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时期概况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供官商通用
时期概况
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

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19世纪80
年代
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
第一部市内电话
1949年全国电话容量只有37万门,电话用户
26万户,普及率仅0.05%
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新中国成
立后
改革开放
电讯产业快速发展

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
居世界第一位。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含解析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全册教案含解析

【教案】【教学目的】1.让学生熟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相关史实。

2.让学生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的原因以及影响。

【教学重难点】1.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相关史实。

2.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以及影响。

【教学时间】1课时【重难点“精讲”】一、整体感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本课首先要熟练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相关史实,充分认识到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然后要深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的原因,高度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交通与通讯的变化结构图三、中国近代以来交通运输工具更新的特征(1)从动力上看:人力、畜力―→机械动力。

(2)从技术上看:引进技术―→自制研发。

(3)从城区发展差别上看:城市发展显著,乡村发展缓慢。

(4)从发展对象上看:平民化、普及化的现状明显。

(5)从进程上看:先慢后快。

(6)从类型上看:陆海空工具均出现,从平面交通时代到立体交通时代。

四、通讯工具的变迁的阶段总结(1)清朝末期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普通百姓很少使用。

(2)近代西方交通通讯技术传入中国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也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3)中国现代通讯事业的普及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的结果。

近代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又便利了列强进一步侵略中国。

五、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1)列强侵华的需要。

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建设。

(2)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3)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了中国交通业的发展。

(4)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5)中国政府的政策转变及引导。

(6)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六、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近代交通、通讯工具变化显著。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6.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家人、朋友或长辈,了解他们经历的通讯工具变迁,撰写一篇采访报告,不少于500字。
7.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至少三个问题,下节课课堂上与同学分享,共同探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它们是如何影响们的生活的?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我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我们将学习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了解它们的发展历程。
3.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经济、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4.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观念,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年表等工具分析问题。
5.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学习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为浓厚,但对科技发展类题材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感,需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缺乏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3.学生在团队合作、交流讨论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部分学生可能表现出内向、羞涩,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6.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在课堂小结环节,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同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7.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课题: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教材简析本教材是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是第14课内容的丰富和延伸,它与第14课、第16课一道构成完整的“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迁"的内涵,是本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课文分引言和正文两大内容。

引言部分,引用西方史学著作和孙中山的话,强调了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铁路的发展将会对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正文部分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坐标,阐述了中国交通和通讯的变化,间接地介绍了这种变化的原因。

并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通讯五个方面具体地分析了变化的历程.本课图文并茂,共插入了七幅图,展现了中国铁路和公路交通的发展。

课文中还插有一段“学思之窗"两段“历史纵横”,起着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启迪智慧的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识记交通工具中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和通讯工具电报、电话等在中国的出现。

理解近现代中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及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教材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新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课内容中图片较多,要求学生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的特点,针对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本课总的设想是通过图片的展览,配合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充当展览的讲解员,对图片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简单的讲解,并对教材的基本知识进行归纳,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教师充当顾问的角色,进行适时的补充、提问和启发诱导。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手段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效率.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布置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衡茶吉铁路的有关资料.2、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展览的名称,即课题: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3.培养学生了解、感知、分析和解决交通和通讯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

2.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激发学生对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兴趣。

2.提问:你们认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第二步:知识讲解(15分钟)1.结合教材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分类和特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现代社会对交通和通讯的需求。

第三步:案例分析(20分钟)1.设计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不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2.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如何解决了过去社会的交通和通讯问题。

第四步:小组讨论(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科技推动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创新。

第五步:展示与总结(15分钟)1.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小组的讨论成果。

2.整理学生的观点和思考,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课堂上对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观察和评价。

2.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总结的质量评估。

3.课后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案-15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教学设计_教案_6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教案-15_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教学设计_教案_6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及其原因。

(2)思考交通、通讯工具发展对社会和人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3)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

(4)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产生互动,加深对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了解(5)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是以整个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作为前提的,体现了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变化的表现形式。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原因、影响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毛主席在1965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今天中国人都已实现。

设计意图:展望未来,回顾历史【三个问题】一、中国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表现? (自学阅读)二、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原因?(概括分析)三、交通通讯技术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思考感悟)设计意图:明确目标和方法中国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表现? (自学阅读)1、3分钟阅读,根据提示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静下心读书的好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问,课件展示,加深对中国近现代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的表现的认识。

