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
奈达的四个对等原则的解释
奈达的四个对等原则的解释
嘿,你知道奈达的四个对等原则不?这可真是翻译领域里超重要的
东西呢!就好比是搭积木,得把每一块都放对地方,才能搭出漂亮的
城堡。
形式对等,这就像是给一个物品穿上合适的“衣服”,要保持它原来
的模样。
比如说,原文里有个特别的句式,那在翻译时也得尽量保持
那个独特的形式。
就好像一件精致的瓷器,你得小心翼翼地原样呈现它。
动态对等呢,就像是理解一个人的心思,要抓住那个核心的意思,
而不是只盯着表面的字句。
比如说一段话表达的是开心的情绪,那翻
译出来也得让读者感受到那种开心,而不是干巴巴的文字转换。
词汇对等,哎呀,这就像是找对钥匙开对锁!每个单词都有它特定
的含义和用法,得准确地找到对应的那个词。
比如“apple”就是“苹果”,不能翻译成别的呀。
句法对等,就像是编排一场舞蹈,句子的结构和顺序得合理安排。
如果原文是先这样说,再那样说,那翻译也得遵循这个顺序,不能乱
了套。
你想想看,要是翻译的时候不遵循这些对等原则,那会变成啥样?
那可就乱套啦!翻译出来的东西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在
说啥。
所以说呀,奈达的四个对等原则真的超级重要,就像我们走路
得靠两条腿一样,是翻译的基础和关键呢!它们能让不同语言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顺畅、准确,让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彼此。
我觉得我们真得好好重视这四个对等原则,这样才能让翻译的世界更加精彩呀!。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1)结构主义语言学—成分分析( Componential Analysis) a. Semantic Componential Analysis semantic features semantic component distinctive features man= [+HUMAN]&[+MALE]&[+ADULT] woman=[+HUMAN]&[+FEMALE]&[+ADULT]
1. 2. 3. 4. 5. 6.
There is something. I must say something (to my people). My people stand ( on the warm threshold). The threshold is warm. The threshold leads ( into the palace). The palace is of justice.
形式对等 动态对等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功能对等” 核心就是找出目的语的各种有 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 文的对等信息。(先思想内容,再文体风格)
奈达 “动态对等” 翻译理论
一、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简述 二、“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翻译理论奈达翻译标准Dynamic Equivalence译成“动态对等”曲解了奈达翻译理论
对等 ’的翻译标 准;2 .把 现代语 言学的最新研 译文对译文的接受者 。同一信息 ,用两套不同的 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论 中来 ;3 .在翻译 史上第 语 言 ,接 受 者 不 同 ,却 要 产 生 出基 本 相 同 的效 这就是等效翻译的主要原则 。 2 ”[ 1 个把 社会 效 益 ( 读者 反 应 )原 则纳入 翻 译标 准 果 , 令 人 十分 遗憾 的是 ,奈 达提 出 的翻译 标 准是 之 中。 ”尤其是他的动态对等理论 ,一举打破 中
一
收稿 日期 :2 1—1- 1 0 0 0 2
作者简介 :李 田心 (9 6 ) 14 一 ,男,湖 南衡 阳人 ,广 东外语 外贸大学南国商 学院教授 ,韩 山师范学院教授 。
・
7 ・ 4
D nmiE uvl c ,不是 “ 态 对 等 ” ya c qi e e an 动 。将 D — y
i e ms o h e r e t n tr ft e d g e o whih t e e tr ft e c he r c p o s o h me s g n t er c p o n ua er s n oi i u s a ei h e e t rl g g e po d t t n s b- a sa tal t e a ma n r a t e e e t r i t e t n ily h s me n e s h r c p o s n h s u c a g a e o r e ln u g .Thi e p n e c n n v rbe i e t- s r s o s a e e d n i c l frt ec lu a n itrc ls ti g r o f a , o h u t r la d h so ia etn sa et odi-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观概述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观概述论对等原则张铭1尤⾦·奈达尤⾦?奈达,美国语⾔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是西⽅翻译理论语⾔学派最重要的代表⼈物之⼀。
1914年11⽉11⽇出⽣于美国俄克拉何马市,从⼩笃信基督,并对语⾔有浓厚的兴趣。
1943年获密歇根⼤学语⾔学博⼠学位,接着长期在美国圣经学会主持翻译部的⼯作,曾任美国语⾔学会主席,他把语⾔学应⽤于指导圣经的翻译,创造了⾃⼰特⾊的翻译理论,⾄今发表40多部著作,250余篇论⽂,可谓著作等⾝。
他还到过96个国家,在⼀百多所⼤学做过讲座,并曾来过中国13次。
奈达的翻译思想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描写语⾔学阶段:这⼀阶段,奈达结合⾃⼰在圣经翻译中的实验,主要集中研究了句法、词法和语义翻译中的问题。
这⼀期间的代表作是《论词法:词的描写性剖析》(1946)、《圣经翻译》(1947)等。
(2)交际理论阶段:这⼀时期是奈达最⾼产,成果最丰富的的时期,他明确提出了“翻译的科学”这⼀概念,创⽴了翻译的交际学理论,并阐释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提出了“分析、重组、翻译、检验”的四步式翻译过程。
代表作是《翻译科学探索》(1964)《翻译理论与实践》(1969)1等。
