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奥数之数列求和公式汇总

合集下载

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总结一公式法例 1 数列{}n a 是等差数列,数列{}n b 是等比数列,数列{}n c 中对于任何*n N ∈都有1234127,0,,,,6954n n n c a b c c c c =-====分别求出此三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二利用n a 与n S 的关系例2 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33,2n n S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三累加法例3 数列{}n a 中已知111,2n n n a a a n +=-=-, 求{}n a 的通项公式.四累乘法例4数列{}n a 中已知1121,n n a n a a n++==, 求{}n a 的通项公式. 五构造法例5 ①数列{}n a 中已知113,33n n a a a +==+, 求{}n a 的通项公式;②数列{}n a 中已知()2*121,2,21nn n S a a n n N S ==≥∈-, 求{}n a 的通项公式.③数列{}n a 中已知0,n n a S >是数列的前n 项和,且12nn na S a +=,求{}n a 的通项公式一利用公式例6 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21n n S =-求2222123n n T a a a a =++++的值.二分组求和例7 求数列39251,,,,,2482n n ?+??? ??的前n 项和. 三错位相减例8 求和()23230nn S x x x nx x =++++≠四裂项相消例9 求和()()111114477103231nS n n =++++-+ 五倒序相加例10 设()442x x f x =+,求和122001200220022002S f f f=+++ ? ?1. 求数列1357,,,,24816,212n n -的前n 项和.2 已知3log 1log 23-=x ,求+++++nx x x x 32的前n 项和. 3. 求数列a,2a 2,3a 3,4a 4,…,na n, …(a 为常数)的前n 项和。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2019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众多,下面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供大家参考!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以上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专项复习小升初数列的求和

数学专项复习小升初数列的求和

数学专项复习小升初数列的求和在小升初的数学学习中,数列的求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同学们来说,掌握好数列求和的方法和技巧,不仅有助于提高数学成绩,还能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数列求和的相关知识。

一、数列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数列。

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例如 1,3,5,7,9 就是一个简单的数列。

在数列中,每一个数都被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二、常见的数列类型1、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这个常数被称为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

例如,2,4,6,8,10 就是一个公差为 2 的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数列。

这个常数被称为公比,通常用字母q 表示。

比如,2,4,8,16,32 就是一个公比为 2 的等比数列。

三、数列求和的方法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对于一个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n = n(a1 + an) / 2 ,其中Sn 表示前 n 项的和,a1 表示首项,an 表示第 n 项。

例如,求等差数列 1,3,5,7,9 前 5 项的和。

首先,首项 a1 = 1,第 5 项 a5 = 9,项数 n = 5 。

则根据公式可得:S5 = 5×(1 + 9) / 2 = 25 。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当公比q ≠ 1 时,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n = a1(1 q^n) /(1 q) 。

例如,求等比数列 2,4,8,16 前 4 项的和。

这里首项 a1 = 2 ,公比 q = 2 ,项数 n = 4 。

则 S4 = 2×(1 2^4) /(1 2) = 30 。

四、数列求和的应用数列求和在日常生活和数学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计算一堆相同厚度的书叠起来的总高度时,如果每本书的厚度构成一个等差数列,就可以用等差数列求和的方法来计算。

