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合集下载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6.3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的密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以及密度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密度的定义,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密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密度的影响因素。

三、教学难点•运用密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课件、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提问,带出密度的概念。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看过很多关于金银岛的故事吧?那么,在寻宝的过程中,有没有听说过密度这个词呢?学生:没有听说过。

教师:那么,如果我告诉你密度是一种描述物质“浓稠程度”的量,你们能理解吗?学生:懂了。

所谓密度就是表示物体有多“胖”,多重的吧?教师:很好,是的。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 密度的定义教师:同学们,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谁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物质的密度呢?学生:密度是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很好。

那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密度,就是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体积。

这个公式如何表示呢?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3. 密度的计算教师:接下来,我们以一个实例来演示如何计算密度。

假设有一块铁块,质量为200克,体积为50立方厘米,请问这块铁块的密度是多少?学生:密度 = 质量 / 体积,所以密度 = 200克 / 50立方厘米。

教师:对了。

把计算出来的结果告诉大家。

学生:密度 = 4克/立方厘米教师:很好。

通过这个例子,你们是不是对密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呢?4. 密度的影响因素教师:密度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你们知道是哪两个因素吗?学生:是质量和体积。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

《密度》说课稿第三节密度从容说课密度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样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生活中,学生对密度已有了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如同样大小的(体积)的铁棒和木棒比较,铁棒比木棒要重,油比水轻……教材中提出了两个问题: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体积也不同.由此激发学生的疑问,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至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测、猜想和假设,至于推测和猜想是否有意义才由教师引导下进行,但不受限制.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谨慎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三、德育目标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密度公式.教学难点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密度公式的理解.教学方法1.观察法:使学生从日常生活现象或生活经验上注意密度.2.实验法: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体会描述物质性质的方法.教具准备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投影仪及投影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上节课同学们已学会了使用天平,现在请同学们利用你面前的天平分别测几个物体的质量.[想想做做][师]同学们可先观察面前的铁块、木块和铝块,看看有什么发现.[生]看上去铁块、铝块、木块的大小一样,它们的体积应该相等.[师]能不能具体测量一下,看看体积到底是多少呢?[生]这三种物体都是规则的物体,可以用刻度尺分别测出它们的长、宽和高就可以算出它们的体积了.[师]请同学们利用刻度尺测量,并进行计算.(学生测量,老师巡视并适当指导)[师]通过测量和计算,同学们的猜测准确吗?[生]通过测量数值后的计算,结果三个物体的体积相同,因此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并且通过测量,我们学会了一种测量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师]同学们接着用天平测量这三种物质的质量,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结束后交流结果)[生]通过测量发现,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木块质量不相同.[生]体积大小一样,但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一样的.[师]关于这样的称量结果,你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疑问吗?[生]体积相同、种类不同的物质质量是不同的,如果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会怎样呢?[生]同一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有什么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密度的概念[演示实验][师]老师这儿有一部分酒精和水,还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烧杯,我们可以用来比较相同质量的不同物体的体积.哪位同学可以给老师提一个建议?怎样做? [生]将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已调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水和酒精.当天平再次平衡后,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相同.然后再比较酒精和水的体积的大小.[生]也可以将天平调平衡后,在天平盘上先放上确定的砝码质量,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烧杯依次放在天平的另一个盘上,分别加酒精和水,当装酒精的烧杯和装水的烧杯都能使天平平衡时,两杯中酒精和水的质量也相等,这时也可以比较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的体积.[师]同学们的办法很好,有人愿意上台演示给大家看吗?(两名同学上台演示,同学们仔细观察,并分析交流)[师]通过观察演示,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生]实验结果说明,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体积是不相同的.[生]通过这样的实验,我还学会了一种测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先测出烧杯的质量m0,再测出装入液体后的总质量m,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0.[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了解了体积相同的不同种类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种类的物体的体积也不相同,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师]请同学们自己选择合适的器材,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选择、设计并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的活动.