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扣教材,自然渗透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实际出发,寓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科学性与思想性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不感到是在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主观上,教师必须要有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强烈意识,但在过程中,教师却要尽量地淡化德育痕迹,隐蔽自己的德育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古人也说过,“理不直指也,故籍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在“渗透”二字上下工夫,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这样就能淡化学生“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在学生充分的自主意识的支配下,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当教育意图被隐蔽,教育色彩被“淡化”之后,表面上看,似乎出现了“真空”,其实,在这种状态下,德育的内涵更丰富,过程更轻松,效果更明显了。当学科教师把这种德育的“无痕”原则贯穿于教学过程,也就真正达到了教学的教育性目标。有一堂小学数学课,给我印象很深。课堂上,教师发现一个学生在做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于是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尝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好。教师问:这说明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教师没有批评、训斥,也没有下课后把矛盾推向班主任,而是借事明理,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抓住生活中的偶发事件

德育教育具有灵活性,长期性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不能期望举办一次两次讲座就能收到效果,也不能认为整天挂在嘴边就能起到作用。德育教育要因时、因事、因地展开,要在真正触动学生心灵的地方进行,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的各种偶发情境,往往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