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变量系统的功率控制方式
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基本理论
![自动发电控制(AGC)的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1c32ed1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3.png)
⾃动发电控制(AGC)的基本理论⾃动发电控制(AGC)的基本理论⾃动发电控(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简称AGC ,作为现代电⽹控制的⼀项基本功能,它是通过控制发电机有功出⼒来跟踪电⼒系统的负荷变化,从⽽维持频率等于额定值,同时满⾜互联电⼒系统间按计划要求交换功率的⼀种控制技术。
它的投⼊将提⾼电⽹频率质量,提⾼经济效益和管理⽔平。
⾃动发电控制有四个基本⽬标:(1)使全系统的发电出⼒和负荷功率相匹配;(2)将电⼒系统的频率偏差调节到零,保持系统频率为额定值;(3)控制区域问联络线交换功率与计划值相等,实现各区域内有功功率的平衡;(4)在区域内各发电⼚间进⾏负荷的经济分配。
上述第⼀个⽬标与所有发电机的调速器有关,即与频率的⼀次调整有关。
第⼆和第三个⽬标与频率的⼆次调整有关,也称为负荷频率控制LFC(LoadFrequency Control)。
通常所说的AGC 是指前三项⽬标,包括第四项⽬标时,往往称为AGC 但DC(经济调度控制,即Economic Dispatching Control),但也有把EDC 功能包括在AGC 功能之中的。
负荷频率控制通过对区域控制偏差(ACE)调整到正常区域或零来实现系统频率和⽹间的联络线交换功率的调整。
ACE 表达式如下:()()()[]S A T S A S A T T K f f B P P ACE -+---=10 (1.1) 试中:A P ,S P 分别表⽰实际、预定联络线线功率;A T 、S T 分别表⽰实际电钟时间和标准时间;A f 、S f 分别表⽰实际、预定系统频率;B 表⽰系统频率偏差系数;T K 表⽰电钟偏差系数。
联络线频率偏差控制⽅式,TBC(Tie Line Bias Control),ACE 按上式形成;定频控制⽅式,。
CFC(Constant FrequencyControl),ACE 不含(S A P P -);定净交换功率控制⽅式CNIC(Constant Net Interchange Control),ACE 不含(S A f f -)。
考虑功率约束的控制分配方法
![考虑功率约束的控制分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9babcdf3186bceb19e8bb8d.png)
2 D p rme t f o u e c n ea d T c n lg , sn h aUnv ri , ej g 1 0 8 , hn ) . e a t n mp trS i c n e h o o y T ig u i s y B in , 0 0 4 C ia o C e e t i
第4 4卷 第 2 期 21 0 2年 4月
南
京
航
空
航
天
大
学
学
报
V o1 44 N o. . 2 Ap . 2 r 012
J u n l fNa j g Unv r i fAe o a t s& As r n u is o r a n i ie st o r n u i o n y c to a tc
an e t it d powe iua i f hy a lc e o c s i e e e d r s rc e r st ton o dr u i r s ur e s pr s nt d. The c t ols s e i v d d i o on r y t m s di i e nt c nt o a an on r lo a i n. Th o m e ne i s d o yn m i nv r e l w o r c h o — o r l lw d c t ola l c to e f r r o s ba e n d a c i e s a t ta k t e c m
h ,) 因此 , ( , 飞机 动态 可 以表示 为
一
原 则 的 不 同 , 以下 几 种 基 本 的算 法 , 直 接分 配 有 如
法叫、 串接 链法 、 次规 划方 法 等 。 二 直接 分配 法是
探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及控制技术
![探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及控制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1ddd7f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6e.png)
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探讨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及控制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