然后各组进行交流)我们组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规则木块.(1)首先将选择好的木块由小到大编上序号.(2)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个木块的长、宽和高,并计算木块的体积.将体积值填入教材表格中对应的位置.(3)用天平分别测出几个木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4)以体积V为横坐标,质量则为纵坐标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作出来的图象是一条直线.(5)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能发现木块体积增大时,质量也增大.从图象上分析比较,同一种木块的质量和体积是一种正比例的关系,不同体积的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不变的值.[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线性关系,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这个结论和我们的猜想基本一致.第二组:我们组分别选择了两种材料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规则的木块和大小不同的不规则的铝块分别实验.(一)测木块的体积和质量的方法与第一组完全相同.(二)测不规则铝块的体积时我们用了量筒和水.(1)将水放入量简中,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0.(2)将被测铝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简中水面指示的体积V′,则被测铝块的体积就是V=V′-V0.(3)依次测出铝块的体积填入数据表格(如图).(4)用天平测出铝块的质量,填入表格中对应的位置上.(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书上的方格纸上指出木块和铝块对应的点,并将这些点连起来,得到的图象是两条直线(如图).分析: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向一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即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具有正比例的关系.[师]其他组有没有不同的做法,可以继续交流.我们组选择了一组蜡和一组规则的木块,将蜡削成和木块体积相同的几块.测它们的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两组同学的相同.第四组:我们组选择了木块和水实验,测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第一组相同.利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了水的体积和质量,得到的结论和前面几组都相同.[师]请同学们注意教材P13,方框中的内容.体积为零时,质量如何?[生]体积为零时,这个物体就不存在,所以其质量也为零,所以在方格纸上作出的图象都会过原点.[想想做做][师]同学们根据在上面的探究中得到的数据分析,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吗?[生]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时,其比值不同.[生]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不同种类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师]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物理学中就用密度(density)表示这种特性.(板书)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密度的公式、单位[师]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密度的公式应该是什么呢?[生]密度等于质量除以体积.密度=[投影]密度的公式:ρ=m/V符号的意义及单位: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m——质量——千克(kg)V——体积——立方米(m3)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1g/cm3=1×103kg/m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要理解公式中ρ、m、V的物理意义,记住公式.(2)明确ρ、m、V的关系,同一类物质m和V的比值不变即ρ值相同,不同类物质的ρ值一般不同.(3)ρ=m/V是密度的定义式、计算式而不是决定式,某一种物质的ρ(密度)值与m及V无关.物质的密度由物质的种类(本身特性)决定.[投影]练习1:根据公式ρ=m/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练习2:一块铁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这块铁的密度是多少?学生讨论练习后教师评析:练习1: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A、D 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条件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练习2:(在学生板演的基础上讲评)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求:ρ解:ρ=m/V=1.97×103kg/0.25m3=7.9×103kg/m3=7.9g/cm3答:这块铁的密度是7.9×103kg/m3.[师]大家说这块铁是不是纯净的铁,含不含其他的杂质?[生]这可以去查密度表,看看铁的密度足多少.如果我们的计算结果和密度表中铁的密度相同,则这块铁不含杂质.[师]现在请同学们查密度表,看看结果如何.[生]从表中杏出铁的密度是7.9×103kg/m3,说明这块铁不含杂质.[师]请同学们从表中查山水和空气的密度值.[生]水的密度是1.0×103kg/m3,空气的密度是1.29kg/m3.[师]老师这儿有一桶纯净水,它的密度应该是多少?[生]应是1×103kg/m3.[师]现在我倒出一小杯,小杯中的水的密度是多少?[生]还是1×103kg/m3,因为物质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师]很好.谁还能说说密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呢?[生]密度就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如铝的密度为2.7×103kg/m3,它的意义就是1m3的铝的质量足2.7×103kg(或说1cm3铝的质量是2.7g).[师]同学们在查密度表的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生]密度相同的不一定足同种物质,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蜡.[生]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的时候,密度也可能不一样,如水和冰.[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总结得也很好.下面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投影]教材P14例题.提醒同学们练习完后对照教材P15的解法,并注意教材中提示注意的问题.三、小结这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密度的问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实验了解了密度的概念,并且了解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密度是个常数.密度表示单位体积下某种物质的质量,而密度公式中密度是由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的质量多少或它的体积大小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四、动手动脑学物理1.解:a=1.7mb=0.5mc=0.3m查表得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V=abc=1.2m×0.5m×0.3m=0.18m3由ρ=m/V得m=ρ水V=1.0×103kg/m3×0.18m3=180kg2.略3.解:V=2.5L=2.5×10-3m3查表得ρ水=1×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由ρ=m/V得:装水时:m水=ρ水=1.0×103kg/m3×2.5×10-3=m3=2.5kg装汽油时:m汽油=ρ汽油=0.71×103kg/m3×2.5×10-3m3=0.71kg 五、板书设计。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优秀篇〕

