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合集下载

儿童腺病毒症状吃什么药

儿童腺病毒症状吃什么药

儿童腺病毒症状吃什么药腺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尤其在儿童中容易造成感染。

儿童患上腺病毒后,常常伴随一系列症状,如发热、咳嗽、流涕、喉咙痛等。

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缓解症状并帮助儿童恢复健康。

但是在选择药物时,家长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和的药物更适用于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需要选择更温和、安全的药物。

在对抗腺病毒引起的症状时,家长们应当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因为腺病毒是一种病毒性感染,抗生素对其无效。

相反,可以选择一些对症治疗的药物,如退烧镇痛药、止咳药、抗过敏药等。

2. 退烧药发热是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

在儿童发热时,家长可以给予一些适量的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是在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按照医生建议的剂量使用,切勿过量使用。

3. 止咳药腺病毒感染常伴随剧烈的咳嗽,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考虑给予一些止咳药,如左氧氟沙星口服液等。

但是需要注意,止咳药并不适用于幼儿,家长在使用前应当咨询医生的建议。

4. 抗过敏药腺病毒感染常常伴随鼻塞、流涕等过敏症状。

此时,家长可以考虑给予一些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口腔溶液等。

但是需要注意,过量使用抗过敏药会引起不良反应,因此使用时应当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总的来说,儿童患上腺病毒后,需要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儿童的饮食、休息等,帮助儿童尽快康复。

在选择药物时,家长一定要遵循医嘱,不要盲目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儿童腺病毒症状的药物治疗。

祝愿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成长!。

小儿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小儿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小儿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鲁继荣;乔红梅
【期刊名称】《儿科药学杂志》
【年(卷),期】2008(14)2
【摘要】病毒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传播性强,严重威胁着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如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艾滋病(AIDS),2003年曾引起全球恐慌的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目前正在出现的禽流感,都具有高度传播性、高致死率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特点。

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

【总页数】4页(P10-13)
【关键词】病毒性疾病;药物治疗;小儿;非典型肺炎;抗病毒药物;治疗药物;传播性;发病率
【作者】鲁继荣;乔红梅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8.7;R725.631
【相关文献】
1.临床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J], 刘俊永
2.几种病毒性疾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进展 [J], 薛敏
3.病毒性疾病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进展 [J], 邓斌;袁光辉
4.临床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及其药物治疗 [J], 曹鸿雁
5.用干扰素、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效果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小儿腺病毒肺炎是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婴幼儿和儿童。

目前,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是对症治疗,如支持性治疗和抗生素治疗等,但没有特效药物。

近年来,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治疗该疾病方面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该药物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效果分析,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药理作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病毒生长和繁殖,同时还有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在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中,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的活化和病毒清除,从而缓解症状,提高治愈率和预后。

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静脉注射,每日1次,剂量为0.01-0.02μg/kg,连续使用5-7天。

在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治疗中,通常在症状出现3-7天内开始使用,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治疗效果。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效果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证实。

一项针对小儿腺病毒肺炎患儿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1.8% vs 23.5%)。

另外还有研究表明,该药物在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并发症,如哮喘、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方面,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但也不可忽视。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轻微发热、头痛、乏力、肌肉酸痛和注射部位的疼痛、红肿等。

在使用该药物时,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应和症状,必要时可适量减少药物的剂量或调整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可作为小儿腺病毒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但由于其目前的临床研究还相对较少,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和实践经验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及免疫紊乱等病理改变。

该疾病常见于小儿群体,在临床上对于其治疗一直是一个难题。

近年来,环磷腺苷作为一种心脏保护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

本文将进行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一、环磷腺苷的药理作用环磷腺苷是一种细胞内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能够参与细胞核苷酸的构建及能量代谢等生物过程。

此外,环磷腺苷还具有保护心肌细胞、抗炎作用以及调节免疫反应等功能。

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环磷腺苷通过上述多重作用机制,可发挥治疗作用。

二、环磷腺苷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1. 心功能改善:环磷腺苷能够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促进心肌功能的恢复。

