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五段论

合集下载

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所谓社会形态,就是指导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在社会基本矛盾的推动下,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不断演进,形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顺序,马克思有两种说法.一是在1859年的《序言》中指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码、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人们就依此概括出社会形态演进的“五形态”说,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选择性是指历史运动按规律行进过程中,历史主体有目的意识进行行创造、超越,体现出社全形态更替的跨越性、合目的性的一面,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中反作用一面,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决定的.它使社会形态的更替符合人类的目的,表现出历史的选择性.一般规律:1.20世纪中叶在中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中华民族选择了社会主义而超越了资本主义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对历史必然性和本国特点以及国际环境的把握基础上,在历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中所做出的最佳选择,是一次伟大的历史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历史的选择并不是对历史决定性的否定,因为人们通过历史选择活动而实现的对某种社会形态超越是有限度的,而无法超越在这种社会形态内形成的生产力.2.俄国二月革命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下一步怎么走?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布尔什维克党的多数领导人都主张继续搞民主革命.加米涅夫,甚至斯大林都曾主张支持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不是偶然的.四月初列宁回国,在欢迎会上他喊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万岁!”的口号,这真是个晴天霹雳.对此各界人士有不同的反应,在最好的情况下也是表示不理解.记得那时党内就有人反对列宁提出的主张立即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四月提纲”,《真理报》在发表“四月提纲”时声明:“至于列宁同志的总公式,那是我们所无法接受的,因为它的出发点是认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业已结束,指望这一革命立即转化为社会主义革命.”党内的反对意见姑且不提,那是个认识问题,包括加米涅夫在内的党内领袖不久都转变了立场.我要说的是象普列汉诺夫这样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称的人物,他把列宁的主张称之为“梦话”,宣称“俄国历史上还没有磨出烙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他是认为俄国尚未具备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前提吧!正是这样.他在五月二十日写道:“社会主义制度至少要以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为前提:一、生产力(所谓技术)高度发展;二、国内劳动居民具有极高的觉悟水平.”而俄国当时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另一个著名的孟什维克苏汉诺夫曾去车站迎接列宁回国,还参加了接着举行的欢迎会.他后来在《革命札记》一书中记述了这整个场面,并评论了列宁发表的讲话. 3.美国内战:Civil War,U.S.1861年4月~1865年4月,美国南方与北方之间进行的战争.又称美国内战.北方领导战争的是资产阶级.在南方,坚持战争的只是种植场的奴隶主,他们进行战争的目的是把奴隶制度扩大到全国, 而北方资产阶级的目的在于打败南方,以便恢复全国的统一.19世纪中叶,北部自由劳动制度与南部奴隶制度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南部奴隶制度成为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南北之间的斗争在西部土地的争夺中表现得最为激烈.19世纪上半叶在美国领土向西扩张的过程中,在西部接连成立新的州.但是每当新州成立之际,就发生在该州内容许或禁止奴隶制存在的斗争.北方资产阶级和农民主张在新州内禁止奴隶制度,要求把新州确定为自由州.南方奴隶主则力图把奴隶制扩大到西部,主张把新州确定为蓄奴州,奴隶主利用其在美国国会及政府中的统治地位,连续取得胜利,激起北方广大人民的愤慨.1854年在北方成立了美国共和党.同年,南方奴隶主企图用武力把奴隶制扩张到堪萨斯州,于是在堪萨斯州爆发了西部农民与来自自由州的移民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武装斗争,斗争持续到1856年,揭开内战的序幕.1857年奴隶主又企图把奴隶制扩展到美国全部领土上去.从而导致约翰·布朗起义.特殊形式:例如,中国超越了资本主义阶段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但却无法超越自己落后的生产力,更无法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生产力.因此,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的根本任务.否则,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就无法巩固,社会主义建设就无法顺利进行.名言论证:列宁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产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因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中国历史和现状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是历史的必然,又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和伟大创造.总结: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常规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常规性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特殊性则反映出不同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特殊规律.两者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互相补充的,由此推动整个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奴隶社会: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建立开始,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结束。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本文是店铺整理奴隶社会开始结束时间的资料,仅供参考。