其中工程机械液压动力系统的优化匹配控制技术就集合了目前多种理论与技术的一项高级系统技术。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从业经验,阐述了传统的技术设计,详细分析了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就控制技术中的设计重点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与借鉴。
机电一体化的主要技术是工程机械液压系统动力匹配和控制技术。
此技术很好地发动机、液压系统以及PLC控制技术连接在一起,在工作途中为机械提供持续稳定和可靠的性能。
相较于很多需要不停地工作的大型工程机械,此机电一体化技术它能够通过自动化给了工作人员很多的帮助,使得操作的时间变短,操作中的失误也减少,所以很多工程机械液压系统都普遍运用了此种技术。
以下我们针对此技术的发展以及成熟过程来讲述这门技术的设计特点,同时总结出此技术在发展途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传统的技术设计1.1.定量泵目前,很多小型机械经过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型工程机械,而小型机械的定量泵设计一直按照系统的最大工作流量以及最大工作压力乘积经过计算转化后的系统最大输出功率只能同发动机的净功率一样或者小于。
此定量泵防止功率的利用系数偏低,所以不能满足大型工程机械的工作需求。
1.2.单泵恒功率控制技术及其特点针对两个弹簧弹力进行不同的设计,对变量泵的输出流量进行控制,这是单泵恒功率控制技术的特点。
当首个弹簧设定力承受到一定的系统压力时,降低了变量泵的排量;直至第二个弹簧的设定力被系统克服后,促使变量泵变量出现曲线变化。
此控制设计使得变量曲线上的工作流量乘以工作压力得出来的离散值接近一个常数。
此时就很好的利用了发动机的功率,并且确保了发动机不会由于过度承载导致熄火,从而暂停工作。
1.3.双泵或多泵恒功率控制技术及其特点有效地把发动机的功率分到每个泵是双泵或多泵恒功率控制系统中的主要以及困难的地方。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61998955acfa1c7ab00cc47.png)
每节点的注入功率方程式为:
PV节点1:.已变知量P、的V具分有类一定无功储备的发电厂和有一定无功电源的变电所,为少量节点
任务二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PQ节点:已知P、Q负荷、过渡节点,PQ给定的发电机节点,为大部分节点 即系统中各节点电压都要满足电压的质量的要求。 每个节点具有四个变量,N个节点有4N个变量,但只有2N关系方程式。 功率方程给定变量的调整 这在抽象的数学思维中已经满足方程的要求,但实际电力系统还要受某些条件的约束,当方程的 解超出这一约束条件时,对实际系统就无意义了,即这些约束条件时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 在已知以上4n变量后,就根据2n个功率方程解出2n个未知量,其中包括2(n-1)个状态变量和2 个控制变量。 每个节点具有四个变量,N个节点有4N个变量,但只有2N关系方程式。
项目四 复杂电力网络的分析与计算
任务二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任务二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一、功率方程
1.功率方程的展开 每节点的注入功率方程式为:
其中:
任务二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一、功率方程
1.功率方程的展开 对于N个节点的电力网络,可以列出2N个功率方程。
每个节点具有四个变量,N个节点有4N个变量,但只有 2N关系方程式。
对于N个节点的电力网络,可以列出2N个功率方程。 功率方程给定变量的调整
任务二 功率方程和变量节点的分类 PQ节点:已知P、Q负荷、过渡节点,PQ给定的发电机节点,为大部分节点
这在抽象的数学思维中已经满足方程的要求,但实际电力系统还要受某些条件的约束,当方程的 解超出这一约束条件时,对实际系统就无意义了,即这些约束条件时系统正常运行所必须的。 PQ节点:已知P、Q负荷、过渡节点,PQ给定的发电机节点,为大部分节点
变量泵的一种控制方式的应用
![变量泵的一种控制方式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2a3476f561252d380eb6e55.png)
变量泵的一种控制方式的应用摘要——在本文中,我们的目的是使用奇异摄动理论来简化液压系统的控制设计,并让它更为可行,符合工程实际情况。
本文介绍了一种控制规律的推导和位移控制的液压执行器的仿真,并给出应用条件和稳定分析的证明,简化了控制设计流程,得出体积弹性模量鲁棒性变化。
设计目标是对不同输入模型的条件下仿真和应用,跟踪位移误差呈指数式衰减,控制的结果就是让低频信号占主导地位。
一、简介液压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应用程序,因为它们有着高功率密度,较强的灵活性和高刚度。
阀门控制系统的使用似乎是一个直接的解决方案,对系统使用补偿或负载敏感感泵,阀控制执行机构提供各自的压力。
