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诗歌三境 提高课堂效率

合集下载

诗之三境——古诗教学四步

诗之三境——古诗教学四步

忽 略 了诗歌 本身就 具有 的美 学意义 。宋代 文学 家张
舜 民曾经说 过 : 诗是 无 形 画 , “ 画是 有 形诗 。 后 人评 ”

通 过描绘 。 感知诗 歌 的画面 美
古 诗 的语 言 凝练 、 美 。很 多 古诗 中都 勾 画 出 优 现 实生 活 中 自然物 的美 。 日月星 辰 、 山川 草木 、 花鸟 鱼虫等 等 的美 , 这些 都属 于 自然美 , b 层 台累榭 谢 从
诗所蕴 含 的“ 三境 ” 。

据 了相 当重要 的地 位 。 田 园诗 、 塞 诗 , 边 叙事 诗 、 咏 史诗 , 豪放 派 、 约派 , 婉 律诗 、 句 , 言 、 绝 七 五言… …在 初 中 的课程 中 , 古诗 的教学 占有很 大的 比重 , 而传 统
的诗 歌教学 往往偏 重 于 引 导 学生 理 解诗 句 的含 义 ,
陈望 自然风 光 , 下 “ 对 芳 春酒 , 望 青 山郭 ” 写 不 还 的
论诗 画更是 以 “ 中有 画 , 中有 诗 ” 诗 画 为最 高境 界 。 可见 , 引领 即将 形成 人生 观 、 价值 观 和审美观 的初 中 生在诗 的海洋 中感受 美是 一件 非常重 要 的事 。 新 课程 教材编排 的古 诗教 学对教 师在执 教过程
作 画笔 , 画 出心 中属 于 自己的美 景 。在课 堂 上 应 勾 给学 生充 分 的时间 , 复诵读 , 反 结合 书后注 释理解 词 语 的大意 即可 , 师切忌 每字 每句详加 解释 , 教 以限制
学生 的思维 , 可适 当 的配 乐 ( 不 要 有 太 鲜 明 的个 也
分析代替感性领悟, 以一元阐释取代多元解读 , 以功 利 思想遏 制 审 美 冲动 ” 的误 区 , 多教 师 在 迎 考 的 很 前提下, 将诗歌“ 细细的评讲” “ ,深刻的透析” 这样 , 的结果 是本 不相 同 的学 生 都 得到 了 同样 的东 西 , 那 就是一 件 “ ” 离 破 碎 的艺 术 品。学 生 的人 生 经 被 支 历、 文化修养、 性格爱好 、 审美趣味各不相同, 对诗歌

教与学活动设计

教与学活动设计

教与学活动设计第一,创设最佳学习情境一、诗歌教学为什么要创设学习情境(一)什么是诗歌的学习情境教学情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设置的具体场景或者氛围。

教学情境的设置有一定的目的性,要适合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尽可能做到“境”的直观形象,还要突出一个“情"字。

“诗歌学习情境”应是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有利于诗歌学习的“有情之境”,是一种人为优化的适于学习需要的典型环境,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整合、熏陶、启智、激励的作用。

(二)适宜的情境有利于诗歌的学习诗歌是主情的艺术,诗歌语言又是含蓄、凝练而跳跃的,使得诗歌文本意义的解读与情感的体悟都是难以把握的,一般来讲,诗歌的欣赏要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体悟情感,诗歌教学必然要创设适合学生解读文本的有情之境,诗歌学习过程中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改造与优化原来的诗歌解读图式。

诗歌的学习情境既包括具体的教学情境,也包括诗歌文本中所蕴含的意境。

诗歌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文本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关系,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学习活动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激活学生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美感,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二、学习情境创设的类型有哪些诗歌学习情境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直观引导型学习情境;知识领受型学习情境;问题探究型学习情境。

