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自然”概念的意义及对当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合集下载

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

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道家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研究近年来,生态环境日益严峻,各种自然灾害频发,这给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保护我们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中华文化中,道家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意识已有千年传承,在面临当今生态危机的背景下,研究道家生态智慧并学习其经验教训,对解决当代生态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一、道家生态智慧的基本概念道家生态智慧与环保理念息息相关,从宇宙观念、人的自然观、文化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展示出一种全新的环保理念和生态智慧。

道家将宇宙视为一个生命体,强调宇宙万物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提倡“物我同一”的观念,反对人与自然相互对抗、毁灭自然的文化活动。

在生态价值观方面,道家推崇“至柔无坚,至宁无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等观念,主张兼容并包、和平共处的生态哲学。

二、道家生态智慧的典型案例1. 天人合一,《道德经》第六章提到:天地之始,有生之母,谓之道,与万物精神同源,强调了天人合一的生态主张。

天地之间的万物本来就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这也是近年来环保理念提倡的“地球村”思想的基本含义。

2. 弃权自然,《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指出:“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这一观点揭示了“弃权自然”的生态智慧。

我们在面临危机时,应该保持内心平静,采取不武的态度应对困难,避免采取过激手段损害生态。

3. 守拙真性,《道德经》第八章提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在环保道路上,我们可以从水中获取到很多启示。

一方面,水的柔软、滋润、洁净,工业污染、人为破坏等导致了今日的生态危机;另一方面,水的强大清洁能力、自净能力、生命活力、生产能力等方面都能给我们提供一定的启示,指示我们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应守拙真性,标准自己的行为。

4. 养性静坐,《庄子》中有“养生之道,静而无为”,该观点来自于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

道家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强调人要与生态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强调天、地、人之间的自然生态平衡关系;道家思想提醒人们关爱自然。

希望道家思想中的生态观念能够在民间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实际行动可以感染人们,从而产生更好的生态效益。

和谁对话?任法融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中国道教协会会长,,生于1936年,甘肃省天水县人甘肃省天水县人。

1985年任陕西省周至县政协常委政协常委;;1986年任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年任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1988年任陕西省政协常委协常委;;1992年3月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月任中国道协常务理事、、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全国政协常委。

为什么对话?生态危机是当今人类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识,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

而道家学说倡导的““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与现今提倡的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是一致的。

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包含哪些重要内容?其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有哪些现实意义?对话人任法融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采访人中国环境报记者冯永强肖颖通讯员罗曼点击一焦点关注道家思想的生态观关键思路道家思想的生态观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道家思想的生态观概括起来就是天人合一、、三才相盗三才相盗、、齐同万物记者记者::当代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如何防止人类的各项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

而我们知道,古老的道家生态伦理观就不乏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那么,道家思想的生态观究竟包含哪些重要内容?这些内容与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有怎样的联系?任法融任法融::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获益,同时也面临空气污染、物种灭绝、能源危机、人口膨胀等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与其现实意义道家哲学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其对自然的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道家强调“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强调顺应自然、顺势而为,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不仅是对自然界的认知,更是对人生、社会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出发,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一、自然与道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道”,道家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一切事物的本原。

在道家看来,自然是无为而治的,万物自然而然地运行,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人为地干预自然的运行。

道家认为,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可循的,只有顺应这种规律,才能得到自然的青睐,才能事半功倍。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张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自然是无私的,只有顺应自然、顺势而为,才能得到自然的恩惠,才能获得真正的利益。

二、自然与人生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人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顺势而为。

在人生中,我们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道家认为,人生就像一条大道,只有顺应这条大道,才能走得顺畅,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三、自然与社会道家哲学中的自然观对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道家认为,社会应该像自然界一样,顺应自然、顺势而为,不要逆自然而行。

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得到自然的庇护,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

论道家自然观对现代生态自然的启示
道家对自然的看法一直被世界各地人们所熟知,而其观念积淀下的精神理念影
响到了我们现代的生态自然发展。

首先,道家崇尚“以自然为本”的原则。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认为,保护自然
可以有效提升和平,是一种必要的运动。

通过尊重自然,通过更加细致的品质来审视自然资源,从而营造和谐、和谐的社会和生态空间框架以达到更好的社会进步和文明进步。

其次,道家也强调了“理解自然”的思想。

理解自然是指一种理解,它既包括
认知的事实内容,也包括回顾诸多自然分析的哲学性思考,从而形成一种健全的生态观及自然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始终保持理解自然的深入思考,可以为生态自然发展提供重要的智慧指导,使之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正当道路上。

