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思维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思维训练

作者:郭列锋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7年第03期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在接受外部知识传输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除了需要学习好本学科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实现跨领域的学习和交流,将实践与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积极运用已有的知识指导自身的实践,保障自身能够在积极的探索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全方位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在此,笔者从思维训练设置的角度,谈谈语文教学中的知识迁移。

(一)教会学生求同思维方法。桑克提出学生必须要掌握不同的学习思维和学习方法,了解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在学习迁移的过程中学生会处于不同的情境同时会受到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似点越多,那么就越能促进学习迁移作用的发挥,学生需要在不同的环境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思维方式。

所谓求同思维就是在各个相近的现象中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出同一本质,即共同要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虽各具特色,但同类课文也存在着很多的共同要素。因此,在教学中可采用同类课文举一反三的读写训练,让学生掌握求同思维的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例如,笔者学习屈原的《离骚》(节选)时,对这篇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手法以及思想主旨着重进行了学习。于是有意识地运用求同思维,把知识迁移到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篇文章上。这两篇文章在许多方面有许多的相似之处,通过对《离骚》的学习,学生如果能在比较中分析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和《离骚》的共同点,那么不仅所学的课本知识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保证学生能够实现举一反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积极探索能力,因此本文将这两篇文章进行综合对比,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合作了解两篇文章的共同处,通过反复的阅读以及深入的分析,在老师的帮助之下总结两篇文章的共同点,从而形成统一的认识。首先,两篇文章在主题上都表达了作者对现实情况的不满,其次,两篇文章的情感较为丰富,都表达了作者较为热烈且奔放的感情,再次在表达手法上,两篇文章都带有大胆的夸张和充分的想象,最后,在语言选择上都有“兮”字,另外,文章的结构层次较为分明。因此通过积极的引导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了解和掌握,分析作品创作的特色。

笔者在教《金岳霖先生》和《亡人逸事》这两篇相邻的文章时,笔者通过对《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的解读,让学生阅读《亡人逸事》这篇文章,在比较、分析中去发现这两篇不同作者的小说的相似之处,学生最后得出结论:第一,在叙述视角上,都是第一人称叙述,通过“我”的回忆来叙述事件;第二,在语言风格上,两篇文章平实自然、文字简练、不事夸张,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