三、怎样进行诗歌学习情境的创设(一)借助语言来描绘学习情境设情境的语言,从内容方面看,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从形式方面看,要做到修饰美、风格美、态势美.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富有感情地描述诗歌形象,同样能够诱发美感,引导学生进入诗境.用语言来创设诗歌的学习情境,不仅仅是在课堂的导入阶段,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课堂各环节的过渡语、疑难问题的点拨语、背景材料的交待语、学习结束的总结语等都要富有热情、富有激情、富有诗情.学生在有“情”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受到美好情感的感染与熏陶。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_1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_1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高效教学策略发布时间:2022-12-04T09:07:45.315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5期第8月作者:任善明[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任善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市杨村镇杨太小学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意识、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

古诗词中包含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等文学常识,增加了学习难度,导致部分学生产生畏难心理。

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分析和研究小学高年级语文诗词教学的策略,合理运用多样化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引言:如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也越发重要,在新的部编版教材中,即表现在越来越多的诗歌、古文等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引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是教师需要思考问题[1]。

而这不仅需要教师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也需要教师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

一、提问式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问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将复杂的语文知识简单化,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内容,有利于高质量教育工作的实施与开展。

需要注意的是,设计问题的过程中,应坚持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此满足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内容,提升基础知识学习效果[2]。

以《枫桥夜泊》为例,这首古诗要求学生能够体会诗句的含义,分析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笔下美好的秋景及诗人想要抒发的情感。

课堂上,首先带领学生阅读古诗,直到其能够流畅朗读下来为止。

当学生朗读结束后,则对学生问道:在月亮渐渐落下去,栖息在树上的乌鸦不断啼叫,所处于弥漫着寒霜的环境下,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学生1:我会感到很孤独,内心很寂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古诗词三首》精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参考1)古诗词三首这三首古诗词都有一个主题——思乡。

于是,我以“什么引起了作者的乡愁,诗人又是怎样表达出自己满怀的思乡愁”这条主线,从扶到放,很好地注意到学生自学古诗词的能力培养。

课中,我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猜想,推想,想象作者当时的心境,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相长。

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同时,孩子的潜能也得到了发挥,得到了挖掘,得到了展示,得到了提高。

这些无疑是优秀的一面。

但不可否认的是,我觉得这样很花时间,一节课只能教一首,而且还没有多少补充的内容,也就是课堂显得比较单薄。

该怎样避免这样低效率的课堂呢我想主要还是我的课堂组织比较松散,课堂情景的创设还不到位等。

比如用这三首古诗的想象说话,学生觉得很好玩,嘻嘻哈哈,完全没有进入诗中的情境,因而说话也就比较单调,比较偏离,需要老师不断引导才慢慢靠近古诗的意境。

总之,有很多细节需要我们去反思,去努力,去琢磨,才能让我们的课堂跟得上我们预设的步伐。

(教学反思参考2)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教学反思:《泊船瓜洲》一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此诗对字的锤炼被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

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新课程下的诗歌审美教学探微

新课程下的诗歌审美教学探微

们能用形象的思维发展审美能力。
譬如 ,指导学生朗读杜甫的 《 茅
( 拓宽学生 的诗歌审美的视野 一)
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三 、四节时 ,引
导学生通过心理变化想象出杜甫在面 临大 自 如此严重的威胁时 ,能从 自 然 然威胁 中转换 角度 ,联系 同家多难 、
诗 歌教 学 中拓 宽 学生 的 审美 视
见南 山 ” ,这 两句诗 初看 平淡 无 奇 , 细 细品 味 ,方 悟其 意境 深远 。 “ 采
解 诗人在作品中所抒 发的那种置 自己 于 度外 ,忧 国忧 民 的思 想 境界 和胸
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 。它包 含着诗人超脱尘世 ,热爱大 自然的情
趣。 “ 见”是无意所见 ,刻画 了一个 悠 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和一种令人神往 的清闲 、 洒脱 、 无我之境 。此外 ,林 逋的 “ 暗香浮动月黄 昏”中 的 “ 浮” 字, 王之涣 “ 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
野 ,就是让学生以一对灵动 的双眸去
锡)是作者对历史沧桑感慨的形象化 表达 , 锹 思》 ( 马致远)则借助一
组 意象来表达 漂泊游子 的羁旅之愁 , 不 渎是难 以真切地感受得 其 中的审 美 意味的 。 总之 ,高中语文新课 程中的诗歌 审美性教学 ,只有在认知教学 的同时,
此,诗歌 中审美性的情感表达方式 和

