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3北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3北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3北师大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品德与社会2、课时:第二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2) 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1、通过看黄河流域图、黄河景观图、标识两岸文物古迹所在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2、通过交流收集资料、整理老师提供资料的并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深入了解黄河,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黄河东流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沿着江河走下来》中的话题。

本课由两个话题组成,前一个话题是黄河东流水,主要围绕黄河进行了介绍。

另外,还安排了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故事。

两个话题共同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教学重点:通过识图,了解黄河流域和两岸文物古迹,认识黄河,激发热爱黄河的热情。

教学难点:能看懂景观地图,在上面找出黄河的相关特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五年级的孩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于祖国的地形地势,对于黄河的所知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他们很容易被黄河的气势磅礴、源远流长所感染,只要引导得当,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情感的共鸣,是会自主学习好关于黄河东流水的这节品社课的在本课教学时为了突破难点,我搜索了许多有关黄河及两岸风景名胜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生动再现黄河的磅礴气势以及两岸的文物古迹,使学生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它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独特魅力五、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作为礼物,大家想不想一起去欣赏一下?欣赏《保卫黄河》)2、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板书:黄河】今天老师想带着全班同学继续沿着这条先辈们保卫的黄河走下去,去探寻黄河文明的渊源,去领略黄河沿岸的风光,大家想去吗?那我们要先了解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昨天老师特意去收集了一些,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3、(放课件,介绍资料)。

黄河东流水3

黄河东流水3
3、故事交流,感知体会。4、师生互补,拓展创新。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重点)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探究“凝聚民族精神的黄河“。
书中的两个思考题个我们提供了蓝本,教学中我充分加以运用。
可以引导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从故事中感受和挖掘民族精神。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黄河流域的英雄人物的事迹及抗战期间的英雄故事。
想一想,
结合我们手中的资料,用什么形式汇报更好呢?
同学们建议很好,我们就举行一个故事会。
自由发言:
分小组开展学习活动:
1、阅读书中的故事。
2、分组讨论
全班交流
我们可以举行故事会。
我们可以举行诗朗诵。
自由上来讲故事。
创设情景,
导入课题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
在小组活动中
学会与同学交流、倾听他人的想法。
激发学生的情感
教学反思:
搜集有关赞美黄河的名词佳句、歌曲。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歌曲导入,明确内容。
2、阅读课文,讨论明理。
3、故事交流,感知体会。
播放歌曲
《保卫黄河》
提问:
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听到这首歌,你想说些什么?
阅读
教科书中讲述了一个抗日英雄的故事,
请大家带着思考题来阅读课文。
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也知道了不少英雄人物的故事。
课时教学方案设计
学校
南开中心小学
学科
品德与社会
教师

第周
第课时
课题
第二单元(二)1、黄河东流水(3)



黄河东流水教案

黄河东流水教案

黄河东流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黄河的地理位置、流经区域和其在中华民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使学生掌握黄河的水文特征,包括流量、含沙量、汛期等。

3、引导学生认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并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黄河的源流概况,包括发源地、流经省份、注入海洋等。

(2)黄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3)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2、难点(1)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2)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过程和危害。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黄河的基本概况、水文特征和生态问题等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3、多媒体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色和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黄河奔腾流淌的视频,展示黄河的雄伟气势,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哪条河流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黄河。

2、讲授新课(1)黄河的概况通过地图展示,向学生介绍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9 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和城市。

(2)黄河的水文特征①流量:黄河的流量较小,且季节变化大。

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

②含沙量: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之一。

引导学生思考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如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③汛期:黄河的汛期主要在夏季,由于夏季降水集中,形成汛期。

(3)黄河的贡献①灌溉: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黄河水为沿岸地区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

②发电:黄河上建有多座水电站,如三门峡水电站、小浪底水电站等,为我国的能源供应做出了贡献。

(4)黄河的生态问题①水土流失:由于过度开垦、放牧等原因,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②地上河: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黄河东流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第三课时)》教学设计1.检查复习。

