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_曹建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曹建芳
作者简介:曹建芳(1975-),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学院国际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双语教学研究。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是在改革开放中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规范。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更新的手段,其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问题也很明显。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我国要坚持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方向,增强合作办学的自主权;建立切合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体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0-0009-02
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现状
1.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概况
中外合作办学是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既是改革开放自身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教育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一个尝试。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经历了初期的探索到后期的迅猛发展及现在的趋于平稳三个重要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底,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已经达到1100多个,
遍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根据教育部今年年初发布的审批和复核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名单,目前,“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集中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及大中城市,以办学成本小、市场效益较好的商科、管理、信息技术等学科和专业为主,低水平重复
办学现象较为严重”〔2〕
。
2.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政策依据及监管制度
中外合作办学早期的雏形主要以上世纪80年代初华人华侨捐资办学为主,个人办学的色彩比较明显,没有明确的政策法规或管理制度加以引导。1984年,中国签署《亚太地区高等教育相互承认学历、
学位和文凭公约》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学分、学历、证书、文凭和学位互认提供了政策依据〔3〕。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合作办学机构的增多,原国家教委于1993年6月下发《关于境外机构和个人来华合作办学问题的通知》,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功能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1995年至1996年,国家连续出台了
《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活动中学位授予管理的通知》,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管理。2003年9月,
国务院颁发了《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秩序的通知》,2008年试开通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2009年底开始对中外合作办学进行质量评
估。由此可见,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体制、保障机制和监管办法日趋完善。
二、影响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质量则是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为我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国际性专门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还停留在一个基础水平。2010年3月2日,教育部国际司张秀琴司长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试点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提高办学质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维护教育主权等方面,
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繁重的任务”〔4〕
。2010年8月27日,厦门大学—香港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中心主任林金辉教
授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也谈到,“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生命线”,“目前进行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是对质量的评估,其关键是要很好地把握这条生命线”,“中外合作办学需要改革的有许多,如管理体制、财务制度等,一切改革,如果不是围绕人才培
养质量来进行,改革就很难成功”
〔5〕
。发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前景是美好的,但是现实是令人担忧的,主要原因是还存在着一些制
约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历史和现实因素。
1.资源引进与配套监管失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从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来看,1994年到2005年是我国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一个最快的时期,也是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增长最多的一个时期。1994年,“据对全国20个省、自治区、
直辖市的不完全统计,当时国内已经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70个”,到2005年,“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1111个”。2005年到现在,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基本维持在1100个左右〔1〕。从合作项目的层次和学科专业分布来看,专科比本科和研究生层次多,管理类和经济类占中
教育理论与实践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Vol.31(2011)No.10P 9-P 10
第31卷(2011年)第10期第9-10页
外合作办学的绝大多数,专业大多集中于工商行政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和酒店管理等办学成本较低的专业,理工类、医学等合作项目较少。从合作的国外办学机构和学校来看,实力强、名气大的学校少,大多数都是国外二流、三流学校或培训机构,绝大多数都是打着合作办学的幌子来中国兜售文凭或证书。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回报丰厚。经济利益的刺激和国内市场的需求使国内一些急于求成的学校或机构违背了中外合作办学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初衷,让一些劣质资源乘虚而入,扰乱了国内合作办学的市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二是审批手段单一,监管力度不够。主管部门主要以国内学校提供的外方资料为参考依据,以行政审批手段为主要核查方式,人为因素过多,缺少第三方的资质审查,专业化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力物力资金投入不足,社会监管力量没有形成。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中外合作办学水平评估、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审核、国外文凭资质认证等多种手段来规范办学行为,收到了很好的办学效果。
2.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科学性
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除具备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国际性的特色,应该充分体现中外教育理念融合、合作的思想。但是,在现实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现象,即完全照搬国外人才培养方案,脱离国情,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完全照搬,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外合作学校要求非常严格,不允许国内合作高校对其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考核方式有任何调整,这种情况可以称为被动照搬。如目前英国某机构开设的项目,在国内主要以专科层次为主,而根据国内目前专科生的英语水平,该项目的教材难度和考核方式学生适应难度很大,但是,国内学校除停止合作外,别无其他方式。另一种是国内合作学校办学不严谨,缺乏责任意识,主动照搬国外人才培养方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情况可以称为主动照搬。或者就是完全使用本土的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中外合作办学成为了变相收费的一个幌子。
3.师资队伍不稳定且欠专业化
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国内教师和外籍教师组成,它是保障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近几年来,国内的专家学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和教学质量开展了一些研究。2008年,华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李盛兵教授以广东省高校为例,对广东省研究生、本科和专科三个层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展开了调研,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师队伍和教学效果也进行了重点研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外方教师一般采取集中授课的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不多、沟通不畅,同时,授课时间较短;二是外方教师流动性大,教师队伍不稳定;三是中外教师在教学理念、语言能力和教学方法上与合作办学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李盛兵教授的研究对象虽然是国内高校,但是他对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师资队伍特点的归纳基本符合全国中外合作办学师资队伍的现状〔6〕。太原师范学院王卫平教授在《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以山西省为例》一文中,同样谈到了外聘人员和师资队伍的问题〔7〕。全国开
展中外合作办学现状研究的专家很多,研究所发现的问题也非常明晰,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三、提高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1.坚持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方向,增强合作办学的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是国家推进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用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服务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有力手段,其发展目标和根本任务十分明确。学校在举办和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正确认识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坚持正确的中外合作办学方向,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杜绝与虚假劣质的国外办学机构或学校合作,不断增强办学中的自主权,坚持平等互利的合作原则,既要体现诚意,又不丧失自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外合作双方的三段式监管,即审批前严格审查、合作中认真监管和评估,发现问题后要坚决制止。同时,对高层次、特殊学科门类的中外合作办学政府应适当放权,增强学校在合作办学中的自主权。
2.建立切合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
中外合作办学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由于每个办学单位的运作模式不一样,而且还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上不应该简单地搞“一刀切”。每一个中外合作办学单位都应该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建立切合实际的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评体系。经济社会要科学发展,教育更应该科学发展。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尊重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和符合自身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既不崇洋媚外,盲目照搬照抄国外人才培养模式,又不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要以批判的精神吸纳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因为符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才是科学的。
3.打造专业化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切实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扩大教育开放进行了深刻的阐述,明确提出,在未来十年,中国教育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亦是如此。外籍教师既属于优质教育资源的一部分,也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实质性引进和有效利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应尽快建立外籍教师的资质认证系统和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外籍教师的教学资格和水平进行严格审查。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合作方选派外籍教师和自行聘用外籍教师的管理,切实保障学生学习的权益。国内教师的选聘和培养是保持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一味依赖外籍教师开展教学和管理,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不利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相对稳定的本土化的高素质教师和管理队伍,是中外合作办学形成特色、打造品牌的基石,他们将与外籍教师队伍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郭朝红,江彦桥.我国对中外合作办学监管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5).
〔2〕张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成大势所趋
10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
(下转第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