诗歌 审美性教学的意义
高中语文新课程 中的诗歌 审美性 教学 ,不同于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 和 技能训练 ,它是在文学作 品所展示 的
审美世界 中,通过充分发挥学生 的个
感 的审美 中去完成 ,引导学生体验到 诗歌 的情 景之 美 。如卞 之琳 的 《 断 章》虽然 只有短短的四句 : “ 你站在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说课稿

9.古诗三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一篇课文,前两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诗人王昌龄和王维。

第三首古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的第四首。

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任戍守任务的将士的宽广胸襟,表现了他们立誓破敌、决战决胜的顽强斗志和爱国主义的豪迈气概。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生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

正如他的《示子遹》所追忆的“中年始少悟,渐欲窥宏大”;《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所自述的“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浩气吐虹霓,壮怀郁云霞,自然不是那些玩弄半吞半吐雕虫小技者能望及了。

他晚年退居山阴,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

安史之乱迫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到四川梓州。

多年的颠沛流离让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

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初中语文_黄河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黄河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设想:首先以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个乐章《保卫黄河》导入诗境,简介写作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让学生初读诗文,做到读准确、读流利。

第三步深情读诗文,注意节奏、重音、语气、语速。

体会作者的感情。

在此基础上对诗文进行研读分析。

第四步赛读诗文,小组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第五步拓展诗情,体会学习黄河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频学习目标:1.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通过诵读,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反复诵读,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一、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导入诗境。

提问:1.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激发)2.简介《黄河大合唱》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3.简介写作背景。

1938年,抗战正在激烈进行,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正践踏着华北大地。

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出队来到了黄河,来到了壶口瀑布。

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读了《黄河颂》,异常激动,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他和光未然合作,连续写作六天,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南北,激励着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尊严而战。

二、研读诗文(一)朗读:通过预习,你打算用一种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诗歌?(二)初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读准下面加横线的字音:澎湃()()气魄()高山之巅()狂澜()哺育()浊流()屏障()(三)深情地读:1.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

2.有感情的朗诵,读出气势,读出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3.师范读朗诵词部分,强调停顿、重音、语速、语气。

朋友!/黄河以它英雄.....:/伟大..;/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而又坚强..。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

《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教学反思》《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民歌,描绘了北方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展现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在完成这堂课的教学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之前,我设定了三个主要的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二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感受草原的辽阔与壮美;三是引导学生体会敕勒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课堂上的多种朗读形式,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组朗读、个别朗读等,大部分学生能够较为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并且在课后的检查中,不少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背诵,这一目标基本达成。

在理解诗歌大意方面,我通过展示图片、讲述故事、结合注释等方式,让学生对诗中的景象有了较为直观的感受。

但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我发现仍有部分学生对于一些词语的理解存在偏差,比如“穹庐”“风吹草低见牛羊”等,这说明我在讲解时还不够细致,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对于体会情感这一目标,我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草原之中,感受草原的广阔和美丽,以及讲述敕勒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试图让学生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他们对草原的美景有了一定的感受,但对于敕勒族人民的情感体会还不够深刻,这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这个民族的了解不够深入。

二、教学方法的应用1、情境创设在导入环节,我播放了一段草原风光的视频,配上悠扬的音乐,试图让学生迅速进入到草原的情境中。

从课堂效果来看,这一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兴趣。

但在后续的教学中,我没有能够持续地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沉浸在诗歌所描绘的世界里。

