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声像图

合集下载

腹部超声诊断学ppt课件

腹部超声诊断学ppt课件
(2)胆囊颈部结石:有胆汁衬托时呈“靶环征”, 无胆汁时只表现胆囊肿大及胆囊颈部声影;
(3)泥沙样结石:表现明显的是强回声带及后方 声影,随体位变化移动;
(4)胆囊壁内结石:胆囊壁增后,内有小的强回 声点,后方有“彗星尾征”,不随体位改变移动。
急、慢性胆囊炎
• 胆囊体积增大 • 壁弥漫性增厚,或呈双边 • 其内透声欠佳,可见稀疏或密集的点状回
2. 前列腺位于尿道顶端,尿道在其内穿过。 前列腺呈扁栗子形,其上下径、前后经及 左右经分别不超过2.0cm、3.0cm及4.0cm, 超过正常值即可诊断前列腺增生。增生时 的前列腺,向膀胱凸入,故临床上较为常 见的尿潴留,绝大多数是前列腺增生所致。
3.膀胱肿瘤:其声像图表现膀胱壁有向腔内 突出的赘生物,其肿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各 不相同,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各有特点。
(二)胆囊结石声像图
1.典型结石表现
(1)在无回声的胆囊内,出现一个 或数个强回声团; (2)强回声团后方有清晰的声影; (3)强回声团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4)胆囊炎时,胆囊壁增厚毛糙。
2.非典型结石
(1)充满性胆囊结石:正常胆囊轮廓消失,胆囊 窝处出现弧形或半月形强回声光带,后方有较宽 的声影;
胆囊息肉 腺瘤
• 乳头状或桑葚状 • 体积小于10mm • 强回声无声影 • >10mm,<15mm,基底较宽,好发于颈部
及底部。
四、胰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正常胰腺声像图 在其解剖位置上常见胰腺有三种形
态,长轴切面分别呈:蝌蚪形、哑铃形 及腊肠形,边界光滑、整齐,内部呈低 回声,胰头、胰体、胰尾前后经测值约 为3.0cm、2.0cm、2.0cm,贯穿胰头胰 体部,可见主胰管回声内径小于0·2cm。

胆囊异常超声声像图分析

胆囊异常超声声像图分析
后 伴 恒 定声 影 ( 图6 )。
1 . 对象:本组 1 0 6例 患 者 胆 囊超 声 声 像 图均 特 殊 、不 典 型 。其 中男 4 2例 , 女 6 4例 ,年 龄 1 1 ~ 8 4岁 。 包括 胆 囊 出 血 2例 , 萎 缩 性 胆 囊 炎伴 胆 石 症 6例 ,胆 囊 积 脓 8 例 ,胆 囊 穿 孔 包 裹 7例 ,急 性 胆 囊 炎 胆 结 石 伴 胆 源 性 胰 腺 炎 5 5例 ,胆 囊肿瘤 2 8例 。其 中 9例 患 者 超 声 检 查 胆 囊 内未 探 及 结 石 。 2例 胆 囊 出 血 患 者 中 1 例 为过 敏性 紫癜 患儿 。除此例 过敏 性 紫 癜 患 儿 外 ,其 余 患者 均 经 手 术 及 病 理 证 实 。
2 . 仪器 与及德
国S i e me n s X3 0 0 一 p e 、G6 0型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诊 断 仪 器 。 凸
阵 探 头 ,探 头 频 率 2 - 6 MH z 。
6 . 胆 囊 肿 瘤 超 声 声 像 图 特 征 :3 8例 胆 囊 肿 瘤 患 者 中 良 性 腺 瘤 5例 ,腺 癌 3 3 例。 5 例 腺瘤 患 者病 灶 均为 单发 ,病 灶直 径 为 1 . 0 ~ 2 . 0 c m, 病 灶 边 界 清 楚 , 呈 圆形 或 乳 头状 , 位 于 前 壁 及 底 部 , 呈 强 回 声 。 病 灶 均 突 出 于 胆 囊 腔 内 ,基 底 宽 ,无 蒂 , 胆 囊 壁 尚 光滑 ( 图7 )。 3 3 例 胆囊癌 患者均为腺癌 ,除 1 例 为增厚型酷似囊壁 增 厚 外 ,其 余 3 2例 均 为 肿 块 型 ,均 合 并 胆 结 石 。 3 2例 患
中华 医学 超声 杂志 ( 电子 版 ) 2 0 1 3年 1 O月 第 1 0卷 第 1 0期