1与塔伯合著。
(3)社会符号学阶段:这⼀阶段,奈达⼀⽅⾯保留了交际理论的观点,另⼀⽅⾯,对⾃⼰的很多观点进⾏了修正和发展,同时开始采⽤社会语⾔学和社会符号学的观点和⽅)法来研究翻译问题。
代表作有《论翻译的社会语⾔学理论》(1979)《意译》(1982)等。
2奈达的基本翻译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1)、翻译是交际活动。
(2)、翻译主要是译意。
(3)、为了译意,必须改变语⾔的表达形式。
32《论对等原则》不存在绝对的对等没有哪两种语⾔是完全⼀致的,⽆论是对应符号被赋予的意义还是这些符号排列为词组的⽅式,因此,就有理由认为翻译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等。
这样,也就不存在完全精确的翻译,翻译的整体影响可能接近原⽂,但细节不可能完全相同。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Nida's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是翻译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著名翻译学家奈达(Eugene Nida)提出,旨在帮助翻译者解决跨文化翻译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是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原则,它强调翻译的目标是传达原文的意义和效果,而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目标语言(TL)的读者及其文化背景,使翻译更符合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
换句话说,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特点进行调整,使读者能够像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感受到原文的情感和意义。
在实践动态对等原则时,翻译者可能会进行改动和调整,以适应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如果原文使用了其中一种隐喻或俚语,翻译者可以考虑使用目标语言中相似的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
此外,翻译者还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阅读习惯适当增加或删减内容,以使翻译更自然地融入目标语言文化环境。
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是动态对等的延伸和补充,它强调翻译的关注点是将原文的功能转移到目标语言中。
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应该考虑到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和语境要求,使用与原文相似的功能元素和语言形式,使翻译达到相似的交际目的。
换言之,翻译不仅要传达原文的意思,还要在目标语言中实现相同或类似的交际效果。
在实践功能对等原则时,翻译者首先需要明确原文的交际目的和表达方式,然后再寻找适合目标语言的对应表达。
这可能涉及到调整语言风格、选择特定的词汇、调整语气和情感色彩等。
通过运用功能对等原则,翻译者可以更好地满足目标语言读者的交际需求,使翻译更具说服力和可接受性。
总的来说,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提供了一种方法和原则,帮助翻译者解决从原文语言到目标语言的转换问题。
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
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动态对等”是“文化对等”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由奈达于1987年提出,它强调“跨文化翻译的联系和影响是双向的,相互之间具有动态平衡”。
它也被认为是翻译理论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广泛应用于跨文化翻译领域。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奈达关于动态对等的概念。
奈达认为,动态对等的概念是建立在“文化对等”和“文化相对化”基础上的,它提出“在跨文化翻译本身过程中,只有在源语言文化与目的语言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动态平衡的情况下,这两种文化才能够和谐的穿梭于彼此之间”。
也就是说,两种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是相互的,它们必须发挥出动态的关系才能获得最好的翻译效果。
因此,翻译家在进行跨文化翻译时,必须充分考虑语言文化之间的对等性,也就是采用动态对等理论,来确保翻译内容的准确性。
其次,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首先,翻译家需要充分考虑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强调源语文化的特色。
另一方面,翻译家还需要考虑目的语文化的特点,对翻译的文本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其达到最佳效果。
此外,翻译家还应该注意保留源语文化中的概念特色和语言符号,同时考虑目标语文化的特点,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为此,翻译家需要根据不同文化的不同特征,运用多种适当的翻译方法,体现不同的文化特征,从而使翻译作品保持最大的有效性。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动态对等理论在实践中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时候,语言文化的差异和翻译家的翻译技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翻译者可能无法完全权衡到这些因素,有可能出现翻译不当的情况。
