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04四 图形的变化-02玩一玩,做一做-教案01
玩一玩,做一做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向前后或左右移动物品,能制作一些会旋转的玩具。
2.能力目标:通过操作、制作玩具等一系列活动,初步渗透平移与旋转的思想与方法。
3.情感目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按要求移动物品及制作能旋转的玩具。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来源:]教学用具:多媒体,华容道游戏板,正方形、圆、三角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创设情境师:今天,我做一个华容道的游戏,这是一款非常有趣的游戏。
游戏取材自著名的三国故事,曹操在赤壁大战中被刘备和孙权的“苦肉计”、“火烧连营”打败,被迫退逃到华容道,又遇上诸葛亮的伏兵,关羽为了报答曹操对他的恩情,明逼实让,终于帮助曹操逃出了华容道。
(课件出示游戏的介绍)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利用玩一玩、做一做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好吗?(板书课题:玩一玩、做一做)二、探究新知1.华容道游戏(课件出示游戏图)师:怎样移动图中的人物,才能让曹操从华容道出来?[来源:Z|xx|][来源:学科网]出示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1)分组合作探讨,共同完成任务。
(2)找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
方法1:曹操先向下走两格,然后再把赵云向上移动2格,兵向左移动1格,关羽向左移动2格,曹操再向左移动1格,然后向下移动到出口。
方法2:赵云向上移动1格,兵向上移动1格,关羽向左移动2格,曹操向下走3格,再向左移动1格,然后向下移动到出口。
……师:看来方法有很多种,在玩一玩的同时,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这样运动,这就是数学中的平移。
2.制作陀螺师: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玩具,它不仅好玩,而且里面还藏着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国家少数名族运动会上还是一种体育运动项目,在台湾还有人专门为它建造了博物馆。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翻转,并能熟练地进行相关的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
2. 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操作方法
3. 图形变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时钟的指针转动、电梯的上下移动等,引入图形变换的概念。
2. 新知讲授:首先解释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讲解平移、旋转和翻转的操作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用实物模型或者多媒体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图形变换的规律和特点,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
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积极性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结果性评价: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图形变换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数学教案
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与变换》数学教
案
教学目标
- 了解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概念
- 能够通过翻转、平移和旋转等变换操作改变图形的位置和方向
- 掌握常见图形的基本变换规律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变换前后的图形,引发学生对图形运动和变换的兴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思考。
2. 概念讲解:简明扼要地介绍图形的运动和变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图形的位置和方向的变化。
3. 变换操作演示: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展示几个常见的变换操作,如翻转、平移和旋转,并让学生观察变换前后的图形特点。
4. 练与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一些变换操作的练题,引导他们通过实际操作来探索变换规律。
5.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不同变换操作的特点和规律,并通过讲解加深他们的理解。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变换操作,如组合变换和镜像变换,并提供相应的练题进行拓展训练。
7. 综合应用: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图形变换知识解决问题,并加深他们对图形运动和变换的理解。
8.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解答。
教学资源
- 投影仪或黑板
- 练题和实际问题
- 学生练册和教材
教学评估
-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 批改学生的练册和作业,评估他们对图形运动和变换的掌握情况
-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参考资料
- 《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辅》五年级下册。
【教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换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2、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
二、单元教学建议:1、在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图形变化的特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通过学生的动手活动,逐步认识图形的变化特点。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P53),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案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因此,让学生能自己进行操作,这对他们认识图形的变化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在具体的处理上有两种方式:一是,教师在计算机多媒体中设计一个图形变化的过程,逐步展示每一步变化的过程。
二是,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
第二种操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让学生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观察,是沿着哪一点旋转的(这一点称为中心点),因为沿着不同的中心点旋转所得到图案是不同的。
同样,在三角形的旋转中(教材P54第1题),也要让学生明白是围绕哪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就有操作的机会。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都是在学生的操作后再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化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同样得到新的图形,则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如“图形的变换”活动中(教材P56),4个三角形经过平移与旋转,得到了不同的图形,但每个人操作方法可以是不同的。
因此,这一活动可以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再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出现教师摆,学生看的现象,这样不容易出现学生具有个性的操作方法。
3、在欣赏的过程中,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周长画下来,那么就会出现一个美丽的图案。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案主题: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平移、旋转和镜像等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图形变换的特点和规律。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图形的平移
2. 图形的旋转
3. 图形的镜像
4. 综合运用图形的变换
四、教学步骤:
1. 引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形变换动画或者实例,引起学生对图形变换的兴趣。
2. 新知讲解:
(1) 图形的平移:首先,定义平移的概念,然后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感受平移的过程和特点。
(2) 图形的旋转:同样,先定义旋转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最后让学生自己尝试,体验旋转的过程和规律。
(3) 图形的镜像:首先,介绍镜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镜像的形成过程,最后让学生自己实践,了解镜像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 练习巩固: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