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点分析

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点分析

胆囊壁增厚的声像图特点分析
刘晓云;李亚琴;谷晶
【期刊名称】《黑龙江医学》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胆蠼壁增厚是一种非特异性改变。

应用二维超声可以精确的测量胆囊壁的厚度,方法简单快捷,可重复性强,其价值不容置疑。

我们根据其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显示胆囊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37)
【作者】刘晓云;李亚琴;谷晶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鹤岗市人民医院;哈尔滨市肛肠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6
【相关文献】
1.胆囊壁增厚的B超分析 [J], 邱施政
2.非胆囊病变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显像分析 [J], 迪利努尔;张桂萍;李玲玲;谢婷婷;藤威;高晓丽;
3.非胆囊病变所致胆囊壁增厚的超声显像分析 [J], 迪利努尔;张桂萍;李玲玲;谢婷婷;藤威;高晓丽
4.肝硬化患者门静脉高压与胆囊壁增厚的临床分析 [J], 江爱香
5.超声诊断肝硬化患者门、脾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肝功能、胆囊壁增厚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J], 刘倩;符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2.胆囊壁增>5mm,壁毛糙
3.胆囊壁钙化
又称为“瓷器样胆囊”, 最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 是胆囊长期慢性炎症纤维化的结果。瓷器样胆囊发生率 不高,仅占切除胆囊标本的0.1-0.8%,但一旦发生据统 计胆囊癌的合并率高达11-33% 声像图表现为三种类型:
①靠近探头侧的胆囊壁呈带状或半月状强回声,后方 伴宽大声影区,胆囊腔和其他部分的胆囊壁均不能显示
(3)如前后两壁都有 增厚,两个“三角” 的尖端相接,胆囊形 似眼镜被分隔成两个 囊腔。
分为四种类型:
1.息肉型
(1) 大小常超过20mm (2)呈乳头状或结节状 突出于胆囊腔内 (3)基底部直接与胆囊 壁相连,或带蒂 (4)回声强度与胆囊壁 一致或偏低,内部回声均 质,表面平滑 (5)病理上基本属于浸 润未超出肌层的早期胆囊 癌(Nevin氏Ⅰ、Ⅱ期)
胆道疾病超声诊断
正常胆管
不易显示肝内胆管 与门静脉伴行 呈等号状 左右肝管<3mm 汇合形成总肝管
总胆管直径4 - 8mm
胆结石症
一、胆囊结石
基本声像图特征 囊腔内强回声团 后方伴声影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单发结石
多发结石
充满型结石
1.高回声的胆囊壁 2.与胆囊壁走行一致的强回声带 3.宽大的声影区 囊壁结石声影 综合征 (WES征 )
7. 胆管癌其他表现包括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晚期病例出现肝内转 移性病灶、肝门部及胰周淋巴结肿大。
先天性胆管囊状扩张症
I 型: 胆总管囊肿,多见,占80~90% Ia: 肝外胆管全部囊状扩张 Ib: 胆总管局部囊状扩张 Ic: 胆总管梭形扩张
2. 癌肿侵犯总肝管引起上段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普遍扩张
3. 肝内转移性实质肿块,肝门部、胰周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胆囊与超声诊断

