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03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03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 ,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在生产作业中,往往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副产物。
1、人失误具有与人能力的可比性工作环境可诱发人失误,以及反映高岗位人员职责缺陷等特性。
由于人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生产中凭直觉、靠侥幸,是不能长期成功的维持安全生产的。
当编制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时,侧重地考虑了生产和产品条件,忽视人的能力与水平,有促使发生人失误的可能。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总结
人和物之间的不安全行为和状态存在着相互影 响。增强安全意识和强化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 的关键。安全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达到 更好的预防效果。
展望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安全 管理制度
提高安全标准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 应对安全挑战
国际协作处理安全问 题
利用先进技术提高安全 监管效率
应用科技手段加强监管
参考文献
XXXXX
XXXXX
XXXXX
致谢
XXXXX XXXXX XXXXX
附录
XXXXX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XXXXX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XXXXX
内容1 内容2 内容3
●07
第7章 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 全状态
了解不安全行为 和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行为是指不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而不安全状态则是指可能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 场景。理解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对预防意 外事件至关重要。
人的不安全行为
忽视安全规定
忽视安全规定会增加事 故风险
分心驾驶 分心驾驶易造成事故
疲劳驾驶
疲劳驾驶会降低反应能 力
超速行驶
超速行驶是事故的重要 原因之一
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故障 设备故障是安全隐患
落后的安全标准 严重影响安全生产
未经维护
未经维护的设备易发生 故障
潜在的危险隐患 应及时清除危险隐患
人与物的交互影响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能导 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忽视安全规定 疲劳驾驶
物的不安全状态可能诱 发人的不安全行为 设备故障 未经维护
相互作用会增加安全风 险
落后的安全标准 潜在的危险隐患
安全事故的危害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在生产、工作及生活等各个领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探讨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生产、工作及生活中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或损失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不安全行为:1.忽视安全操作规程:不遵守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忽视安全提示或警告。
2.使用不安全的工具或设备:使用有缺陷或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工具、设备。
3.疲劳或酒后操作:过度疲劳或饮酒后进行工作,导致反应迟钝、判断失误。
4.冒险或急躁操作:为了追求效率或节省时间,冒险进行危险的操作。
5.缺乏安全意识培训:未接受过必要的安全培训,不了解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
6.不使用劳动保护用品:不佩戴或使用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7.不进行安全检查:不按规定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忽视潜在的安全隐患。
8.对安全问题漠不关心:对安全问题抱有侥幸心理,忽视安全问题的严重性。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指物品在某种状态下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或损害的状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物的不安全状态:1.设备故障或缺陷:设备出现故障或存在设计缺陷,无法正常运转或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危险。
2.工具或材料不适当: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材料进行工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3.场所环境不良:工作场所环境不良,如地面湿滑、通风不良等,可能造成人员滑倒、窒息等事故。
4.安全设施不足或缺失: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防护栏、警告标识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
5.未进行定期维护:设备、工具及材料长时间未进行维护和检修,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
6.缺乏安全警示标志:在工作场所缺乏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可能导致人员误操作或忽视安全提示。
7.电力或气体泄漏:电力设备或气体管道发生泄漏,可能引发触电、中毒等事故。
三、防范措施为了确保生产、工作及生活的安全,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流程进行工作,遵循安全提示和警告。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