研究发现,环磷腺苷治疗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心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等均有显著提高,心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

2. 炎症缓解:病毒性心肌炎伴随着炎症反应的激活,而环磷腺苷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释放,减轻心肌炎症反应。

研究表明,环磷腺苷治疗能够显著降低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从而减轻炎症对心肌的损害。

3. 免疫调节:环磷腺苷在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过程中,可以抑制免疫反应的异常激活,恢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研究表明,环磷腺苷可以降低抗心肌自身抗体的产生,调节T细胞数量和功能,抑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活性,从而抑制免疫介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4. 不良反应少:环磷腺苷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中,不良反应较少,且多为轻度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

并且这些不良反应往往可以通过调整给药方式和增加饮食控制来改善。

三、环磷腺苷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注意事项1. 剂量调控:环磷腺苷的剂量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疾病程度等因素来个体化调整。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疗效。

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

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观察1. 引言1.1 疾病背景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常见儿童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腹泻、呕吐、发热和腹痛。

该病在儿童群体中特别常见,尤其是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更为多见。

轮状病毒是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因此在集体生活的幼儿园、托儿所等地比较容易发生爆发流行。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腹部疼痛等,严重时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对儿童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威胁。

由于该病毒不易被传统抗生素治疗,目前缺乏特效药物,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病程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观察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观察病例的治疗过程和疗效情况,总结出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和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旨在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对疗效观察和结果分析,进一步探讨消旋卡多曲联合西咪替丁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为未来相关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05】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年龄范围为6个月至5岁。

病例来源于我院儿科门诊和住院患儿,经过严格筛选确认诊断符合标准的患儿。

病例的选择标准包括:1.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在6个月至5岁之间;3.家长或监护人愿意配合观察和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排除标准包括:1.合并其他病原感染或严重合并症的患儿;2.不符合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诊断标准的患儿;3.家长或监护人不愿意参与研究或配合治疗的患儿。

儿科常见病毒性疾病及抗病毒药物

儿科常见病毒性疾病及抗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达菲)(Oseltamivir ):第二种 防治流感的NA抑制剂,抗病毒活性比扎那米 伟高。可以抑制病毒扩散、降低病毒滴度、 明显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并能降低炎性 细胞因子的水平。 用法及用量:每次口服75mg,一日两次, 连服5天。预防用药,每日口服75mg,连用5 天以上。
RSV感染的治疗
1 三氮唑核苷: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抗RSV药物。
以20-60mg/ml雾化间断吸入,4-18小时/天, 疗程3-7天,可缓解症状。
2 人源RSV单克隆抗体(Palivizumab):能中 和病毒表面F糖蛋白,阻止病毒融入细胞。 15mg/kg/月,连用5次,作为预防用药,可降 低病毒效价并明显降低RSV感染率及住院率, 显著缩短住院时间。
膦甲酸钠: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对疱疹病毒I, II型、CMV、乙肝病毒、EB病毒有效。
金刚烷胺:抗甲型流感病毒表面M2受体蛋白, 阻止病毒颗粒进入细胞并阻止病毒在宿主细胞间转 移,兼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抑 制作用。
扎那米韦、奥司他韦: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对 甲、乙型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扎那米伟(ZANAMIVIR):是第一个批准上 市的NA 抑制剂,1999年由葛兰素公司推向市 场,商品名为Relenza。用于甲、乙型流感的 预防和治疗。该药不但能有效的抑制流感病 毒的复制和传播,迅速缓解感冒症状,还具 有很好的预防作用,毒副作用小。 扎那米伟口服吸收差,因此只能局部给 药。途径为鼻腔滴液或口腔吸入,每次吸入 5mg,每日两次,间隔12小时给予,连用5天。
2 抗RNA病毒:甲红硫脲、吗啉胍。
3 广谱抗(RNA、DNA)病毒药:三氮唑核苷
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理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新型病毒的出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尤其是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这种疾病常常会引起孩子们的高热、腹泻、呼吸急促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威胁孩子们的生命健康。