数列求和常见解题思路及常见公式

数列求和常见解题思路及常见公式

数列求和常见解题思路及常见公式1.等差求和:2.等比求和:3.拆项求和:思路:将第n 项 拆分再进行求解4.并项求和:思路:观察相邻项是否能通过简单计算后有联系(较少见)5.裂项求和:思路:分母中出现形如上式的基本上都可用裂项法6.错位求和:思路:等式左右两端同时乘以公比q 再错位相减7.倒序求和:思路:首项和尾项能够通过相加变得简单常见求和公式:(最好是能够记住推导方法)若{}n a 是公差为d 的等差数列,则和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1(11)1()1(111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a n ()23333112314n n n ++++=+⎡⎤⎣⎦ 1123....(1)2n n n ++++=+()()2221121216n n n n +++=++ 111111n n n n a a d a a ++⎛⎫=- ⎪⎝⎭])2)(1(1)1(1[21)2)(1(1++-+=++=n n n n n n n a n ()11a b a b a b =--+的证明(非数学归纳法): n^3-(n-1)^3=1*[n^2+(n-1)^2+n(n-1)] =n^2+(n-1)^2+n^2-n =2*n^2+(n-1)^2-n2^3-1^3=2*2^2+1^2-23^3-2^3=2*3^2+2^2-34^3-3^3=2*4^2+3^2-4...... n^3-(n-1)^3=2*n^2+(n-1)^2-n 各等式全相加 n^3-1^3=2*(2^2+3^2+...+n^2)+[1^2+2^2+...+(n-1)^2]-(2+3+4+...+n) n^3-1=2*(1^2+2^2+3^2+...+n^2)-2+[1^2+2^2+...+(n-1)^2+n^2]-n^2-(2+3+4+...+n) n^3-1=3*(1^2+2^2+3^2+...+n^2)-2-n^2-(1+2+3+...+n)+1n^3-1=3(1^2+2^2+...+n^2)-1-n^2-n(n+1)/2三次方的证明道理同上(自己下去证明,提示:用4次方相减):上面例题的答案:3. 4.5. 6.7.()()2221121216n n n n +++=++ nn n n n n n n S n n n n n n n n n a 2)1(11,2)1(12121)1()1(221)1(21+-=+-⋅=⋅+-+=⋅++=-则数列求和练习:1.数列{a n }:n n n a a a a a a -====++12321,2,3,1,求S 20022.求 89sin 88sin 3sin 2sin 1sin 22222++⋅⋅⋅+++的值3.求数列{n(n+1)(2n+1)}的前n 项和4.求数例1,3a ,5a 2,7a 3,…(2n -1)a n-1,…的前n 项和5.数列{a n }中,11++=n n a n , S n = 9,则n =6. ,求7.已知lgx+lgy=a ,且Sn=lgx n +lg(x n-1y)+lg(x n-2y 2)+…+lgy n , 求 Sn.s n一.5二.44.5三.四.主要考虑分类讨论,等差乘等比的方法求解五.99六.七.。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众多,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供大家参考!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以上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总结数列是由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组成的序列,通常用公式表示。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指能够根据数列的位置得出该位置上的数值的公式,而求和公式则是指能够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和的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总结。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一个公差为d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差值相等。

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a1 + (n-1)d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d表示公差。

求和公式:Sn = (n/2)(a1 + an)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一个公比为q的数列,其中每一项与前一项之间的比值相等。

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a1 * q^(n-1)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a1表示数列的第一项,q表示公比。

求和公式:Sn = (a1 * (q^n - 1))/(q - 1)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特殊的数列,其前两项为1,后续每一项是前两项之和。

其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如下:通项公式:an = (1/sqrt(5)) * (((1 + sqrt(5))/2)^n - ((1 - sqrt(5))/2)^n)其中an表示数列的第n项。

求和公式:Sn = a1 * (1 - ((1 + sqrt(5))/2)^n)/(1 - ((1 + sqrt(5))/2))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

这些是常见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的总结,通过这些公式,我们可以通过给定的位置计算出数列中的数值,或者计算数列中所有数值的和。

在数学中,数列的通项公式与求和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列的规律和特性。

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

2019年小升初数学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数列求和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通项=首项+(项数一1)×公差;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项数公式:n= (an+ a1)÷d+1;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公差公式:d =(an-a1))÷(n-1);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小升初奥数之数列求和公式汇总

小升初奥数之数列求和公式汇总

小升初奥数之数列求和公式汇总
小升初奥数之数列求和公式汇总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 / 11 / 1。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数列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概念,它可以将多个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的结构,相当于是一种数字的列表。

数列中的数项JSJKL 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排列,因此对于数列中的数项,可以使用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它们的总和。

数列求和公式具有多种类型,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指数数列求和公式以及无穷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是指公差d相等的数列,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其公式如下:Sn=n(a1+an)/2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1为数列的首项,an为数列的末项,n为数列的项数。

例如,a1=2, an=18,n=8,则Sn=8(2+18)/2=88。

等比数列是指每一项比前一项的比例相同的数列。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为:Sn=a1(1-qn)/1-q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1为数列的首项,q为数列的比例,n 为数列的项数。

