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2.3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选修3)

4.客观原因: (1)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避战自保,事实上充当了法西斯的 帮凶。 (2)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没能够阻止世界局势朝着新界大战的进程 1.局部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 华战争。 (2)1935-1936年意大利侵入并吞并埃塞俄比亚。 (3)1936-1939年西班牙由内战转变为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民族革命战 争,最后共和国被颠覆。 (4)1938年德国武力吞并奥地利。
2.全面战争: (1)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 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战争的扩大。 ①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场扩大。 ②1941年12月,日本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达到最大规模。
(3)战争的转折。 ①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日本战败,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②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英军胜利,成为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③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战胜德军,成为苏德战争和第二 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 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3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历史原因: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着各种矛盾,德、日对“凡尔赛—华盛 顿”体系的仇视和不满。 (2)德国、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 3.重要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激化了各种矛盾,欧亚 战争策源地形成。
3.教训: (1)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防止其死灰复燃是消除战争隐患的关键。 (2)绥靖政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名师指津】 7.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特点 (1)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 (2)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 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突发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由局 部战争扩大到世界大战,更具有世界性。
高考历史总复习【28】《第二次世界大战》ppt课件

现的两极格局,主要是通过雅尔塔会议确立的。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1)柏林战役:1945年开始,苏军把红旗插上德国国会大厦,
定》,史称“慕尼黑阴谋”。
3.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到了顶点,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受到鼓励, 助长了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野心,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扩大和转折
【课程标准】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 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通过《联 合国家宣言》,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其作用;简述 斯大林格勒战役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1.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 宣战。
(2)作用: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 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4.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是苏德战争的
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它极大地鼓舞了 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考点三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简述诺曼底登陆、雅尔塔会议和攻克柏林战役在 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会 战(转折点)、诺曼底登陆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世界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
性质
结果
【拓展归纳】(1)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
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加剧,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中又 有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2)二者最根本的不同点是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 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战 争。 (3)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战败国,第一次世界大战
高三岳麓版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 选修3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利 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 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纵容了法西斯的侵 略,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英国在二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2)回忆录具有主观性;要注意用其他史料加以印证。
【解析】第一问,判断英国是不是“好心肠”,应该从 这种“中立”的后果来思考问题,这种中立以牺牲他国为代 价换取了自身暂时的安全,是不是“好心肠”就很清楚了; 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可以从这种所谓的“中 立”给法西斯势力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时间,并导致的后果的 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再结合相关史实论述即可。第二问 涉及到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要明确史料不同于历史实物, 具有主观性,不可盲信,所以要结合史实,去伪存真辩证客 观看待。也可多借助其他的史料多方加以佐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爆发: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 战,二战全面爆发。 2.扩大 (1)苏德战争爆发: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入侵苏联。 (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 年 12 月 7 日,日军重创美军 太平洋舰队,太平洋战争爆发。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过程:①1941 年 3 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 实际上与英国结盟;②1941 年 8 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 《大西洋宪章》 ,苏联表示支持;③1942 年初《联合国宣 言》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 (2)影响;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反法西斯力 量,扭转了力量对比的不利局面,为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基 础。
2. (2011· 山东 · 35)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 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
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 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2课时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交往,人们在 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
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