目前,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疗效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本文旨在对该疗法进行探讨。

干扰素α1b的概述干扰素α1b是一种重要的国际免疫治疗剂,是重要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和抗病毒等作用。

它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炎症细胞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病毒性感染的作用。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原理和优势原理干扰素α1b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病毒复制,促进机体自身免疫反应,改善机体状况,提高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

雾化吸入是一种可以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呼吸道的方法,通过呼吸道吸入药物,能够更快速更直接地作用于呼吸道病毒感染部位,达到治疗效果。

优势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用直接:通过雾化吸入作用于呼吸道,比口服药物更快速、更直接地作用于病毒感染区域,起效更快。

2.安全性高:药物通过呼吸道直接输送,不会对肝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伤。

3.治疗效果好:干扰素α1b属于抗病毒药物,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病痛。

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的使用方法如下:1.雾化吸入前,首先需要将雾化器和药物准备好。

2.操作雾化器的开关,将药物喷射到雾化器喷孔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水。

3.将雾化器放置于孩子面前,让孩子面对雾化器,将药物的雾化物吸入到呼吸道中。

4.使用前,需要充分地摇晃药瓶,使药物均匀分布。

注意事项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喷药器应该充分清洗消毒。

洁罗维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洁罗维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洁罗维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密集程度的增加,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之一。

为了探索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案,本文将对洁罗维注射液在治疗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

一、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由病毒引起的咳嗽、流涕、发热等表现的呼吸道感染。

其发病率高,易在儿童群体中传播,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

该病通常表现为咽充血、鼻塞、鼻涕、咳嗽等症状,较严重的病例可能引起呼吸困难和肺炎等并发症。

二、洁罗维注射液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洁罗维注射液是一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其主要成分是洁西汀。

洁西汀属于核苷类似物,可以抑制病毒RNA的合成,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和传播。

同时,洁罗维注射液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患儿的症状。

三、洁罗维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针对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洁罗维注射液常被用于辅助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剂量和使用频率。

一般情况下,洁罗维注射液会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治疗的持续时间约为5-7天。

四、洁罗维注射液的疗效观察根据临床实验数据和病例观察,洁罗维注射液在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具备显著的疗效。

首先,该药物可以明显减轻患儿的症状,如咳嗽、流涕等。

其次,洁罗维注射液可以缩短病程,促进患儿的康复。

此外,治疗过程中很少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对病毒有很好的耐药性。

五、洁罗维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估在临床应用中,洁罗维注射液通常可耐受良好,不会引起明显的不良反应。

根据过往的研究和临床观察,洁罗维注射液的主要副作用为轻度的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

另外,由于洁罗维注射液通过药物治疗抑制了病毒的复制,极少出现耐药性。

六、洁罗维注射液的优势与局限性洁罗维注射液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小儿病毒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具有明显的优点。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

阿昔洛韦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效果病毒性脑炎(VE)是儿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是多种病毒感染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的炎症综合征,如疱疹病毒、肠道病毒等,会侵犯患儿脑膜或脑实质,起病急、发展迅速,不仅会影响患儿脑血管循环,还会使患儿出现意识障碍、脑疝等并发症,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影响患儿健康成长,若治疗不及时会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

此类病毒性感染疾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此强调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治。

临床针对该疾病急性期以综合治疗为主,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等,旨在迅速控制感染、缓解患儿相关症状和体征,控制病情进展,尽可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死亡发生概率[3]。

阿昔洛韦,别名无环鸟苷,属于嘌呤核苷类似物,能抑制病毒DNA复制,是治疗VE疾病的有效药物。

本文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一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使用阿昔洛韦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患者李XX,性别女,年龄4岁。

主诉:因“发热半天”就诊。

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7.7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1.8%,淋巴细胞百分比28.0%,Hb173g/L,PLT 235.0×109/L,CRP 2.5mg/dL。