例如,a1=2,q=1/2,n=6,则Sn=2(1-1/26)/1-1/2=28。

指数数列是指每一项以某种等比比例来计算的数列,指数数列求和公式为:Sn=a1(1-rn)/1-r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1为数列的首项,r为数列的比例,n 为数列的项数。

例如,a1=2,r=1/4,n=4,则Sn=2(1-1/44)/1-1/4=14。

无穷数列是指数列中某一项到无穷大时,数列和也到无穷大。

无穷数列求和公式为:Sn=lim(n→∞)∑nk=1ak其中,Sn表示数列的和,ak为数列的项。

以上就是数列求和公式总结,不管是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指数数列,还是无穷数列,都可以使用相应的求和公式来计算数列的总和,为了准确的计算出数列的总和,要认真的分析具体的数列,然后再使用相应的求和公式来计算。

数列求和公式

数列求和公式

数列求和公式数列是离散的数字序列,求和公式是用来求解数列中各项数字的和的公式。

在数学中,求和公式是一种常见的应用,它在代数、几何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数列求和公式及其应用。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差值都相等的数列。

求解等差数列的和可以使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an) * n / 2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a1是数列的首项,an是数列的末项,n是数列的项数。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有一个等差数列:1, 4, 7, 10, 13...,我们想要求出前5项的和。

根据公式,a1 = 1, an = 13, n = 5,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S5 = (1 + 13) * 5 / 2 = 7 * 5 = 35因此,这个等差数列的前5项的和为35。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的两项之间的比值都相等的数列。

求解等比数列的和可以使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1 - q^n) / (1 - q)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a1是数列的首项,q是公比,n是数列的项数。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有一个等比数列:2, 4, 8, 16, 32...,我们想要求出前5项的和。

根据公式,a1 = 2, q = 2, n = 5,代入公式中可以得到:S5 = 2 * (1 - 2^5) / (1 - 2) = 2 * (1 - 32) / (-1) = 62因此,这个等比数列的前5项的和为62。

3. 调和数列求和公式调和数列是指数列中每一项的倒数构成的数列。

求解调和数列的和可以使用调和数列求和公式:Sn = n / (1 / a1 + 1 / a2 + ... + 1 / an)其中,Sn表示数列前n项的和,a1, a2, ..., an是数列的各项。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有一个调和数列:1, 1/2, 1/3, 1/4, 1/5...,我们想要求出前5项的和。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递推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递推公式

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递推公式一、数列的求和公式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公差为d,项数为n,则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 = n/2 * (a1 + an) = n/2 * (2a1 + (n -1)d)。

2.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a1,公比为q(q≠1),项数为n,则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S = a1 * (1 - q^n) / (1 - q),当q=1时,S = n * a1。

3.斐波那契数列求和公式:设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项和为S,则有S =F(n+2) - 1,其中F(n)为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

4.平方数列求和公式:设平方数列的前n项和为S,则有S = n(n +1)(2n + 1) / 6。

5.立方数列求和公式:设立方数列的前n项和为S,则有S = n^2(n + 1)/ 2。

二、数列的递推公式1.等差数列递推公式:设等差数列的第n项为an,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等差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1 + (n - 1)d。

2.等比数列递推公式:设等比数列的第n项为an,首项为a1,公比为q(q≠1),则等比数列的递推公式为:an = a1 * q^(n-1)。

3.斐波那契数列递推公式:设斐波那契数列的第n项为F(n),则有F(n)= F(n-1) + F(n-2),其中F(1)=1,F(2)=1。

4.线性递推公式:设数列的第n项为an,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线性递推公式为:an = an-1 + d。

5.多项式递推公式:设数列的第n项为an,首项为a1,多项式系数为c1, c2, …, cm,则多项式递推公式为:an = c1 * an-1 + c2 * an-2 + … + c m * an-m。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习题及方法:1.等差数列求和习题: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3,末项为20,公差为2,求该数列的前10项和。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

数列求和公式总结数列是数学中比较常见的概念,数列求和是指对数列中全部项进行求和。

已知某数列的求和可以用常见的公式求出。

本文将简要总结常用的求和公式,学习者请细心观看,它将为解决各类数列求和问题提供帮助。

总而言之,常用的求和公式有三种,分别为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混合数列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若数列a1,a2,a3,…an的前n项均具有相同的差d,则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n=n/2*(a1+an),其中a1为数列的首项,an为数列的末项。

