A p 6基 因 甲基 化 状 态 可 N l 以提 供 诊断 依 据 、 测 患者 病 情 、 断 治 疗 效 果 等 新 的 监 判 史 验 审 俭 依 据 。 陶 l表 6参 1 ( 昕 ) 8 刘

常见的色素性疾病

常见的色素性疾病
发 粗黑皮损随年龄而增长2疣状表皮痣:呈线状带状或斑片状黄棕色 疣状或乳头状隆起性损害; 在一定时间内增长一般成年后稳定常持续 存在部分病例可伴瘙痒。 治疗:Q开关激光去除色素后,810脱毛。1到2月一次,5次左右
整理ppt
疗效
整理ppt
治疗经过
术前清洁、照相 消毒 激光治疗 时间:数分钟 轻微痛感 可局麻 病变汽化 创面外用抗生素软膏
病理:类似于太田痣、蒙古斑、蓝痣。真皮黑素细胞相对增多。 治疗:参阅太田痣的治疗。
整理ppt
面颈部毛囊红斑黑变病
病因:不清。疑为毛周角化的特殊类型。 症状体征:本病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男性。耳部前后延及颈部有对称性
(偶见单侧)境界清楚的红斑(伴或不伴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 着,其上散布多发淡色的毛囊丘疹。可有糠秕样脱屑。玻片压红色可 退,色素仍在。也可发于上臂和肩部。往往有毛孔苔藓。毳毛脱落, 头发及须毛较少受累。 治疗:彩光、激光针对血管和色沉。外用10-20/100的尿素霜、维A酸 软膏,果酸。重者口服异维A酸。可以改善,有效维持,不能根除。
表现:好发于幼年儿童,色素斑点可见于任何年龄,皮肤、粘膜任何 部位,但不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多呈片状单侧分布,斑点极少大于 1毫米。
病理: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黑素颗粒增加增加,有时表皮上部也可 见黑素颗粒
鉴别:雀斑 治疗:参考雀斑,但雀斑病理上为表皮基底层黑素颗粒增加增加,而
黑素细胞数目正常,所以难于雀斑
整理ppt
疗效
整理ppt
操作流程
整理ppt
治疗过程
感受:强光闪烁、灼 热感
治疗即刻反应:皮肤 微红、色斑略深
单治疗时间:10~20分 钟
疗程:3~6次 间隔时间:3~4周
整理ppt

34907237

34907237
中心 就 诊 。
表现为躯干 、 四肢 、 颈部灰蓝色 色素沉着斑 。 I 故 临床上
E P应与色索性玫瑰 疹 、 D 固定 型药疹 、 特发性多发性斑 状色素沉症及 肥大细胞增生症等相鉴别。E P组织病 D 理表现为基底 细胞液化变性 , 皮浅层血管周 围稀疏 真
的 淋 巴组 织 细胞 浸 润 , 见 嗜 黑 素 细胞 聚集 。 可
J em t ,0 4,3 3 :3 — 3 . r a l2 0 4 ( ) 2 0 2 2 D o
胞 点状液化变 性 , 真皮浅层 血管周 围稀疏 淋 巴细胞 和
组织 细胞 浸 润 , 见 嗜 黑 素 细 胞 ( 2 , B , 酸 染 可 图 A 2 )抗
色 阴性 。
[ ] 赵天恩 , 4 周桂芝 . 持久 性色 素异常性 红斑一 例 [ ] 中 J.
现病史 : 患者 6月前无 明显诱 因下 腹部 出现散在 分布 的淡红色斑 片 , 甲盖大 小 , 无痒痛 等不适 , 红斑 消 退后 , 留有灰色斑 片 , 渐增多 , 扩展至 腰部 、 部 , 背 部分
融合成片 , 形状 不 规则 , 曾于 外 院 诊 断 为 色 素 性 玫 瑰 疹
品、 肝功能异 常 以及 自身 免疫 性疾 病 等有关 。E P D
( 东 省皮 肤 性 病 防 治 中心 , 东 广 广
广州
5 00 ) 15 0
[ 关键 词 ] 红斑 ; 持久性 ; 色素异 常性
[ 中图分类 号 ] R 5 . 1 [ 7 8 6 文献 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 1 7 8 6 ( 0 0 0 6 4— 4 8 2 1 )4—0 5 2 3—0 2
发 病 初 期 表 现 为 红斑 , 缘 略 隆 起 或 呈 离 心 性 扩 大 , 边 形 成 环 状 、 环状 或 者 不 规 则 形 , 后 红 斑 转 为 淡 灰 色 , 多 以