急诊查胸片提示:两肺纹理增粗,拟“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收人我科。

入科后查体:体温37.8℃,脉搏130次/min,呼吸50次/min,血压69/36mmHg;神志清,咽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啰音,肛周皮肤红,四肢活动尚可,肌张力正常。

入科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腰椎穿刺术留取脑脊液检查。

术后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脑脊液检查结果:外观无色透明澄清;脑脊液生化示葡萄糖2.94mmol/L,蛋白定量42.3mg/dL,氯118.4mmol/L;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Ⅱ核酸检测示阳性。

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补充诊断为“病毒性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既往史:患儿母亲无遗传病史,无慢性咳嗽、哮喘病史。

患儿家属及陪同人员近14天内否认上海市、北京市、广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否认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否认曾接触过来自上海市、北京市、广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否认有聚集性发病。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

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治疗(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儿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抗病毒药物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的常见病,病毒性感染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

随着病毒学、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物学等学科研究的发展进步,人们可通过多种先进的技术诊断病毒感染,也不断有新的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被开发利用,使某些儿童时期常见的病毒性呼吸道感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1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感染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儿童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病毒病原。

至今对hRSV的防治尚无特异措施。

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是利巴韦林(病毒唑)。

利巴韦林属于核苷类药物,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体外试验可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的复制,作用机制不甚清楚。

目前认为它对甲、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RSV、单纯疱疹病毒(HSV)、麻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流行时将此药与甲泼尼龙联合应用,还观察到它对SARS冠状病毒(SARS CoV)或称SARS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

一般用量10~15 mg/(kg·d),重症30~40 mg/(kg·d)。

口服用药可有消化道反应、头晕、皮疹,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免疫抑制及肝功能异常。

临床给药途径国外报道主要为雾化吸入,每天持续12~20 h,疗程3~7 d,疗效为多数人肯定。

但也应注意其对血液系统有副作用,还可能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近年有人报告,用高浓度利巴韦林每日3次每次雾化 2 h有效[13]。

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是一种新发现的呼吸陈慧中,女,研究生导师。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效果分析一、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作用机制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种能够模拟人体天然产生的干扰素的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天然免疫系统,从而增强机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具体来说,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促进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提高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表达,并且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病毒性疾病的目的。

针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方面的疗效,许多临床研究已经进行过相关的探讨。

一项发表在《儿科学杂志》上的研究分析了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患儿中,肺炎症状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且肺炎症状的严重程度也有所减轻,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有效改善小儿腺病毒肺炎的症状。

另一项研究发现,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的小儿患者中,肺部影像学上的炎症反应得到了显著的缓解,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小儿腺病毒肺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在临床研究中显示的治疗效果外,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方面还具有一些优势。

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临床研究表明,在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过程中,患儿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安全性较高。

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药物制剂形式多样,可以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以满足临床的个体化治疗需求。

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用药方便,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操作简便,适用于小儿患者的治疗。

重组人干扰素α1b作为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药物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尽管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疗效和优势,但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和确证,尤其是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中进行验证,以获得更加可靠的疗效数据。

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探讨

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探讨

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探讨病毒性脑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后导致中枢性神经系统感染,多数病毒性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发。

此病在儿科比较常见,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等特点。

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患儿死亡。

通常在急性期过后,患儿往往会出现语言障碍、肢体运动障碍,给患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

积极采取有效对症治疗措施,对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在对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提供常规治疗时,适当给予患儿大剂量、短疗程地塞米松,收到良好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地塞米松;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糖皮质类激素地塞米松(氟美松或德沙美松),属于糖皮质类激素,是重要的抗炎、抗毒、抗过敏、抗风湿类药物,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中。

地塞米松易被消化道吸收,水钠潴留作用很轻。

可静脉注射,也可肌肉注射,对垂体—肾上腺有较强抑制作用。

为进一步探讨地塞米松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临床效果,本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6至2013年1月7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

两组患儿均实施急性期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组患儿大剂量地塞米松,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住院时间,现作如下报告。

1.课题研究资料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我院儿科72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38例,女34例,年龄1~12岁,平均年龄为(3.9±0.4)岁。

所选病例均符合《儿科疾病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1]中相关标准。

随机将患儿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治疗组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4.0±0.6)岁,平均体重为(14.9±2.3)kg,平均病程为(8.4±2.6)h。

对照组男17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0.7)岁,平均体重为(15.6±2.7)kg,平均病程为(7.5±2.4)h。

小儿病毒性感冒怎么用药?