该设计似乎简单,但也有一些缺点:安装成本高,高元件成本和低能量的效率,因为有节流损失【1】。
新一代液压系统的挑战是效率,紧凑性和有效性。
一种新的控制方法和新的系统配置需要制定,以取代目前的,低效阀节流的方法【2】。
该泵的排量控制执行器的主要优点是效率高,因为有了执行器的主电源线没有节流损失。
不幸的是,这些系统的动态特性是高度非线性的,相对难以控制。
非线性是由液压油的可压缩性和变排量泵本身产生的。
到现在为止,许多研究一直都是专注于负载敏感与压力补偿泵排量控制,出现的通过直接控制泵排量执行器的研究很少。
液压系统的非线性控制在近几十年来吸引了极大的关注力。
线性控制理论已经在液压系统中得到应用【3,4】,并且有较强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不确定性的问题,控制算法的选取就被提出来了【5】。
这些算法有能力解决系统中变化的参数比如说变化的载荷和体积弹性模量。
另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结构变量的控制。
这几种观点促使了液压系统应用的发展【6,7】。
然而,一个很重要的实际问题是由于体积弹性模量的原因造成液压系统动态方程奇异(详见第二部分)。
因此,一个控制算法将会消耗大量的计算时间,在实时控制中将会累积大量的数值错误。
进一步的来讲,算法普遍需要尽快得出控制的结果,而这是不符合工程实际的。
变量泵参数
![变量泵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ae8aa563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f.png)
变量泵参数
变量泵是一种排量可调节的泵,其参数主要包括流量、压力和转速等。
具体如下:
1. 流量:变量泵的流量可以通过改变斜盘角度来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2. 压力:变量泵的压力通常由液压系统的工作条件决定,通过压力传感器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对泵输出压力的调节。
3. 转速:泵的转速也是影响流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来调节流量。
4. 控制方式:变量泵的控制方式包括手动、机动、电动、液控和电液比例控制等,这些控制方式属于外加信号控制变量。
5. 变量机构:变量泵的变量机构有多种类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如自动控制泵的基本参数(包括压力、流量、功率等)按一定规律调节。
此外,变量泵广泛应用于冶金、矿山、工程机械、船舶、民航地面设备等液压传动领域。
它们可以根据系统的实时需求调整流量和压力,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在选择变量泵时,需要考虑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工作条件,以确保泵的性能与系统的其他部分相匹配。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7ec2087bceb19e8b8f6ba3e.png)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DFLR power curve (constant)
300
– 双弹簧恒功率控制
额定压力 (恒压控制 恒压控制) 恒压控制
w orking pressure [bar]
弹簧 2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200
250
150 100
Technical Training Oct. 15 2002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S
L1
L
Technical Training Oct. 15 2002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Electro-hydraulic pressure control with positive I-p characteristic Applications → → → → Plastics machines Presses Oth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Power units
Technical Training Oct. 15 2002 S
L1 L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A10VSO...DFLR 特别变量控制: 特别变量控制 -SO 258
Y口用于远程压力控制和待命控制 口用于远程压力控制和待命控制
Y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 # ? **? #
塞死
? **? #
L
? **? # ?**? #
?**? # ?**?
? **? #
L1
Technical Training Oct. 15 2002
?**?
