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抑郁症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

变态心理学案例:17岁,学生,高中文化,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

其中考试成绩由原来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医院抢救。

出院后不愿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脑子生锈,已成废人”。

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

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

”遂被首次送往医院治疗。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

精神检查(略)41岁,职工,高中文化。

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

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

一次购买2000元假首饰送亲友。

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

睡眠减少,外出不归。

情绪高涨,言行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

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出院。

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

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言语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

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

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

因旧病复发,第2次入院。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有家属精神病史。

精神检查(略)23岁,未婚,中专文化。

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

病人19岁进入某专科学校,在花枝招展的女生中间感到压抑,立志发奋读书,以示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至嫉妒。

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男老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破难为情。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②妄想内容均涉及患者本人,总是与个人利害有关 ③妄想具有个人独特性 ④妄想内容因文化背景和个人经历而有所差异,但
常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关系妄想: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 为是与他有关的
被害妄想: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 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
特殊意义妄想:周围人的言行、日常的举动不 仅有关,而且有一种特殊含义。如“分梨是离 婚”等
注意减退: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的广 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见于躯体疾 病后的虚弱状态、意识障碍以及弥漫性脑损害)
注意狭窄:指注意范围的显著缩小,当注意集中于某 一事物时,不能再注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意 识蒙胧状态和严重痴呆患者)
(4)记忆
瞬间记忆(感觉记忆):
思维化声:患者思考时体验到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 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病理性象征性思维:病人 以无关的具体概念代替某 一抽象概念,不经患者解 释,旁人无法理解。
语词新作:
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 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 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 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 概念
思维扩散: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一出现,即尽人 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
极度 正常
变态
均态分布
变态心理学定义(abmormal psychology)
是心理学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 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研究异常心理的基 本性质与特点,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 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的一门学科。
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来说,尚未找到大脑器质性 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变态心理现象暂时地称称之 为脑的功能性障碍*。
错觉:精神疾病患者的 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 时,错觉常带有恐怖性 质;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

名词解释:1、木僵:一种以缄默、随意运动明显减低或丧失,以及精神活动缺乏反应为特征的状态;可有意识紊乱(主要依病因而定)。

木僵可见于器质性脑病、分裂症(特别是紧张型)、抑郁症、癔症性精神病和急性应激反应。

1、强迫: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焦虑症的一种。

患有此病的患者总是被一种强迫思维所困扰。

患者在生活中反复出现强迫观念及强迫行为。

患者自知力完好,知道这样是没有必要的,甚至很痛苦,却无法摆脱。

2、虚构:意识清晰背景下出现对既往4事件或个人经历的错误叙述。

自己对叙述内容只保持松散记忆并需提示(有时可以是自发而持久的),且有夸张倾向。

虚构一般见于有器质性基础的遗忘综合征,如Korsakov综合征。

也可由医源性诱发,但不应与分裂症所涉及的记忆性幻觉或幻想性谎言相混淆。

3、错构:错构(paramnesia)错构症是指患者在回忆往事时,常混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张冠李戴,如把过去可能在生活过程中确曾经历过、然而在他所指的那段时间里却从未发生过的事情,错误地当作该时发生的真实事件来诉说,并且不自觉地固执地加以歪曲和渲染。

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病、智力落后、脑器质性精神病和外伤性痴呆等患者常有这种记忆障碍。

4、自知力:自知力是指病人对其自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判断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识辨,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

5、思维破裂:指概念之间联想的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

表现为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意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

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成了语词杂拌。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6、思维迟缓:一种抑制性的思维联想障碍,即联想抑制,联想速度减慢、数量的减少和困难。

