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中98页求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的例题,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要根据需要采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通过都学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它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欲,培养合作意识。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理解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让学生理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学探究、形成概念——交流反馈、加深认识——优化练习、培养能力”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出示:一次数学竞赛中,五(1)班36名参赛同学的初赛成绩是2400分,谁能计算出五(1)班这次初赛的平均分?

学生尝试计算。

(从发生在学生身边切实相关的话题入手,引出数学问题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自学探究、形成概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又因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心中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创新。

我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引出新授知识,在同学们计算后提问:同学们算出结果了吗?

学生们可能会在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提问:出现了什么情况?以前遇到过吗?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例7,在小组内研究一下,看如何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

自学后,我再提出要求:你学到了什么,能说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吗?

师生交流,共同小结:(板书)(1)除不完(2)从十分位起,商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

结合现象板书:循环小数

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明确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通过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开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总结后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对新学知识的理解。

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名学生把你理解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并请他讲一讲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并且请别的同学补充,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发现,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最后师生得出结论: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即要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千分位,也就要除到千分位。这个方法是学生在自学后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这个地方我尽量让学生多说一说,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感悟,语文教学需要感悟,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

并再一次强调:什么样的数叫循环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怎样取?

在进行自主探究环节后,学生对循环小数及求近似值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的第三个教学环节是(三)交流反馈,加深认识

(1)通过所学的新知识,能用你刚学到的新知识解决我们刚开始的问题吗?这道题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位小数,结果是多少?请同学给出答案,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我们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海狮的最高游速,那你们能不能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呢?可以用计算器,但是老师这次要求变了,商要保留三位小数,有信心试一试吗?那请同学们试一试吧!完成课本上的试一试。

同学们自己完成,小组内互相检查。

(这个环节的设置主要是优化构建知识结构,通过解决新课开始留下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循环小数并逐步提高要求让结果保留一位、三位小数,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认识,形成知识网,师生交流,完成板书,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第四个环节是(四)、优化练习、培养能力

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

练习十九的第一题(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

2、第二个层次:表格题

同一道算式的结果分别提出不同要求,即保留一位小数是多少?保留两位呢?三位呢?

请同学们填在课本上

计算后,提问: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另外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并注意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3、开放题: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后得到近似值是1.4,这个小数可能是多少?

通过开放题的设计训练,使学生很好地进行了创新的意识培养。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的有效组成部分,而合理的练习设计更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练习题的设计力求典型、多样,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需求,所以我设计了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

最后是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交流后提出:今天我们认识了循环小数,要想了解更多知识,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课本第101页上的“你知道吗?”

(通过对“你知道吗?”的介绍,让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一定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以上是我对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的教学设想,通过感知——探究——交流——优化这样的教学流程展开新课教学,学生应该能很好的接受,当然教学设计可能没有充分预设在实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情况,我会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处理。

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人民币兑换说课稿

《人民币兑换》说课稿 这节课是第五单元小数除法中的第四节,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情境,学习求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目标: 1、通过人民币和其他币种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难点: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 【说教学流程】 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具体的情景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为了使学生体会到求积、商近似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按照教材呈现的一个“美国小朋友寄书”的情境,让学生思考这本书折合成人民币该怎么办,并想办法解决。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利用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求积、商近似值的方法。 在学生想出6.7美元折成人民币时要用乘法计算时,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得出结果后发现问题并尝试独立解决。使学生认识到积的近似值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接着出示第二个情境“妈妈用600元人民币到银行可兑换多少美元?”由学生独立完成,在学生交

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求积、商的近似值的方法:积取近似值是先精确计算,在根据题目的要求取近似值;商取近似值是直接根据要求多除一位,然后取近似值。 3、巩固练习 教材68页的练一练,涉及到了多个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的兑换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反思: 《人民币兑换》一课是通过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兑换,体会求积、商近似值的必要性,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够按照要求求出积、商的近似值。因为在学生的生活中很少或根本用不到外币兑换,缺乏生活经验,所以理解人民币的兑换问题会有一定困难,那这节课的难点就在外币兑换时,什么时候用乘法,什么时候用除法。

五年级上册数学.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悄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 使知识活

