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人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以合同之债为例

合集下载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我国的立法选择

民法典 1382 条)进行判决。在该案的终审判决中法院认 为,“判决并非让 Doeuillet 负违约责任,对于该合同来说, 其乃合 同外 第三人 而是其对自 己故意 的,为 自己 谋利的准 侵权行 为负 责,正 是这种行 为导致并 促使了 前一 合同的被 违反”。德国民法典对第三人侵害债权一般适用第 826 条, 即违反善良风俗的故意侵权,也适用第 823 条第(2)款的规 定,但和法国一 样,也 是通过 判例来 扩大成 文法的适 用,以 解决第 三人 侵害债 权的法律问 题。
二 、第三人 侵害债权 的含义 我 们先 看一些 对第三人侵 害债权 行为的 定义。英美法 系的美国《侵 权行为法第二 次重述》对 侵害债权的 行为以这 样的定义 :“无论是 明示还是默示的商 事关系一般 都可落实 到合同 上。缔结合 同并从合 同的履行 中获取 利润 是受法律 保护的 财产 权利。 不正当的干 涉该权 利,无 论是 阻止合同 的订立或 是干涉合 同履行的行为一 般称为干涉预 期经济利 益的侵 权行 为。”这里 虽然指的 是侵害 合同债 权,但对侵害 其他债 权也 有参照 意义。我 国台湾地 区对侵 害债 权的定义 是:“债权 之行使,通常虽应 对特定第三人为 之,但 第三人如 教唆债 务人 ,合 谋使 债全部 或一部,限于不 能履行时 ,则债 权人因此 所受之损 害,得以 侵权行为之法则 ,向该 第三人请 求赔偿。”我国大陆 学者王利明认为 : “侵害债权是 指债的关 系以外的 第三人故 意实施的或与债 务人合意通谋 实施旨在 侵害债 权人 债权的 行为并造成 债权人 的损害 。” 第 三人 侵害债 权,是指 债的关系 以外的 第三 人故意实 施或与债 务人恶意 通谋实施旨在侵 害债权人债权 的行为并 造成债 权人 损害。 对第三人侵 害债权 ,我国 民法 理论长期 持否定态 度,但近年来,一些著作和教 科书开始持 肯定的态 度. 综观世界 各国立法 和司法实 践,承认债 权能够 成为侵权 行为的 对象 已成为 一种趋势。债权作 为一种 人们 享有的一 项重要 财产 权利,任何人不 得侵犯。 这是由 宪法 确立的权 利的不 可侵 犯原则 和侵权行为 法的价 值目标 决定的 。侵害 债权制 度本 身并没 有否定债权 的相对 性原则 。我 国目前尚

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违约与责任承担——兼论《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论解构

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违约与责任承担——兼论《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论解构

因第三人原因造成的违约与责任承担——兼论《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论解构李永军;李伟平【摘要】《合同法》第121条严格恪守债的相对性,规定在因第三人原因导致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债务人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仅在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后,债务人才可以向第三人追偿.据此,除不可抗力这一狭窄的免责事由外,债务人近似承担的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超级债务".过错责任、客观责任两大立法例下的履行障碍或者违约风险的分配结果极为相似且都为债务人的责任承担设置了合适的边界.基于现实的需要与理性的要求,解释上应认为第121条没有完全排除债权人向第三人求偿之可能,在第三人的原因是引起债务人违约的直接原因且第三人主观上存有故意、债务人主观上无过错时,应允许债务人根据具体情形选择适用不可抗力、情势变更、风险负担、合同解除四种方式来免除其责任承担.【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8页(P24-31)【关键词】第三人原因;违约责任;《合同法》第121条;第三人侵害债权【作者】李永军;李伟平【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 100088;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北京 100088【正文语种】中文债的相对性原则作为古典契约法体系构建的第一块基石和整个私法体系的基础①李永军:《合同法》,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444页。

,一直以来被近现代立法所遵循。

一般认为其包括主体相对性、内容相对性、责任相对性三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合同法》第121条即被认为是责任相对性的一个集中体现,该条规定在因第三人原因导致债务人违约的情况下,债务人应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仅在债务人向债权人承担违约责任后,债务人才可向第三人追偿。

自《合同法》通过至今,对该条的理解就引来诸多争议,但未妨碍法院援引该条作出了大量的判决②周江洪:《〈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与适用》,《清华法学》2012年第5期。

域外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域外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

域外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摘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源于英国的判例法,是19世纪以来通过判例、学说以及立法逐渐在两大法系发展起来的一项重要的民事责任制度。

在发展的过程中,该制度遇到了很多的阻碍,时至今日对于该制度的构建仍存有较大的争议,但由于生活中存在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又不得不对其进行规制,所以各国都对其进行了谨慎的立法和判例运用。

本文通过对运用该制度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进行纵向的历史分析和横向的比较法考察,以期对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做一启示。

关键词域外第三人侵害债权作者简介:王贺国,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识产权、合同法;栾春娟,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合同与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3-047-02各国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虽然在理论界和司法界广泛的承认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制度,但是在立法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性的规定。

因此,学术界就存在了对于第三人侵害债权概念的多种版本的定义,因为该制度也是舶来的制度,不同学者对于概念的认定的不同,多少都受到了对于国外对于该制度探讨和规定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其追根溯源,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制度进行一个范围性的搜索。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础根据传统的民法理论,债权具有相对性,即债权为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请求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因为债权没有社会公示性,第三人进行民事行为时,其通常不知道或不能预见自己所为行为客观上是否会损害了侵权人的利益,因此不把债权作为第三人侵权的客体,债权人就只能够向债务人请求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按照这个理论,由于第三人故意的或过失的使债务人履行不能或迟延时,此时债权人就只能够向债务人请求债务不进行履行的责任。

