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养生如四季 顺应阳气变化
一日内养生如同四季顺应阳气变化适时调整
转难眠 。
二 氧化 碳 , 生 0 7 氧 气 。森 林 更 也许 丁作 和婚姻 都让 你有 所懈 怠; 产 .t 3
小计谋 2 : 0 浴后将削 去皮 的生 是 1 天然 的吸尘器 , 对粉 尘 、 个 它 灰 不妨去看看 }出 ,当你看 到喷 薄欲 ] 土 豆打碎 , 用干净 的沙布包起来 , 敷 尘 有着 良好的吸 收和过滤作 用 , 对 出的朝阳 .你就会有一种重新 获得 在 眼 睛 上 ,把 双 腿 搁 平 ,休 息 治疗 咽炎 、 炎 、 气 管 炎 等 呼 吸 道 生命的感觉 , 肺 支 也就有了新鲜 的活力 。
五花 八 门
减退消除。 小计谋 1 : 7 关上 电视 , 比你 习
小 计 谋 2 :睡 觉 前 伸 个 懒 腰 。 道 周 末 做 啥 , 你 个 建 议 , 鱼 吧 ! 1 给 钓
大回报 : 一个缓 慢的 、 舒适 的懒腰对 大 回报 :钓鱼是一项有趣的户外活
惯 的时间早 1 h睡觉吧 !大回报 : 多 于即将上床休息 的人来说是再好不 动 , 不仅让你 l h消耗 10 2 0卡路 0~0
早晨起床 ,正如漫漫长冬结束 因此 午 饭 过 后 , 人体 会感 到 困倦 , 需 代 人夜 生活 丰 富 , 常熬 夜 , 经 这都 后, 阳气开始生发 的春季 , 养生要点 要 午休半小时左右 ,为下午的工作 是 自然规律相悖的 。晚问是一天 也应该 与春季养生相同 。一是要经 积 蓄更 多 的能 量 。
小 计 谋 2 : 末 或假 日散 步 于 的 鱼 , 脂 肪 量 也 少 于瘦 肉 。 2周 其
己种植绿植的习惯 。 大回报 : 自种的
这 样 可使 你患 牙 龈病 的概率 降 低 下肚子——这是恢复元气 、使人兴 蔬菜 , 包括胡萝 卜、 红柿 、 西 青椒 、 红
四季起居养生
四季起居养生四季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四季起居养生的方法,快来看看吧!四季起居养生的方法春季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的倦懒思眠,以助阳气生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开始遍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谨慎,不可骤减。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夏日炎热,亦受风寒湿邪侵入,睡眠时不宜用扇类送风,更不宜夜晚露宿,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关门窗之缝隙,可在树荫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养收敛,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之太过,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因此应多准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
不宜一下子着衣太多,否则易削弱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容易受凉感冒。
深秋时节,风大转凉,应及时增加衣服。
而在寒冷的冬季里,不应当扰动阳气,破坏阴成形大于阳气的生理比值。
因此要早睡早起,日出而作,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
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
说明冬季节制房事,养藏保精,对于预防春季温病,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睡眠养生的方法一、中医睡眠理论1.昼夜阴阳消长与睡眠中医学认为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昼为阳,夜为阴,人体应与昼夜阴阳消长的规律相适应。
运动养生原则
运动养生原则1、协调统一,形神兼炼在中国传统的运动养生活动中,非常讲究意识活动、呼吸运动和躯体运动的密切配合,即所谓意守、调息、动形的协调统一。
意守是指意识要专注,心无杂念;调息是指呼吸的调节,要均匀、有节奏;动形是指形体的运动,要自然、连贯、刚柔相宜。
运动养生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使整个机体得以全面而协调地锻炼,则能增强人体各种机能的协调统一性,促进健康、祛病延年。
2、迎合时日,莫误良机早在2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提出了“起居有常”的养生主张,告诫人们要顺应阳气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清代养生家张志聪把一日比作四时,他说:“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因此,提出一天中的运动应该遵循早晨阳气始生,日中而盛,日暮而收,夜半而藏的规律。
在锻炼、活动时注意顺应阳气的运动变化,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1.特别强调动静融合不能因为强调动而忘了静,要动静兼修,动静适宜。
运动时,一切顺乎自然,进行自然调息、调心,神态从容,摒弃杂念,神形兼顾,内外俱练,动于外而静于内,动主练而静主养神。
这样,在锻炼过程中内练精神、外练形体,使内外合谐,体现出“由动入静”、“静中有动”、“以静制动”、“动静结合”的整体思想。
2.倡导持之以恒人贵有志,学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效,没有恒心是不行的。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说明,锻炼身体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经常而不间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会达到锻炼目的的。