重点通过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进行精神洗礼。

3、练习:巩固提高。

表格材料题,培养解题思路和方法。

1979年:铁路的客运总量8.64亿人次、货运总量53.75亿吨铁路运货总量11.19亿吨、铁路里程5.17万公里电气化铁路0.1万公里、公路里程89万公里高速公路0、民航里程14.9万公里2006年:铁路的客运总量12.56亿人次、货运总量203.8亿吨铁路运货总量28.82亿吨、铁路里程7.71万公里电气化铁路2.34万公里、公路里程345万公里高速公路4.53、民航里程221.3万公里思考:1978年以来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有何特点?【问题二】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进步原因?(概括分析)1、展示材料,学生阅读概括。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优秀教学案例
3.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同时,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案例亮点
1. 亮点一:情境创设丰富多样
本节课通过展示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例如,在讲解火车的发展历程时,教师播放了蒸汽火车运行的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近代社会,增强了他们的历史代入感。这种情境创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效地促进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案例背景:在讲解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引入了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普及,让学生了解这些交通工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缩短了距离,促进了地域间的交流。同时,我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工具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讲解通讯工具的进步时,我以电话、电报、无线电通讯等为例,让学生了解这些通讯工具如何改变了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提高了通讯效率。同时,我引导学生关注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以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关注时代发展的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通过展示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相关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火车、轮船、汽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场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近代社会,增强他们的历史代入感。
3. 创设问题情境,如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5. 亮点五:作业小结提升能力
教师布置了一项关于近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发展对人类社会影响的短文作业,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分析。这种作业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论证能力。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历史对比,专题讨论.(1)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课型:新课★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ppt与多媒体设备★教学方法:这一课初中已接触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材分析:社会的变化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而生产方式的变化,最终导致人们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发生相应的变化.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与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这节课,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这一变化.第一目"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描述了我国近代大城市人们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其在衣食住与风俗习惯方面的变化.第二目"新中国的新生活新风尚",则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城乡人们物质生活和风俗习惯变化状况,特别强调了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表现和一些新风尚的涌现.教材中配有一些史料的图片,教学时要促使学生看图片,思考史料中提出的问题,并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梳理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影《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完美展现出中国女性的典雅与性感,让人印象深刻。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教学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2教学案: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高考要求】近代以来铁路公路的建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革与发展。

【知识体系】一、近代以来铁路公路以及交通工具发展1.传统交通工具(1)南方多,船是主要运输工具(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为主。

2.近代交通工具(1)铁路①19世纪70年代,外国人擅修筑;②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③辛亥革命前,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④20世纪上半叶,进展缓慢;⑤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内地与、地区铁路的建设,先后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宝成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兰新铁路(2006年的青藏铁路)⑥“九五”期末,铁路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新中国在机车建造方面有很大进展。

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注意:火车机车演变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2)公路及交通工具: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等大城市,外国近代传到中国,民国时期修了一些公路,但发展受到很大限制;②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汽车制造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全国建立起了密集的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在内地的山区也通了汽车。

(3)水路交通①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外国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②19世纪70年代初,李鸿章创办,首次打破列强的垄断局面。

③新中国成立后,由的轮船运输业发展较快。

④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铁路和的发展,逐渐萎缩。

有的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4)航空运输:①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标志着的开始。

②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至航线开通,中国拉开序幕。

③1949年有52条民航线。

④后,发展迅速,中国成为民航大国。

二、通讯工具的变迁:1.有线电报和无线电报(1)19世纪70年代,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建立了第一个。

随后,福建巡抚在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4.2 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教案人民版必修2第一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从近现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来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同时也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由于交通、通信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第一目“交通工具的更新”,教材从两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交通工具发展的历程如:轿子、马车到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再到机械动力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

另一方面是各种层次的交通工具,从各种人力车到现代化的电车、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现代中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第二目“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教材主要介绍了邮政和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

1866年开始试办邮政,辛亥革命后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新中国成立邮电部,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1877年丁日昌开办有线电报,1906年中国出现无线电报,1932年,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目前,中国电话用户世界第一。

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各地信息的交流,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私家车的拥有量和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迅速增长。

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人们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我们生活的地球却越变越小了。

教学思路:历史课程标准: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进步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列举邮政、电报、电话等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15课 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与通讯工具进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定稿时间:第一次使用时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身边的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感受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归纳各个时期交通和通讯工具变化的特征结合生活实际分析各种交通方式的优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有关宜万铁路与宜万高速公路的相关资料,从资料中生成相应的问题并尽力加以解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关注生活的态度,形成历史观和历史态度;放开学生思维的翅膀,让他们尽情遨游。

