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的研究概况和市场情况

合集下载

盐酸替罗非班细菌内毒素检查项可行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细菌内毒素检查项可行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细菌内毒素检查项可行性研究张广伟1,张军霞1,范玲玲2,石勇志2(1.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郑州4500032.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郑州451100)摘要 目的:研究原料药盐酸替罗非班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为该品种设立细菌内毒素检查项提供依据。

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计算并设定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选择两个厂家的鲎试剂分别对三批样品进行了干扰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

结果:盐酸替罗非班对TAL与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有干扰作用,使用Tris缓冲液将供试品稀释至0 25mg·mL-1可排除干扰。

结论:将盐酸替罗非班用Tris缓冲液稀释至0 25mg·mL-1,即可排除干扰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限值拟定为每1mg盐酸替罗非班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5 0EU。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细菌内毒素;干扰试验;Tris缓冲液;鲎试剂中图分类号:R921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656(2020)-5-0455-4doi:10 19778/j chp 2020 05 015InvestigationonfeasibilityofbacterialendotoxintestfortirofibanhydrochlorideZHANGGuangwei1,ZHANGJunxia1,FANLingling2,SHIYongzhi2(1 HenanInstituteforFoodandDrugcontrol,Zhengzhou450003,China;2.HenanRunhongPharmaceuticalCo.,Ltd.,Zhengzhou451100,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ethodofbacterialendotoxintestfordrugsubstanceoftirofibanhydro chlorideandtoprovidethereferenceforadmissionbacterialendotoxintestinitsspecification Method:Thelimitofbacterialendotoxintestoftirofibanhydrochloridewassetaccordingtogeneralchapter1143inChP2015 VolⅣ.Theinterferencetestwasperformedforthreebatchesofsamplesandthebacterialendotoxinwastestedwithtwomanufacturers′TALreagentsseperately Results:TirofibanhydrochloridehadtheinterferenceonthereactionbetweenTALreagentandbacterialendotoxin,andtheinterferencewaseliminatedbydilutingthesamplesto0 25mg·mL-1withTrisbuffer Conclusion:Tirofibanhydrochloride′sinterferenceonbacterialendotoxintestcanbeeliminatedbydilutingthesamplesto0 25mg·mL-1withTrisbuffer,andthelimitofbacterialendotoxincontentwaslessthan5 0EUpermgoftirofibanhydrochlorideKeywords:Tirofibanhydrochlorid;bacterialendotoxin;interferencetest;Trisbuffer;TAL 盐酸替罗非班(Tirofibanhydrochloride)是替罗非班的盐酸盐,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病人等,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治疗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探究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探究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探究王墨茹莱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莱州261400[摘要]目的对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探究。

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于莱州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观察组(盐酸替罗非班+直接PCI,45例)和对照组(直接PCI,45例)。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 vention, PCI)术后即刻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术后6、12 h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术后7 d左室射血分数,术后1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

结果观察组PCI术后即刻TIMI 1、2、3级血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493,P<0.001);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2.22%)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9,P=0.004)。

结论盐酸替罗非班在治疗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起到有效作用,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其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冠状动脉综合征;盐酸替罗非班;心血管事件;TIMl分级;心肌Blush分级;有效性[中图分类号]R541.4;R2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04(b)-0130-04 Efficacy of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WANG Moru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Laizhou People's Hospital, Laizhou, Shandong Province, 2614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onducted in 90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of Laizhou People's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Tirofiban Hydrochlo⁃ride+direct PCI, 45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PCI, 45 cases).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immediate blood flow classi⁃fication (TIMI),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hanges at 6 h and 12 h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at 7 days, and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ithin 1 month after PCI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The immediate TIMI 1, 2 and 3 blood flow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Z=-4.493, P<0.001). The incidence of cardiovascular ad⁃verse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22%)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22.2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8.389, P=0.004). Conclusion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ith high safety.[Key words] Coronary artery syndrome;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Cardiovascular events; TIMl classification; Validity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使得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3 Journal of China Prescription Drug Vol.16 No.5·综述·抗血小板治疗方式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对血小板心肌梗死溶栓、病死率、顽固性缺血的综合发生率的显著抑制效果,使其抗血小板作用得以完美实现[1-2]。

现对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1 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相关应用相关研究表明,盐酸替罗非班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3]。

临床研究证实,无论是高危险情况下还是低危险情况下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在给予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应治疗后,其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表现为显著下降趋势,其中缺血并发症主要包含急性心肌梗死、死亡情形、需要给予紧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展开治疗及需要再次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式,治疗后对患者随访半年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表现为大幅度下降,其中发生率下降了79.4%,死亡率下降了74.3%,随访三年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了62.8%,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远期治疗结果提升具有重要作用[4]。