运动养生不仅是身体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毅力的锻炼。
如果因为工作忙,难以按原计划时间坚持,每天挤出10分钟,8分钟进行短时间的锻炼也可以。
若因病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到野外或操场锻炼,在院内、室内、楼道内做做原地跑、原地跳、广播操、太极拳也可以。
无论如何不能高兴时练的累死累活,兴奋过去多少天都不练。
3.运动适当,不必过量若运动后食欲减退,头昏头痛,自觉劳累汗多,精神倦怠,说明运动量过大,超过了机体耐受的限度,会使身体因过劳而受损。
【中医养生】美容寓于养生:顺应四时、动静有衡、平和情志
【中医养生】美容寓于养生:顺应四时、动静有衡、平和情志中医养生美容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心理、运动等手段而养神,运用药物、食膳法而养形,从而达到形与神俱,形神俱美的生命美感。
影响人体健康和容颜的原因是由诸多复杂因素构成的,除外界因素外,人体自身的精神情态、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劳逸等内在因素也相当重要。
顺应四时防寒避暑养生首先要顺应四时,即顺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做到顺天应时,天人合一。
四时养生的最基本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阳气升,自然界万物处于生长阶段,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阳;秋冬阳气降,自然界万物处于收藏阶段,人体也必须调养人身之阴。
从人体自身阴阳变化规律来看,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当应时而充养体内阳气,培扶其根本;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善养生者当应时而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于内。
此外,春夏养阳,能预防秋冬之寒病:秋冬养阴,能预防春夏之火热证。
夏季天暑下迫、地湿蒸腾,自然界中阳气最盛,阴气相对不足。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夏属心,夏季心火易旺,心气、心阴易不足,所以,夏季养生重养“心”。
夏日要积极进行自我调节,睡觉不宜太晚,须早起,保持精神焕发的状态,使机体的阳气调和宣达,中午应适当午睡。
衣着应少,宜穿散热、透汗、舒适、凉爽的服装。
居室宜通风、宽敞。
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减轻劳动强度。
避免长时间曝晒,积极采取防晒措施,多喝水。
切勿心情烦躁,乱发脾气,要精神饱满,形体健美。
冬季天地之气渐渐收敛,自然界阳气藏于下,而阴气弥漫于天地之间。
气温骤降,天气寒冷,万物都处于潜藏的状态,人也要相应减少活动。
所以,冬季养生以“藏”为要。
冬季养生要适应气候的变化,不要轻易扰动阳气,要使精、气、神都深藏于内,避寒取暖,养肾保精。
动静有衡劳逸适度“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形神结合是中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
“静以养神”,是力求保持恬淡虚无的境界,摒除杂念,清静寡欲,淡泊名利,神气内藏而不外泄,达到养神目的。
中医养生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养生如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养生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根据四季的变化来进行调养,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
以下是详细介绍。
春夏养阳,意味着在春季和夏季,要注意养护人体的阳气。
春季是生长的季节,阳气由内而外逐渐升发,万物复苏,人体也需要与之相应的调养。
而夏季阳气最旺盛,天地间的阳光热量充足,人体的阳气也会达到最高点,这个时候应该积极调养身体,增强阳气。
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多摄取温热的食物。
春夏季节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比如动物性食物如鱼、肉、奶等,以及一些辛温的食材如葱、姜、大蒜等,以补充身体的阳气。
此外,还可以适量食用一些含糖分高的水果如枣、葡萄等,增加体内的热量。
其次,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合理调节作息。
春夏天气温暖,夜晚时间相对较短,应适当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保养好阳气。
白天要注意多晒太阳,适度参与户外活动,增加阳气的蓄积。
此外,适度运动可以帮助个体改善体质,增加阳气。
春夏季节是最适合户外锻炼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阳光明媚的时间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既能运动身体,增加阳气,又能接受到太阳的照射,促进新陈代谢。
秋冬养阴,意味着在秋季和冬季,要注重养护人体的阴气。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此时人体的阴气开始逐渐升收,而冬季则天气寒冷,阳气衰退,人体的阴气最旺盛,应该注重养护和增强阴气。
首先,在饮食上要注意多摄取滋阴润燥的食物。