液压泵的变量控制
A10VSO...DFLR 组合阀块 DBAW
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
![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https://img.taocdn.com/s3/m/9143916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ab.png)
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控制系统中,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闭环控制是指在系统中引入一个反馈环路,将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入信号进行比较,并根据比较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以达到期望的控制效果。
功控状态累积是指在闭环控制中,通过积分反馈将系统输出与期望输入进行比较,并对误差进行积分累积,从而逐渐减小误差。
绝对值则表示误差的大小,反映了系统输出信号与期望输入信号之间的偏差程度。
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在控制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通过闭环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系统对外部扰动的敏感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其次,功控状态累积可以通过积累误差来逐步修正系统输出,使系统更加接近期望状态。
而绝对值则可以用来评估系统的控制效果和性能指标,如误差大小、偏差范围等。
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应用对于设计和优化控制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的相关概念、原理和应用。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逐一探讨这些要点,并通过具体案例和数学推导来解释其作用和影响。
通过深入理解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我们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概念于实际系统中,提高控制效果和性能。
同时,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并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书写:2. 正文2.1 第一个要点2.2 第二个要点2.3 第三个要点2.4 第四个要点3. 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3.1 第一个要点3.2 第二个要点3.3 第三个要点3.4 第四个要点4. 结论4.1 总结4.2 展望4.3 结束语4.4 启示根据上述目录,本文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结论。
其中,正文部分包括了四个要点,而闭环功控状态累积和绝对值部分也包括了四个要点。
最后,结论部分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给出了结束语和启示。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检修》课件——15基于液压系统状态监测的故障诊断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诊断与检修》课件——15基于液压系统状态监测的故障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41e68dd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03.png)
CONTENTS
01 液压系统状态监测概念 02 在线监测评价指标一:效率 03 在线监测评价指标二:功率利用 04 在线监测评价指标三:调速性 05 监测设备
液压系统状态监测概念
液压系统状态监测
➢ 所谓液压系统状态检测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依据对液压系统中 流量、压力、温度等基本参数的检测和执行机构(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运动速度、 噪音,油液状态以及外部泄露等因素的观测来判断液压系统的工作状态和液压元件 的损伤情况。
液压系统能量损失、效率下降原因: 1. 换向阀在换向制动过程中出现的能量损失 2. 元件本身的能量损失 3. 溢流损失 4. 背压损失
在线监测评价指标二:功率
➢ 功率利用是指系统在工作循环中对发动机功率的利用程度,也 就是整机效率问题。
例如 采用双泵变量系统比采用定量泵系统的功率利用要合理; 采用双联变量泵总功率控制系统比采用双联变量泵分功率控制系统的功率利用更加合理; 在多数情况下,采用双泵合流及多功能控制,更有效地利用发动机功率。
构其调速范围也是不一样的。大小可以用速比来衡量。 ➢ 液压系统的调速范围与液压泵及执行元件的性能有关,或者说与系统的行元件速度调节灵敏度的一项指标。它除了取决于调节元件本身的特性及其 控制方式外,还与系统的动态特性有关。
在线监测设备
➢ 在线监测,设备上预设了很多的故障点和传感器,并设有相应数量的故障指示灯或报警器,设备 故障一旦发生,对应的指示灯亮或报警,可以查阅故障手册找到故障的特点和排除方法。
➢ 功率利用这项指标,不仅仅是反映对发动机功率利用的好坏,而且对节省能源, 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 为了提高功率利用率,在国外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对液压泵采用零位起调, 即在工作压力小于液压泵起调压力时,泵的流量为最小,这样可以减少低压时的 功率损失。
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
![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c6f8ffc866fb84ae55c8d00.png)
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变量泵的原理及应用的全部内容。
1.1液压变量泵(马达)的发展简况、现状和应用1.1。
1 简述液压变量泵及变量马达能在变量控制装置的作用下能够根据工作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调整输出特性,这一特点已被广泛地应用在众多的液压设备中,如:恒流控制、恒压控制、恒速控制、恒转矩控制、恒功率控制、功率匹配控制等。