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 ——麦克阿瑟
核心探究
材料二 在欧洲,对战争的反思,对历史的态度有一句名言:宽
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
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 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 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 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核心探究
问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 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提示1:原因:联合国大会决议没有规定非核国家的责任,不能有效
②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别使太平洋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
(4)战争的胜利。 ①1943年,美、英、苏召开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知识整合
②1943年7月, 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③ 1944年,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战
核心探究
5.联合国与国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不同作用的原因
(1)建立基础不同。国联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的产
物;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
(2)组织方式不同。国联排除了苏俄、美国等国,被帝国主义大国操
纵;联合国则具有广泛性,容纳了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亚非拉第
三世界国家。 (3)国际形势不同。一战后各国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开展, 但大都以失败告终;二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社会主义阵营 形成,亚非拉第三世界崛起,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指导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雅尔塔体系莎乙彳 乡 /勿 / ✓ Zy // Z6 / 勿 €/ / 彳/ 7, ▼ ( f 4 厂JI▼尸龙w♦/ / / / / /〈 / #// // 彳 / 么/ / / / / / / / / / / / / / xC/J */ / / / / / / / / / / // / / , //X "/尸 ,9 * 9 X w "9 "/xy Wz r 9“ / w/ r 2 "// #/ ■ d X / ・d X / #/ ,/ / / #彳 / #/ / ✓ / ,第3讲第二次世界大战课程标准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①欧洲、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②局部反法西斯战争③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④二战中的主要战役⑤二战的影响知识精心提炼-X二战的背景 1.原因(1)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3)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内部隐含的矛盾的激化是二战爆发的诱因。
(4)德、意、日建立法西斯专政,疯狂侵略,扩张势力,是二战的罪魁祸首。
(5)绥靖政策的影响:绥靖主义者充当了二战的帮凶。
苏联客观上的绥靖主义作用。
2.局部战争(1)对日本制造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国际联盟没有采取真正的制裁措施。
(2)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英法控制的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对意大利的禁运范围;英国掌控下的苏伊士运河照旧供意军使用;美国制定“中立法案”,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双方送武器。
(3)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法采取所谓的不干涉政策;拒绝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政策;美国执行《中立法》,有利于叛军。
2025届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配通史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配套PPT课件 第1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视角2 从福利制度的消极影响考查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材料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 ①……(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 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 ②……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 人数增加了一倍③……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 的钱④。
基本矛盾 。 (2)表现:2008年爆发的国际 金融危机 ,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弊端。
学考转换•回归教材
①链高考——德国福利制度的调整 (2022湖北卷,16)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政府调整社会保障政策,推迟养老 金随工资增长而提高的时间,同时严审申请养老金的条件,增加个人交纳额 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
① 经济大危机期间救济具有临时救济的性质,实物救济更多 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更加重视资助教育和提高技能 ③ 克林顿时期,在社会保障中更加强调个人的责任 ④ 美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形成全社会的福利制度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 代后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变化。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读史 ① ② ③ ④
福利制度加重了财政负担 经济增长的下降迫使政府削减福利 贫困人数的增加也增加了福利支出 民众普遍反对福利支出增多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八第二次世界大战跨考点综合课件

已增强多倍,其由西方调来之军队及空军,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
击……”的文字,该条约是
A.《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
D.《联合国家宣言》
解析 “即将予日本以最后之打击”表明此时战争已进入最后关头,日本
的失败已成定局,由此可判定B项是正确答案。
12345
解析 答案
5.命题点 世界意识——中国抗战的世界地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入侵缅甸,驻缅英军节节败退。1942 年2月,由精锐力量组成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与日军作战。在仁安羌作战 中,中国远征军与敌浴血奋战,解救出被围英军,轰动英伦三岛,英军 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放弃缅甸,向印度撤退,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 并分别撤至印度和国内。中国大后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滇缅公路被切 断,滇西一度被日军占领。
解析 答案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军事意义和 政治意义。 答案 军事意义:消灭了日军有生力量;保存了盟军反攻的实力;打 通了中外国际交通线。 政治意义:表现出中国军队的英勇善战;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提升了 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从阻止了日军的进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方面分析。
12345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与盟军配合,反攻缅北和滇西,在密支那战 役中,中国军人组成敢死队,绕到敌军背后,与正面部队同时发动进 攻,使敌人腹背受敌,溃败逃跑,日军指挥官绝望自杀。中国远征军 兵力总计达40余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以巨大的牺牲换取了最后的 胜利。——摘编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答案
2.命题点 空间观念——苏德战场战役 下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林战役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苏联呈现 钳形攻势,此图是教材上的图片,故选B项。
人教版2019年高考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4课 二战的爆发一轮复习课件 (共45张PPT)

一、德国入侵波兰(1939年9月1日至10月6日)
1933年1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对 德宣战, 二战全 面爆发
1939年9月1日, 德军闪击波兰。
二、法国的沦陷(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
为何西进?