识图练习:在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上指出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注入的海洋。

2.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到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高山积雪融化的雪水汇聚成黄河的源头,蜿蜒流出青海省以后,在甘肃、四川省绕了一个弯,又进入了甘肃省。

”3.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甘肃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黄河流下青藏高原,进入甘肃;黄河流经甘肃省省会兰州市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工业城市,20世纪初在黄河上建造的第一座铁桥是用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至今还横跨在兰州市区的黄河河面上。

4.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宁夏段、内蒙古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黄河经过上游最大的水利工程刘家峡水电站以后,就流出了甘肃,进入了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同胞最集中的地区;回族同胞信奉伊斯兰教,在银川市建有南关大清真寺。

“九曲黄河富宁夏”,黄河造就了宁夏的“塞外江南”。

黄河流出宁夏就进入了内蒙古的河套地区,这里是内蒙古最富饶的地区;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蒙古族同胞最集中的地区;蒙古族同胞善骑射,以放牧为生,逐水草而居,居住的帐篷很有特色,叫做蒙古包,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5.教师小结。

“对河流的流程,一般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

前面我们了解了黄河从发源地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的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市是黄河上游的结束地点,再往下黄河就进入中游地区了。

”6.学生继续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中游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黄河流过河口市以后,拐了一个90度的弯,向南穿过陕西、山西,成为这两个省的省界,到了三门峡,又拐了个直角,向东流去,直到河南省的孟津,这一段是黄河的中游。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看黄河流域图、黄河景观图、标识两岸文物古迹所在地,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2、通过交流收集资料、整理老师提供资料的并完成任务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深入了解黄河,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图片、视频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识图,了解黄河流域和两岸文物古迹,认识黄河,激发热爱黄河的热情。

教学难点:能看懂景观地图,在上面找出黄河的相关特征。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交流收集资料,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激情澎湃的歌曲,作为礼物,大家想不想一起去欣赏一下?(想)会唱的同学可以一起唱起来,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歌唱小天才!(欣赏《保卫黄河》)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保卫黄河)【板书:黄河】老师特别爱旅游,今天老师想带着全班同学继续沿着这条先辈们保卫着的黄河走下去,去探寻黄河文明的渊源,去领略黄河沿岸的风光,大家想去吗?(想)师:好,那我们要先做一点准备工作,了解一些有关黄河的资料,昨天老师特意去收集了一些,我们来一起分享好吗?1、(课件播放:这是一条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脉的河流,它流经九个省、自治区,最后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流域面积达79.5万平方公里它是中国的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也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母亲河。

)这条河就是——(生答:黄河),老师搜集的资料介绍完了,听说课前同学们也收集到了很多关于黄河的资料,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介绍?注意,别人介绍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听,看看在倾听的时候谁的收获大!2、生: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黄河两岸有很多名胜古迹,像塔尔寺,云冈石窟,晋祠等;黄河流入渤海母亲的怀抱;黄河做过许多好事,给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也做过许多坏事,经常泛滥成灾,淹没庄稼,使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北师大版本五年级上册《黄河东流水》091130

北师大版本五年级上册《黄河东流水》091130

北师大版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主题二“沿着江河走下来”课题1.《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执教:西关实验小学林秋茹一、教材分析从我们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切入,引领学生探寻我们国家和民族之源,从大江大河的源远流长,体验和感悟伟大祖国的空间分布概况和时间沿革,体验和感悟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在日益走向繁荣富强,产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产生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广州处于珠江流域的下游,学生对河流的发源地和流程的概念很模糊,认识很少,需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内容“三级阶梯上的国土”与地图来认识黄河流域的情况。

加深对“母亲河”的认识,知道中华儿女在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增强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1、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了解黄河流域地区的概况,感受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

提高认识地图、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

2、教学难点:从对黄河流域的认识,上升到对母亲河的热爱。

五、教学课时:4课时,本设计为第2课时六、课程资源整合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图等相关图片;歌曲《黄水谣》《黄河颂》;黄河视频资料。