§7.3《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教案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科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七章第3节,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材由三个段标组成,即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密度的公式和密度单位、密度知识的应用。

教材首先由“铁块的质量比木块大”的问题的争论开始,用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密度这一特性,内容丰富;对于密度公式和单位的认识,教材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查看常见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表等活动方式,来自己得出密度公式和密度单位;对于密度知识的应用,教材通过三条途径来展开的:一是根据密度的大小比较,来鉴别物质、发现物质;二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质量;三是通过密度公式变形测算出物体的体积。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

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

知道水的密度大小。

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方法,认识到某中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进一步体会比值定义法在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目标:用实验探究引起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直觉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密度是物质本身特性的讨论,对生活中有关密度的知识或现象产生关注。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⑴密度概念的理解。

⑵密度概念的建立。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本节的关键点。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学生已有“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生活经验,已初步掌握了测量固体、液体质量的方法,同时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欲望比较强,乐于参与实验,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欠缺,在本课密度概念教学时,将通过实验、讨论、辨析和训练,强化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

2024《密度》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要给大家说的课程内容是《密度》,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密度》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概念以及密度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物理学领域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密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的计算方法。

②能力目标: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密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③情感目标:在学习密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密度的知识,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景教学法、示例教学法学法:启发式学习法、实践操作法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和实物样品,以便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课堂开始时,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本书和一个小铁块,然后问他们哪个比较重?很多学生会说书比较重,但当我称量两者的质量后,他们会发现小铁块比书重。

然后我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两者的质量不同但体积却相同?通过引导,学生们可能会想到密度这个概念。

由此,我引入今天的课题:密度。

环节二、检验课前自学成果在课前,我会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密度?如何计算密度?这样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前自学的成果。

然后我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和总结。

通过这个环节,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环节三、实验探究,突破难点为了更好地理解密度的概念,我会为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首先,我会让学生用天平称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用卷尺测量它们的体积。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

《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10篇密度说课稿范文模板教学重难点下面是整理的《密度》说课稿10篇密度说课稿教学重难点,以供借鉴。

《密度》说课稿1各位老师好:我是阳光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宁二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密度》。

说的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一是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将来学习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二是科学探究方法的学习。

实验探究是本节的重要内容,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密度公式是学生在初中接触到的第一个物理公式,应注意强调公式在计算过程中的应用和变形。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密度知识有着广泛的应用,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知道可以根据密度鉴别物质,计算质量和体积。

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内容难度较大,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宜过高,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重点:(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水的密度和物理含义。