1933年1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德国吞并波兰西部
德国转向西线的原因
战略原因:英法已经对德宣战,而苏德之间
材料三:它(法国)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 的打击。……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 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 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 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
法国迅速败亡的原因
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自食其果。 (2) 主要原因:军事理论落后,消极防御,思想麻痹, 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前线法国 卫生官员仍照常履行条例,逐一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检查炊事兵的手指甲是否合乎要求。 思考:奇怪战争的实
质是什么 ?
波 兰 作 战 勇 敢 的 骑 兵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 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 “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 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 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 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 思考:造成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精讲课件选修3-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18张ppt)

美苏为中心的两极格局。 际格局演变为以_____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社会
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新生的民族国家出现。 ③为战后的科学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两极格局形成、发展的演变历程
美国 一跃成为头号经济军事强国 (1)二战后_____ 条件 (2)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 (3)苏联的强大和社会主Hale Waihona Puke 阵营的形成 形 成第二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 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知识系统整合
第二次世界大战
1.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影响。
(3)德、日、意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 绥靖 政策和美苏的中立政策加速了战争的爆 (4)英法_____ 发。 (5)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未能联合成一个整
体。
2.进程 (1)战争爆发初期阶段: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
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1940年法国沦陷;不
列颠之战。 (2)扩大: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斯大林格勒 战役;太平洋战 (3)转折:苏德战场——____________ 场——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 (4)胜利: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第二战场的开辟、雅 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国和日本投降。
违反国际法应受处罚的罪行是:(一)反和平罪:计 划、准备、发起或进行侵略战争或破坏国际条约、协定
或承诺的战争;(二)战争犯罪:违反战争法规或习惯,
出于某种目的或在占领区内,实施包括但不限于谋杀、 虐待或奴役平民居民,谋杀、虐待战俘;(三)反人道 罪、对任何平民居民进行谋杀、生物实验、放逐和其他 非人道行为,或基于政治、种族、宗教背景的迫害,而 此类行为已实施或此类迫害已执行或此类行为与任何反 和平罪或任何战争犯罪相关联。 ——何勤华《纽伦堡审判》
2022届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 岳麓版选修32

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
国及其追随者。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第四第页四,页编,辑于编星辑期于四星:期八四点:三十十九四分点。三十五分。 第四页,编辑第于四星页期,四编:辑点于星三期十四六:分一。点 三十六分。 第四页第,四编页辑,于编星辑期于一星:期九一点:十二二十点三分三。十六分。
(3)1944年,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4)中、美、
苏、英等国共同打击日本。
5.隐含矛盾:社会主义苏联与资本主义英美等国的矛盾;资本主义 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之间的矛盾;大国与弱国之间的矛盾。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一点 三十六分。 第第五五页页,,编编第辑辑五于于页星星,期期编一一辑::于九十星点二期二点第四十:三三五点十第分六页三。分五十,。六页分编。,辑于编星辑期于四星:期八四点:三十十九四分点。三十五分。
(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
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
点击此处进入 作业手册
第十一页,第编十辑一于页星,期编四辑:于点星期三四十:六十分九。点 三十五分。 第十一第页十,一编页辑,于编星辑期于一星:期九一点:十二二十点三分三。十六分。
2.经过:首先是美国改变了“中立”态度:二战爆发及扩大后,
美国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改变了以往的态度,加强了
对英、法等国的援助。其次,1941年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 西洋宪章》,提出尊重各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倡导自由、和
平,反对侵略,矛头指向了法西斯。此后英美加强了对苏联的
二战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b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3、德国、日本的投降 ▲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绥靖政策的破产
•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初步破 产) • ②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 张伯伦下台。(彻底破产)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⑴原因: 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 ②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 ③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 以赢得备战时间。 ⑵影响: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海军冒着德军飞机和炮火 的轰击,将33万8千余名英法及其它同盟国士兵从法国北 部城市敦刻尔克撤离,渡过英吉利海峡,保存了实力。
法国败亡的原因分析 1.军事理论落后,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大规模使 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2.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涣散,士气低落, 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之忧,集 中大量兵力于西线。
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军事优先是两者 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②与德国无关。 答案 B
(2015年10月浙江选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 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 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 “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部的津贴。 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 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 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史料,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4分)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配套课件第26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二、成立联合国 1.时间:1945年10月24日。 2.性质:作为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 际政治秩序。 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 4.决议原则:实行形成实质性事项的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 的“大国一致”原则。 问题思考怎样看待联合国安理会实行的“大国一致”原则?