一.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 1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 • 2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 • 3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通电或泄漏 • 4忘记关闭设备 • 5忽视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 6操作错误(按钮、阀门、扳手、把柄等的操作错误) • 7奔跑作业 • 8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
六.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 1冒险进入涵洞 • 2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 3采伐、集材、运材、装车时,未离开危险区 • 4未经安全监察人员允许进入油罐或井中 • 5未“敲帮问顶”开始作业 • 6冒进信号
人的不安全行为释义
• 7调车场超速上下车 • 8易燃易爆场合用明火 • 9私自搭乘矿车 • 10在绞车道行车 • 11未及时瞭望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 3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 呼吸器官用具、听力护具、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 等缺少或有缺陷 3.1无个人防护用品用具 3.2所用防护用品用具不符合安全要求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4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1照明光线不良、照度不足 4.2通风不良或无通风,通风系统效率低 4.3风流断路,停电听风时爆破作业 4.4瓦斯排放未达到安全浓度爆破作业 4.5瓦斯超限 4.6其他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 2防护不当 2.1防护罩未在适当位置 2.2防护装置未调整不当 2.3坑道掘进、隧道开闸支撑不当 2.4防爆装置不当 2.5采伐、集材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2.6爆破作业隐蔽所有缺陷 2.7电气装置带电部分裸露 2.8其他
物的不安全状态释义
2.0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2.11设计不当,结构不符合安全要求 2.12通道门遮挡视线 2.13制动装置有缺陷 2.14安全间距不够 2.15拦车网有缺陷 2.16工件有锋利毛刺、毛边 2.17设施上有锋利倒棱 2.18其他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汇总不安全行为是指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人为错误,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指能够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和警告、班前、班中饮酒,酒后上岗、工作期间私自串岗、离岗、睡觉、干私活、打闹、斗殴、穿着不合适的衣物等。
此外,还包括擅自进入危险区域、跨越红坯辊道、跨越转盘、乘、坐、钻皮带、跨越运转设备、卷扬、卷扬三角区内站人等。
还有物体存放不当、接近漏料处没有安全设施、上下楼梯不扶栏杆、高处作业不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等。
在起重作业中,违反“十不吊”的规定也是一种不安全行为。
此外,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擅自拆卸、挪用或损坏安全标志、防护、信号装置、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移动车辆运行未了望或车停在坡上,不塞三角垫、乙炔瓶在使用储存时未保持直立位置等也是不安全的。
在作业现场不走安全通道、通过铁路道口、交叉路口未及时瞭望、在吊物下行走、作业、停留、站立、攀登运动中的物体(件)、坐在栏杆、轨道上休息、未按规定要求填写检修报告书等行为也是不安全的。
坐、乘吊物升降装置、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扫、清扫等工作、未停机戴手套处理旋转设备也是不安全的行为。
修理电焊机时,必须先断电检查并处理故障。
在起重作业中,必须确认吊物放置环境状况后再指挥吊运,以避免占用或堵塞安全通道。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按规定时间巡回检查特种设备(如压力)。
行走于铁路界限内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不得抢过道口或横穿铁路,更不能擅自进入要害岗位。
在检修作业现场,禁止追打逗闹,以及与移动、旋转设备接触或身体、肢体处于设备运行空间内。
进行内作业时,必须使用通风设施,并且电气作业必须做到一人作业一个人监护。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的行为可能会引起危险或事故的发生,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则是指物品、设备或环境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下面将分别从人和物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是指个人在工作或生活中由于自身的原因,而产生的行为上的不安全。
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如机械操作、焊接、维修和保养等都属于高危行业,如操作者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指导和安全指令会引发严重事故。
对于个体而言,使用电器、出行、健身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常见的、易被忽视的安全隐患,如过度超载、不戴头盔、操作不当等。
这些不安全的行为,也经常是因为个体存在的行为习惯等原因所引起的。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表现为设施、设备、工具、建筑等存在的潜在安全隐患。
例如,起重机缺少保护措施、断电保险等常常会引发危险。
同时,物的材料的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结构脆弱、磨损严重等等,也十分普遍。
物的安全状态问题,既可能是由于设计和制造缺失而导致,也可能是因为使用不当以及缺乏日常维护导致的。
从人和物两个维度可以发现,人与物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需要从人和物两个方面去抓好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人而言,应该提高安全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用足够的个人防护用品,从而保障自身安全。
对于物而言,应该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进行紧急处理等。