小儿病毒性感冒怎么用药?

小儿病毒性感冒怎么用药 ?1.小儿病毒性感冒小儿感冒也被称为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小儿鼻咽喉、支气管、肺部等邻近器官受到病菌的侵袭,大部分儿童遭受感染后,便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临床上,小儿病毒性感冒属于十分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传染性感冒病。

由于儿童群体的年龄较小,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身体免疫系统尚不完善,免疫力较低,所以儿童是病毒性感冒的高发群体。

一般儿童病毒性感冒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导致的病毒性感冒,另一种是流行性感冒。

鼻病毒和副流感病毒等属于呼吸道病毒性感冒,儿童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鼻塞、咳嗽、流鼻涕等,这一类型的感冒对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就行。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患儿会出现高热的症状,考虑到此感冒属于流感范畴,需要采用抗流感的药物进行治疗,缩短患儿发热的时间等。

然而,关于儿童出现病毒性感冒的原因,大多数小儿病毒性感冒都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且该疾病发病急,随着病情的迅速发展,小儿的体温也会随之升高(严重情况小儿体温会升高至40摄氏度)。

临床资料显示,病毒是引起该疾病的最主要的原因,细菌中存在的毒素是导致患儿体温迅速升高的关键因素。

病菌会激发儿童体内的单核巨噬细胞,推动患儿体内致热源的形成,而致热源会伴随血液向小儿的脑部流去,此致热源会改变患儿丘脑的上中枢环核苷酸系统,致使患儿身体调节体温的功能失衡。

一旦小儿体温调节功能出现异常,便会生成过多的前列腺素,患儿体内的产热量增加,且无法及时的散热,所以患儿会出现发热的症状。

通常情况下,儿童感染病毒性感冒之后,会引发许多相关的并发症状,比如咳嗽(干咳为主)、发热、流鼻涕及打喷嚏等。

此外,有些患儿还会表现出反复发热,若小儿的症状比较严重,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

儿童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低下,极其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细菌的侵袭,且一旦小儿感染病毒,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将会对患儿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

宝宝的病毒性感染要怎样治疗

宝宝的病毒性感染要怎样治疗

宝宝的病毒性感染要怎样治疗病毒性感染是指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感冒、流感、手足口病等。

对于宝宝的病毒性感染,家长们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本文将从预防、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预防病毒性感染预防病毒性感染是最重要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宝宝养成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勤通风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2.避免接触病毒源:尽量避免宝宝接触已经感染病毒的人群,特别是在季节性流感高发期间,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场所。

3.接种疫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给宝宝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以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二、药物治疗1.退烧药:当宝宝发热时,可以给宝宝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但要注意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正确的剂量使用,不可滥用。

2.抗病毒药物:对于某些病毒性感染,如流感,医生可能会根据宝宝的情况开具抗病毒药物。

家长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正确使用,不可自行购买和使用抗病毒药物。

3.抗生素:病毒性感染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细菌感染继发于病毒感染时,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

三、辅助治疗1.休息:宝宝在感染期间需要充足的休息,以帮助身体恢复。

家长应该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理:给宝宝提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同时,要保证宝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脱水。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及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滋生的机会。

4.湿度调节:在干燥的季节,可以使用加湿器或者湿毛巾等方式增加室内湿度,以减轻宝宝的不适感。

5.症状缓解:对于宝宝出现的症状,如咳嗽、鼻塞等,可以使用一些症状缓解药物,如咳嗽糖浆、鼻塞喷雾等。

但同样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总结起来,宝宝的病毒性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预防、药物治疗和辅助治疗。

预防是最重要的措施,家长们应该教育宝宝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避免接触病毒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

