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火作业危害分析.doc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评价记录(动火作业)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评价记录(动火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c458635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7.png)
用电设备安装漏电保护器
1.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作业前对设备、工具及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良好;作业前清理周围易燃物,进行动火分析,分析合格方可动火。
2.作业场所现场清理严禁使用存在线路破损、绝缘失效或存在故障的电气焊工具;
3.监护人现场监控,及时制止违规违章行为;
4.工作区域设置必要警示、告知标志。对现场进行清理,焊机、气瓶等按规定存放;
2.火灾事故发生时,使用灭火器材灭火,其他无关人员紧急疏散。
2
3
6
4
低风险
班组级
无
2
动火作业
由于接触带电部位,存在触电风险
人员受伤
/
2
4
8
4
低风险
班组级
3
由于火花飞溅,存在火灾、灼伤风险
火灾、爆炸灼伤
/
2
4
8
4
低风险
班组级
4
由于周围存在可燃物、存在火灾、爆炸风险
烧伤、火灾爆炸
/
3
3
9
3
一般风险
车间级
5.及时拆除用电线路、及气体管路。清理现场杂物;
6.检修人员随身携带四合一;
7.作业前检查气带有无裂纹,气瓶接头处有无漏气,检查减压表是否完好,严禁气带混用。对有裂纹的气带进行更换,严禁使用;对于安装过程中减压表接头漏气的,更换新的密封垫。气瓶气带连接好以后,用四合一检测连接处、整根气带是否漏气,检查完成后方可使用。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评价记录(动火作业)
作业活动:动火作业 分析人员:
序号
作业步骤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
现有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风险分级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表(dh)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表(dh)](https://img.taocdn.com/s3/m/5efab4f8f90f76c661371a3f.png)
3、完工后,负责人员即刻到作业许可开具处销单。
作业危害分析表(JSA)
作业名称:
动火作业
编号:SBWX-
作业地点:
作业时间:
分析人员:
日期:
审核人员:
日期:
批准人员:
日期:
工作步骤
潜在事故或危害
预防措施
实施负责人
1、动火作业前准备
2、进行动火作业
3、作业结束
1、作业人员没有相关资质或证件过期
2、劳动防护用品佩带不合格
3、没有做好现场隔离
4、没有将气瓶直立、固定、避免太阳直晒,并不同气瓶间距太小;
5、操作人员作业前,仔细检查所用工机具的合格性,保障焊机接地良好,线路紧固,一机一漏保开关。禁止使用没有检验日期或者过期未进行检验的工机具;
6、动火作业必须在监护人员就位后方可进行,负责人将作业许可证开具好,现场保留一份备查;
7、监护人员必须全程进行现场监护,如需离开,找其他具有动火监护资质的人员代替,并交代好职责,若没有其他人顶替,必须停止作业;
5、电焊机等动火作业用机具没有充分检查合格性;
6、现场监护没有到位即开始动火作业;
7、监护人员中途离开;
8、没有准备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灭火器材。
9、所用气瓶周围存在火源,有火灾爆炸隐患;
10、结束作业或者中断作业时焊条未从焊钳上卸下或者未关闭气源、电源;
1、环境污染
2、未断电或者未关断气源
3、未关闭作业许可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在合格期内的特殊工种操作证。
2、按照作业许可要求佩带必要的防护用品,并保证所用防护用品在检验有效期内以及没有破损;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237d62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ac.png)
动火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1. 引言动火作业是指在工业生产、建设工程等领域中进行的需要使用明火或产生高温的作业活动。
由于动火作业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十分重要。
2. 风险分析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存在以下潜在风险:2.1 火灾风险由于明火或高温的使用,动火作业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火灾可能导致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甚至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2 爆炸风险某些动火作业可能会产生可燃气体或粉尘,并且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引发爆炸。
爆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包括设备损坏、人员伤亡等。
2.3 中毒风险某些动火作业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或烟雾,对人员的健康产生危害。
中毒风险需要特别关注,确保在动火作业期间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预防中毒事故的发生。
3. 防范措施为了减少动火作业的风险,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范措施:3.1 确定安全区域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安全区域,并将其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确保周围人员的安全。
3.2 使用防护设备动火作业时,应使用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防火服、防火眼镜、防毒面具等,以保护作业人员的安全。
3.3 提供灭火设备在动火作业现场必须提供火灾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灭火。
3.4 进行培训和意识提高对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火灾、爆炸和中毒风险的认识,并教授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3.5 检查和维护设备及时检查和维护动火作业所使用的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安全可靠。