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 ,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失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了不良影响的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完整版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
不安全状态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劳动作业过程中,要避免事故发生,我们首先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那么,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别都有哪些类型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补充件),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如下:
1.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1、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或作业过程中影响工作或作业安全或导致事故发生而产生的人的行为,它是危险因素的又一表现形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因和根源。
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职工来说,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和接触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就其事故原因来讲,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直接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活动中,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事故发生。
可以这样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一般出现失误以后,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等。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如超体能、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过度疲劳、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压力过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对正确的方法掌握不透,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从而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
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人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侥幸心理。
其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职工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经验上的错误。
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职工们心理的危险意识就会减弱,从而就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也未必出事故。
二是认识上的错误。
认为事故不是经常性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了也不一定很重。
因此容易容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的形成便成了职工的作业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抓起,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碰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操纵,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治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变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示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反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必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损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必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示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示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必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示的处理行为很不同意。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动机),激励(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按照、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要害。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识别比较、判定、决策,输出(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制造良好的人机操纵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从事施工生产活动,随时随地都会遇到、接触、克服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
在出现雷电、起重机超负荷时,如对它们失去控制,雷击、起重机倾翻事故可能随之发生。
探求事故成因,人、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是事故的根本原因。
从对人和管理两方面去探讨事故,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失误不安全行为是人表现出来的,与人的心理特征相违背的,非正常行为。
人在生产活动中,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必然是不安全行为。
人出现一次不安全行为,不一定就娄发生事故,造成伤害。
然而不安全行为,一定会导致事故。
既使物的因素作用是事故的主要原因,也不能排除隐藏在不安全状态背后的,人的行为失误的转换作用。
事故致因中,人的因素指个体人的行为与事故的因果关系。