此外,动态对等理论所涵盖的范围有限,大多数情况下,它仅可为翻译家提供有限的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动态对等理论是一种实用性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翻译家在使用这一理论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通过采用动态对等理论,跨文化翻译得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达到“双方互利”的目的,最终促进文化交流与整合。
奈达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例子
奈达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例子奈达的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你知道的,翻译可不是简单的字对字,形式对等就像是在一张精美的画布上,只把图案复刻下来,尽量保持原作的样子。
想象一下,你在餐馆点菜,服务员拿着菜单来,你只想吃一个好吃的炒饭,结果他给你来了一盘一模一样的,但味道却差得离谱。
这就是形式对等,外表看着不错,实则没啥内涵,咱们要的是味道,对吧?动态对等就像是把你点的炒饭换成了那种能让你一口接一口停不下来的美味。
翻译的艺术在于传递原文的精髓,甚至超越文字本身,让人感受到文化的脉动。
比如说,你去国外,听到当地人说“让我们一起喝酒庆祝!”这句话,字面翻译可能变成“Let’s drink alcohol to celebrate!” 听上去乍一听没啥问题,但在我们的文化里,这就得变成“干杯!”这样的动态对等,听着才舒服,瞬间拉近了距离。
而形式对等的话,咱们也能用“喝酒庆祝”这样的直译,没问题,但是不是感觉少了点热情呢?就像咱们日常说的“人情味”啊,翻译也是要讲究情感的。
再说一个经典例子,你知道“Once in a blue moon”这句话吗?如果单纯翻译成“在蓝月亮时”,这可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它的意思其实是“千载难逢”,翻译成“rarely”会让人更能感受到那种稀有的感觉,恰到好处。
翻译不仅是技术活,更是情感的传递,得让人感到共鸣,才能让人心里一亮。
就像是把一首歌唱给你听,不只是音符的组合,更是情感的表达。
再看看一些古老的成语,比如“举案齐眉”。
这说的可是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翻译成“hold the tray at eye level”似乎不太能表达那种情感,咱们可以换成“mutual respect”这样的说法,听起来更贴切。
这样一来,意思不仅得以保留,听起来也更顺耳,简直就是翻译中的“绝配”!而形式对等只会让人觉得像是在读课本,乏味得很。
你觉得,翻译的乐趣是不是就在于此?在保持原意的基础上,把它变得更有趣味。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1)抛弃传统的词性概念(parts of speech) 实体(object) : book, women, ghost 事件 (event) : go, love, talk 抽象概念(abstract) : green, slowly, often 关系(relations) :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
逆转换翻译理论(Back Transformation)
原文
检验
译文
转换
分析
重组
改变 调整 删减
3)用同构体(isomorphism)概念解释 社会文化语言符号
符号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是任何一个符号, 无论是字、词、句成语这类语言符号, 还是手势、身体活动等语言外符号,或 是社会行为这类社会符号,都只有在它 本身所处的环境(系统)中才有意义。
现代交际理论
翻译的交际学理论
交际功能
二)“动态对等”理论的内涵
翻译的两种基本导向: 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关注形式和内 容,是诗与诗、句与句、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对应。 接受语的信息应该尽可能和源语中的各种因素分别 对应。 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以表达方式的 完全自然为目标,而且尝试将接受者与他自己文化 语境中的行为方式联系起来,它并不坚持读者只有 理解了源语语境中的文化模式才能理解信息。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课件
04 奈达动态对等翻 译理论的挑战与 批评
对理论的挑战
文化差异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目标语读者与源语读者有相似的感受,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 对同一文本的理解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难以完全对等。
语义对等的准确性
奈达的理论强调语义对等,但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完全准确地传达原文的语义是相当困难 的,因为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和动态性。
详细描述
在跨文化交流中,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调对文化差异的处理和归化。译者应充分了解源语言和目标 语言的文化背景,关注文化元素的翻译,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同时使目标读者能够理解和接 受。通过动态对等理论的应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THANKS
感谢观看
20世纪中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跨 文化交流的增多,传统翻译观念受到 挑战,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文化背景
奈达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 更是文化层面的交流,强调文化因素 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理论定义
