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 惊愕交响曲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惊愕交响曲》【作品概述】《惊愕交响曲》,作者在力度的表现手法上,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在《惊愕交响曲》这部作品里,海顿却出人意料地在第二乐章中用极弱的力度陈述主题后,立即加上乐队全体的强奏,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现在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教学目标】1、发展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感受能力。
2、了解音乐大师——海顿,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3、了解变奏的四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
2、感受、体验并表现乐曲中力度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力度卡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初听):1、同学们,你们知道“惊愕”是什么意思吗?对了,就是“惊奇、错愕”的意思。
为什么这首曲子叫“惊愕交响曲”呢?我们还是去亲身体验一番吧!(初听全曲)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下面两个问题:a、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b、为什么用“惊愕”作为该乐章的标题?(引出海顿“惊愕”的设计)2、音乐欣赏完了,说说作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用“惊愕”做标题?其实,这段音乐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呢!听音乐会是欧洲古代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
但是在音乐会开始之后,很多人都闭上眼睛,陶醉在柔美的音乐之中,有的还忍不住开始打盹。
这位幽默的音乐家于是就想出了一条妙计,决定和观众开一个小玩笑。
这首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在静谧安详的曲调中,突然想起几次强有力的震撼声,让那些正在打瞌睡的贵族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哦,原来是音乐家在跟她们开玩笑呢!后来,这首以“惊愕”命名的交响曲就成为世界闻名的交响曲作品之一。
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幽默的音乐家到底是谁呢?那就请大家跟随我走近海顿吧!3、走近海顿。
海顿惊愕交响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继续来填坑,今天来讲海顿的另一部极具创意的交响曲--《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又名《惊愕交响曲》。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第二乐章不知道你有没有被第36秒的高音给吓到?其实这部交响曲的精髓就在这里,连续的低音之后突然来了个高音,试图营造一种把听众吓一跳的场景。
这部《惊愕交响曲》由海顿创作于1791年,背后有一个诙谐的故事。
当时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他们来听海顿的音乐会,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所谓的高雅品味,但实际却每每在音乐会进行中打瞌睡,海顿见此情景非常生气,他决定捉弄一番这帮贵族,于是创作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交响曲首演当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海顿的新作品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而且缺乏变化。
这帮贵族非常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又开始昏昏欲睡。
但是,刹那间乐队用最大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把在打盹的贵族们吓了一跳。
海顿见自己的“计谋”成功了,很高兴,傻了眼的贵族回过神来后也哈哈大笑。
此后这部《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才得名《惊愕交响曲》。
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蒂尔的恶作剧》,也有类似效果,不确定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否是受到了海顿《惊愕交响曲》的影响。
下面来感受下理查德.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蒂尔的恶作剧》,在欣赏前我提醒下,套用现在流行的话语是,前方高能预警,注意别被吓到。
其实这部《蒂尔的恶作剧》还好,就是听感上有些一惊一乍,乐如其名,像是在恶作剧。
记得今年在听伦敦爱乐乐团的音乐会时,序曲就是这首《蒂尔的恶作剧》。
坐在前排的一位大叔睡着了,结果被惊醒多次,特别好玩。
如果你喜欢海顿的这部《惊愕交响曲》,那么不妨也来听听我们上一篇文章中讲到的另一部极具创意的《离别交响曲》。
回顾链接:海顿《离别交响曲》文末我放上了《惊愕交响曲》的完整版,愿你喜欢。
海顿《惊愕交响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交响曲第94号)是一部极具特色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特点在于第二乐章,其中包含了一个突然的强音,这个强音给听众带来了“惊愕”的效果,因此得名“惊愕交响曲”。
1.第一乐章(Adagio - Vivace assai):乐章以缓慢
的序言开始,然后转入活泼的Vivace部分。
这个部
分的特点是明快的旋律和清晰的对位法处理,体现
了海顿音乐的典型特征:活泼、充满智慧和幽默。
2.第二乐章(Andante):这是最著名的乐章,以其温
和的旋律和宁静的节奏开始。
然后突然间,一个响
亮的强音打破了宁静,给听众带来惊喜。
这个强音
是整部交响曲中最具标志性的部分,展示了海顿的
幽默感和对听众的巧妙把控。
3.第三乐章(Menuet: Allegro molto):这个乐章是
一个舞曲式的小步舞曲,节奏明快,旋律优雅。
它
展示了古典时期音乐的标准形式和对称美。
4.第四乐章(Finale: Allegro di molto):最后一个
乐章节奏快速,充满活力,带有复杂的旋律线条和
节奏变化。
它为整部作品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喜
悦的结尾。
海顿在这部作品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幽默感,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成功,也为听众带来了惊喜和愉悦。
这部交响曲是海顿作品中的经典之一,也是古典音乐历史上的重要作品。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
乐曲包括四个乐章,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象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
本课选取的是第二乐章的曲子,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教学过程:.介绍“海顿”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欣赏“惊愕”①唱一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
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④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板书:主题:幽默、滑稽、变奏小提琴演奏第二变奏加入木管乐器c大调转为c小调,ff强音记号第三变奏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⑤查一查,了解定义: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生自查教材第58页“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
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
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这部《惊愕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
《惊愕交响曲》课件
实践创作:
——你是小小作曲家!
