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总论

合集下载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课件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课件
影响因素:如受检者年龄、血管粗细, 心脏及血流速度;所用荧光素浓度,注 射技术及造影技术的熟练程度等均有关。
13
肘前静脉→右心→左心 →主动脉→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眼动脉→视 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 短动脉/。。。
八、荧光血管造影正常过程
✓ 视网膜动脉前期或脉络膜循环期 ✓ 视网膜动脉期 ✓ 视网膜动静脉期 ✓ 视网膜静脉期 ✓ 晚期或后期
15
1.脉络膜期(动脉前期)
✓ 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 充盈前的阶段;
✓ 地图样斑块; ✓ 视乳头也出现朦胧荧
光。 ✓ 睫状视网膜动脉存在,
此时会显影。 ✓ 比CRVO提前0.5-1秒 ✓ 3-5秒,>5秒异常
16
睫状视网膜动脉/视乳头朦胧荧光影
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期
动静脉期
视网膜动脉完全循环时间1-2秒,>2秒
4
四、 禁忌症
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110mmHg 空腹血糖>10mmol/L 心肝肾功能不全 有哮喘病史 有严重的过敏史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严禁散瞳者 空腹
5
五、药物体内过程
✓ 分布
60%—80%的荧光素钠在血液中与血 浆蛋白(白蛋白)结合,不能发出荧光; 20%游离在血中,可被蓝光激发出荧光。
静脉期
后期
视网膜动脉充盈-静脉完全充盈 8-12秒,>15秒
19
黄斑拱环/黄斑无血管区(FAZ)
常见异常荧光及其临床应用.21Fra bibliotek底组织的屏障功能
1.视网膜内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蛋白质、荧光素不能 通过血管壁
2.视网膜外屏障
色素上皮紧密连接复合体→阻止脉络膜荧光素 向视网膜内渗流

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相关因素论文

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相关因素论文

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734000甘肃张掖市人民医院眼科摘要目的:探讨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对门诊就诊的超高度近视患者选择67例(134只眼),进行眼底ffa检查及眼科验光、眼轴长度测定,进行统计和分析。

结果:134只眼中110只眼出现相关并发症,其中随屈光度数增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亦发生改变;随眼轴长度的增加,眼底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程度加重。

结论:超高度近视眼底并发症较一般近视眼底并发症发生率高、程度重且与屈光度数、眼轴长度有关。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055超高度近视一般指近视度数>-10.0度的近视眼患者。

目前我国近视眼患者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也同时使其中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的发病率上升,而超高度近视眼患者因其特殊的病理生理改变,如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等诸多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视力恢复效果差。

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超高度近视眼患者67例,进行眼科专科检查,讨论其并发症的发生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的预防治疗等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超高度近视眼患者67例(134只眼),男46例,女21例;年龄18~67岁。

所有患者被告知检查目的,并获得受检者及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定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①经检影验光、电脑验光、插片等综合验光检查,明确近视屈光度数均≥-10度;②行心电图、血压、血糖等检查排除不可行ffa检查的患者;③排除因角膜疾患、白内障、严重玻璃体浑浊及有眼外伤、眼科手术史等眼科疾患等影响检查的患者。

因视网膜脱离患者有特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特点,本组病例暂未收入。

研究方法:①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角膜染色、散瞳眼底检查、三面镜眼底检查。

散瞳前常规测眼压。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

0.1ml荧光素钠加氯化钠注射用水至5 ml,自肘部静脉注射,5 min后观察,若无不良反应将整支药液快速静脉推入。

轻度:仅有一过性的反应,如恶心、呕吐、打喷嚏及皮肤发红等,不需处理即可恢复,无任何后遗症。

中度:为一过性的反应,患者出现一过性心慌、皮肤瘙痒及荨麻疹、唇舌感觉异常、哮喘,需要给予处理,但不危及生命也不留后遗症。

重度:副作用持续时间长,可危及生命,需要及时处理,如支气管痉挛、喘息、呼吸困难,可发生意识丧失、心跳停止。

受检者在注射造影剂后有一过性收缩压升高,升高(1.2±0.6)kPa,脉搏一过性轻度增快,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的患者给予肌注维生素B 及地塞米松、口服安定处理后上述不适消失。