商的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苏教国标本五上P99例8,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1.探索并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 2.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应用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根据具体情境合理地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 【设计理念】:在连贯的故事情景中引导学生凭生活经验探索、争辩、交流,找到合理、恰当的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提高合理、灵活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星期天“阳光”小学五(1)班的3名老师和40名学生一起去公园游玩,他们尽情地玩乐,开心极了,在玩的过程中碰到了一些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设计意图:在玩中学数学应该是学生所喜欢的。创设这样的情境学生会感到数学是自己身边的,是鲜活、有趣的,因为解决玩当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谁不原意啊!] 二、解决问题 [问题1]多媒体出示师生对话的情境图:公园离学校800米,同学们以平均每分钟60米的速度步行,大约几分钟可以达到公园? 1.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用计算器) 2.汇报交流,重点说出“大约”的意思,是怎样求近似值的? 师:其实求近似值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只不过我们没有注意吧了! [设计意图:数学是精确的,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只要知道大略的结果就行了。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说明求近似值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为新课中合理求商的近似值埋下伏笔。] [问题2]出示买票的情境图:售票处规定个人票每张一律15元,团体买票(超过10人)每张一律12元,王老师拿出5张100元的人民币最多可以买多少张票? 1.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流买票的方案。(以团体的方式买票) 2.学生尝试解答。 3.交流想法和答案。(可能有500÷12=42.666……≈43(张);500÷12≈42(张) 4.将上面不同答案的学生分成两个阵营进行争辩,找出合理的答案。(引导学生知道42.666……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确实是43,但如果联系实际卖了42张票后剩下的买不到1张,所以最多买42张) 师:进了公园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来划船的地方。 [问题3] (图片出示)公园规定,为了安全每条船限坐6人,同学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 1.学生尝试解答 2.交流学生的想法和答案。(可能有43÷6=7.1666……≈7(条);43÷6≈8(条) 3.引导学生找出合理的答案 4.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在解决上面三个问题的时候都用到了什么知识?但又有什么不同? 5.全班交流,使学生知道要联系实际求商的近似值。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独立思考、尝试解答,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陆续接触这些内容),大部分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商的近似值》说课稿(含试卷)

《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中截取近似值有积的近似值和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当小数除法有时碰到永远除不尽或有时虽然除尽,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这就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二、说学生的认识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已基本掌握,也已学习了积的近似值的截取,对商的近似值的截取也能略知一二,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百分位,就看百分位上的数直接截取,应看千位上的数是用“四舍法”或“五入法“再来截取,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感到更加困难了,如:有一堆煤共有100吨,用一辆载重3吨的汽车来运,几次能运完?学生计算得1003=33次……1吨,往往是根据已学的知识用“四舍法”把余数1吨直接舍去,直观地取整数33次,这样出现了这堆煤还留有一部分,学生这种直观地思考忽略了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 三、说指导学生学习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揭露认知上的矛盾。 1、简单回顾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设计让学生求6.849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 设计的这个数字既有四舍,也有五入,还有保留三位“五入”后的数字变化,可以说一题中涵概了许多知识分量。 2、生活实例引入,在探索中求知: (1)例1我们五(一)班期中考试,全班总分是5089分,请你算一算他们班的平均分有多少分? 不告诉学生人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当然能够计算这题的平均分:508955 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得508955=92.52727……(分) 此时教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 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应是多少分?(五入法92.5分)。 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 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3、反馈练习: (1)要求学生从下列每组中自由任选一题进行计算(板演和自练) A、保留一位小数 49.63 3.850.76 B、保留两位小数 4.8425 38.3612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并指名说说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肯定对的,找出错误原因,加以纠正,然后由学生互相去讨论,总结商的近似值的取法,最后加以归纳总结,使学生更加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即要保留一位,要看第二位,也就要除到第二位。这个方法是学生在尝试练习中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所在。语文教学需要感悟,数学教学也同样需要学生的感悟,感悟方法,感悟规律。 (2)我国的原煤产量1981年是6.2亿吨,1991年达到10.9亿吨,1991年的原煤产量是1981年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A、学生读题后,问你读题后想到什么?教给学生读数学题的方法,读了题目,学生应该知道用除法计算,并且是不能除尽,要保留一位,需要除到第二位。让学生养成先通盘考虑,然后进行计算的好习惯。培养习惯应该是数学课的重要任务,不能只授知识,无素质、习惯的培养。 计算后,强调一些细节问题:如横式中用“约等于”连接,竖式的正确书写及答案中写上“约”字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和书写习惯。 4、巩固练习: (1)按要求在下表里填上商的近似值:这个表是书本的试一试,我把它放到巩固练习处理,因为这个题,

