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_心脏生物电活动+心脏泵血功能
合集下载
生理学 第四章1心脏的泵血功能PPT课件
心音
第一心音
产生时间 心室收缩期开始
产生原因 1.房室瓣关闭;
2.心室射血冲击
血管及血液涡ຫໍສະໝຸດ 流引起的振动声音性质 音调低、钝
持续时间 0.12~0.14s
听诊部位 左锁骨中线第五
肋间隙(即心尖部)
第二心音 心室舒张期开始
1.动脉瓣关闭; 2.血液冲击动脉
壁根部及心室 内壁振动 音调高、亢 0.08~0.1s 胸骨右,左缘第二肋间隙 (主,肺动脉瓣听诊区)
仅轻度减少。
精选ppt
24
初长度对心肌、骨骼肌肌收缩力 影响的比较
心肌
骨骼肌
精选ppt
25
相同点: ①初长度变化可改变粗、细肌丝的有 效重叠程度和活化横桥数目; ②最适前负荷时,粗细肌丝处于最佳重 叠状态,产生张力最大; ③达最适前负荷前,随负荷和初长增 加,收缩强度(张力)也逐渐增加;
精选ppt
160
后负荷与心精输选p出pt 量的关系
29
①当大动脉BP↑→ 等容收缩期延长而射血 期缩短,同时心肌缩短速度和程度↓→搏 出量↓;而BP↓, 则有利于心室射血。
②继发引起异长调节: 在BP↑引起搏出量↓ 时→余血量↑→ 心肌初长增加→搏出量不变。
③继发引起等长调节及神经体液调节。
**②③两种继发调节使心肌初长度和收缩 能力与后负荷相适应,维持适当心输出量
22
精选ppt
23
心室功能曲线可分三段:
①充盈压12~15mmHg(16~20cmH2O)是心室最适前负 荷。通常左室充盈压仅有5~6mmHg,说明心室有较大的初长 度贮备。
②充盈压15~20mmHg (20~27cmH2O)曲线趋平坦,说明 前负荷在上限范围变动对泵血功能影响不大。
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心脏的泵血功能+血管生理
19
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 分比
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 搏出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 ×100%
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
20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 每分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 总量,简称心输出量 总量,简称心输出量
34
甲状腺激素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肌球蛋白 酶活性, 的ATP酶活性,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酶活性 老年人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因肌球 老年人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 蛋白分子结构改变, 酶活性降低, 蛋白分子结构改变,ATP酶活性降低,心 酶活性降低 肌收缩能力减弱
35
心 率
正常健康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在 ~ 正常健康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在60~ 100次/min 次 有明显个体差异
女性较男性稍快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 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36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如心率过快,超过 如心率过快,超过170~180次/min,心室 ~ 次 , 充盈时间不足,搏出量显著下降,心输出 充盈时间不足,搏出量显著下降, 量减少
37
第六章第四节 血 管 生 理
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平均心率75次 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平均心率 次 /min,平均搏出量 ,平均搏出量70ml,则每分输出量约为 , 5L/min 成年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 ~ 成年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25~ 35L/min,全身麻醉下可降低到 ,全身麻醉下可降低到2.5L/min
5
心肌的收缩 与舒张
二、心脏的泵血机制
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 分比
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 搏出量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ml) ×100%
反映心室泵血的效率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射血分数约为50%~60% ~
20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 每分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 总量,简称心输出量 总量,简称心输出量
34
甲状腺激素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肌球蛋白 酶活性, 的ATP酶活性,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酶活性 老年人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因肌球 老年人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 蛋白分子结构改变, 酶活性降低, 蛋白分子结构改变,ATP酶活性降低,心 酶活性降低 肌收缩能力减弱
35
心 率
正常健康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在 ~ 正常健康成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在60~ 100次/min 次 有明显个体差异
女性较男性稍快 新生儿的心率较快 运动员的心率较慢