有皮肤瘙痒、打喷嚏、皮疹、咽痒、咳嗽、唇麻的患者用异丙嗪及地塞米松肌注,症状减轻。

荧光素钠作为一种染料,进人体内不参与机体代谢分解,毒性极小,绝大多数病人在整个造影过程中没有不适的感觉。

据统计,FFA的副反应发生率为1%一15%。

该药主要损害肾脏,其次为肝脏和心脏,但一般用量无损害,其过敏反应主要为皮肤瘙痒、呕吐、恶心。

对于特异质患者可能出现呼吸道阻塞、声音嘶哑、急性肺水肿、血压升高、昏迷休克、心跳和呼吸停止甚至死亡等严重反应。

荧光素钠进入体内不被人体吸收,不参与机体代谢,毒性微小,人体对其有很好的耐受性。

机体对荧光素钠的反应究竟是否为过敏反应尚无定论。

要求:无严重肝肾疾患,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要求将血压、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

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完毕后,由于20%荧光素钠造影剂的应用,患者常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小便呈黄绿色,让患者多饮水,通常24h可完全排除体外。

患者5~10h内由于瞳孔散大,常感觉视物不清,畏光,此时,应让患者加强自身保护,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荧光素钠的分子式是C20H10O5Na2。

静脉常用浓度为10%~20%,承受最大剂量1 g,相当于15—20 mg/kg。

临床常用10%5ml或20% 3 ml静脉注射。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科常用技术-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目的】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的方法,协助诊断眼底疾病。

【适应证】各种黄斑疾病,各种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疾病,各种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

【禁忌证】患者严重心、肝、肾疾病者或对药物有过敏史者、孕妇。

【准备工作】1.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全身情况,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高血压、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糖尿病等全身疾病,对育龄妇女应了解是否怀孕。

2.向患者介绍造影要点,解除顾虑及紧张心情,交代造影过程中及其后可能出现的反应及意外,并在同意书上签字。

3.散瞳瞳孔应尽量散大至7mm或以上。

4.口服抗过敏药物检查前30分钟给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4mg、维生素B6 10mg。

5.20%荧光素钠检查前10~15ml做皮肤划痕试验。

【操作方法】1.输入患者资料姓名、性别、年龄、造影号、病历号、视力、检查日期、临床诊断及操作者。

2.准备10%荧光素钠溶液5ml或20%溶液3ml,荧光素钠稀释液(无菌生理盐水4.5ml加于10%荧光素钠0.1ml内)抽入空针内备用。

3.将造影机准备妥当,患者取坐位,头部固定,位置调整合适,在注射荧光素钠之前先摄眼底普通照相及加用激发滤光片和栅滤光片的对比照。

4.在患者肘部常规消毒后作静脉穿刺,用8号针头先缓慢注入荧光素钠稀释液,待10分钟、15分钟后如无反应,调换含有10%或20%荧光素钠的注射器,在统一口令下快速注入(2~4秒)并同时启动计时,约5秒后开始拍照。

5.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一般拍摄9个方位:后极部、颞侧、颞上、上方、鼻上、鼻侧、鼻下、下方、颞下;早期需拍视盘及黄斑像。

6.将所获得的满意影像存盘,根据需要打印影像。

7.结合临床分析影像,书写造影报告。

【并发症】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胃痛、腹痛、皮肤瘙痒、荨麻疹等,严重者血压下降、休克、心跳停止、心脏梗死、呼吸停止、脑梗死等。