4. 结论动火作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对保障工业生产和建设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通过对风险的认识和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爆炸和中毒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务必严格遵守安全规范,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确保作业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动火作业事故调查报告doc
![动火作业事故调查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d6a3f49eed630b1c59eeb5f9.png)
动火作业事故调查报告篇一:动火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动火作业(石化企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动火作业--禁火区与动火区的划定企业根据生产工艺过程的危险程度与维修工作的需要,在厂区内划分固定动火区和禁火区。
在化工企业中设立固定动火区应符合下列条件。
(1)固定动火区距可燃易燃物质的设备、贮罐、仓库、堆场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范的防火间距要求,距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最好在15m以上;(2)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固定动火区区域内的可燃气体含量在允许含量以下。
设备装置正常放空时的可燃气体扩散不到动火区;(3)若设在室内,应与防爆生产现场隔开,不准有门窗串通,允许开的门窗要向外开,道路要通畅;(4)固定动火区周围10m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及其他可燃物质;(5)固定动火区应备有适用的、数量足够的灭火器具,并设置“动火区”字样一类的明显标志。
除固定动火区外的其他区域均为禁火区。
凡需要在禁火区动火时,必须申请办理“动火证”。
禁火区内的动火可划分为两级,一级动火是指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的要害部位、危险区域动火。
一级动火由厂安全技术和防火部门审核、主管厂长或总工程师批准;二级动火是除固定动火区和一级动火区以外的动火。
二级动火由所在车间主管主任批准即可。
动火作业--动火的含义:在化工企业中,凡是动用明火或可能产生火种的作业都属于动火作业。
例如电焊、气焊、切割、熬沥青、烘砂、喷灯等明火作业;凿水泥基础、打墙眼、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电烙铁锡焊、凿键槽、开坡口等易产生火花或高温的作业。
在禁火区内从事上述作业都应办理动火证审批手续,落实安全动火的措施。
一、引言石油化工企业目前正向着生产装置大型化方向发展,生产从原料的投入到产品的产出,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复杂的加工单元,辅助供热、供水、供风、供电系统庞大。
生产过程中的炉、塔、罐、槽、压缩机、泵等设备,以管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了工艺复杂、工艺流程长的生产线。
生产过程中各工序之间一环扣一环,紧密相连、互相制约、具有高度的连续性;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应用,生产装置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https://img.taocdn.com/s3/m/3f4b288e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f.png)
动火作业风险识别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火灾事故频繁发生,而动火作业是火灾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之前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尽可能降低动火作业风险。
本文将分析动火作业的风险和防范措施。
一、动火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1. 火灾风险火灾可能因着火点的位置不当、点火方式不当、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因素引起。
而且一旦着火,往往会瞬间蔓延,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爆炸风险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如果处理的物品易爆炸,可能会导致爆炸事故。
比如煤气罐、燃料桶、化学药品等,一旦发生爆炸,危害极大。
3. 电击风险动火作业时,很可能涉及到电源开关、电子设备等。
如果工人不注意触碰导电物体,很容易发生电击事故。
4. 中毒风险动火作业时,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害气体、化学物品等,因此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感染有毒物品中毒。
二、动火作业的风险防范措施1.严格管理动火作业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执行严谨的制度和规程。
首先,要对各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它们在工作时是安全可靠的。
其次,工作人员必须了解每一步操作的过程和安全风险,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规范。
再者,预见性考虑安全,提前排除风险隐患,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以确保设备安全、生产良好。
2. 遵守防火措施在进行动火作业时一定要遵守防火措施。
首先,必须在操作地点设置必要的消防器材,比如灭火器、喷水等。
其次,对于易发生火灾的地方,比如化学储物柜、化学实验室等,应加强防火措施,并尽可能减少燃烧物的数量。
再者,限制吸烟行为,并强制执行标准化的防火措施以保持安全。
3. 个人安全防护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使用适当的个人安全防护设备。
特别是在易燃物质周围工作时,应配备适当的防火防爆用具和面罩,以减少危险。