36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 在一定范围内,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如心率过快,超过 如心率过快,超过170~180次/min,心室 ~ 次 , 充盈时间不足,搏出量显著下降,心输出 充盈时间不足,搏出量显著下降, 量减少
37
第六章第四节 血 管 生 理
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平均心率75次 健康成年男性,静息状态下,平均心率 次 /min,平均搏出量 ,平均搏出量70ml,则每分输出量约为 , 5L/min 成年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 ~ 成年人在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可达25~ 35L/min,全身麻醉下可降低到 ,全身麻醉下可降低到2.5L/min
5
心肌的收缩 与舒张
二、心脏的泵血机制
心脏的泵血功能 ppt课件
压力梯度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时间(s) 房>室<动 房 室 10~30% 0.10
(1)等容收缩期
特点:室内 压急剧上升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压力梯度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时间(s)
房<室<动 无
无 0.05
(2)射血期
射 血
特点:快速射血 期室内压达峰值
期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开放
压力梯度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时间(s)
3.心音的特点:
表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比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音调: 较低
较高
时间:
长
短
机制: 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关闭
意义: 标志心缩期开始 标志心舒期开始
反映心室收缩力量 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
收缩期 舒张期
(二)心泵功能的评定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cardiac output,cardiac index ) 1)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 量。心输出量=搏出量× 心率(5~6L/min)
影响因素: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 性别、年龄、活动状态
2)心指数:体表面积
静息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5~6L/1.6~1.7m2=3.0~3.5L/(min.m2) 意义: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
(2)瓣膜的配合,保证血液单方向流动 (3)以心室活动为主,心房为。 (4)左右心活动基本相同
肺动脉压 < 主动脉压 (24mmHg) (130mmHg)
4.心音的产生(heart sound)
(1)心音:心肌收缩、瓣膜启闭和血 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机械振动 2.心音图:用换能器将机械振动转变 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
(1)等容收缩期
特点:室内 压急剧上升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
压力梯度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时间(s)
房<室<动 无
无 0.05
(2)射血期
射 血
特点:快速射血 期室内压达峰值
期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开放
压力梯度 血流方向 心室容积 时间(s)
3.心音的特点:
表 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比较
第一心音
第二心音
音调: 较低
较高
时间:
长
短
机制: 房室瓣关闭
半月瓣关闭
意义: 标志心缩期开始 标志心舒期开始
反映心室收缩力量 反映动脉血压的高低
收缩期 舒张期
(二)心泵功能的评定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2.每分输出量与心指数
1、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
2、每分输出量和心指数
(cardiac output,cardiac index ) 1)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 量。心输出量=搏出量× 心率(5~6L/min)
影响因素:与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 性别、年龄、活动状态
2)心指数:体表面积
静息心指数(在空腹和安静状态下) 5~6L/1.6~1.7m2=3.0~3.5L/(min.m2) 意义:比较不同个体心功能的评定
(2)瓣膜的配合,保证血液单方向流动 (3)以心室活动为主,心房为。 (4)左右心活动基本相同
肺动脉压 < 主动脉压 (24mmHg) (130mmHg)
4.心音的产生(heart sound)
(1)心音:心肌收缩、瓣膜启闭和血 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机械振动 2.心音图:用换能器将机械振动转变 为电信号并记录下来
血液循环—心脏泵血功能(生理学课件)
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青年>老年;情绪激动课增加50~100%; 剧烈运动≈5~7倍于安静,高达25~35L/min 意义:是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受身高和体重的影响,不能准确评价
心指数
概念: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数值:中等身材成年安静下,体表面积为1.6-1.7m2,故为