最后,道家也提倡“调和自然”的精神思想。

在古时以来,中国儒家尊重和尊
重自然,保护环境,以防破坏和更改,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自然,而调和自然则被认为是有效管理自然资源的有效途径。

积极推动人口负责任的发展,积极推动动物资源的有效保护,积极推动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意识,实现自然与人类之间持续的和谐关系。

综上所述,道家对自然观给予了现代生态自然发展重要启示。

坚持以自然为本,加强对自然的理解,调和自然关系,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道家学派生态哲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学派生态哲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学派生态哲学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的XX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在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道家思想所蕴含的生态哲学理念历久弥新,仍然具有极大的思想启迪和学术借鉴价值。

一、道生万物,尊重自然的生态自然观念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先秦道家学派从洞察自然入手,深入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数代人的努力,形成以老庄为代表的比较系统的生态哲学思想。

先秦道家学派的生态自然观是通过“道生万物”阐发的。

“道”作为老子生态自然观念的核心范畴,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基础,是无处不在又无始无终的。

老子把“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和基础,先于宇宙万物而存在,创造宇宙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20这里的“一、二、三”不是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

冲气为一,指的是一种混沌未分的气;阴阳为二,指的是阴气和阳气;在先秦时期三是表示多数的意思,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二气就会生出很多事物。

万物由“道”而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以及从简到繁的过程,就是“冲气以为和。

”在这个过程中,“道”作为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始终贯穿于宇宙万物的总体演化过程当中,它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不是宇宙万物之外的实体性存在,是真实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

“道生万物”,在赋予宇宙万物的形体和性能的同时,还规定了万物运动变化所必须依据的行为规范。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认为:“道者,万物之所由也。

”909在庄子看来,“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基础,它在天地还未诞生的时候便存在了,在演化出人鬼神等等天地万物的同时,又不忘规定了天地万物运动变化的法则和未来演化的趋势。

虽然“道”无始无终,但是它确实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被证明的。

“道”无所作为也无形迹,不可以言传口授,不可以用眼看见,但是可以用心去感受到。

而在人与万物的关系上,庄子认为“号物之数万,人处一焉。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使命,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繁荣和稳定。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性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启示。

道家理性思想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强调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补充和相互制约,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首先,道家理性思想认为,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具有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特点。

因此,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应该倡导“和自然共生、和自然协调、和自然相融”的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赢”的价值导向。

其次,道家理性思想强调生态系统内部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充。

在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中,应该以“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既要解决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要从根本上防止环境问题再次发生。

在治理中应当充分发挥“自然补偿”的作用,通过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保护、推进生态功能区划划分、建立自然保护区等方式,保护好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最后,道家理性思想强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协调。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关注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生态系统变化,综合考虑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与人类活动等的关系,根据不同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制定针对性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保证生态系统的长期平衡和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道家理性思想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效应。

通过全面贯彻“和自然共生、和自然协调、和自然相融”的理念,在保护自然生态和保障人民健康生活方面,不断推进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态环境和幸福的生活。

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与贡献

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与贡献

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启示与贡献自然生态道教观念是道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自然界的平衡与和顺。

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为了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因此,借鉴道教与自然生态道教观念,探讨它们对环境保护的启示和贡献,对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道教对自然尊重的启示道教以自然界为尊,崇尚宇宙的和谐统一。

自然界是道教的重要信仰对象,道家认为自然是包容一切,无所不在的存在。

因此,其启示人们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界,与自然相融,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首先,道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道教教义提倡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与自然相融。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会更加注重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尊重自然,也意识到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去。

其次,道教注重人类对自然界的依赖。

道教认为人类离开了自然,就会失去生命的意义。

这一观念使得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的改变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提醒人们要珍惜与保护自然资源,不要滥用和浪费。

2. 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对环境保护的贡献自然生态道教观念是道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修身养性与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

它对环境保护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并在一些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强调整体性思维。

在环境保护中,我们不能仅仅关注某一特定的环境问题,而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思考问题。

自然生态道教观念的影响下,人们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和平衡,不再把环境问题单一化看待,而是将其与整个生态系统联系起来,以整体性的思维来规划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工作。