4. 停电和隔离操作在动火作业时,应将电源关闭,并将电缆、电线等电气设备隔离,以避免电流冲击和其他危险,确保人体安全。
综上所述,针对动火作业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这些风险需要我们考虑到预防措施的制定,严格贯彻执行,才能够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
动火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
![动火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b4fd260a417866fb84a8e7d.png)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按照《员工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规范》进行作业。
安全教育不到位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有安全教育制度
应急预案不完善
事故扩大,不受控
有《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体打击
按照《安全技术交底规定》执行
未进行检查,检查不到位
烫伤,窒息,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执行吊装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环节
所用动火作业器
具不符合安全要
求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氧气、乙炔等能量瓶有缺陷
容器爆炸
执行危险物品管理制度
乙炔瓶回
火、氧气瓶
胶管老化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泄漏燃烧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焊钳部位
致人触电
触电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工作危害分析(JHA)及风险评价表
单元/工作任务:动火作业评价人员:日期:
序号
工作步骤
危险源
主要后果
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
L
S
R
D
改正控制措施
1
准备工作
无动火方案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作业方案
2
未进行危险源识别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按照《建材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进行辨识。
3
劳动防护用品配备不完全,不完好,穿戴不符合要求。
无消防器材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执行动火安全管理制度
人员精神恍惚,季节过热,疲劳作业
烫伤,火灾、压力容器爆炸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范本模板】
![动火作业危害风险识别及评价【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327fc3ae336c1eb91a375dfd.png)
3
3
可接受
动火作业周围下水道、井盖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3
3
轻微风险
安排专人进行清理
1
3
3
可接受
高处作业未采取防火花飞溅措施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3
3
轻微风险
动火负责人负责安全措施的落实
1
3
3
可接受
监护人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2
2
4
一般风险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没有安排监护人
不能及时发现处理作业现场出现的问题
1
3
3
轻微风险
安排责任心强有经验的人员进行监护
1
3
3
可接受
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4
4
一般风险
严格按照处理方案进行清洗置换,并分析合格
1
3
3可Βιβλιοθήκη 受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4
4
一般风险
安排专人进行加盲板或者拆除一段管线进行隔绝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员:分析日期:
审核人:审核日期:
岗位
工作步骤
危害因素
可能的后果
L
S
R
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
L
S
R
可否接受
备注
动火作业
作业前
不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违章作业引发事故
1
3
3
轻微风险
严格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1
动火接电危险作业分析
![动火接电危险作业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15091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4b.png)
动火接电危险作业分析动火、接电、危险作业是工地施工中常见的作业环节,也是安全风险较高的作业。
在进行这些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环境、作业流程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确保作业过程中安全生产。
本文将针对动火、接电、危险作业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
一、动火作业分析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进行焊接、切割等作业的过程。
由于动火作业存在明火、高温等因素,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火源清理:在动火作业区域进行动火之前,必须清理工作场地,清除杂物、易燃物等物品,确保周围环境干净整洁,防止引燃。
2.通风排气:动火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必须做好通风排气工作,确保工作环境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对人体的危害。
3.安全防护措施: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具,如焊接面罩、防火服等,并配备灭火器材,以备发生火灾时迅速灭火。