主要 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球战争的主要原
原因 因
诱导 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
因素 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苏联 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
政策 西引,也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能力依托点1
能力依托点2
2.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1)原因 ①根本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了威胁。 ②直接原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特点 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②特殊的政治、经济、军事同盟。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合作始终是主流。 (3)影响 ①改变了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对比。 ②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胜利的信心。 ③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
2.主要内容: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 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二、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①经济大危机重创日本经济
亚 背景 ②日本法西斯分子,妄图把中国东北变成日本独占的海外市场和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46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3

(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 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 大的一次空战。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 (1)1941 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统 一战线,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解析] 本题考点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考查学生再认 再现历史史实的能力。二战前后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些变 化:1935 年美国通过《中立法》,1939 年修改《中立法》;为 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 1941 年初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1941 年 8 月美国总统罗 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签署《大西洋宪章》,1942 年 1 月,中、 苏、美、英等 26 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故选 B 项。
走向(zǒuxiàng) 高考·历史
人教版 ·高考一轮(yī lún)总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一页,共33页。
选考内容
第二页,共33页。
选修三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三页,共33页。
选修三
第 46 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雅尔塔体系下的 冷战与和平
第四页,共33页。
目标(mùbiāo)定 位
[答案(dáàn)] A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012·重庆文综·2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 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 方战线”。此事始于( )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第二十六页,共33页。
[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的形势。 识记层次,难度不大。30 年代后期,苏联面临纳粹德国侵略 的威胁,力图改善西部边界的防御地位,在德国入侵波兰后 的 1939 年 9 月 17 日,苏联发表声明,称波兰国家已不复存 在和要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遂出兵波兰, 占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入苏联。B、C、D 项不符合史实。
新高考历史通用版总复习一轮课件选修Ⅲ第40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的世界格局

(五)反思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 战争,它历时 6 年,波及 61 个国家和地区的 20 亿人口,人类 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昭示人们:各国必须求同存异、 和平共处、加强合作,才能共同应对不断出现的新的威胁和挑 战,才能维护世界的持久和平。
重难点 2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续表)
(续表)
(续表)
重难点 3 全面认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重难点 4 冷战的性质和影响 1.性质: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 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具有地缘政治与战略的特点 以及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 2.影响。 (1)美苏长期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都不敢轻易动武,在战 后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美苏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 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3)冷战导致美苏战后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破坏民主的 行为。
(4)冷战在人们的心理文化方面投下了阴影,冷战思维至今 余毒未消。
(5)冷战所造成的一些地区冲突至今没有解决,冷战结束后 世界局势动荡不安,地区冲突频发。
(6)冷战期间,双方研制了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至今仍威 胁着人类的生存。
[典例](2019 年全国Ⅰ卷)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 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 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 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 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 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 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 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原因: ①敌视共产党;②战略需要;③检验军事实力 性质: 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 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性 质改变) 特点与影响:
①特点: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与斗争,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
②影响: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 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异
德国 日本 军部势力通 过政变、恐吓等 手段逐步迫使政 府让步,建立受 军部控制的法西 斯政权。
纳粹党通 过欺骗宣传拉 拢社会各阶层, 通过合法竞选 成为国会第一 大党,进而取 得政权
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绥靖政策
1、含义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 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2、表现
(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5)制造慕尼黑阴谋(标志?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3、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意、西班牙内战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美、法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2016、4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2015、9 c c d b b b b b c
绥靖政策的破产
•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初步破 产) • ②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 张伯伦下台。(彻底破产)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⑴原因: 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 ②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 ③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 以赢得备战时间。 ⑵影响:
3、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英法地位的削弱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3)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5)无视小国利益
4、绥靖政策的危害
A、导致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B、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二战爆发 C、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遭到德国的攻击及法国的 沦亡是英法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威胁世界和平。
2.影响:
思考: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 产国际”的旗号结盟?(P53学思之窗)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 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 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希特勒
3、埃抗意斗争失败原因
⑴内因: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埃军装备陈旧 ②领导方面的失误(战术指导思想失误,寄希望于国联) ⑵外因:①意军的强大及残忍(使用毒气) ②英法美大国的绥靖政策,缺乏国际援助 4、特点与影响 ①特点: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影响: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
福煦车厢
1940年6月22日,这 节车厢从博物馆拖出, 成为法德两国间一次新 的停战协定的签署地。
二战爆发
挪丹
敦 刻 尔 克 大 撤 退
卢荷比
西线 攻势 1939、9 宣 战
英 法
不 列 颠 之 战
德国
1939、9 闪 击
波 兰
1940.6
意大利
1.二战前德、意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军事行 2.德国法西斯吞并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是 动是德国 1933年1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西班牙 D.奥地利 A.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B.占领了苏台德区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C.吞并了奥地利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1.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苏联
和共产国际对他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欺骗、麻痹西方大国。(德意日争夺殖民地与世界
霸权,不可避免地将与英法美等国冲突,但由于时机不成 熟,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
反法西斯局部战争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
民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 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军事优先是两者 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②与德国无关。 答案 B
(2015年10月浙江选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 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 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 “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部的津贴。 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 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 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史料,分析德国法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对苏联:②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 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 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我要让全 世界记住我一 千年!”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民族 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 法西斯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 侵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 民奋勇抵抗,挫败了意大利速 胜的企图。 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 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是反 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西班牙战场反映出国际上各 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个人因素: 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 希特勒代表法西斯纳粹势力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同
1、都是利用了经
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2、 都是受到本国 军国主义、专制主义主 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3、国际关系中不利 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 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 打破); 4、都走上了对内独 裁对外扩张的道路,形 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941)(非洲最早)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①战略地位重要; ②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无力在欧洲抗衡,把矛头指向非洲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人民顽强抵抗,粉碎意速胜企图 ②1936年,意吞并埃,埃人民坚持游击战争 ③1941年,在盟军帮助下,埃获得解放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具体原因:
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历史原因)
(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 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 泽由波兰管理。)
②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 战; 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 (战略战术)
3.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
(2015年9月浙江调研)(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40年,法国沦陷之后,丘吉尔告诉英国人民:“我 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陆地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 中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7 月,在不列颠之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占 绝对优势,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 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 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一,概括英国击退纳粹德国空军入侵的原因。(3分) 1、英国政府的坚决抗敌决心; 2、英国空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飞行员的顽强抵抗) 3、使用性能优良的战斗机和先进的雷达设施。
b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3、德国、日本的投降 ▲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5、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及原因
方式不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原因不同: 历史原因: 美有民主传统; 德保留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国际原因: 美是凡—华体系受益者;德受凡体系制约,力图打破 经济原因: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德一战战败国,受危机打击严重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 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 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
德国在不列颠之战中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1.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c c
b
c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