采用变量泵(马达)系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近年来使用越来越广泛,而且新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发展迅速,各个生产厂也在不断改进设计,用以满足液压系统自动控制的不断发展需要。
使用液压系统的目的在于可使某一执行对象以预定的速度向正反两个方向运动。
此时,为调节速度需进行节流,致使能量有所损失,并导致系统效率降低,为此需采用变量泵实现容积控制。
使用变量泵进行位置和速度控制时,能量损耗最小。
正确地使用和调节泵的流量,可使其只排出满足负载运动速度需要的流量,而使用定量泵时只有部分流量供给负载,其余的流量需要旁通至油箱。
此外,为了在不增加管路阻力的条件下提高液压马达的速度,也有必要为减少液压马达的排量而采用变量马达。
图1-1 三大类泵的变量调节 1.1.2 叶片变量泵(马达)的研发历史和发展 根据密封工作容积在转子旋转一周吸、排油次数的不同,叶片泵分为两类,即完成一次吸、排油的单作用叶片泵和完成两次吸、排油的双作用叶片泵。
根据叶片泵输出流量是否可调,又可分为定量叶片泵和变量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均为定量泵。
根据叶片变量泵的工作特性不同可分为限压式、恒压式和恒流量式三类,其中限压式应用较多。
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5b883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b.png)
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一、概述非线性控制理论是一种基于非线性数学方法的控制理论,它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非线性控制理论能够发挥作用的主要方面入手,分别探讨其在功率系统稳定性控制、智能电网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二、功率系统稳定性控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是保证电力系统运行安全和可靠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电力系统中,稳定性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
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应用为稳定性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路。
1. 功率系统的动态模型在讨论非线性控制理论在功率系统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之前,我们需要首先了解功率系统的动态模型。
电力系统动态模型可以用微分方程及其等效形式来表示。
将微分方程等效为常用变量,常用变量包括电压幅值、相角、发电机转子轴线角速度、稳态腰轴转子角度和电力系统负荷等。
2. 非线性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的应用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涉及非线性数学,从初始数据推进以往的数据可能是不充分的,因为非线性系统的状态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然而,非线性控制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通过特定的设计方法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因此非线性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功率系统的稳定性。
三、智能电网控制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智能电网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智能电网控制主要包括电量控制、质量控制和安全控制等方面。
非线性控制理论的应用也为智能电网控制,并且在智能电网控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 智能电网的动态模型智能电网的动态模型可以基于功率系统稳定性控制的动态模型进行延伸。
智能电网中除了发电机、变压器、线路、负荷等元素外,还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机、储能系统、智能计量装置等新型元素。
2. 非线性控制在智能电网控制中的应用智能电网的控制主要关注发电、传输、分配和消费之间的平衡和优化,同时还需要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估算和预测。
非线性控制理论在智能电网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分布式控制和优化控制等方面。
四、总结非线性控制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功率系统稳定性控制和智能电网控制两个方面。
离散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控制
![离散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a618d70f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ae.png)
离散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控制离散控制是指控制系统中,输入、输出和状态变量都在离散的时间点上进行测量、计算和调整的一种控制方法。
在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控制是一项重要的控制任务,它可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并优化系统的能量转换效率。
本文将就离散控制在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控制进行论述,包括控制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相关内容。
一、控制原理有功功率控制是通过改变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和发电机的输出来调整系统的有功功率,以满足系统的需求。
离散控制的原理是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对系统进行测量和调整,以使系统的有功功率保持在期望值附近。