• 小组合作,请试着为下面的旋律或你熟 悉的儿歌创编变奏 1=C 2/4 1 1 5 5 ∣6 6 5∣4 4 3 3∣2 2 1∣… …
26
• 返回到C大调,旋律分别由双簧管和小 提琴(长笛)奏出,音乐优美而舒展。 形成了天使般的二重奏。
22
变奏4
• 第一乐段是管乐队的强奏;第二段有弦 乐和大管轻轻奏出如歌似的柔弱;第三 乐段中,乐队再次使用了有定音鼓参加 的乐队全奏,气氛更加的热烈,第三次 出现“惊愕”的效果。
23
尾声
• 尾声,反复强调了主题的第一句,一个 温柔而略显歉意的尾奏降下了这一乐章 的帷幕,显现了海顿风度和幽默。
8
思考
• 你们知道西洋管弦乐队在乐队编制 上都分为哪几类乐器吗?
• 作品在演奏过程中,你听到了哪些 乐器?
9
西洋管弦乐队常
10
11
短笛 单簧管
长笛
双簧管 大管
12
长号
圆号
小号
大号
13
三角铁
小军鼓
木琴 钹 铃鼓
大鼓
14
演唱主题:
1=C 2/4
• 你能体会到什么?音乐的力度情绪如何? 产生“惊愕”效果了吗?
二段体结构。第一段,平静、天真、单纯、典雅 的主题由第一、第二小提琴轻微地齐奏而出,反 复时改用了第一小提琴以更弱的力度演奏,在最 后一小节弱拍处,突然使用了强力度的全奏,产 生了第一次“惊愕”的效果。第二段,先用弦乐 器演奏,重复时加进了长笛、双簧管和圆号,效 果略微丰满一些。
24
音乐知识:
变奏曲式:
采用统一的主题材料,根 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 变化重复,形成主题—— 变奏1——变奏2——变奏 3——变奏4……的曲式结 构,称“变奏曲”,变奏 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 五次,多则数十次,变奏 手法多样。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赏析
这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柔板,非常活泼。引子是柔板,引子源 自主题主部。 第二乐章:行板,其主题是简单的民歌,惊鄂的和 弦在一半处出现。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不太快的快板,嬉戏乐章。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回旋曲,按评论家们的说 法,这个乐章最终效果像一个讲得很生动的轶事,结束在 爆发的笑声中。
《惊愕》(Surprise)是海顿的第94号交响曲,G大调, 作于1791年。1792年3月23日在伦敦首演。 这是受伦敦音乐会经理扎洛蒙之命而作的,海顿最 后12部交响曲之三,因此也称《扎洛蒙交响曲》之三。 此曲第二乐章开头处,在宁静中突然有一个最强音的全 奏,传说是海顿为吓醒正在打瞌睡的听众,因此也称 《击鼓交响曲》。 有评论家把这部作品和这样一幅情景相比:一位美 貌的牧羊女被远处瀑布的潺潺流水声催入梦乡,出其不 意的鸟枪声把她惊醒,长笛助奏极其优美。
惊愕交响曲
海顿《惊愕交响曲》心境本论文旨在深入剖析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经典作品——《惊愕交响曲》。
该交响曲共包含四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情感表达。
论文首先介绍了《惊愕交响曲》的背景和创作历程,接着深入分析了每个乐章的音乐元素和情感内涵。
简单而朴实为主题,展现出作曲家对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该作品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音乐欣赏、自我感受目录海顿《惊愕交响曲》心境 (1)引言 (2)一、作品背景 (2)(一)历史背景 (2)(二)创作背景 (2)二、音乐的基本要素 (3)(一)作品旋律 (3)(二)作品结构 (3)(三)作品表现 (4)三、个人理解 (4)(一)作品欣赏 (4)(二)个人感悟 (5)四、结语 (5)引言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阿甘说的一句话:“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阿甘正传》)。
阿甘活的简单、执着、纯洁、质朴,如果阿甘也会作曲,相信他的音乐也会充满善良、诚挚并且不乏幽默感。
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就是一位性格淳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师级人物,初听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肯定会被第二乐章中间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吓一跳。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前方或许是妙趣横生、或许是艰难险阻,生命旅程上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
一、作品背景(一)历史背景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
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二)创作背景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
他8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内容:海顿《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是为了教训那些附庸风雅的观众,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而作的。