患者表现言语缓慢、语量减少,语声甚低,反应迟缓。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1)判断的误差,判断一个行为或一个人是否变态并不象判断温度一样简单,因为判断变态是具有社会性的,所以有一定的误差。
(2)观察者之间的分歧:主要原因是:判断变态的方法既不精确,又不可测量,它不足以使每个人都同意某种和赤或某个个体符合某种分类。
(3)观察者与和行为者之间的分歧:对于某个个体或者某种行为是否应该被判定为变态,有时会基于做出判断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意见,即做判断的人是出现行为问题的本人(行为者),还是观察行为问题的人。
五、(ICD-9)将神经症定义如下:可分解为六条:1、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基础;2、有自知力;3、现实检验能力没有损害;4、行为保持在社会所能接受的限度之内;5、人格没有瓦解;6、有精神障碍
六、精神分裂症的5个主要症状:妄想、幻觉、言语混乱、混乱或紧张性行为,阴性症状
七、DSM-N将人格障碍分为三大组,10个类型:A组被称为“古怪组”;偏执型;分裂样和分裂型人格障碍B组称为戏剧化组(情绪化组或不稳定组):反社会型,边缘党型;表演型,自恋型人格障碍C组称为焦虑组,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和强迫型人格障碍)
4、压抑:是改变心理现实的最基本的手段。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使得个体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将不想要的想法或被禁止的欲望驱逐出头脑,以免吹起羞耻,愧疚、自我贬损的记忆。
5、投射:是把我们否认的以及压抑的情感和体验,归因于他人
6、升华:是指把心理能量从不受社会赞许的目标转移到受社会赞许的、具有建设性的目标的过程。
边缘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是人际关系,行为人,热心,好交际,但是,他们总是被其他人认为是不真诚、肤浅的。
C组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是高水平的担扰和焦虑以及一种抑制情感的倾向
依赖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总要求别人替他做大部分的决定,替他做重要的事情,并且对他的生活负大部分的责任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变态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变态心理学,也称为异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

以下是一套变态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A. 幻觉B. 妄想C. 焦虑D. 思维紊乱答案:C2.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不包括以下哪项?A. 持续的悲伤情绪B. 兴趣或愉悦感丧失C. 过度兴奋D. 睡眠障碍答案:C3. 焦虑症的诊断标准中,以下哪项不是必要条件?A. 持续的担忧B. 明显的焦虑情绪C. 社交恐惧D. 焦虑症状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答案:C4. 以下哪个不是强迫症的典型行为?A. 反复洗手B. 反复检查门窗C. 冲动购物D. 强迫性计数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人格障碍的特点?A. 长期稳定B. 社会功能受损C. 与文化期望不符D. 情绪不稳定答案:D6. 以下哪个症状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特点?A. 闪回B. 回避C. 情绪麻木D. 过度兴奋答案:D7. 以下哪个不是双相情感障碍的特点?A. 抑郁期B. 躁狂期C. 情绪稳定D. 情绪波动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进食障碍的特点?A. 厌食B. 暴食C. 强迫性运动D. 情绪稳定答案:D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治疗的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药物治疗D. 人本主义疗法答案:C10.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评估的工具?A. 心理量表B. 心理测试C. 医学检查D. 观察法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答案: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来控制症状;心理社会干预包括家庭治疗、社会技能训练等,帮助患者适应社会生活;康复训练则侧重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和社会功能。

2. 描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答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持续两周以上的低落情绪,兴趣或愉悦感丧失,以及至少五项以下症状:体重或食欲改变、睡眠障碍、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疲劳、自我评价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反复出现死亡念头或自杀行为。

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概述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心理状态的工具,旨在帮助专业人士确定个体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

该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一系列症状和行为指标,用于诊断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二、诊断标准具体内容1.症状描述:对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进行详细描述,以便临床医生进行诊断。

2.行为指标:制定了一系列行为指标,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

这些指标包括情感反应、认知功能、人际关系等方面。

3.诊断标准分类:根据症状和行为指标的评估结果,将个体分为正常、疑似异常、异常三个等级。

三、诊断标准的应用1.临床诊断:医生可以使用该诊断标准对个体进行初步诊断,确定是否存在心理障碍或异常行为。

2.研究应用: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诊断标准对个体进行分类和研究,以深入探讨心理障碍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可以使用该诊断标准对个体进行评估和治疗,帮助个体改善心理状态。

四、诊断标准的注意事项1.诊断标准不是绝对准确的,因为每个个体的症状和行为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经验和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诊断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对心理障碍认识的深入和研究的发展,诊断标准可能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3.对于一些复杂的心理障碍,可能需要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技术,以便更准确地诊断个体的心理状态。

五、诊断标准的适用范围该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主要适用于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用于评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诊断心理障碍。

同时,也可以适用于心理治疗师和治疗过程中对个体的评估和治疗。

六、诊断标准的修订和完善随着对心理障碍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需要不断修订和完善。