奴隶社会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从夏朝建立开始(前2070年)到东周战国时期开始结束(约前475年)奴隶制和封建制的最大区别就是生产力跟生产关系不同。

夏朝是我国最早搜索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

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476年止,我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476年),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时期。

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荒田大量开垦,耕地面积扩大,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因此,公元前475年,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一般认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的确切时间,它是春秋是奴隶制瓦解的时代,也是战国是封建制形成的时代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

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

中国古代到底是否存在奴隶社会(注意,不是存在奴隶制就一定是奴隶社会形态)本身是一个争论很大的事情。

所以,到现在连中国奴隶社会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和结束都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定论。

原始,奴隶,封建,资本,社会主义五种形态说是马克思根据地中海沿岸所提出来的。

但是,是否就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值得怀疑的。

夏、商、周、春秋、战国时代,都是奴隶制时代,奴隶多产生于战争,从敌方俘虏的平民成为奴隶,也有因犯罪被贬为奴隶的,有官奴和私属之分。

战国中期,秦朝秦孝公任用法家商鞅变法结束了这个体制,使国民(自由民)与奴隶获得了平等的民权地位。

汉朝,奴隶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土地兼并而形成的私属,另外东汉末年,人民为躲避战乱,投靠大庄园主,也成为私属。

汉唐时期,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良贱之分,如部曲(奴隶的一种)殴伤良民要处死,良民打死自己的部曲,部曲有罪不论、部曲无罪只判徒刑且可以用钱赎免。

基本社会形态的划分及概念

基本社会形态的划分及概念

基本社会形态的划分及概念1、社会制度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占有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

2、封建社会是指实行封建制度的社会状态,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常用的学术名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封建社会”是指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西方学者的“封建社会”指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是一种国家管理“制度”而不是一种“社会”,属于政治制度范畴。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组织。

3、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历程中的一个阶段。

资本主义(capitalism)就是资本归个人私有和雇佣关系。

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赚取生产要素创造的利润。

以资本家拥有资本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①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决定性的形式。

②资本占有生产资料。

③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以对象化、主体间性为核心的科学理性成为人类思想基石,导致人类文化史上的世俗化的来临。

伴随科学理性而起的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予以祛魅,解构凡圣等二元结构,形而上学与宗教神秘思想被边缘化[1]。

④与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近代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现代社会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4、社会主义主要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前,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革命,推翻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解放生产力。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大力发展生产力。

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

论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悠久而辉煌,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漫长过程。

本文将从这四个阶段依次进行论述。

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刚开始进入社会化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部落组织。

在这个时期,人们过着简单的狩猎、采集生活方式,在群居生活的同时也逐渐发展出一些初级的生产工具。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是社会关系的原始性和人类对自然规律的依赖性。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的出现与农业的兴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们开始种植作物、养殖牲畜,并将一定规模的土地通过奴隶劳动进行生产。

奴隶制度的确立使得社会秩序进一步稳定,社会分工也日渐明确。

直到秦汉时期,奴隶社会在中国取得了较为全面的发展。

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在封建社会中,农民的生产活动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形式,而地主则依靠剥削农民获得丰厚的经济利益。

这个阶段社会生产的发展带动了乡村的繁荣,也使得城市逐渐兴起。

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鼎盛时期的唐朝,但随后由于自身矛盾的激化,封建制度逐渐衰败。

到了近代,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这个时期由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受到外部势力的控制和压迫,人民生活极其艰辛。

不过,同时也在这一时期中国逐渐觉醒了,兴起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

最终,近代中国实现了彻底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四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之间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整体脉络。

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的回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

历史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析论文/徐义华古史分期问题研究回顾(一)古代的历史分期认识对历史进行分期很早就出现了。

孔子将历史划分为 大间和小康两个阶段;墨子将历史分为古、今两个阶段;孟子将历史划分为圣人之治和暴君之治两个阶段;韩非子 将历史分为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和当今四个阶 段。