个体人的行为就是个体人遵循自身的生理原理而表现的行动。
任何人都会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影响,对同一事故的反应、表现与行为出现差异。
不同的个体人在一定动机驱动下,为了某些单纯目的,表现的处理行为很不一致。
然而,不同的个体人都遵循同一程序,即行为起因 (动机) ,激励 (因素影响,目的目标)。
人的自身因素是人的行为根据、内因。
环境因素是人的行为外因,是影响人的行为的条件,甚至产生重大影响。
(一)人的信息处理过程人在自身因素基础上,处理环境因素的刺激程度,是决定人的行为性质的关键。
人对环境因素或外界信息刺激的处理过程,称为人的信息处理过程。
可简单编成输入(知觉、选择、记忆处理 (识别比较、判断、决策, 输出 (行为指导)程序。
信息输入大脑,经处理后形成决策。
通过神经向相应的器官传达决策指令,转化为行为。
行为形成后,器官又通过神经把行为反馈给大脑,以对行为的正确程度进行监测。
人能够正确的执行决策所确定的行为,对创造良好的人机控制条件是非常重要的。
(二)人失误已造成事故的行为,必定是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也是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生产劳动作业过程中,要避免事故发生,我们首先要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那么,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别都有哪些类型呢?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补充件),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分类如下:
1。
人的不安全行为
2.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 的不安全状态的关系
如何减少人的不安全行 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案例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添加章节标题
人的不安全行为
缺乏安全知识和意 识,不遵守安全规 定和操作规程
存在侥幸心理,忽 视安全风险,冒险 作业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不使用或不当使 用安全防护用品
物的不安全状态
设备老化或磨损 维护不当或缺乏保养 设计缺陷或制造问题 使用不当或超负荷运转
照明不足 通风不畅 噪音过大 温度过高或过低
缺乏必要的防护 装置
设备维护不当, 易发生故障
安全警示标识不 清晰或缺失
作业环境存在安 全隐患
可能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或事 故
工艺流程设计不合理,增 加事故风险
建立奖惩机制,对安全表现优秀 的员工给予奖励和表彰,对违反 安全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和纠正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 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开展安全培训 和演练
建立安全文化,加 强安全宣传和教育
鼓励员工参与安全 管理和监督
制定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确保员工明确了解并掌握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建立奖惩机制,对违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进行惩罚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修复故障 按照设备保养要求进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培训操作人员正确使用设备,避免误操作造成损坏 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维修保养情况
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某工厂火灾事故
案例简介:事故发生时,工厂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如电线老化、消防设施不完善等;同时, 部分员工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导致了火灾的发生。
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1、人的不安全行为所谓人的不安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工作或作业过程中影响工作或作业安全或导致事故发生而产生的人的行为,它是危险因素的又一表现形式,是导致事故发生的诱因和根源。
对于从事生产活动的职工来说,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和接触多方面的危险因素。
一旦对危险因素失控,必将导致事故的发生。
就其事故原因来讲,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根本最直接的根本原因。
在生产活动中,所有的操作人员,都可能发生失误。
而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则能导致事故发生。
可以这样认为事故也是人失误直接导致的结果。
一般出现失误以后,其结果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调整错误,进行规定以外的动作等。
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如超体能、精神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对设备的操作不熟练、过度疲劳、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压力过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出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还有由于对正确的方法掌握不透,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从而出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因素。
总结出作业过程中的人不安全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侥幸心理。
其特征是:碰运气,认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往往认为“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自信心很强,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
职工们产生侥幸心理的原因,一是经验上的错误。
例如某种违章作业从未发生过事故,或多年未发生过,职工们心理的危险意识就会减弱,从而就会导致错误的认识,认为违章也未必出事故。
二是认识上的错误。
认为事故不是经常性发生的,发生了也不一定会造成伤害,即便伤害了也不一定很重。