二、控制方法在电力系统中,常用的离散控制方法包括开关控制、PID控制和模糊控制。
1.开关控制开关控制是指通过开关装置来改变负载和发电机的输出,以实现有功功率的调节。
开关控制通常用于小型电力系统或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可以通过控制负载开关的通断来改变系统的运行状态。
2.PID控制PID控制是一种经典的离散控制方法,通过调整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以使系统的有功功率稳定在期望值附近。
PID控制常用于大型电力系统中,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发电机的输出,在保持稳定运行的同时,使系统的有功功率满足需求。
3.模糊控制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离散控制方法,通过设定一系列模糊规则来调整系统的有功功率。
模糊控制可以适应系统动态变化的需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在电力系统中,模糊控制常用于调节复杂的多变负载和发电机输出的情况。
三、控制应用离散控制的有功功率控制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稳定功率输出有功功率控制可以确保发电机输出的稳定,使电力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通过离散控制,可以实时监测系统的电流、电压等参数,并及时对发电机的输出进行调整,以维持系统的有功功率稳定。
2.优化能量转换效率有功功率控制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调整负载和发电机的输出,以使能量转换效率最大化。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分析与控制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分析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dcf758e8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f.png)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
然而,随着电力负荷的增加和电力网络规模的扩大,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指的是电力网络在受到扰动(例如故障或负载波动)时,能够恢复到稳态工作状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的鲁棒性则指的是当电力网络中存在缺陷或故障时,该系统仍能够维持基本的运行能力。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问题是电力系统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电力系统的稳态和动态稳定性问题,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控制方法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鲁棒性。
一、电力系统的稳态稳定性电力系统的稳态工作状态是指系统各元件工作参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维持恒定的电压、电流和功率等物理量的状态。
电力系统的稳态稳定性问题是指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负载波动时,能够保持系统的稳态工作状态。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态稳定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所有发电机以及负载必须保持稳定的电压和电流;2. 系统总功率必须满足稳态平衡条件;3. 系统总的无功功率必须满足约束条件;4. 保证系统中电力元件(例如线路、变压器等)不会超出其耐受的极限。
为了控制系统的稳态,常用的方法包括:1. 发电机调压控制:通过调节发电机的电压,来维持电力系统的稳态工作状态;2. 无功功率补偿:在电力网络中加入补偿电容或补偿电感来控制系统的无功功率,以维持电力系统的稳态;3. 系统调度:通过统筹考虑各电源和负载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调整电力系统的负荷分配和机组运行状态,以维持电力系统的稳态工作。
二、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问题是指在电力系统受到突发扰动(如系统故障、短路、电源爆炸等)时,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到稳态工作状态,并保证发电机频率和电压的稳定。
为了确保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电力系统必须具有抵抗突发扰动的能力,并能够迅速调节电力元件的工作状态,以恢复系统的稳态;2. 系统必须具有抵抗跨越多个时期的任意扰动的能力。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实例分析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实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b221b2be23482fb5da4c56.png)
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实例分析(总3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四章典型液压传动系统实例分析第一节液压系统的型式及其评价一、液压系统的型式通常可以把液压系统分成以下几种不同的型式。
1.按油液循环方式的不同分按油液循环方式的不同,可将液压系统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1)开式系统如图所示,开式系统是指液压泵1从油箱5吸油,通过换向阀2给液压缸3(或液压马达)供油以驱动工作机构,液压缸3(或液压马达)的回油再经换向阀回油箱。
在泵出口处装溢流阀4。
这种系统结构较为简单。
由于系统工作完的油液回油箱,因此可以发挥油箱的散热、沉淀杂质的作用。
但因油液常与空气接触,使空气易于渗入系统,导致工作机构运动的图开式系统不平稳及其它不良后果。
为了保证工作机构运动的平稳性,在系统的回油路上可设置背压阀,这将引起附加的能量损失,使油温升高。
