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 26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26美苏争锋

一、选择题

1.二战后初期,美国人心中的全球责任意味着拯救饥饿和重建世界经济,通过与苏联的合作和改造德、日以确保持久的和平。但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这一变化表明()

A.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

B.二战后两极格局已最终形成

C.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

D.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

解析:材料“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美国将其全球责任界定为在全世界范围内领导‘自由世界’,遏制共产主义”反映了美国开始实行冷战政策,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故D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极力推行单边主义外交,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 排除;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北约和华约的成立,材料未涉及,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意识形态决定外交政策走向,而是通过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濒临破裂,故C排除。

答案:D

2.

右图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解析:图片中因“国家利益”使二者“合不来”,而二战后国际关系是美苏冷战,因此,国家利益是导致美苏冷战的主要原因,故C 项正确。图片中没有体现意识形态,故A项错误。题目中未体现国家分裂,故B项错误。题目无法得出冷战重心在欧洲,故D项错误。

答案:C

3.如图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创作于1948年。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Europe)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此漫画反映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华约”对峙D.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依据材料中“1948年”、“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Europe)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等信息可知,来自西方的风促进了欧洲的恢复和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漫画主要反映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不是杜鲁门主义;C选项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年,“华约”成立于1955年,1948年尚未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D选项错误,此时期西欧国家普遍接受美国的援助恢复和发展经济,尚未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答案:B

4.1949年杜鲁门在亚非拉地区抛出了“第四点计划”,把它作为“对共产主义最强烈的消毒剂”。至1953年,美国向亚、非、拉35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2400多名技术人员,并拨款3亿多美元。此计划()

A.加速了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B.是美国冷战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

C.消灭了亚非拉的共产主义势力

D.确立了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所谓“第四点计划”实质上是亚非拉版的马歇尔计划,旨在通过技术、资金援助亚非拉地区,使受援国形

成对美国的依附,以遏制这些地区共产主义势力的发展,为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冷战政策服务,故选B项。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是在194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消灭了亚非拉的共产主义势力不是当时杜鲁门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二战后初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标志着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B

5.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

A.表明了美国公开与苏联对抗,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B.表明了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

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

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解析: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

答案:A

6.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实施“特洛伊计划”,组织一批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的理论和方法”。其目的是()

A.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

B.加强对西欧盟友的支持

C.促进与社会主义国家科技交流

D.及时从朝鲜战场中抽身

解析:材料中的“铁幕”是指社会主义阵营,因此“把‘真理’传到‘铁幕’后面”就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从而对社会主义阵营进行和平演变,故答案为A项。材料所述是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措施,不是为了支持西欧盟友,排除B项;材料中的措施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宣传,不是促进科技交流,排除C项;这一措施与朝鲜战争无关,排除D项。

答案:A

7.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墙高约3.6米。对于柏林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柏林墙的修建是为了更好的保证柏林人民的安全

B.柏林墙出现反映了世界的两极格局

C.柏林墙的修建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

D.柏林墙的出现的根本原因是防止外国间谍人员潜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64年为了防止东德人民流向西德,东德在柏林修筑了柏林墙目的是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答案选B,A、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答案:B

8.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解析:冷战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这份报告指出了冷战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故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选D 项。

答案:D

9.赫鲁晓夫在回忆录中谈到古巴导弹危机时说:“尽管我们的阶级对抗是不可调和的,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这实际上意味着() A.美苏改变争霸策略以缓和代替对抗

B.两国都难以承受新时代战争的破坏

C.第三世界兴起遏制了大国霸权主义

D.美苏关系已经跨越社会制度的鸿沟

解析:材料“肯尼迪和我在防止军事冲突的问题上,却找到了共同的立场和共同的语言”反映了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美苏都力图避免军事冲突,说明两国都难以承受新时代战争的破坏,故B正确;当时美苏间既有对抗又有缓和,而不是以缓和代替对抗,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第三世界,而且第三世界兴起并没有有效遏制大国霸权主义,故C排除;当时美苏不可能跨越社会制度的鸿沟,故D排除。

答案: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