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第5章学习迁移
第五章 学习迁移

(三)基本观点
1. 认为共同要素的存在只是迁移的必要前提,
而关键在于原理、原则的应用。
2. 强调原理、原则的概括水平对迁移的作用。
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
(四)教育启示和不足
教育启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概括, 并把概括化的原理与实践联系,才能取得更 好的迁移效果。
不足:年幼的学生不易形成原理从而不易产
(三)基本观点
1.学习迁移并不是无条件发生的,而是有
条件的。 2.只有当两种心理机能具有相同要素时,
一种心理机能的改善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
机能的改善。
(四)教育启示和不足
教育启示: 1.学校教育要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 2.对当代关于迁移的研究有直接的启发作用。 不足: 1.它完全忽略了教学中主体因素对学习迁移的影响。 2.它忽略了负迁移的影响。
“为迁移而教”
第二节 学习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二、相同要素说 三、经验泛化理论
小 结
1. 几乎都通过实验来进行 研究; 2.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影响 学习迁移的因素及迁移产 生的过程。
四、关系转换理论
五、学习定势说
六、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一)创始人: 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他 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研究学习迁移。 沃尔夫对官能的理解:
二、相同要素说
(一)代表人物:
桑代克(Thorndike)
(二)实验:判断图形面积 第一阶段:前测
请大学生被试判 断各种图形的面 积,测量成绩。
第二阶段:训练
用90个平行四边形进
行面积判断训练。
第三阶段:测验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提示:第五章学习的迁移★重点提示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心理学考试,本章的考查重点是:(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2)迁移的作用。
(3)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4)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5)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
★考纲链接1.迁移的概念及种类。
(1)迁移的概念: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2)迁移的种类:正迁移与负迁移;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横向迁移与纵向迁移;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早期的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
训练可以改善人的某种心理能力,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训练某种心理能力。
获得了这种能力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迁移。
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学科学习的意义在于内容,前后学习中有共同的内容,一种学习就能影响另~种学习。
(3)经验类化说(贾德)。
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4)关系转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
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4.现代的迁移理论。
(1)奥苏泊尔的认知结构理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
(2)继奥苏泊尔之后的几种观点:①强调认知结构在迁移中的作用。
结构中的某些成分是决定迁移能否发生的根本条件。
②强调外界环境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对迁移的影响。
强调通过社会交互作用与合作学习,可以促进迁移的产生。
5.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简答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心理学家们将迁移划分为不同的种类,强调了迁移的不同方面。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的三种类型: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
如何根据迁移的原理有效地组织教学?【参考答案】(1)改善心智功能:教师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发散思维。
(2)传授基本知识:教师把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详细而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
(3)给予有效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及时的指导,给他们最需要的帮助。
(4)提高迁移的意识性:教学中,教会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5)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把握好难度和进度,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展开。
(6)设计情境性教学:创造引人注意的情境,比如设想、举例或者换位思考等。
举例分析相似性对迁移的影响。
[参考答案]以学习材料的相似性为例,英语和法语这两种学习材料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具有许多共同特征,学习这两门外语时,在听、说、读、写以及记忆、思维等学习过程、学习结果方面也具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成分决定了两种学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彼此之间很容易产生正迁移。
由此说明,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而英语与汉语之间的共同成分较少,因此相对而言,不容易产生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006年)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如下几点:(1)相似性。
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项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pz_填空}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答案】认知|2、(2008年4月)“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答案】B【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阻碍作用。
3、(2007年10月)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的迁移理论重新解释的学说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答案】D【解析】关系转换理论强调顿悟是学习迁移的一个决定因素。
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格式塔心理学家,他们证明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
4、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称为学习的()。
A.迁移B.动机C.策略D.技巧【答案】A【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因此,答案为A。
5、两种学习之间发生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横向迁移C.负迁移D.纵向迁移【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效果不同,可以分为正迁移、负迁移和零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因此,答案为C。
6、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C【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因此,答案为C。
教育心理学 第五部分:学习的迁移 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教育心理学第五部分:学习的迁移题库1、单选题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
A: 负迁移、正迁移B: 正迁移、负迁移C: 逆向迁移、顺向迁移D: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概念的的理解。
2、单选题“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指的是学习中的A: 定势现象B: 迁移现象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种学习阻碍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知识的掌握等,学习效率低下。
这是负迁移4、单选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常指的是什么心理现象?A: 学习的迁移B: 高原期C: 元认知D: 记忆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答案】C。
解析: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闻一知十”是典型的迁移现象。
7、单选题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的现代翻版。
A: 关系转换说B: 经验内化说C:共同要素说D: 形式训练说。
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产生式迁移理论是针对认知技能的迁移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
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它与共同要素说有相似之处。
8、单选题安德森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C: 记忆现象5、单选题“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现代翻版。