秋冬季节可以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的食材,如豆腐、黑木耳、银耳等,以及一些滋阴滋润的食物如银杏、枸杞子等,以滋养和补充体内的阴气。
其次,在生活习惯上要注意保持室内阴凉湿润的环境。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家里可以摆放一些室内绿植,保持室内湿润。
此外,可以用适度的湿毛巾覆盖在暖气上,或者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以滋润肌肤和呼吸道。
再次,在运动上要适当减少强度,选择一些柔和的运动方式,如瑜伽、打太极拳、做气功等,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养生保健是人们一直关注并追求的话题,顺应天时的养生方法则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
顺应天时的养生方法,指的是根据自然规律、季节气候、环境特点等因素,合理安排生活起居、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顺应天时的养生保健智慧。
一、顺应四时变化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万物随之变化。
人体的生理机能也受到四时的影响,因此,顺应四时变化进行养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春季万物复苏,气温逐渐升高,此时应注重养肝、养阳、养气。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消耗较多,此时应注重清热解暑、补充水分。
秋季天气干燥,气候多变,此时应注重养阴润燥、调理脾胃。
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渐弱,此时应注重温阳补肾、增强体质。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季节的特点,调整作息、饮食和锻炼等方面,以顺应天时的变化。
二、注重起居有常起居有常,指的是人们应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顺应昼夜变化。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会因为熬夜、加班等原因影响作息规律。
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居室的清洁卫生和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合理饮食调理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之一,合理的饮食搭配对养生保健至关重要。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食物的种类和颜色应该多样化,注重五色搭配;二是应该适量摄入蔬菜、水果和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以促进肠胃健康;三是应该少吃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肠胃造成伤害;四是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五是应该根据不同季节和身体状况调整饮食,如夏季应多食用清热解暑的食物,冬季应多食用温阳补肾的食物。
四、适度运动锻炼运动锻炼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在选择运动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中医养生记住六个字
中医养生记住六个字作者:任明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6年第12期“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静”:让心安静下来《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调”:多做深长呼吸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息”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
滋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食补。
养生不能一味地补,要补泻结合。
夏天要利湿,可多吃冬瓜、丝瓜、西瓜、薏仁,火气重的可吃苦瓜、苦菜,吃绿豆排火毒。
秋天燥气盛,便秘、口干的人多,应多吃润燥的梨、萝卜等食物。
冬天寒气重,可多吃点姜、肉桂,以驱寒气。
“固”:固精、固气、固神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养生 顺四时
辽宁大学药学院 桑育黎
中华养生的历史
1、《易经》 (1)首先提出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命题 (2)首先提出宇宙万物“阴阳一贯”的命题 (3)首先提出宇宙万物“变通致久”的命题 (4)首先提出宇宙万物“阴阳平衡”的命题 2道家练心:是返朴归真的永生之道路 3佛家明心:心性修炼与养生不谋而合 4儒家仁心:是中庸之道的自身修养 5医家养心:是中华养生文化的集大成者
方法
春天——乌鸡白凤丸 夏天——生脉饮 秋天——秋梨膏 冬天——六味地黄丸
正确安排自己的生活
春天 夜卧早起 夏天 晚卧早起 秋天 早卧早起 冬天 早卧晚起 冬至和夏至 静卧 春分和秋分 运动 春捂秋冻
广步于庭 疏肝 无厌于日 忌悲 必待日光 忌怕
一天有四季
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的关系
人的气血运行状态和五脏是直接相关的。 春气与肝气 夏气与心气 秋气与肺气 冬气与肾气
人——树 夏天—容易闹肚子? 冬天—容易感冒? 春困?