可是,如果不能对这一理论突破,则可能导致债权人因第三人的侵害而债权却无法实现且丧失请求权基础。

第三人侵害债权——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

第三人侵害债权——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

在侵害债权 的概念 ,英美法将第三人侵害债权 的侵 地实施妨碍债权的存续 、 实现的, 债权人因此遭受损 权行为称为 “ 妨害 ( 干涉 )合 同权利或合 同关系” ( i n t e r f e r e n c e w i t h c o n t r a c t r i g h t o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 。英美
法理论上债的相对性原则, 形成了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 一直是民法界长期争论的热点问题。 中国在《 合同法》
的制定过 程 中没有采 纳第三人侵 害债 权制度 , 现行 法 中也无 具体条 文规定该 制度 , 从 理论 上探讨 此项 制 侵 害债权 相 对性
2 0 1 3年第 4期
的 问题 , 笔 者将 第三 人侵 害债权 的定 义为 : 债 的关 系
求权 的竞 合 , 可择一 行使 。 第 三人侵 害债 权 由于没 有
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或与债务人恶意通谋实施 旨
在 侵 害债权 人债 权 的行为并 造 成债权 人损 害 。
二、 债 权 能够成 为侵 权行 为的 客体
合 同法 与侵 权 法 的 交错
刘 攀
( 华 东政 法大学 , 上海

2 0 1 6 2 0 )
要: 一般 认 为 , 第三人侵 害债权是 指债 的关 系以外的 第三人故 意 实施或 与债 务人 恶意通谋 实施 旨在侵
害债 权人债 权的行 为并造成债权 人损 害。 由于第三人侵 害债权 将债权纳入侵权 法的调整 范 围, 它突破 了传 统 民
法 的早 期观 点认 为 , 妨害合 同权利 只有 引诱 违约 。 而 现代 观 点普 遍认 为 , 不仅包 括 引诱违 约 , 而且 应 包括 其 他类 型 的非法 干 涉 ,如 伤 害准备 履 约 的合 同 当事 人等。 美 国《 侵 权法 重述 ( 二) 》 第7 6 6条 “ 第 三人 故 意 干 涉合 同履 行 ”中规 定 : “ 任何 人故 意并 且不 正 当地 引诱 他人 违 约或 者通 过其 他行 为造 成他 人 不履 行合 同 ,应 当对 合 同的另 一方 当事 人承 担赔 偿 因合 同不 能履 行而 造成 经济 损失 的责任 , 婚姻 契 约除外 。” 中国大 陆学 者对 侵害债 权 的侵权 行 为也 做 出 了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学者建议稿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研究——兼评《侵权责任法(草案)》学者建议稿
关 键 词 : 三 人 侵 害 债 权 ; 型 化 ; 为 自 由 ; 益 第 类 行 权
中 图 分 类 号 : 2 D9 3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 - 8 ( O ) 2 0 7 04 1 9 5 37 2 O9 0 — 03 —
第 三人侵 害债 权通 常是 指合 同 以外 的第 三人 明
护 的 是 “ 对 权 利 ” 如 人 格 权 、 所 有 权 为 核 心 的 物 绝 , 以
权 、 识产 权等 , 知 而且 其保 护方 法侧 重于 救济 而不是

收 稿 日期 : 0 90 — 9 2 0 — 3 1
作者简 介: 董

彪 ( 98) 男 , 北荆 门人 , 京 工 商 大学 讲 师 , 学 博 士 , 国政 法 大 学 民 商 经 济 法 学 院 博 士 后 流 动 站 1 7一 , 湖 北 法 中
才能妨 害 债权 的实 现 , 权 的 实 现 与否 与 第 三 人 的 债
行 为关 联性 较 弱 。虽然债 权人 就债 务人 将来 应为 的 给付享 有期 待利 益 , 但是 , 这种 期待 利益并 非 债权本 身更不 是绝 对权 , 不 可 能 像 保 护物 权 那 样 对 它进 也
行 保护 , 即使期 待利 益受 到 了侵 害 , 也不 是债权 受 到 了侵 害 。 ] 学 者 认 为侵 权 责 任法 首 先 而且 主 要保 [有 1
遵 循债 的相 对性 原 理 , 定 了 债权 人 直 接 向第 三人 否 提 出请 求 的可 能性 。但 是 , 纯 的合 同责 任 形式 并 单
非 能够 为债权 人 提供 充 分 的保 护 , 外 也 有增 加 讼 此 累之嫌 。合 同法 的缺 失 为 侵 权 责 任 立 法 提 供 了契