D: 创造现象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3、单选题“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英语音标的学习”体现的迁移种类是A: 逆向迁移B: 负迁移C: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参考答案: B 所说的是A: 创造性B: 学习迁移C:发现教学法D:学会学习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概念:心理学家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也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金额跟和解决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
学习迁移的类型:一、根据迁移的性质划分,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迁移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二、根据迁移的方向划分,分为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和垂直迁移(纵向迁移)顺向迁移逆向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自下而上的迁移(先行学习与后继学习的影响的划分)(水平迁移是指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等在相同水平上的迁移,是处于同一层次(抽象与概括程度相同)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学习内容之间是并列的,即在难度和复杂程度上大致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之间的迁移;垂直迁移主要指处于不同层次(概括与抽象的程度不同)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即上位的较高层次的经验与下位的较低层次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根据迁移的内容划分,分为一般迁移(普通迁移)和具体迁移(特殊迁移)一般迁移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概念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
具体迁移指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特殊迁移的范围仅限于有限的情景中,不如一般迁移广泛。
四、根据迁移发生的学习情境不同,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景极不相似的其他情景中时,即产生了远迁移;近迁移即把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来的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
学习迁移的作用:(凡是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孤立的彼此互不影响的学习是不存在的,学校中的学习迁移是无所不在的)1、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直接促进作用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景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要点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学习迁移的概念2、学习迁移的各种不同类型3、学习迁移早期的四种理论及现代新近的理论4、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5、联系实际怎样在教学中促进学习的迁移第一节学习迁移概述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学习迁移具有普遍性,我们常说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是典型的学习迁移形式。
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得以沟通,经验结构得以整合。
二、迁移的种类(一)正迁移与负迁移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
介于正、负迁移两者之间的一种迁移状态可称为零迁移。
(二)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可将迁移分为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三)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讲,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垂直迁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下而上的迁移,二是自上而下的迁移。
(四)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
学习迁移分为普遍迁移和具体迁移。
一般迁移也称普遍迁移、非特殊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
具体迁移也称为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以迁移到新情境中去。
石,磊(五)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
教育心理学史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教学中,怎样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为什么两情景有相似性不一定产生迁移
1.在语法和标点符号测验中成绩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将 这些技能运用在自己的作文中
2.在数学测验中能进行小数和百分数的乘法运算,却 不一定会计算收入的所得税
分歧
1.决定迁移产生的关键性因素
共同的主观成分还是客观成分? 抽象的表征还是活动?
2.关键性因素何时形成的?
在最初的学习情境中还是在迁移情境中? 或两种情境共同决定?
3.迁移是一般的还是特殊的?
决定迁移的主要成分是一般的基本能力、基本原则或结构, 还是一些具体的成分或活动要素?
第三节 影响迁移的因素
实验
在被试面前呈现两个物体,一立方体,一立体三角形。在 其中的立方体下藏有食物,并用它作强化物。几次尝试后, 被试知道食物藏在立方体下。
接着,给他呈现另一问题,即都是立方体,但颜色不同, 被试须解决新的辨别问题;解决了又呈现新的辨别问题,如 此多次后,被试解决问题的速度越来越快,尝试的次数越来 越少。
结果:
小鸡对新纸片的反应为70%,儿童对新纸片的反应为100%
实验
第一次
食物
第二次
食物
主要观点
学习者突然发现两情境中的关系(即顿 悟)是迁移发生的原因
特征
迁移不是自动的(需要学习者认识到它们的关系) 对概括化理论的补充(即认识到关系才能概括)
5.学习定势说
代表人物
哈罗(Harlow,H.F.)等
2. 学习迁移的判断 因噎废食 上行下效
4.情境性理论(situated theory)
格林诺等人(J.G.Greeno,J.L.Moore&D.R.Smith,1993)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章节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章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C )。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B )。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3.( C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B )。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5.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B )。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C )。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7.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 )。
A.正迁移和负迁移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8.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9.不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0.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C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化说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C )。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化说13.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 )。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化说1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 )。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15.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 D )。
教育心理学之学习迁移

3
学习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的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认为学习迁移是通过对某些基本心理官能进行训练而获得的。这种理论认为,心理官能主要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通过训练可以提高这些官能的能力,从而提高其他学习能力。然而,后来的研究表明,形式训练说对于某些学习任务并没有很好的解释效果
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以更容易地促进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相反,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模糊、零散,那么一种学习任务中的刺激和反应组合可能会干扰另一种学习任务的掌握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3.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