《循环小数》 :说课稿

《循环小数》说课稿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介绍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而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预设: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

商的近似值的说课稿

商的近似值的说课稿 有关商的近似值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中截取近似值有积的近似值和商的近似值,一般是采取“四舍五入”法截取,前面已学过积的近似值截取,对商的近似值截取,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教学时,通过结合实例教学,要求学生明确截取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当小数除法有时碰到永远除不尽或有时虽然除尽,但实际上不需要那么多的小数位数,这就需要取商的近似值),初步学会在小数除法中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目的,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二、说学生的认识 学生用“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已基本掌握,也已学习了积的近似值的截取,对商的近似值的截取也能略知一二,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把得数保留两位小数,除到百分位,就看百分位上的数直接截取,应看千位上的数是用“四舍法”或“五入法“再来截取,尤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就感到更加困难了,如:有一堆煤共有100吨,用一辆载重3吨的汽车来运,几次能运完?学生计算得100÷3=33次……1吨,往往是根据已学的知识用“四舍法”把余数1吨直接舍去,直观地取整数33次,这样出现了这堆煤还留有一部分,学生这种直观地思考忽略了没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去考虑。 三、说指导学生学习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认知基础、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揭露认知上的矛盾。 1、简单回顾四舍五入法截取近似值,设计让学生求6.8496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设计的这个数字既有四舍,也有五入,还有保留三位“五入”后的数字变化,可以说一题中涵概了许多知识分量。 2、生活实例引入,在探索中求知: (1)例1我们五(一)班期中考试,全班总分是5089分,请你算一算他们班的平均分有多少分? 不告诉学生人数,让学生自己搜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他们当然能够计算这题的平均分:5089÷55尝试计算后,学生发现此题不能除尽,得5089÷55=92.52727……(分) 此时教师归纳: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小数除法不能除尽时,我们按实际情况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取它的近似值,应是多少分?(五入法92.5分)。 整个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充分思考、判断、推理,由实际生活知识引入到所要学的内容,并在从中悟出其中的道理。 3、反馈练习: (1)要求学生从下列每组中自由任选一题进行计算(板演和自练) a、保留一位小数49.6÷33.85÷0.76 b、保留两位小数4.84÷2538.36÷12

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除法 单元说课稿

小数除法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解决问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小数除法可以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时安排 为了完成好本单元的教学,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了以下安排: 3、学情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通过复习整数除法我发现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调查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学生对整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直都很注意学法的指导,特别是转化这种学习方法在教学小数乘法的时候我就已经强调过了。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设计理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3.使学生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

4.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下面和大家聊聊我的教法和学法: 1、教法 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知识框架或原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内容与旧知识联系十分紧密。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以整数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上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以及小数点位置移动规律等知识为基础来说明的。小数除法的试商方法,除的步骤和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综合以上各因素,这节课我主要是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找到解决新知识的方法。这里再补充一句,迁移包括知识的迁移和学习方法的迁移两种。 2、学法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把一种问题转化成另一种问题来思考的解题策略即我们所说的“转化” 的学习方法,通过学法的迁移以及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在学法指导上还采用了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了“四让”的特色。 问题让学生提出;规律让学生发现;疑难让学生研讨;评价让学生参与。 下面我谈谈我在本单元所用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具、学生生活情境资源、学生个体差异形成的资源 最后我和大家一起交流交流我的教学构想: 本单元重点是小数除以整数和一个数除以小数。难点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前面学过的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本单元的设计重点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而要理解这一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

