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示范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教学方案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专题《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的第二课,上承宋元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变动,作为中国古代发展的新的至高点而备受推崇;下启中国被迫卷入世界潮流,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融入工业文明而暗含危机。

本课主要讲述清朝的政治形态、疆域的奠定和统治危机的出现。

康乾盛世及统一多民族国家疆域的确定,体现了清朝的鼎盛;强化君主专制、人口迅速膨胀,加剧了社会危机,闭关锁国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体现了清朝的危机。

从鼎盛走向危机,清朝的历史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概括康乾盛世的主要表现。

识记密折制、军机处、文字狱、基本史实。

结合《清朝形势图》,梳理台湾设府、管辖西藏、巩固西北边疆的大致过程,培养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2.根据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清朝后期由盛转衰的历史史实,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3.通过学习清朝巩固边疆四至的史实和了解清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提高对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感、弘扬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康雍乾时期的盛世与危机。

教学难点:认识清中叶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万国来朝图》轴由清代宫廷画家创作。

画卷描绘了清乾隆时期藩属及外国使臣在新年伊始携带各种珍稀贡品,聚集太和门外等待觐见乾隆皇帝。

作者以鸟瞰的角度从太和门前的两个青铜狮子画起,将紫禁城中的主要建筑依次呈现。

在大雪的银装素裹之下,整个场面层次丰富,宏伟壮观。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增强了学生对清朝强盛的认识。

引出第一目内容:清朝前期的强盛主要是康雍乾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盛世,也是君主专制的形成时期。

教师也可使用“清朝疆域的奠定”情境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清朝疆域的奠定概况后再讲解新课。

【讲授新课】
一、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 康乾盛世
与明朝皇帝怠政不同,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独断朝廷大政方针,以勤勉著称。

他们统治期间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出现了长达100多年的鼎盛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出示图片
就如康熙皇帝所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制。


雍正皇帝也曾经说过:“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室,披览各处章奏,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数千百言。

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联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

2.君主专制的加强
(1)奏折制度
出示材料
奏折是指各级官员向皇帝直接呈送的秘密文书。

清初,官员奏事,可用题本和奏本。

二者区别在于题本用来上奏公事,且须加盖印章,奏本则用来上奏私事,无须盖印。

乾隆时,停止使用奏本,题本成为各级官员向皇帝奏报政务的重要官方文书。

无论题本还是奏本,都要经通政司、内阁层层传达才能上达皇帝,手续繁多,除影响行政效率外,还要经过多人参阅,容易泄露,各级官员因此心存顾虑,难以直言无隐,也滞碍皇帝了解重要信息。

为了改变此种局面,奏折制度便应运而生。

——倪玉平《清史》
①特点
迅速、机密。

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

②作用
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军机处
①军机处设置原因
雍正期间对西北蒙古准噶尔部用兵,在养心殿附近隆宗门内设立了军需处,协助其处理军务文书,后更名军机处。

出示材料
(雍正)八年(1730),上以西北用兵,命设军机房隆宗门内,以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

嗣改称办理军机处……自是内阁权移于军机处,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预政事,日必召入对,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清史稿》卷288《张廷玉传》【想一想】从下图关于军机处的图片中获取什么信息?
机构简单,只有几间入值房舍,内部陈舍简陋。

②军机处概况
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出示《军机处人员构成图》
③军机处职责
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④军机处特点
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

出示材料
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

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赵翼
⑤军机处设置的影响
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出示材料
军机处是个特殊的政治机构,它地处内廷,接近皇帝居住的地方,办事机密而且一切活动均在皇帝的直接授意和严密监视之下,大大方便了皇帝的控制。

军机处办公无衙署,仅有值房无专官,只有差遣,具有极大的临时性。

并且进入军机处的人员完全由皇帝根据自己的意志来挑选,皇帝交给政务,军机处才有事可做,皇帝不予交办,军机处就无权可用。

在这种情况下,军机处的人员便绝对形不成与君权抗衡的力量,只能做皇帝的附庸工具。

教师此处可播放“军机处的设置”知识解析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军机处的设置知识点。