胆囊与超声诊断
胆囊壁纤维组织增生 囊壁斑痕化 腔缩小
胆囊炎超声诊断意义
诊断急性胆囊炎
提示合并结石/无结石 提示有无颈部嵌顿结石 提示单纯性胆囊炎、典型化脓性、坏死性 提示胆囊炎严重性及穿孔性征象
超声难以显示胆囊管内小结石或炎性阻塞
鉴别诊断:
胰腺炎、阑尾炎、肝炎、肝周炎、肝脓肿、胸部疾病
急性介入性超声:胆囊造瘘术,挽救生命
假阳性:十二指肠气、肝门淋巴结及钙化
改进方法 仔细寻找 脂餐实验 ERCP
胆道蛔虫病
肠蛔虫钻进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和CBD、胆管、胆囊
临床表现:发作性腹痛、绞痛
无特殊体征(合并感染可出现黄疸)
超声表现:胆管或胆囊内“空心面征”呈平行线样
回声(可多条)。活蛔虫有蠕动,蛔虫 残体可钙化,回声强伴胆管轻度扩张
正常胆囊超声表现
位置 形态 大小 壁厚 内腔
肝下胆囊窝,多变 梨形,体部多折叠 前后径<3.5cm,长径<9cm <2-3mm(收缩时呈三层) 无回声
扫查技术
仪器 凸阵、扇扫、3-5MHz
体位+深呼吸 仰卧、左侧卧位、(30-90)直立位
扫查部位、断面 肋间、肋下缘(多部位断面) 纵断、横断(必要时冠状)
胆囊收缩功能
面积指数=长径×前后径 脂餐后1小时、2小时分别测量
表 正 常 胆 囊 脂 餐 前 后 比 较 ( 63 例 )
收缩程度 餐后 1小时
> 1 /2 1 /2 - 1 /3 1 /3 - 1 /4
< 1 /4
3 3 (5 2 .4 % ) 2 2 (3 4 .9 % )
4 ( 6 .3 % ) 4 ( 6 .3 % )


成分,呈球状非均质不定型、 充满胆囊型、悬浮型(伴彗星尾)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 病人准备:

1、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保证胆囊、胆管内
充盈胆汁,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干扰。

2、检查前24小时内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
响胆汁排除的药物如阿托品

3、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日后,胆
系造影2日后进行。

4、胃肠道气体较多时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三、正常声像
• 胆囊个体差异很大,多数纵切呈梨形,正常胆囊 轮廓清晰,囊壁线自然光整,后壁线明亮,囊内
• 其特点: • 1:致病菌:大肠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厌氧菌 • 2:病因:缺血 • 3:多见于老年男性 • 4:多见于糖尿病患者 • 5:穿孔率高,是胆囊结石穿孔的5倍 • 6:胆囊壁及囊内积气
• 【鉴别诊断] • 一、某些慢性胆囊炎可以表现出壁增厚、壁内出现暗带、囊腔内出现
回声等类似急性胆囊炎的表现,但往往是壁厚而腔小,张力状态并不 大,超声莫菲征阴性,再结合临床资料则不难鉴别。此外,在肝硬化 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和某些急性肝炎的病例,胆囊壁增厚,其间亦可 出现暗带,腔内可出现回声,但是胆囊并不肿大,超声莫菲征阴 性.病史与临床表现亦不同,可资与急性胆囊炎相鉴别。 • 二、胆囊内沉积物的鉴别 胆囊内沉积性回声可以是病理性的,如脓液 或脱落的细胞屑等,也可以是功能性的,如淤滞浓缩胆汁内形成的胆 色素钙颗粒或胆固醇结晶,多发生于有胆道梗阻患者。两者应注意鉴 别,并应注意与泥砂样结石和胆囊内伪像鉴别。 • 三、胆囊壁增厚的鉴别 常见的非胆囊疾病所致的胆囊壁增厚是低蛋白 血症,以肝硬化腹水最显著。右心衰竭、肾脏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亦可 见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多为胆囊壁水肿所致。
胰液反流是本病的主要诱因。临床主要特征是右上腹持续 性疼痛,伴阵发性加剧,并有右上腹压痛和肌紧张,深压 胆囊区同时让病人深吸气,可有触痛反应,此即为超声莫 菲氏征(Murphy sign)阳性。右肋缘下可扪及肿大的胆 囊,严重感染时可有轻度黄疸。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胆红素或碱性磷酸酶增 高。X线检查可见右侧膈肌升高,右肺下叶盘状肺不张或 胸腔少量积液。 • 本病发展迅速,可于数小时内出现严重并发症。因而及时 确诊 和了解病情的进展情况,对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 关重要。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胆囊结石的超声诊断ppt课件