FFA

FFA

FFA适应症
• • • • • 眼底血管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血管阻塞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血管炎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相关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视锥细胞营 养不良 肿瘤 :脉络膜黑色素细胞瘤、脉络膜血管瘤、脉络膜转移癌 感染性疾病:急性葡萄膜炎、急性视网膜坏死 黄斑病:老年性黄斑病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各种病因的黄斑水肿
正常情况荧光素钠 不能通过该屏障
关于造影剂
• 荧光素钠 分子量小(约380D ),不能通过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却 能自如地通过脉络膜毛细血管壁,用于视网膜血管造影( FFA)。
• 吲哚青绿 分子量较大(约 775D),不能通过脉络膜毛CGA的比较
荧光素钠的药理作用及其副作用
• 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毒性极低。 • 人体内注射最大剂量为1g,10-20mg/Kg 。 • 注射后24-48小时从身体完全排出,出现暂时性皮肤、粘 膜发黄,病人有粉红色视、黄视,注射部位渗出药物可致 局部疼痛。 • 常见副作用是恶心、呕吐;少见过敏反应,出现瘙痒、荨 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偶见并发症 如低血压、心跳骤停、呼吸停止及心肌梗死。
眼底血管造影的发展
• 1910年Burke用口服荧光素在普通照明下观察到视网膜及 脉络膜有染料 • 1930年Kikai在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以特殊滤光片观察 到脉络膜及视网膜荧光 • 1954年Edward maumenee 观察到脉络膜肿物 • 1961年Novotny拍摄到人眼视网膜和脉络膜循环动态过程 • 我国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各地先后引进了高速眼底照相 机,该项检查逐渐开展起来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流程及不良反应的处理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eseei Angiography,FFA)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ppt课件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ppt课件
4 YOUR LOGO
荧光素的性质(二)
• 在静脉注射后,经肝脏代谢以及由肾脏分 泌,可将皮肤和粘膜染成黄色,同时尿液 变黄,24-36小时后才能消退
• 吸收光在蓝光范围 (490nm) • 发射光在黄光范围 (530nm)
5 YOUR LOGO
血-视网膜内、外屏障的存在是 FFA应用的理论基础
荧光素钠的使用
• 静脉注射:10-20mg/kg,成人一般用20%的荧光素 钠3-5ml,快速静脉注射
• 口 服 : 用 于 儿 童 及 不 能 静 脉 注 射 的 成 人 , 2530mg/kg,配成2%的水溶液口服,约5分钟后在眼底 出现荧光。
12 YOUR LOGO
• 荧光素钠
静脉注射
13 YOUR LOGO
15 YOUR L 角度大,拍摄范围大,眼底像放大倍数小;角度
小,视野小,眼底像放大倍数大 • 应按顺序拍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先后极部,
再周边部,每一照片有一定的重叠,有利于后期 的眼底拼图
16 YOUR LOGO
患者进行眼底照相的常用模式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1 YOUR LOGO
荧光血管造影简史
• 1882 – Ehrlich 将荧光素引入眼科学研究领域 • 1910年,Burke采用口服荧光素钠,首次见到视
网膜与脉络膜荧光 • 1930年,Kikai于动物静脉注射荧光素,采用特
殊滤光片观察到眼底血管荧光 • 1954年,Maumenee通过静脉注射荧光素同时观
• 出血区遮蔽荧光
36 YOUR LOGO
早期及晚期渗漏(CNV)
• 早期花边样高荧光 (classic)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正常参数
5、黄斑暗区正常情况下,黄斑区背景荧光淡弱,越 近中心越暗。
6、视盘荧光在动脉前期出现深层朦胧荧光和浅层葡 萄状荧光;动脉期出现放射状表层荧光;晚期表现 为沿视盘边缘的环形晕状染色。
7、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迅速被荧 光素血流充盈并融合,形成弥漫性荧光。
眼底血管造影
眼底血管造影 异常血管结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毛细血管网状结
构明显,能见度增加以及造影后期的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 闭塞,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荧光素无灌区,呈现弱荧光区;动 静脉短路,常见于毛细血管无灌区,也见于某些先天异常; 新生血管,可发生在视网膜、视盘或视网膜下,并可伸入玻 璃体腔,最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视网膜 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以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动脉瘤和血 管瘤,指血管壁的局限性膨胀,造影图象表现为壶腹状或纺 锤状的荧光充盈,可有渗漏。 (4) 视盘及背景荧光增强:视盘毛细血管扩张可形成强荧光, 表现为清晰的毛细血管荧光,不伴渗漏,见于视网膜中央动 脉阻塞;毛细血管扩张并伴渗漏,形成持续性强荧光者,多 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炎,也见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背景荧 光增强见于脉络膜炎。
眼底血管造影
A-RCT
眼底血管造影
RCT
眼底血管造影
正常参数
4、分期按荧光素在眼底血管中循环的过程,可分为: 动脉前期(pre-arterial phase)指视网膜中央动脉尚未充盈之 前的阶段; 动脉期(arterial phase)从动脉开始充盈起到静脉充盈之前; 动静脉期(arterial-venous phase)动脉充盈后到刚有一支静 脉出现层流; 静脉期(venous phase)出现第一支静脉层流到各静脉主干均 有荧光显示; 静脉后期(venouse late phase)指荧光素血流从视网膜消退 后。 各期显示有一定的循环时间和不同的荧光表现。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ppt课件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知识ppt课件
④ 视网膜静脉期:从静脉任何一支血管出现层流至
静脉荧光消失(30-60”)
⑤ 晚期:注射5’后,主干血管内荧光明显减弱或消失,
视盘边缘残留荧光,背景荧光中,可见视网膜脉络 膜血管荧光虚空影
.
动 静 脉 期
1
1. 黄斑暗区
2. 脉络膜的不完全充盈
2
.
视网膜循环分期-Hayreh分5期
① 视网膜动脉前期:(9-10”) ② 视网膜动脉期: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充盈之前
.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
flu—肘前V—肺循环—主A—颈内A—眼A— 视网膜中央动脉
受很多因素影响:年龄,注射部位速度,血 管粗细阻力,血压,眼压,全身疾病等
一般公认正常值:8~15” 两眼A—RCT差异超过1”,应考虑动脉狭窄
或阻塞
.
•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CT) • 视网膜内循环(RCT)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
眼底血管造影 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 (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 循环至眼底血管中,用激发光来产生荧光; 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 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
荧光素钠血管造影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
荧光素钠血管造影
6
5. 新生血管膜
5
6. 出血遮挡脉络膜荧光
.
常见异常荧光形态
强荧光
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
透见荧光
染料积存 组织着染
异常血管
荧光遮蔽
出血、渗出、色素及水肿
弱荧光
充盈缺损
组织缺损 无灌注
.
眼底异常荧光
充盈缺损
充盈缺损按部位可分为视网膜血管及脉络膜 血管无染料灌注,形成缺盈状态,由于各种 病因所导致的视网膜阻塞、毛细血管床阻塞、 脉络膜毛细血管阻塞、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缺 损及严重变性等。充盈缺损区域,因无染料 灌注表现为无荧光区。轻者表现为血管充盈 迟缓,重者血管充盈缺损。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 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检查法
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Angiography,简称FFA)是一种通过注射荧光素染料来观察眼底血管情况的检查方法。