形成机制: 0期:由Ca2+缓慢内流引起 3期:由K+外流引起; 4期:由K+外流逐渐减少,Na+内流逐渐增加
特点: ①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去极化只到0mv ②无明显的1 期和2期平台期 ③最大复极电位-60mv ④4期不稳定,缓慢自动去极化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窦房结P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搏出量↑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初长度) 静脉回心血量(输液量和速度)
动脉血压 高血压心脏病(舒张血管)
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等影响 与心肌细胞结构和代谢有关
心率
一定范围内,HR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HR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减少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率 每分钟心动周期(或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时心率为60~100次/min。 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如按心率为75次/分钟计算,心动周期= 60/75=0.8秒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T心房≈T心室 心动周期=收缩期+舒张期 舒张期>收缩期 心率↑时,心动周期↓,其中
关 -------- 不变 开室A
开室A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
心指数
概念:以单位体表面积(m2)计算的心输出量 数值:中等身材成年安静下,体表面积为1.6-1.7m2,故为
形成机制: 0期:由Ca2+缓慢内流引起 3期:由K+外流引起; 4期:由K+外流逐渐减少,Na+内流逐渐增加
特点: ①0期去极化速度慢、幅度小,去极化只到0mv ②无明显的1 期和2期平台期 ③最大复极电位-60mv ④4期不稳定,缓慢自动去极化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三)窦房结P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四)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搏出量↑
前负荷↑ 后负荷↓ 心肌收缩能力↑
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初长度) 静脉回心血量(输液量和速度)
动脉血压 高血压心脏病(舒张血管)
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等影响 与心肌细胞结构和代谢有关
心率
一定范围内,HR增快,心输出量增加 HR过快或过慢,心输出量减少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率 每分钟心动周期(或心跳)的次数 正常成人安静状态时心率为60~100次/min。 心动周期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 如按心率为75次/分钟计算,心动周期= 60/75=0.8秒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率与心动周期
T心房≈T心室 心动周期=收缩期+舒张期 舒张期>收缩期 心率↑时,心动周期↓,其中
关 -------- 不变 开室A
开室A
等容舒张期 <
快速充盈期 >
减慢充盈期 >
第四章 血液循环_PPT幻灯片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约-90mV,K+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2、静息电位稳定
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二)心室肌的AP及其形成机制
全过程分为0、l、2、3、4五个时 期
1、0期(去极化期) 膜内电位 -90mV变化到+30mV 历时仅l-2ms 原因:快钠通道被激活,Na+内流
3、心肌收缩能力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1)指心肌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 内在特性。
2)心肌细胞的收缩能力∝活化的横桥数量、ATP酶的活 性
3)常称此为“等长自身调节”
4)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 如交感神经、肾上腺素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二)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
5)临床意义:输液过多过快所出现的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2、后负荷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1)源自动脉血压
2)搏出量∝1/动脉血压(一定程度上) 3)临床: 持续高动脉血压,将会引起心室肌肥厚等病理变化。
用舒血管药适当降低动脉血压(即降低后负荷)可改 善心脏泵血功能。
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2、形式:心率、搏出量变化两方面。
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1)心率储备 心率在40Se/min~160/180Se/min
2)搏出量储备
射血量增加,称收缩期储备
充盈量增加,称舒张期储备
3)意义:反映机体活动时心脏的功能状况。
第四章 血 液 循 环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调节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 瓣膜活动决定血流方向并对室内压变化起着 重要作用。
生理学第四章第1节心脏生理-68页PPT资料
2、自律性的形成机制: 自律细胞动作电位4期膜电位不稳定, 自动去极化
