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部管理制度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部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了保证公司所购外购件以及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要求,部门人员能严把质
量关,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品管部各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
三、职责
1 、企业品质制度的订立与实施,品管体系的建立、维持和完善.
2 、品质活动的执行与推动.
3 、制程品质管制能力的分析,异常的改善.
4 、制程品质的巡回检验与控制,来料、成品、出货检测的控制.
5、客户投诉与退货的处理与调查、分析、回复改善及纠正预防措施.
6、企业品质异常的仲裁及分析处理.
7、量规,检验仪器的校正与管制.
8、产品开发与试制品质的参与.
9、不合格品预防措施的订立与执行.
10、协力厂品质能力的辅导,协力厂品质能力与品质管制绩效的评估.
11、品质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推动及执行.
12、品质报告与成本的分析.
13、品质资讯的收集,传导与回复.
14、品质保证方案的拟定并推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进行
15、5S活动的参与、宣传、监督:
16、其他品质管制事项的制定.
四、车间检验人员的规定
1、按时上岗,不得早退、不得请假,如有事应及时告的办公室,并由办公室人员组织安排人员顶岗、替岗;
2、提前发现异常与预防异常,迅速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客户),确保制
程产品品质。
3、负责按时进行巡检工作。对特殊工艺或易发事故点需加强力度,并列为重点工艺处
理。
4、对异常发生后的紧急处理措施执行、不良品隔离、纠正与预防措施的制定等负责,并
以书面形式报告与记录。督导生产部门对于纠正与预防措施的执行。
5、按标准时间1小时一次巡检的频率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如实填写在《巡检记录表》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6、负责首末件检验的判定与记录
7、负责半成品转移的抽样检验工作,保证抽样数量与检验方法的准确性真实性,并
将检验结果如实填写在检验记录表上
8、根据首件检验、巡检检验、转移检验、异常处理等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并做周、
月统计报告。
9、保持各个部门的良性沟通。
10、负责监督及维护现场5S管理。
11、承办上级领导临时交付的工作任务。
五、来料检验人员规定
对所有外购原件按«进料检验规范»进行批量抽检,按规范判定合格与否,并做好进料检验记录单,如判定批量不合格则通知采购部门退货,如合格则通知仓库入库。对特殊化学品需有供方提供的MSDS才能验收。
六、成品、出料检验人员规定
1、各检验员,对半成品、成品的检验,必须按照技术标准或合同要求进行检验。
2、检验员如发现不按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产出的半成品、成品出现质量问题,本产品不予判合格,并将质量问题和质量记录及时汇报有关部门。
3、检验员在检验半成品、成品中,如发现质量问题,本产品不予入库,否则造成退货现象,均由本人负责。
4、检验员由于工作不认真或盲目处理半成品、成品,检验如出现质量问题,均由本人负责。
5、检验员必须认真检验半成品,成品(如检查各部位紧固、连接等)都作相应地记录,合格证有关内容要清晰,以免造成安装错误。
6、抽查人员随时抽查检验员已经检验过的半成品、成品,如发现质量问题,对质检员作相应处罚。
7、对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或半成品,签发合格证和检验合格单,对经检验不合格的产品或半成品,作好标记,提出处理意见。
七、检验管理
1. 本办法适用于品管部门的基本任务、工作职责及有关部门相互关系和考核内容。
2 .基本任务是以质量为中心,切实做好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工作,协助质量认证工作。
3. 应每日、月、年向有关部门提供日报、月报和有关资料供部门的间工作的配合。
4.及时反映生产车间、相关部门有关产品质量的报表和资料。
5. 对原料仓库提供及时合格与不合格品处理意见。
6. 及时反馈采购部门外协、外购、零配件等物资合格与不合格品的处理意见。
7. 及时处理客户投诉。
8.及时向各车间反馈有关产品售后服务客户投诉的质量信息,以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改正。
八、检查与考核
1. 对本公司产品的质量负责监督、检查、考核。
2.对本部门检验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出厂合格证的签署负责。
3. 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负责作出处理。
4.按照公司质量考核细则规定对各有关部门进行考核负责。
5. 如违反上述考核细则及有关规定,按公司规定的经济责任制条款进行处罚。
九、质量分析例会
1. 为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使品管部及时准确地掌握质量情况,科学地搞好质量管理,品管部采取定期召开质量例会制度。
2. 质量分析例会在每周固定时间召开。
3. 质量分析例会由各部门负责人轮流主持召开,技术部、生产部、品管部、市场部及各相关部门等应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