动态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的理想状态是达到 动态对等,即译文读者对译文的 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尽
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应用
跨文化交流中,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强 调文化的传递和交流,要求译者关注不
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动态对等理论要求译者深入了解目标文 化的背景和价值观,尽可能地再现原文 的文化内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
和交流。
在跨文化交流中,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 还强调译文的语境和文化背景的考虑, 使译文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不同
06 奈达动态对等翻 译理论案例分析
案例一:文学翻译中的动态对等
总结词
重视原作情感和意境的传达
英汉翻译中动态对等原则
浅谈英汉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摘要: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就是功能对等,即译文不能强求文字表面语义的对应,而应注重实现两种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
本文对奈达的对等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和介绍,希望对英汉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关键词:英汉翻译;动态对等;形式对等一、引言其实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大思想家严复先生就曾经提出了“信、达、雅”的译文标准,其中的“信”和“达”简单来说就是要保证信息的对等传递。
在奈达的理论中,“对等”主要指四个方面的对等,即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最重要的是意义对等,形式对等则是次要的。
这一方面是因为语言之间在词法和句法上固有的差异,使得“对等”在很多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实现;另一方面,如果勉强追求形式上所谓对等的话,源语的文化意义很可能就会被僵硬的形式所掩盖,造成文化交流的障碍,无法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二、动态对等原则的内涵意义对等不是对形式对等的否定。
动态对等原则并不意味着“形式”在翻译过程中可以被忽略。
以诗歌翻译为例,诗歌通常都比较注重形式,其译文内容难免受到形式的限制,所以很多译者在翻译诗歌的时候,往往为了内容而放弃或突破某些形式的限制。
比如把抒情诗歌翻译成抒情散文的形式,虽然内容无缺,但是译文就没有了原文的情感和风味。
因此,在诗歌翻译中经常运用“注脚翻译”的方式,尽量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辅助以注脚,帮助读者认同原文的语言环境,理解源语的文化风俗和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比较好的翻译效果。
由此来说,任何一个翻译理论都不是万金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翻译目标和表达需要,选用恰当的翻译方法和原则。
与“形式对等”相比,“动态对等”更强调译文的流畅和自然,把目标语的文化背景摆在首要位置,力求译文和原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取得类似的表达效果,而往往不拘泥于原文本身的表层文字信息。
比如在美国电影《长大后》中,有一句台词“you think he represents hulk hogan?”有译者用注脚翻译的方法把译文处理成“你觉得他能代表胡克·霍根(美国八九十年代摔跤偶像)吗?”这样翻译虽然符合源语语义,但是却很难在中国观众中产生共鸣,因为很多观众并不了解美国的摔跤运动,更少有人了解胡克·霍根。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
浅析的“功能对等”理论一、概述“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一种翻译理论。
这一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追求源语言和目标语言在功能上的对等,而非字面上的直译。
换句话说,翻译的目的在于传达原文的含义、风格、文体等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体验。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应以读者为中心,注重译文的自然性和流畅性,追求在语义和风格上的对等,而非形式上的对等。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损失,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这些损失,使译文尽可能地接近原文。
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它提醒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实际功能,而非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对等。
同时,该理论也鼓励翻译者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功能对等理论是一种注重实际效果和读者体验的翻译理论,它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1. 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功能对等”理论,又称为“动态对等”或“功能等效”,是由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翻译理论核心。
该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译文应以实现源语信息的同等功能为目标,而非追求形式上的逐字逐句对应。