浅议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归责原则

浅议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归责原则
L u ml e yV . G y e 案。 。 时至 今 日, 已经有 一 百多年 的历 史 , 然而 各 国
们推 理 , 若将 过失 纳入 侵害债 权 扫责 原则 , 会 导致 债权 人滥用 权
力而 引发诉讼 洪水 问题 的出现 。 本 论文 不 以为此 , 理 由分述 如下 。 首先 , 债 权所 具有 的 不可侵 犯性 理论 使然 。 债 权的 不可侵 犯
化, 原本封 闭的契约 关系 变 的多元 和开 放 。 契 约 目标 本 身的实现 ,
还依 赖于 当事人 与第 三人 之 我 国学 者对第三 人侵 害债权 的概 念提 出 自己的看法 , 虽然 目 也不 再仅 是 当事人 之间 的相互 给付 , 前仍 未就 第三 人侵害 债权制 度 的概念形 成统 一 的认 识 , 但 总结 各 间法 律 关系 的建立 。在 强调 “ 社 会集 体安全 ” 的现代 社会 中, 公序 家观 点大 致可 以概括 出第三 人侵 害债权 的概念 : 第 三人 故意或 与 良俗 、 诚 实信用 和 契约 自由一起 成为 契约 多元 的价值 基础 。 相应
理 论 及实 务 界仍 未形 成关 于第 三侵 害债 权概 念家 , 因为 其法 律上 本身 就没 有“ 债权” 的概念 , 因此 也就 性 理论 是债权得 以成 为侵权 法保护 对象 的理论 基础 , 然 而二 者 的 无所 谓第 三 人侵 害债 权 的说法 , 与第三 人侵 害债权 相对 应 的是其 产 生 时间却 与此 相反 。债之 本源 罗马 法上 的债 ( 有 时候 称之 为 采用“ 干 涉合 同权 利” 或“ 干涉 合 同关系 ” 指 称类 似 的概念 。大 陆 “ 法 锁” ) 原本 限于 当事人 之 间 。 随着 社会 的发 展 以及 交 易的 多元 法 系 国家现 行立 法对 相关 概念 也 未作 出明确 规定 。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为视角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以《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为视角

On the System of Infringement of Creditor′s Undefined Rights by the Third Par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econd Review of the Tort
Liability of the Civil Code
作者: 刘若杜[1]
作者机构: [1]湘潭大学法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出版物刊名: 昆明学院学报
页码: 73-78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 合同的相对性;侵害债权;债权不可侵性;民事权益
摘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结合的产物,它间接地肯定了债权同等的不受侵犯性,最大范围地维护了相关权利人的合法利益,突破了传统的合同相对性理论,并且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也得到了肯定。

同时,《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在第944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损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条款体现了我国民事立法在债权保护传统法律制度上的创新。

判决第三人承担责任的案例

判决第三人承担责任的案例

判决第三人承担责任的案例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主体合法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

依法成立并生效的债权属于债权人合法的财产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随意侵犯。

债权发生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缺乏公示性。

一般情况下,债权人应通过合同救济主张权利。

认定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应从严把握。

当债权人权利救济途径已经穷尽,债权债务关系之外的第三人,如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债权债务关系存在,且违反以保护该债权为目的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或违背公序良俗,造成债权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行为人承担相应的补充赔偿责任。

基本案情华星公司为四家公司在工行吉林分行的四笔债务及利息提供连带责任保证。

上述债权经多次转让后,最终由长城资产公司吉林分公司成为债权人。

后华星公司向吉林市国资委申请改制,并经过吉林市政府、吉林省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的同意,将持有的华微公司的2000万股股份无偿划转给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2011年4月15日,华星公司申请破产,2011年8月24日,华星公司的破产清算程序被裁定终结,2013年5月13日,华星公司被注销登记。

2011年1月4日,当时的债权人吉林省国资公司以华星公司为被告起诉至法院要求承担担保责任,2014年最高院判决长城资产公司吉林分公司对华星公司享有上述四笔债权及利息的担保债权,但因破产清算期间该案未审结,该债权未列入普通破产债权。

长城资产公司吉林分公司遂向吉林省高院起诉要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吉林省国资委在华微公司2000万股股份的范围内就上述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吉林省高院判决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承担连带偿还责任,担保公司不服,向最高院提起上诉。

上诉方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诉讼请求及理由:诉讼请求:请求撤销一审判决,依法驳回长城资产公司吉林分公司的一审诉请;一审、二审诉讼费用由长城资产公司吉林分公司承担。

依据及理由:1、原审法院违反法定程序:一审法院以合同纠纷立案,在庭审中未释明变更案由,却在判决中确定案由为侵权责任纠纷;同时未追加华星公司为共同被告。

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李云波)

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李云波)

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李云波)论第三人侵害缔约利益李云波上传时间:XXXX年代后期,有学者介绍了美国干涉合同法的有关问题,里面包含了“对预期的合同关系的干涉”的内容的介绍。

[1] 第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探讨该问题的文章是马骏驹教授与白飞鹏博士共同撰写的《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侵权责任论纲》(以下简称“马文”),此文发表在《法商研究》XXXX年第5期。

另外一篇同类论文是署名为王娜的硕士研究生撰写的《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责任》(以下简称“王文”),此文发表在《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XXXX年第5期。

这两篇文章主要关涉到以下几个问题:1、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存在于何时?2、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有何表现形态?3、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中被侵害的对象是什么?4、如何认定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也即其构成要件为何?5、如何处理此种问题?关于问题1,两文均认为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行为存在于要约人从发出要约时始到收到受要约人的承诺时止这段时间。

关于问题2,“马文”将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到收到受要约人的承诺前这段时间又划分为三个时间段,对每个时间段内可能发生的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的情形作出了较为详细的分析,[2]“王文”未作详细分析。

关于问题3,“马文”认为在此种情形中被侵害的对象是受要约人的承诺权和当事人之间的缔约法律关系,“王文”认为侵害的不是承诺权,而是期待法益和当事人之间的缔约法律关系。