七、教学过程预设一、激情导入1、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

请听来自黄河的声音。

【黄河奔流视频】果真是“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的这首《浪淘沙》形象地描述了【画卷翻开】,黄河蜿蜒曲折,翻卷黄沙的壮观景象。

2、回顾我们上节课了解的内容,一起告诉老师【指图说:黄河景观图】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雪山上的泉眼渗出泉水,汇合成无数道溪流,这就是最初的黄河水,她轻快、温柔,孕育广阔的草原,使这里水草丰美。

五品德与社会黄河东流水说课稿【推荐下载】

五品德与社会黄河东流水说课稿【推荐下载】

五品德与社会黄河东流水说课稿五年品德与社会黄河东流水说课稿《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黄河东流水》是北师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可爱的祖国》里面的第二个主题《沿着江河走下来》的第一个小课题。

从编者的编排不难看出,编者是在让学生对祖国地理、自然概况有了大致了解以后,再让学生从最能体现我国地理、自然和历史特点的两条河流,同时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来探寻我们国家和民族之源。

因而编者又安排了“九曲黄河天上来”、“造就华夏文明的黄河”、“凝聚民族精神的黄河”“黄河的功与过”“为了明天的黄河”这5个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黄河的逐步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顽强拼搏,不惧困难的精神。

了解现在母亲河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人类对母亲河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巨大环境污染。

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而我要讲的正好是《黄河东流水》的第一课时。

这个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要对黄河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重点是要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母亲河——黄河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在这个单元里面,学生主要需要了解到许多母亲河的地理、人文以及历史知识。

这对于5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尤其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学生。

他们大多没有外出旅游机会。

对于黄河的认识只来源于电视上一些琐碎的片段和老师一些不成系统的讲解。

因此,我认为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激发学生想探索黄河的欲望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情,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黄河,以此激发学生探索黄河的欲望。

2、在初步感知黄河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最想了解黄河哪方面的内容。

并制定出可行的资料查阅计划。

四、教学重难点:1、在初步感知黄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梳理自己对黄河的认知空白,找出自己兴趣所在,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资料查阅计划。

五、教学过程:为了落实目标,突破重难点。

我将用三个步骤来实现我的目标。

《黄河东流水(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第六课时)》教学设计1.引言:“黄河以她万古流淌、奔流不息的河水养育了我们中华民族。

但是,历史上,黄河的桀骜不驯又曾经给我们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

下面就根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来了解一下黄河的功过。

”2.学生继续开展“探究变害河为利河”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借助中国地形图汇报有关黄河功与过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1)黄河的功。

①黄河为沿河地区供应大量的工、农业用水,造就了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平原灌区。

②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泄,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下来,这些肥沃的泥沙造就了河南、山东肥沃的土地,使这里成为农业发达地区。

③黄河还携带大量的泥沙入海,在入海口淤积出不断扩大的黄河三角洲。

④黄河上游从海拔4000多米的第一级阶梯流向平均海拔2000~1000米的第二级阶梯,河水从高处跌落下来,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成为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黄河的过。

①流经黄土高原的黄河中游,携带了大量的泥沙下泄,这些泥沙数量巨大,达到每年16亿吨。

流到下游平原地区,流水速度减慢,泥沙沉积下来,泥沙抬高了河床,使河床高出地平面,造成了“地上悬河”。

一遇到暴雨就泛滥成灾,使老百姓流离失所。

②泥沙的淤积使河道堵塞,造成黄河下游经常改道,形成黄河故道和黄泛区。

练习活动:黄河每年携带的泥沙量达16亿吨,请计算一下,如果用载重6吨的卡车运送,需要多少辆。

(3)50多年来,在黄河上、中游修建了大量的梯级电站、水库和很多水利设施。

像龙羊峡、青铜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电站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变水害为水利,黄河已经安澜50多年了。

3.朗读教科书第56页的课文――“黄河的功与过”。

4.教师结合黄河泛滥给下游两岸人民带来的灾难,介绍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的先进事迹。