功能对等强调译文的读者应能像阅读原文读者一样理解和欣赏译文,即译文应产生与原文相似的反应。
在奈达看来,翻译的首要任务是传达原文的意义,而不仅仅是复制原文的词汇和结构。
他认为,翻译的目的在于实现交际功能,译文必须能够在译语环境中产生与原文在源语环境中相同的效果。
这种对等不是形式上的,而是功能上的,它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充分考虑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表达习惯,使译文在语义、风格、文体等方面与原文达到最大程度的对等。
功能对等理论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与“意译”的对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观念。
它强调翻译应以实现交际功能为最高准则,而非简单地追求文字上的对应。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奈达的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摘要,美国翻译理论之父尤金?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等翻译理论和原则。
本文通过介绍奈达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并以Limbo为例,来阐释该理论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以及对翻译实践起到的指导作用关键词,奈达,动态对等,翻译实践,Limbo1. 引言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问世,对当时的中国翻译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奈达的翻译理论中最有贡献的是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译文的读者身上,要重视读者的反应,强调的是译文对目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2. 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20世纪60年代,奈达提出了“形式对等”的理论。
形式对等,很明显的,追求的是译文和原文在形式上尽可能的一致。
然而,在实际运用中,形式对等有许多的局限性。
因此,奈达把形式对等理论发展成了动态对等理论。
奈达认为,“在动态对等翻译中,译者所关注的并不是源语信息和译语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一种动态关系。
”,《翻译科学探索》,1964,2.1 动态对等翻译的层次性动态对等,即“从语义到语体,用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包含形式上的对等、意义上的对等和风格上的对等三个不同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地位和意义首先是形式上的对等,这是翻译时的最低标准,强调我们在做翻译时要字对字、句对句、概念对概念的对等,从而使得译语和源语之间实现字序、词性和句序上的完全对应意义上的对等是翻译的根本性的要求,是准确地传达信息的保障,在翻译实践中居于中心地位2.2 动态对等理论之于翻译实践奈达的翻译理论强调忠实于原文,力求译文的读者能够获得和读原文一样的感受。
动态对等要求译文能够在不同的语言形式中尽可能地完美再现原文的含义,限制翻译者毫无节制的自由发挥奈达主张翻译时以意义为主,形式上做出退步,不仅合理,而且是必要的。
这与我国传统译论中的“重神似而不重形似”以及“得意忘形”的观点有相似的地方2.3 动态对等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动态对等理论和其它理论一样,并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况的,也就是说,它并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
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20世纪80年代后,翻译研究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理论家以新视角研究翻译,以寻求翻译问题的原因并解决它们。
在所有新视角中,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它强调翻译的文化方面。
本文的目的是从文化视角分析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探讨它如何影响文化翻译问题的解决。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是翻译理论的一个核心观念,它阐述表示翻译应该尝试达到对等的状态。
一般而言,对等是指翻译任务中发出者(译者)和接收者(读者)之间形成的互动关系,它涉及语言、文化和文本特性之间的某种平衡。
换句话说,也可以理解为译者试图在文化传输的过程中模仿原文语言的文化精神,以便创造更加可信的译文。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还强调了文化相关性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即译文应适应其受众的文化背景。
换句话说,译文应与翻译中包含的文化信息相一致,以此予以接受。
为了做到这一点,译者需要理解原文中涉及的文化信息,并将其转化成跨文化语境中的理解。
以上是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基本概念,那么它对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传输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要求译者在翻译中考虑文化差异。
比如,中国和西方文化都有各自不同的观念、价值观和道德准则,译者在译文中需要将这些差异转化为一致,以便其接收者可以正确理解。
此外,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还强调媒体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翻译任务被认为是一种静态的过程,但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看来,翻译任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译者必须考虑媒介的影响,以便达到文化传输的最佳效果。