该技
术利用荧光素染料在血管中的流动,通过特殊的成像设备观察眼底
血管的情况,从而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眼部疾病。

FFA检查通常用于观察视网膜血管病变、黄斑变性、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脉络膜炎等眼部疾病。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会先在患者
的静脉内注射荧光素染料,然后使用专业的成像设备进行连续拍摄,观察染料在眼底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并记录下血管的形态和功能状态。

通过FFA检查,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眼底血管的异常情况,
包括血管渗漏、新生血管形成、血管堵塞等病变,从而为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FFA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治疗
效果,指导后续的治疗方案。

需要注意的是,FFA检查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生进
行操作,患者在接受检查前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病史,以
确保安全进行检查。

另外,由于荧光素染料的使用,部分患者在检
查后可能会出现暂时的视觉模糊或色觉异常,但通常会在数小时内
自行消失。

总的来说,FFA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是一种重要的眼部检查方法,对于眼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患者在接受检查时
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指导,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荧光造影

荧光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眼底血管造影是将造影剂从肘静脉注入,利用特定滤光片和眼底照相机,拍摄其随血液在眼底血管内流动及灌注,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两种。

[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主要是使眼科医生进一步检查并全面地观察到该患者眼底因某种疾病造成损害的程度,性质,范围以及大致了解发病的时间是近期发病,还是发病已有一定时间了,还是反复不自觉的发病。