6
3、胆囊的分部---胆囊分为低、体、颈(有 哈德曼袋)三部分。胆囊底钝圆形,是胆 囊较膨大的游离部分,胆囊体为胆囊的中 间部分,胆囊颈是胆囊体与胆囊管的结合 部,由粗变细,多呈“S”形弯曲。颈部近 端的袋状膨大结构,称哈德曼袋。
7
4、胆囊的作用
胆囊颈部及胆囊管内黏膜皱襞形成螺旋瓣 (Heister瓣),可调节胆汁的出入,但此并没 有真正的瓣膜功能。使胆囊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有利于胆汁在胆囊内的储存及浓缩。
3、可单发、可多发,亦可呈泥沙样。 4、主要临床症状:右上腹不适、隐痛及消化不良,并 放射至右肩背部,胆绞痛,黄疸等。
18
5、结石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分为:
☆ 胆固醇性:胆固醇含量达70%以上,结石较大,可达数厘米, 常单发,圆形或类球形,表面光滑,因其含钙少,故X线不显影, 又因其比重小,常漂浮在胆汁中。 ☆色素性: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胆固醇含量低于25%,呈泥沙样 或颗粒状,常多发,X线平片不显影。
3
第一节 胆囊解剖
1、胆囊的位置---梨形
囊状器官,位于肝脏脏面的
胆囊窝内,即肝尾叶及肝4、 5段之间。由疏松结缔组织和 胆囊壁上的腹膜返折连胆囊的大小—胆囊的大小可随储存胆汁 的多少而改变,一般长约5-10cm,宽约2.55cm,壁厚平均约1.9mm,容量为40-60ml。
14
三、附加检查法
胃十二指肠充盈法 脂餐法 利胆法 体位改变法
15
四、正常胆囊声像图
形态:梨形 大小:约9×3cm,壁厚小于3mm 胆汁:无回声区 壁:线状高回声,轮廓自然、光滑,边缘清晰
16
肝 外 胆 管 上 段
17
第三节 胆囊结石
1、最常见的胆囊疾病,原因复杂,中年女性多见。

肝胆胰脾肾

肝胆胰脾肾
3、肝静脉变细,管腔粗细不匀,走向不清。 4、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扩张、扭曲。 5、因门脉高压可出现脾大、门脉系统扩张、侧枝循环开放、脐 旁静脉再通及腹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探查显示门静脉血流速 度缓慢。肝动脉血流增多、流速增快。肝静脉血流频谱异常。
胆道
• 一、解剖概要


肝内胆道 :毛细胆管
小叶间胆管
胰腺
一、正常胰腺声像图表现
1、按胰腺长轴声像图外形分为腊肠型、哑铃型、蝌 蚪型。边缘清晰光整,回声水平略高于肝脏或与肝脏 相似。胰实质中间可见细长的无回声管道为主胰管回 声。
2、识别胰腺的血管标志是下腔静脉、腹主动脉、肠 系膜上动脉和静脉、脾静脉。
3、胰腺正常超声测值目前尚不统一。一般认为正常 胰头厚<2cm,胰体和胰尾厚<1.5cm,胰管内径2mm。
• 肝脏正常值
• 左叶与右叶下缘角分别小于450及750;
• 肝上界多位于第6肋间,平静呼吸时剑突下长度不超过5cm, 右叶多不超过肋缘;
• 右肝前后径8~12cm,最大斜径10~14 cm ;
• 左肝前后径小于6cm,上下径小于9cm,二者之和不超过 15cm;
• 门静脉主干内径小于1.3cm,血流方向一般为向肝性(呈红 色),频谱曲线呈波浪型 ,流速15~25cm/s。
三、胆道疾病的声像图表现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在引起急腹症的疾 病中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结石中以胆固醇结石和混合 性结石多见。 典型胆结石声像图特征: 1、胆囊腔无回声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 2、后方伴有干净的声影; 3、光团随体位变化而移动。
不典型胆结石声像图特征: 1、胆囊充满型结石(WES征) :此征反映了胆囊 结石和胆囊炎的一种后期改变,其诊断准确率达 96%。 2、胆囊颈部结石