学习者的动机和态度也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具有较高的兴趣和动机,并且积极的态度对待这种任务,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正迁移效果。相反,如果学习者对某种学习任务缺乏兴趣或持有消极态度,那么他们更容易产生负迁移效果
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4. 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是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之一。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知识的层次性和难度的逐步提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习难度和要求,逐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从而促进学习迁移的效果。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估等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垂直迁移也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学习了整数的加法后再学小数的加法,因为小数加法需要重新学习计数单位、进位规则等新知识,与整数加法的概括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效果较差
教育心理学练习第五篇学习的迁移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一、单选题1. 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外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特殊成分迁移D 非特殊成分迁移2. 强调概括化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的原理是( )A 形式训练说B 共同要素说C 经验类化说D 关系转换说3. 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 )A 认知结构和态度B 年龄和学习材料C 智力和学习环境 C 学习目标和态度4. 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将迁移分为( )A 正迁移与负迁移B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 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 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5. 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是( )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水平迁移D 垂直迁移6 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 )A 学习者的智力水平B 对学习材料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 学习材料之间的共同要素D 学习方法7. 一种学习对另外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顺向迁移逆向迁移8. 下述所列的迁移学说中,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 )A 形式训练迁移说B 共同要素说C 经验类化说D 认知结构迁移说9.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桑代克B 贾德C 奥苏伯尔D 布鲁纳10. 迁移的概括原理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 桑代克B 苛勒C 奥苏伯尔D 贾德11. 如果迁移产生的效果是积极的,这种迁移是( )A 正迁移B 负迁移 D 顺向迁移 D 逆向迁移12.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 顺向迁移B 逆向迁移C 水平迁移D 垂直迁移13. 会讲英语的人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这是属于( )A 正迁移B 负迁移C 水平迁移D 垂直迁移14. 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 形式训练说B 共同要素说C 概括原理说D 关系转换说15. 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 经验泛化作用B 学习定势作用C 分析概括作用D 相同要素作用16.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A 顺向负迁移B 逆向负迁移C 逆向正迁移D 顺向正迁移1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要调整原有经验,形成一种更高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 )。
《教育心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第五讲 学习迁移

⑶.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证实学习者的自 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实现“为迁移而教”,除了要重视陈 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之外,更应重视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认知策略迁移说,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新 的方向。
但认知策略迁移研究的实验结果要转化 为学校的教学实践,仍有许多路要走。因为 传统学校教材中并没有把策略性知识作为学 校教学的独立目标,教师也没有受过策略性 知识教学的专门训练。
某学科 训练 某官能 迁移 类似问题情 境
二、相同元素说
桑代克 A 1901实验 S(10-100scm-- 150300scm )
WL
三 概括化理论
贾德 1908实验研究原则和概括性的歉
意。认为:原理和原则是前已发生的主要原
因。
迁移
A 原理
部分或全部
B 活动中
水中打靶实验
水中打靶实验(亨德里克森)
原有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 易用过去理解事物本质的经验、知识去理解 新事物的本质,并把它纳入到已有的经验系 统中去,使迁移顺利进行。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思维品质较好,善于分析问题, 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就能根据课题的特点 准确分类,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 课题纳入旧知识系统中去,选择合适的解题 方法。
人数 获得正确答案 获得正确答案
者%
者%
方法 错误者
%
实验组 79
81
控制组 57
0
17
2
100
0
5.影响迁移的其他因素
情境
初始学习的情境也会影响到迁移,人 们有可能在一种情境中学习,但却不能迁 移到其他情境。
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对所学 的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这样才有利于知 识的迁移。
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 学习的迁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2.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是指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3.()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格式塔心理学4.学过高等数学后有利于初等数学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5.两种学习间发生的相互干扰、阻碍的迁移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横向迁移D.纵向迁移6.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贾德C.奥苏伯尔D.布鲁纳7.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逆向迁移与顺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8.缺乏实验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9.不认为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0.强调概括化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的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经验类化说D.关系转换说1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被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12.桑代克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经验泛化说C.相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说13.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B.共同要素说C.概括原理说D.关系转换说1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15.由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学习向具有较低概括水平的下位学习之间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16.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可以分为()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C.普通迁移与特殊迁移D.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17.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
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无 原 理 指 导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4吋 12吋
有 原 理 指 导
投 掷 击 中 率
练习后成绩
有原理指导 无原理指导
4吋处成绩
4吋处成绩
起始成绩
12吋处成绩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chroeder (1941)
概括说理论
学习定势说(Learning Set)
探究实验
理论溯源
教学意义
背景资料、经验对迁移的作用——猴子觅食
情境一 情境二 情境三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食物在哪儿?