调养原则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基本要求
顺时摄养的基本要求为 春季宜疏肝凉宣, 夏季宜泻心补气, 长夏宜健脾燥湿, 秋季宜润肺温补, 冬季宜温肾填精。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时令之中没有正常的气候表现,违背 自然规律,导致人体发病。
早上是春天,中午是夏天,太阳落山是秋天,半 夜是冬天。 人体阳气如四季春夏秋冬,有生发、旺盛、收敛、 内藏等变化特点,故养生也要顺应昼夜阴阳消长 规律,安排起居,摄养精神,锻炼身体,调节饮 食等。 气功锻炼,更应重视时间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 明,不同的功法,或同一功法的不同阶段,在特 定的时间练功,可助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趋于 最佳状态,有利于内脏功能的调节。 睡子午觉
养生原理--形神共养,顺应自然
养生原理--形神共养,顺应自然【注纯属个人爱好,中医基础学习的笔记】杏林明师学社--张景明教授零基础学中医《不生病的智慧》1:形神共养,顺应自然--跟着自然节奏去养生01—养生目的--度天年而去同志们好!这节课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最后一部分内容就是养生。
养生最早源自于道家,又叫做摄生。
养生的目的无外乎延年益寿,也就是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周期更长,如何让自己的身体更健康。
用今天常说的一句话:健康的、有质量的生活,这就是养生的目的。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这可能是大家都关心的话题。
那么从人类生命的三种计算方法上,任何一种计算方法都得出来的结论是,人都可以活到120岁以上。
比如在《黄帝内经》中,把人的寿命叫天年,天年就是上天赋予人类的寿命,天指的是上苍,上苍指的是自然界,也就是人本身应该活多长时间。
《内经》中有两种解释,一个叫做100岁,一个叫做120岁。
回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张教授认为中国人能活多长时间就是100岁。
为什么这样讲?比如在黄河流域,当一个人咕咕落地时,首先12天的时候,亲戚们要来过来闹一闹,叫做过12天;到一个月的时候,叫做过满月;到100天的时候,叫做过百日。
在中国老年人,比如有个老同志今年是99岁了,问他“老人家贵庚几何?”他说“99岁”;明年见了面再问他“老人家,贵庚几何?”他还是说:“99岁”;再过上5年,再问他还是“99岁”,他永远不叫做百岁的。
因为“度百岁而去”在《内经》里的语言,就是人到100岁的时候就百年了,所以有句俗语常常这样讲,说百年以后如何如何。
所以中国人永远活不过100岁,最大的年龄就是99。
当然按照实际的年龄来讲,人的正常寿命都在120岁以上,按照生物学的标准来计算。
但人的寿命是120多岁,很少有人能够活到这么大的年龄。
比如说这是人体的寿命120多岁,这地方叫咕咕落地的第1天,从咕咕落地开始,地球转一圈就少了一天,转了365圈,就少了一年,这是不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另一个问题比如说今天生了一场气,少活了3秒钟;明天喝酒喝醉了,少活了5秒钟;后天没睡觉,熬了一晚上,又少活了2秒钟。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四时养生原文[论《黄帝内经》四时养生]【摘要】《黄帝内经》四时养生理论是“天人相应”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应用。
它认为,只有能动地适应四季变化规律,才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衰老和疾病的发生。
这一观点在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活动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经;四时气候;养生保健“四时养生”是《黄帝内经》在“天人相应”整体观指导下[1],总结先秦诸子百家养生经验后提出的,它强调养生保健要顺应自然界的季节气候变化,与天地阴阳保持协调平衡,以使人体内外环境和谐统一。
“顺四时而适寒暑”是中医养生理论中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对于现代人类的养生保健实践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四时养生”是天人合一整体观在中医养生学中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命题。
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二十五章》),人与天、地、道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
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活动的根本,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顺乎自然规律。
庄子进一步提出:“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万物循生”(《庄子・天运》),他认为养生保健不仅要“顺乎自然”,更重要的是掌握其规律,按自然规律去保健养生。
《黄帝内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提出了“天人相应”学说,认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人类生存于自然界之中,其生命过程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一切生命活动均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无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日月运动、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春夏秋冬四季是自然界四时气候变化的征象,又是阴阳升降、寒暑更迭的标志,对自然界万物的影响尤其重要,正如《易经・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医疗实践中,古人观察到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是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