4. 总结回顾: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图形变换的重要性和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图形变换的例子。
五、作业布置:
设计一些与图形变换相关的家庭作业,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学生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知识。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希望这个框架能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新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教案新北师大版折一折,做一做教学目标、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用具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活动,揭示题、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
(如图1)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
(如图2)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
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二、认识对称图形、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出示本上剪纸图)2、学生动手操作。
(1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文)。
(2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
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
(本27页的下半页部分)三、堂活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练一练第1、2和3题。
五、作业设计、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8H责文育六、板书设计对称图形玩一玩,做一做教学目标:、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评议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 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图形的变化(剪一剪、画一画)总课时 1教学目标【三维目标】1.结合动手操作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操作活动,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想象教学难点:培养空间观念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对折完全重合课前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课前参与寻找你生活中喜欢的图形教学过程教师教学活动(教学各环节设计、预设意图及时间分配)学生学习活动(学习内容、形式及要求)过程目标(质疑与评价)一、创设情景,兴趣引入看这是一张纸,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会玩,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玩剪纸游戏。
先来看看老师的作品:你们想知道这样的图形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如果我们想剪出一件上衣,如何来剪呢?独立思考。
为什么要对折之后,画出衣服的一半就可以了?教师演示:二、动手操作,感知对称想象。
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件小衣服呢?(讲一讲用剪刀需要注意的事项)在脑子里想一想你的作品对折是什么样子,然后慢慢的在脑子里打开又是什么样子。
学生欣赏同学说一说对折之后在剪一剪就可以了独立思考说一说说一说学生看一看学生操作学生展示作品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兴趣。
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通过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用同样的方法,你还能剪出哪些图案?画一画,剪一剪。
说一说你的作品的名称,你是如何制作的。
三、观察欣赏,深入了解对称现象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总结:沿一条线对这完全重合的图形校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图形、完全重合)看来生活中,对称图形式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很美很美的,咱们就来看看(出示课件)剪纸艺术学生操作学生展示学生说一说学生观察思考说一说学生欣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操作活动,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京剧脸谱我国传统的剪纸等民间以艺术中也有很多对称的图形。
欣赏图形。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对称现象都很多。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数学第四单元教案四、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二、教材分析: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在旋转、平移的过程中,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
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3页),教材中展示的两幅美丽的图案是由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教学中,可以准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行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绕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很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准备一些小的学具,以便操作用,练习中的一些问题最好也通过学生的操作回答,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现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给予鼓励与肯定,为学生互相学习与交流提供条件。
3、在图形的欣赏中,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欣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欣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行了制作。
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单图形。
在教学中,先请学生欣赏,然后,每个学生用硬纸剪任意一个简单图形,接着进行变换制作。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教案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四年级数学教案主备人:白秋芹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图形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度数)。
2、技能目标:(1)对基本图形旋转形成的图案能作积极的反应,会运用图形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2)欣赏美丽的图案,能运用简单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情感目标:(1)体验自主学习、探索操作过程中成功的积极情感,形成认真观察、注意倾听、积极发问、善于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2)通过小组协作和主题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3)充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使之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知道旋转的三要素,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电脑的演示使学生感受到,可以选择离旋转点较近的边做参照,观察图形旋转的度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简单的图形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第1课时:图形的旋转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 54——56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观察,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提高动手能力,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1、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明确是绕哪一点旋转的。
2、能找出旋转和平移后的原图形。
教具准备:四张图案相同的纸,学生准备相应学具,课件。
活动过程: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1)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但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获得。
(2)活动的导入阶段,可以出示一组图案让学生欣赏。