有经验与无经验的猴子 解决问题的成绩 (曲线表示辨别问题的平 均成绩)
猴子已经获得了解决问题 的学习定势——Harlow
背景资料、负迁移的例子
所给水罐刻度 要求取水量 A B C 1、前测练习 29 3 20 2、艾因斯特朗1 21 127 3 100 3、艾因斯特朗2 14 163 25 99 4、艾因斯特朗3 18 43 10 5 5、艾因斯特朗4 9 42 6 21 6、艾因斯特朗5 20 59 4 31 7、后测练习1 15 39 3 18 8、后测练习2 23 49 3 20 9、后测练习3 18 48 4 22 10、后测练习4 14 36 8 6 实验组:练习1———练习2~6———后测练习 控制组:练习1——————————后测练习 问题
背景资料、个体的作用——小鸡觅食
情境一
A B
形成表现—训练次数 400~600次 45次
A
B
情境二
食物在B中 被试 小鸡 小孩
食物在哪儿? 后测表现—觅食习惯 A B A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伯尔 1、一切有意义学习都包含有迁移; 2、所谓先前的学习不是一组S-R联结,而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与当前任务有关的知识体系; 3、先前学习对新学习影响是通过影响原有认知结构的有关特征(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性
与清晰性)来实现的。
原来的知识经验1 原来的知识经验2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
新知识
原来的知识经验3
原来的知识经验4
…..
六、产生式迁移理论(J.R.Anderson) ❖ 用来解释基本技能的迁移,基本思想是,先后两项技能学习产生迁移的原因是这两项技能之
间产生式(production)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 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 动作技能的内化表征形式,是一系列IF/THEN的规则。 ❖ 安德森和辛格利的文本编辑实验研究
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普遍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续)
“面积计算原理:面积=底×高 面积可加性”
4、侧向迁移与纵向迁移(加涅)
▪ 侧向迁移(水平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不需要产生新的概念或原理。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并运用到特殊情境中去。
❖ 奥弗林:概括不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它与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关系理论
❖ 代表人物 ▪ 苛勒(Kohler)
❖ 强调“顿悟”是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不是由于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成分、原理或规则自 动产生的,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存在关系的结果。人迁移的是顿悟, 即两个情境突然被联系起来的意识。
❖ 认为领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是获得迁移的根本条件。 ❖ 关系理论可看作是对概括理论的一种补充。
实验:纸下觅食
❖ 被试:小鸡、黑猩猩、幼儿 ❖ 程序:两张纸,浅灰与深灰,后者其下有食物。被试学会深灰下觅食。用更深灰的纸代替浅
灰。看被试到何种纸张去觅食。
A
B
❖ 结果:更灰 ❖ 结论:被试的选择不是比较刺激的绝对性质,而是由两种刺激的相对关系所规定的。
纵向迁移S(垂1直a迁移h ):已经掌握的概念和原理在新的、需要产生新概念或原理的情境 中的运用。低2级概念和规则向高级概念和规则的迁移。
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S 1ah 2
Sab
梯形的面积公式
S 1(ab)h 2
5、高通路迁移与低通路迁移 (Salomon & Perkins)
低通路迁移 (low-road transfer)
迁 移 效 果
时间
二、迁移与学校的教育理念
❖ “学会学习” ❖ “发展智力” ❖ 教学研究实践的迁移价值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为迁移而教”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 ❖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官能心理学由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Woiff)创立。
注意力
心的 官能
▪ 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也称干扰。指一种学骑习摩中托学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 作骑用自。行车
打羽毛球 (压腕)
打网球 (不压腕)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 ▪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二、共同因素说
❖ 代表人物 ▪ 桑代克(Thorndike) ▪ 武德沃斯(Woodworth)
❖ 源于对形式训练说的批评。詹姆斯的实验表明: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记忆的改善不在于 记忆能力的改善,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 ❖桑代克认为,两种心理机能只有当它们具有共同因素时,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才能引起另一种心 理机能的改进。 ❖ 桑代克所谓的“共同因素”实质就是两次学习在刺激反应联结上的相同要素。
第五章 学习的迁移
第一节 学习迁移概述 一、学习的迁移及其分类 (一)定义:学习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论语.述而》
思考:学习的迁移如何测量?