盘状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




3.感染 有人认为,其发病与某些病毒(特别是慢病毒)感染有关。从患者肾 小球内皮细胞浆、血管内皮细胞、皮损中都可发现类似包涵体的物质。同 时,患者血清对病毒滴度增高,尤其对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Ⅰ、Ⅱ型, EB病毒,风疹病毒和黏病毒等。 4.物理因素 紫外线能诱发皮损或使原有皮损加剧,少数病例可诱发或加重系统性 病变,两个月后皮肤荧光带试验阳性,如预先服阿的平能预防皮损。亦有 人认为紫外线先使皮肤细胞受伤害,抗核因子得以进入细胞内与胞核发生 作用,发生皮肤损害。寒冷强烈电光照射亦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有些局限 性盘状红斑狼疮曝晒后可演变为系统型,由慢性型演变成急性型。 5.内分泌因素 鉴于本病女性显著多于男性,且多在生育期发病,故认为雌激素与本 病发生有关。此外口服避孕药可诱发狼疮样综合征。 6.免疫异常 一个具有DLE遗传素质的人在上述各种诱因的作用下,机体的免疫机能 紊乱。当遗传因素强时,弱的外界刺激即可引起发病。反之,在遗传因素 弱时,其发病需要强烈的外界刺激。
DLE
1.实验室检查 约1/3的DLE患者抗核抗体(ANA)阳性,但 一般滴度较低。播散型DLE有时可有白细胞减 少,血沉轻度增快,类风湿因子阳性,球蛋白 增高。 2.组织活检 组织活检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狼疮带试验(LBT) 有助于LE的诊断及鉴别。


诊断:


1.唇部有红斑、鳞屑、萎缩、糜烂、退色或色素沉着, 病损有延及皮肤。 2.口内黏膜呈灰白色斑块,可形成糜烂、溃疡以及萎 缩。 3.面颊部有蝶形红斑、鳞屑、角质栓、色素减退或萎 缩。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扁平苔藓、银屑病、多行红斑、脂溢 性皮炎及冻疮等鉴别。

治疗与预防


(完整版)皮肤CT描述新

(完整版)皮肤CT描述新

扁平苔藓:角化过度,表皮增生、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大量嗜黑色素细胞及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扁平苔藓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扁平疣:皮损处表皮轻度增生,颗粒层及棘细胞上层细胞大致呈同心圆样排列近似玫瑰花团样,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稀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扁平疣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白癜风:与周围正常皮对照,白斑区界限尚清,基底层色素明显减少,基底细胞环大致存在,部分基底环上色素缺失,真皮乳头及浅层稀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白癜风改变,请结合临床,建议随访。

白色糠疹:与周围正常皮对照,浅色斑区棘层轻度灶性海绵水肿,基底层色素略有减少,基底细胞环大致存在,其上色素分布不均,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周围稀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单纯糠疹改变,请结合临床。

贝克痣:表皮轻度增生,基底层色素明显增加,表皮突稍延长增宽,真皮乳头可见少许嗜黑色素细胞,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色素性毛表皮痣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斑痣:皮损处基底层色素增加,可见皮突延伸,部分真皮乳头及浅层可见成巢痣细胞,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斑痣改变,请结合临床,必要时病理学检查。

斑秃:皮损处表皮大致正常,部分真皮毛乳头部位毛细血管明显扩张,且数目增多,真皮乳头及浅层可见少许嗜黑色素细胞及不等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大致符合斑秃改变,请结合临床。

BCC :镜下见基底样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多呈团块状或条索状分布,周边有呈栅栏状排列趋势,其色素明显增加,可见收缩间隙,真皮乳头及浅层血管明显扩张、充血,管周不等量炎细胞浸润,该患者图像不除外BCC改变,请结合病理学检查。