2、问题引导在讲解诗歌的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敕勒川在哪里?”“敕勒川的天空是什么样子的?”“草原上有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这种问题引导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但有时候我的问题过于琐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思考空间,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回答问题,而没有真正地深入理解诗歌。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

小学语文鉴赏诗歌的教学方法五篇古诗作为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其审美情趣、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其教学策略应体现其新理念和新方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1一、重视古诗“背景”的价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境任何一首古诗,都有及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

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了古诗的“背景”,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如《江雪》一诗,诗人柳宗元通过自己的所见,展示了一位老翁在寂静、凄凉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

诗人为什么写一个老翁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地方垂钓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

这时就应该让学生去搜集、查询作者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柳宗元是巧妙地表达自己被贬后的那种失意寂寞的情怀和不愿与当权者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加强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语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教学中要采取范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读多了自然成诵,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体会古诗的意义和感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有教师对朗读的指导策略进行了研究,认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初步感受诗意的朗读。

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把古诗读通读顺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理解注释,想象画面来要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在初读时就使学生的`感情有所定向,有利于理解诗意。

第二阶段,加深理解诗意的朗读。

这阶段的朗读要设置一些问题或引导学生发现一些问题,再与分析相结合,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巩固。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02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浏览一些古诗词网站,了解更多的古诗词作品,并学会使用网站提供的搜索功能,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古诗词。
-鼓励学生观看一些古诗词讲座视频,通过视频学习更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背景和鉴赏方法,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建议学生参加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社团或兴趣小组,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和分享古诗词的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方面,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容易分心,缺乏专注力,影响学习效果。
2.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3.教学方法方面,对于古诗词的分析鉴赏方法讲解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
1.语言能力:通过学习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的美。
2.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
3.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古诗词,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古诗词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古诗词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古诗词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诗词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反思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反思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

具体内容包括:词语理解与运用、句子练习、诗歌欣赏、阅读理解。

涉及章节为语文园地二全部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运用。

2. 培养学生句子表达能力,能运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句子练习。

3. 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句子的表达能力。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投影仪。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2)学生自主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3. 句子练习(10分钟)(1)教师给出例句,引导学生仿写。

(2)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教师点评。

4. 诗歌欣赏(10分钟)(1)教师朗读诗歌,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5. 阅读理解(10分钟)(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键信息。

6. 随堂练习(15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田、地、人、小、大、多、少2. 句子练习:例句、学生仿写句子3. 诗歌欣赏:诗歌、作者、诗句4. 阅读理解:文章、问题及答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仿写句子,至少3个。

(3)阅读理解练习题。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诗歌、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8篇三、创设情景,以读为本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激发同学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同学置身于大自然中。

如,老师的配乐范读,投影打出的画面,录像片中真实的茫茫草原,有感情颜色的激励语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同学入情入境,充足地展开了想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时提高读的要求,让同学边读边考虑,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配画加上动作地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直至会背诵,使同学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特殊值得一提的是,要舍得花大量的时间让同学“自由练读”,让读得不够的同学再读,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留意到了同学的差别,培养了同学的语感。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21、在教学诗句时,我首先找出诗句中关键和难理解的字词,扫平障碍,继而再理解诗句就特别简单了。

2、古诗朗读同样也要读出感情和抑扬顿挫。

除了老师示范,我还利用本课现成的朗读磁带让学生连听几遍,示范效果挺好。

再让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效果的确好多了,真还有些古人吟诗的味道呢!其次老师还在古诗释义的基础上再加以联想和想象,另配上动听的轻音乐朗读给学生听,让学生边听边体会诗中的意境,这样既能把学生带到美好的境界之中,又为学生后面能顺利改写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起到了一举两得的作用。

3、以前教学古诗大多采用串讲形式,这里且不谈它的效果如何,至少我以为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思维活动,自主合作,带着问题,由浅入深地学习理解诗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篇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胜利之处有以下四个方面:一、熟读深思,受到熏陶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如何让学生充分领会这道独特而又亮丽的风景,使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积累语言,我觉得古诗的教学还要以读为手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俗地说就是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也就是根据学科教学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学生。