用技术标准划分历史的情况也有出现,如《越绝书》把历史划分为石兵时代、玉兵时代、铜兵时代和铁兵时 代。

也有通过社会属性划分历史的研究,如王夫之即把 中国历史分为禅止、封建、离合、纯杂四个时期;但总体而言,古代对历史分期的专门讨论较少,与屮 国重史的传统不相符合。

历史分期的专门性著作较少,主 要有四个原因:一是中国历史以朝代划分,朝代本身即是 一种天然的分期;二是古代史书编纂采用纪传体和编年体 与朝代结合在一起表述历史过程,不需要进行分期;三是 中国古代史学思想中的重要观念是要恢复古圣王之治,古 代、当今和未来只有程度上的差异,没有性质上的差异,所以历史分期不需要特别关注;四是学者研究历史的目的 是总结历史规律,曾出现过五德终始说、三世说、治乱交 替说等多种发展理论,这些理论本身即是一种历史分期,只是因为学者关注点不同,其分期属性被掩盖了。

(二)清末与民国的古史分期探讨清末民初,新的章节体的通史著作出现,对历史分期 提出要求,许多学者进行了尝试。

例如,梁启超将中国历 史分为上世史、中世史和近世史三个阶段,夏曾佑将中国 历史分为上古世、中古世和近古世三个阶段。

此一阶段治史的目的不只是研究学术,更在于为当 前社会变革提供依据。

这就需要对历史进行全盘考虑,对 历史自何而来、现状如何、往何处去作出判断。

上古、中古、近古、当今等术语无法满足需要,而中国传统史学又 缺乏以社会性质进行历史分期的成果,所以外国史学理论 被引入中国。

外来史学理论与中国党派、学派相结合,掀 起了著名的社会史论战…关于古史分期的讨论,一开始即 带有“经世致用”目的,带有学术和政治的双重属性。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演变一、引言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不断调整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组织形态。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结构在原始社会,人们以部落为单位生活,部落中的权力主要由族长或者族群共同决定。

社会结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人们互相依靠和合作。

社会分工相对简单,主要以性别和年龄为基础,男性负责狩猎和战斗,而女性则负责采集和家务劳动。

三、奴隶社会的社会结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奴隶社会阶段。

奴隶社会的社会结构由两个基本阶级组成,即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掌握了生产资料和政治权力,而奴隶阶级则成为奴隶主的财产,失去了自由和人格。

在奴隶社会中,社会分工趋于复杂化,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发展起来。

四、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是由君主、贵族、士人、农民和工商业者所构成。

在这个社会结构中,君主拥有最高的政治权力,贵族阶级享有特权,士人则在政治和文化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农民和工商业者是社会的生产者,但他们处于社会结构的底层,权力较小。

五、明清时期的社会结构调整明清时期,由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国社会结构开始出现调整。

士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商业资本的积累使得商人成为社会中的重要力量,一些农民也通过努力脱离贫困。

在这个时期,社会结构出现了较大的流动性,社会阶层开始有所交错。

六、现代社会结构的形成中国社会结构经历了多次变革,到了现代社会,相对较为稳定。

现代社会结构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等组成。

工人阶级在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崛起,农民阶级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地位有所提高,知识分子则在文化和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资产阶级则掌握了经济和政治的主导权。

七、社会结构演变的原因分析中国古代社会结构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大自然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因素等都对社会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农业的发展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形成,商业的兴盛促进了社会结构的调整。

中国何时开始封建社会

中国何时开始封建社会

许小年:从秦到清不是封建社会时间:2010-12-15 17:07 作者:许小年字号:大中小点击:次这是中国历史研究中的最大“冤假错案”。

从秦始皇到清宣统,明明两千年的专制王朝,硬被张冠李戴地定性为封建社会,致使天下以讹传讹,谬误流行至今。

适时纠正这一错误,准确判断这两千年的性质,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何以长期停滞不前,而且可以为研究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何谓封建?由《大英百科全书》可知,封建主义(Feudalism)一词最早出现在17 世纪,用于描述中世纪的西欧社会。