4.灭火设备:在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如灭火器、水带等,确保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
5.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违规操作,确保操作安全。
二、接电作业分析接电作业是指在施工现场进行电气设备接驳、维修等作业。
电气作业是高危作业,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引发电击事故。
因此,在进行接电作业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断电检查:在进行接电作业前,必须确认电源已经断开,不得带电作业,以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2.绝缘检查:在接电作业中,必须使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确保操作人员与电气设备之间有足够的绝缘保护。
3.安全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绝缘鞋等安全防护装备,确保人员安全。
4.巡视检查:在接电作业中,必须定期进行巡视检查,确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5.操作规范: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随意操作,确保操作安全。
危险作业包括高空作业、深坑作业、爆破作业等,这些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操作不当就容易发生事故。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456b0d12f60ddccda38a0ff.png)
作业活动:动火作业
分析人员:王兴民、孙群超、胡兆才日期:2021年8月13日
序号
工作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事件或主要后果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事件后果严峻性〔S〕
风险度〔R〕
应采取的行动/操纵措施
1
前期打算
工器具、消防器材、防护器具打算不充分、不适宜
影响动火作业,着火不能及时有效灭火,发生作业人员作业时因防护不到位可能导致触电、灼伤
h.监护人员到位,并坚守岗位;
i.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合格的绝缘防护用品;
j.高处动火作业开具高处作业票,执行高处作业平安规定;设备内动火作业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严格执行进入受限空间平安作业规定;
k.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严禁与其它设备搭接,严禁穿越下水道;
L.强化平安培训教育,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规程。
d.动火前进行彻底清洗置换;
e.与系统进行有效隔绝或将动火设备或管道拆下移至平安地域动火;
f.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取样点设置合理,取样具代表性,取样动火间隔超过30min,重新进行分析;
g. 使用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乙炔气瓶间间距大于5米,气瓶与动火点距离大于10米,乙炔气瓶直立放置,并采取防倾倒措施;
h.监护人员不到位或未坚守岗位;
i.作业人员未做好个人防护。
j.高处动火未执行高处作业平安规定或设备内动火未执行受限空间作业平安规定;
k.电焊器具电流泄漏
a.火灾、爆炸
b.人员灼伤
c.人员眼部被电焊弧打伤
3
5
15
a..动火作业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电焊工证上岗。
b.彻底清理周围易燃物;
c.彻底冲洗地沟,并进行有效遮盖;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6f4ca519e8b8f67d1cb93d.png)
i.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合格的绝缘防护用品;
j.高处动火作业开具高处作业票,执行高处作业安全规定;设备内动火作业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严格执行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
k.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严禁与其它设备搭接,严禁穿越下水道;
L.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规程。
d.动火前进行彻底清洗置换;
e.与系统进行有效隔绝或将动火设备或管道拆下移至安全区域动火;
f.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取样点设置合理,取样具代表性,取样动火间隔超过30min,重新进行分析;
g. 使用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乙炔气瓶间间距大于5米,气瓶与动火点距离大于10米,乙炔气瓶直立放置,并采取防倾倒措施;
2
5
10
对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动火设备或管线动火前进行彻底清洗置换
2
动火分析
未进行动火分析
动火引起火灾
2
5
10
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
动火取样点设置不合理
分析数据不具代表性,动火有可能引起火灾
2
5
10
设置合理取样点,取样要具代表性
取样动火间隔超过30min,未重新分析
动火点环境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动火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2
3
6
准备好动火作业所需工器具、防护器具,仔细检查,确认其完好适用
周围易燃物清理不彻底或未清理
火灾
2
5
10
动火前清除周边易燃物
动火地周边地沟内有易燃物未冲洗、未遮盖
动火时火花溅入引起火灾
2
5
10
彻底冲洗地沟,并进行有效遮盖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或管线动火,动火前未进行清洗置换或清洗置换不彻底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识别及评价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识别及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771d02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4.png)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风险识别及评价1. 引言动火作业是指对使用火源(明火、电弧、摩擦等)进行的作业。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引发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事故。