胆系解剖及正常图像

胆系解剖及正常图像

慢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1. 胆囊缩小,囊腔 内出现(低)等 回声光点;
2. 囊壁回声增厚增 强,囊壁内出现 暗带;
3. 胆囊收缩功能丧 失(柔和性);
4. 与周围组织之间 有低回声区;
5. 超声墨非氏征阴 性。
返回
胆囊结石
临床特点
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胆系疾病; 主要临床症状:反复突发的右上腹疼痛, 并放射至右肩背部。 病理:根据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 胆固醇性:胆固醇含量达70%以上,结石 较大,常单发,圆形或类圆形,大小可达数厘 米,表面光滑; 胆色素性:主要成分是胆红素钙,胆固醇 含量低于25%,呈泥沙样或颗粒状,常多发; 混合型:含以上两种成分,大小数目不等。
临床特点:胆囊癌
为胆系中最常见的恶 性肿瘤,病因不明, 易发于中老年,女性 为多。
超声特点: 向胆囊
腔内突出的等(低) 回声团块,基底宽, 表面不光滑。
胆囊癌超声表现
胆囊癌的声像图可分五型:
1. 小结节型:为胆囊癌较早期的表现。病灶约12.5 cm。典型的乳头状中等回声,团块自囊壁 突向腔内,基底较宽,表面不平整;
1. 胆囊炎 2. 胆囊结石 3. 胆囊增生性疾病(息肉,腺肌瘤样增生) 4. 胆囊肿瘤(胆囊腺瘤和胆囊癌)
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acute cholecystitis)
临床表现:常见的急腹症,通常由于胆结石嵌顿和 蛔虫阻塞等疾病所致,急性发作的持续性右上腹疼痛, Murphy征阳性。
病理表现为三种类型,单纯性、化脓性及坏疽性急 性胆囊炎。
超声所见: 1. 胆囊稍肿大, 2. 胆囊透声好, 3. 囊壁轻度增厚。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超声表现
1. 胆囊增大; 2. 胆囊壁弥漫性增厚,
呈双层回声,或轮 廓线模糊; 3. 胆囊腔内出现弥漫 性光点或结石; 4. 胆囊失去柔和性; 5. 超声墨非氏征阳性。

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表现

胆囊结石的超声影像特点及其临床表现愉快的周末到了,和闺蜜相约去吃麻辣烫,然后再去看一场电影。

麻辣烫里的小米辣配合着香油,加上大蒜的味道,吃得我俩酣畅凌厉,再一人要瓶冰镇的酸奶,真是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突然,闺蜜捂着肚子,满头大汗,起先我还以为被辣到了,接下来她居然痛得蹲在了地下痛苦的呻吟起来,作为一个超声医生我知道问题严重了,还好,麻辣烫的地点距离我们医院就100米左右,赶快把闺蜜送到了医院急诊科,在急诊科医生的陪同下做超声影像检查。

结果不出所料,超声在闺蜜的胆囊颈管里发现了两个直径分别为0.5cm及0.7cm的强光团且后方伴身影,由于闺蜜是餐后胆囊,值班的超声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着实费了一些神。

作为超声影像医生,首先我想要给大家普及一下为什么超声诊断是胆道疾病的首选而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以及其目的:一是确诊胆道结石,并能给出结石的大小、数目及位置;二是确诊阻塞性黄疸,明确梗阻部位及部分梗阻原因;三是了解胆囊收缩功能。

正常胆道声像图:胆道系统分为胆囊和胆管两大部分,胆道以肝门为界,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1 胆囊正常胆囊纵切面呈梨形,长茄形,横切面呈园形,其轮廓清晰,囊壁为纤细光滑的高回声带,囊腔为无回声区,后壁和后方回声增强。

正常胆囊长径为7 ~9cm,前后径3 ~4cm,囊壁厚2 ~3 cm。

但胆囊大小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与进食情况密切相关,故检查时被检查者须禁食8小时以上(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哦!检查胆囊必须禁食8小时以上哦!)。

2 胆道目前超声诊断仪能常规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正常胆管纵切面图像为相应门静脉前壁的管道,壁为纤细光滑的高回声带,管道内为无回声区。