在各种著作和研究中,这个词的含义不尽相同,最宽泛的定义涵盖了西欧中世纪全部的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关系,而最狭义的用法仅指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Lords)和封臣(Vas-sals)之间的契约关系。

定义无论宽窄,封君和封臣的契约关系为封建社会所特有,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封建社会的实质。

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宣誓对领主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

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主要包括司法、财政和军权。

土地与治理权是否结合在一起,封臣是否拥有治理权,这是区分封建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关键。

在中文文献中,“封建”一词经常被简化地拆解为封土建国或封爵建藩,建国或建藩准确地说明了封建社会的实质——政权的逐级承包。

西欧历史上大致有国王—诸侯—骑士的三级承包,日本为幕府—大名—武士,而中国的西周则是周天子—诸侯—大夫三个等级。

下级封臣均拥有治理权,诸侯、大夫等封臣不仅形同而且基本上就是自己领地上的国王。

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封建,立郡县”,由皇帝直接派出郡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网系,统治幅员辽阔的大帝国。

虽然郡守、县令在辖区内拥有巨大的权力,他们却与昔日之诸侯不可同日而语,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权力的来源,以及由来源决定的权力性质。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_社会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_社会文化论文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_社会文化论文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_社会文化论文摘要: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

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以至决定社会基本面貌的。

据此,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圣权时代、王权时代、霸权时代、皇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五种社会形态和相应的五个发展阶段。

关键词:中国社会形态;历史分期;改革开放引言社会形态及其演变不但是历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

切实地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未来社会的走向,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中国的社会形态及其演变,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马克思根据西方历史提出并由斯大林总结的五种生产方式论。

但是,这种学说是否符合中国历史的实际,却一直受到怀疑,五六十年代和八十年代都曾有热烈讨论。

目前,这个问题重新成为学术界的热点。

我以为,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判定社会形态的标准与根据。

顾名思义,五种生产方式论主要是按照生产方式来判定社会形态的。

最近,刘泽华先生提出了分层次地把握社会形态的新设想。

他认为有三个层次的问题:其一是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形态问题。

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即阶级关系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关系。

它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基本面貌。

其二是社会控制与运行机制形态问题。

马克思说过,行政权力支配社会,这对认识中国传统社会有提纲挈领的指导意义。

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大特点是“王权支配社会”。

其三是社会意识形态与范式问题,王权主义是整个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

刘先生按照这三个层次论述了中国社会形态的特点,但没有把这个问题和历史分期联系起来[1]。

尽管我不能完全赞成刘先生的具体论述,但他这种分层研究社会形态的方法可谓有识。

我进而认为,不但可以从不同层面把握社会形态,而且还可以把社会形态本身分为若干层面。

中国古代社会总结

中国古代社会总结

中国古代社会总结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其古代社会历经
长时间的发展演变。

中国古代社会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社会形态,大约距今7000年左右。

那时候人们还处于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都来
自于自然界。

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比较低下,人们还需要通过狩猎、
捕鱼和采集等方式获得食物,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

奴隶社会是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开始形成的,它代表了中国
古代社会的第二个阶段。

这时候,奴隶制度已经形成,奴隶成为了
生产劳动的主要力量。

贵族阶层强制奴隶劳动,经济基础逐渐发展
起来,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三个阶段,它大致上经历了两个
时期,即分封制时期和统一制时期。

封建制度的主要特征是封建土
地私有化和士农工商四阶层的存在,其中官僚阶层掌握了政治和经
济的权力。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大体上是从19世纪末开始的。

这个时期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社会经济遭受巨大破坏。

同时,在国内,腐败和压迫已经成为主要问题,国家面临着瓦解的危险。

以上是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社会特征和历史遗产,对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封建社会驳析”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批判