其次,自然生态道教观念倡导节俭与低碳生活方式。

它强调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富足,抛弃物质的浪费和过度消费。

在环境保护方面,这一观念为人们提供了减少资源消耗和减排的方向。

人们通过节约用水、减少能源消耗、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生活方式的转变。

(修改后)先秦道家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反省和当代启示

(修改后)先秦道家对人类生态文明的反省和当代启示

先秦道家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启示摘要:近现代的三次科技革命为人类带来了极为丰富的物质财富,然而人类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过于注重眼前利益,盲目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私欲的急剧膨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人类的生存及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人类文明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而先秦道家,则从另一方面,认真反省人类文明所取得的丰功伟绩,他们从“道”出发,倡导人类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对待自然万物,合理利用资源,正确认识、处理最基本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从而回归一种豁达,达观的本真状态。

先秦道家的理论,对于现代社会解决生态危机,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道、老子、庄子、生态、和谐、反省、启示一、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期,前后一百年间,三次科技革命为人类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活动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规模和速度,由此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社会。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是现代人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个人私欲的不断膨胀,以及对我们共同生存的家园的残酷的破坏和掠夺。

而现如今,人类正面临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便是人口的快速增长。

2011年,全球人口已达70亿,而到2100年世界人口将会达到104亿,甚至可能达到140亿,这将给已不堪重负的地球以沉重的压力。

另一个问题则是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和消耗速度过快,人类为了维持生计,砍伐树木,开垦土地,使资源消耗的速度大于其再生速度。

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所排放出的有害气体,则使得大气层不断受到污染和破坏。

滥砍滥杀,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造成全球普遍的温室效应,气候逐渐变暖,自然灾害连年不断的发生,许多濒危物种已面临绝灭的危险。

不仅如此,人类如今所从事的活动也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科技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了身外之物,使人类越来越多地关注外在的东西而忽视了生命本身,正如马克思所提到的必然王国,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人们所创造出来的社会关系反过来奴役人们自己。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而道家理性中的一些
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态文明,并指导我们在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
更好的成效。

首先,道家理性强调“道法自然”,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这一思想可以引导
我们摒弃对自然的征服和掌控,转而寻找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
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的保护,避免近视行为,关注长期发展。

其次,道家理性强调“无为而治”,即强调通过自然发展和自我调节,达成和谐。


种思想可以指导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尽量减少干预自然的行为,让自然系统自行发展和
调节。

同时,我们需要创新性的思考,打造适应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第三,道家理性强调“反求诸己”,即强调反思自身的问题并自我调整。

在生态文明
建设中,我们需要注意自身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及时调整不利于环境、对自然造成较大影
响的行为。

我们应该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寻找更加环保的生活方式与行为。

第四,道家理性强调“泰然处之”,即强调淡泊名利,仁爱万物。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避免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而是要注重生态环境和自然系统的发展维护。

我们要提
倡爱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道家理性中的一些思想和启示,为我们在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

我们
要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借助科技手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建设和谐
社会。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改善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需要借鉴历史文化的智慧,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理性思想。

道家理性思想强调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道家理性思想,找到有效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和谐共生。

一、顺应自然道家理性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认为人们应当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顺应自然规律。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与自然和谐相处。

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的浪费,不盲目追求物质生活,而是要注重环保、节约资源。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然环境得到有效地保护,也才能让我们的后代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二、重视生态平衡道家理性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生态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要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不能随意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让各种生物都能够得到良好的生存环境,从而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

只有生态系统得到良好的保护,人类才能够享受到健康、幸福的生活。

三、注重自然法则道家理性思想认为,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法则,人们应当尊重和遵循这些法则。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重视自然法则,不可逾越自然的底线。

要遵循自然规律,科学规划生产生活活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只有尊重和遵循自然法则,才能够保护自然环境,保障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四、弘扬生态道德道家理性思想强调修身养性,弘扬了安静、平和、谦逊的生活态度,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新时代,我们也需要弘扬生态道德,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树立节约、环保、和谐的生态伦理观念。

只有每个人都能够自觉地保护环境,发扬生态道德,才能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

五、倡导文明生态观道家理性思想提倡人们要有包容和谦逊的心态,不要过分追求物质利益,而是要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和重视也越来越深刻。

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国共同的目标和使命。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借鉴道家理性的思想,来指导我们更好地构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

道家理性,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一种重要观念,对于我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以及和谐发展自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道家理性强调了自然界的运行规律以及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这些都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道家理性强调了自然的运行规律。