春夏之交养生保健重在“顺其自然”
春夏之交养生保健重在“顺其自然”春夏之交,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季节。
在这个季节,阳光明媚,万物复苏,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更加关注自己的养生保健。
春夏之交养生保健重在“顺其自然”,意味着顺应自然规律,调整饮食和作息习惯,保持身心健康。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春夏之交养生保健的重要性和一些方法。
我们知道,春夏之交正是阳气升发的季节,气温升高,阳光明媚。
这个时候,人体的阳气也会随之升发,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
在饮食上,应该以清淡、清凉为主,多吃一些蔬菜水果,以及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黄瓜、西瓜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容易出汗,因此要多补充水分,保持机体的水平衡。
尤其是从春天过渡到夏天的时候,要特别关注补水,可以多喝水、喝果汁或者淡盐水,以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分。
春夏之交,气候多变,也容易影响人们的作息习惯。
这个时候应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不要过度熬夜。
也要适当进行户外运动和锻炼,但要避免在阳光暴晒的时候进行激烈运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在室内也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运动,比如瑜伽、普拉提等,以舒缓身心、增强体质。
春夏之交,也是很多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出现一些健康问题的时候,比如过敏、感冒等。
平时要注意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劳累、冷热温差过大等,以免引起身体不适。
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及时更换被褥,避免细菌滋生。
春夏之交还是很容易出现湿热体质的季节。
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问题。
对于湿热体质的人来说,饮食上要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冬瓜、苦瓜、黄瓜等,有助于祛湿清热。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进行一些汗蒸、桑拿等排汗活动,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保持体内的清爽。
春夏之交,也是一个很容易让人感到心情愉悦的季节。
在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有助于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可以多进行一些心灵上的放松活动,比如听音乐、阅读、旅行等,使心情保持愉悦状态。
四季养生之道顺应自然的健康法则
四季养生之道顺应自然的健康法则我们生活在一个四季分明的世界里,春去夏来,秋往冬临,每一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气息。
而人类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若能顺应四季的变化来调养身体,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这不仅是一种古老的智慧,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身心健康的法则。
春乃万物复苏之季,大地逐渐从沉睡中苏醒,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时,阳气渐升,气候由寒转暖,但温差较大,且时有“倒春寒”。
在养生方面,我们应当注重“养阳”。
首先,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
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人体的阳气需要在春天得以舒展。
清晨,迎着初升的太阳起床,适当进行一些舒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帮助我们调动身体的阳气,促进气血运行。
其次,饮食上宜多吃一些具有生发之性的食物,如豆芽、春笋、韭菜等。
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滋养肝脏,促进肝气的疏发。
同时,要减少酸味食物的摄入,因为酸味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
另外,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通风,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心情上,应保持舒畅,避免恼怒抑郁,让肝气得以顺畅。
夏季,是阳光最为炽热的季节,万物生长繁茂。
这个时候,阳气最为旺盛,阴气开始萌生。
在起居方面,由于昼长夜短,我们可以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也不应超过11 点。
中午时分,最好能小憩一会儿,以补充睡眠,恢复精力。
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苦瓜等,这些食物具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以防中暑。
但切忌贪凉饮冷,过度食用冰镇食物和饮料,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容易出汗,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
运动方面,可以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一些强度适中的运动,如游泳、慢跑等,但要避免在烈日下剧烈运动,以免中暑。
心情上,要保持平和,避免烦躁不安,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气逐渐由热转凉,气候干燥。