瘢痕:皮损处基底细胞环大致存在,真皮乳头及浅层稀疏炎细胞浸润,部分区域胶原稍致密,折光性增强,该患者图像不除外瘢痕可能,请结合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病毒疣:皮损处表皮大致呈乳头瘤样增生,部分棘细胞上层细胞隐约有同心圆样排列趋势,基底层色素增加,该患者图像不除外病毒疣可能,请结合病理学检查。

以环形红斑表现皮肤病详解

以环形红斑表现皮肤病详解

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皮肤病临床上皮损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很多,有些疾病与环形红斑为主,有些可出现环形红斑表现,另有一些疾病在消退时呈环形皮损,应该结合初期皮损或其他症状做出诊断。

下面简单介绍几种以环形红斑表现的疾病,供同道们参考。

(1)持久性色素异常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s):奇形怪状的灰色或略紫红的色素斑出现于躯干、四肢或面部,有时夹杂色素减少斑,又称灰皮病(ashydermatasis)。

皮损呈圆形、卵圆形、多环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

边缘较红而如红线,不隆起或略隆起,逐渐扩展,在数周或数月内褪色,而灰色斑片可持续1〜2年之久。

皮损无自觉症状或只轻微发痒。

病人多半是青年,不分男女,原因不明。

有的似乎同日光、虫咬或瑞尔(Riehl)黑变病有关。

Techen认为在本病活动期具有苔藓样反应,导致色素失禁,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为同一或相关疾病。

(2)回状单纯红斑(erythema simplex gyratum):是不规则的环状或回旋的淡红或鲜红色线状红斑;在红色线环内,皮肤差不多正常。

皮损的范围不定,多半发生于四肢,有时发生于躯干上,很难发生于面部、头部及掌跖部位;病人多半为20岁左右的青年,没有自觉症状。

经过1〜2天最迟7〜8天就会消失,不留任何痕迹,但是新损害可陆续出现,病程往往延续数月之久。

本病原因不明,食物、药物、月经失调或胃肠障碍可和本病有关。

(3)离心性环状红斑(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是大小不定的环状及回状损害,初起时是丘疹,以后逐渐扩大,中央消退而成环状,边缘隆起,平和坚实,呈淡红或淡黄色。

相邻的可相融合,因而皮损成花边形、弧形、多环形或回形;有时,中央部位出现新皮损,又逐渐向外扩展,因而成为同心环状。

损害多半发生于躯干,形态不断改变,有的还有一些瘀点、毛细管扩张或少量鳞屑;病人一般没有自觉症状,或是轻微发痒,长久以后才能痊愈,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

皮肤增白药和着色药

皮肤增白药和着色药

氢醌
药理作用和应用:
➢ 有明显的皮肤脱色作用。浓度低于5%时,不被代谢成细 胞毒性基团,也不引起“点彩样”脱色和相邻部位的脱色。
➢ 用于治疗黄褐斑、雀斑、色素性化妆品皮炎、瑞尔黑变病、 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性 口周红斑、色素性玫瑰糠疹等色素沉着性皮肤病。
➢ 氢醌浓度越高,效果越好,但刺激性越大。故氢醌浓度不 应大于 5%,否则可能造成不可愈性皮肤白斑。
显高于 3% 的氢醌霜。 ➢ 本品对皮肤几无刺激性。
熊果苷
氢醌-β-D-葡萄吡喃糖苷(氢醌的一种天然存在形式)
药理作用及应用
➢ 具有良好的减少皮肤色素沉着和增白皮肤的作用 ➢ 化学性质较氢醌稳定 ➢ 细胞毒性小 ➢ 抑制黑素合成的效果强于曲酸和抗坏血酸 ➢ 临床用于治疗黄褐斑和增白皮肤,疗效良好
不良反应 外用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颜色)
(一)固有皮肤颜色及其影响因素
固有皮肤颜色:出生时便具有的皮肤颜色,未受日光
照射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由遗传基因调控。
影响固有皮肤颜色的因素:
a. 皮肤中黑素的含量 皮肤颜色的不同及变化主要决定
于黑素细胞产生黑素的能力,和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体的 数量、大小、转运程度、聚集方式。
b. 皮肤血流的颜色
➢ 皮肤颜色对 UV 的反应,亚洲人与黑人较强。
2. 含巯基的化合物
表皮中的含巯基化合物(主要是谷胱甘肽)可抑制酪 氨酸酶活性。
3. 维生素和氨基酸
➢ VC和VE可使色素减退; ➢ VA缺乏使巯基化合物减少,引起色素沉着; ➢ 烟酸缺乏对光敏感,出现色素沉着; ➢ 复合VB和叶酸促进氧化,使色素增加; ➢ 泛酸参与酪氨酸酶的合成。 ➢ 酪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等在色素形成中是必需的。