中国“封建社会驳析”以及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批判

在中国现代史学界发生了一个十分荒谬的事情,就是把秦至清时期的中国社会称之谓“封建社会”。

因为,“封建”一词是中国古已有之的概念,在中国古人眼里封建时期一直都是指的西周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顺应历史潮流彻底废除了这一制度,而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了这一制度,这是秦始皇的又一伟大功劳。

之所以发生这种错误,是因为中国史学界接受了苏联史学界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即认为人类社会必然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种五阶段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并不是马克思提出的,马克思只提出过人类生产方式的发展四阶段模式,即亚细亚的生产方式、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将西方社会发展模式硬套在中国头上的结果。

其实,苏联史学界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传到中国之后是引起过很大争议的,甚至这种学说在苏联本身就引起过很大争议。

在苏联,以托洛茨基为首的派别(即托派),一般不认同“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不认同中国存在奴隶社会及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秦至清时期;以斯大林为首的派别则认同“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认为中国也是按照这一五阶段模式发展的。

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正是斯大林钦准的。

在政治斗争中,托洛茨基是个失败者,但在思想上,我们必须承认他比斯大林更有思想、更正确。

可以这样说,正是托洛茨基政治上的失败,斯大林政治上的胜利,才使得“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成为苏联的官方历史学说,而苏联的这一官方历史学说又直接影响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说。

在中国,属于苏联托派的一般不认同“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比如,陈独秀就认为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奴隶社会阶段;而属于斯大林派的则一般认同“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

“人类社会发展五阶段学说”最终也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官方学说,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和社会主义老大哥保持一致。

如果按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分类

如果按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分类

如果按照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来分类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1、原始社会是从有原始人类文明开始到夏王朝的建立。

这个阶段确实是人类的蒙昧时期,生产力低下到吃饱都不容易,人们以氏族的方式散居的,没有大一统的社会秩序。

其实这个社会到底什么样是基于有限的考古发掘之后主要靠猜,因为不存在文字史料。

一句原始就能概括所有,没人会有异议。

2、奴隶社会一般说是夏、商、周三个朝代,历经一千五、六百年。

到这个时期就出现了部落联盟形成的国家,也就是开始有了王朝,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

但是定义为奴隶制社会就有问题了。

如果说奴隶作为一种制度存在,其实是一直到民国才真正结束的,期间的差别只不过是奴隶规模逐渐变小而已。

按照社会阶段划分依据是生产关系,这个时期奴隶主要是战俘和罪犯,规模始终都没有大到成为社会生产力的主体。

社会生产力主体始终都是自由民,也就是小农,他们是有人身自由的。

3、封建社会一般说是战国之后,经历多个王朝直到清朝终结。

这个阶段也有问题。

封建是封邦建国,君主将领土分封给宗室或功臣做为食邑的制度。

这种制度在中华历史上实际是始于周,到战国后期已经由大一统的郡县制代替封建制了。

有人说封建有广义狭义之分(所谓广义实际是封建一词被政治污名化了),这种名不副实的概念还不如中央集权制来得直接实在。

如果参照前述奴隶社会,那是不是应该叫农民社会?如果是农民社会就应该包括前面的夏商周和后面的民国,贯穿中华历史直到现代工业化才对。

4、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经历过真正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是共识。

在清朝结束之后的民国时期依然95%是农民,工业规模很小,不能算资本主义。

通常的说法是民国时期一直到49年前,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封建我们前面说了这个名字有问题,实际殖民地的规模也非常小,主要是城市和口岸。

日本占领东三省13年是最大的领土占领,但是我们很少用殖民这个词,因为时间不够长。

中国没有经历很多国家像南美、印度、非洲那种长期大范围占领的过程,所以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说法本身也值得商榷。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冯天瑜原创 | 2013-02-20导读: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近代以来史学界围绕中国历史分期作过长期探讨,而至今仍聚讼纷纭。