修订和完善的主要方向包括:增加新的心理障碍类型和症状描述;完善现有的症状描述和行为指标;提高诊断标准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等。

七、总结和展望变态心理学诊断标准是评估个体心理状态的重要工具,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变态:本质而言,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的状态。

3、心理失调: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4、心理异常: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5、心理疾病:从医学的角度理解心理异常,用疾病的概念界定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与心理机能紊乱(心理问题:泛指各种程度的不同的、各式各样的、需要关注与帮助的心理困惑与问题。

)7(1)抽样方法:即根据一组病人的某些特点选择适应的控制组,这种方法又称为“事后因素设计”方法。

7(2)、血亲设计。

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

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8、临床观察法:又称临床方法,主要是通过病人的直接观察与谈话来获得事实,并分析问题。

9、治疗实验:在研究过程中最好采用“双盲”实验设计,即治疗者不应知道每个病人具体接受什么样的治疗,病人也不应知道接受的是什么治疗,这样可以减少治疗者的“对待效应”和病人的“期望效应”对治疗结果的干扰,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一般性。

10、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

11、孤立病灶: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仍正常,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而产生半醒半睡状态。

12、心理防御机制:否认、幻想、压抑、合理化、投射、反向、转移、情绪分离、隔离、抵销、过度补偿、升华作用。

13、强化: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如果某一行为重复伴随一种奖酬性的条件(正强化)或逃避某种厌恶刺激的条件,则这一行为就会被强化(负强化)。

14、消退:对不适应的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弱直至消失。

15、泛化与辨识: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考核第一章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定义一个人是否变态的3个标准:⑴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的损伤)⑵痛苦或损伤(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⑶非典型性反应(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2、变态心理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①行为遗传学: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因)基础②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显而易见,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③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

4大心理学派一、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释梦被弗洛伊德看成是通往病人无意识的最佳途径)主要关系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痛苦。

新弗洛伊德主义⑴埃里克森:个体全程发展理论⑵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提升了精神和心灵的作用。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的选择逃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⑴马斯洛: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人有充分发挥潜能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⑵罗杰斯:最具影响力的人本主义学家,创造患者中心治疗(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三、行为主义模型(也叫认知行为模型或社会学习模型)-对病理心理学领域的科学研究方法起到了系统推动作用。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

1.变态心理学: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3.恐怖症:是指接触到特定事物或处境时具有的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4.学习障碍:是一种在学业方面未达到同龄儿童应该达到的水平的不适当的发展状态,可以表现在言语,数学,运动等不同方面.5. 心理障碍: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6.心理动力学模型: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所推动的.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7.共病:是指两种疾病共同存在8.创伤后应激障碍: 是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临床表现以再度体验创伤为特征,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9.闪回:PSTD患者有时可能会生动的看到当时的情境,并伴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好像创伤再次发生.10.社交恐怖症: 又名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对任何社交或公开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的精神疾病.11.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神经活动障碍的脑机能失调,常伴有运动性不安和躯体不适感12. 强迫症:又称强迫-冲动性障碍,是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克制,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患者认识到这些观念和行为是毫无意义的,不合理的,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的一种心理障碍.13.广泛性焦虑障碍: 具有队一系列生活实践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14.心境障碍:明显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种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的改变15.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怒为主16.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17.双向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有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18.环性心境障碍:是指患者可以再数年内一直属于轻躁狂或抑郁状态中,症状和恶劣心境一样较轻微,以致其成为了病人的一种生存方式19.自杀:是指有意识,自愿,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20.扩大性自杀: 是指已经有强烈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由于怜悯他们的亲人,包括自己的配偶和子女,所以他们在自杀之前可能先将他们的配偶或者子女杀死后再自杀21.自杀未遂: 指出现了自杀意念的人采取了自杀行动,但由于各种原因,而未能成功,获得挽救22.人格障碍:是在某种不健全的先天素质基础上,在后天不良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下造成的人格发展的偏离正常和人格结构的缺陷.23.性心理障碍: 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24.易性症:是一种性别认同障碍,属于性身份障碍.易性症患者认定自己应有的性别与现有的性别特征和性别和性别身份相违背.25.性别认同障碍: 指一个人在心理上无法认同自己与生俱来的性别,相信自己应该属于另一种性别26.精神分裂症: 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27.儿童多动症: 它是指儿童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其主要表现为活动过多,明显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冲动并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的一组综合征.28.精神发育迟滞:是以智力较低,适应功能较差为主要特征的障碍29.惊恐障碍:是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的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30分离性障碍: 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为:身份识别,记忆或遗失破坏或分离而这些对于我们正常人来说都是整合的.。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