乐曲包括四个乐章,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轻得没有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强烈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把打盹的观众们惊醒;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象是人们在欢快的舞蹈。
本课选取的是第二乐章的曲子,采取了“变奏曲式”。
●教学重难点:1、了解“变奏曲式”的特点。
2、学会哼唱和记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主题●教学过程:1.介绍“海顿”①说一说“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生平、家庭背景及创作经历。
②看一看书中图片,走近海顿当年的生活情景。
③讲一讲创作背后的故事,引出《惊愕交响曲》的欣赏。
2.欣赏“惊愕”①唱一唱,熟悉主题:轻声哼唱,解决难点升fa的演唱。
学生随钢琴自主视唱曲谱,熟悉主题。
②听一听,找出主题:完整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学生在主题出现的时候“挥挥手”或作其他动作。
③说一说,感受变化:复听乐曲的时候,注意主题每一次出现时有没有变化?给自己什么感觉?④数一数,明确变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听出的主题变化的次数(如用图型、用手指数、用拍手、口说等等),板书:主题:幽默、滑稽、第一变奏小提琴演奏第二变奏加入木管乐器C大调转为c小调,ff强音记号第三变奏在弱的力度下使主题更活泼、轻松第四变奏加强配器和力度、运用琶音、附点节奏等。
⑤查一查,了解定义:提出问题——“像这样主题变化着出现多次叫什么呢”,由学生自查教材第58页“音乐网站”,了解掌握关于“变奏”和“变奏曲”的知识概念。
《惊愕交响曲》的故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
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听后感
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听后感
第九十四交响曲是由约瑟夫·海顿创作的作品,也被称为“惊
愕交响曲”。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令人印象深刻的音乐
内容而闻名。
在我第一次听到这部交响曲时,我被它所传达的强烈
情感所震撼。
第九十四交响曲的开头以一段强烈的和弦引入,仿佛是一记重击,让人立刻陷入一种紧张的氛围中。
接着,音乐渐渐转入了柔和
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整个交响曲充满了变化,时而激昂奔放,时而温柔悠扬,给人以无尽的惊喜和震撼。
在听完这部交响曲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作曲家对音乐的巧妙运
用和丰富想象力。
这部交响曲不仅展现了海顿的音乐天赋,更让人
感受到了他对于音乐表达的深刻理解和情感的传达。
每一个音符都
仿佛是在述说着一个故事,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魅力。
第九十四交响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对音乐有了新
的认识和理解。
它不仅是一部优秀的交响曲,更是一次音乐之旅,
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震撼和感动。
这部交响曲让我
深刻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也让我对海顿的音乐产生了更深的兴趣和热爱。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3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教案教材分析《第九十四交响曲》是被称为“交响曲之父”的海顿所作。
作曲家在力度上的表现手法,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典交响套曲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第二乐章通常是抒情的慢板乐章。
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详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使观众为之愕然而得此名。
像这样的力度和情绪的对比及其所产生的效果,但在当时来看,这却是一大创举。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聆听作品,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感受大小调的不同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学生自己聆听分析作品,完成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海顿的创作风格,使学生更加关注他的作品,并感受欧洲交响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感受欧洲交响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2、通过对《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的学习,了解海顿及作品风格。
难点:了解变奏曲式及变奏曲式的创作手法。