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病毒性胃肠炎是小儿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给患儿带来不适和困扰。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补液、抗病毒药物等,然而其疗效并不十分明显。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至关重要。

双歧三联活菌片和复方消化酶胶囊作为两种常见的药物,在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双歧三联活菌片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肠道免疫力,减少病毒繁殖;而复方消化酶胶囊则可以促进食物消化吸收,缓解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

联合应用双歧三联活菌片和复方消化酶胶囊可能会产生协同效应,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治疗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联合复方消化酶胶囊对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效果及机制。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双歧三联活菌片在改善肠道菌群失衡、增强肠道免疫力方面的作用;2.探讨消化酶胶囊在促进肠道消化吸收、缓解消化不良症状方面的效果;3.研究双歧三联活菌片与消化酶胶囊联合应用对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机制及临床疗效;4.为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案。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和结果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患者更快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疗效和治愈率。

1.3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本研究中参与实验和观察的人群或实验对象。

对于本篇文章的研究对象是患有小儿急性病毒性胃肠炎的儿童患者。

这些患者的年龄范围通常为3个月至12岁,病情轻重不同。

他们在就诊时会出现腹泻、呕吐、发热、腹痛等症状,需接受治疗。

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常见传染病,易在人群中流行。

在治疗中,往往需要针对病毒感染和消化不良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以期缩短病程、减轻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样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样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应该吃什么药。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

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再开始逐渐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病人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应及时处理,可用解痛镇静药,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必要时可注射吗啡。

3.控制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必须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故多选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剂,如毛花苷C(西地兰)或地高辛,剂量应使用有效量的1/2~1/3即可,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使用偏小的维持量,直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止。

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补钾,防止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经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未能控制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每天5~10mg/kg或地塞米松0.3~0.6mg/kg,好转后改口服泼尼松(强的松)剂量开始每天1~2mg/kg,1~2周后减量。

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内)一般不宜应用,因激素有抑制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有些学者提出使用激素治疗的指征是:(1)心肌炎发生心源性休克时,可短期使用。

(2)心肌炎时新出现的Ⅲ°房室传导阻滞,短期应用。

(3)心肌炎严重,其他治疗无效,可在严密保护下试用,情况好转后,出院在家继用,并注意防治感染。

5.免疫抑制药的使用在欧洲、美国和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使用泼尼松(强的松)加或不加硫唑嘌呤azafhioprine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多用于有心力衰竭而用一般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重病人,治疗前后用心内膜心肌活检随诊,治愈率只有3.17%,好转加痊愈占42.9%,死亡及恶化占38.1%,可见对重症合并心衰的心肌炎,用免疫抑制药治疗只能争取1/2的机会。

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吃什么药效果好

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吃什么药效果好

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吃什么药效果好引言病毒性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尤其在幼儿园和托儿所中易发生。

对于两岁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对待他们的感冒病症需要更加小心谨慎。

在治疗孩子病毒性感冒时,药物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对于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哪些药物可以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

病毒性感冒症状在选择合适的药物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的一些常见症状。

这些症状包括:1.流鼻涕2.咳嗽3.喉咙痛4.发热5.精神不振6.食欲不佳当我们确认孩子患有病毒性感冒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症状,以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药物治疗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生理特点,对于两岁的孩子,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成人或儿童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对他们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以下是在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中,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1. 退热药在孩子发烧时,退热药可以帮助控制体温。

常见的退热药包括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然而,在使用退热药时,必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剂量和给药频率。

此外,灌肠给药是一种给药方式,它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方法,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 咳嗽药对于因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情况下,两岁孩子应避免使用咳嗽药。