5.阅读教科书第57页的课文――“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

6.朗读教科书第58页的课文――“为了明天的黄河”。

黄河东流水说课稿

黄河东流水说课稿

黄河东流水说课稿
《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黄河东流水》是北师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可爱的祖国》里面的第二个主题《沿着江河走下来》的第一个小课题。

从编者的编排不难看出,编者是在让学生对祖国地理、自然概况有了大致了解以后,再让学生从最能体现我国地理、自然和历史特点的两条河流,同时也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来探寻我们国家和民族之源。

因而编者又安排了“九曲黄河天上来”、“造就华夏文明的黄河”、“凝聚民族精神的黄河”“黄河的功与过”“为了明天的黄河”这5个内容。

让学生在了解黄河的逐步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顽强拼搏,不惧困难的精神。

了解现在母亲河为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人类对母亲河的过度开发而造成的巨大环境污染。

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而我要讲的正好是《黄河东流水》的第一课时。

这个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要对黄河的概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重点是要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母亲河——黄河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
 在这个单元里面,学生主要需要了解到许多母亲河的地理、人文以及历史知识。

这对于5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尤其是处在城乡结合部的学生。

他们大多没有外出旅游机会。

对于黄河的认识只来源于电视上一些琐碎的片段和。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2北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2北师大版

2019年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2北师大版一、教材分析黄河东流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沿着江河走下来》中的话题。

本课由两个话题组成,前一个话题是黄河东流水,主要围绕黄河进行了介绍。

后一个话题是长江的诉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长江的流程,重点关注了长江流域内的三大湖泊和五大城市,以及长江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向人们发出了保护长江的呼吁。

另外,还安排了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故事。

两个话题共同讲述了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此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和保护。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孩子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识图能力,对于祖国的地形地势,对于黄河的所知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经验。

他们很容易被黄河的气势磅礴、源远流长所感染,只要引导得当,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情感的共鸣,是会自主学习好关于黄河东流水的这节品社课的。

三、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发源、源头、流程等。

通过了解黄河,掌握认识河流的一般方法,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知道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通过图片、视频的欣赏,激发学生热爱母亲河、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通过识图,初步认识黄河的流程等,激发热爱黄河的热情。

五、教学难点能看懂景观地图,在上面找出黄河的相关特征。

六、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七、教学流程(一)谈话母亲河,导入新课。

(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和导入课题。

)1.出示“世界河流分布图”找寻中国的河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到“世界河流分布图”其中中国的河流吗?(学生回答并指出黄河与长江)师:这些大河养育了世界上一代又一代的人们,我国的黄河和长江更是在几千年里孕育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她们是我们的母亲河。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

《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黄河东流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1.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图。

2.歌曲录音:《黄水谣》《黄河颂》《我的祖国》。

3.有关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起源、生存、延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

从古代的祖先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两条著名江河的怀抱之中,这就是黄河和长江。

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她们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2.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

3.讨论。

为什么人类要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简单提及印度的恒河文明、巴比伦的两河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等,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水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便于发展农业生产等即可。

4.欣赏教科书第50~51页的通页照片,播放歌曲《黄水谣》并朗读歌词。

5.分小组布置任务。

看着照片,我们感受到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我们想知道她是怎样从高山之巅,穿过中原大地,流入大海的怀抱,更想知道自古以来,黄河母亲是怎样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

要想探究这么多的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先确定调查了解的方向。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做好分工,然后分头进行准备。

教师出示探究、调查的方向和范围:(1)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2)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3)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4)变害河为利河;(5)拯救母亲河。

《黄河东流水》(第二课时—第六课时)

《黄河东流水》(第二课时—第六课时)

《黄河东流水》(第二课时—第六课时)1.导入。

(1)播放歌曲《黄河颂》(我站在高山之巅……)。

(2)教师引导:“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了解黄河。

先了解黄河的发源地和流程。

”2.借助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进行讲授。

(1)导入。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李白曾经有过歌颂黄河的著名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你们明白其中的含义吗?诗句其实是描述了黄河的流程,形象地说明了万古奔流直向大海的黄河之水,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因为我们前面已经学习过,青藏高原地处我国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的北麓,黄河的源头是高山融化的雪水形成的。