左、右肝管内径一般不超过2mm,肝总管内径3 ~4mm,胆总管内径6 ~8mm。

胆囊结石:(一)声像图特点1.典型胆囊结石无回声胆囊内出现强光团,强光团后方伴声影,且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2.非典型胆囊结石(1)胆囊颈部结石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横切时胆囊颈部与结石构成“靶环征”图像,通常胆囊体积增大,形态饱满。

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在急、慢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在急、慢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在急、慢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井庆红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年(卷),期】2002(003)023
【总页数】1页(P32)
【作者】井庆红
【作者单位】北京地坛医院10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5.104
【相关文献】
1.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鉴别腹腔积液性质中的价值探讨 [J], 何美珍
2.胆囊声像图的改变在急、慢性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J], 井庆红
3.胆囊炎性声像图改变在甲型肝炎诊断中的意义 [J], 张传玲
4.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鉴别腹水性质中的价值探讨 [J], 王秀英
5.胆囊壁声像图改变在鉴别腹水性质中的价值探讨 [J], 张桂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囊声像图
实时超声诊断法是胆道疾病的首选而敏感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其目的主要为 (1) 确诊胆道结石,并能给出结石的大小、数目及位置;(2) 确诊阻塞性黄疸,明确梗阻部位及部分梗阻原因;(3) 了解胆囊收缩功能。

正常胆道声像图
胆道系统分为胆囊和胆管两大部分,胆道以肝门为界,分为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

一.胆囊
正常胆囊纵切面呈梨形,长茄形,横切面呈园形,其轮廓清晰,囊壁为纤细光滑的高回声带,囊腔为无回声区,后壁和后方回声增强。

正常胆囊长径为7 ~ 9cm,前后径3 ~ 4cm,囊壁厚2 ~ 3 cm。

但胆囊大小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时与进食情况密切相关,故检查时被检查者须禁食8小时以上。

二.胆道
目前超声诊断仪能常规显示左右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正常胆管纵切面图像为相应门静脉前壁的管道,壁为纤细光滑的高回声带,管道内为无回声区。

左、右肝管内径一般不超过2mm,肝总管内径3 ~ 4mm,胆总管内径6 ~ 8mm。

胆囊结石
(一) 声像图特点
1.典型胆囊结石无回声胆囊内出现强光团,强光团后方伴声影,且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

图3-2-1 胆囊结石
2.非典型胆囊结石
(1) 胆囊颈部结石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横切时胆囊颈部与结石构成“靶环征”图像,通常胆囊体积增大,形态饱满。

(2) 胆囊充满型结石胆囊出现弧形增强光带,后方呈一片声影,称胆囊壁结石声影(WES)三联征。

胆囊内无胆汁暗区回声,胆总管常呈代偿性扩张。

图3-2-2 胆囊结石(充满型)
(3) 胆囊泥沙样结石胆囊内出现等回声团,仰卧时常呈片状且沉积在胆囊后壁,后方无声影。

异常回声随体位改变其沉积形态及位置均发生改变。

(二) 临床意义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诊断准确率达95%。

(三) 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特别是胆囊充满型结石与胆囊周围的肠袢相鉴别。

肠袢的强回声形态不稳定,后方声影有多重反射回声,长时间观察可发现肠袢蠕动现象。

不同切面观察其强回声延及胆囊外,胆囊泥烧样结石与部分容积效应造成的假泥沙鉴别,后者无随病人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的现象,胆囊颈部结石与肝门部钙化淋巴结或术后瘢痕组织鉴别。

胆囊炎
(一) 急性胆囊炎声像图特征:胆囊增大,形态饱满,胆囊壁可增厚呈双层或多层弱回声带,亦可薄如正常。

胆囊内常呈带有细光点的无回声区。

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减弱或消失,多伴有胆囊颈部结石,超声检查时探头压及胆囊区,压痛明显,即墨菲氏征阳性。

图3-2-3 急性胆囊炎,胆囊内胆汁稠厚
(二) 慢性胆囊炎声像图特征:胆囊大小多为缩小,亦可正常,胆囊壁增厚且毛糙,胆囊内胆汁透声差,即在无回声胆汁暗区内有点状
增强光点飘动。