商的近似值的教案

商的近似值的教案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6,57页例1、例2 ,第58页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 =()角()分米=()分米()厘米()毫米 2、竖式计算 ×=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总结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师:这是我们原来学习的积的近似值,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与这个问题相似的——商的近似值。(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显示:小明走8步,并量出共。小明平均每步大约走了多少米)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抽生答 (2)问题里有平均两个字,求平均分的问题,用什么法? (3)生列式计算:÷8=(m) (4)讨论商的值 教师:谁来说说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用上面的方法算一算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大约走了多少米

求近似数说课稿

《求近似数》说课稿 冉店九年制谢文科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万以上的数。这是认数范围的又一次扩展,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主要让学生生活中有些事务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初步认识近似数,最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探索求近似数的基本方法。学好本课,一方面为学好求积的近似值、商的近似值以及除法试商等内容做好知识上的铺垫,另一方面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道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3.在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知道了约等号的用法,并掌握了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学生早在二、三年级就已经接触了估算,比如把某数看做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进行估算,而估算也正是受到四舍五入的影响和作用,只要我们帮助学生在这些的基础之上搭建一个数学活动的思考过程,学生就能形成四舍五入的技能。 教法、学法:

近似数的概念虽然学生没有接触过,但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多的,教学近似数的概念教师采用直观描述法,让学生在直观描述中了解近似数的用处,体会近似数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现、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习题:将10000000 50000 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将1300000000 1378653976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 通过课前的两道习题,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这样的数有什么特点?2、同样的这两个数谁能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另外一个为什么不行? 本环节目的是通过练习师生总结:整万(万位后全是零,具体说4个)、整亿(亿位后8个零)的数才可以改写。小技巧: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去掉4个零,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去掉8个零。 二、新课讲解 1、借助生活经验,认识近似数。 出示信息图,读信息提问题:今天小电脑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组世界之最的信息,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集体交流后,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都不是精确的数,而是近似数,让学生再举例说说日常生活中还能找到哪些近似数。并说说这些数据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白精确数和近似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明确近似数的含义。 本环节设计目的是学生在读信息窗内容时体会并发现这几组数据的精确程 度并不同的,初步体验近似数的含义。明确近似数的含义后,让学生举出生活中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求商的近似值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二)中98页求商的近似值一节内容。 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值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以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本的例题,由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利用学生在计算中产生的认知矛盾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要根据需要采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通过都学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它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比较、分析、判断、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欲,培养合作意识。 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理解循环小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创设情境、引导、观察、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自学、探究让学生理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并会正确的取商的近似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学探究、形成概念——交流反馈、加深认识——优化练习、培养能力”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效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出示:一次数学竞赛中,五(1)班36名参赛同学的初赛成绩是2400分,谁能计算出五(1)班这次初赛的平均分? 学生尝试计算。 (从发生在学生身边切实相关的话题入手,引出数学问题为新课教学作铺垫) (二)自学探究、形成概念 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这个环节我让学生尝试、发现问题、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以课堂的讲授为主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又因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心中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创新。 我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引出新授知识,在同学们计算后提问:同学们算出结果了吗? 学生们可能会在这时产生认知冲突,我适时提问:出现了什么情况?以前遇到过吗?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课本例7,在小组内研究一下,看如何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 给学生一定时间自学。 自学后,我再提出要求:你学到了什么,能说出来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吗? 师生交流,共同小结:(板书)(1)除不完(2)从十分位起,商的每个数位上的数都是6 结合现象板书:循环小数 总结循环小数的意义明确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商的近似值

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P71页例812、例13“练一练”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能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并在解决实际问题能正确选择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后问:0.7064精确到个位,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精确到十分位呢?使学生明确:精确到哪一位,就再往后看一位,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值。 2、求出7.2×0.09积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2 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 提问: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求出海狮的最高游速大约是多少