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论述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研究方向。

其中,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分别关注心理健康与心理异常的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变态心理学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它们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1.1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异常及其成因的学科,主要关注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异常心理现象。

它通过对心理异常的病因、发展和治疗等进行研究,以了解心理异常的原理和机制。

1.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疾病的分类与诊断: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疾病的病因、症状和诊断标准等。

2. 人格障碍的研究:研究各类人格障碍的形成、表现和治疗方法,如反社会人格障碍、边缘人格障碍等。

3. 心理异常的发展和预防:关注心理异常的发展轨迹和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和干预措施。

二、健康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内容2.1 健康心理学的定义健康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健康的学科,关注人们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幸福感。

它探讨心理与身体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追求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整体性。

2.2 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健康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理健康的评估:通过心理测量和评估工具,了解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包括积极心理资源和心理困扰等。

2. 心理干预与康复:通过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方式,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幸福感。

3. 健康促进和预防:研究心理健康的保护因素和促进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促进健康发展和心理幸福感。

三、变态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的关系与影响3.1 变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心理疾病和人格障碍等心理异常现象,可以探索心理异常的成因和治疗方法,从而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干预措施。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一、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ohology):是研究变态心理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心理异常的原因、机制。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及其判断标准。

3.心理异常的分类,表现特点。

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

三、研究目的:1.建立有效的异常心理分类体系。

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的描述。

3.对心理异常病因学的描述。

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

四、研究方法:1.相关研究利用相关分析技术来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系,及其相互关联的程度,称之为相关研究。

(主要考的内容,还有它的应用)2.流行病学研究通过调查人群中某种心理障碍的患病情况(包括患病人数和分布情况)来探索病因,拟定防治对策和检验防治效果。

主要手段是流行病学调查指标是患病率。

3.个案研究P13奠基人:克雷佩林催眠疗法:麦斯莫尔体液学说:希波克拉底一、正常和异常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优点——应用范围广缺点——主观性较大,受判断者本身的知识能力限制2.社会适应标准优点——在特定环境中适应性强缺点——会因环境变化而变化,难以统一3.症状标准优点——客观,有较好的统一性缺点——运用范围很有限4.统计学标准优点——以常态分布为依据,较为客观,运用起来比较方便缺点——并非任何情况下适用二、心理异常的分类1.精神病性障碍2.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3.神经症性障碍即焦虑障碍4.癔症5.应激相关障碍6.人格障碍(行为问题)7.心理生理障碍8.性心理障碍9.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发展性精神障碍(一)、精神病性障碍特征:1.有重性精神症状 2.社会适应能力丧失 3.有明显人格改变 4.无自知力症状:妄想幻觉临床分型:1.精神分裂症 2.偏执性精神病 3.反应性精神病 4.器质性精神病 5.症状性精神病(二)、心境障碍即情感性精神障碍特征:明显而持久的心境改变,并有相应的认知和意志行为的改变临床分型:1.躁狂发作 2.抑郁发作 3.双相性障碍(三)、神经症性障碍即焦虑障碍特征:1.有焦虑情绪的主观体验 2.有躯体不适感 3.有人格基础 4.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5.有自知力临床分型:1.恐怖性神经症 2.焦虑性神经症 3.强迫性神经症 4.躯体形式障碍 5.神经衰弱(四)、癔症特征:除有神经症特征外,有部分存在自知力障碍临床分型:1.癔症性精神病(分类型) 2.癔症性精神障碍(转换型)(五)、应激相关障碍特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应激反应)所致的精神障碍临床分型:1.急性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性障碍(六)、人格障碍(行为问题)特征:1.成长过程中形成的 2.行为模式明显偏离正常 3.无智能障碍,但社会适应不良 4.主观上感到痛苦临床分型:1.偏执性人格(妄想性人格) 2.分裂性人格 3.反社会性人格 4.冲动性人格(攻击性人格) 5.焦虑性人格 6.强迫性人格7.表演性人格(癔症性人格)8.依赖性人格(七)、心理生理障碍特征:与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临床分型:1.进食障碍 2.睡眠障碍 3.性功能障碍(八)、性心理障碍临床分型:1.性身份障碍 2.性偏好障碍 3.性指向障碍(九)、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型:1.药物依赖 2.中毒性精神障碍(十)、发展性精神障碍临床分型:1.发育障碍 2.情绪障碍 3.多动障碍 4.品行障碍 5.言语障碍三、分类方法 1.病因法 2.维度法 3.原型法DSM:《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ICD:《国际疾病及相关问题的统计分类标准》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一、认知过程障碍(一)、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2.感觉减退:是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降低,感觉阈值增高3.感觉倒错:是指对外界刺激产生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4.内感性不适:指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是异样的,且往往难以表达。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对变态心理学的认识