在《道德经》中曰“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意味着自然界的运行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认识到自然界存在着自己的规律,我们应该尊重自然的规律,不应该随意干预自然的运行,更不能恣意破坏自然环境。

只有遵循自然的规律,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

道家理性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

在《道德经》中也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人应当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我们不能割裂自然与社会,而应该将人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共同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

道家理性还强调了和谐发展自然。

道家认为“事发堕、物成机、验成利、事成身”。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人们能保持平和的内心和态度,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也是道家理性对于我们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启示。

在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应该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不断探索符合自然规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得人类与自然之间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家理性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的规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要秉持和谐发展的理念,共同构建美丽的家园。

只有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希望我们能够从道家理性中汲取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道教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教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道教生态思想及其现代意义09级酒店管理1班蒋东耀090154124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影响着人类的生存。

道教在“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思想指导下,要求人与万物平等、和谐相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尊重生命,保护环境。

道教生态观对于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有利于重建一种新的生态观,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有利于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道教生态思想对解决现代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引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善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甚至被视为指导人类克服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精神支柱。

因此,对道教生态智慧进行系统的发掘和梳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道教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一)万物平等,和谐共处道教认为“天人一体”,即宇宙是由人、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进化的和谐整体,万物平等,不仅反对唯人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反对把自然仅仅当成是人类的征服和统治对象的态度,以及只为人类自己的需要而违反自然规律、掠夺自然、危害环境的行为,主张人物应和谐共处。

从宇宙的构成与万物的起源两个方面,道教论证了万物平等的思想。

它认为,从宇宙的构成来看,人和万物一样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人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并无高于万物的特权,也没有不同于万物的特质。

老子认为,人是由于禀赋了天地之灵而成为宇宙中之一“大”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并不比其它三“大”更高,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提出:“天与人一也”。

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而且还认为人的身体、生命、禀赋、子孙等都是大自然给予的。

既然人的一切都不为人类自身所拥有,而是大自然所给予,人既离不开天地也离不开万物。

因此,人类应当尊重自然,尊重一切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应恃强凌弱,贵己贱物。

《太平经》认为,天、地、人、财都是由同一种元气演化而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人与其他生物一样,都是由元气产生,因此人与万物是平等的。

道家“自然”概念的意义及对当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道家“自然”概念的意义及对当代生态文明的启示
(P39)
由此,《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自然”解 释为:“中国哲学术语。道家用以指原始本来状态。 ……也指道家理想的生活方式。”121(P568)日本学者 池田知久也认为,“自然”在中国思想史中作为确 定的词出现,也以《老子》一书中的五个“自然”例
万方数据
子为最早。但是,《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将“自然” 作为名词的用法,由此判断,这也不是最早出现 的“自然”一词。他推断,更早的“自然”一词应该 出现在原始道家中,可能是在《老子》以前的初期 道家的文献中。t3}0,288)日本学者在这里只说对了 一半。事实上,老子的“自然”观不仅在中国文明 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全球文明发展史来 看,“自然”的概念始出道家老子,后经庄子及其 他道家经典演绎,对“自然”的释义构成了道家理 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道家的自然观在世界文 明史上也具有独特贡献和学术价值。不过,由于 西方现代自然观的遮蔽,影响了对道家自然观的 理解和诠释,进而影响了对“自然”这一范畴的现 代意义研究和发掘。西方学者认为,贯穿在早期 希腊文献史中,在爱奥尼亚哲学家那里,“自然” 唯一的含义是,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在一件事物 之内或非常密切地属于它,从而它成为这种东西 行为的根源。而“在现代欧洲语言中,‘自然’一词 总的说来是更经常地在集合的意义上用于自然 事物的总和或聚集”1410a47-48)。可见。当下西方的 “自然”概念是指集合意义上的自然事物总和或 聚集,人们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以此作为全部对象 和评价标准,结果混淆或忽视了“自然”概念的历 史意义,从而造成许多混乱,其中对道家“自然” 概念的理解就是一例。 道家的“自然”概念与西方的“自然事物总和 或聚集”“自然”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西方的自 然观完全是客体属性,指向事物总和或聚集。道 家的“自然”在指向“天”与“地”客观世界的同时。 更指向了主体,呈现出主体对他人、对社会、对物 质世界的一种态度和一种境界,属于伦理、认识 论及审美的综合判断,表现出一种“关系”的“集 合”。刘笑敢先生在1995年提出,道家关于自然 的理解具有“自发性”、“原初性”和“延续性”三种 基本含义。151(P39)自然是不需要外界作用而存在发 展的,它是原有状态的平静的持续,同时包含着 事物自身内在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理解道家 的自然,虽然它具有有助于理解作为认识人类社 会与宇宙天体运动演化系统的道家自然观的思 想和方法论意义,但对道家自然观本身的阐释却 显得薄弱和不够。当然,刘笑敢先生在2006年对