通过这些了解可以有利于医生准确用药,缩短治疗期。

此项检查能反映活体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

1.检查方法抽取10%荧光素钠0.1ml,用注射用水稀释至5ml,选择前臂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穿刺缓慢(5—8min)推入荧光素钠,观察如病人无不良反应,即可通知医生,再快速注射10%的荧光素钠5ml,一般在3—5s 内注射完毕。

医生在注射后5—8s开始拍摄,根据疾病的不同确定拍摄时间。

在拍摄中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

造影结束后观察30min后无不良反应病人方可离开。

2.造影检查中的护理配合2.1检查前的准备(1)检查当日患者务必要吃早饭,不能空腹。

(2)造影前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疾病史,对高血压,高血糖患者一定要等病情稳定后再做。

对心脏疾患,肝肾功能损害者应慎重,必要时全面检查,以防意外发生。

(3)检查前患眼滴复方托品酰胺眼液,每10分钟一次,共3—4次,使瞳孔充分散大至7—8mm,才达到摄片要求,以防漏拍眼底病变区域。

造影前室内备抢救药品及器材,以保证医疗安全。

(4)造影在暗室内进行,病人易产生紧张,恐惧心理。

在造影前向患者讲解FFA造影的操作方法,目的及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心理以便检查顺利完成。

教会患者深呼吸,在检查中如感胸闷,气短应深呼吸并指导患者按要求转动眼球以利配合检查增进准确性。

(5)注射前检查荧光素钠,注射器等的质量,荧光素钠有无颗粒物,沉淀,变色等。

(6)告知检查后会出现皮肤,结膜,排尿发黄,有时视物黄色现象,是正常现象,不必惊慌。

荧光素眼底造影术PPT课件

荧光素眼底造影术PPT课件
a.分子量大,几乎不从脉络膜毛细血管中渗 出;
b.最大的吸收波长为795-810nm,最大激发 波长是835nm,很少被色素上皮和黄斑叶黄素 吸收。
c.不易散射。
.
2.器械和方法:同荧光造影。
3.副作用:同荧光造影。
4.临床应用:观察脉络膜的疾病,如年龄相关 性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 变、高度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脉络 膜的肿瘤、炎症。
5)副作用
a.轻度出现恶心、眩晕,偶有呕吐,静脉注 射后20-30秒钟内
b.严重出现寻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 管痉挛,哮喘
c.极严重出现过敏性休克,心肌梗塞,心脏 呼吸停止。
6)抢救药品与器械:肾上腺素,抗胆碱药,氨 茶碱,氧气,血压计,复苏器。
(二)滤光片:
仅能让某种波长的光通过而把其它波长的光 遮挡的镜片。
2.操作步骤: a.拍1-2张无赤光黑白及彩色片。 b.过敏试验。 c.快速推注20%的荧光素3ml,2-4秒钟完成, 同时 打开计时器。 d.拍摄的时间及间隔:
注射后7秒开始拍照,每 秒1-2张。 一分钟后,视病情间隔时间可逐步延长,如2分钟、
5分钟拍一次。
e.拍摄过程中副作用的处理。 恶心:可稍停,让病人深呼吸,症
(三)脉络膜荧光: 充盈斑状
(四)视乳头荧光: 血供:睫状后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 早期:呈很淡的朦胧荧光 晚期:乳头边缘半月形荧光充盈
六、异常荧光形态
(一)强荧光(hyperfluorescence):指任何 原因使眼底荧光增强,或出现不应有的荧光。
静脉层流 荧光素从A → V 需要2.5-3sec
5.晚期(late phase):指荧光素从眼底消退后 见到的剩余荧光。一般10min后所见的荧光为 后期荧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意义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这是由于高血糖引起的微循环障碍,长期积累导致了眼底微血管受损,从而引发了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

早期诊断与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显得尤为重要,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就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又称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FFA),是一种通过肾上腺素静脉注射使血管充盈,然后快速拍照观察眼底血管病变的检查技术。