对变态心理学的认识

对变态心理学的认识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啊,听起来就很神秘又有点小刺激呢。

其实啊,它就是研究那些偏离正常心理状态的学科。

比如说啊,有些人会有一些很奇怪的癖好,像特别喜欢收集某种东西到了痴迷的程度,这可能就跟正常的爱好不太一样啦。

再或者呢,有些人总是莫名地特别焦虑、恐惧,这些情绪已经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了,这也是变态心理学要研究的范畴。

它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把那些我们平常可能不太理解的心理现象拿出来仔细研究。

二、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可多啦。

首先就是各种心理障碍的症状啦。

像抑郁症,那些患者会整天都提不起精神,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甚至会有伤害自己的想法。

还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幻觉、妄想,感觉自己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或者坚信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其次呢,它也研究这些心理问题是怎么产生的。

是因为遗传呢,还是因为生活中的一些重大创伤,比如小时候被虐待啦,或者是长期处于压力很大的环境中。

最后啊,它还研究怎么去治疗这些心理问题。

是通过药物治疗呢,还是心理辅导,像认知行为疗法之类的。

三、变态心理学的意义变态心理学的意义可重大了。

对于那些有心理问题的人来说,它就像是一盏明灯。

通过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出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

比如说,知道了一个人是因为童年的创伤导致了现在的心理问题,就可以针对这个创伤进行心理治疗。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呢,它也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那些心理不太正常的人。

我们就不会轻易地去歧视他们,而是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和帮助。

而且啊,研究变态心理学也能让我们更好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

知道了哪些因素容易导致心理问题,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尽量避免这些因素。

四、我对变态心理学的感受我觉得变态心理学就像是一个神秘的宝藏。

每一次了解到一些新的心理现象或者治疗方法,就感觉像是挖到了宝藏的一角。

不过呢,有时候也会觉得有点害怕。

毕竟有些心理问题的症状真的很吓人,像那些有自残倾向的患者。

2023年自考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2023年自考变态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汇总

变态心理: 变态心理是一种很难精确定义旳概念。

一般认为,变态心理或在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旳个体内部旳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经典旳或文化上不被期待旳行为反应。

幻觉:是一种虚幻旳知觉体验,指在没有现实旳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发生旳知觉体验。

按不一样旳感觉器官可分为幻听、幻视、幻嗅等。

妄想:是一种错误旳、歪曲旳病理性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没有个体所处旳背景和文化中公认旳观念不一致;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旳措施都无法纠正旳。

思维联想障碍: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是本病旳特性性症状。

自知力:指病人对自己精神疾病旳认识、判断能力。

疑病症:指尽管存在大量相反旳证据,个体仍然深信自己患有严重旳生理疾病,或过度恐惊会患上这种疾病。

癔症:是一种以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旳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明旳器质性病变旳基础。

癔症性精神障碍:又称解离症状,之因此叫解离,是由于这种障碍旳症状是两个或多种心理过程同步存在或交替进行旳,而互相之间却没有关联和影响。

癔症性遗忘:包括广泛旳或全面旳遗忘症、选择性或局限性遗忘症、逆行性遗忘症、顺行性遗忘症。

癔症性遗忘症不一样于器质性遗忘症,器质性遗忘症有其躯体基础,多由已知旳神经系统旳损伤所导致,且没有癔症性遗忘所体现出来旳多种类型。

癔症性漫游:称分离性漫游症。

是一类以忽然意外地从家里或自己平常工作旳地方出走,伴有不能回忆自己旳过去和对自己旳身份模糊不清,或设定一种新旳身份为重要体现旳心理障碍。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此前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体现为病人旳身体和精神里同步存在多种身份。