然后将这些图案按一定的形状进行分解,并取出其中的一小部分放在方格子上进行旋转,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
人教版六年下数学第4单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案
第4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内容教科书P59~60例4,完成教科书P61“练习十一”中第1、2题。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初步理解图形放大的数学含义,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图形放大的含义,能联系图形放大的含义自主迁移理解图形缩小的含义,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的联系和区别。
2.联系图形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放大与缩小只改变图形的大小,不改变图形的形状,积累图形运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3.在认识图形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相似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一、了解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导入新课1.教师在计算机上利用鼠标拉动一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学情预设】我发现图片在放大和缩小。
2.引入课题。
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真是非常广泛。
你见过下面这些现象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59的主题图)仔细观察,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学情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拍下的照片是把实际的长城缩小了;放大镜把报纸上的字放大了;投影仪把原来的图表放大了;显微镜把微生物放大了。
师:这些现象我们都遇到过,仔细观察并对比放大或缩小前后的物体,你有什么感想?【学情预设】学生会针对四幅图发表自己的想法。
照相机、放大镜、投影仪等等,它们将原来物体的图象大小改变了,但是形状没有改变。
也可以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其他放大或缩小的现象来说明。
师:今天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来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板书课题: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研究图形的放大现象。
(1)师:我们来试试怎样把图形放大。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4。
师:我们先以方格纸中的正方形为例,请大家按2∶1画出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学生独立思考,在方格纸上画一画。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优秀教案
《图形的变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称的现象并不太熟悉,由于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直观形象支撑。
而观察与动手操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教材上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做一做、说一说。
让学生初感知对称图形。
结合教材我添加了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辨一辨,等教学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对美丽的对称图形很感兴趣,我把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做成课件供学生欣赏,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和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创造和动手操作能力。
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剪刀、尺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认识了一些图形,回忆一下,都有哪些呢?生: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体、正方体.....师:有些我们没有学过的图形你都知道,你真是个留心观察的孩子,老师给你点赞!你的收获可真多。
师:我们学过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本单元我们还要学习有关图形的知识,你们期待吗?板书:四、图形的变化二、认识对称图形(动手制作初步尝试)师:淘气、笑笑、米小圈、和马小跳在手工课上剪了一些漂亮的图案。
我们一块儿去看看。
仔细观察这些漂亮的图案有什么特点呢?生1:以衣领子中间为界,中线左右两边形状和大小相同。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北师大版教案: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图形的变化的相关内容。
具体包括:1.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方法及其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图形。
2. 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能够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图形变换的方法和性质,如何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几何图形卡片、课件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几何图形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教材中关于图形的变化的相关内容,包括图形的认识和图形的变换。
3.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以及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图形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的变换方法及其性质。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你见过的图形变换的例子,并描述其变换方法。
答案:略(1) 一个正方形,如果每条边都扩大2倍,那么它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倍?答案:扩大了4倍。
(2) 一个圆形,如果半径扩大3倍,那么它的面积扩大了多少倍?答案:扩大了9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整理与复习图形的变化,使学生对基本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图形变换的性质和方法有了更全面的掌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4单元《图形的变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小板块:“折一折,做一做”“玩一玩,做一做”。
教材的编排意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让学生在玩游戏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的相关内容奠定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折纸、剪纸、华容道、陀螺等游戏活动,是本节课知识学习的生活储备,同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不可缺少的生活经验。
同时,本单元内容的游戏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充分利用教材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1.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动手操作创造机会。
本单元内容的教学不需要过多地讲解,但是教师要努力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观察体会图形的对称美及图形平移、旋转前后有无变化。
2.教师要恰当把握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引导。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地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盲目地放纵学生。
放手让学生探究,不等于让学生漫无目的地玩,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有收获。
1 折一折,做一做 1课时2 玩一玩,做一做 1课时折一折,做一做。
(教材第26、27页)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3.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对称图形的美,学会欣赏数学美。
重难点: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
课件、纸、剪刀。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课吗?都会做些什么手工呢?学生汇报交流。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图。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案都是把纸对折后剪出来的。
·这些图案都沿着一条线对折,并且线两边的部分一定能完全重合。