[3]两篇文章均认为第三人侵害合同缔结会导致纯粹经济上损失的发生。

关于问题4,两篇文章均认为第三人的主观故意为构成侵害合同缔结的必要要件。

关于问题5,两篇文章均认为应用侵权法来处理此种问题,在我国应采德国模式来构建相应制度。

除了上列文章之外,还有一些关于该问题的观点散见于其他各种著作和文章中。

比如有学者认为:第三人恶意妨碍当事人订立合同,虽然造成对当事人的损害,但因为合同尚未成立,债权并未产生,因此不构成侵害债权,对此种情况可按缔约上的过失责任处理。

第三人故意侵害债权的行为定性——从结果出发的角度考量

第三人故意侵害债权的行为定性——从结果出发的角度考量
“ 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法 。
如果把债权像物权这种绝对 权一样 , 给予侵权法 上的保护救 济。那 么, 对于债权这种没有经过公 示的权利 , 如果 当第三人出于市场经济竞争 的 目的, 给债务人以更高的对 价从而导致债务人对债权人违约的话 , 那么 对于该第三人来说 , 为了保 护原来债权人 的利益 , 而对其施加侵权 责任的 苛刻要求 , 是否会影响第三人的竞争 的积极性呢?如果没有经过公示 , 而 要求第三人承担侵权的责任 , 那么第 三人动辄得咎 , 那么就会使得第三人 在 进 行行 动 之 前 , 如 履 薄 冰 般 , 先 要 进 行 相 应 的 调 查 , 确 定 是 否 会 要 首 以 侵犯他人 的债权 , 这对于效率 , 对于市场经济 的活跃无疑是个打击。 那 么倘 若 第 三 人 处 于 主 观 上 上 的 故 意 , 施 侵 害 债 权 的 行 为 是 否 应 实 当以侵权论 呢?甲方 8 0万出售其房屋 , 乙方与 甲方签订了购房合 同。丙 得 知 甲方 之 房 屋 所 在 地 段 明 年 将 同 地 铁 , 价 将 会 飙 升 , 是 与 甲 方 商 房 于 量, 虽然甲方 已经将房子卖与 了乙方 , 但是 自己愿 意 出价 10万 , 甲方 0 让 将房屋卖 与 自己, 使得 甲方将其房犀卖 与丙 , 并办理 了过户手续 , 在这种 情形之下。丙 出于故意侵害了乙的债权 , 是这种行 为是否应该 受到非 但 难 和 诘责 呢 ?此 时 , 甲方 得 到 了更 多 了 房 价 款 , 乙方 得 到 了 甲方 因 为 违 约
3 对 于社 会 大众 整 体 福利 之 影 响 .
条规定 : 第三人明知当事 人之 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 “ 采用不正 当手段 , 故意 阻碍 债 务 人 履 行 义 务 , 害债 权 人 权 利 的 , 当 向 债 权 人 承 担损 害 赔 偿 责 侵 应 任 。 但 是 由于 对该 制 度 的认 识 不 够 , 之 有 的 学 者 认 为 侵 害 债 权 应 由侵 ” 加 权行为法来调整 , 如果采纳 , 有可能会导致 这一制度在适 用 中的扩 大化 , 妨碍合 同相对性规则的适 用 , 能保持合 同关系的稳定性 , 不 所以未 能被 最 终通过 的统一《 合同法》 所采纳 。我国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 当事人 一 方 因第三人 的原因造成违约的 , 应当 向对方 承担违 约责任。当事人一 方 和第三人之 间的纠纷 , 依照法律规定 或者按照约定 解决。 可见债权 因第 ” 三人 的原 因受到侵 害只能谋求债法 上 的救 济而不能谋 求侵权法上 的救 济。立法者对此规定的 目的是要 坚持债 的相对性原理 , 担心侵害债权 上 的救济会破坏合 同之债和侵权之债 的统一 和谐 , 动摇合 同这种相对性 的

第三人侵害债权--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思路研究

第三人侵害债权--合同法与侵权法的交错思路研究
I I 管 理创新
第三人侵 害债权
合 同法与侵权法 的交错 思路研 究
沈 际 伟
( 浙 江 凡 1 2 , 律 师 事 务所 , 浙 江 宁波 3 1 5 8 0 0 )

要: 市 场经 济 的 不断 发 展在 一 定 程 度上 放 大 了商 品 流通 与 交 换 的价 值 以及效 益 , 大 量债 权 债 务 关 系孕 育 而 生 , 债 权 已经 成 为 了 一种 法
1 第三人侵害债权概述
在 现 阶 段 ,诸 多 国 家 已经 建 立 了 第 三 人 侵 害债 权 制 度 , 主
可 干 涉 性 以及 出现 侵 害 时 的法 律 救 济性 。而 其 相 对 性 主 要 是 针 对 债 权 与 其 他 民事 权 利 而 言 的 , 具 有 个 性 特 征 。 当其 作 为 民事 权利时 , 不 可 侵 犯 性 是 其 具 有 的 共 性 。 这 种 个 性 与 共 性 共 存 的
有系统的条文规定。针对大陆法系国家而言 , 虽 有 债 与 债 权 制 度, 但 在 立 法 上无 具 体 规 定 。纵 观 国 内外 . 美、 英、 法 没 有 侵 害 债 权 概 念 .主要 将 其 归 属 于 一 种 干 涉 或 者 引 诱 合 同关 系 的 行 为 。 而 现 代 民法 界 表 明 .第 三 人 侵 害债 权 制 度 不 仅 涵 盖 违 约 的 引
都是为了维护债的法律关系 。通常债权效力主要分 为两 种 : ①
对 内效力 , 突出表债 的相对性 ; ② 对外效力 , 突出债权 的不可侵
犯性 , 作 为 权 利 本 质 要 求 与 固有 属 性 , 具有法律效力 , 当权 利 被 侵 时 可 以要 求 法 律 上 的救 济 , 内部 当 事 人 与 外 部 当事 人 具 有 同 等效力。 ( 2 ) 维 护 债权 人 期 待 利 益 。