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1例

获得性对称性肢端角化病1例

接触史。

家族成员无类似皮肤病史。

曾于社区诊所就诊,口服维生素C 1片,3次/d ,1个月,皮损无改善。

体检:一般情况可,系统检查无特殊。

皮肤科检查:颈部、躯干、四肢可见泛发性、对称分布的卵圆形青灰色、褐灰色斑片,直径约(1~2)cm 不等,表面光滑无鳞屑,边界较清,皮损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摩擦皮损不出现风团(图1A 、B )。

双手足及面部、黏膜部位未见皮损。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

左胸部褐色斑组织病理活检显示:表面鳞状上皮轻度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不规则下延,基底层色素增加,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散在嗜黑素细胞(图2A 、B )。

诊断: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

2 讨论特发性多发性斑状色素沉着症(Idiopathic eruptive macular pigmentation,IEMP )是一种病因不清的少见色素异常性皮病,最早由Degos 等[1]在1978年提出,好发于(10~30)岁青少年,主要表现为分布于躯干和四肢的非暴露部位的无症状棕褐色、青灰色斑片。

这种色素性斑片通常在数月到数年的时间内逐渐消退,不留瘢痕。

由于IEMP 不同于其他色素性疾病,其可以逐渐自愈,因此鉴别诊断更为重要。

需要鉴别的有炎症后色素沉着、色素性荨麻疹、色素性扁平苔癣、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

炎症后色素沉着为皮肤急慢性炎症后酪氨酸酶活性增加引起局部色素加深,皮损局限于皮肤炎症部位,不同于IEMP 直接出现褐色斑。

色素性荨麻疹为皮肤型肥大细胞增生病,Darier 症阳性是本病特征,组织病理学显示肥大细胞数量增加,且伴有丘疹等损害。

色素性扁平苔癣有典型的苔癣样界面皮炎组织病理表现。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又称为灰皮病,多见于拉美国家,在色素斑产生之前有炎症性红斑期,而且后期皮损相对稳定。

De Galdeano 等[2]在1996年提出IEMP 的5项诊断标准:① 儿童或青少年躯干、颈部和四肢近端的棕褐色、不融合的、无症状斑片;② 发病前无炎症性皮肤病病史;③ 无光敏性药物暴露史;④ 表皮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色沉过度,基底层无破坏或者苔癣样炎症浸润;⑤ 肥大细胞计数正常。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斑疹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斑疹

医学科普·临床症状知识文库:斑疹随着医学的进步发展,当今医疗面对的症状越来越多,为便于大家了解掌握,本文收集整理了临床症状斑疹的相关资料以供大家参阅。

由于部分内容人类尚未掌握或其他原因暂缺,敬请谅解。

斑疹简介:斑疹(macule)是皮肤病症状中最常见的原发损害之一。

引起的原因比较复杂,形态多种多样,分布部位各有特点,如是否为系统性对称性,还是局部性非对称性;是暴露部位,还是覆盖部位;是四肢伸侧还是屈侧。

皮疹是否侵犯就膜系统,如麻疹的口腔颊或膜的 Kkplik斑;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球结膜Bitot斑。