FFA技术可以显示血管壁的透明度、蛋白沉积、外渗的血浆和血清蛋白等情况,可以清晰显示眼底血管及其病变。

通过FFA技术,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眼底血管变化,帮助医生诊断和判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情况。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FFA技术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眼底微血管的变化情况,帮助医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和类型,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通过FFA技术可以发现一些肉眼观察不到的微血管损伤,这对于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常重要。

通过FFA技术可以观察到微血管的渗漏情况,帮助医生评估病变的程度和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为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该技术需要注射造影剂,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慎重使用。

FFA技术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的操作技能,不是所有医疗机构都能提供该项检查。

患者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不适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因此需要医生的严密观察和护理。

FFA技术无法观察到视网膜的三维结构,不能做出对视网膜其他疾病的判断。

在应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情况,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做出综合判断。

荧光造影纲要

荧光造影纲要

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一、基础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

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屏障(barrier)1. 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素; 2. 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

脉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fenestration),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膜的胶原层间。

但由于外屏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入视网膜内;3. 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

(二)造影剂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

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10%荧光素钠(进口制剂,立摄得,Alcon)5ml于4~5秒钟注射完毕。

2.口服儿童或不能静脉注射的成人,可口服荧光素钠,剂量为25~30mg/kg。

一般于口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荧光, 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

口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1. 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2. 少数偶觉恶心,嘱其张口呼吸,仍可继续拍片;3. 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4. 特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5. 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

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图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是一种常用于评估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

通过注射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结合显微镜观察,可以清晰地显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血管系统。

眼底血管造影在眼科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眼底血管造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30多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眼底血管造影已成为临床眼科的重要工具。

它能够检测和评估各种眼部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部疾病和视网膜血管阻塞等。

眼底血管造影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注入荧光素,在特定的波长下观察到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而判断血管的通畅性和异常情况。

目前,眼底血管造影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技术进展。

首先,数字眼底相机和高分辨率成像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显著提高。

传统的眼底血管造影图像分辨率相对较低,难以准确评估微血管和细微血管分支的情况,而现代高分辨率技术可以提供清晰的图像,更准确地显示血管细节。

同时,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分析软件越来越成熟。

通过这些软件,医生可以辅助分析眼底血管造影图像,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例如,可以自动检测血管病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特征,以及评估血管的通畅性。

自动化分析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临床工作效率,并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未来,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机遇。

首先,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质量和解析度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随着光学成像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分辨率的眼底相机,进一步提高图像质量和显示细节。

其次,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在眼底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

这些技术可以自动识别和分析眼底图像,在初步阶段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治疗建议。

FFA简介

FFA简介

F F A简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 ,FFA)
FFA是当前眼科诊断眼底疾病常用的、主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选择、预后的推断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眼科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引进了德国海德堡HRAplus同步共焦激光眼底血管造影仪(采用激光光源共焦同步造影,具有分辨率高,可同步拍摄视网膜及脉络膜两个层面的图像,对于合并脉络膜血管疾病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采用激光亮度弱,患者不适感轻)。

FFA即是经肘静脉血管内注入特殊的药物荧光素钠,这种药液经血循环流入眼内血管,通过激光光线照射进入眼底,就可激发眼底血管内的荧光素而发生荧光。

医生通过散大的瞳孔看见血管内的荧光时就可以开始拍照,在计算机上完整记录下荧光素在视网膜血管内的流动、分布、聚集情况,从而通过计算机处理系统对病变作进一步分析并作出诊断报告。

FFA适应症广泛,所有眼底病一般均适合做荧光血管造影,包括视神经疾患、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疾病、视网膜变性等。

老年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分支静脉阻塞(BRVO)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动脉狭窄等
视网膜循环时间
(retinal circulation time,RCT)



指从视网膜中央动脉开始出现荧光到视网膜中央静 脉任何一支开始出现荧光的时间 2~4秒,视网膜不同区域,RCT不同 黄斑区最快
造影步骤:




术前用药:散瞳剂、止吐、抗过敏药 过敏试验:1%荧光素10ml 10min 注射造影剂:20%荧光素3~5ml 4~5秒 摄片:前30秒 后30秒 2分钟 5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阅片,发报告
组织着染
异常血管 假性荧光 自发荧光:脂褐素、玻璃疣
血管周着染 网膜下:玻璃膜疣、瘢痕
巩膜、筛板
透见荧光:若色素上皮的色素脱失,脉络膜的荧光在脱失处透出。

点:早期可见;形态无变化;随脉络膜荧光消失而消失。
色素上皮 细胞 玻璃膜 脉络膜毛细 血管
染料积存与组织着染的区别

染料积存也称池样充盈,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荧光素经 渗漏点聚集在一定空间内,不在早期出现,边界清楚,逐渐 增强;典型的疾病如中浆、VKH等。 组织着染也称组织染色,是指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荧光素 经血管壁弥散于周围组织,缺乏一定的空间形状,如CRVO 的血管壁染色,肿瘤组织的染色,CNV的组织染色、巩膜染 色。
1、视网膜血管分级及荧光形态
视网膜中央动脉在视乳头上的管径为100um,
到赤道部管径20um,到周边部管径8um。
普通检眼镜下只能看见血管内血球部分,造影时 血球和周围血浆都有荧光,所以管径显得比检眼镜 宽。
2、动脉层流现象
含荧光素的血液前锋呈分层流动,称为轴流。 遇到分支后,荧光素沿一侧前进,称为层流。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
侯正玉
基本原理

用装有特定滤光片组合的眼底照相机,拍摄眼底血管中 荧光素循行时吸收蓝色激发光(460~490nm)后发射 出的黄绿色荧光(520~530nm)。眼底凡荧光素所循 行之处均能使胶片感光而显影。
基本原理

色素 出血
荧光遮蔽
渗出 水肿 其他 视网膜血管
弱荧光
充 盈缺 损 (延迟、阻塞)
脉络膜血管
CRVO
出血遮蔽荧光
玻璃体混浊遮蔽荧光
充盈缺损 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
高 血 压 视 网 膜 病 变
BRAO
BRVO
FFA适应症:
视网膜血管疾病 黄斑部疾病 视神经乳头疾病 眼底肿瘤 其他疾病

染料积存:
神经上皮层
色素上皮 层
荧光素积存
荧光素积存
CME
网 膜 内 染 料 积 存
CRVO
血 管 壁 着 染
玻璃疣
自发荧光
组 织 着 染
ICGA
DR
微 动 脉 瘤 高 荧 光
毛 细 血 管 渗 漏
视网膜新生血管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视网膜内新生血管

吲哚青绿脉络膜血管造影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
用于观察脉络膜疾病 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脉络膜肿瘤、中浆病等

视神经疾病
视盘玻璃膜疣 视盘炎 视盘血管炎 视乳头水肿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底肿瘤
脉络膜痣 脉络膜黑色素瘤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血管瘤 脉络膜骨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视网膜色素上皮错构瘤

其他
脉络膜破裂 血管样条纹 光凝斑 视网膜色素变性 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 匍行性脉络膜病变 外伤性血管性视网膜病变
臂-视网膜循环时间 (arm-retina circulation time,A-RCT)
荧光素:
肘中静脉→右心→肺循环→主动脉→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眼底
A-RCT大体在10~15s
影响A-RCT的各种因素

注射部位、速度、注射处的血管粗细、血液粘度与速度、心脏 的排血功能,血管管径和阻力,燃料浓度与剂量。 甲亢和贫血可使染料加速到眼底而红细胞增多症和心排量减低 等反之。