3. 影响自律性 的因素
4相去极化的速度 最大复极化电位
与阈电位水平
(二)兴奋性: 心肌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1、衡量自律性高低的标准:阈值
2、心肌细胞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绝对不应期(ARP)和有效不应期(ERP) 相对不应期(RRP) 超常期(SNP)
更为显著
2.射血过程和原理(左室) (1)心室收缩与射血
等容收缩期: 快速射血期 减慢射血期
(2)心室舒张与充盈
等容舒张期 快速充盈期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
时相
压力 房室瓣 半月瓣心室容积 室内压 血流方向
等容收缩期 房<室<主A 关 快速射血期 房<主A <室 关 减慢射血期 房<室<主A 关
超常期(SNP):复极化-80mv ---> -90mv
钠通道完全复活,膜电位小于RP,阈下刺激可产生AP
3、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阈电位的水平 √ 引起0期去极化的离子通道状态
( Na+ 、 Ca2+ )
4、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心肌收缩关系
(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1、衡量传导性高低的标准:兴奋的传播速度
心脏各部分自律性高低不同: 窦房结 → 房室交界 → 浦肯野纤维
(100次/分)(50次/分)(25-30次/分)
(1)正常起搏点——窦房结
(2)潜在起搏点——房室结等传导系统
(3)窦性心律:心脏节律性活动以窦房 结为起搏点
(4)异位心律:以窦房结以外的部位为 起搏点的心脏活动
窦房结控制潜在起搏点的机制:①抢先占领 ②超速驱动压抑
生理学课程教学课件:第四章 血液循环第1节 心脏生理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RP (2)AP
0期
去极化期
1期
快速复极初期
2期
平台期(工作细胞 AP特点)
3期
快速复极末期
4期
静息期
(3)形成机制
RP:钾平衡电位 AP:
难
0期
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
疑 困
2期
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 钾外流
3期
钾离子外流
相对不应期
膜电位-60mv~-80mv 钠通道大部分复活。
超常期
膜电位-80mv~-90mv 钠通道复活,接近阈电位
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自学
2.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RP水平 阈电位水平
(二)心肌细胞的收缩性
1.对钙离子的依赖性
2.同步收缩
3.不发生强直收缩: 因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心脏的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异位起搏点、异位节律
定义
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地 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正常起搏 点
自学
2.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四)心肌的传导性
传导速度
浦 (4氏m/1纤s.兴)维奋传播途径和特点
↓
束支 (2m/s)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转运及收缩曲线
4.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概念及产生原因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到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人工刺激或异位起搏点传 来的刺激,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称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在期前收缩之 后常出现一个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代偿性间歇。
老师课件-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章_心脏生物电活动+心脏泵血功能
全心舒张期
2.心率快慢主要影响心动周期的舒张期,过快过慢 都对心功能不利
若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75次/分(心动周期为0.8s)
0.1s
心房
心室
55
56
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房收缩期 历时0.1s 收缩力不强 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量通常只占心室充盈
总量的25%左右
57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12
复极化过程
历时200~300ms 分为1、2、3三个期
13
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迅速复极,由+30mv到0mv,历时10ms 0期和1期构成峰状图形,称为峰 离子基础:
快纳通道失活 一过性外向外流(Ito),主要成分是K+ 去极化到-30~-40mV时激活开放 开放约5~10ms
流小,兴奋的传导速度慢 细胞间连接:缝隙连接,其数量和功能状
态影响传导性
49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50
肺循环
泵血功能:心脏对血液的驱动作用 血液寻循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
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 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 心泵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动力源
肺循环
51