(3)文字狱
①文字狱实行原因:
清朝的祖先曾经长期臣属于明朝,受官袭爵,而清廷入关之后对此讳莫如深,,私人著书涉及此内容必获重罪。

同时清朝统治者对士人眷念明朝、尊奉南明、否定清廷正统地位的民族意识也十分疑忌,将其视为“反清复明”的图想苗头,予以严厉镇压。

教师此处可播放“清朝文字狱”知识解析视频,让学生形象直观了解清朝文字狱概况知识点。

②文字狱内容
③文字狱实行影响
清朝文字狱就是以文字作品定罪,绝大多数的文字狱都是望文生义,捕风捉影,任意罗织罪状的。

文字狱是封建社会中没有政治民主和言论自由的必然产物,也是专制皇帝用以震慑官吏、知识分子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文字狱屡见不鲜,而清朝的文字狱,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处罚之残酷,超过以往的朝代。

教师出示材料,带领学生概括文字狱实行的影响。

今之文人,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望风觇(chān看,窥视)景,畏避太甚。

——李祖陶《迈堂文集》
造成社会恐怖、摧残人才。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粮谋。

——龚自珍禁锢思想、阻碍学术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本资料,学生知道清朝君主专制的勤政传统。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讲清奏折制度,奏折制度早于军机处,初中学习中没有涉及到,学生容易忽略。

军机处是本目的重点,通过解读文本、课堂学习的,学生了解军机处建立的原因和内容,理解为什么它的建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过渡:康熙、雍正、乾隆皇帝统治时期,不仅在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到达顶峰,同时也奠定了我国的疆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和巩固。

二、疆域的奠定
1.疆域的奠定
出示清朝巩固疆域领土示意图,按照方位与学生一起学习。

2.统一台湾
(1)郑成功收复台湾背景
明朝末期国势衰败,荷兰趁机侵占台湾并实行殖民统治。

清朝初年,郑成功在福建沿海坚持抗清,决心收复台湾。

出示郑成功雕像与招降书
(2)郑成功收复台湾经过
①1661年,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湾
1661年,郑成功率领25000名将士,乘坐400艘战舰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岛南部,登陆后受到数千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

荷兰军队分水陆两路反攻。

郑成功指挥军队迎击,在海上击沉荷兰战舰,在陆路迅速占据重要渡口,把敌人包围在赤嵌城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

②郑成功迫使赤嵌城的荷军投降,然后打败荷兰海上援军
赤嵌城的荷军看到坚守无望,向郑成功投降。

随后,郑成功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并多次打败荷兰的海上援军。

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

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出示郑成功收复台湾形势图,培养学生时空意识
(3)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促进台湾经济发展。

(4)台湾建制
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郑成功死后,他的儿子继续治理台湾。

清王朝在稳定了对内地的统治后,决定对台湾用兵,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

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

【知识小结】
3.反击沙俄侵略
(1)概况
(2)经过
十七世纪前期,沙皇俄国的势力已伸展到中国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以雅克萨城(在今黑龙江漠河以东,江北岸)为主要据点,出没劫掠。

1685年、1686年,清朝两次发兵围攻雅克萨,俄军死伤惨重,被迫求和。

(3)结果:签订《尼布楚条约》
《尼布楚条约》》明确规定以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为两国的分界线,外兴安岭和乌第河之间的地区暂行搁置,留待后议。

但条约规定俄国全部拆除在雅克萨及额尔古纳河南岸的据点,从而制止了俄国向中国黑龙江流域的扩张。

《尼布楚条约》是中俄两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也是清朝与外国缔结的第一个正式条约。

它以国际法所确认的条约形式肯定了黑龙江流域为中国领土,保障了东北边疆的安定。

中俄雅克萨之战,是中国与欧洲国家的第一次战争,中方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4.巩固西北边疆
(1)平定准噶尔叛乱
①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