教法、学法中小学音乐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从中受益,所以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1、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一步的体验。
2、开放教学法:把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学生带着课前收集的音乐家海顿的资料进入学习,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才能展示法——通过才能展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积极性。
(二)说学法1、体验法2、模仿法3、创造法4、合作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老师敲打小军鼓,同学们齐步走,稍后老师突然敲出一个重音。
片刻后,老师提问:听到敲击重音时的感觉?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归纳出惊愕的感觉,并板书。
(意图:采用了创设情境,感受体验的方法,初步让学生感受“惊愕(即被下一吓)”的感觉,为后面的教学作铺垫。
惊愕交响曲-说课稿
《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选自湘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七彩管弦(四)。
曲作者海顿是古典乐派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海顿的“伦敦”交响曲,每一部都有一种固定的性格刻画,其中《第九十四交响曲》以其第二乐章最为著称。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已具有初步的听辨、感知、理解、判断能力,但对外国作品和音乐家了解较少,对古典音乐作品的聆听兴趣不是很高。
2.八年级的学生比较活跃并富于幻想,乐于进行音乐活动,可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3.学生音乐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音乐知识相对薄弱,对交响曲的了解不多,实际授课中需要及时渗透对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1.随琴唱一唱音乐主题,熟记音乐主题。
2.了解变奏Ⅱ和变奏Ⅲ、Ⅳ分别采用了什么变奏手法。
3.了解这首编号为“第九十四”的交响曲为什么叫“惊愕”。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变奏Ⅱ和变奏Ⅲ、Ⅳ分别采用了什么变奏手法。
2.难点:分析变奏手法(交响乐的结构一般都比较庞大,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五、教学方法聆听音乐作品、感受作品风格,通过情境创设、聆听感知、探索发现、深入感悟、拓展延伸等,学生能在老师引导下分析音乐变奏手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学生聆听《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频进入教室,多媒体播放交响乐现场的图片。
组织教学,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学生从听觉、视觉上感受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聆听感知:1.介绍作曲家:海顿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欧洲古典音乐奠基人之一。
一生创作了大量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其中仅交响曲就超过了一百首。
其中有《惊愕》《告别》《伦敦》等。
此外还创作了清唱剧《四季》,室内乐《皇帝四重奏》等。
这首作品为什么叫“惊愕”?这首作品作于1791年,当时海顿首次来到英国,受到那里人们的热烈欢迎。
但是,那些衣冠楚楚、浑身珠光宝气的贵妇淑女并不懂海顿的音乐,她们只是附庸风雅到音乐会上凑凑热闹。
惊愕交响曲教案
惊愕交响曲教案•相关推荐惊愕交响曲教案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惊愕交响曲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惊愕交响曲教案1一、活动前思考1、设计意图:本次活动音乐选自海顿的第94交响曲片段,音乐有较明显的强度与力度变化。
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故事、图谱来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与强度、力度的变化,并引导孩子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的变化来表现乐曲力度结构的变化。
2、重点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表现惊愕的感觉以及学习一下一下根音乐做简单的动作。
难点是:用身体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二、过程实录(一)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神秘感,突出表现的强力度带给人的惊愕、震撼的感觉。
2、学习一下一下地跟音乐做简单的身体动作,用身体动作的幅度、力度来表现音乐力度的变化。
3、学习用轻松、愉快的即兴舞蹈来表现享受音乐。
(二)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开展过猫和老鼠的游戏,让幼儿有游戏的经验。