下面我来谈谈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

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语文课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观潮》一课,作者在课文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描写潮的样子及潮的响声尤为精彩,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震得颤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录音让学生感受潮来时浪涌岸滩,汹涌澎湃的声音,借助投影和录像,让学生感受潮来时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壮丽之美。

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重难点,深化理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

将“诗”“画”结合,为小学古诗教学铺平道路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将“诗”“画”结合,为小学古诗教学铺平道路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将“诗”“画”结合,为小学古诗教学铺平道路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一部分,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努力理解和掌握的重点之一。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古诗较高的教学难度越来越突出,主要是由两个因素造成的:一是大部分古诗都需要学生进行背诵,首先给学生带来了记忆上的压力;二是每首古诗都存在许多需要理解的地方,其本身的表达方式给小学生带来了理解的困难,因此悟诗之美更是遥不可及。

通过对古诗本身以及学生的认知程度、理解能力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采取将“诗”“画”结合的方式来组织古诗教学,将每首诗用画具象,通过唯美的画面拉近学生与古诗的距离,促进学生沉浸在“诗”“画”意境中,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小学古诗教学问题及成因古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几千年来广为流传。

但是在当今的小学语文学习中,却给学生造成了困难,许多学生不能理解古诗内涵并体会作者之感,致使小学语文古诗教学陷入困境。

(一)不同学段的古诗教学缺乏差异性现阶段,许多教师忽略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的古诗难度差异性。

一般来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所学的古诗,难度是依次上升的。

根据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古诗主要是以童谣、儿歌为主,这些内容浅显易懂,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可以从多媒体画面或者课本插图中明晰古诗含义,逐渐培养自身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目标;对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古诗学习难度略有提升,在此学段,古诗大多以概括自然景物和反映社会生活为题材,大多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刻画来抒发作者特定的感情。

借景抒情,借景寓情,通过观察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景物,学生可以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对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难度进一步提升,通过体验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读懂古诗,体会作者之感,同时说理诗还占有一定的比重。

然而,实际教学情况稍为严峻,一般是从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出发,然后逐字逐句地进行理解,整体概括,最后理解古诗主题,总结写作特点。

这种固定的古诗学习流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保证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其缺乏趣味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欣赏和理解古诗的能力。

立足大单元理念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研究

立足大单元理念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研究

立足大单元理念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研究摘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大单元的教学模式是相当必要的。

文章从基于单元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做好系统规划,合理设计教学任务;做好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参与程度;转变评价方法,发挥评价导向作用四个方面对立足大单元理念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路径展开探究,旨在在如今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以满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更高的要求。

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要求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这需要教师变革教学的模式,从传统的以知识与技能为本向以能力和素养为本转变。

大单元教学是以一个单元为整体的教学活动,其倡导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将内容单元转变为学习单元。

与过去的教学不同,其倡导将单篇文章的学习变为多篇文章结合的综合性学习。

同时,大单元教学也没有将单元整体教学的范围局限在一个单元内。

当然,如今部编版课本主题单元的设计为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因此,大单元教学理念的落实还是以与传统的单元教学结合为主。

大单元教学模式的充分实施对学生从整体理解和把握语文知识,培养自身素养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法构建高效的大单元教学模式,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一、基于单元内容,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大单元教学应当具备目标、内容、实施、评价四个要素。

其中,制订合适的目标是大单元教学设计的第一步,是影响大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重要步骤。

而相比过去,如今的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注重立德树人理念的充分落实。

语文学习以主题单元为主要的学習单位,在不同的单元中,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有着一定的差异。

这就需要教师积极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和新课标的理念,合理设计教学目标,为构建高效的大单元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基于核心素养,宏观分析单元要求相比过去,2022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了对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而在大单元教学中,变革原本的双基目标、三维目标,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导向也是相当必要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五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精选五篇)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多媒体运用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空,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它犹如一座架设在学生和教材之间的不可替代的桥梁,具有举重轻重的作用。