(3)黄河发源后,沿地势曲折东流,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全长5460千米,是我国第二长河。

(4)指导学生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黄河的发源地,并寻找黄河流经的9个省(自治区),再查找这9个省(自治区)的简称。

”(5)朗读并记忆歌谣。

朗读并记忆教科书第51页的歌谣。

(6)学习并理解教科书第52页的课文“九曲黄河天上来”。

3.识图练习。

在中国地形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入海口。

4.学生开展“探究黄河源头和流程”活动的成果汇报。

由学生指中国地形图汇报黄河源头青海段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

其要点是:黄河的源头是高山积雪融化而形成的,黄河源头是高原草甸地区,那里黄河的河水是清澈的,并不浑黄;黄河源头地区主要是藏族同胞生活的地区;龙羊峡高坝是黄河第一坝;这一地区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畔有鸟岛自然保护区;西宁市是青海省省会;塔尔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5.教师小结。

〖家庭作业〗在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上查找黄河的源头和流经省(自治区)、注入的海洋。

《黄河东流水》第三课时1.检查复习。

识图练习:在中国地形图或黄河流域图上指出黄河的源头、流经的省(自治区)和注入的海洋。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品德社会五年级上册《黄河东流水》6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品德社会五年级上册《黄河东流水》6课时教学设计

2019-2020年北师大版品德社会五年级上册《黄河东流水》6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黄河精神,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培养认识地图的能力,提高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1.中国地形图、黄河流域图。

2.歌曲录音:《黄水谣》《黄河颂》《我的祖国》。

3.有关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水是生命之源。

人类的起源、生存、延续都离不开水的滋养。

自古以来,人类就懂得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的生存方式。

从古代的祖先到现在,我们中华民族一直生活在世界上两条著名江河的怀抱之中,这就是黄河和长江。

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她们为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2.朗读教科书第50页的课文。

3.讨论。

“为什么人类要择水而居,沿河湖而居?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简单提及印度的恒河文明、巴比伦的两河文明(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埃及的尼罗河文明、中国的黄河文明等,只要学生能够理解水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求,便于发展农业生产等即可。

4.欣赏教科书第50~51页的通页照片,播放歌曲《黄水谣》并朗读歌词。

5.分小组布置任务。

“看着照片,我们感受到黄河以她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我们想知道她是怎样从高山之巅,穿过中原大地,流入大海的怀抱,更想知道自古以来,黄河母亲是怎样哺育我们中华民族的。

要想探究这么多的内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先确定调查了解的方向。

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做好分工,然后分头进行准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2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2北师大版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黄河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黄河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黄河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1.知识掌握:学生将深入了解黄河的基本情况,包括其发源地、流经地区以及最终注入的海洋。他们还将了解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和与人们生活的关联,以及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2.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将得到提升,通过对黄河的学习,他们将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将得到培养,通过对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的学习,他们将更加了解国家的历史底蕴,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课后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中关于黄河的介绍,简要描述黄河的发源地、流经地区以及最终注入的海洋。
答案:黄河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2.请学生分析黄河对我国的重要性和与人们生活的关联,举例说明。
答案:黄河作为我国第二长河,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黄河为我国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用于灌溉、发电和供水等方面。其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为全国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和农产品。此外,黄河还是我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人们生活的关联方面,黄河的水资源满足了大量人口的生活用水需求,同时,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
5.环保意识提升:通过对黄河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黄河的重要性,从而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6.思维能力提升:通过对黄河案例的分析,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他们将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案(含5篇)

《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案(含5篇)

《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案(含5篇)第一篇:《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案《黄河东流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刘玉辉一、视频导入,明确本次探索之地。