中国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中国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

中国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中国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十分深远。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共存共荣。

在当今世界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借鉴和运用道家思想,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道家思想提倡自然观念,将自然视为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强调自然与人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这与现代环保理念中关注生态系统的健康、强调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相一致。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

例如,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的土地退化、海洋污染等问题给人类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

因此,强调自然观念、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是人类应该追求的境界,这也是道家思想与现代环保理念的共同之处。

其次,道家思想关注人类修身养性。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该追求身心的平衡和和谐,从而达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这意味着人们应该追求节俭、保持心灵的宁静和清明。

在环保领域中,节能减排、降低消费、减少浪费等理念与道家思想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

例如,道家思想中的“知足常乐”理念,可以鼓励人们追求简单节俭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这种修身养性的理念,在现代的环保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环保工作需要人们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清明,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道家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道家思想中,和谐是至高无上的目标,因此,只有和谐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和谐的实现需要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关系,这与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也是密不可分的。

在现代环保实践中,人们也需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够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例如,环保工作需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现状、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寻求更为合理的环境保护方案,不断优化并改进环保措施。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对现代环境保护的意义在于,它强调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修身养性等理念,在当今社会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观点。

谈老子的“道”——道家辩证思想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谈老子的“道”——道家辩证思想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意义

谈老子的“道”——道家辩证思想在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意义“道”思想是道家的核心思想。

在中国古代,老子是第一个用自然和物质做基础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及其发展的人。

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最终起源。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围绕着“道”的观念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本体论、生成论、名相论、认识论、人性论、政治学说等方面的论述,其中包含了大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辨证思想。

这些辩证思想从最本原的自然出发,以一句句箴言的形式,在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珍珠一般,激励着人们去探寻其中内在的光华,并尝试着将它们串联成一个系统,使人能从整体上窥探出自然和人生的奥秘。

一老子的自然主义和辩证思想道是生成天地万物的第一因素,它自生于天地之先,又一切天地万物的运行法则。

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即是无,一即是有,因而“有生于无”。

“一生二”,二相对一来说,由绝对变成了相对,这时,老子的辩证思想便显而易见了。

所以说“万物负阴而抱阳”,这“阴阳”的相对便是“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包含着“一”的绝对性和“二”的相对性,成为独立的个体,这样各种各样的个体就形成了天地万物。

也就是说,宇宙万物既同出于道,因道而生,且依据着道而运行变化,又都包含着相对的性质,不可一概而论。

既然万物的生成衍化都这样得来的,那么其他一切事物和现象也就不可逃避其正反两面性了。

这种观点很接近近代才出现的现代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在当时的时代,老子对宇宙观和认识论有这种看法,绝对是超乎常人想象的。

在西方文明史中,但凡哲人,或其所研究的哲学,都大概逃不脱“真理”二字。

无论是自然哲学、物理学、形而上学、逻辑学,都是如此。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思辨,运用观察、实验、归纳、演绎等逻辑方法,希望能达到对真理把握的无限接近,也是近现代西方科学不断进步,工业文明日益发达的历史根源。

道家思想与生态文明

道家思想与生态文明

道家思想与生态文明道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生态思想,包括了生态哲学、生态伦理、生态美学、生态价值、生态社会等多方面,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传统文化思想资源。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重视生命的生态思想充分体现了生态观,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崇尚自然:道家崇尚自然,要求人们“观天之道,行天之行”。

这就是说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时,要“守道而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的特性,以及生生不息的规律。

道家还提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这明确地说明人、天、地、道是平等的,人与万物的平等关系使人不高于万物,也使万物不高于人。

人既然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当然也反对人为的破坏自然。

道家认为,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被破坏。

这种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的思想是值得现代人继承和发扬的。

(二)强调无为:“无为”有两层含义,即顺应自然而为,以及不妄为。

道家主张顺应万物生长的自然本性,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自然的本来面貌。

与此同时,认知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提倡“天人合一”,主张人要遵守自然的法则,即要求人做到自然无为。