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

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合理整合,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活”起来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强调了启发学生的重要性。

而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与文本内容进行真切而有效的对话,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提供符合学生生活和学生文化的教学情境,对于调动学生的感情、点燃学习的激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一多角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全过程,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这就要求教师从多角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情境教学正是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的必须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几乎每篇课文都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课文中的一个情境便是一个整体。

多角度创设情境,能缩短我们与文本的距离,是语文教学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优秀版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2.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诗词佳句。

3.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教学难点感悟诗人笔下的美好风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读感知1.鸟语花香,草长莺飞,它们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只要你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就会读到大自然传递给我们很多的信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读两首诗。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提示:“慈”的读音是ci,不要念成了zi。

“映”的韵母是ing,不是in。

二、合作交流,巩固识写1.检查古诗诵读,采用“指名读书纠音,集体诵读正音”将古诗读正确。

2.引导学生将古诗读出节奏和韵味。

三、抓住关键,品读感悟1.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大意讲的是什么呢?自由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①学生自由读诗。

②通过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2)把你看到的,带入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吧?重点引导学生通过“中”“同”等字眼体会夏季西湖的美景。

(3)通过诗句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同学小组交流。

(4)板书: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①西湖美景和别处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的?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哪些色彩?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④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总结板书:寓情于景。

2.学习《绝句》(1)借助插图,同桌、小组互助,看图逐句猜诗意。

(2)朗读展示,读出你对诗的理解。

诗句一“两个黄鹂鸣翠柳”。

(1)如果给诗配上画,按照诗句的描绘,应该先画什么?(黄鹂,补充黄鹂鸟资料)(2)诗中那活波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鸟在什么地方?(柳树间)教师出示柳树图片。

(3)诗人是用哪个字来形容柳树的?(翠)(4)可见此时正是早春时节,那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上做什么?(鸣叫)(5)想一想,美丽的黄鹂鸟会在翠绿的柳树间怎样地鸣叫?完成句子补充“两只美丽的黄鹂鸟在翠绿的柳树间()地鸣叫。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_1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_1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1上课后经过我的认真反思,本节课在教学环节上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们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有意引入较多的有关秋景的诗句,与学生一起诵读、品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分析、鉴赏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读懂诗词的基础之上。

由此,我采用诵读方式,帮学生疏通字词,解决词意,让学生对本词先有一个整体的感觉。

2、抓住职高学生的特点,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提前预习,在上课时可以充分跳动他们的积极性。

3、通过播放朗读录音,让学生跟着范读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了学生有感情朗读的目的。

当然本节课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应该给学生再长一点的朗读时间,争取能让学生熟读成诵,最好当堂完成背诵的任务,这样能使他们找到自信。

2、今后应多思考一下该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真正做到有声有色有效果。

3、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4、教师未能在诗词鉴赏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未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规律、方法,形成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5,对于学生,应该使他们懂得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比应试更重要。

原文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教学反思2上课时,我介绍完背景后,饱含激情地朗读了一遍,没想到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还的的同学说:“老师再读一遍!”于是我又读了一遍。

更出乎我意料的是许多学生竟然也煞有介事的跟着读了起来!本来我打算读完后接着讲解、赏析,然后再读,看到同学们读的激情已被我激发起来,我放弃了原来的思路,先教学生读,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节奏的处理引导学生“读中悟情,以清带读”,使学生对这首词有了更深的感受加领悟。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作者:袁德莉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38期诗歌浓缩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是中国璀璨文化的精华。

如何教学生从短短的文字中读出古人的情怀、志趣,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钻研的课题。

现今很多高中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他们的诗歌鉴赏评价能力不是很强,要在规定课时内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困难。

面对此种状况,我开始去探索如果让诗歌教学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我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尝试,也总结出了一些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以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一、注重诵读,教师要想法设法让诵读成为诗词课堂的一个亮点常言“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的积淀,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乃至文化素养。