另有研究表明[5],对于存在复杂病变情况的冠脉病变患者,在术前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对紧急血管内支架术的需求程度。

同时研究还发现[6],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不仅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结果,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梗死溶栓、病死率、顽固性缺血的综合发生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也具备良好作用,作用结果持续时间较长,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对患者实施随访三年发现观察组死亡率相较于对照组,仍旧处于不断下降趋势,除此之外,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降低半年时再次血管重建术的发生率[7-8]。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研究进展替罗非班(又名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其注射液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

本文探讨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方面的治疗应用,对近几年的研究进展作一总结。

标签: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研究进展1 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的应用背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的病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冠状动脉的狭窄加重,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心肌缺血,导致坏死。

患者临床上常出现的症状有:胸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是最常见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糖蛋白(GP)IIb/IIIa受体拮抗剂,于1998年由美国FDA批准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2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中的应用2.1 在溶解血栓治疗领域中的应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能够增加溶栓制剂对造成梗死的相关动脉的开通率,降低治疗后近期不良事件的发生。

治疗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明显提高,血小板集聚率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少量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多,大量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示无任何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论显示,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和降低血小板集聚率。

2.2 在PCI中的应用2.2.1 抑制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微血管功能不全研究者将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和替罗非班治疗组(50例),研究AMI急诊直接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对早期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不全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左心室形态和构型变化治疗组显著加重,且第7天至第21天呈进行性加重,第21天最明显。

由此可见,AMI患者急诊直接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后可有效改善PCI术后微血管功能不全,对左心室重构有明显抑制作用。

2.2.2 抑制PCI术后血栓形成研究者对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中使用注射替罗非班消除冠脉血栓的疗效进行评价。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它属于一种钙通道阻滞剂。

替罗非班主要通过抑制心脏钙离子的内流,从而减小心肌细胞内钙离子含量,使心肌细胞收缩力减小,心肌耗氧量减少,从而减少冠状动脉阻力,增加心肌的供血量,以降低冠心病的发作。

近年来,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和安全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盐酸替罗非班还可用于冠心病的预防,尤其是对于那些有缺血性心肌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是早已植入支架等治疗措施的患者,盐酸替罗非班能够有效地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心肌的缺血耐受性。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良好,临床显示出较高的疗效,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1. 药物不良反应盐酸替罗非班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如头晕、面部潮红、头痛、低血压等。

这些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并不罕见,通常是轻度的,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后可以逐渐适应。

但是在个别患者中,可能会出现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出现休克和心跳骤停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剂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 药物相互作用盐酸替罗非班可能会与一些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增加或减少其药效。

如与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胺碱酸类药物等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增加低血压或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如克拉立普汀等)联合使用时,可能会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在临床实践中需注意避免盐酸替罗非班与这些药物的不良联合使用,必要时应调整用药方案。

3. 长期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方面仍需关注其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或闭塞。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老龄化人口比例的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其通过抑制血小板凝集和血栓形成,扩张冠状动脉等多种途径发挥着治疗作用。

随着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人们对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目前关于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和不足之处。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盐酸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探讨其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机制;2. 调查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3. 总结安全性研究结果,了解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风险;4. 分析临床试验设计,评价盐酸替罗非班的临床应用前景;5. 撰写结论,提出对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和安全性的评价,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地位和潜力,为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盐酸替罗非班的药理作用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脏功能。

具体来说,盐酸替罗非班可以促进一氧化氮的释放,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的舒张作用,从而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改善心肌灌注。

盐酸替罗非班还可减少心肌肥大、减轻心脏的负荷,有助于减少心脏的氧耗,改善心脏的舒适性和功能。

盐酸替罗非班用于冠心病临床医学论文

盐酸替罗非班用于冠心病临床医学论文

盐酸替罗非班用于冠心病临床医学论文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任意抽选本科室2013年5月-2014年7月本科室接收的72例冠心病病人通过医生诊断和仪器检测,(72例病人均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采用平均分组法将抽样标本分成例数相等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由22例男性病人与14例女性病人构成,病人的年龄在48-75岁,平均年龄为63.6岁,患病时间为3.5-8.7年。

对照组由19例男性病人和17例女性病人构成,)病人的年龄在47-74岁,平均年龄为62.8岁,患病时间为4.1-8.5年。

由于两组例数相等,且病人的性别构成、病程、年龄等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可以作为抽样实验的样本。