70在开式系统中,采用的液压泵为定量泵或单向变量泵,考虑到泵的自吸能力和避免产生吸空现象,对自吸能力差的液压泵,通常将其工作转速限制在额定转速的75%以内,或增设一个辅助泵进行灌注。
工作机构的换向则借助于换向阀。
换向阀换向时,除了产生液压冲击外,运动部件的惯性能将转变为热能,而使液压油的温度升高。
但由于开式系统结构简单,因此仍为大多数工程机械所采用。
(2)闭式系统如图所示。
在闭式系统中,液压泵的进油管直接与执行元件的回油管相联,工作液体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
闭式直系统结构较为紧凑,和空气接触机会较少,空气不易渗入系统,故传动的平稳性好。
工作机构的变速和换向靠调节泵或马达的变量机构实现,避免了在开式系统换向过程中所出现的液压冲击和能量损失。
但闭式系统较开式系统复杂,由于闭式系统工作完的油液不回油箱,油液的散热和过滤的条件较开式系统差。
为了补偿系统中的泄漏,通常需要一个小容量的补油泵进行补油和散热,因此这种系统实际上是一个半闭式系统。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多变量控制技术研究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多变量控制技术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bf7c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2.png)
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多变量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现代工业过程的复杂性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控制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多变量控制技术作为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多变量控制技术在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中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多变量控制技术概述多变量控制技术是指在一个系统中同时控制多个输入和输出变量的控制技术。
相比于单变量控制技术,多变量控制技术能够更全面地考虑系统的动态特性和耦合效应,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例如,在化工过程中,同时控制多个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变量,能够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和效率优化。
二、多变量控制技术的基本方法1. 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是最常用和成熟的多变量控制技术之一。
其中,传统的PID控制器是最简单的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之一。
在PID控制器中,根据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参数调整和系统建模,从而实现对多个变量的同时控制。
此外,基于线性代数和系统理论的LQ控制、LQR控制和H∞控制等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多变量控制领域。
2. 非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非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考虑了系统非线性特性的影响,适用于非线性和强耦合的系统。
其中,模型预测控制(MPC)是一种常用的非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
MPC将系统建模和优化算法相结合,通过预测和优化系统的未来行为,确定最优控制策略,并在实时调整中对控制器参数进行更新。
此外,基于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多变量控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和研究价值。
三、多变量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多变量控制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1. 化工过程控制在化工过程中,同时控制多个变量是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利用多变量控制技术,可以准确地控制和优化温度、压力、流量等多个变量,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消耗。
2. 机械系统控制在机械系统中,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往往非常复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交叉功率控制 每台泵各有一个调节器,每个调节器除作用 有自泵的压力外,还有它泵的输出压力, 用于感知它的负载情况。 也就是说,当一台泵的输出压力在零到起调 压力之间变化时,它吸收发动机功率在050%之间,它输出的流量始终是最大状态, 那么另一泵吸收50%-100%的发动机功率。 它吸收了分功率和全功率的优点。
4.发动机转速感应控制 是根据负载的变化检测出发动机转速的变化, 由发动机转速传感器输出电流指令,该电 流指令通过比例电磁阀输出控制压力作用 于泵调节器,从而改变液压泵的输出排量。 同时,系统可以在最小转速到最高转速之 间充分利用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
变量系统的功率控制方式
吕强荣
一 概述
变量系统的功率控制方式有分功率、全功率、交叉功率和发动机转速感应控 制。实际上前面三种都是恒功率控制,因为系统都是根据工作压力来控 制泵的流量。 1.分功率控制 就是为了防止发动机熄火,两台液压泵的输出功率分别设定为不超过发动机 输出功率的50%,并各有一个功率调节器,即两台液压泵各自独立的进 行恒功率调节变量。 优点:两泵互不影响,操作性较好。 缺点:不能充分发挥发动机功率。 2.全功率控制 是在两个泵的功率之和不超过发动机输出功率的范围下进行控制,在变量范 围内都能输出全部功率。即当一个泵为轻载时,另一个泵就能吸收这个 泵多余的功率,使功率利用率提高,决定泵输出流量变化的压力不是单 独的了,而是两个泵的平均输出压力。 它是由一个功率调节器,两泵的平均输出压力作用在调节器上,使两泵的斜 盘倾角始终相同,实现同步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