例如,如果原文的受众主要是中国人,译者应该考虑文化差异,而不是直接译文,而如果原文的受众主要是西方人,译者则应考虑西方文化的差异,以便译文能受到正确的理解。
最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还强调了新媒体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传统的文本翻译往往重视语言本身,但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可以在跨媒体环境中进行交流,因此,译者在翻译中还需要考虑新媒体的文化角度,以便通过跨文化的新媒体环境达到最佳的文化传输效果。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的动态对等和功能对等理论
奈达是一位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他的动态对等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是他在研究社会交往过程中提出的重要理论。
动态对等理论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并且能够根据当前的交往情况随时调整。
这种理论认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由当前的交往情况所决定的,并不是由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或角色所决定的。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基于他们在当前交往中所扮演的功能而建立的。
这种理论认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由他们在当前交往中所扮演的功能所决定的,并不是由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或角色所决定的。
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功能对等理论在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这些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社会交往过程中两个人之
间的关系是如何演变的,以及为什么在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会有所变化。
此外,这些理论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各种角色的作用和意义,并为我们在社会中的交往和沟通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论奈达的等效对等理论对英汉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作用
论奈达的等效对等理论对英汉翻译中异化和归化的作用只有三个原则:1、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2、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3、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起源1、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前身——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来自于奈达年所著《翻译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所提倡的“对等效应”原则,动态对等包含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动态对等原则的建议就是使目标语读者和文中传达出来的信息之间的关系与源语言的接受者和文中表达出来的信息之间的关系维持一定程度的一致性。
因此,信息须要根据目标语读者语言的特点、市场需求和目标语读者所在的文化语境的期盼利尼县展开适当的调整。
2、奈达动态对等到奈达功能对等的转换奈达在他年所撰的《从一种语言至另一种语言》中,首次明确提出“功能对等”这个多样的专业术语,但他指出之前所明确提出的“动态对等”和之后明确提出的“功能对等”没非常大的相同。
他在他的另一部著作《语言与文化——翻译中的语言》中解释道:之前的“动态对等”是强调源语言和目标语语言的对应必须要优先于文体和形式上的对等,这样的说法会造成一定的误解和争议,反而会让人们产生“翻译文本的意义和信息与翻译文体本身的文体形式是矛盾关系”的观点,所以为了消除人们的误解与困惑,他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
因为这个术语里的“功能”一词重点注重了译者的实际交际功能,因此“功能对等”更能够精确地抒发奈达所明确提出的对等思想。
动态对等理论
《翻译科学探索》 《语言与文化——翻译中旳语 境》
主要功绩在于:
1、把信息论与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 动态对等旳翻译原则;
2、把当代语言学旳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翻译理 论中 来;
3、在翻译史上第一种把社会效益(读者反应)原 则纳人翻译原则之中,他提出旳动态对等这一开 放式旳理论,打破中国老式译论中静态分析翻译原 则旳局面,为我们建立新旳理论模式提供了方向。
动态对等理论 ( dynamic equivalence )
杨XX 吴XX 王X
一、简朴简介尤金·A·奈达(Eugene A. Nida)及 “动态对等”。
二、遵照原则
三、特点
尤金A·奈达(Eugene A.Nida),语言学 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当代翻译理论 旳主要奠基人,其理论关键是功能对等。
▪
第三,假如形式旳变化依然不足以体现原
文旳语义和文化,能够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
处理文化差别,使源语和目旳语到达意义上旳对等。
“重创”是指将源语旳深层构造转换成目旳语旳表
层构造,也就是将源语文章旳文化内涵用译语旳词汇
来论述和阐明。