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教案 图形的变化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材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知识。
4、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课时安排折一折、做一做 1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1课时机动 1课时共3课时第一课时折一折、做一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欣赏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1)今天淘气和笑笑带了一些礼物来看大家。
猜一猜:带给大家什么礼物?投影出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2)从这些漂亮的图案中,你发现了什么?2、动手操作(1)你能剪一件“衣服”吗? PPT出示剪衣服的过程。
①引导学生看图。
②交流方法。
③学生动手操作3、巩固应用。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图形的变化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结合实例,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探索简单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
物体的平移和旋转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少见,教材从大量感性、直观的生活实例入手,让学生在以往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知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为今后学习平行线和推导基本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等做铺垫。
二、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操作中探索发现知识。
4、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课时安排折一折、做一做 1 课时玩一玩、做一做 1 课时机动1 课时共 3 课时第一课时折一折、做一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欣赏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四、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1)今天淘气和笑笑带了一些礼物来看大家。
猜一猜:带给大家什么礼物?投影出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
(2)从这些漂亮的图案中,你发现了什么?2、动手操作(1)你能剪一件“衣服”吗?PPT 出示剪衣服的过程①引导学生看图。
②交流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课时 玩一玩 做一做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2课时玩一玩做一做北师大版在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图形的变化,通过玩一玩、做一做,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变化规律。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继续使用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第四单元的图形的变化,第2课时,主要学习平移现象。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图形平移的特点,理解平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平移现象。
2. 能够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图形的平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图形平移的过程,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图形的平移现象。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理解图形平移的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通过课件,我们可以直观地展示图形的平移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和理解平移的特点。
2. 图形卡片: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卡片,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图形的平移。
3.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关键概念和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课件展示一个图形平移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我邀请一名学生上台,用手指在空中画一个图形,并将其平移。
2. 讲解和演示:我向学生们解释平移的概念,并通过课件和实物操作,演示图形的平移过程。
我强调平移是指将图形沿着一个方向移动,而不改变其形状和大小。
3. 小组讨论:我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和讨论自己理解的平移现象。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图形,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描述其平移过程。
4. 展示和分享: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图形平移操作,并用语言描述平移的过程。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进行评价。
5. 随堂练习: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形卡片,让他们尝试自己进行图形的平移,并用语言描述平移的过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创新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
3.正方体中,有哪个面与3相对?哪些面与3相邻?
(第3题)(第4题)
4.如果“你”在前面,那么谁在后面?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以活动为主,从“做数学”出发,以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主体参与为主。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下面几方面有等改进:
“展开与折叠”是中继“丰富的图形世界”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养成研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生1:7条棱。我是从正方体剪开,点出来的。
生2:我从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可以看出有5条棱未剪开,正方体共有12条棱,所以剪了7条棱。
师:当我们解决问题时,有时从问题的逆向来着手思考,更有利于解决。
2)同一种正方体纸盒沿不同顺序先后剪开棱展开的平面图形是否相同?
3.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平面图并粘贴到黑板上指定位置。
(等同学们在黑板上贴到了11种正方体的展开图后,在多媒体上展示这11种展开图)
4.1)让学生观察上面的11种正方体的展开图有没有什么规律?
2)小组讨论这些正方体展开图可分为几类?哪几号展开图可以分为一类?
生1:把1、2、3、4、5、6归为一类,因为它们中间是4块相连的,7、8、9、11归为一类,因为它们中间是3块相连的,10归为一类,只是两块相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玩一玩,做一做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总课时
安排
2
第2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华容道和做陀螺的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3、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
重点
结合游戏活动,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同时,能够自己动手解决图形或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华容道的玩法介绍。游戏规则:4个人物只能横向或纵向移动。
(1)怎么移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谁愿意到前面演示一下?
板书:向上、向下、左右移动
(3)学生分组游戏,并说一说每一步都是怎样走的?
(4)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想一想这些棋子是怎么移动的?能用动作表示一下吗?
2、练一练:超级小司机
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前进、后退)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
折一折,做一做
(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总课时
安排
2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有趣的剪纸活动,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
2、在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在数学活动中感知轴对称现象。
教学
难点
在数学活动中感知轴对称现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同学们都剪出来了吗?有没有没剪出来的?
4、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剪的。根据学生出现的回答,进行点拨。(1)把纸对折,要注意什么?