一、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
37
38
a.和诱发骨骼肌细胞收缩所 需要的时间相比,骨骼肌细 胞的不应期很短。
b.连续刺激骨骼肌,可诱发 总和效应和强直收缩
c.心肌细胞的不应期特别长, 几乎延续到整个收缩时程。
d.由于不应期长短的差异, 心室肌细胞没有总和效应, 如果刺激落在心肌纤维的不 应期内,不能引发收缩,直 到不应期结束才继发下一个 肌肉收缩。
极化的速度,和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 间的差距
2.心率快慢主要影响心动周期的舒张期,过快过慢 都对心功能不利
若正常成人安静时心率为75次/分(心动周期为0.8s)
0.1s
心房
心室
55
56
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房收缩期 历时0.1s 收缩力不强 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量通常只占心室充盈
总量的25%左右
57
2、心室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12
复极化过程
历时200~300ms 分为1、2、3三个期
13
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迅速复极,由+30mv到0mv,历时10ms 0期和1期构成峰状图形,称为峰 离子基础:
快纳通道失活 一过性外向外流(Ito),主要成分是K+ 去极化到-30~-40mV时激活开放 开放约5~10ms
流小,兴奋的传导速度慢 细胞间连接:缝隙连接,其数量和功能状
态影响传导性
49
第三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50
肺循环
泵血功能:心脏对血液的驱动作用 血液寻循单一方向循环流动 心脏由左右两个心泵组成
右心将血液泵入肺循环 左心将血液泵入体循环 心泵由心房和心室组成
动力源
肺循环
51
一、心肌细胞的收缩特点
37
38
a.和诱发骨骼肌细胞收缩所 需要的时间相比,骨骼肌细 胞的不应期很短。
b.连续刺激骨骼肌,可诱发 总和效应和强直收缩
c.心肌细胞的不应期特别长, 几乎延续到整个收缩时程。
d.由于不应期长短的差异, 心室肌细胞没有总和效应, 如果刺激落在心肌纤维的不 应期内,不能引发收缩,直 到不应期结束才继发下一个 肌肉收缩。
极化的速度,和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 间的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浦肯野细胞 没有明显的复极1期和2期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约0.1V/s)快于浦肯野细胞(约
0.2V/s)
26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的比较
27
0期去极化
Ca2+内流引起缓慢去极化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28
4期自动去极化
外向电流(IK)逐渐衰减 内向电流(IT-Ca)逐渐增强
Ca2+内流停止,K+外流显著增加时,动 作电位由2期(缓慢复极期)转入3期(快 速复极期)
IK的外流启动3期复极
16
3期(快速复极末期)
复极过程加速 膜电位由0mV水平快速复极到-90mV,占
时100~150ms 主要是K+外流 2期和3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7
4期(静息期)
4期是膜复极化完毕、膜电位恢复后处于稳 定的静息电位水平
If 的开放速率缓慢,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低 不能被河豚毒阻断,和快钠通道完全不同
25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2.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心脏自律性最高的心肌组织,具有起搏功能,又名P细胞 (pale cell)
P细胞去极化仅到0mV,很少超射,去极化速度慢 最大舒张电位(-60mV)和域电位(-40mV)的绝对值小
4期自动去极化都是由进行性的净内流引起的
22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1.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除4期外,快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 态和离子基础与心肌工作细胞一致。
最大舒张电位为-90mV 持续时间长,可达400~500ms
23
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机制:
外向电流:Ik(作用较小): 去极化到-40mV时开放,复极化到-40~
10
去极化过程(0期)
同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类似, 0期很短暂, 仅占l-2ms
0期去极化的Na+通道是一种快通道,其激活、 开放、失活的速度都很快
属于快反应细胞,AP属于快反应电位
11
阈强度刺激细胞膜→一定数量的膜Na+通道开放, Na+内流→膜电位去极化(负值减小),Na+电 导↑(初始去极化)→更多的Na+通道开放, Na+内流增多(阈电位)→膜通透性越来越大及 去极化越来越快(正反馈或再生性循环)→内流 的Na+多于外流的K+→产生动作电位(再生性去 极化)
12
复极化过程
历时200~300ms 分为1、2、3三个期
13
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迅速复极,由+30mv到0mv,历时10ms 0期和1期构成峰状图形,称为峰 离子基础:
快纳通道失活 一过性外向外流(Ito),主要成分是K+ 去极化到-30~-40mV时激活开放 开放约5~10ms
14
的浓度梯度(浓度差)和跨膜电位梯度(电位差), 驱动各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行跨膜扩散
生电性离子泵(Na+-K+泵)和离子交换体 (Na+-Ca2+交换体)也参与其形成
6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在波形和形成机制上要 比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复杂的多
心脏各部位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不同 幅度和持续时间不相同 形成的离子基础不一致