我们要积极利用我国丰富的地理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推荐一些品质较高的古诗词作品,带领学生多读多背名篇佳句,结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发掘与古诗词的审美内涵相平衡的切入点,让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下,很快地进入古诗词的学习当中,领略古诗词的审美魅力,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想象或借助多媒体创设古诗情境,促进诗词的形象化诗词是对一种情境的高度升华。

只有教师通过设置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情境,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时,学生才能够走进诗词,和同伴相互交流和探索。

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技术完成教学任务。

可以借助歌曲、照片、漫画等多媒体手段来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与画面中展开想象,感受作品的魅力。

如,在讲李商隐的《马嵬》之前,先给学生播放李玉刚《新贵妃醉酒》的演唱视频,从而引出唐明皇、杨贵妃二人的爱情故事,以此切入诗歌。

如在《蜀道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蜀道的艰难,可以引导学生搜集蜀地道路的照片,古代的栈道,超长的隧道以及現代高速列车通过的高山、河流,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蜀道的艰难,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引导学生走进“蜀道难”的感情中,也就更加容易理解李白的情感,理解《蜀道难》中每一句诗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设诗歌三境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诗歌教学;物境;情境;意境
有一次在教研如何教学诗歌时,有一位同仁这样说道“诗歌有什么好教的?一背,二默。

”还有不少人表示赞同。

一背,二默。

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对付识记性的默写也没问题。

其实,这种教法是标准的填鸭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背道而驰。

实际教学效果并不好。

遇到理解性默写题学生往往会无从下笔。

因为这种教法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诗歌的意思并不理解,更谈不上对诗歌深层次的理解了,是一种被动式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呢?怎样才能提高诗歌教学的课堂效率呢?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即物境、情境、意境。

细细想来,这“三境”不就是诗歌教学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吗?我们在教学诗歌时不妨就从诗歌的三境入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已进入课堂,充分显现了它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了学生的认知内驱力;可以使课堂容量更大,使课堂更紧凑;可以及时反馈信息;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等等。

总之,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诗歌教学中能否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发现利用多媒体创设诗歌“三境”
是提高诗歌教学效率的难得的一条捷径。

那么,究竟如何利用多媒体再现诗歌“三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运用多媒体显示物境
物境是抒情的基础,也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先再现物境,即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图景。

多媒体再现的物境直观、形象、逼真,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三幅画面,即周总理汗撒谷穗图、周总理深入林区和伐木工人围着篝火笑语图、周总理深入海防,亲手给战士披上大衣图。

学生对此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到课堂上来了,并对诗歌中所描写的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总理是一个深入基层调查、关心群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人民好总理。

这样无形之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显示物境的目的就是为了体会诗歌的情境。

因此,再现物境后必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借助物境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所生活的年代与诗人所生活的年代相差很大,所以学生很难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情境,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首先播放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录音,让学生了解诗歌写作背景,力求让学生找到与诗人所表达的感情的切合点。

然后播放了《十里长街送总理》片段,低缓哀沉的音乐,缓缓行驶的灵车,千万群众流
泪的场面,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已完全融入录像所营造的情境之中,影片中的情境与诗歌中的情境是一致的,这就为诗歌教学奠定了特定的氛围。

这样学生就更容易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要表达的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运用多媒体感悟意境
诗的艺术美体现在它的画面的意境美上。

诗中的意境美是诗人刻意追求的创造性艺术。

有句古话说:“有境界自成格。

”就是对诗歌意境创造的高度概括。

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其实,意境就是诗人所描绘的图景和抒发的感情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对学生来说是最难的,因为意境是抽象的东西。

如果能合理地利用多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就能轻松地引导学生感悟到诗歌的意境,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我播放了诗歌的配音朗诵,让学生闭目聆听,想象画面,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样运用多媒体再现了物境,体会了情境,同时也感悟到了诗歌的意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不能武断地将诗歌的“三境”割裂开来理解,三者必须有机地统一起来。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创设诗歌“三境”确实是提高诗歌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