慢性胆囊炎常同时伴有胆囊结石,脂餐试验胆囊收缩功能不良。

(三) 临床意义:超声检查根据胆囊大小、形态、囊壁增厚、胆汁透声性等信息为临床诊断胆囊炎提供证据,但总的来讲超声检查法对胆囊炎的诊断特异性远不如胆囊结石高,尤其是对慢性胆囊炎诊断。

(四) 鉴别诊断:胆囊炎胆囊壁增厚与肝硬化腹水,致低蛋白血症时胆囊壁增厚的“双边影”鉴别,后者胆囊无增大,且胆囊内胆汁透声好,无细光点回声。

慢性胆囊炎与胆囊癌鉴别,胆囊癌引起的胆囊壁增厚,常呈不均匀增厚,胆囊形态僵硬,有时胆囊内伴实质肿块。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积症
(一) 声像图特征胆囊大小形态一般正常,囊壁可正常或轻度增厚,胆囊内增强光点(光团)附着于囊壁,后方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增强回声一般不超过1cm,其内无彩色血流信号。

图3-2-4 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积症
(二) 临床意义目前超声仪能显示有胆汁充盈状态胆囊内小至1mm的增强回声光点,这使超声诊断胆囊内胆固醇结晶的敏感性大为提高。

根据声像图特征极易对该病作出诊断。

(三) 鉴别诊断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积症主要与胆囊良性腺瘤鉴别,后者体积较大,常大于1cm ,基底部有彩色血流信号。

胆囊壁胆固醇
结晶沉着症还须与胆囊结石鉴别,根据增强回声后方是否有声影及是否随体位改变而移动,这二特点不难鉴别。

胆囊腺瘤
(一) 声像图特征胆囊大小形态一般正常,腺瘤呈中等或高回声结节,自胆囊壁向胆囊腔隆起,好发于颈部及底部。

平均体积较胆固醇性息肉大,基底较宽,且有彩色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检测到低速低阻动脉血流。

图3-2-5 胆囊腺瘤
(二) 临床意义现代高分辨力超声仪,特别是高彩色灵敏度及高彩色信噪比,大大提高了超声诊断该病的特异性。

目前超声成为诊断此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三) 鉴别诊断胆囊腺瘤与胆囊癌鉴别,典型胆囊癌其胆囊壁增厚不规则,胆囊内乳头状肿块表面不平整等特征,不难与胆囊腺瘤相鉴别,但是早期胆囊癌由于二者声像图缺乏差异很难鉴别。

胆囊腺瘤与胆囊内胆固醇息肉的鉴别要点见胆囊壁胆固醇结晶沉积症所述
胆囊癌
(一) 声像图特征胆囊癌因肿瘤病理大体形态不同,分为多种类型。

1.隆起型胆囊内有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隆起突出物,形态有结节状,覃伞状或圆球形,基底宽,边缘不整齐,内部彩色信号偏多或丰富。

2.厚壁型胆囊壁呈非均匀性增厚,内壁不平整,胆囊形态僵硬,在增厚的胆囊壁内有彩色血流信号。

3.混合型同时具有隆起型和壁厚型的特征的胆囊癌。

4.实块型胆囊形态失常,胆囊内胆汁无回声区被低回声或不均匀实质肿块回声所充填,常伴有结石回声,实质肿块内可有彩色血流信号。

此型多为胆囊癌的晚期表现,常有肝内直接转移灶及肝门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图3-2-6 胆囊癌
(二) 临床意义超声检查诊断实块型、混合型和部分隆起型(覃伞状、圆球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能判断是否有肝内局部转移、淋巴结转移,对临床分期提供资料。

然而对厚壁型及结节状隆起型,特别是早期胆囊癌则存在一定的假阴性。

(三) 鉴别诊断隆起型肿瘤与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及胆囊腺瘤鉴别。

对于覃伞状、圆球型胆囊癌可通过肿块大小不同来鉴别。

胆囊癌其肿块大小常大于胆囊息肉及胆囊腺瘤,而结节状胆囊癌很难与胆囊息肉及胆囊腺瘤相鉴别。

特别是与胆囊腺瘤、厚壁型胆囊癌须与慢性胆囊炎鉴别,实块型胆囊癌因胆囊轮廓不清而应与肝癌鉴别,肿块的位置
及除肿块外是否有胆囊存在是鉴别时的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