当下流行的历史分期,将以君主集权为特征的秦至清两千余年称“封建社会”,有悖“封建”本义,且与社会性状全然不同的西欧中世纪封建制、日本中世及近世幕藩制混为一谈。

而在此种泛化封建观出现以前及之后,曾有中国学人将这一历史阶段称“君主专制全盛之时代”、“霸朝”、“统一的郡县帝国时期”等等;欧美日本学者也多将先秦称“封建社会”,将秦至清称“家产官僚制”社会、“官僚主义”社会等,均不赞成以“封建社会”指称秦至清两千多年。

其实,秦汉至明清去封建渐远,称“封建社会”名不副实。

这两千年间贯穿性三制度是:宗法制、地主制、专制帝制。

故宜以“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称之。

对漫长的人类历史作时间向度的阶段划分,是历史学的一项基本使命。

中国历史悠久而复杂,又具有许多异于外邦的特色,故对其作合理的分期,殊非易事。

本文试探的论题是,中国历史分期诸段落应当如何命名?特别是曾经冠以“封建社会”的秦汉至明清这两千多年历史应当如何命名?中国历史分期鸟瞰历史分期是一个普涉性颇强的课目,一切史学乃至全体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均无法回避。

诚如日本汉学家谷川道雄所说:“历史分期是从总体上把握历史体系的有效方法。

”若不能对历史作出科学的分期,历史体系的总体把握便无法实现,各种具体的研究也失去坐标系,如坠五里云烟,茫无头绪,也无法向大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清晰的历史脉络。

(一)中国传统的历史分期观在西方史学(包括其术语)传人中国之前,中国史学主要以王朝断代,注重王者世系、统纪。

战国时法家则从历史进化眼光划分历史阶段,商鞅学派有“上世—中世—近世”三段说,描述了“血亲政治—贤人政治—君主政治”的进化过程。

韩非有“上古之世—中古之世—近古之世”说,以及“上古—中世—当今”说,并认为历史是进化、发展的,每一阶段都面临某种主要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因时而异——“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各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第一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先秦文明(170万年前—前221年)【阶段特征】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思想文化奠定了古代中华文明的基础。

(一)夏商周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经济:形成了农耕经济的雏形,农业上,夏、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火耕、耜耕;工商业,青铜时代,商朝出现职业商人,以贝为币,实行工商食官政策政治: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建立了以血缘为纽带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分封制等,对古代中华民族的政治观以及伦理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思想文化:礼乐制度、甲骨文、傩(二)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交替,除旧布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经济:铁犁牛耕推动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促使了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和小农经济的形成。

私营工商业兴起。

政治: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各国纷纷改革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和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思想:百家争鸣推动思想的大解放。

科技:取得很高成就。

(司南、《甘石星经》、九九乘法口诀、筹算法、《黄帝内经》)文艺:帛画、《诗经》、楚辞、宫廷宴乐、第二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秦汉文明(前221-220年)【阶段特征】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初步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工商业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

思想:文化专制,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造纸术、张衡、《九章算术》、医学(《黄帝内经》、张仲景、华佗)等领先世界的成就。

文艺:秦篆汉隶、帛画、汉赋第三阶段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分裂;政治: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中国社会形态的四个层面及其历史分期
郭沂
【期刊名称】《文史哲》
【年(卷),期】2003(000)006
【摘要】社会形态可分为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形态与历史分期为社会政治形态及其演变阶段,而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政治形态来影响以至决定社会基本面貌的.据此,中国自有文明以来,经历了圣权时代、王权时代、霸权时代、皇权时代和民权时代五种社会形态和相应的五个发展阶段.
【总页数】7页(P58-64)
【作者】郭沂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2
【相关文献】
1.试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重新分期 [J], 祁志祥
2.从文明演进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社会形态及历史分期 [J], 史平
3.中国历史分期与秦至清社会形态命名 [J], 冯天瑜;罗福惠(点评)
4.土家族社会形态历史分期管见 [J], 曹毅
5.郭沫若与中国古史分期论争——兼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研究的未来路向 [J], 周书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若干论争

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若干论争

关于“五种社会形态说”的若干论争在理论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研究中,社会形态理论至今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现将有关研究观点择要综述如下。