(2)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会公式变形和单位换算。

难点:(1)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2)灵活运用密度计算公式,将密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并更好地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我采纳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密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及常见物质的密度。
2.能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鉴别物质、计算物体质量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5.对学生的进步和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实验法、情境教学法、探究式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方法的选择基于以下理论依据:
1.实验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密度的概念,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a.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密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b.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实时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生生互动:
a.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分享各自观点,达成共识。
b.小组合作:开展小组实验,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1.实验器材:如天平、量筒、不同密度的物体等,用于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密度知识。
2.多媒体课件:展示密度相关概念、公式、实例等,辅助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如教学视频、在线实验模拟等,丰富教学手段,拓展学生视野。
4.互动白板:方便教师与学生互动,实时展示学生作品,提高课堂趣味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的内容。在我国的物理课程体系中,密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等密切相关。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单位以及密度的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密度的基本概念,理解密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后续学习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流体力学等内容打下基础。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教具准备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二、新课教学[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投影]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二、测水的密度.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师]为什么呢?[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生]三次为宜.[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师]具体如何来测呢?[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师]怎样测呢?[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生]有.[师]怎么测呢?[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参考实验数据:ρ铁:7.9_103kg/m3ρ铝:2.7_103kg/m3ρ铜:8.9_103kg/m3 ρ花岗岩:2.6~2.8_103kg/m3ρ水:1.0_103kg/m3《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2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是沪粤版教材八年级物理上册,是力学的基础部分,与前几章的“简单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本节既是质量的深化和延伸,又是对物质世界认识的进一步探索,同时也为九年级的液体压强、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说课稿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说课稿

学生实验: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教案说课稿《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内容简析《探究——物质的密度》是北师大初中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的内容。

科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既是物理课程的目标,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

同时,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应用,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更是后面学习浮力、液体压强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新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探究、过程、方法等方面的因素,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应成为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

过渡语:《探究——物质的密度》,即学习物质的“密度”,对刚刚学习初中物理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在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概念建立的过程,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就可以实现难点突破。

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密度,建立密度概念。

2.认识密度公式、单位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应用的能力。

2.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密度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的物理道理,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

方法阐释本节课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通过让学生体验探究物理概念建立的过程来学习密度的概念,不仅达到理解密度概念的目的,而且体验探究过程的程序和要素,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

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以实验、讨论、展示等形式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以达到领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教学流程环节一创设悬念情境,激活物理课堂教师以讲故事方式,创设情境导入: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

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一等奖教案《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

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

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 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密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也是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质的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为后续学习浮力、压强等知识做好铺垫。

本节课主要包括密度的概念、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单位的换算以及密度的测量等内容。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得出密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质量和体积的概念,并且能够使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但是,对于物质的特性以及如何用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特性,学生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此外,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例来理解密度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密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单位换算。

(3)学会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对密度公式的推导和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2)通过对密度在生活中应用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说课稿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说课稿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不仅是对密度概念的深化和巩固,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教材的编排上,这个实验是在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之后进行的,通过实验测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和计算公式。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浮力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对密度的计算公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实验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熟悉,在实验操作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测量误差较大、实验步骤不规范等。

此外,学生在这个阶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掌握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3)能够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工具,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过程,学会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误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2)正确使用天平和量筒等测量工具。

2、教学难点(1)测量固体密度时,如何测量体积较小的固体的体积。

(2)分析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小误差。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详细介绍密度的计算方法,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密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密度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密度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密度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密度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密度这一物理量,了解了密度的定义、计算方法、特性和应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我们深入理解了密度的特性和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了密度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
当堂检测:
下面进行当堂检测,请同学们认真作答,检测自己对密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
1.密度的定义与公式
重点知识点: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
板书设计:
-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物质质量
-密度的公式:ρ = m/V
2.密度的计算方法
重点知识点:如何根据给定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以及如何根据给定的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
板书设计:
-质量计算密度:m/V
八年级物理上册6.2密度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密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密度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用公式表示为ρ = m/V。
2.密度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以及如何根据给定的密度和体积计算质量。
1.科学思维:通过密度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一、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二、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三、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与应用,学会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说课稿

《密度知识的应用》 说课稿

《密度知识的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密度知识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密度知识的应用》是初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一节内容,它是对密度概念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也是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密度的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材的编排上,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质量和密度的概念、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之后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质量和密度的基本概念,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密度计算。

但是,对于如何将密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方法。

此外,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遇到思维障碍,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1、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解决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

(2)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如鉴别物质、选择材料、计算体积和质量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2)经历密度知识的应用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包括计算物质的密度、质量和体积。