在老子《道德经》第八十章中提到:“小国,寡民。

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样一种原始的生活状态就是自然无为的表现。

人在自然中,与万物平等,并非否定人的所有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从而达到保护生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三)重视生命:道家要求广施“仁德”于天下,贵人重生,不仅对人的生命极其尊重,而且将这种“重生”的观念推广到整个自然,强调爱护万物的生命,并由此形成了重视生命以及价值的积极的原始生态理念。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深刻的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和方向。

首先,道家思想强调生态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道家学说的基本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保护生态环境,与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这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相符的,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其次,道家强调“自然至简”,反对人类的过度干预。

道家思想认为万物之间都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智慧,人类在认识和利用自然时应该尽量遵循自然规律,不过度干预自然。

这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警醒,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不要过度破坏生态环境。

第三,道家讲求“养生”,注重舒适的生活方式。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来保障健康和幸福。

道家强调“养生”,主张人们过一种简单、自然、养生的生活方式,这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第四,道家强调理性思辨。

道家注重理性思考,强调“神明自知”,提倡学习自然规律,使人们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也应该保持理性思考,科学决策,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道家理性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遵循自然规律、养成舒适的生活方式、注重理性思辨等,这都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有必要认真借鉴和运用道家思想,不断探索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道法自然社会生态的现实意义

道法自然社会生态的现实意义

道法自然社会生态的现实意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国著名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用了一段最精辟的语言,将天、地、人的自然规律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和生态规律概括一清二楚。

其最核心思想就是“道法自然”。

这个“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中天、地、人的生态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道法自然”主要包括了三方面的内容,这就宇宙运行的生态自然、人类社会的生存自然和个人生命的自然生态平衡。

下面主要从这三方面讨论其现实意义。

道法自然之一“天-” -- 生态自然所谓生态自然主要就是所谓的生态文明。

这个生态环境和宇宙的构成,是自然之道赋予的,在浩瀚无垠的宇宙是由时空和无数个星系组成的,而这些数以亿计的星系之间却相处得非常和谐有序,在时间与空间的陪伴下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十分完美的动态平衡体系。

真是美哉!壮哉!然而,科学界有谁能完整地回答宇宙星系间靠什么来维持这种如此玄妙的和谐与平衡呢?世界上很多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存的自然规律,无论是牛顿的万有引力还是爱因斯坦都不能回答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就已经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维持宇宙万物达到和谐与平衡的能量源,那就是周而复始、永不停息、无处不在的“道”。

这个道就是自然生成的宇宙规律。

那么,什么是“道”?“道”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规律又是什么呢?世界上产生了很多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他们用很多深奥的语言形容天地之间的关系,神秘无比,玄而又玄,但是老子只用一个“道”字,就清楚的解释了宇宙间的自然规律和法则。

老子告诉我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宇宙的原始状态,也就是宇宙生成以前,是混混沌沌的气。

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之气互相冲和,产生宇宙的多次爆炸,太阳系的形成,产生万物、演化人类。