千米|分吗?得数要求保留两位小数是什么意思?应该除到商的哪一位就行了,为什么? 板书问题: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列式,交流:40÷60 问:你是怎么做的?(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要看千分位上的数是6,要向前一位进1,约等于0.67) 交流: (1)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2)横式上写“≈”号 (3)答语中要写“大约” 板书:40÷60≈0.67(千米) 答:海狮的最高游速大约是每分0.67千米。 小结:遇到求商的近似数时,要先看清楚精确到哪一位,除的时候,只要再多除一位就可以了,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写出结果。 2、学生尝试完成“练一练”,教师巡视 3、教学例13 (1)呈现问题情境:一个足球45元,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个? (2)从图中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该怎样列式?板书:300÷45 (3)列出算式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4)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300÷45≈6.67(个)(保留两位小数) b: 300÷45≈7(个)(因为300÷45=6.6666……;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所以最多买7张) c: 300÷45≈6(个)(因为300÷45=6(个)……30(元),30元不够买一张,所以最多买6张) 师问:大家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要把商保留整数?这里能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5)在讨论中明理: 因为买足球只能整个买,不可能买零点几个。所以要把商保留整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循环小数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循环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的编排意图是:例1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数的循环现象,初步探索循环小数的特征,例2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研究循环小数的循环规律,并用描述性的语言归纳循环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学习循环节、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循环小数是小数除法的商的一种特殊情况,可以看成小数除法的深层次的研究,通过对商的研究,学生可灵活的处理小数除法的商,为学生用小数除法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写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欲望,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3、教学重、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二、说教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中、动眼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效。 三、说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流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3)从数学乐园中巩固循环。(4)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第一环节: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一年四季的图片,当画面停止时,让学生猜测下一个季节是什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体验四个季节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感受四个季节的循环现象。接着我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这样有机的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二环节: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

商的近似值(一)

商的近似值(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练习本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 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略。 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学生1:我走一步量出是0.35m。 学生2:我走4步量出是1.33m,平均每步是0.3325m。 …… 学生3:我家客厅长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15步,算出平均每步是0.4m。 学生4:我走了7步,共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

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请看例一,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小明走8步,并量出共2.97m。)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 2.97÷8=0.371 25(m) 教师:谁来说说0.371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黑板上提出的问题,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教师:怎样列式?

循环小数说课稿

《循环小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0-61页例1和例2以及课堂活动。 2、教材简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本例1例2,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无论除到小数点后多少位都除不尽,除不尽时商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让学生观察他们商和余数之间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接着教材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直接呈现出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及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实践、观察、分析,理解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什么是循环小数。 二、说教法: 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变注重知识获得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充分感知,然后经过学生观察、比较、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来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从而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兴趣,通过趣味性、竞争性等多种形式巩固练习,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把数学课上的有趣、有效。 三、说学法: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学会有顺序地观察问题、对比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通过观察、计算、归纳,让学生体验“循环”的意思;通过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2)从数学现象中认识循环。(3)从数学乐园中巩固循环。(4)质疑问难,畅谈收获。 第一环节:从生活现象中感知循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对象发生了兴趣,就有了行为内动力,学习便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本课一开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鲜明形象的画面,伴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为学生讲《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吸引学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在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故事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循环”概念。 接着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如交叉路口的红绿灯,一年四季,钟表的时针、分针等加深认知,这样有机的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懂

《用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用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用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9页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是让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之后,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单元得到扎扎实实的落实。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了解了解决问题必须结合实际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主要以呈现生活情景,提供生活信息,收集、整理数学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计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实际作用和价值,同时可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策略的训练,自主探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从而逐步提高数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都曾渗及过,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在前面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和社会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教师有目的地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目标定位,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我们要掌握生活中求实际问题的近似值的解题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我们要学会结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我们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会用商的近似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本课教学过程的预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生活和活动情景,采用我校实施四步教学法,结合导学工具单,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检测反馈。以“创境激趣”为关键,以“解决问题”为核心,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展开的多维合作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采用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交流、展示的方式以及自我总结,加分激励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思维冲撞、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三、说教学过程: 鉴于本课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结合我校实行的是四步教学法,我预设如下几个部分展开学习。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商的近似值

商的近似值 作者:李喜红(小学数学甘肃平凉华亭二期小学数学一班) 人教版现行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除法商的近似值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简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通过二个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灵活选用“去尾”与“进一”法。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

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相关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如: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四舍五入法” 、“去尾法” 与“进一法”的比较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水上世界同学们去过吗?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它有关的数学问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