(2)密度知识在鉴别物质、选择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1)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如空心问题、混合物质的密度问题等。

(2)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探究: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生活中所说的铁比木头重实际上是指铁的密度 比木头的密度大,而不是质量。
内容四:密度的应用




应用一、物质鉴别 应用二、间接测量质量 应用三、间接测量体积 应用四、其他应用 交通工具、航空器材中,生活建材常采用高 强度、低密度的合金材料、玻璃钢等复合材 料 发现新物质:阅读氩气的发现。
返回
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在教师指 导下让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 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 方法,培养能力。主要教法有:提问法、谈 话法、实验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 天平、量筒、铁钉、铁块、 20m³ 、30m³ 的正方体铜块、细线、烧杯、水。
返回
⑴密度概念的建立。 ⑵密度概念的理解,知道密度的公式,并 会进行简单计算。 ⑶通过组织好实验探究建立密度的概念是 本节的关键点。 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理解。
返回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 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八年级 学生认识能力仍以感性认识为主,因此学 习过程需要以感受体验作为依托,逐步从 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所以更应当引 导学生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在锻炼能力的同时更好的掌握 知识与技能。
返回
学以致用:
① 有一枚北京奥运会纪念币,它的质量是16.1g, 体积为1.8cm3,请判断这枚纪念币是不是金制 成的?
返回
② 一桶金龙鱼的油5l,油的密度是0.92g/cm3 求这桶油的质量? ③已知ρ 铝=2.7g/cm3,v=30cm3,m=54g,中间 是空心的,求v空=?
回放反思:

单位体积
内容二:实验探究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初中科学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让学生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本课程将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测量的过程,加深对密度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密度的定义和单位。

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包括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质密度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测量质量和体积,以及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密度。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砝码、游标卡尺、待测物质样品等。

2. 多媒体资源:密度公式、密度测量实验视频、PPT等。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 案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密度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验教学: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质量和体积的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 讨论交流:在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4.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展示密度公式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一段与密度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密度吗?它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密度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0分钟)使用PPT介绍密度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强调实验在测量密度中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本课程将进行的实验。

3.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使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待测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记录实验数据,并计算物质的密度。

4. 结果分析与讨论(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彼此的发现和心得。

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加深对密度测量方法的理解。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1

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姓名:刘铁楼单位:中牟县第三初级中学测量物质的密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实验目标、实验重难点、教学学法以及教学流程五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分析这是一节完全由学生探究的实验课,本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理解物质密度的概念。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让学生在前面经历一个比较单一的探究过程后,由学生体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这既让学生加深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性质的理解,又让学生经历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力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实验,它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本实验也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实验,对量筒、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要进行复习,对于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要进行指导,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二、说实验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是:①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②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③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探究活动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学会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三、说实验重难点重点知识:(1)学会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测体积;(2学会用密度公式间接测量物质的密度。

难点知识:如何用量筒测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四、说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归纳法五、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学生体验:实验桌上放着两个完全相同的铝块和铅块,你能用什么方法鉴别它们?(二)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提出猜想后,归纳上面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找出用密度来鉴别物质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密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密度在初中物理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教材中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一节物质的质量等内容的延伸与深化,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接下去要学习的浮力等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体现了教材编排的连续性与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学情分析
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物质的属性—质量也有了初步认识,但是,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建立起有关密度的知识体系。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具有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容易产生焦躁厌学情绪等特点,因此,在教学工作中需要教师及时做好引导工作。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与应用,学会用密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密度概念的得出过程,体会比值定义的得到物理概念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科学的态度,以及通过实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针对以上的三维教学目标,并结合初中科学教学指导意见,由于通过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到密度概念,既是本节课最主要的知识内容,也是学生需掌握的初中科学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定义方法,所以我将通过比值定义获得密度的概念与定义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通过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多媒体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设备直观的呈现知识,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以及集体谈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我会通过适时地提问来启发诱导学生,以此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至于学法方面,为了使所学知识能更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使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任,我主要通过动手操作与总结反思的方法,让学生自主、主动的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针对以上分析,为了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我主要安排了以下这几个教学环节。