▪ 例如:“He thinks by infection , catching an opinion like a cold. ”“人家怎么想他就怎么想,就像人家得了 伤风,他就染上感冒。” 在此句旳英文原文中,原文 旳内涵并不是靠词汇旳表面意义体现出来旳,而是 隐藏在字里行间里。
“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所谓“功能对等”,就是说翻译时不求文字表 面旳死板相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旳 对等。
动态对等翻译观,其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 译文读者旳反应上,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或听众 所起旳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或听众所起旳作 用基本相同。动态对等理论高度注重目旳语与源 语旳契合程度,对翻译实践具有很强旳指导性。
对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和金堤等效翻译理论的思考
对奈达动态对等理论和金隄等效翻译理论的思考本文通过分析奈达的代表作《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金隄的《等效翻译探索》,系统地探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金隄的等效翻译理论。
比较奈达和金隄的翻译理论是为了揭示其异同:金隄和奈达两人的翻译理论有着许多相似之处,都试图运用一些现代语言学翻译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翻译问题。
不同之处,金隄的翻译理论侧重于原文,而奈达在翻译过程中则是更多地考虑目的语读者;金隄更加关注于文学翻译中等效原则的体现。
标签:动态对等;等效;奈达;金隄;效果一、绪论金隄和奈达都是有成就的翻译学者,他们对翻译都有独到的见解,是等效翻译理论的代表,为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动态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和翻译家奈达提出的,他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逐渐传入中国,并对中国翻译研究界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从那时起,中国的翻译学者们便开始将他们的注意力从传统的中国翻译理论转向了研究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读者反应理论。
奈达试图用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如语言学和交际理论,来科学地分析翻译过程,并解读翻译中产生的一些问题。
反观中国翻译学者,金隄在《等效翻译探索》一书中提出了他自己的等效翻译论,这是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下文将简要叙述下两人各自对翻译的见解。
二、金隄与奈达的翻译理论研究1、金隄的翻译理论简介金隄,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学者,他的理论是对奈达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并将其理论命名为等效翻译理论。
他把自己的理论成功应用到文学实践中去,这一点在他的翻译作品《尤利西斯》中可以体现。
此外,金隄还对奈达理论的准确理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等效翻译论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金隄认为,一个好的翻译应该确保准确和流利。
译者不应该只关注于某一个因素而忽略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对全局翻译的整体把握。
在他看来,准确性是指译文文本的内容应符合原文的内容,而流畅性指的是译文应符合目的语语言规范,以达到流畅自然的翻译,两者兼顾才能翻译出好的译作。
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
从动态对等到功能对等——奈达对等翻译观简述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不断走向全球化格局、多元化方式,大到洲际小到国际间的商务交流日趋频繁,专业化的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稀缺,我国对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这与商务英语在翻译的运行中没有渗透对等的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
翻译者在翻译的进行中未能遵守这项对等的理论也变成限制商务的谈判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不仅会影响到国家的对外贸易,也会对国家形象造成重要影响。
1 关于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就是专业英语的一个分支,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被列入学术研究。
它涵盖着商业活动中的多个领域,例如科技译者,外贸译者,外资引入表明,国际融资,国际旅游业,国际运输业等多个方面。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经济的变革显得愈加频密。
英语也因此在世界经济领域中沦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语言交流沟通交流方式。
因此商务英语也显得越来越关键。
国内外许多专家也都在不断地投身于商务英语的研究之中。
在我国,针对商务英语翻译的调查研究已经有了很多先例,并且留下了很多的研究资料,包括肖满军的《商务英语翻译及词义的正确理解与选择》,张勇的《词汇意义的正确理解》,周立人的《商务英语翻译中动态对等的应用》,刘法公的《中英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的探索》以及廖莹的《国际商务英语学——理论,语言以及实践》等著作和论述。