例如,若等差数列a1,a2,a3,…an以4为公差,首项为2,则末项恒等于an=2+(n-1)*4,前n项和Sn=(2+an)*n/2=2n+(n-1)*2n。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数列a1,a2,a3,…an是等比数列,则该数列的前n项和Sn=a1*(1-q^n)/(1-q),其中a1为数列的首项,q为公比,q^n为q的n次幂。

例如,若等比数列a1,a2,a3,…an以2为公比,首项为4,则前n项和Sn=4*(1-2^n)/(1-2)=4*(1-2^n)。

混合数列求和公式:若数列a1,a2,a3,…an是由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构成的混合数列,其前n项和Sn=a1*(1-q^n)/(1-q)+(an-a1)*(n-q^n)/(1-q)-d*(1-q^n)/(1-q),其中a1为数列的首项,an为数列的末项,q为公比,d为公差,q^n 为q的n次幂。

例如,若混合数列a1,a2,a3,…an以2为公比,以4为公差,首项为2,则末项恒等于an=2+(n-1)*4,前n项和Sn=2*(1-2^n)/(1-2)+(2+(n-1)*4-2)*(n-2^n)/(1-2)-4*(1-2^n)/(1 -2)。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可供学习者使用的求和公式,如二项式和,三角形和等。

综上所述,常见的求和公式有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混合数列求和公式以及二项式和、三角形和等。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

数列求和常用公式在数学的学习中,数列求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掌握数列求和的常用公式,对于解决各种数学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些常用的公式。

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对于一个首项为$a_1$,公差为$d$,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frac{n(a_1 + a_n)}{2}$其中,$a_n$ 表示数列的第$n$ 项,可表示为$a_n = a_1 +(n 1)d$ 。

这个公式的推导其实并不复杂。

我们可以将等差数列的和表示为:$S_n = a_1 +(a_1 + d) +(a_1 + 2d) +\cdots + a_1 +(n 1)d$然后将这个式子倒过来写一遍:$S_n = a_1 +(n 1)d + a_1 +(n 2)d +\cdots +(a_1 + d) + a_1$将这两个式子相加,会发现对应的项相加的和都是相同的,即都为$a_1 + a_n$,一共有$n$组,所以:$2S_n = n(a_1 + a_n)$从而得到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_n =\frac{n(a_1 + a_n)}{2}$例如,对于等差数列 1,3,5,7,9,······,19。

其中首项$a_1 =1$,公差$d = 2$,末项$a_n = 19$。

项数$n =\frac{(19 1)}{2} + 1 = 10$。

则其和$S_{10} =\frac{10×(1 + 19)}{2} = 100$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等于同一个常数的一种数列。

对于首项为$a_1$,公比为$q$($q \neq 1$),项数为$n$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 =\frac{a_1(1 q^n)}{1 q}$这个公式的推导需要用到一些代数运算。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大全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大全

常用数列求和公式大全一、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 公式。

- 对于首项为a_1,末项为a_n,项数为n的等差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n(a_1 + a_n))/(2)。

- 若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_1,公差为d,则其通项公式a_n=a_1+(n - 1)d,此时求和公式还可以写成S_n=na_1+(n(n - 1)d)/(2)。

2. 推导(以S_n=(n(a_1 + a_n))/(2)为例)- 设等差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即S_n=a_1+a_2+·s+a_n。

- 把上式倒过来写S_n=a_n+a_n - 1+·s+a_1。

- 将这两个式子相加得2S_n=(a_1 + a_n)+(a_2+a_n - 1)+·s+(a_n + a_1)。

- 因为在等差数列中有a_k+a_n-(k - 1)=a_1+(k - 1)d+a_1+(n - k)d = 2a_1+(n - 1)d=a_1 + a_n(k = 1,2,·s,n)。