二、探索黄河流程情况三、了解黄河三级阶梯情况四、总结一、视频导入,明确本次探索之地(6’)(一)导入黄河1、联想猜词师:同学们,玩过联想猜词游戏吗?就是根据四个词语提示,联想猜出一事物,敢挑战吗?请看出示词语:母亲黄色咆哮登鹳雀楼2、师:看来咱班同学思维分析能力GOOD,中央十套科教频道有一个《探索发现》栏目,老师挺喜欢,今天想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沿着黄河走一走,去探寻黄河文明的渊源,领略黄河流域的风光,愿意吗?师:听黄河在奔腾,正欢迎我们呢,请看3、播放视频(二)整理学习河流的一般方法师:准备好了吗?探索之旅开始了。

1、师:各位,你们认为了解一条河流,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老师相机整理要点并板书(1)流程情况(2)人文历史(3)作用及治理3、小结。

二、探索黄河流程情况(15’)1、出示中国地图师:出门旅行地图是必不可少的,找到黄河了吗?请一位同学上来用手走一程。

2、出示黄河流域图(1)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1页,看到黄河流域图,沿着黄河流经线路边找边描,边描边想:黄河发源于什么地方?流经哪些省区,最后注入到什么地方?(2)谁能告诉大家黄河的源头,最后又注入到哪?(3)黄河流经了哪些省区?(指名回答)师:老师对你有一个要求,依次指说行吗?(4)读歌谣师:书上有一首歌谣,可以帮助大家记忆。

读一读吧。

(5)明白九个省区对应的简称。

师:哎,歌谣中九个省区名称用的是简称,知道所对应的政区吗?(6)填一填:小组合作,将黄河流经省区填在相应处。

(待定)三、了解黄河在三级阶梯分布情况(15’)1、合作拼图师:黄河流经区域所处地形环境有何特点,书上有两幅黄河景观图,能帮助我们,怎样看比较方便?(拼起来)师:不论是旅行还是学习,会合作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1北师大版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黄河东流水教案1北师大版
- 鼓励学生关注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现状,了解国内外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黄河文化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注意:
1. 拓展阅读材料要与教材内容相符,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 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对环境保护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提升其核心素养。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向学生讲解黄河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在历史中的作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对于环保案例分享,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公众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注意事项:
1. 作业布置要适量,避免过多占用学生的课后时间,影响学生的休息和兴趣。
2. 作业反馈要及时,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3. 反馈时要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同时给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黄河面临的环境问题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实践法:设计环保小活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制作节水小标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黄河的壮丽景观和环保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5. 学生对黄河的认识:①自然地理特征;②历史文化地位;③环境问题;④保护措施。
6. 黄河与学生的生活:①黄河文化传承;②环保行动参与。

23.黄河东流水 -2018.11.27

23.黄河东流水 -2018.11.27
3.作业:依照认领的探究任务收集资料。
问题情境:
解决策略:




沿着江河走下来1பைடு நூலகம்
①黄河的发源地、流程情况。
②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调查方向和范围:{③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
④变“害河”为“利河”。
⑤拯救母亲河。
备课记录表
备课时间:11月23日星期五上课记录:11月27日星期二
教材内容:黄河东流水2-1
核心问题
了解黄河的概况
课程内容
学习目标
问题解决(问题情境、解决策略)
确定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了解黄河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社会的发展概况
问题情境:
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我们自豪地称他们为母亲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黄河和长江。出示课题。(出示课件)
②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③黄河凝聚的民族精神。
④变“害河”为“利河”。
⑤拯救母亲河。
(2)讨论分配任务。
(3)制定计划。
完善活动计划
完善活动计划,在活动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问题情境:
对于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建议?
解决策略:
1.学生提建议
2.小结:建议合理利用报纸、书刊等,从中搜集资料和图片,把自己查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制成电子作品。课下多交流合作,对材料进行筛选和补充,尽量充实。
解决策略:
1.生朗读教科书50页课文。
2.讨论“为什么人类要择水而居?为什么几个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以河流为标志?
3.交流。
4.巩固拓展、实践操作
(1)欣赏教科书50—51页照片,播放歌曲《黄水谣》并朗读歌词。
(2)就以小组为单位确认调查的范围,作好分工,分头准备。(1)调查方向和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愿意读一读这些诗句?
2、读完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几句话都是写一处自然景观的,知道是哪吗?(黄河)——教师板书:黄河
3、你对黄河有哪些了解?
(黄河是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经常泛滥、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水是黄色的…..黄河气势雄伟,历史源远流长….汹涌澎湃、滔滔流水)
学生说时,教师随即画出网络图
二、指认黄河发源地、流经省(自治区)和入海口。