在廖莹的研究报告中,对商务联络的十三个特征进行了细致的概括,并指出国际商业活动的文字写作应当遵守7个c的原则,这七个c包括completeness(完整性),clearness(清晰性),concreteness(可推敲性),conciseness(警醒性),courtesy(礼节性),consideration(可考虑性)以及correctness(正确性)。
在国外的研究者中,尤金奈超过的功能对等理论对中国的译者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首次明确提出动态对等理论,在译者领域获得非常大顺利。
并且在《从一种语言至另一种语言的横跨》一书中已经开始用“功能对等理论”替代了模棱两可的“动态理念”。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01
总之,尤金·奈 达的翻译理论是 一种以交际功能 和读者反应为核 心的理论
动态对等
02
他强调了翻译过 程中对等的重要 性,并提出了"最 贴近的自然对等" 的概念
03
这种理论对于指 导翻译实践具有 重要的意义
-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THESIS DEFENSE POWERPOINT
XXXXXXXXXX
-
1 功能对等 2 动态对等
尤金奈达翻译理论
1
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 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翻译 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在西方
翻译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2
奈达的翻译理论主要 包括"功能对等"和" 动态对等"两个方面
1
功能对等
功能对等是指翻译的文本应该在语言和语义上与原文本保持一致,从而能够达到与原文本 相同的功能和效果。这种理论强调翻译的交际功能,即翻译应该使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原 文本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指导老师:XXX
答 辩 人 :XXX
奈达认为,翻译过程中的对等包括词汇对等、语法对等、语义对等和风格对等。词汇对等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词汇应该与原文本中的词汇保持一致,从而避免歧义和误解。语法对等 是指翻译文本中的语法结构应该与原文本的语法结构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原文本的流畅性 和准确性。语义对等是指翻译文本应该与原文本在语义上保持一致,从而避免误解和歧义 。风格对等是指翻译文本应该与原文本在风格上保持一致,从而保持原文本的个性和特点
为了实现功能对等,奈达提出了"最贴近的自然对等"的概念。他认为,翻译应该追求自然 、流畅的效果,而不是刻意的模仿或生硬的翻译。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理解原文本的 文化背景、语言特点、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因素,从而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最贴近的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
翻译理论的发展与发现,一直是语言学家最关注的课题,尤其是新的翻译理论的出现,使翻译学研究者们更加有趣、变化多样。
本文将重点介绍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并分析其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奈达翻译理论是由西班牙翻译学家José Ortega y Gasset于1953年提出的。
奈达翻译理论是一种相对论,它认为,原文与译文之间存在着一种相对对等关系,而翻译者的任务是要使译文尽可能地与原文保持着这种相对对等关系。
奈达翻译理论的特点是强调译者的意识,认为翻译本不是一种乏味的文本抄写工作,而是一种深思熟虑的活动,翻译者必须对原文有很深的理解,并有客观的态度向原文进行相对对等,以做到“自在”、“诚实”、“合理”的翻译。
在奈达翻译理论中,动态对等是指翻译者在文化、社会、时代的改变中,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调整,使其在译文中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情趣,以达到发挥原文的最大作用的一种翻译方式。
动态对等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译者,可以在原文的意思基础上,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结合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以有效地、有创造性地进行相对对等,从而实现最佳译文效果。
在实践中,翻译者可以通过动态对等这种方式,自由地发挥主观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利用丰富的符号,表达出翻译者的审美情趣,使翻译的语句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增强其译文的文化魅力和读者的读解体验。
此外,动态对等还能够让翻译者更加深入地钻研
原文,发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把翻译的文化叙事移植到译文中,更好地让本文化的读者接受原文信息。
总之,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简单抄写与死记硬背的传统翻译方式,引导翻译者积极体验原文,以更活泼活跃、更有创见的方式去理解原文的文化,将其信息传达到译文中。
有效地掌握动态对等,深入地钻研原文,经过翻译者的聪明才智,才能将原作有效地传达给读者,从而实现翻译的意义。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奈达翻译理论中的动态对等的介绍,从概念介绍到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以及它所带来的实质性增长,全文均经过详细、深入的讨论,旨在使翻译者更全面地了解并有效地运用动态对等原则,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