中医时令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中医时令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时令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孙希圣养生首先要去掉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养生就是今天吃这个,明天补那个;今天做这种运动,明天做那种运动。
是这样的。
养生是舍弃,养生是放下,养生就是不损不伤,养生就是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了解五脏的特性喜恶,是五脏养生的基础、前提。
尊重五脏的特性,投其所喜,避其所恶,踏着四季节拍,顺着阳气升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秋冬养阴”的本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思想历代注家理解不完全一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预防思想,王冰解释为应制四气养生、马莳解释为应顺四气养生、张介宾解释为应补四气养生、张志聪解释为应补四时阴阳内虚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生而勿,而勿夺,赏而勿罚,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明确表示春三月应养肝之生。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阂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明确表示夏三月应养心之长。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明确表示秋三月应养肺之收。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一理论来源于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
在这一理念中,自然界和人的身体健康被认为是紧密相连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环境相对属性的术语,阴阳平衡被视为健康的关键。
一、春夏养阳
春夏之时,万物生长,自然界的阳气日渐旺盛。
中医认为,人应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养身体的阳气。
在春季,人们应当尽量早起,多做户外活动,以利于肝气的舒畅,保证身体的阳气得到生发和提升。
饮食上推荐清淡,多食用新鲜蔬果和富含生气的食物。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汗液排出较多,这时候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同时可以吃一些辛凉解暑的食物。
夏季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少食油腻和重口味食物。
同时,适量的户外运动有助于阳气的外发和强健体质。
二、秋冬养阴
秋冬季节,天气渐冷,自然界的阴气渐盛。
这个时候,中医建议人们应该早睡晚起,以免阳气外泄,保护体内的阴精。
在饮食上,推荐多食用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芝麻、蜂蜜、银耳等。
冬季则是阴气最重、阳气最内蕴的时节。
在这个季节,养生的重点是“藏精养气”,避免过度消耗身体的阳气。
食物上应选择一些温补的食材,如羊肉、鸡肉、核桃等,这些食物有助于补充阳气,提高身体抵抗力。
总的来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鼓励人们根据季节的变化来调整生活习惯和饮食,以此达到阴阳平衡,促进健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这些建议应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食物和环境的反应也各有差异。
顺应四时不忘养生
顺应四时不忘养生春天是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期,人们的生活规律在此季节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人们在春天也就有必要进行调试。
一是在起居方面,宜早睡早起,午饭半小时后,适当休憩半小时。
二是要注意通风,始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是要注意通风。
春天还要注意保持体内阳气。
春天要注意食养,首先,春季饮食以平补为原则,重在养肝补脾;其次要顺应春升之气;再次,应适当配吃些清热解里热,滋养肝脏的食物。
炎热的夏季是人体消耗最大的季节。
补充营养的原则是,以清淡爽口又能刺激食欲的饮食为主,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以提高食欲。
夏天具有清热去暑功效的食物有苋菜,莼菜,马兰头,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菜瓜,西瓜等。
夏季睡眠方面的养生方法一般来说,宜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
夏季应早睡早起,中午做好午休,适当活动以利饮食消化。
且,夏天不要直吹风扇,服装以舒适为宜。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气候的转变环节。
秋季养生在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
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味,生津。
秋季意味着进补黄金季节的来临,但不恰当的进补方法不仅收不到预想的效果,有时还会损害健康,故应特别注意。
冬季,尽量早睡早起。
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
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以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
冬季运动是对付寒冷的积极措施,但应注意,冬季是一年中的闭藏季节。
四季养生法
春季养生春季养生应遵循养阳防风的原则。