论第三人侵害租赁合同与出租人权益之保护—--兼评我国《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

论第三人侵害租赁合同与出租人权益之保护—--兼评我国《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

论第三人侵害租赁合同及出租人权益之保护——兼评我国《合同法》第121条的理解彭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摘要】租赁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以旅客身份在接受旅店住宿服务过程中,实施纵火侵害旅店的犯罪行为导致租赁物即旅店毁损灭失,仅就出租人的权益而言,其法律结果并不产生该侵权行为与违约行为的竞合现象,实则为一案中存在多元的民事法律关系重叠的现象,即一方面,第三人旅客违反了旅店住宿服务合同的权利义务民事法律关系,另一方面,又连锁引起旅店业主同时作为承租人违反租赁合同的权利义务民事法律关系。

因此,作为受损失的出租人应当依合同相对性规则向承租人主张违约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而不宜直接向第三人旅客主张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方能更好有效地保障受损失的出租人的民事合法权益,使其免受最小程度的经济损失。

承租人不得因租赁物的毁损系第三人旅客实施犯罪行为所致而进行抗辩免责。

【关键词】第三人侵害合同;合同相对性;出租人权益保护一、据以讨论的一则案例(一)基本案情向某从湖北某单位辞职来到云南丽江经营酒店服务行业。

并于2004年9月在该市南门小区修建了面积为667平方米的私产房一栋。

2005年10月17日,向某将属自己所有的该房产作为酒店与丽江本地的徐某签订了一份《酒店承包合同》,约定徐某承包向某所属的丽江某酒店,承包期为2005年10月18日至2010年10月17日止,年租金为16万元;双方还约定,徐某只有在履行合同中出现因地震火山等“不可抗力”情形下方可免责。

在酒店的经营过程中,徐某(女)与刘某(男)结识后并共同经营管理该酒店。

期间,刘某之妻张某因怀疑刘某与徐某的不正当关系而于2008年3月25日以旅客身份住进该酒店后纵火将酒店烧毁,该酒店经消防部门鉴定损失达160余万元。

后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又以放火罪终审判处张某15年的有期徒刑,并附带民事赔偿徐某一定的经济损失。

酒店所属人向某遂向丽江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称:由于徐某与刘某在合伙经营酒店期间,交往密切,引起刘某之妻张某的忌恨,张某遂于住店当晚故意在酒店纵火,导致酒店毁损灭失,要求徐某和刘某共同赔偿向某酒店损失160余万元;徐某和刘某辩称,烧毁酒店的直接责任人是犯罪分子张某故意犯罪所致,该酒店的损失应由犯罪分子张某承担赔偿责任。

经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责任

经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责任
维普资讯
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责任
邓 佑 文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3
摘要 : 第三人侵 害合 同债权 , 是指合 同当事人 以外的 第三人 故意 实施妨 害合 同债权 实现 , 造成债权人 遭 受财 产利益损 害, 当承担损 害赔偿 等民事责任的行为 , 应 这种行 为应 受侵 权法调整。其构成要 件 , 以存在合 法的合 要
本文试 图从第 三人侵 害合 同债权行 为 的形态人手 , 证 论 其适 用侵权法 调整 的必要性 , 同时 提 出这种 侵权 责任 的构成 要件 , 承担方式 和建立 这种侵权责任制度 的构 想。 第 三人侵害合 同债权的形态 根据第三人 侵 害合 同债权 的方式 , 以将 第 三人 侵 害合 可 同债 权行为 区分 为不 同的形态 . 并且 各有不 同的具体 表现形

该条也没有从 形式上直接体现 为第 三人 侵害合 同债权 。再看 第一百二 十一条 :“ 当事人一方 因第三人 的原因造成 违约的 , 应 当向对方承担违 约责任。 当事人 一方和第三人 之间的纠纷 , 依照法律 规定或者按 约定解决 。” 该规 定显然是 为 了维护合 同的相对性原则 , 同样会导致对债权 人的保护不周 。 为一旦 因 债 务人失去清偿能 力 ,债权 人因不能直接 向第 三人请求赔偿 而使 债权难 以实现 , 甚至无法实现 。此外 , 于第三人伤害或 对 监禁 债务人侵害合 同债权 的情 况 ,若仍要求债 务人 承担违约 责任 , 也显失公 平。由此观之 , 现行合 同法无法很好 地解决第 三人侵 害合 同债权 的问题 。


式。 ( ) 一 直接形 态。即第三人 直接侵 害合同债权 的情况 。 具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指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当第三人侵害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时,债权人可以利用法律手段追索第三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文将就其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三个典型案例展开阐述。

在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中,第三人对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的侵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同时,在刑法中,明确规定了侵犯他人财产的行为是犯罪行为,涉及侵权行为的第三人也应当受到法律制裁。

以下是三个关于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案例。

案例一在某工地上,工程队因为施工需要用到周围的土地,但该土地是属于他人所有的。

工程队虽然与土地所有者协商后得到了使用权,但是工程队在施工过程中严重破坏了周围的房屋和道路,对周围居民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土地所有者可以将工程队作为侵权者起诉,获得相应的赔偿。

案例二A公司明明知道B公司已经有了与其合同相同的客户,仍旧将该客户拉到自己的公司签订合同,这种行为就是直接侵害了B公司的债权。

B公司可以针对A公司提出赔偿诉讼,追究其民事责任。

案例三小明在街道上开车撞到了路边的保护栏,导致周围的住户受到了房屋和车辆的不同程度损伤。

作为车祸的肇事者,小明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保护栏和周围住户也可以将小明起诉为侵权者。

综上所述,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在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债权人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侵害者则会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期望在未来的制度建设中,可以加强维护侵权行为的预防与惩罚机制,确保公平公正的判决结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此外,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实施也可以促进市场竞争的公平合理。

在市场竞争中,一些不当的商业行为可能对其他商家的利益造成侵害,如果受侵害的商家不能及时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就会严重扭曲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