【重点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讲授新课】一、交通事业的发展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A、铁路建设:(1)晚清的铁路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3)1909年京张铁路,是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并建造的铁路;4)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宝成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兰新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3)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B、火车机车演变(观察图片说历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2 、公路和汽车制造(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3 、水路交通:(1)中国造船的历史虽然悠久,但16世纪以后,航海和造船的技术已渐渐落后于西方。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本章节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具备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时间观念。然而,在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方面的知识,学生可能相对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了解不够系统,对相关历史事件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4.鼓励学生关注国内外交通和通讯领域的最新动态,选择一则新闻或资讯,分析其背后的科技发展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要求不少于200字,提高学生的时事关注度和分析能力。
5.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家长交流,了解家长对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看法,以及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要求撰写一篇交流心得,不少于300字,旨在加强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4.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5.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科技发展带来的利与弊,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影响;
2.掌握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发明时间、发明人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理解电报、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的原理、发展历程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合作、分析、创新等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5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特别是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革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2.能够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内外因素,如技术革新、社会经济需求、政策环境等,并能够阐述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
2.教学策略: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1)列举近现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重要发明;
(2)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内外因素;
(3)谈谈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学生作答: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答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你能说出几种古代和现代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
(2)这些工具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3)为什么说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3.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交通工具的进步:
(1)介绍古代交通工具,如马车、帆船等;
3.掌握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特点,从而认识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具进步背后的社会经济矛盾和阶级斗争。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教案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以此形成对百年来交通、通讯发展的直观认识,探讨交通和通讯技术的提高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资料,参观交通、邮政博物馆,以此形成对中国近代百年以来交通和通信发展的直观认识,学会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概括法来学习相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图示法,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由交通工具及通讯变化导入讲述新课:一、交通工具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3)新中国建立后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

“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

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一千九百五十六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气候条件最恶劣的高原铁路。

中国铁路建设者破解并攻克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难题”的严峻挑战。

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创新精神。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

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我国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

2007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开启“追风时代”。

2.水运的变化(1)1865年中国建成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意义:中国近代轮船业的开端(2)1872年成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意义:晚清中国创办的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附教学流程图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附教学流程图导学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案附教学流程图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和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情况,并理解这一变化发生的历史背景和它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特征,认识到它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引用相关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归纳中国近代交通运输方式变化的不同特点。

(2)让学生模拟记者,报道中国交通事业的发展情况,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和理解历史主要特征。

(3)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2.教学难点:交通工具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式:启发式、讨论法、合作教学。

2.教学用具:制作的课件、有关的图片和影视资料。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讨论: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学习新课】“黄帝时已有车服,故谓之轩辕”。

轩,就是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

夏朝交通工具的种类很多,如“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撬”。

到了汉代,四川民间出现了“鸡公车”系用硬木制造,长4尺,车架安设在独轮两侧,由一人掌扶两个车把推行,有时也可前拉后推,载人载物均可。

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在陕西县黄河镇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它比“鸡公车”进了一大步,可以爬坡上坎。