春季,人体阳气顺应自然,向上向外疏发,因此要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凡有损阳气的情况都应避免春季养肝穴位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就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春天五行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
在春天,肝气旺盛而升发,人的精神焕发。
可是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因此,顺应天时变化,对自己的日常饮食起居及精神摄养进行相应调整,“未病先防,有病防变”加强对肝脏的保健正当其时。
把肝这个解毒工厂建设好、经营好,人才不会得病,这里特别推荐三个脚上的肝经大药:大敦、行间和太冲。
饮食调养[养肝为先]肝脏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具有调节气血,帮助脾胃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功能以及调畅情志、疏理气机的作用。
因此,春季养肝得法,将带来整年的健康安寿。
那么,春季应当怎样养肝呢?在饮食方面,应多吃些温补阳气的食物,如:葱、姜、蒜、韭菜、芥末等。
研究表明,大蒜不仅有很强的杀菌作用,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甚至还有补脑的功效。
大葱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还可预防呼吸道、肠道传染病。
此外,饮食中应少吃性寒食品,如:黄瓜、茭白、莲藕等,以免阻止阳气生发。
◆春季多风,而风邪是春季疾病外感因素的主要因素,它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流行性疾病,如感冒、白喉、猩红热、麻疹、流脑、水痘、扁桃体炎、肺炎等,所以春季要谨防流行病。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传染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春、冬两季发病率较高,预防措施有:1.坚持开窗睡眠,但窗子不能开得太大,而居室内的空气要新鲜、流通。
2 . 在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或用米醋熏房间,以净化室内空气。
3.贯众是一味具有驱虫效果的中药,将0 . 5 克的贯众洗净,放置在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可以起到清洁水源的作用。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
春夏秋冬的四季养生之道法则:四季养生法则春夏养阳春夏怎么养阳呢?春天主生发,气生发而阳光开始明媚,万物复苏。
《黄帝内经》就告诉我们"无厌于日",就是不要讨厌阳光,这个时候要夜卧早起,去晒太阳,让我们抒发肝气,让我们的生机和气机随着春气来运转,这就叫做四气调神。
所以,春天养生的重点是怎么样把你的肝气和五脏气与春气来合拍、来协调。
春季养生以升发疏畅为特点,我们要注意使体内的阳气渐旺起来。
春天的气候促使人血液循环加快,与肝脏的生理机能相关,若肝脏失常,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症,因而春天宜养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时候,万物茂盛,阳气旺盛,这个时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机来保养我们的身体,来维护我们的生命。
夏天重在养心,要多一吃点苦的东西,因为苦入心,对清我们的心火、对清我们的热都很有好处。
夏天我们还要多吃一点清暑利湿的东西,比如西瓜、绿豆汤等。
关于肉,我们就多吃一点性寒的、性凉的,比如鸭子肉,而应该少吃一点鸡肉等性温的东西。
另外,我们尽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
这样吃东西对我们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处。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养脾的时候,脾主运化,在这个时候我们要养化,就是要把东西煮熟了再吃。
而且这个时候,大地要进入到成熟的阶段了,谷子在灌浆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
这个时候是我们养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时候。
夏季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
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就会损心伤气。
还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为心之液"一说,所以心气也最易耗伤。
秋冬养阴秋天的时候是"入地户"的时候,我们常说春分开始"开天门",秋分开始则"入地户"。
入地户时,万物要开始收藏,我们人体也要养收。
天地经过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
万物该长的已经熟了,果子、庄稼都收藏了,这个时候呢,人也应该转为休息了,这叫作"收"。
中医养生与四季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四季的关系一、理论基础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阴阳调和、五脏协调”。
中医认为人体和自然界都受到四季变化的影响,而充分利用四季之气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标。
因此,中医养生与四季息息相关。
二、春季养生1. 春季是阳气逐渐升发的时候,应注重舒活肝气。
合理饮食搭配以滋补肝脏为主,如新鲜蔬菜水果、豆类食物等。
2. 运动方式以缓慢舒展为主,如散步、太极拳等。
3. 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境。
三、夏季养生1. 夏季阳气最旺盛,可采取清凉饮食,如绿豆汤、凉拌黄瓜等,使体内阳气不过旺。
2. 应少炎热环境暴晒,避免过度出汗损耗体液,夏季多喝水。
3. 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游泳、打太极拳等。
四、秋季养生1. 秋季为收敛之时,人体阳气开始渐减。
可适度进补,选择滋阴清热的食物,如银耳、百合等。