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小猫、小老鼠的头饰。
3、空间准备:活动前幼儿的位置摆成半圆形,以利于幼儿进行表演。
(三)活动过程:1、幼儿随音乐进入活动室,并做简单的动作。
小老鼠们,猫在睡觉,妈妈带你们去玩吧!(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热身动作)随着音乐幼儿走进活动室,坐在座位上。
评析: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幼儿游戏情景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强有力的动力之一,引发了兴趣,熟悉了乐曲的旋律,就为以下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播放乐曲,并通过故事帮幼儿理解曲子。
小老鼠们,你们开不开心啊?现在妈妈给你们带来一首非常好玩的音乐,咱们一块来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听到特别响的声音时,教师做出吓一跳得感觉),刚才怎么回事啊?妈妈吓了一跳,你们有没有吓一跳啊,你们为什么也会吓一跳啊?妈妈听出了里面的音乐是不一样的,你们有没有听出来啊?听出来的小老鼠告诉妈妈你听到的音乐是怎么样的,看看是不是跟妈妈一样的?(请幼儿说出音乐的不同,大胆说出自己的感觉)我的小老鼠真能干,听出了音乐里不一样的声音,其实这首曲子还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猫和老鼠的故事,现在妈妈跟你们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教师和着音乐讲述故事)妈妈把故事讲完了,刚才音乐响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音乐轻的时候妈妈的脚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妈妈的脚步是这样的呢?为什么妈妈会吓一跳呢?那吓一跳的时候是什么音乐啊?我吓了一跳,你有什么感觉?(然后引导幼儿说出吓一跳的感觉尝试做吓一大跳的`动作。
惊愕交响曲赏析
惊愕交响曲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惊愕交响曲赏析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欢阿甘说的一句话:“生活像一盒巧克力,永远不知道下一颗的滋味”(《阿甘正传》)。
阿甘活的简单、执着、纯洁、质朴,如果阿甘也会作曲,相信他的音乐也会充满善良、诚挚并且不乏幽默感。
在西方作曲家中,海顿就是一位性格淳朴开朗、亲切幽默、生活气息浓郁的大师级人物,初听他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肯定会被第二乐章中间突然奏出的有力和弦吓一跳。
其实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前方或许是妙趣横生、或许是艰难险阻,生命旅程上会发生什么谁都难以预料。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
就好像我们平静的生活,每天从早晨一起床就开始忙碌,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平凡,简单,质朴。
时间就在我们的单纯而忙碌中渐渐流失,悄无声息但在不断前进。
时光不会因为任何一个人而停下脚步,平静的日子也终有结束的一天。
就像第二乐章,曲速逐渐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就像生活中的突发变故,让人措手不及。
这一部分也是整部交响乐最为精彩的部分,其中共有五次变奏,用小提琴和木管来体现。
就像人们在面对重大变故时的心情,又惊喜、有痛苦、有无奈、有高兴,起起伏伏,变幻莫测。
这时,乐曲演奏到第三乐章。
整个第三乐章采用的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
因为不管我们的生活中遇到多大的变故,开心的,痛苦的,最终都会过去。
就像一颗投入湖水的石子,虽然会激起片片涟漪,涟漪有大有小,但不论如何,湖面最终都会恢复平静,一如最初。
生活中会有各种的不愉快,但我们只需记住一点:暴风雨过后,彩虹一定会出现。
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生活总会恢复以前的快乐,单纯。
到了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
因为风雨过去了,乌云散开了,阳光继续为人们带来光明与温暖,生活还在继续,人们还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交响曲惊愕赏析
交响曲惊愕赏析交响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通常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有不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而其中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就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的《惊愕交响曲》。
这部作品被誉为古典音乐史上的杰作,它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都让人印象深刻。
《惊愕交响曲》是海顿创作的第94号交响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部交响曲的名称来自于第二乐章的开头部分,其中有一段突然的强烈音乐,让人感到惊讶和震撼。
这种音乐形式的突然转变和强烈的情感表达成为了这部作品的特色之一。