以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为例学 习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7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 成机制
以心室细胞肌细胞为例
8
1.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80~-90mV 形成原理和骨骼肌、神经细胞的静
息电位相似
9
2.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 下降支和上升支很不对称
通常用0期、1期、2期、3期、4期代表动 作电位的各个时期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肺循环
血液循环:血液循一定方向在心血管
系统内循环流动
肺循环
初级泵
2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3
心房和心室不停歇地进行有顺序的协调的收 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是靠心肌的生物电活 动实现的。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触发心肌的 收缩。
心脏的节律性收缩舒张是由于心肌细胞的自 发性节律兴奋引起的。
2期(平台期)
复极缓慢,电位停滞在0mV水平,形成平台,持 续约100~150ms
涉及多种离子流,主要是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形成
是心肌细胞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是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纤 维的主要特征。
15
2期中,总的是出现种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的微弱的净外向电流,使膜电位缓慢复极 化。
-50mV时逐步关闭,至最大复极电位时接近 完全关闭
在自动去极化过程中作用很小
24
内向电流:If If(主要作用): 起搏电流,主要由Na+负载的内向电流。
If 通道在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至-60mV左右时 开始被激活开放,其激活程度随着膜内负电性的增 加而增加,至-100mV时完全激活开放,在膜的去 极化水平达-50mV左右时关闭。
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Na+, Ca2+ 逆浓度梯度外流;K+逆浓度梯度内流。
钠-钾泵、钙泵、钠-钙交换体
18
Na+-K+泵的活动: 逆向转运:3个Na+ 外流和2个K+内流
Na+-Ca2+交换体: 1个Ca2+ 外流,3个Na+内流 其驱动力是细胞膜内外的Na+浓度差
29
离子基础: 随时间增长的净内向电流所引起
一种外向电流(减弱) 两种内向电流(增强)
Ik
If
IT-Ca
30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生理特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Leabharlann 收缩性机械特性31
(一) 兴奋性
19
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 的基础,是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跨膜电位 最大的区别
20
自律细胞:
3期末到达最大舒张复极电位 4期自动除极(随时间而递增)
当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水平,兴奋性动作电位 产生
21
自律细胞在3期复极化的净外向电流达到最大 复极电位后,在4期又出现一种逐渐增强的净 内向电流,使膜内的负电位值逐渐变小,膜 便逐渐去极化
4
工作细胞:执行收缩功能 如:心房肌、心室肌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 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这一类细胞合称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如: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 束支、浦肯野纤维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5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同离子在心肌细胞膜两侧不均匀分布所形成
0.2V/s)
26
心室肌细胞(A)和窦房结细胞(B)跨膜电位的比较
27
0期去极化
Ca2+内流引起缓慢去极化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28
4期自动去极化
外向电流(IK)逐渐衰减 内向电流(IT-Ca)逐渐增强
Ca2+内流停止,K+外流显著增加时,动 作电位由2期(缓慢复极期)转入3期(快 速复极期)
IK的外流启动3期复极
16
3期(快速复极末期)
复极过程加速 膜电位由0mV水平快速复极到-90mV,占
时100~150ms 主要是K+外流 2期和3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7
4期(静息期)
4期是膜复极化完毕、膜电位恢复后处于稳 定的静息电位水平
If 的开放速率缓慢,浦肯野细胞的自律性低 不能被河豚毒阻断,和快钠通道完全不同
25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
2.窦房结细胞(慢反应自律细胞)
心脏自律性最高的心肌组织,具有起搏功能,又名P细胞 (pale cell)
P细胞去极化仅到0mV,很少超射,去极化速度慢 最大舒张电位(-60mV)和域电位(-40mV)的绝对值小
4期自动去极化都是由进行性的净内流引起的
22
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 1.浦肯野细胞(快反应自律细胞)
除4期外,快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 态和离子基础与心肌工作细胞一致。
最大舒张电位为-90mV 持续时间长,可达400~500ms
23
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机制:
外向电流:Ik(作用较小): 去极化到-40mV时开放,复极化到-40~
10
去极化过程(0期)
同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类似, 0期很短暂, 仅占l-2ms
0期去极化的Na+通道是一种快通道,其激活、 开放、失活的速度都很快
属于快反应细胞,AP属于快反应电位
11
阈强度刺激细胞膜→一定数量的膜Na+通道开放, Na+内流→膜电位去极化(负值减小),Na+电 导↑(初始去极化)→更多的Na+通道开放, Na+内流增多(阈电位)→膜通透性越来越大及 去极化越来越快(正反馈或再生性循环)→内流 的Na+多于外流的K+→产生动作电位(再生性去 极化)
12
复极化过程
历时200~300ms 分为1、2、3三个期
13
1期(快速复极初期)
膜电位迅速复极,由+30mv到0mv,历时10ms 0期和1期构成峰状图形,称为峰 离子基础:
快纳通道失活 一过性外向外流(Ito),主要成分是K+ 去极化到-30~-40mV时激活开放 开放约5~10ms
14
的浓度梯度(浓度差)和跨膜电位梯度(电位差), 驱动各种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进行跨膜扩散
生电性离子泵(Na+-K+泵)和离子交换体 (Na+-Ca2+交换体)也参与其形成
6
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在波形和形成机制上要 比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复杂的多
心脏各部位不同类型的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不同 幅度和持续时间不相同 形成的离子基础不一致
以心室肌细胞、浦肯野细胞、窦房结细胞为例学 习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7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 成机制
以心室细胞肌细胞为例
8
1. 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80~-90mV 形成原理和骨骼肌、神经细胞的静
息电位相似
9
2. 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间长, 下降支和上升支很不对称
通常用0期、1期、2期、3期、4期代表动 作电位的各个时期
第四章 血液循环
1
肺循环
血液循环:血液循一定方向在心血管
系统内循环流动
肺循环
初级泵
2
第二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3
心房和心室不停歇地进行有顺序的协调的收 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是靠心肌的生物电活 动实现的。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触发心肌的 收缩。
心脏的节律性收缩舒张是由于心肌细胞的自 发性节律兴奋引起的。
2期(平台期)
复极缓慢,电位停滞在0mV水平,形成平台,持 续约100~150ms
涉及多种离子流,主要是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 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而形成
是心肌细胞整个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是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区别于骨骼肌和神经纤 维的主要特征。
15
2期中,总的是出现种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的微弱的净外向电流,使膜电位缓慢复极 化。
-50mV时逐步关闭,至最大复极电位时接近 完全关闭
在自动去极化过程中作用很小
24
内向电流:If If(主要作用): 起搏电流,主要由Na+负载的内向电流。
If 通道在动作电位3期复极化至-60mV左右时 开始被激活开放,其激活程度随着膜内负电性的增 加而增加,至-100mV时完全激活开放,在膜的去 极化水平达-50mV左右时关闭。
恢复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正常浓度梯度, 保持心肌细胞的正常兴奋性。Na+, Ca2+ 逆浓度梯度外流;K+逆浓度梯度内流。
钠-钾泵、钙泵、钠-钙交换体
18
Na+-K+泵的活动: 逆向转运:3个Na+ 外流和2个K+内流
Na+-Ca2+交换体: 1个Ca2+ 外流,3个Na+内流 其驱动力是细胞膜内外的Na+浓度差
29
离子基础: 随时间增长的净内向电流所引起
一种外向电流(减弱) 两种内向电流(增强)
Ik
If
IT-Ca
30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
生理特性 自律性
电生理特性
传导性Leabharlann 收缩性机械特性31
(一) 兴奋性
19
自律细胞的动作电位
4期自动除极是自律细胞产生自动节律性兴奋 的基础,是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跨膜电位 最大的区别
20
自律细胞:
3期末到达最大舒张复极电位 4期自动除极(随时间而递增)
当去极化到达阈电位水平,兴奋性动作电位 产生
21
自律细胞在3期复极化的净外向电流达到最大 复极电位后,在4期又出现一种逐渐增强的净 内向电流,使膜内的负电位值逐渐变小,膜 便逐渐去极化
4
工作细胞:执行收缩功能 如:心房肌、心室肌 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心肌细胞 自律细胞: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 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这一类细胞合称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如:窦房结、房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 束支、浦肯野纤维 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5
一、心肌细胞的电活动
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 不同离子在心肌细胞膜两侧不均匀分布所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