1.2救治方法1.2.1实验组本组36例病人在接受低分子肝素推注治疗的同时,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药物治疗。

通过PCI 途径将盐酸替罗非班注入病人的静脉血管中,滴注速率应控制在0.4-0.8mg•kg-1•min-1。

PCI治疗结束后需间隔12小时才能为病人推注低分子肝素针剂。

1.2.2对照组本组36例病人仅接受低分子肝素治疗。

通过PCI途径将低分子肝素注入病人的静脉血管中,每次治疗12小时,连续进行PCI治疗五天或一周。

1.3治疗有效性评价治疗结果可根据症状消退情况分成疗效显著、治疗有效和治疗无效三个等级。

(1)疗效显著:冠心病症状完全消失,胸腔无镇痛、压抑等不适感,心脏血管能够正常输送血液。

(2)治疗有效:冠心病症状部分消失,胸腔疼痛频率明显降低。

(3)治疗无效:冠心病症状无缓释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

1.4统计计算研究在电脑设备上使用SPSS19.0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其中(x珋±s)代表计量数据,通过t对统计数据进行验证,经软件计算,若结果为P<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显著,计算结果存在统计学价值。

2.结果接受抽样实验的72例病人经治疗,冠心病症状均得到缓释,其中接受盐酸替罗非班辅助治疗的实验组治疗显效率超过对照组P<0.05。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124 China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Vol. 11, No.30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摘要】 目的 对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冠心病的用药方法进行总结、探讨,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将9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治疗研究组与治疗对照组,两组人数均等各49例。

对治疗对照组患者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并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治疗。

对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药的基础上,于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加用盐酸替罗非班,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结果 在分组采取不同用药方法治疗下,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治疗对照组,同时治疗研究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治疗对照组患者明显更低,两项观察数据对比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对冠心病患者加用盐酸替罗非班,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疗效;心功能;不良事件【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08(2019)30-0124-03doi :10.3969/j.issn.1674-9308.2019.30.054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GAO Wei 1 CHEN Shihua 2 1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zhou, Jingzhou Hubei 434000,China; 2 Preparatory Department, Jingzhou Mental Health Center, Jinzhou Hubei 434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 the treatment of tirofibanhydrochloride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98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were included in the clinical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study group and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the two groups was equal to49 cases. 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was routinely administered to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nd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or clopidogrel. On the basis of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in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 Finally,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addition of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to patients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t is worth strengthening clinical promotion and practice.[Keywords] tirofiban hydrochloride;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efficacy; cardiac function; adverse events高伟1 陈士华2作者单位: 1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湖北 荆州434000;2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干预科,湖北 荆州434000通信作者:陈士华·药物研究进展·临床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因各种原因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和坏死综合征[1]。

冠心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观察

冠心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将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到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与临床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将研究时间框定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时间长达一年;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选定为在选定的一年的时间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44例冠心病患者。

根据利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普通肝素等药物的常规治疗的对照组与给予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观察组两组,每组有72例患者。

最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与出血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给予不同治疗方式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不大,且P>0.05,可以给予不同治疗方式进行比较观察,给予不同治疗方式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情况,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到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助于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并且患者的心功能也可以获得一定的改善,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在临床中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盐酸替罗非班;临床疗效观察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患者血管腔狭窄或血管腔阻塞,进一步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缺血、坏死等症状的心脏病。

其范围广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与猝死五类冠心病。

冠心病的致死率较高,如果未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本次研究观察将盐酸替罗非班应用到治疗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与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将研究时间框定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时间长达一年;本次研究将研究对象选定为在选定的一年的时间内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44例冠心病患者。

盐酸替罗非班的研究概况和市场情况

盐酸替罗非班的研究概况和市场情况

盐酸替罗非班近年来,人们在血小板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之一便是认识到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血小板活化可诱导GPⅡb/Ⅲa受体发生构象变化,导致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明显增加,结合的纤维蛋白原可使血小板发生交联,引起血小板聚集。

因此,不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如何,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中GPⅡb/Ⅲa受体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尤其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是治疗ACS和行PTCA患者的主要手段。

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新颖、临床疗效确切、平安性好,是一种极有开展前途的治疗药物。

替罗非班概况盐酸替罗非班(Tirofibanhydrochloride)是第一个非肽类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药。

分子式为C22H36N2O5S·HCL·H2O。

其对血小板Ⅱb/Ⅲa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半衰期短,无抗原性,不良反响少。

自上市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众多领域,特别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预防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在临床应用的是输液,起效迅速,方便急救和调整剂量。