整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分别是快板、慢板、小快板和快板。
每个乐章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但整体上却又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音乐故事。
而整部交响曲的音乐结构也是非常严谨和精致的,展现了海顿作为古典音乐大师的才华和功力。
在第一乐章中,海顿运用了快板的节奏和明快的旋律,展现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整个乐章的音乐结构非常严谨,旋律优美,令人耳目一新。
而在第二乐章中,海顿则运用了慢板的节奏和柔和的旋律,展现了一种温柔悠扬的情感。
整个乐章的音乐表达非常细腻,给人一种深沉的感受。
而在第三乐章中,海顿则运用了小快板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展现了一种活泼欢快的氛围。
整个乐章的音乐表达非常生动,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受。
而在最后一个乐章中,海顿则再次运用了快板的节奏和强烈的旋律,展现了一种激烈澎湃的情感。
整个乐章的音乐表达非常激动人心,给人一种震撼的感受。
整体来看,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是一部音乐结构严谨、情感表达丰富的杰作。
它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都非常丰富多彩,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
而在演奏上,这部交响曲也需要乐队成员们有非常高的演奏技巧和艺术表达能力,才能够完美地演绎出这部作品的魅力。
在现代,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依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赏。
它的音乐魅力和情感表达依然让人印象深刻,成为了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在音乐会上,这部交响曲也经常被演奏,吸引了大量的听众和乐迷前来聆听。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我就是要写一部“惊吓音乐”,让他们吓一跳——海顿海顿出生在奥匈边境一个叫羅劳的村镇,父亲是世代相传的车匠,母亲是贵族府中的厨房工。
海顿在家中排行第二,他有11个兄弟姐妹。
家境贫苦迫使他不得不从小就挑起生活的重担。
但苦难的童年并没有扼杀海顿的音乐才华;相反,是民间音乐和教堂音乐给了他日后更多创造的灵感。
6岁时,海恩堡教会合唱团的指挥弗兰克看中了他,并把他带到合唱团唱弥撒曲,开始学习乐理和小提琴,从此踏上艰难的音乐求学之路。
由于天生好嗓子,两年后他被著名的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合唱班选中,并开始学习钢琴。
但16岁时,海顿到了变声期,甜美的歌声开始变的沙哑。
1749年的一天,奥地利女王在欣赏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合唱队里出现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女王当场挖苦道:“这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像只乌鸦!”从此,海顿不得不结束唱诗班的生涯,流浪街头靠拉琴卖艺求生。
此后十年是他最为艰苦的岁月。
当过仆人、看门人、送信员、擦鞋匠,做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做过大提琴手,任乐队队长。
一切苦难都阻止不了海顿的音乐梦想,虽然一贫如洗,但他始终坚持着,最终成为一代名家。
在接到英国伦敦小提琴家所罗门的邀请,海顿于1791年新年到了英国,举办了几场个人作品音乐会。
与以往的演奏一样,现场观众都是贵族阶级,这些人总是衣冠楚楚,珠光宝气,附庸风雅,听音乐会只是在炫耀自己的品味高罢了,至于是否真心,未曾可知。
音乐会进行时,那些淑女少妇往往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没几个人在认真品味音乐的内涵,有的还窃窃私语,更过分的甚至昏昏欲睡。
海顿最反感这样的观众,在当时的大背景下,所谓的高雅音乐只是为皇室和贵族阶层服务,这样的情景几乎每一场音乐会上都要出现,令他万分沮丧。
但这种践踏作曲家尊严的行为“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海顿决定写一首特别的曲子,作为一份特殊礼物送给那些心不在焉的“阔太太们”,这就有了《第九十四交响曲》。
1794年,海顿再次来到英国,为《第九十四交响曲》进行宣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惊愕原因:
力度的对比变化使音乐形 象更加鲜明,更好地渲 染音乐情绪。
A+A1+A2+A3+A4+……
海顿:
家境贫寒:父亲 车匠 母亲 厨工 唱诗班成员:鞭挞多于膳食
由于海顿天生一副好嗓音,使他在8岁时被著名 的维也纳圣斯蒂芬教堂唱诗班选中。在这里,他 如鱼得水一般刻苦地学习音乐理论与钢琴。随着 年龄的增长,从16岁起他甜美的歌喉开始不幸地 逐渐沙哑。1749年的一天,奥地利女皇在欣赏圣 斯蒂花教堂唱诗班的优美合唱时,突然从合唱队 里传出一声很不协调的怪音,女皇当场就挖苦道: “这个孩子的声音听起来就像乌鸦叫!”从此, 海顿结束了他的唱诗被迫流落街头,靠拉琴卖艺 糊口谋生。
初次接触,在音乐面前表现出 必要的礼貌,像是在一位很有 向往要去认识的大人物面前, 微微低着头,含蓄地介绍自己, 再慢慢展开一个话题,心怀敬 意地交谈下去
演唱主题:
1=C 2/4
主 题 a 44 22
11
#44
11 33
11 33
p
55 3
55 3
77
5
5
5