因此,对动火作业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价,对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记录动火作业危害分析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价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提供一个动火作业危害分析记录表的模板。
2. 分析过程2.1. 风险识别及评价2.1.1. 涉及的动火作业类型及步骤•动火作业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火作业步骤:2.1.2. 危险与风险源•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风险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1.3. 风险等级评价采用3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高风险(等级3):可能导致死亡、重伤或大面积财产损失;•中风险(等级2):可能导致轻伤或小面积财产损失;•低风险(等级1):可能导致轻微伤或局部财产损失。
评价结果:•风险等级: ______•风险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2. 风险控制措施2.2.1. 控制原则•预防原则•隔离原则•防护原则2.2.2. 控制措施•控制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2.3. 风险等级评价采用3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高风险(等级3):可能导致死亡、重伤或大面积财产损失;•中风险(等级2):可能导致轻伤或小面积财产损失;•低风险(等级1):可能导致轻微伤或局部财产损失。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1d9676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8.png)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其他可引燃物质进行作业的一种特殊作业方式,通常用于焊接、切割、热风处理等工作中。
然而,动火作业却存在着许多危害,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和重视。
本文将从火灾风险、化学品安全、工人健康等方面进行危害分析。
首先,火灾风险是动火作业的主要危害之一、动火操作需要使用明火,因此火灾风险较大。
火焰的高温会使周围物体容易引燃,扩大火灾面积和范围,造成大面积火灾。
火灾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还会危及人员的安全和生命。
另外,火灾的烟雾可能会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其次,动火作业涉及到的化学品也是一大危害源。
动火作业中使用的焊剂、溶剂、涂料等化学品往往具有一定的毒性和易燃性。
这些化学品在高温下容易挥发,释放出有害气体,对工人健康造成威胁。
同时,这些化学品的剧毒性也可能导致工人因误食或吸入造成急性中毒甚至死亡。
此外,动火作业对工人本身的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
首先,由于焊接、切割等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会产生辐射热,加剧工作环境的高温,导致工人中暑或长时间高温作业引发其他身体疾病。
其次,焊接、切割过程中产生的飞溅物或烟尘,会对工人的皮肤、眼睛等造成刺激和损伤,并对工人的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再者,噪音也是动火作业的危害之一,工人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坏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为减少动火作业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加强对动火作业的管理,确保操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相应证书,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其次,应建立详细的动火作业计划,确保安全措施得到充分执行。
例如,设置周围防护措施,使用专用的焊接帘和挡板来避免飞溅物的伤害;配备个人防护装备,如焊接面罩、防护手套等,减少对工人的伤害。
此外,采取有效的通风设备和防护措施,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总之,动火作业存在着火灾风险、化学品安全和工人健康等多种危害。
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充分认识这些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动火安全作业风险分析
![动火安全作业风险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06052c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64.png)
办理登高 及进入受 限空间作
2
4
8
附件丢、
清点附属
未切断电 设备损坏
用品、设
操作开关
15 作业结束 源、未清 或人员触 偶尔发生 有专人清 员工胜任 回零,切
2
3
6
理现场, 电、着火
理现场,
断电源
未完工验
进行完工
灭火器
1
压力不
定期校验
配备灭火
灭火器材 足,灭火 发生着火 偶尔发生 、检查、 员工胜任 器和消防
2
无效
维护和保
用水
防护用品
在工作过 程中弧光 伤眼、铁 渣飞溅、 人身触电
皮肤和眼 睛受到伤 害或人身
伤亡
偶尔发生
严禁穿短 衣短裤操 作,作业 部门确认 作业场所 没有危害 因素,作 业前对作 业人员进 行安全教
道爆炸
造成生产 或人身伤
亡事故
从未发生
过易燃易 爆、有毒 有害物品 的容器或 管道时必 须经过置 换、冲洗
员工胜任
作业人员 持证上
岗,监护 人坚守岗
位。
1
、清扫、
除渣清根
清除焊 渣,铁屑
人身受伤
偶尔发生
按规范操 作
员工胜任
戴防护镜 或面罩
2
审核
分析人、 S 风险度(R) 审核人确
认签字
5
5
4
8
5
10
车间: 人:
序号 1 2
3 4 5
67 89Fra bibliotek1011 12
作业岗位:
动火安全作业风险分析
分析日期:
年月日