疹型间也各有特点,如麻疹样药疹,其疹间皮肤常有浮肿现象;而感染性麻疹其疹间皮肤多正常。

同样是玫瑰疹样斑疹,在玫瑰糠疹中表现为疏散分布躯干及四肢近端。

疹型为长椭圆形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中心有糠批样屑。

而二期梅毒玫瑰疹样斑疹多为圆形,散在分布躯干、四肢,特别侵犯手足掌心,且皮疹不痒为其特点。

银屑病的红斑鳞屑为云母状银白屑成层脱落;而单纯批糠疹的鳞屑则呈糠批样屑。

通过细致的观察,检查疹形特点、分布情况,再结合病史总结分析可作出正确诊断。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

斑疹的组织病理变化比较浅,一般仅侵犯表皮及真皮浅层乳头层,故损害不隆起,触之无明显浸润,只有颜色改变。

但斑疹的组织病理象也各具有特点。

如过敏性紫癫的病理为真皮浅层细小血管出现白细胞碎裂性脉管炎、管壁纤维蛋白样变性为其特点。

因此结合病史。

症状、组织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构成较全面完整的诊断,但最基础的诊断仍以病史及症状检查为最重要。

部位:皮肤科室:传染科 肿瘤科 中医科 皮肤科 血液科检查:组织多肽抗原蛋白电泳血清球蛋白(G,GL0狼疮细胞普鲁卡因皮内试验 一、病史 病史应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籍贯、种族、婚姻状况等。

(一)现病史 疾病发生的时间,初发的症状,部位及先后次序,发展的情况、有无缓解、发病时可能的诱因、内因及外因。

治疗情况及反应和效果,病期。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是怎么回事?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是怎么回事?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的病理病因,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病因
*一、发病原因
可能为一种多因性皮肤过敏反应。

有人认为与日晒、昆虫叮咬、肠寄生虫、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本病也可能与色素性扁平苔藓、Riehl黑变病有一定关系。

*二、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楚。

可能是多因性皮肤过敏反应。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病因,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s
缩写
EDP
别名
ashy dermatosis;持久性皮肤变色性红斑;灰皮病;灰色皮病; 灰色皮肤病
类别
皮肤科/红斑性皮肤病
ICD号
L53.8
概述
持久性色素异常性红斑(erythema dyschromicum perstants)又 称灰皮病(ashy dermatosis),为具有向周围缓慢扩展活动性红斑 边缘,其中心遗留灰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的皮肤病,临床较为少 见。
预防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名词解释
又称“灰皮肤病”。持久性红斑后转为淡灰色色素沉着。红斑 境界清楚,边缘略隆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 浸润,呈远心性扩大,形成环状或不规则形,皮疹消退后留下 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多无自觉症状或有轻痒,病程缓慢。该 征以青壮年多发,男女均可罹患,多见于拉美国家,国内亦有 报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有效。
流行病学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
病因
可能为一种多因性皮肤过敏反应。有人认为与日晒、昆虫叮 咬、肠寄生虫、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本病也可能与色素性扁 平苔藓、Riehl黑变病有一定关系。
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楚。可能是多因性皮肤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性别无差异。散在于 面部、躯干和四肢,除头皮、掌跖和黏膜外,其他皮肤均可累 及。皮损初起为多数灰红斑,大小不等,境界清楚,可扩大融 合,以后红斑色变淡转为淡灰色。病变活动期,红斑边缘略隆 起或原色素沉着斑边缘绕以红晕,有轻度浸润,呈远心性扩大, 形成环状、多环状或不规则状(图1)。
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
其他辅助检查
组织病理:
表皮海绵形成,甚或微水疱形成,基层细胞水肿变性和色素 失禁。可见到散在性毛囊过度角化。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有淋巴 细胞、组织细胞和无数嗜色素细胞。晚期仅见嗜黑色素细胞的 异常聚集。
诊断
诊断
4.发展缓慢,活动之红色边缘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退,留下色 素沉着,有时在同一皮损区内同时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通 常无自觉症状或在进行期有轻痒。
鉴别诊断
需与黄褐斑、Riehl黑变病、固定性药疹、环状萎缩性扁平苔 藓病等相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有一定的疗效。中医 治疗可试服大黄zhe虫zhe虫丸。
预后
发展缓慢,活动之红色边缘常在数周或数月内消退,留下色 素沉着,有时在同一皮损区内同时有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通 常无自觉症状或在进行期有轻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