1=C 2/4
主 题 b
4
3
22 时必须穿上绣金花背心,白色长 统裤袜,头戴假发或梳辫子,脸 上搽香粉。每天午餐前后,要恭 候在客厅里,等待主人有关当天 音乐活动的安排指示。在创作上, 必须在规定的日期内按主人的命 题或要求,准时写成音乐作品。
小夜曲:
一种音乐体裁,是用于向心爱的人表 达情意的歌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骑 士文学,流传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 洲国家。最初,小夜曲由青年男子夜 晚对着情人的窗口歌唱,倾诉爱情, 旋律优美、委婉、缠绵,常用吉他或 曼陀林伴奏。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 式也有所发展。“中外著名歌曲”中 登载的舒柏特、托西尼作曲的小夜曲, 都在世界上流传甚广。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 作于1791年,传说当时 伦敦的贵族是音乐会的常 客,但是他们经常听不懂 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 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 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 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 这部《惊愕交响曲》。
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 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 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 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 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 贵族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 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 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族吓了一跳。乐曲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 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 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族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 傻了眼的贵族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 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海顿:
家庭教师:教音乐 住阁楼
“每当我坐在那架破旧的、被虫咬坏了的哈普西科 德旁边时,我对最幸福的国王也不羡幕”。在这里, 他勤奋自学,练键盘乐器、小提琴,研究理论。
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 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 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 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 1759年,他成为波希米亚伯爵 莫辛的小教堂唱诗班的音乐指导。
11 3
22 2. # 2
33 55
P
22 1767 11 10
分段聆听:音色、音区、调式、节奏、力度
——情绪变化
主题 变奏1 变奏2 变奏3 变奏4 尾声
a+b
幽默 滑稽 小提琴 主奏
活泼
第二次 “惊愕” 同主音c小 调 ff记号 调式
欢快 优美 双簧管 小提琴 节奏 音区
沸腾热情 配器丰富 结构扩大 力度:ff
惊愕后 的平静
强调 主题 渐弱 结束 原结构
小提琴奏 副旋律 音色
结构 音色
音乐知识:
变奏曲式:
采用统一的主题材料,根 据乐曲的发展要求而加以 变化重复,形成主题—— 变奏1——变奏2——变奏 3——变奏4……的曲式结 构,称“变奏曲”,变奏 的次数并无限制,少则四、 五次,多则数十次,变奏 手法多样。
海顿: 贵族宫廷的乐长 :
附属于主人的奴仆,要按照亲王的意
旨办事: 他创作管理和指挥乐队,对歌唱者进行
训练,以至保管乐器,抄写分谱。
1760年,他娶凯勒为妻,犯了一个 悲剧性的错误,为自己招来莫大的 痛苦。凯勒体魄强壮而智能低下, 性格凶狠暴躁,素质极差!她不仅 在生活上虐待海顿,还常常把丈夫 用大量心血创作的音乐手稿随便擦 桌椅、包糖果、制点心盒等等。对 此,海顿只有仰天长叹,而这又会 引起更大的麻烦!后来,他们终于 分道扬镳了。
把交响乐固定 为四个篇章
创作多少首交响曲?
一百多首 被誉为什么之父? 交响乐之父
创作多少首弦乐四重奏?
八十多首 被誉为什么之父? 弦乐四重奏之父
下次再见!
这首优雅的小夜曲曾经被认为是约瑟夫. 海顿所作,不过学者们现在认为它是德国作 曲家Roman Hoffstetter的作品。 Hoffstetter是一位僧侣。他模仿海顿创作 的一些室内乐几可乱真,他曾写道:“…海 顿笔下流淌的每个音符都那么美妙,它们深 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以至于我不能控制自己 去偶尔模仿他。” 他作有六部弦乐四重奏— —著名的小夜曲就出自F大调第五弦乐四重 奏——这是他最有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