- 所以2S_n=n(a_1 + a_n),即S_n=(n(a_1 + a_n))/(2)。

二、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1. 公式。

- 对于首项为a_1,公比为q(q≠1),项数为n的等比数列,其求和公式为S_n=(a_1(1 - q^n))/(1 - q)。

- 当q = 1时,等比数列是常数列,S_n=na_1。

2. 推导(以q≠1为例)- 设等比数列{a_n}的前n项和为S_n=a_1+a_1q+a_1q^2+·s+a_1q^n - 1。

- 则qS_n=a_1q+a_1q^2+·s+a_1q^n - 1+a_1q^n。

- 用S_n减去qS_n得:- S_n-qS_n=a_1 - a_1q^n,即S_n(1 - q)=a_1(1 - q^n)。

- 因为q≠1,所以S_n=(a_1(1 - q^n))/(1 - q)。

小升初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升初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升初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小升初数学的学习中,数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升初数列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列的概念与方法。

一、数列的基本定义数列是由一系列有序的数字按照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

其中,每个数字被称为该数列的项,而这些项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数列中的任意一项与该项的序号间的关系式。

通项公式有助于我们计算数列中任意一项的数值。

二、等差数列知识点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保持不变。

在等差数列中,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条件推导出其他未知项的数值。

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由已知的条件推导而来。

对于等差数列{an},若已知首项a1和公差d,则第n项an的计算公式为:an = a1 + (n-1)d2.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在等差数列中,我们还经常需要求解前n项和Sn的数值。

对于等差数列{an},其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 = (a1 + an) * n / 2三、等比数列知识点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保持不变。

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已知的条件推导出其他未知项的数值。

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以由已知的条件推导而来。

对于等比数列{bn},若已知首项b1和公比q,则第n项bn的计算公式为:bn = b1 * q^(n-1)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同样地,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常常需要求解前n项和Sn的数值。

对于等比数列{bn},其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Sn = b1 * (1 - q^n) / (1 - q)四、常见问题解析在学习数列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问题。

下面,我们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简要解析。

1. 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通常,我们可以通过数列的相邻两项之间的关系来判断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

奥数公式_精品文档

奥数公式_精品文档

奥数公式_精品文档奥数,全名“奥林匹克数学”,是指数学的奥林匹克竞赛,是一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推理证明等能力的数学竞赛。

在奥数竞赛过程中,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奥数常用的公式。

1.勾股定理: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其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

即a²+b²=c²。

这个定理是解决与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时非常有用的公式。

2.二项式定理:二项式定理是指(a+b)ⁿ的展开式可以表示为n次多项式。

其中,展开式的每一项的系数可以通过二项式系数计算得到。

3.等差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常数d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a1+an)n/2 4.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常数q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可以通过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计算,公式为Sn=a1(1-qⁿ)/(1-q)。

5.平方和公式:平方和公式是指n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1²+2²+3²+⋯+n²=n(n+1)(2n+1)/66.立方和公式:立方和公式是指n个连续自然数的立方和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1³+2³+3³+⋯+n³=(n(n+1)/2)²。

7.牛顿插值公式:牛顿插值公式是一种用于拟合函数和估计未知数值的方法。

该公式可以通过已知的n个离散点来计算任意x处的函数值。

公式为f(x) = f(x0) + Δf(x0,x1)(x-x0) + Δ²f(x0,x1,x2)(x-x0)(x-x1) + ⋯ +Δⁿf(x0,x1,⋯,xn)(x-x0)(x-x1)⋯(x-xn-1)。

8.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公式:奥数中经常会用到正弦、余弦和正切等三角函数及其反函数的公式。

2021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2021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2021年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数学考试复习知识点众多,下面为大家分享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数列求和,供大家参考!
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_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_n÷2;
数列和=(首项+末项)_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奥数之数列求和公式汇总
等差数列:在一列数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是一定的,这样的一列数,就叫做等差数列。

基本概念:首项: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一般用a1表示;
项数:等差数列的所有数的个数,一般用n表示;
公差:数列中任意相邻两个数的差,一般用d表示;
通项:表示数列中每一个数的公式,一般用an表示;
数列的和:这一数列全部数字的和,一般用Sn表示
基本思路:等差数列中涉及五个量:a1 ,an, d, n, sn,,通项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求出第四个;求和公式中涉及四个量,如果己知其中三个,就可以求这第四个。

基本公式:通项公式:an = a1+(n-1)d;
通项=首项+(项数一1) ×公差;
数列和公式:sn,= (a1+ an)×n÷2;
数列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公式:n= (an+ a1)÷d+1;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公差公式:d =(an-a1))÷(n-1);
公差=(末项-首项)÷(项数-1);
关键问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确定使用的公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