因此容易容忍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但久而久之,随着不安全行为的形成便成了职工的作业习惯,这样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所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必须从第一次违章抓起,坚决予以纠正,决不允许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存在。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
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汇总1、定义:人的不安全行为:指能造成事故的人为错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指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质条件。
2、人的不安全行为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班前、班中饮酒,酒后上岗;工作期间私自串岗、离岗、睡觉、干私活的;工作期间打闹、斗殴的;生产场所穿拖鞋、赤脚、赤膊、敞衣、戴头巾、围巾等。
擅自进入危险区域(喷溅、煤气、放射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高温烫伤、吊物下方)等。
跨越红坯辊道,跨越转盘、乘、坐、钻皮带,跨越运转设备、卷扬。
卷扬三角区内站人。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接近漏料处无安全设施。
上下楼梯手未扶栏杆,高处作业不佩带安全带或设置安全网。
违反起重作业“十不吊”:超载或被吊物重量不明时不吊;非信号人员指挥或指挥信号不明确时不吊;捆绑、吊挂不牢或不平衡可能引起吊物滑动时不吊;被吊物上有人或有浮置物时不吊;结构或零部件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时不吊;遇有拉力不清的埋置物时不吊;工作场地昏暗,无法看清场地、被吊物和指挥信号时不吊;重物棱角处与捆绑钢丝绳之间未加衬垫时不吊;钢(铁)水包装得太满时不吊;超重或埋藏地下物不吊;吊钩没对准货物重心(歪拉斜拽)不吊;简化挂索、捆绑不牢不吊;6米以上长大件货物无牵引绳不吊;安全装置,机械设备有异常或有故障不吊;从人头上越过及垂臂下站人不吊;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易爆器械无安全措施不吊;六级以上大风和雷暴雨时不吊;在斜坡上或坑沿不填实不吊;吊索夹角过大不吊(不宜超过90度)。
机动车辆混装乙炔、氧气或使用翻斗车装运气瓶。
擅自拆卸、挪用或损坏安全标志、防护、信号装置。
在有粉尘场所作业未按规定戴防尘口罩。
气瓶在阳光下暴晒、靠近热源、坐在气瓶上吸烟。
电焊机一、二次接线端无防护罩或电源线未包扎;焊接、切割作业未戴防护镜、焊工手套,电焊不穿绝缘鞋。
移动车辆运行未了望或车停在坡上,不塞三角垫。
乙炔瓶在使用储存时未保持直立位置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随机失误。
由人的行为、动作的随机性质引起的人失误,属于随机失误。
与人的心理、生理原因有关。
随机失误往往是不可预测,也不重复岀现的。
操作时用力的大小,时间差,遗忘等现象,属于随机失误范围的不同表现。
(2) 系统失误。
由系统设计不足或人的不正常状态引发的人失误属于系统失误。
系统失误与工作条件有关,类似的条件可能引发失误再岀现或重复发生。
在人形成习惯后,不能适应操作程序变化或偶然情况时,系统失误会明显岀现。
改善工作条件, 加强职业训练可以克服系统失误。
3. 人失误的表现一般是岀现失误结果以后,是很难预测的。
比如遗漏或遗忘现象,把事弄颠倒,没按要求或规定的时间操作,无意识动作, 调整错误,进行规定外的动作等。
4. 人的信息处理过程失误可以认为,人失误现象是人对外界信息刺激反应的失误,与人自身的信息处理过程与质量有关,与人的心理紧张度有关。
人在进行信息处理时,必然要岀现失误,是客观的倾向。
信息处理失误的表现较复杂,一般表现为简单化,依赖性,选择性,经验主义,简单推断,粗枝大叶等。
信息处理失误倾向,都可能导致人失误。
在工艺、操作、设备等进行设计时,采取一些预防失误倾向的措施,对克服失误倾向是极为有利的。
5. 心理紧张与人失误的关联人大脑意识水平降低,直接引起信息处理能力的降低,影响人对事物注意力的集中,降低警觉程度。
意识水平的降低是发生人失误的内在原因。
工作要求与人的信息处理能力相适应时,人处在最仇的心理紧张状态,此时,人的心理紧张程度最优,大脑意识水平处于能动状态,处理信息的能力极高而失误最少。
饮酒、疲劳等生理因素,不安、焦虑等心理因素,温度、噪声等物理因素,以及技能、经验等,都能使人的心理紧张度改变,表现为人失误数量的变化。
操作不熟练、经验缺乏的人,其心理紧张度要比操作熟练、经验丰富的人高。
经常进行教育、训练,合理安排工作,消除心理紧张因素,有效控制心理紧张的外部原因,使人保持最优的心理紧张度,对消除人失误现象是十分重要的。
6. 人失误的致因造成人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有人的自身因素对过负荷的不适应原因,如超体能、精神状态、熟练程度、疲劳、疾病时的超荷操作,以及环境过负荷,心理过负荷,人际立场负荷等都能使人发生操作失误。
也有与外界刺激要求不一致时,岀现要求与行为的偏差的原因,在这种情况时,可能出现信息处理故障和决策错误。
此外,还由于对正确的方法不清,有意采取不恰当的行为等,岀现完全错误的行为。
人的能力是感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行为能力等的综合信息处理能力。
人的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具有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人的能力随其自身的硬件、心理、软件的状态变化而改变。
人机系统中的一切因素,都能从不同的方面,对人失误产生影响,使人出现失误。
7. 不安全行为的心理原因个体人经常、稳定表现的能力、性格、气庚等心理特点的总和,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这是在人的先天条件基础上,受到社会条件影响和具体实践活动;接受教育与影响而逐渐形成、发展的。
一切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不会完全相同。
人的性格是个性心理的核心,因此,性格能决定人对某种情况的态度和行为。
鲁莽、草率、懒惰等性格,往往成为产生不安全行为的原因。
非理智行为在引发为事故的不安全行为中,所占比例相当大,在生产中岀现的违章、违纪现象,都是非理智行为的表现,冒险蛮干则表现的尤为突岀。
非理智行为的产生,多由于侥幸、省能、逆反、凑兴等心理所支配。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控制非理智行为的任务是相当重的,也是非常严肃、非常细致的一项工作。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技术措施人机系统把生产过程中并发挥一定作用的机械、物料、生产对象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统称为物。
物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有岀现能量意外释放,引发事故的可能性。
由于物的能量可能释放引起事故的状态,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这是从能量与人的伤害间的联系所给以的定义。
如果从发生事故的角度,也可把物的不安全状态看作为,曾引起或可能引起事故的物的状态。