(二)分类
1、正迁移与负迁移 ▪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指一种学习中学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学习为将来服务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学习对同原先学习去做的工作十分相似的那些 工作的特殊适用性。为训练的特殊迁移;也许应该把这种现象称作习惯或联想的延伸。它的 效率好像大体上限于我们通常所讲的技能。已经学会怎样敲钉子,往后我们就更能学会怎样 敲平头钉或削木片。……,先前学习使日后工作更为有效的第二种方式则是通过所谓非特殊 迁移,……原理与态度的迁移。本质上,一开始是学习一个普遍的观念,而不是学习技能, 然后这个普遍的概念可以用作认识原先所掌握概念的一些特例的后继问题的基础。这一种类
似,而反应不同或相反,则容易产生负迁移。
二、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
概括是迁移的核心,掌握普遍性的原理、原则,提高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有利于学习
的迁移。
三、学习的定势
❖
定势:亦称心向,指个体以特殊方式进行反应的心理准备状态。其表现形式有思维定势、
学习定势、功能固着。
❖
学习的定势 :泛指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学习或作业的心理准备状态或倾向。
过去经验
学习A
学习B
(迁移实验状况)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联想奥苏波尔的认 知结构理论和皮亚 杰的同化顺应的概
念
3、特殊迁移与一般迁移(布鲁纳)
▪ 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具体知识与动作技能的迁移,这是习惯与联想的延伸。 ▪ 一般迁移(nonspecial transfer):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一类迁移是教育的核心。
❖ 代表人物 ▪ 贾德(Judd)
❖
认为共同因素的存在只是迁移的必要前提,而关键在于原理、原则的应用。
❖
概括说强调了原理、原则的概括对迁移的作用。学习者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
越大。
实验:水下打靶
❖ 被试:小学生(五六年级) ❖ 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 结果:射击水下12英寸靶子时成绩相同;而置于水下4英寸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 结论:由于经过训练的儿童对不同深度的目标可以作出更适当的调整1901)
Phase 1
Phase 2
Phase 3
前测:请大学 生被试先估计 多种图形的面 积,测量成绩
训练:用90个 平行四边形
进行充分训练
测验:一是判 断长方形的 面积;二是 判断不相似 图形的面积
❖ 结果:长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绩没有提高。
三、类化说(概括化理论)
哈洛的动物实验
❖
学习的定势包括学会如何学习效应(解决一类问题或学习一类课题时的一般方法的改
进),和准备动作预热效应(从事某种活动的暂时准备状态)两方面。
量水实验(Luchins)
❖ 第1题 A : 21 B: 127 C:3 要取水量:100 ❖ 第2题 A : 14 B: 163 C:25 要取水量:99 ❖ 第3题 A : 18 B: 43 C:10 要取水量:5 ❖ 第4题 A : 9 B: 42 C:6 要取水量:21 ❖ 第5题 A : 20 B: 59 C:4 要取水量:31 ❖ 第6题 A : 23 B: 49 C:3 要取水量:20 ❖ 第7题 A : 15 B: 39 C:3 要取水量:18 ❖ 第8题 A : 28 B: 76 C:3 要取水量:25
高通路迁移 (high-road transfer)
定义
高度练习过的技能自动迁移
有意识地运用抽象知识到新的情境
关键事件 例子
充分练习;练习或学习情境的 变化;过度学习,技能达到自 动化
精心思考可以普遍应用的抽象原理、 主要观点和步骤
开不同类型的轿车
利用做笔记策略来阅读文章
三、迁移的时间特点 “U”型作用
教学含义? ——在教材、教法、练习设计上的考虑
第三节 影响迁移的基本条件
❖ 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 ❖ 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 学习的定势 ❖ 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 学习的精熟程度
一、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
❖
两项学习具有共同因素是迁移现象发生的必要的客观条件。
❖
两项学习,如果刺激相似,反应也相同或相似,则容易产生正迁移;如果刺激相同或相
记忆力 思考力
意志力
…… 理论基础:心理能力可以通过训练而增强
一、形式训练说(续)
❖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看作是心理训练过程。 ❖ 某些学科对于训练某些官能可能有特殊的价值:
▪ 古典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的难题 ❖ 形式训练说把学习的迁移看作是通过训练而得到加强的心理官能在其它的领域自动地发挥作
用。
“心理能力能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么?”
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 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或由学生自己发现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提高迁移效果的重 要条件。
五、学习的精熟程度
❖
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经验越是精熟,就越是能从多方面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能运用
这些知识经验的情境就越是敏感,迁移就越是顺利。
过度学习
▪ 超过掌握标准以后的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