一、社会历史发展道路是单线还是多线主要有六种观点:1.单线论。

有的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形态依次由低级向高级更替和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主张世界各民族的历史发展是统一的,各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只有一种序列,马克思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任务就是揭示世界各民族历史发展中的共性。

2.多线论。

不少学者认为,各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发展道路都有自己特殊的历史发展序列。

人类一旦走出原始社会,从野蛮进入文明,历史就开始呈现多样化的文明图景。

这不仅体现在所有制形态上,而且体现在人类历史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历史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或多种途径与方式上。

因为真正的历史总是活生生的人的历史,历史是人的作品,而非既定的思想和概念的历史。

3.先单线后多线论。

一些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马克思坚持单线历史观,他从“世界历史”思想出发,认为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必须经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后进人世界历史;7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马克思晚年的笔记表明,马克思关于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思想由“单线论”转向了“多线论”,承认在一个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依赖的世界里多向性发展的可能性。

4.一元多线论。

有的学者认为,在早期人类社会发展中,由于环境的孤立封闭,历史发展是单线的;近代以后,由于交往和环境的变化,社会发展是多线的。

所谓社会发展的单线和多线问题,只是指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体形式。

无论是社会的单线发展还是多线发展,都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单线与多线只是一个形式和具体模式问题,而生产力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内在结构运动,社会发展是一元的,又是多线的。

5.一般性与多样性统一论。

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发展既不是单线的,也不是多线的,而是一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和社会结构

中国古代的历史社会和社会结构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积淀的国家,其历史社会和社会结构是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阶层划分和社会组织形态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宗法社会、封建社会、农耕经济为主、等级森严、道德标准高等。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宗法思想是社会组织的核心,家族血缘关系被视为社会关系的基础。

宗法制度通过宗族秩序、封建地主制、等级秩序等来稳定社会秩序。

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主要形式,农民是社会的根基和主要生产力。

同时,社会等级森严,贵族统治,平民百姓地位低下。

贵族阶层拥有土地和资源,而平民百姓则常处于贫困和剥削之中。

此外,古代中国社会对道德伦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给予了人们道德行为的准则。

二、社会阶层划分中国古代社会的阶层划分主要有三个方面:官僚地主(士大夫)、农民和平民百姓。

官僚地主是古代中国的最高统治阶层,他们拥有政治权力和经济资源。

这一阶层主要来源于贵族世家,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僚体系,成为统治者。

其次是农民阶层,农民是社会的主体,通过耕种土地维持生计。

最底层是平民百姓,他们生活贫困困苦,承受着最大的剥削和压迫。

三、社会组织形态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形态主要有宗族制度、封建地主制度和行会制度。

宗族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组织形式,以家族和血缘关系为纽带,通过先祖崇拜和家族规范来维系家族秩序。

封建地主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主要政治制度,以封建地主为中心,通过官僚体系和土地分配来维持社会秩序。

行会制度是古代中国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商人通过行会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并规范市场交易。

四、社会演变与变革中国古代社会在长期的发展中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革。

封建社会初期,贵族阶级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统治着整个社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力量的壮大,农民阶级和商人阶级逐渐崛起,社会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史纲要