这是因为咳嗽对于清除呼吸道中的痰液是有益的。

然而,如果咳嗽非常剧烈,持续时间很长,或伴随着孩子的睡眠障碍,可以咨询医生是否使用咳嗽抑制剂。

3. 常规护理措施除了药物治疗,一些常规护理措施也可以帮助缓解两岁孩子病毒性感冒的症状。

例如:•多饮水:饮水有助于保持孩子体内的水分平衡,缓解喉咙干燥和发热引起的脱水症状。

•保持室内湿润:使用加湿器或将湿毛巾放置在孩子的房间,可缓解喉咽疼痛和咳嗽。

•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加快新陈代谢,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请注意,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法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预防病毒性感冒的措施除了治疗病毒性感冒的药物和护理措施外,预防疾病的措施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提高孩子免疫力、预防病毒性感冒的方法:•注重饮食:提供均衡的饮食,包括新鲜水果、蔬菜等,以增强孩子的免疫系统。

小儿抗感颗粒的功能主治

小儿抗感颗粒的功能主治

小儿抗感颗粒的功能主治功能小儿抗感颗粒是一种中药颗粒,具有以下功能:1.抗病毒作用:小儿抗感颗粒通过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儿童感染的病毒性疾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抗炎作用:小儿抗感颗粒能够减轻儿童身体炎症反应,缓解发热、咳嗽等炎症症状。

3.支气管舒张作用:小儿抗感颗粒可使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扩张支气管,从而缓解儿童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4.免疫调节作用:小儿抗感颗粒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

主治小儿抗感颗粒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的辅助治疗:1.儿童呼吸道感染:小儿抗感颗粒具有很好的抗病毒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儿童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如流感、感冒等。

2.儿童支气管炎、哮喘:小儿抗感颗粒通过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儿童呼吸道症状,对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3.儿童病毒性肺炎:小儿抗感颗粒能够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儿童病毒性肺炎有辅助治疗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呼吸困难等症状。

4.儿童免疫力低下:小儿抗感颗粒能够调节免疫系统,提高儿童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几率,适用于儿童免疫力低下、易感染的情况。

使用方法使用小儿抗感颗粒需要根据医嘱进行合理用药,一般建议以下方法:1.儿童年龄在1岁以下的宝宝,一次服用1/4包,每日2次;1-3岁的儿童,一次服用1/2包,每日2次;3-6岁的儿童,一次服用1包,每日2次;6岁以上的儿童,一次服用2包,每日2次。

2.口服给药:将清水或温开水冲服小儿抗感颗粒,一般建议在饭前半小时服用。

3.使用小儿抗感颗粒的疗程一般为3-7天,具体剂量和疗程需遵医嘱。

注意事项在使用小儿抗感颗粒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对小儿抗感颗粒成分过敏者禁用。

2.孕妇、哺乳期妇女慎用。

3.用药期间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如出现不良反应,包括过敏症状等,请及时咨询医师。

5.使用小儿抗感颗粒需遵医嘱,在使用过程中,请勿随意改变剂量和疗程。

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

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

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对一些特殊药物选择上,要先对它进行一些认识,很多人使用这样药物,都是比较随意,这样对自身疾病治疗没有任何帮助,小儿抗病毒药有很多,对这样药物选择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这对自身疾病治疗才会有很好帮助的,那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呢,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下。

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1.穿琥宁:该药连续使用超过1周或药物过量,将可能出现血小板下降.临床特别是儿科应用时需注意.2.利巴韦林,新博林(三氮唑核苷):该药有较强的致畸作用,但无致癌作用.体内消除慢,停药4周尚不能完全自体内消除.孕妇及有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大剂量应用(包括滴鼻)可致心脏损害,对有呼吸道疾患者可致呼吸困难,胸痛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哮喘者需注意.3.阿昔洛韦:静滴速度过快或剂量过大可出现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肾功能不全者需注意.4.更昔洛韦:靶目标是疱疹病毒类的病毒,主要是巨细胞病毒,是儿童人巨细胞毒严重感染的一线用药.但口服吸收差,毒副作用主要为白细胞抑制作用,故需每3~5天要查一次外周血象.5.膦甲酸钠:可抑制病毒DNA多聚酶.但有30%的药物沉积于骨,牙和软骨中,有肾毒性,可产生肾功能不全,所以临床上限于极严重的病例使用.6.西多福韦: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半衰期长是其优势,但常见粒细胞减少和不可逆的剂量依赖性肾毒性.7.阿糖胞苷,阿糖腺苷:有致畸,致癌可疑. 8.奥司他韦:副反应有恶心,呕吐,但少见.9.感康(复方氨酚烷胺):用量过大可致中枢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动脉硬化者慎用.癫痫,精神病患者,孕妇,哺乳妇女忌用.可有胃肠不适,失眠或兴奋,共济失调,眩晕.在对小儿抗病毒药有哪些认识后,使用小儿抗病毒药过程中,孩子身体出现不舒服情况,需要到医院接受检查,而且对这样药物使用,也是要对它的禁忌进行认识,对一些身体不舒服的孩子,都是不可以选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疾病药物治疗
病毒性疾病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其传播性强,严重威胁着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健康和生命。