分析人: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工作步骤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JHA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174271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b4.png)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JHA记录表1. 作业类型:动火作业2. 作业内容描述:•在工业、建筑等领域进行的焊接、切割、钎焊等作业;•作业人员需要使用明火或高温设备。
3. 作业危害3.1 人身伤害•烧伤、烫伤:接触高温设备导致;•中毒:动火作业时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工人吸入容易中毒;•烟雾中毒:烧焦的物料会产生大量烟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窒息:如果动火时没有保障措施,人员可能会因缺氧而窒息。
3.2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动火作业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气、烟尘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事故可能:因动火作业不当或设备故障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4. 作业控制措施4.1 人身伤害控制•工人需要穿戴符合标准的劳保用品,包括防火服、耐高温手套等;•动火作业时需要进行室内通风,保证空气流通;•动火前需要确定通道畅通,并设立防护栏杆和标志牌;•动火前需要对现场进行彻底的安全检查。
4.2 环境污染控制•对于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物质,在动火前需要进行防毒面具使用培训,确保工人能够正确使用和佩戴防毒面具;•动火前需要将现场垃圾、易燃物等物品清理干净;•动火前需要对可能着火的物品进行清理、覆盖。
5. 作业风险评估5.1 现场环境•正常;•高温、闷热。
5.2 应急响应•工人可能中毒、窒息等情况;•现场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
5.3 作业时间•作业时间短,目测不超过15分钟。
5.4 作业人员•作业人员为2-3人;•熟练掌握动火作业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动火设备。
6. 安全措施监督•动火现场需设置监督人员;•多次提醒动火作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遵循动火控制措施,确保安全进行。
7. 填表人•姓名:xxx;•职务:安全主管。
8. 审批人•姓名:xxx;•职务:安全经理。
9. 填表日期•2021年12月1日。
以上是动火作业危害分析JHA记录表,请在作业执行前认真填写。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658e3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d.png)
动火作业危害分析动火作业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利用明火、电火花或高温设备等人为引发的火源,进行加热、焊接、切割、烘烤、烤漆等作业的行为。
虽然动火作业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但也存在一定的危害和风险。
本文将对动火作业的危害进行分析。
首先,动火作业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由于动火作业需要使用明火或高温设备,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引发火灾。
例如,在焊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火花飞溅,从而引燃易燃材料或引发爆炸。
这种火灾事故一旦发生,不仅可能造成财产损失,还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其次,动火作业可能引发有害气体泄漏。
在动火过程中,如果未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易燃气体或有害气体可能积聚在作业区域,一旦遇到明火,会引发爆炸或中毒事故。
例如,在油漆烘干作业中,如果没有合理的通风设施,油漆中的有害气体可能在作业区域内蒸发并积聚,一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会导致爆炸事故或中毒。
此外,动火作业还可能导致身体损伤。
在焊接、切割等作业中,由于操作需要接近明火或高温设备,工人受到的辐射和热量都会对皮肤和眼睛造成损伤。
尤其是在没有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更容易受伤。
另外,工人在搬运和操作高温设备时,可能会因为重物滑落或操作不当而造成骨折、伤口等身体损伤。
最后,动火作业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
在焚烧废弃物、烤漆等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废气和废水,其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这些有害物质可能会对空气、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进而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们的健康。
综上所述,动火作业存在着引发火灾事故、有害气体泄漏、身体损伤和环境污染等危害。
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加强安全管理,例如,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和监督,采取有效的通风设施和防火措施,以及合理处理和处理废弃物和废水等。
只有综合考虑风险和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确保动火作业安全进行,减少危害的发生。
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
![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84c4ce5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f.png)
动火作业现场风险分析和防范措施动火作业是指使用明火或者其他可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工作行为。