1688年,准噶尔部噶尔丹趁外蒙古诸部内部纷争之际向东大举进攻,追击外蒙古部众直至漠南草原,与清朝形成直接军事冲突。

康熙帝统军亲征,与噶尔丹大战于乌兰布通,噶尔丹战败逃走。

后噶尔丹再次进攻漠北,窥探漠南。

1696年,康熙发兵十万北伐,分为三路,自统中路军。

噶尔丹闻讯西撤,与清朝西路军遭遇在昭莫多,再次失败。

昭莫多战后,噶尔丹力量衰弱,众叛亲离,于康熙三年暴病而亡。

②雍正初年,平罗卜藏丹津在青海的叛乱被平叛
③乾隆二十二年(1757),彻底平定准噶尔
雍正、乾隆期间,准噶尔部屡次叛乱,经过康、雍、乾三代皇帝的长期经营,乾隆期间
终于彻底击败了准噶尔这一强劲对手。

西北获得稳定。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后,维吾尔族大小和卓由伊犁回归故地,策划建立独立的伊斯兰汉国,起兵反清。

1759年,清军平定回疆,大小和卓出逃被杀。

(3)管辖西北
①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

②1762年,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5.巩固对西藏的管理
(1)清朝统治者尊崇黄教,以稳定西藏局势。

清政府以“达赖喇嘛”册封五世达赖。

康熙以“班禅额尔德尼”的尊号赐予五世班禅。

(2)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3)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

(4)设立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

(5)乾隆皇帝还规定达赖、班禅及其他黄教活佛“灵童转世”之时,俱采用“金瓶掣签”之法,从而抑制了地方贵族势力的操纵、舞弊行为。

6.清朝疆域
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清朝中期,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西南抵喜马拉雅山脉。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学习,学生了解清朝开拓、巩固疆土的具体成就,理解清朝对边疆民族因地制宜的管理、为巩固多民族国家所做的贡献、以及疆域奠定后的范围,培养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

过渡:清朝的统治前期出现了康乾盛世的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疆域广大,但是在盛世的背后,出现了由盛转衰的迹象。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
(1)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依据材料回答,清朝政府内部出现哪些统治危机?
清朝初期,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

人口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

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有些地方,由于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

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2)贫富差距大
高、曾之时……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

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洪亮吉《意言·治平篇》(3)政治腐败
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讫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唯事贪婪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

初以千百计者,俄而非万不交注矣,俄而万且以数计矣,俄而数十万计、或百万计矣。

一时不能猝办,率由藩库代支,州县徐括民财归款。

贪墨大吏胸臆习为宽侈,视万金呈纳,不过同于壶餐箪馈。

——章学诚《上执政论时务书》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贿赂上级,结党营私。

各级官吏为了一已私利,想尽办法中饱私囊,对上蒙骗朝廷,对下敲诈百姓。

(4)农民起义频发
乾隆后期,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大部分是民间秘密宗教白莲教领导的。

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

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进了北京故宫。

2.外部危机
(1)闭关锁国的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出示材料
天朝富有四海,岂需尔小国些微货物?
——嘉庆帝的敕谕
②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出示材料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2)闭关锁国政策内容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1757年,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并管理外国商人。

(3)闭关锁国影响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
卫作用。

但是,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知道清朝统治中后期统治面临着危机,内部是人口压力与社会动乱,外部是西方列强的潜在威胁。

面对危机,清朝政府采取了闭关锁国和专制镇压的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教师可根据时间需要,组织完成“【活动设计】辩论赛: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活动。

通过本活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直到18世纪,当时正处在清朝的康雍乾盛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大大巩固。

如果只把它和汉、唐、元、明作纵向比较,而不进行世界的横向性比较,中国封建社会看起来仍具有活力,仍在继续发展。

18世纪的中国确有值得称道的巨大成就。

18世纪的康雍乾盛世,貌似太平辉煌,实则正在滑向衰世凄凉。

可当时中国没有人能够认识清楚这一历史真相,只有岁月推移,迷雾消散,矛盾激化,百孔千疮才逐渐暴露。

历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