老子的宇宙生成论是有科学依据的。

世界上的科学家普遍认同的事实也是这样的:我们所观察到的宇宙,在其孕育的初期,集中于一个很小、温度极高、密度极大的原始火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事实上,早于巴门尼德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 一、道家首创的“自然”概念对人类文明发展 史具有重要意义 子(约公元前575~约公元前471年)应该是第一 个明确提出并使用“自然”概念的人。《老子》一书 中提到“自然”一词共有五处咚“太上,不知有之;其 多数学者认为“自然”概念出现于公元前6世 纪古代希腊的爱奥尼亚学派(Eleatieism)。爱利亚 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 公元前515年一约公元前445年)认为,自然界所 有的变化都是些转瞬即逝的表面现象,蕴藏在这 些不断变化的表面现象内部的是不变的实体。这 种认识代表了古希腊哲学家们想用一种理性的 方式取代传统的神秘主义来对自然界中所发生 的一切事件做出解释。①然而,虽然巴门尼德的思 考为当代自然观确定了发展基础对象,奠定了此 后西方的自然观都是对这个“不变的实体”概念 的不同诠释,但是巴门尼德当时并没有解释“不 变的实体”究竟是什么,更没有提出“自然”的概
(P39)
由此,《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把“自然”解 释为:“中国哲学术语。道家用以指原始本来状态。 ……也指道家理想的生活方式。”121(P568)日本学者 池田知久也认为,“自然”在中国思想史中作为确 定的词出现,也以《老子》一书中的五个“自然”例
万方数据
子为最早。但是,《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将“自然” 作为名词的用法,由此判断,这也不是最早出现 的“自然”一词。他推断,更早的“自然”一词应该 出现在原始道家中,可能是在《老子》以前的初期 道家的文献中。t3}0,288)日本学者在这里只说对了 一半。事实上,老子的“自然”观不仅在中国文明 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从全球文明发展史来 看,“自然”的概念始出道家老子,后经庄子及其 他道家经典演绎,对“自然”的释义构成了道家理 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因此道家的自然观在世界文 明史上也具有独特贡献和学术价值。不过,由于 西方现代自然观的遮蔽,影响了对道家自然观的 理解和诠释,进而影响了对“自然”这一范畴的现 代意义研究和发掘。西方学者认为,贯穿在早期 希腊文献史中,在爱奥尼亚哲学家那里,“自然” 唯一的含义是,总是意味着某种东西在一件事物 之内或非常密切地属于它,从而它成为这种东西 行为的根源。而“在现代欧洲语言中,‘自然’一词 总的说来是更经常地在集合的意义上用于自然 事物的总和或聚集”1410a47-48)。可见。当下西方的 “自然”概念是指集合意义上的自然事物总和或 聚集,人们无论何时何地总是以此作为全部对象 和评价标准,结果混淆或忽视了“自然”概念的历 史意义,从而造成许多混乱,其中对道家“自然” 概念的理解就是一例。 道家的“自然”概念与西方的“自然事物总和 或聚集”“自然”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西方的自 然观完全是客体属性,指向事物总和或聚集。道 家的“自然”在指向“天”与“地”客观世界的同时。 更指向了主体,呈现出主体对他人、对社会、对物 质世界的一种态度和一种境界,属于伦理、认识 论及审美的综合判断,表现出一种“关系”的“集 合”。刘笑敢先生在1995年提出,道家关于自然 的理解具有“自发性”、“原初性”和“延续性”三种 基本含义。151(P39)自然是不需要外界作用而存在发 展的,它是原有状态的平静的持续,同时包含着 事物自身内在的发展趋势。从这个角度理解道家 的自然,虽然它具有有助于理解作为认识人类社 会与宇宙天体运动演化系统的道家自然观的思 想和方法论意义,但对道家自然观本身的阐释却 显得薄弱和不够。当然,刘笑敢先生在2006年对
万方数据
在古希腊,最早的那批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哲 学家,就是因为他们发现了“自然”。他们从神话 的思考模式发展为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 模式。他们的目标乃是找寻大自然变化的自然的 而非超自然的解释,因而最早的哲学家就是一群 谈论“自然”的人。但是人们却发现,城邦生活是 违反“自然”的,所谓集体主义的城邦精神只不过 是人为约定而成,没有什么神圣性可言;真正符 合“自然”的生活,肯定是那种根本上有别于集体 主义利他性的、独立而利己的生活。这种“自然” 的生活,是以自身的快乐为目的,而弃绝那种为 他人谋利的义务。因此,在古希腊一部分哲学家 那里,自然的就是善的,而善的就是快乐的。显 然,古希腊原初的自然观是一个有生命的、合目 的的自然观。 但是,西方自然观有着与道家自然观不同的 发展方向。早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质料”就是作 为形式即目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近代西方人接受 了这个传统,而且,由于近代西方哲学的主要问 题是认识论问题,物质与心灵的对立就显得尤为 突出。以此二者的对立来界定的物质,必然是一 种无目的性的存在,因为合目的性恰恰是意识的 根本特征。还有,近代西方人认为物质的规定性 是所谓“第一性质”,即广延、形相、运动、静止等。 这些都是量的规定性,并没有超出当时数学和物 理学的范围。这样的物质概念,既符合无目的性 要求,又符合可把握性要求。近代以来,“自然”一 词更多是作为一切天然事物的集合,作为自然 界、世界或在不严格的意义上称为“宇宙”这个意 义上被使用。这个“自然”不是作为事物内在的本 性与根源,而是具体存在物的集合。这个作为“物” 的“自然”,成了现代科学技术探索与掠夺的对象。 由此构成了道家自然观与西方自然观最主要的 差异。 第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的自然观与 西方后现代主义存在着契合与差异。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生态文明的基础,文明的转型首先是人对 自然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工业 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正是基于自然观的转变 而发生的。西方自然观发生第一次重大转折是在 雅典时代,普罗泰格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7