2. 均衡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并注意呼吸道健康。
3. 多晒太阳,合理进行户外活动。
五、冬季养生1. 冬季寒冷干燥,应避免过分耗损体液,饮食宜以温热为主。
2. 多穿衣保暖,并按摩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畅通。
3.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并增加运动量。
六、总结与建议中医强调通过顺应四季变化来达到养生目的。
春季舒活肝气、夏季清凉降火、秋季滋阴收敛、冬季保暖滋补,在不同的季节中根据自身体质进行相应的调养是重要的。
此外,中医还注重心理健康,如调节情绪、保持愉快心境等。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与四季的关系密切,合理的饮食、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习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
总之,四季养生是中医养生的核心内容之一。
人们应根据不同季节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方式,并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环境变化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坚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中医强调的重要方面。
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四季养生,保持健康和平衡的生活方式,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并远离疾病困扰。
四时养生
• 夏至——夏至日一般在每 年公历的6月21日。 • 小暑、大暑——暑是炎热 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 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它们 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 日、7月23日左右。
情志养生
夏季养生,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 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 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 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 的情绪,切忌发火,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 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
春天养“生”:在春天应借助大自然的生机,去激 发人体的生机,鼓动生命的活力,从而进一步激发 五脏,尽快从冬天的藏伏状态中走出来,进入新一 年的生命活动。春天重在养肝,因为肝主生机,肝 应于春。 夏天养“长”:利用夏天天地的长势,去促进人体 的生长功能,重点在养心,通过调动心的气血运行 功能去加强人体的生长功能。养长包括夏天要长个 子、长肉、长骨骼。
春季养生——起居
1.早睡早起,广步于庭。睡眠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成年人每 天8 小时,中学生8~9 小时,小学生9~10 小时。 2.晨起最好用冷水洗脸,以刺激皮肤和大脑,使之尽快适应 春季的血液循环变化。 3.春天后母脸 :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春捂秋冻 )
春季养生——运动
运动上,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大汗淋 漓而损伤阳气,以动后精力充沛、身体轻松、 舒适为宜。 一般可选择简单易行而富有兴趣的活动为好, 如散步、慢跑、春游、乃至放风筝、荡秋千 等,老年人还可选择一些简单的保健功法, 如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经等。
5 不能临出门才涂防晒霜。 防晒霜跟一般的护肤用品一样,需要一定时间才 能被肌肤吸收。所以出门前10—20分钟应涂防 晒霜,而去海滩前30分钟就应涂好。 6 防晒霜不能在上妆前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日养生如四季顺应阳气变化
*导读:在一年中,阳气有一个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在一天里也是一样,应该根据阳气的生长变化,适时调整机体活动,以顺应自然。
人们的生活规律必须顺应四季变化,以免引发疾病。
在一年中,阳气有一个生、长、收、藏的变化过程,在一天里也是一样,应该根据阳气的生长变化,适时调整机体活动,以顺应自然。
晨起如春
早晨起床,正如漫漫长冬结束后,阳气开始生发的春季,养生要点也应该与春季养生相同。
一是要经常运动,一夜休息后,阳气开始生发,机体需要运动来增加活力;二是与春季养阳对应,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阳气不足,难以抵御风寒,所以有“春捂”的说法,体现在一天中,就是晨起锻炼应注意保暖,否则就容易感受风寒。
日间如夏
白天的工作时间,正如阳气充足的夏天,人的机体处于兴奋状态,应该充满活力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而天过中午,正是阳气盛极转衰时,因此午饭过后,人体会感到困倦,需要午休半小时左右,为下午的工作积蓄更多的能量。
暮时如秋
太阳落山,气温开始下降,正如秋天的肃杀,阳气由“长”转为
“收”,我们应该将白天的工作收尾,调整精神,像秋天一样冷静思考一下,想想这一天的所作所为是否适宜,身体也开始进入放松状态,如果此时还要加班入夜的话,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
晚间如冬
入夜后,阳气由“收”转“藏”,应早些休息,使身心得到调养。
现代人夜生活丰富,经常熬夜,这都是与自然规律相悖的。
晚间是一天中最轻松的时段,应当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晚餐不宜吃得过于丰盛,应尽量减少油腻的食物,粗粮反而有益调理身体阳气,起到“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