目前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耗氧增加和(或)冠状动脉的收缩。

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替罗非班的使用指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前预防冠状动脉内介入用药。

治疗时(PTCA、冠脉内安放支架等)不可防止地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有可能促发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

大量临床研究说明替罗非班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病症和预后。

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进展摘要: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新型可逆性非肽类血小板表面糖蛋白IIb/Ⅲa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糖蛋白IIb/m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

近年来该药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现通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据,对盐酸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中应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eardial infarction,STEMI)。

ACS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触发血小板黏附、聚集,最终导致血栓形成,完全或部分阻塞冠脉血管。

所以抗血小板治疗成为ACS治疗的非常重要。

目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已经充分应用临床实践,但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II 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在高危患者中未被充分利用【I 】。

现就国产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在ACS中的应用作一个详细的阐述。

1 ACS 中血小板凝集机制在ACS 时,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表面溃烂,使内皮下基质暴露并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从而激活血小板,而激活的血小板则作为始动因子通过黏附、聚集和释放形成了白色血栓[1,2]。

诸如二磷酸腺苷、5 羟色胺、凝血酶、血栓素A2 等促凝物质促进血小板的激活,从而导致血小板GPⅡb/Ⅲa大量的表达,当纤维蛋白原、VW 因子和连接蛋白与GP Ⅱb/Ⅲa受体结合后,即促使血小板的凝集。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摘要】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常用于冠心病治疗的药物,具有显著的药理作用。

针对冠心病患者的特点与治疗需求,盐酸替罗非班在临床应用研究中展现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安全性评价中也得到了广泛认可。

盐酸替罗非班与其他药物的搭配应用也备受关注。

未来,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

综合临床意义与展望,盐酸替罗非班将继续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患者、应用、安全性研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安全性评价、药物搭配、前景、研究建议、临床意义、展望1. 引言1.1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除了药理作用外,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安全性也是研究的焦点之一。

临床实践中发现,盐酸替罗非班在治疗冠心病时不良反应较少,且轻微,相对较好地耐受。

随着对该药物的使用不断增加,对其长期安全性和潜在风险的评估也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展开深入探讨,并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探讨该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前景和临床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冠心病患者特点与治疗需求冠心病患者是指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者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疾病患者。

这类患者常常具有以下特点和治疗需求:1. 年龄偏大:冠心病是一种老年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群,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冠心病患者的年龄也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

2. 伴随慢性疾病:冠心病患者往往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慢性疾病,治疗上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疾病的影响因素。

3. 心血管事件风险高:冠心病患者存在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和有效预防。

4. 心理影响严重:冠心病患者常常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治疗上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因素。

5. 药物治疗需求大:冠心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抗栓治疗、降脂治疗、抗高血压治疗等,药物管理和用药依从性是治疗中的关键问题。

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
临床 医药文献杂志
6 2 5 4
J o u r n M o f Cl i mc a l Me Sc a l
2 0 1 6年第 3卷第 3 1 期
2 01 6 Vo 1 . 3 No . 3 1
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 的治疗效果研究
许 德 贵 . 田 志广
( 河 南省许 昌市第 二人民医院心内科 , 河南
2 结 果
2 . 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治疗显 著为 9 6 例( 9 3 . 2 %) ,治 疗有效 3 例
( 2 . 9 %) ,治疗无效 4例 ( 3 . 9 %) ,治疗 的有效率 为 9 6 . 1 %; 对照组 患 者 治 疗 显 著 为 7 0例 ( 7 0 . 0 %) ,治 疗 有 效 1 1例 ( 1 1 . O %) ,治 疗 无 效 1 9例 ( 1 9 . O %) ,治 疗 的 有 效 率 为 8 1 . O % ,观察 组患者治疗 的有效性 ( 9 6 . 1 %) 明显 优于对 照组
1 . 2方法
两组患者均 口服硝 酸酯 类及 他 汀类等 药物 进行 基础 治 3 讨 论 疗 ,在 P C I 手术 中 ,给 予对 照组 患者皮 下 进行 低分 子肝 素
的注射,以每次/ l 2 h 、1 m k g 的依诺肝素( s a n 胡. a v e n  ̄ s
F r a n c e 公 司生产) 或每  ̄ e . / 1 2 h 、1 m L / k g的那 屈肝 素 ( L a b 0 一 r  ̄ o i r e G l a 】 【 0 S mi t h K 1 i n e 生产 ) ,持续 使用六天 。观察组患者 在次基础 上 ,在 P C I 手 术 中以 0 . 4 —0 . 8 m g / ( k g・ m i n目的 盐酸替罗非班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研究。方法 对我院 2 0 l 1 年1 月 ̄ 2 0 1 4 年1 2月接治的 2 0 3 例冠心