由于动火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和防范措施,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给作业人员和周围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因此,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风险分析1.明火风险:动火作业中使用明火,如果失控可能引发大面积火灾。
2.人员伤害:动火作业现场可能存在高温、烟尘和有害气体等,容易导致作业人员体力过度消耗、中暑、呼吸系统疾病等。
3.爆炸风险:动火作业可能与易燃、易爆材料接触,一旦发生爆炸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
4.环境污染:动火作业会产生大量废气、烟尘和灰尘,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二、防范措施1.明火控制:动火作业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动火区域内的火源管控措施,如限制明火点燃范围、设置防护栏、备足灭火器材等。
2.消防设备:动火作业现场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消防器材,如灭火器、灭火器车、水带等,以备不时之需。
3.安全防护措施:动火作业人员应配备防护用品,如防护眼镜、手套、防火服等,确保身体安全。
4.人员安全防范:严格落实施工方案,动火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岗前培训,并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加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特别是要避免操作疏忽和马虎大意。
5.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动火作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安全责任和作业规范,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检查,及时纠正隐患。
三、事故应急预案1.事前预防:提前进行详细的作业计划,确定作业期间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分配好消防器材和人员职责,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危险。
2.系统联动:安装火灾报警系统、烟感、温感等器材,一旦发生火情,系统能够发出及时预警,并自动启动排烟设备等。
3.紧急疏散:在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疏散标志,指示逃生方向和路线,确保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撤离危险区域。
4.暂时废止:在风险较大或作业条件不具备时,应暂时废止动火作业,等条件具备后再进行作业。
动火登高九种特种作业危害分析
![动火登高九种特种作业危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b8e9da0b4c2e3f56276396.png)
动火登高九种特种作业危害分析动火作业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单位名称: 工序活动/设备/设施:分析人员: 日期: 年月日—月日风险序号检查项目危害主要事件/后果预防措施 L S R 责任人级别检修的设备、管线清洗置换不合格。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1 作业前准备对设备管线彻底置换 2 作业前准备检修的设备、管线不与外界隔绝。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与未置换系统有效隔绝 3 作业前准备动火作业周围地沟、窨井没封堵、易燃杂物没清理。
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动火前将地沟掀开~加满水 4 作业前准备监护人监护不到位。
出现事故不能及时处置~造成事故扩大。
要求监护人明确监护职责 5 作业前准备消防设施落实不到位。
不能及时灭火~造成事故扩大。
清理干净现场~落实好措施作业票证手续不全。
造成各类事故。
6 作业前准备作业手续齐全才能作业7、作业前准备没进行取样分析或检测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按规定取样和分析 7 作业过程中焊接把线、电焊把子漏电。
触电、人员伤害。
做好检查工作8 作业过程中不正确接电焊机或不按规定接地线。
触电、人员伤害、财产损失。
加强检查 9 作业过程中焊接时焊烟大、超标。
尘肺。
带上防烟尘口罩 10 作业过程中焊渣飞溅。
烫伤人员。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11 作业过程中焊光强烈。
眼睛伤害。
戴好防护面镜 12 作业过程中铁渣飞出、四溅。
烫伤、眼睛伤害。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13 作业过程中气割时劳保护品穿戴不齐全。
烫伤。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14 作业过程中焊花飞溅。
烫伤。
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15 作业过程中氧气瓶、乙炔瓶与动火点之间的距离小于10米。
引起爆炸、火灾/人员伤害、经济损失。
保证两瓶具明火不少于10米 16 作业过程中氧气瓶与乙炔瓶之间的距离小于5米。
引起爆炸、火灾/人员伤害、经济损失。
保证两瓶间距离不低于5米 17 作业过程中违章指挥事故/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做好举报工作 18 作业过程中防护用品穿戴不全人员伤害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19 作业过程中造成地面积物着火火灾动火前清除地面积物20 作业过程中周围存在危险源火灾、爆炸、人员伤害。
动火作业主要危险分析及控制
![动火作业主要危险分析及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11f544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3.png)
动火作业主要危险分析及控制动火作业是指在作业过程中需要利用明火(如火花、明火焰)的操作活动。
由于涉及到明火,该工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下面将从危险分析和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一、危险分析1.火源引发火灾:动火作业本身就具备明火,一旦操作不慎,可能引发火灾。
例如,明火接触到易燃物质、火花飞溅到易燃区域等。