因此,第三人债权制度的存在可以有效制约这种不当行为,保护商家的利益,维护市场竞争的公正性和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时,应该注意权益平衡的原则。

试论债的相对性的突破

试论债的相对性的突破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法律关系日趋复杂,传统法律理念在某些领域遭遇挑战,所谓债的相对性突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出。

但是,作为民法体系债与物权区分之根基所在的债的相对性是否真的到了需要改变的地步?笔者认为,实践中的个例并不能触及债的本质特征。

本文以此为立足点,结合各国民法典的立法例,主要分析了被引以为突破债的相对性的实例的涉它契约、租赁权的物权化、第三人侵害债权、附保护第三人作用的契约,并逐一从其本质目的出发考量其价值。

关键词:债的相对性制度设计价值分析目录一、债的概念及相对性的逻辑必然性 (3)(一)债的概念形成及内涵 (3)(二)债的相对性存在的哲学基础 (4)二、债的相对性及其在制度设计中的体现 (4)(一)债的相对性概念 (4)(二)相对性在制度中的体现 (5)三、债的相对性突破及体现的价值追求 (6)(一)债的相对性突破的概念提出 (6)(二)债的相对性突破的情形:各国的立法设计。

(6)(三)我国债的相对性突破的实践 (10)四、结论 (11)参考文献 (13)试论债的相对性的突破一、债的概念及相对性的逻辑必然性(一)债的概念形成及内涵债的概念源于罗马法。

债最开始表现为为保证另一方履行其义务而束缚其人身的锁链(法锁),随后发展为迫使另一方当事人从事生产活动以清偿其债务的约束,最终发展为一种法律约束。

①《法学阶梯》认为:债是拘束我们根据国家的法律而为一定给付的法锁。

《学说汇纂》认为:债的本质,并不是要请求某物或某种役权,而是使他人给予某物,为某事或为某物的给付。

②意大利民法典第1173条:债产生于契约,违法行为,或者法律规定的任何其他产生债的行为或事实。

德国民法典所代表的潘德克顿法学派严格地区分了物权与债权,形成了债权和物权二分的体系。

物权是对某物进行直接支配的权利。

由于物权直截了当地赋予权力人以自己行为的权利,所以隶属于绝对权力概念,也即是对抗一切人的权利。

③与此相对应,债权是一种指向他人的,自由的,将来的,具有财产价值的行为的权利。

论第三人侵犯债权之民事救济——以“高铁霸座”为例

论第三人侵犯债权之民事救济——以“高铁霸座”为例

民主法制南方论刊·2020年第5期一、“霸座”案中的法律关系与问题分析“霸座男[1]”“霸座女[2]”等多起“霸座”案[3],笔者发现,“霸座”案一般是在公共交通运输活动中,乘客票面分配的座位被第三人强行霸占,不予返还并受到相应处罚的情形,在这类案件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民事法律关系:第一,乘客与承运人的客运合同关系,乘客与承运人之间虽无书面合同的订立,但是售票时客运双方均对始发地、目的地、座位区域、携带行李、票价等一系列合同内容达成合意,《合同法》293条规定,无特殊情况的,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时成立。

乘客与承运人之间的合同关系是“霸座”案中最基础的法律关系。

第二,乘客与第三人侵权关系,在“霸座”案中,客运合同真实有效,乘客与承运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

乘客享有在客运期间内乘坐票面规定座位到达目的地的权利,在承运人完成提供相应座位的义务之情况下,乘坐约定的座位属于合同标的给付的一部分,第三人的“霸座”行为是典型的侵犯债权行为,会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完全实现。

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乘客对座位享有特定的合同权利,应对其加以保护。

但侵权关系产生的侵权之债因我国无相关法律规定而无法得到救济,在权利本位范式下,第三人侵犯债权救济制度的建立相当具有必要性。

二、第三人侵犯债权的理论基础(一)债权的不可侵犯性第三人侵犯债权制度建立与发展的基础是债权的不可侵犯,有观点认为,“盖即曰权利,即有不可侵犯性,物权为然,债权又何独不然。

”[4]法律以其强制力保障公民之权利,虽然对于权利种类有相对权与绝对权之分,但从法律规定之目的出发,笔者认为,在权利本位的范式下,无论权利是何种类型,只要是合法的权利,都受到法律的保护,债权是众多权利的一种,当然具有不可侵犯性,侵犯他人合法权利应当承担相应责任或受到相应处罚。

(二)债权相对性的突破传统民法按照义务人的不同将权利类型划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债权是典型的相对权。

但在目前的民事生活中债的相对性已有所突破,“债权物权化”的体现日益增多,有学者认为“物权和债权在某些特定部分仍然处于混合状态”[5],比如在我国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六条明确了两种债权相对性突破情形,第一,实际施工人可跨过转包人直接向发包人主张工程款;第二,发包人向承包人和分包人均可主张违约责任。

2022年学历教育-专接本-民法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第61期

2022年学历教育-专接本-民法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第61期

2022年学历教育-专接本-民法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单选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对履行地点没有明确约定的不动产买卖中,履行的地点是()问题1选项A.A.不动产所在地B.B.买方所在地C.C.卖方所在地D.D.以上都可以【答案】A【解析】A履行地也称为清偿地,是指债务人应当作出履行的地点。

履行地点当事人有约定的,应当依当事人约定;当事人没有约定的,则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

法律没有明确作出规定的,如果履行地点不明确,应当依据具体情况处理:(1)给付货币的,在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履行。

(2)交付不动产的,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

(3)交付其他标的的,在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履行。

本题属于交付不动产的情况,在不动产所在地履行2.案例题简述债权与物权的区别【答案】债权与物权的区别:(1)法律关系主体不同。

债权关系只是发生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关系,债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特定的。