6、视网膜循环分期
动脉前期:视网膜动脉出现荧光前。睫状后短动脉早0.5~1.5秒
动脉期:从动脉开始充盈到静脉开始充盈之前。1~2秒
静脉期:静脉开始充盈到全部充盈或开始衰减。 再循环期:首次视网膜循环后的再次循环。
后期:视网膜荧光完全消退,约在注射造影剂10~15分钟后
颞上异常血管
脉络膜背景荧光
不渗漏、不出血 进展缓慢,检眼镜难以发现 FFA可显示,呈发夹环状 可进展为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视网膜前新生血管
易出血、渗出 易在检眼镜下发现,芽状、网眼状 常伴纤维增殖膜,可致TRD、 FFA常在NPA边缘,静脉早期显影、渗漏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来自脉络膜血管 典型性(神经上皮层下) 隐匿性(色素上皮层下) 多在后极部,尤其黄斑区 早期即可出血、渗出影响视力 FFA早期显影并渗漏
ILM NFL GCL IPL INL OPL ONL OLM IS/OS RPE
血-视网膜内屏障:
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壁内周细胞
基底膜 周细胞
内皮细胞
血-视网膜外屏障:RPE间闭锁小带
闭锁小带
色素上皮细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玻璃膜
脉络膜毛 细血管 choliocapillario-Bruch’s membrane-retinal pigment e pithelium complex,CBRC
四、脉络膜循环及巩膜荧光
荧光染料经静脉注射后2分钟到几小时,脉络膜毛细 血管渗漏荧光素,使周围组织着色,同时使巩膜着色, 从视盘近视弧中见
眼底的异常荧光形态
强荧光 Hyperfluorescence


弱荧光 Hyporfluorescence
玻璃膜疣 透见荧光 色素上皮萎缩 网膜内:囊样水肿 染料积存 网膜下:神经上皮下、 色素上皮下 强荧光 血管渗漏 网膜内:非囊样水肿
动 脉 充 盈
静 脉 层 流
静 脉 充 盈
后 期 荧 光 消 退
7、视网膜毛细血管
染料通过动脉后开始充盈,此时眼底的背景荧光逐渐增亮。 黄斑部的毛细血管最清晰,黄斑区中央为暗区
8、睫状视网膜动脉
与脉络膜血管同时充盈,比视网膜中央动脉早1~2秒
三、视盘荧光
1、深层朦胧荧光 2、浅层葡萄串荧光 3、视乳头表层辐射状毛细血管 4、晚期视盘晕轮
眼 屏障滤光片
照相机
(滤除蓝光)
光 源 闪 光 灯
激发滤光片
(滤出蓝光)
关于荧光素
1、 分子式C20H10O5; 分子量:332,PH=8时荧光最强。 2、 吸收波长高峰490nm;发射波长高峰520nm。 3、血液中80%与白蛋白结合不发出荧光,20%游离发出 荧光。 4、不参加体内代谢分解,也不与组织牢固结合。 5、荧光素不能透过血视网膜屏障(内外屏障),但能自 由透过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 不健康新生血管等。 6、24h内肾(主)、肝排泄,2~4h内皮肤粘膜呈黄色, 2天内小便呈黄色。
3.静脉层流:
4.染料排空
静脉:周边充盈→全部充盈→周边排空→全部排空
动脉:中央充盈→全部充盈→中央排空→全部排空
5、背景荧光与残余荧光

背景荧光:在动脉前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合形成 的弥漫性荧光,是透过RPE层透见的脉络膜荧光。 残余荧光:荧光素可以弥散至巩膜组织,造影晚期视网膜和 脉络膜荧光消退,仍可看到视盘缘和颞侧弧形斑等处的荧光, 称为残余荧光。
荧光素副作用
注射后出现暂时性皮肤、结膜发黄、小 便发黄、瘙痒,病人有粉红色视、黄视。 局部药物渗出可致疼痛。 恶心、呕吐。可出现过敏反应、荨麻疹、 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哮喘。文 献有死亡报道,多与原心血管疾病有关。
视网膜分层



内界膜 神经纤维层 神经节细胞层 内丛状层 内颗粒层 外丛状层 外颗粒层 外界膜 感光细胞层 色素上皮层

视网膜血管疾病
视网膜动、静脉阻塞 高网、糖网 COATS’病、EALES’病 视网膜毛细血管瘤 视网膜动脉瘤 黄斑中心凹旁毛细血管扩张

黄斑部疾病



中浆病、中渗病(特发性CNV) 玻璃疣、AMD、CME 黄斑裂孔、黄斑缺损、黄斑前膜 Stargardt病、眼底黄色斑点症、 病理性近视 先天性视乳头小凹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 卵黄状黄斑营养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