1、辨别物质、导入新课
在上课后,我会分别取出3个体积相同的金属块:铜块、铁块以及铝块,同时还有一块
磁铁。

然后让学生将铜块、铁块以及铝块鉴别出来。

那么,学生一般会通过颜色先将铜块鉴别出来,然后用磁铁将铁块与铝块鉴别出来。

在学生鉴定完毕后,我会马上提出问题: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来鉴别?然后,我就会启发学生我们在前一节刚学过质量的测量,这三个金属块虽然体积都相同,但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呢?
这样通过一个小实验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同时后面的那个问题,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进入后面内容的学习。

2、测一测、体验物质的密度
在课堂导入之后,我会拿出托盘天平,请学生上来亲自动手完成书本第134页的活动比较不同金属的质量。

学生经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会发现体积相同的铜块的质量大于铁块的质量,而铁块的质量则大于铝块的质量。

由此,我会引导他们得出第一个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并不相等
在得到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如果将相同的体积变为单位体积,即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等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会相等?此时,不论学生的回答是相等还是不相等,我都不予评论,而是让学生完成书本134页的表格,单位体积的质量计算。

通过完成书本134页的表格,学生可以归纳出第二个重要结论: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
在学生得到第二个结论的基础上,我会继续提问: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并不相等,那么,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相等?这时,我会取出体积分别是1 cm3,2 cm3 ,3cm3的小铁块,然后让学生测量这三个小铁块的质量,并计算密度。

学生通过测量与计算得出这3个铁块的密度都是7.9g/ cm3,由此我会引导学生得出第三个重要结论: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

在得到了这三个结论后,我就会一旁引导学生:“不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相等,而相同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等,所以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可以成为鉴别某种物质的依据,也就是说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把它称为密度。

”同时,在ppt上呈现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

在得到密度的定义后,我会继续提出问题: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密度的定义,那么如果用公式表示密度的话,该如何表示呢?
这个时候,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我会创设出一生活中情境:我们在买苹果时,假设买了5斤苹果,花了10元钱,那么,一斤苹果的价钱是多少,该如何计算。

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就可以答出:单价=总价/斤数。

同样的,这时,我在将刚刚的问题迁移到密度中,学生经过思考可以得出:密度=质量/体积。

然后,我再通过ppt展示有关密度的知识内容:
定义式:密度=质量/体积
公式:ρ=m/v
单位:kg/ m3或g/ cm3
1 克/立方厘米= 1000 千克/立方米
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逐一讲解。

3、问题启发,巩固新知
在结束上一环节的教学任务后,就进入了第三个环节:问题启发,巩固新知。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巩固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

首先,我会让学生讨论一个问题:“密度=质量/体积,那么2kg的铁块与1kg的铁块相比,哪个密度大?”让学生积极讨论,大胆说出心中所想。

这里,学生一般持两种观点:一种是两个铁块的密度一样大;另一种就是2kg的铁块密度比较大。

在学生讨论完毕之后,我会请学生说出他们的观点,以及他们所持这种观点的理由,然后我会让学生再回过头来看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之为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所以相同的物质尽管质量不同,或者是体积不同,但密度始终是相同的。

比如2kg的铁块与1kg的铁块相比,虽然质量是它的2倍,但是体积也变为2倍。

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就还是相同的。

在把上述这个问题讲清楚之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习题演练,精选难易程度不同的几道习题,比如密度的单位换算:0.9 x 103 kg/ m3 = 0.9 g/ c m3,
密度的意义:水的密度是1000千克/米3, 它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密度公式的应用:有一铜块,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0.25米3,铜块的密度是多大等这几道习题。

4、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在学生完成我所布置的习题后,就到了最后一个环节。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进行回顾与总结,同时在ppt上予以呈现,并鼓励他们提出他们还感到困惑的地方,由我或者其他同学来进行解答。

以上这几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体现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