让万物“呈现”“自然”的状态——自动“显现”、
自动“呈现”、自我“涌现”,这才是《老子》的“自 然”。因此,《老子》的“自然”概念的最高处乃是揭 示了一条使物回到“自身”的道路,只是呈现了万
物的本真的存在——自由的存在。“自然”就是真 实的存在本身——自主,是本真的敞亮与涌现,是
万物的自我照亮与回归。只有澄明的心境,才能 领悟到自然之本真;只有去除己之蔽,才能除去物
一11—
万方数据
之蔽;只有在这种双向的“去蔽”中,“自然”才能生 成本体论和认识论的意义。 其次,道家自然观不仅是认识和理解世界的 钥匙,同时也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具有伦理的力 量。《老子》认为‘,“自然”不仅是万物之本,天地之 根,而且是万物运行的客观规律。“自然”是不断 地变化又无处不在的,这种运动是绝对的,不殆 的。《老子》开宗明义,直截了当地告诉人们“道可 道”,“名可名”。这说明,自然的法则、原理、规律 等是可以解说和表述的,并不神秘,人类可以发 现并掌握它。人不能在否定了天、地、道中的“自 然”规律下独立存在,人是受天、地、道的共同规律 制约的,而且和天、地、道一样皆法于“自然”,即要 遵循自然,效法自然。对圣人而言,这更体现一种 对万物之生存状态的关心与呵护的责任感。老子 说:“是以圣人欲不欲……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 敢为。”这里的“辅万物之自然”表明了圣人对万 物的关切之情,“辅”就是从旁辅助、扶助或帮助, 而不是直接干预,更不是控制、操纵。“辅万物之 自然”是圣人可以做、能够做、应该做的,而其他 的行为则是圣人“不能”做的。道家的清静无为、 顺其自然的思想,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了 悠久的文化传统,它不是以理论的学术的形态, 而是以信仰的形态,深深地影响着历代的中国 人。 再次,道家世界中的“自然”一词,既有万物 “自主”的含义,也有顺应自然规律、自然而然所 表现出的自然美的含义。在老庄的世界中,自然 万物以“道”为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自然万物都是“道”运行衍生的结果,高 山流水、飞禽走兽、草木虫鱼都是自生自长,各得 其所,各显其性,充满生命活力。无论是大鹏鸟还 是斥鹅鸟,也无论是朝菌蟪蛄还是溟海灵龟与大 椿树、泥中神鬼与濠梁之鱼,它们都是充满生命 力的个体,在自身的生存环境中自得其适。生命 源于本然。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生命的尊重,使 自然得以自行显现、回归自然本然的状态,这恰 恰是老庄美学思想的精华。老庄以“自然”为最高 的美,在自然中人的审美生成,人固有的本性,使 人在与自然界的交换中人化了自然界,而人化了 的自然界又塑造了人的感觉能力(包括美感能
【收稿日期12011—09—02 【作者简介】张晓光(1956一),男,吉林长春人,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文艺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研究方向:生态
美学。 一10—
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 然’。”tal(PlO)“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 日。”Ill(P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Ill (P114)“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Iqfp3t) “是以声(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 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111
二、道家自然观与西方自然观的契合与差异 既然道家的“自然”指向主体,呈现出主体对 他人、对社会、对物质世界的一种态度和一种境 界,属于伦理、认识论及审美的综合判断,表现出 一种“关系”的“集合”,富有独特的东方文化色彩, 那么就自然区别于西方的自然观。道家“自然”观 与西方自然观的契合与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长白学刊2011年第6期
CH^NGBAIJOURNAL No.6 201 1
总第162期
Sum
No.162
道家“自然"露既急的意义 及对当代生态文BI+Ba启示
张晓光
(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
要】道家的“自然”概念与西方的“自然事物总和或聚集”的“自然”概念存在着很大差异。西方的自然观
一】2一
力)。老庄所勾勒出的富有生命感、和谐感的自然, 奠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关系基础。自然以其 生态存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态生成,在这一“生成” 的历史进程中,衍生出了具有浓烈道家思想倾向
的自然生态审美情趣。在“天人合一”思想观念下,
人对山水草木情有独钟,在自然中感悟、抒情。自 然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道家主张将人的整 个生命投向大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精神归宿。“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精神境界,“诗意的 栖居”也是一种精神境界,“自然”最高的境界是 “天人合一”。可以说,道家“自然”概念具有伦理 的、认识论及审美的综合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