而物权通常作为绝对权和对世权,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人可以向其他任何人主张自己权利的实现,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义务主体。

(2)权利内容不同。

物权的权利人享有对物直接支配,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债权人并非直接支配一定的物,而是请求债务人依照债的关系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债权也具有不可侵犯性,在第三人侵害债权(如第三人阻止债务人履行债务,借此损害债权),给债权人造成损失时,债权人也可以请求该第三人赔偿损失。

但是债权不能像物权那样产生排他效力。

这种排他性是指同一物之上不得同时成立两个或两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物权。

在同一物之上,可以设立多个债权,各个债权之间,一般都只具有平等的效力。

(3)权利设定不同。

债权只是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存在的,设立债权亦不需要公示。

物权设定时则必须或者应当公示。

债权,特别是合同债权,遵循合同自由原则,主要由当事人自由确定。

当事人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的强制性规定,不存在其他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形,可以根据其意思设定债权,同时又可以依法自己决定债的内容和具体形式,但当事人无法自由创设现行法上没有认可的物权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第三人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以合同之债为例来源:作者:「摘要」侵害他人债权是否构成侵权行为涉及债权本质及侵权行为制度,是民法上长期争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列举分析了关于此问题的主要理论观点,考察了各国实践上的做法;阐述了债权侵权行为的法律构成及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例析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价值和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提出一点思考和建议。

侵害债权制度,是近代债权制度与侵权制度发展的产物,它修正了大陆法的债权相对性和英美法合同相对性的传统法律观念,赋予债权以权利的不可侵性,藉此给予债权人以最周全而充分的保护,限定了债权债务人之外的第三人的活动范围,更加有效的保障了债的制度效用的发挥。

本文主要从具有普遍性的侵害合同债权行为的角度,对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法律实践上的渊源流变及债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具体形态等做以分析,最后针对我国的情况提出一点看法。

一、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法理分析债权是为请求特定人为特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权利。

债权是一种请求权,而且这种请求权只能由权利人向特定人主张,即债权是一种相对权。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第三人的行为不会对债权造成侵害。

相反,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债权人的债权受到第三人侵害的情形。

那么第三人侵害他人债权,是否构成侵权行为呢?债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对象,是否具有不可侵性呢?(一)民法学界的理论争鸣第三人侵害债权问题涉及债权的本质和侵权行为制度,民法学界长期争论,迄今未获一致见解。

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两方面相对立的理论观点:1.债权与第三人无涉,第三人行为不能构成债权侵权这种观点是传统民法学上的根深蒂固的法律理念。

这种理念是从两个角度主张的:(1)债权相对性说。

依传统民法债权相对性的观点,债之关系如“法锁”,仅能约束合同中特定的当事人,在此之外的第三人不应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罗马法法谚:“alteri stipulari nemopotest”(不得为他人订约)。

此外,侵权责任的客体只能是绝对权,债权是相对权,其受到侵害后的救济方式只能是违约救济,不能提起侵权之诉,这是由绝对权与相对权的性质决定的。

既然民法区别物权与债权,相对权与绝对权,若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应构成侵权行为,则上述权利的分类即失去意义。

从债权保护的利益看,唯债务人的行为方能使其实现,亦唯债务人的行为足以侵害其实现,与第三人的行为无涉。

虽债权人就债务人将来应为的给付享有期待利益,但此期待利益毕竟非债权本身,纵予侵害也非侵害债权。

况且从未有视该期待利益为绝对权而予保护的民法规定。

英美法虽无类似大陆法的债之制度,但是英美传统契约法所一贯坚持的“合同相对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ivity of contract)也持相同主张。

(2)维护经济活动自由说。

债权不具有典型的社会公开性(Sozialtypische Offenkyndigkeit),外界难以知晓,纵属知之,亦难查之其范围,债之关系实系社会经济活动命脉,倘因故意或过失,侵害给付标的物或债务人,致给付不能或给付迟延,即应付侵权责任,则社会交易活动及竞争秩序,势难维持。

言下之意,为维护社会经济活动的自由不能认定第三人侵害债权为侵权行为。

2.债权不可侵性理论随着民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学界出现了“债权可以成为侵权行为的主体、债权具有不可侵性”的理论主张。

从主张债权不可侵性的学理依据上看,主要有一下几种观点:(1) 债权私权说。

从债权的权利性而言,债权与人格权、物权一样,都可以由其权利人在其受损害时,享有排除损害或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否则,就等于否认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

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就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具有不可侵犯性。

盖既曰权利,即具有不可侵性,债权何独不然。

(2) 债权对外效力说。

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仅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这一原则是就债权的对外效力而言。

事实上,债权的效力可以分为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就对外效力而言,债权与其他民事权利一样具有不可侵害性,当这种权利受到第三人侵害之后,债权人应当有权获得法律上的救济。

(3) 债权财产说。

(以合同债权为例)虽然合同关系本身具有对人性,但合同亦对债权人的一般财产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具有现实的财产成分(虽为将来可得享受的利益),第三人不得无视和损害之。

合同债权具有财产价值,此一财产价值为债权人一般财产的成分,其表现于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流通,并成为双方当事人一般财产中的资产或负债(含责任)。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减少了债权人一般财产中的资产,增加了其中的负债,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一般财产。

对债权人债权的侵害显然应当成立侵权行为。

(4) 维护交易安全与秩序说。

从实践意义上看,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承认侵害债权为侵权行为,有利于充分保障债权人的权益,有利于维护交易的安全和秩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债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侵害债权将严重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甚至影响到一系列网络债的履行,如果不赋予债权人对第三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这既使得债权人因无法对自己遭受的损失寻求有效的补救而难以保障其利益,同时也使有过错的第三人免受法律的追究,将不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