“鸡公车”的第二次变革是在宋代,变一人推动为前后两人把架、两旁两人扶拐,前用驴拉,称“串车”。

第三次变革是在明代,在“串车”的基础上加拱形席作顶,用来拉客,称为“双缱独轮车”。

第四次变革是在清代,增加了风帆,巧妙地利用风力。

“鸡公车”后来跨江越淮,传到中原大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标版必修2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难点:分析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背后的科技发展规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作用。
2.重点:培养学生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豪感和科技创新的重视。
难点: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看待科技进步,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
4.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章节将从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入手,带领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的重要影响,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青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他们对我国及世界科技发展有一定了解,但对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认识尚浅。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相关内容,但知识体系尚不完善,需要在本章节中进行深入挖掘和拓展。
(2)新课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分析其对社会的深刻影响。
(3)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就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进步背后的科技发展规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4)实践活动:设计制作模型、撰写小论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教学评价:
6.网络搜索: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了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领域的最新动态,如无人驾驶汽车、5G通信技术等,培养学生关注科技发展的意识。
注意:作业完成过程中,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确保作业质量。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促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 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考点同步解读
1.浅谈近代以来铁路的发展、分布状况及其认识
(1)状况:建国前,发展缓慢,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建国后,发展迅速,并且向内地发展;火车机 车不断改进,车速进一步提高。
(2)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的迅速发展,铁路的长度是衡量国家强大的重要 标志。
3)辛亥革命前,奠定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2)民国以后,进展缓慢;
(3)新中国建立后
1)在“一五”期间建成了陕西宝鸡到四川成都的铁路。“二五”期间又建成了甘肃兰州到新疆乌鲁木齐的铁路,
我国人民可以乘坐火车由西北、西南到内地了。
2)到“九五”期末,京九铁路全线通车。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2)存在问题:交通堵塞、安全事故、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健康等。
(3)对策
1制定城市交通规划时,必须要有一个前瞻的考量,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多种的方式,要建设一个完善、有 效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城市的轨道交通(高架轻轨、地铁)等。
2地面、地下、空中的路轨设计,发展立体交通,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
教学目标
识记唐胥铁路、轮船XX局、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理解铁路、公路、航运、航空的发展,理 解通讯工具发展的原因,探讨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法、提问启发法、阅读指导法
核心素养聚焦
1.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可以通过收集有关图片和社会调查的方式,认识我国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变化 过程,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2.了解身边的历史,感受时代的脉搏,调查自己所在城市或社区的交通工具或通讯手段变化情况,并将调 查过程和结果写成报告, 把调查的结果和其他地区的学校进行交流, 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地 区差异。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相传唐玄宗的爱妃杨玉环喜食岭南的荔枝, 由于岭南离当时唐都长安路途遥远, 唐玄宗为了防止荔枝在长途运输 中变味,于是命令每年飞骑传送,走数千里,马死无数而荔枝原味不变。这个故事说明古代长途运送新鲜果品实 在太难了,不过,这类事情放到现在就不难了。现在,岭南的荔枝从树上摘下来用不了6个小时就可以摆上西安
2.浅析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的影响、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影响
1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 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
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2近代以来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 使信息的传递变得
2)交通便利快捷;
3)机车内部环境舒适,给百姓出带来方便。
合作探究
2:为了解决交通运输堵塞,你有哪些办法?
1)地面、地下和空中的路轨设计,实现地面交通压力最小化;
2)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的客流量的最小化;
3)实行单向行驶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2)清末民初:由于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修了一些公路,但因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3)新中国:建起汽车制造厂,建立起密集的公路网。
合作探究
1:阅读P69“学思之窗”, 请谈谈,火车机车的不断改进,给国民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
1)运输量大,有利于各地区的物资交流和劳动力流动,促进经济发展;
3.通过比较古代交通、通信、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们出行和传媒方式的不同,从而加深对人 们出行和传媒方式变革的认识。 还要注意同当前热点问题相联系。 如联系磁悬浮列车的开通, 理解交通工具的革 新。
4.关于建国后人民社会生活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社会的进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人们在物质生 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变得方便、 快捷和有质量。 使自己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愿望, 要实现这个 愿望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也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那就是要搞改革开放。这样,学习这部分内容就不会简单地停 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上, 而是使认识达到一定的深度。 如果在学习中能够这样进行分析, 将有助于开拓思路、 培养历史感。
超市的货架了。古今对比,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讲授新课
、交通工具
1、铁路交通和机车制造
(1)晚清的铁路
1)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修筑吴淞口到上海的沪淞铁路;
光绪二年(1876)沪淞铁路通车,中国人就是在这儿,第一次听到了火车的汽笛声。
2)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唐山—胥各庄铁路——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3)2019年7月1日青藏铁路彻底竣工并通车。
4)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铁路的延伸, 而且还表现在火车机车和火车运行速度。 火车机车的变化较大, 我国 现在基本告别了蒸汽机车,普遍使用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高速列车和磁悬浮列车已经崭露头角。2019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正式付诸实施,主要干线开始“时速200公里”的高速运行,中国铁路 开启“追风时代”。
3发展城市环线,实现市区客流量的最小化。
4实行单向行轨的道路交通,实现车辆行驶障碍最小化。
5要正确对待自行车,在交通管理上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
6教育市民文明出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7对私家车出行实行地段限制、时间限制。
8简易事故处理机制的确立和非现场执法。
9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车流数量最小化。
火车机车演变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高速列车——磁悬浮列车.
2、公路和汽车制造
1)在20世纪初出现在上海,是权贵和富绅的代步工具。
提问: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为何? 原因有三:一是政治腐败,二是民生凋敝,三是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