(2)勾画一半图案。
(3)剪纸。按勾画的图案进行裁剪。
(4)打开图形,看看有什么变化。
A、左边和右边的图形形状是对称的。
B、对折后只要画出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剪出完整的图形。(5)操作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通过操作练习进一步感知轴对称现象,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作业设计
1、书27页第4、5题2、向爸爸妈妈展示你是怎样剪小衣服、苹果、心等图形的。
板书
设计
折一折做一做
A、对折一定要对齐。B、描线描得像不像很重要。
C、画图形前,仔细观察,要先画出图形的一半。
D、从不开口处开始画剪。
教学后记
学生有浓厚的兴趣,通过仔细观察和交流讨论、动手操作实践,基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学会了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小朋友们喜欢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棋,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棋类商店看看,知道这是什么棋吗?
二、
学生依次说出棋类的名字……
由游戏棋引入,激发学生玩的兴趣,从而进入知识的探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三、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玩一玩,华容道
1、教师介绍华容道游戏的由来。
师:华容道是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发明的人受到三国故事华容道的启发,制作了这个游戏棋。了解故事。
通过制作陀螺体会旋转的特点。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三、课堂小结
列举生活中物体旋转的例子
对比、小结:想一想这些物体运动和我们刚才看到的棋子的运动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用手势做一做刚才的两种运动。
教师小结:刚才我在玩一玩、做一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有的物体是上下左右移动,而有的物体是可以旋转的,增长了我们的知识和智慧。
4、做一做,竹蜻蜓
1、介绍竹蜻蜓。演示玩法。
2、放飞竹蜻蜓。观察竹蜻蜓翅膀是怎样飞的。
3、介绍书上的竹蜻蜓,回家做竹蜻蜓。
这节课,我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感受了物体的运动,希望你们带着一双数学的眼睛去发现玩中的数学,玩中的乐趣,玩中的美。
在玩一玩的过程中,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练一练。
学情分析
本课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只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动手操作不进行测验。
教学方法
讲授法、操作法、交流合作法
课前准备
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欣赏图形,准备活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手工课吗?都会做什么手工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淘气和笑笑在手工课上剪的一些漂亮的图案。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四、小结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剪出以上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展出学生剪出的做品,集体评价,予以鼓励
请同学介绍自己的方法。
完成书上27页练一练
1.用1张正方形的纸照样子做一做。
2.怎么剪出下面的图案?说一说,做一做。
3.第一行的图案是从第二行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你有什么收获?
形,感受到轴对称的特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2、列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升国旗、缆车
你还知道哪些?
3、小结:玩一玩的同时,发现了物体可以上下、左右、前进、后退,真有数学的眼光。
3、做一做,制作陀螺
学生任选一个喜欢的图形,制作陀螺
想一想火材棍扎在什么地方,陀螺旋转得最稳?那种形状的陀螺转得最稳?学生汇报
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平移的特点。
用前进、后退说明汽车的移动。
通过观察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形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二、探究新知,参与活动
(一)试一试剪一剪
1、你能剪一件小衣服吗? 看清书中的示意图
师: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尺、铅笔、剪刀)
课件演示
按照书中提示的方法和步骤自己试着剪一剪。(自己学习)
2、和你的同桌互相看一看,并说说你是怎么剪出来的。
A、对折一定要对齐。B、描线描得像不像很重要。
C、画图形前,仔细观察,要先画出图形的一半。
D、从不开口处开始画剪。
(二)想一想做一做
想办法得到下面的几个图案。
在操作过程中直观感受轴对称现象。
总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纳剪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在活动中感知轴对称现象,思考如何剪出漂亮的轴对称图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三、巩固练习
2.看看身边有什么物体是平移或者旋转,你会用今天学到的方法玩一玩,做一做吗?
板书
设计
玩一玩,做一做
华容道、超级小司机——平移
制作陀螺、竹蜻蜓——旋转
教学后记
学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找到华容道的解决方法,制作了陀螺和竹蜻蜓,只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
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物体的平移或旋转的运动问题。
学情分析
平移、旋转现象只有在动态的变化中才能直观感受,为此本节课以游戏活动为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操作活动。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课前准备
课件、圆形、正方形硬纸板、三角形、火柴棍、竹蜻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