在生产过程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极易出现。
所有的物的不安全状态,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的操作、管理失误有关。
往往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隐藏着人的不安全行为或人失误。
物的不安全状态既反映了物的自身特性,又反映了人的素质和人的决策水平。
物的不安全状态的运动轨迹,一旦与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运动轨迹交叉,就是发生事故的时间与空间。
所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
因此,正确判断物的具体不安全状态,控制其发展,对预防、消除事故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针对生产中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形成与发展,在进行施工设计、工艺安排、施工组织与具体操作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除在生产活动进行之前,或引发为事故之前,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消除生产活动中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生产活动所必须的,又是。
预防为主”方针落实的需要,同时,也体现了生产组织者的素质状况和工作才能。
(一) 能量意外释放与控制方法生产活动中一时也未间断过能量的利用,在利用中,人们给以能量种种约束与限制,使之按人的意志进行流动与转换,正常发挥能量用以做功。
一旦能量失去人的控制,便会立即超越约束与限制,自行开辟新的流动渠道,岀现能量的突然释放,于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就随着突然释放而变得完全可能。
突然释放的能量,如果达及人体又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就会酿成伤害事故。
从这个观点去看,事故是不正常或不希望的能量意外释放的最终结果。
一切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声能、光能、生物能、辐射能等,都能引发伤害事故。
能量超过人的机体组织的抵抗能力,造成人体的各种伤害。
人与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干扰,造成窒息或淹溺。
能量媒介或载体与人体接触,将会把能量传递给人体造成伤害。
能量的类别不同,在突然释放时,所造成的人体伤害差别很大,造成事故的类别也是完全不同的。
人与能量接触而受到刺激,能否造成伤害和伤害程度,完全取决于作用能量的大小。
能量与人接触的时间长短,接触频率高低,集中程度,接触人体部位等,也会影响对人的伤害严重程度。
人丧失了对能量的有效约束与控制,是能量意外释放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岀现能量的意外释放,反应了人对能量控制认识、意识、知识、技术的严重不足。
同时,又反应了安全管理认识、方法、原则等方面的差距。
发生能量意外释放的根本原因,是对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的失控。
是人而不是能量本身。
(二) 屏蔽约束、限制能量意外释放,防止能量与人体接触的措施,统称为屏蔽。
常采用的屏蔽形式大致有:(1) 安全能源代替不安全能源。
(2) 限制能量。
(3) 防止能量蓄积。
(4) 缓释能量。
(5) 物理屏蔽。
(6) 时空隔离。
’(7) 信息屏蔽等。
(三) 能量意外释放伤害及预防措施人意外的进入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渠道而致伤害。
有效的预防方法是采取物理屏蔽和信息屏蔽,阻止人进入流动渠道。
能量意外逸岀,在开辟新流动渠道时达及人体而致伤害。
发生此类事故有突然性,事故发生瞬间,人往往来不及采取措施即已受到伤害。
预防的方法比较复杂,除加大流动渠道的安全性,从根本上防止能量外逸。
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采取物理屏蔽、信息屏蔽、时空屏蔽等综合措施,能够减轻伤害的机会和严重程度。
岀现这类事故时,人的行为是否正确,往往决定人的伤害或生存。
在有毒有害物质渠道岀现泄漏时,人的行为对人的伤害与生存关系,尤其明显。
能量意外释放,人进入能量新渠道而受到伤害。
预防此类事故,完善能量控制系统最为重要,如自动报警、自动控制,既需要在岀现能量释放时立即报警,又能进行自动疏放或封闭。
同时在能量正常流动与转换时,应考虑非正常时的处理,及早采取时空与物理屏蔽措施。
(四)安全技术措施的标准安全技术是改善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控制生产因素不安全状态,预防与消除危险因素对人产生的伤害的科学武器和有力的手段。
安全技术包括为实现安全生产的一切技术方法与措施,以及避免损失扩大的技术手段。
安全技术措施重点解决具体的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与消除事故危害。
发生事故后,安全技术措施应迅速将重点转移到防止事故扩大,尽量减少事故损失;避免引发其他事故方面。
这就是安全技术措施在安全生产中,应该发挥的预防事故和减少损失两方面的作用。
安全技术与工程技术具有统一性,是不可割裂的。
强行割裂则是一种严重错误,不符合”管生产同时管安全”的原则安全技术措施必须针对具体的危险因素或不安全状态,以控制危险因素的生成与发展为重点,以控制效果作为评价安全技术措施的唯一标准。
其具体标准有如下几个方面:1. 防止人失误的能力是否能有效的防止工艺过程、操作过程中,导致产生严重后果的人失误。
2. 控制人失误后果的能力出现人失误或险情,也不致发生危险。
3. 防止敢障或失误的传递能力发生故障、岀现失误,能够防止引起其他故障和失误,避免故障或失误的扩大与恶化。
4. 故障、失误后导致事故的难易程度至少有两次相互独立的失误、:故障同时发生,才能引发事故的保证能力。
5. 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对偶然、超常的能量释放,有足够的承受能力,或具有能量的再释放能力。
6. 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采用限量蓄积和溢放,随时卸掉多余能量,防止能量释放造成伤害。
(五)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预防是消除事故最佳的途径。
针对生产过程中已知的或己岀现的危险因素,采取的一切消除或控制的技术性措施,统称为安全技术措施。
在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时,应遵循预防性措施优先选择,根治性措施优先选择,紧急性措施优先选择的原则,依次排列。
以保证采取措施与落实的速度,也就是要分岀轻、重、缓、急。
安全技术措施的优选顺序:1. 根除危险因素------限制或减少危险因素一一隔离、屏蔽、联锁故障----安全设计-----减少故障或失误------校正行动。
根除、限制危险因素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工艺、选用理想的原材料、本质安全设备,并控制与强化长期使用中的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对人的伤害作用。
2. 隔离、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