(培养学生看图识图能力)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引言:这是一张中国地形图,知道图上的颜色表示什么意思吗?深土黄色表示是海拔在2000米以上。

淡黄色表示海拔在500-2000米以下。

绿色表示海拔在500米以下。

由此可见,我国地势从西高东低,呈现三级阶梯。

看!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由西向东横卧在祖国的版图上。

2、你能找到他的发源地、流入哪以及流经省和区吗?请大家打开书51页,看黄河流域图,结合图下的歌谣,在图上画出来。

同时找到流经省和区的简称。

3、指名说。

按照黄河流经的省区依次说,杜绝跳着说。

4、教师出示课件
边演示边说: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再说一遍黄河流经的省和区: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入渤海。

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全场5464千米,是我国第二条大河,也是世界主要几条大河之一。

5、黄河流经的省和区简称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青、川、甘、宁、内蒙古,晋与陕,豫和鲁。

A、你用什么方法知道晋是山西,豫和鲁分别是河南和山东呢?
B、学生各抒己见
C、教师评价:同学们会用工具书学习是一个方法。

分析书中给的材料
也是一个好方法。

学习方法有很多,看同学们会不会观察,爱不爱动脑。

三、黄河三段流程所处区域环境特点
1、下面请同学们看书,52-55页上半部是手绘黄河流程图,形象的展示了黄河流经的几座城市环境特点。

豆博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能读一读?在这里,提到了上中下游,目的是人们为了便于了解河流,把河流分为上中下。

黄河分界点是河口和旧孟津。

其实把问题合并就是“就请你仔细看图看上中下游流经的几座城市分属哪个省?你能发现他们所处区域环境的特点吗?”看图参照52页“九曲黄河天上来”进行学习。

2、学生学习
3、汇报:
(1)西宁----青海省、兰州-----甘肃省
银川------宁夏回族自治区、太原-----山西省
洛阳-----河南省、郑州-----河南省
开封-------河南省、济南------山东省
(2)三级阶梯:
A、上游河套平原,大约2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就开始“引黄灌溉”形成了一片绿洲,“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敕勒川就是河套平原的一部分。

九曲黄河副宁夏,黄河造就了宁夏的“塞上江南”。

B、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在这里冲刷和携带大量泥沙,使得河水变成浑黄不堪了。

壶口瀑布。

有人这样形容他:“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让我们领略一下他的风采播放视频。

C、下游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河面也宽阔了。

在入海口
处形成了中国最年轻的土地黄河三角洲。

就这样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冰峰流出,像一条巨龙,从西向东穿越神州大地,滋润着华夏百分之四十的土地,养育着将近四分之一的中华儿女,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四、探究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1、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实例来说明黄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1)灿烂的华夏文明一直与水相伴,人们懂得“择水而居”
(2)祖先在这里生息繁衍。

最早的蓝田人就生活在黄河地区。

后来中华民族又在这一区域创造了半坡文化。

大约9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种植谷子。

(3)在黄河流经的地区,洒落这种多的文物古迹:
回答要点:
上游:麦积山石窟、万里长城的西止点嘉峪关、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

中下游:古城西安、咸阳、洛阳、开封等历代古都、龙门石窟、云岗石窟、晋祠、佛教圣地五台山、悬空寺、都留下了中华文明的见证。

教师总结: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文明。

黄河是养育我们民族的母亲。

另附: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