(5) 特殊侵权说。

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认为,侵害债权可以认定为侵权,但是其侵权请求权基础不是以“侵害债权系侵害财产”为依据适用“台湾《民法典》”第184条第1项前段,而主张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成立“故意以悖于善良风俗之方法加害他人的侵权行为”,适用“《民法典》”第184条第1项后段作为其请求权依据。

(二)观点评析传统民法上一般坚持相对权和绝对权的划分,认为相对权即对人权,绝对权即对世权,对人权为仅得对抗特定人的权利,而绝对权则为得对抗一般人的权利。

债权系相对权,仅对债的当事人有效力。

债权不具备不可侵性论者真是演绎此种传统观念而获得的结论。

但是,该派论者没有注意到债权的相对性是就“仅由债务人负实现债权人债权的积极义务,第三人不承担实现债权的积极义务”而言的,债权具有相对性并不应当成为成立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的法律障碍,从债权系一种权利的角度看,债权应当受到法律的适当保护,不应任第三人侵犯;从债权系债权人和债务人间的一种法律关系的角度看,既然是合法成立的法律关系,是为某种社会目的而存在的,如非有其他正当理由,不应加以干扰或破坏。

这种观点也忽视了现代民法实践中债权物权化的趋势和实践中对债权侵权制度的实际需要。

另外,以维护经济活动自由主张债权不具有不可侵性也只看到了主张债权侵权可能引起的负面效应,但是任何制度设计都有其负面性,这涉及制度设计过程中的利益平衡和价值取向问题,但并不能因为此点而废弃整个制度的建立。

债权的不可侵性理论是传统民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实践所做的一种修正,这种修正本身就有其积极意义,是民法理论适应新的实践的一种大胆的尝试。

各种理论主张显示了民法学者在此问题上所做的努力。

债权私权说是从一般法理的角度而言的,盖从一般法理上讲,既然是合法成立的权利,必然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也必然有其所要保护的法益,法律既然承认这种权利就应当予以保护。

但这一主张显然是避开了债权相对性和侵权制度保护绝对权之间的矛盾这一难题,没有在此点上给予论证,缺乏说服力。

债权对外效力说则是对债权相对性的限定和再解释,它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传统的债的相对性的固有观点(因为传统的债的相对性恰恰是不承认债的对外效力的),但是没有给这种修正以充分解释,似乎仍未超出债权私权说的局限,并没有和传统的债权相对性理论在一个逻辑层面上讨论问题。

债权财产说显然是突破了传统的债的相对性原则,从债权财产性的角度来主张确立债权侵权行为,但是没有就债权财产性和物权等绝对权加以区别,混淆了二者的界限,依照这种主张确立债权侵权是以放弃民法的相对权和绝对权的划分的价值为代价的。

至于“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说”的价值和缺陷与“维护经济活动自由说”相同,无需再述。

值得注意的是王泽鉴先生提出的“特殊侵权说”,这种主张适应了新的民法实践对债权侵权制度的需求,在一定情况下承认债权侵权行为。

同时又照顾到了维护经济活动的自由和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这两种价值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该主张从“违反善良风俗的侵害行为应当认定为侵权”的角度有效地避免了承认债权侵权与债的相对性原则的冲突,是一种照顾到多方面需要的理论主张。

这种主张的不足在于过于原则化,操作难度大,不利于当事人有效的利用债权侵权制度,同时也给了法官过多的自由裁量权。

(三)我的主张从实践的角度看,承认债权侵权行为无疑是必要的,否则不利于对债权人的保护,从而影响了债权制度作用的发挥,同时,使得有过错的第三人的行为得不到制止和惩戒,不但不能很好的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也显然有悖于民法的公平原则和法律设置的旨趣,也与设定债权为相对权的初衷不相符。

但是承认债权侵权行为应当考虑到维护交易安全和秩序和维护经济活动自由两种价值的平衡。

而且承认债权侵权不能以牺牲传统民法上的相对权和绝对权的划分为代价,可以对传统的债的相对性作以修正,但不能完全否定其积极价值。

综合考虑,笔者认为“特殊侵权说”至少在目前看来是一种相对比较可取的主张。

二、第三人侵权制度的比较法观察(一)英美法英美法中类似大陆法上的“第三人侵害债权之侵权行为”为interference with contract rights.一般认为,英美法确立此项侵权行为的里程碑式的判例是1853年的“Lumley V. Gye”案。

在此之前,法院不承认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

法院认为,因违约所致损害,仅得向合同当事人另一方请求赔偿(合同相对性原则)。

不过,虽然如此,英美普通法实践上实际已经另辟蹊径,于后来所谓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某些情形下,赋予受害人侵权法救济。

在英美法国家,其侵害债权制度源远流长,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不同的法制时代,对其责任构成要件有不同的要求。

(二)大陆法1.法国法法国民法典第1382条规定:“任何行为使得他人受损害时,因自己的过失而致行为发生之人对该他人负赔偿责任。

”该规定就表明了法国立法是允许债权人于第三人侵害债权时可依该规定请求救济。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也得到了法国最高法院的认可。

在1908年的“Rauduit z. V. Deouillel”一案中,法院直接以法国民法典1382条为依据判决被告侵害债权应负侵权责任,而否定了合同相对性原则排斥第三人侵权责任的观点。

总之,在法国立法、司法实务上,都认为第三人负有不可侵犯债权的义务。

2.我国台湾法台湾“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故意或过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权利者,负赔偿责任。

故意以违背善良风俗之方法,加损害于他人者亦同。

”、“违反保护他人之法律者,推定其有过失。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台湾民法侵权所保护的对象包括权利以及权利之外的利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