中国史纲要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史纲要》的内容上也带有浓厚的当时的学术背景。该书按时间把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历史分为六大部分,即先秦部分、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隋唐部分、五代十国宋辽金元部分、明清部分、近代部分。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历史基本上是按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这几个部分进行分析阐述,着重阐述了政治和经济两大内容。书中明显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其中,朝代更迭的原因分析是最能体现这种意识形态。例如,第七章“明清(鸦片战争以前)、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进一步强化及其在清中期以后的衰败时期”中,第一节“明前期的经济政治措施”,第二节“明中期的社会矛盾。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张”,第三节“明朝的民族关系”,第四节“明朝的对外关系”,第五节“明后期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大起义”,第六节“清兵入关及其统一全国”,第七节“清朝的社会经济”,第八节“清朝的政治。清朝统治下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第九节“清朝的对外关系”,第十节“明清的文化”。读第七章的内容,从中可以找到阶级斗争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等理论的影子,作者就是运用这种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历史事件的。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章节的内容的安排思维模式被后来的许多教材中都广泛的采用。
随着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中国史纲要》里的有些内容赶不上研究发展变化,如旧版在论述明初期“专制主义加强”时,写道“明太祖即位以后,就采取各种措施,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上述对行政机构的调整和改革,表明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初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因为古代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中央集权,但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不能冠以主义的头衔,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词已在很多新改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消失了,大多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改为“专制皇权”,这种表述方式也反映了现在历史研究重新思考中国历史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时间跨度最大,历史最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中华文明的源泉。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中国古代史(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1840年)原始社会:距今约170万年前—前21世纪以前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前21世纪—前5世纪)封建社会:(公元前5世纪—公元19世纪)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五代宋元时期明清时期朝代歌谣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及两宋,下接元明和清朝。

一、中国古代朝代更替(一)先秦时期1.夏( 约公元前2070~1600年)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夏”2.商( 约公元前1600~1046年)公元前16世纪,汤建立商朝。

3.周( 约公元前1046~249年)①西周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南),史称西周。

②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西周结束,东周开始。

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ⅱ.战国(公元前476年至公元前221年)(二)秦汉时期1.秦( 公元前221~207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秦朝,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王朝。

2.汉( 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①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②东汉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朝的统治,因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1.魏、蜀、吴三国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改国号魏;刘备据西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国号汉,史称蜀汉;同年,孙权在建业(今江苏南京)称吴王,公元229年改成皇帝,建立吴国。

至此,三分天下的局面正式形成。

2.晋①西晋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

社会的 五阶段论包括

社会的 五阶段论包括

社会的五阶段论包括1、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是人类最初的社会形态,是以亲族关系为基础,以母系社会为前提,经济生活采取平均主义分配办法,对社会的控制则靠传统和家长来维系。

世界各地都有原始社会,形式多样。

有些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有些则以渔业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为主,部落组织是某些原始社会的特征,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始社会都有这一特征。

根据文化进化论者的学说,有些原始社会保持著平均主义的性质,但另一些则已经逐步变成等级制度的社会,并进而发展成为酋长领地,其组织形式更为复杂。

2、奴隶社会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原始社会开始解体,奴隶制度逐渐形成,奴隶社会产生。

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在经济和上层建筑居于主导地位,奴隶占有制生产方式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基本发展方向。

奴隶社会最早出现于埃及、西亚、中国和印度,继而在希腊和意大利等地产生。

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作为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剥削者工具的奴隶制国家应运而生。

人类历史上最早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出现的国家,都是奴隶制国家。

3、封建社会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

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

根据领主们的封地规模、家族地位等因素,国王授予公、侯、伯、子、男爵位。

地主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社会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社会形成的自然经济是以土地为基础,农业与手工业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要为主的经济结构。

4、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资本主义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对劳动者的剥削形式的变换,即由封建剥削变成资本主义剥削。

资本原始积累还包括对殖民地的侵占和掠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

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抗阶级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64033
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五段论
社会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性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指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斯大林认为,社会形态可以划分为五种,即历史五段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依次经历了上述的五段论。

一、中国经历的原始社会,起自于大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直到公元前21世纪,由夏王朝的建立宣告结束。

二、随后,中华民族迈入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包括夏、商、周和春秋:形成于夏,发展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三、封建社会是对中国社会形态演变影响最大一个时期(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12年),萌发于先秦,发展与秦汉,成熟于隋唐,强化于宋元,最终衰败于明清。

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截止于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

四、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封建社会彻底完结,中国由此步入了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时期(1912年——1949年)。

五、1949年,中国共产党一举击退国民党,结束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建立,中华民族走入了又一个全新的时代——社会主义。

在一步又一步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一步步的从最初野蛮的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

或许到以后的某一天,还会有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代替今天的形态,但是人民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态永不会变,并将为之不懈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