癔症性躯体障碍:把压力转化为躯体症状旳失常.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异常威胁性或劫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旳精神障碍,特性性旳症状为病理性重现创伤体验、持续性警惕性增高、持续性回避、对创伤性经历旳选择性遗忘以及对未来失去信心等。

偏执性人格障碍(病人会毫无根据地怀疑他人,总认为他人要害他,其明显地特点是猜疑和偏执。

变态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案例分析 研究

变态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 案例分析 研究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法20081031111 社会工作1班刘菲菲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及治疗方法20081031111 社工1班刘菲菲案例一【性障碍-恋物癖】::某市一职工张某这几年来一直陷于痛苦之中,05年23岁的他开始窃藏女性乳罩、内裤等物品并已有三年历史,并曾两次因偷窃时被抓获而受处分,而他最近又一次潜入女浴室偷女性贴身用品而被派出所扣留。

据他所述,十二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姐姐裸体洗澡及之后穿内衣(裤头、乳罩)躺在床上,当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性冲动。

此后常回想此情景,并伴有手淫。

高一时与一女生开始恋爱,以致发生多次性关系。

相爱三年后女方被迫嫁给他人。

张某为此心情苦闷,酒后常拿出女友的内衣裤(乳罩、裤头)抚摸,同时手淫,手淫时常结合情景回想与女友同居时的感觉,并达到性高潮而射精。

1诊断分析:据DSM-IV-TR对恋物癖的诊断标准:A在至少六个月的时间当段中,反复多次以非生物物体(如女性的内衣)来激起性幻想,性欲望或行为。

B这种性幻想,性欲望或行为,产生了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活在社交,职业和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损。

C恋物癖所用物体并不仅局限于异装癖用的女性服装,也不是作为外生殖器刺激用的器具。

案主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一直偷窃女性贴身用品来激起性欲望,但本身案主对自己的行为很苦恼,痛苦不已,并且表现出人际关系的缺失,社会交往功能的缺损,他一般不偷盗普通的女性服装和某些刺激器具,而是非生物物品即女性内衣物,所以案主患有恋物癖。

2成因分析:案主早期的不适当的性联系和性经历。

与相恋三年的女友被迫分手,两情相悦的成人性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情感受挫压抑,并在不适当的性幻想与手淫活动之间建立联系,并不断地加以强化,与相关成人的社交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身很痛苦,可能会不断地试图阻止不适当的性唤起和性障碍,结果事与愿违,却增加了这些性欲错乱的想法,幻想与行为。

最终导致性欲错乱,发展成恋物癖。

3治疗重点:性欲错乱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复发性较高的心理疾病,因此应以心理治疗为主。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

方某女17岁学生高中文化半年前因父母离婚,出现情绪低落,语言减少,上课思想不能集中,自觉思考解题能力下降,兴趣缺乏,不愿参加学校活动,不愿与同学接触,失眠、消瘦、食欲减退。

期中考试成绩由原前20名,降至100名以外,感到无脸见人,出现消极行为,用刀割腕自杀,送院抢救。

出院后不原再上学,终日卧床,自感“脑子生锈,已成废人”。

后被送区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诊断“抑郁症”,服用氟西汀等,抑郁症状好转,曾返校上课,但很勉强。

近1月余,因功课跟不上,情绪再度低落,对家长说:“活着没意思,太累,太痛苦,不如死了好。

”遂被首次送住院治疗。

入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正常,否认家属史。

精神检查(略)[症状标准]1. 以情绪低落为主。

2. 具有下列症状(标准9项中,至少要有4项):(1趣丧失(不愿参加活动和同学接触); (2)精神运动性迟滞(语言减少、) 兴终日卧床);(3) 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脑子生锈”); (4)自杀行为; (5)失眠; (6)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3. 无内省力。

服用抗抑郁剂等曾有效。

[严重标准]损害学习和社会功能,给本人造成生命之虞。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持续2周以上(本患者起病半年,中途经治疗部分缓解,近1月症状加重)。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病。

诊断:抑郁症CCMD-3 :心境障碍(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32.2王某男41岁职工高中文化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

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

一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

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

睡眠减少,外出不归。

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

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

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

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