2.烟雾导致中毒:动火作业中产生的烟雾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如果工人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烟雾中,会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3.热量导致烫伤:动火作业中产生的高温和火焰可能导致工人被烫伤,特别是没有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
4.爆炸危险:在一些特殊的动火作业中,如在燃气罐附近进行焊接或切割,会有爆炸的危险,因为燃气与明火相遇会引发爆炸。
二、危险控制1.安全培训:对进行动火作业的工人进行全面的安全培训,包括明确的动火作业操作规范、安全操作步骤和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
2.火源防护:采取有效措施阻止明火接触易燃物,如使用防火板、防火涂料等。
确保动火作业区域周围没有易燃物,并有足够的通风。
3.烟雾抽排:在进行动火作业时,要确保现场有良好的通风条件,设置抽风设备以及必要的防护措施,以减少烟雾对操作人员的危害。
4.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火工作服、防护面罩、耐热手套等。
这些装备能够减少火灾、烟雾和热量对工人的伤害。
5.安全监控:动火作业现场应配置监控设备,及时监测火源、烟雾和温度等参数,并建立相应监测报警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危险状况并采取措施。
6.管理审查:对动火作业进行全面的管理审查,确保操作人员有相关资质,操作方法符合标准要求,并定期开展安全演习和检查。
总结:有效的危险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动火作业的危险,确保工人的安全。
同时,对于一些高风险动火作业,如在燃气罐附近进行焊接,可以适时采取替代方案,如冷切割等,以减少爆炸的危险。
动火作业的危险分析和控制是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务必在进行动火作业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高工人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降低工伤和火灾事故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作业人员未做好个人防护。
j.高处动火未执行高处作业安全规定或设备内动火未执行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
k.电焊器具电流泄漏
a.火灾、爆炸
b.人员灼伤
c.人员眼部被电焊弧打伤
3
5
15
a..动火作业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持电焊工证上岗。
b.彻底清理周围易燃物;
c.彻底冲洗地沟,并进行有效遮盖;
b.周围易燃物清理不彻底或未清理;
c.动火地周边地沟内有易燃物未冲洗、未遮盖;
d.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或管线动火,动火前未进行清洗置换或清洗置换不彻底;
e.在易燃易爆设备或管线上动火未与系统进行有效隔绝;
f.动火前未进行动火分析或取样点设置不合理、取样动火间隔超过30min,未重新分析;
g.使用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乙炔气瓶间间距不足5米,气瓶与动火点距离不足10米,乙炔气瓶放倒放置;
2
5
10
对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动火设备或管线动火前进行彻底清洗置换
2
动火分析
未进行动火分析
动火引起火灾
2
5
10
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
动火取样点设置不合理
分析数据不具代表性,动火有可能引起火灾
2
5
10
设置合理取样点,取样要具代表性
取样动火间隔超过30min,未重新分析
动火点环境变化,不能及时发现,动火有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2
5
10
取样与动火间隔超过30min,重新进行取样分析
2
票证办理
违章作业,对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不熟悉,未落实防范措施
违章作业,未落实防范措施,发生火灾事故
2
5
10
a.办理动火作业证,严格执行票证审批程序,编制并落实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作业人、监护人、审批人确认签字。
3
动火作业
a.操作员无电焊工证,未经过专业知识培训
4
检查、清理现场
施工完毕未及时拆除临时用电设备、电源线,忘记关闭电源开关;动火设备未及时清理、现场未及时清理
人员误触电,导致受伤或死亡;动火设备或工器具丢失、损坏;堵塞安全通道,现场残留的物料绊倒人
2
5
10
施工完毕及时切断电源,拆除临时用电设备和线路,清理动火现场,将动火设备和其它工器具收回。
精品资料
2
3
6
准备好动火作业所需工器具、防护器具,仔细检查,确认其完好适用
周围易燃物清理不彻底或未清理
动火地周边地沟内有易燃物未冲洗、未遮盖
动火时火花溅入引起火灾
2
5
10
彻底冲洗地沟,并进行有效遮盖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设备或管线动火,动火前未进行清洗置换或清洗置换不彻底
火灾、人员灼伤
d.动火前进行彻底清洗置换;
e.与系统进行有效隔绝或将动火设备或管道拆下移至安全区域动火;
f.动火前进行动火分析,取样点设置合理,取样具代表性,取样动火间隔超过30min,重新进行分析;
g.使用气焊、气割作业时,氧气、乙炔气瓶间间距大于5米,气瓶与动火点距离大于10米,乙炔气瓶直立放置,并采取防倾倒措施;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作业活动:动火作业
分析人员:王兴民、孙群超、胡兆才日期:2014年8月13日
序号
工作步骤
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事件或主要后果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事件后果严重性(S)
风险度(R)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1
前期准备
工器具、消防器材、防护器具准备不充分、不合适
影响动火作业,着火不能及时有效灭火,发生作业人员作业时因防护不到位可能导致触电、灼伤
h.监护人员到位,并坚守岗位;
i.作业人员正确佩戴合格的绝缘防护用品;
j.高处动火作业开具高处作业票,执行高处作业安全规定;设备内动火作业开具受限空间作业票,严格执行进入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规定;
k.电焊回路线应搭接在焊件上,严禁与其它设备搭接,严禁穿越下水道;
L.加强安全培训教育,严格执行动火作业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