如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艾滋病(AIDS),2003年曾引起全球恐慌的非典型肺炎(SARS)以及目前正在出现的禽流感,都具有高度传播性、高致死率及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特点。

因此抗病毒药物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

1 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1.1 按结构分类
(1)三环胺类: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等;(2)焦磷酸类:膦甲酸等;(3)蛋白酶抑制药(多肽类似物):沙喹那韦、利托那韦、吲哚那韦、奈非那韦等;(4)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拉米夫定、利巴韦林、齐多夫定等;(5)其他:地拉韦定、甘草甜素、干扰素、奈韦拉平以及反义寡核苷酸类等。

1.2 按作用分类
(1)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药物:吲哚那韦、奈非那韦、
地拉韦定、奈韦拉平等;(2)抗巨细胞病毒药物:膦甲酸钠、更昔洛韦等;(3)抗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单磷酸阿糖腺苷、拉米夫定、甘草甜素等;(4)抗疱疹病毒药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法昔洛韦、阿糖腺苷等;(5)抗流感及呼吸道病毒药物: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利巴韦林、反义寡核苷酸类等。

2 各种抗病毒药物的作用特点
2.1 化学药物
2.1.1 核苷类药物
(1)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病毒唑):属于广谱抗病毒药,可抑制多种DNA和RNA病毒核酸的合成,阻止病毒复制。

它对甲、乙型流感病毒(Influ)、副流感
有一定疗效[1,2,3]。

一般用量为每日10~15 mg/kg,重症每日30~40 mg/kg,分2次注射,亦可以雾化吸入给药。

口服用药不良反应少,偶有消化道反应、头晕、皮疹,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引起白细胞减少、贫血、免疫抑制及肝功能异常。

(2)阿糖腺苷:抗DNA病毒药,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多种DNA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亦可用于艾滋病并发带状疱疹、水痘、慢性乙肝的治疗,外用可治疗疱疹性角膜炎。

副作用包括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可出现共济失调、肌痛等,亦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骨髓抑制,停药后可恢复。

(3)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为合成无环核苷类,属于抗DNA病毒药物,是一种重要的广谱抗病毒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脑膜炎,皮肤HSV感染、疱疹性角膜炎、生殖器疱疹。

由于其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乙肝病毒有一定作用,亦可用于其治疗。

剂量为20~30 mg/(kg·d),分3次静脉滴注,可连续应用1~2周。

副作用有腹泻、头痛、恶心、呕吐等,亦可出现皮疹、荨麻疹和发热等过敏症状,还可致肝酶和肌酐升高、白细胞减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时应慎用。

(4)更昔洛韦(丙氧鸟苷,GCV):为抗DNA病毒药物,可在病毒胸苷激酶和细胞激酶作用下转化为活化的三磷酸型,活化型GCV在感染细胞的浓度比非感染细胞高100倍,并能在细胞中持续存在数天,它是儿童严重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一线用药,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口服吸收差,主要用于静脉注射,剂量:感染期治疗每日10 mg/kg,静脉滴注,可连用14 d。

副作用:骨髓抑制可引起粒细胞、血小板下降,停药后可恢复;其他副作用包括消化道反应、皮疹、发热、心律失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