2023年替罗非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替罗非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2023年替罗非班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替罗非班是一种抗生素,属于四环素类药物,具有广谱抗菌活性。

它广泛应用于医院和家庭医学中,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可溶菌群等细菌感染。

替罗非班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前景也非常乐观。

首先,随着长期抗生素使用的副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替罗非班作为一种较新的抗生素,具有较少的副作用,适用于慢性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次,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替罗非班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替罗非班对于老年人患者的效果十分明显,且老年人通常对抗生素的耐受性较低,因此,这将进一步推动替罗非班市场的发展。

再次,替罗非班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由于替罗非班与其他药物相比价格较为合理,且药效较好,这使得替罗非班在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成为医生和患者的首选药物。

最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全球各国纷纷加大了对生命健康的投入,加强了疾病预防和治疗。

替罗非班是一种治疗肺炎的有效药物,而肺炎患者的增加也将需要更多的替罗非班药物,进一步促进了市场的增长。

虽然替罗非班市场前景广阔,但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和效果,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企业还需加强合规意识,做好药品监管,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这些将有助于企业稳定替罗非班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提高企业效益。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进展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进展

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进展摘要: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够高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在冠心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且效果显著。

本研究综述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并分析最佳给药方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冠心病;治疗效果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窄和供血不足造成的心肌功能障碍,在临床上包括心肌梗死、心绞痛等。

血小板黏附、活化、聚集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及时有效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是冠心病治疗的关键。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GPI),对血小板聚集最终环节有显著的作用,有效阻断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是目前临床上最佳抗血小板药物[1]。

本文对盐酸替罗非班在冠心病治疗中的效果研究进行综述。

1 盐酸替罗非班作用机制血小板膜内包含多种调节血小板功能的受体,GPⅡb/Ⅲa受体是由α(GPⅡb)与β(GPⅢa)两个亚基通过非共价键形式结合而成,血小板膜表面随机分布有70%,连接细胞膜的小管系统与胞浆α颗粒膜上分布有30%。

血小板活化使全部GPⅡb/Ⅲa受体均分布至细胞膜上,腺苷二磷酸、肾上腺素与胶原等激动剂刺激下,血小板活化现象会改变其受体构象,增加与纤维蛋白原和其他配体的亲和力,并促使纤维蛋白原和GPⅡb/Ⅲa受体相结合,引发相邻血小板之间的桥结,成为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

GPI能够占据GPⅡb/Ⅲa受体结合位点,阻断纤维蛋白原与该类受体的结合,破坏血小板聚集的最后共同通路,进而抑制血小板聚集。

GPI在GPⅡb/Ⅲa受体中的比例达到80%以上时,才能抑制血小板聚集[2]。

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可可逆性GPI药物,分子式是C22H36N2O5S-HCL-H2O,相对分子质量495.08,能够有效阻断纤维蛋白原和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进而阻断血小板桥结、聚集,无抗原性、半衰期短,需持续静脉注射以发挥作用,停药后数小时内,即可以原形由肾脏经尿液或粪便排出,肾功能不全患者可采取血液透析方式清除[3]。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给予其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患者入院时、进展后、24h、3d、7d的NIHSS评分以及90d的MRS评分进行分析,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入院时,患者的NIHSS评分为(5.32±2.65)分,进展后、24h、3d、7d的NIHSS评分分别为(9.85±1.35)分、(6.23±1.52)分、(4.26±1.06)分、(2.71±0.81)分,90d的MRS评分为(0.75±0.21)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2/20),发生出血患者为2例,包括1例牙龈出血、1例无症状性脑出血。

结论: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通过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急性进展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指的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后,即便经过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发生缺损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会出现渐进性病情加重,大多是发生在发病后六小时到一周内,且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率最高可达37%。

因为急性进展性脑卒中的发病因素具有多样性,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影响治疗效果,属于脑血管疾病中治疗难度相对较高的疾病类型。

目前,临床中替罗非班一般会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中,且具有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撑,通过动物实验也可以发现:替罗非班也可以有效治疗动物因颅内大小血管血栓性闭塞引发的脑梗死,且安全性高,甚至会使脑梗死的面积减小。

本文,作者选择我院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20例急性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旨在分析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阐述。

盐酸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盐酸替罗非班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同时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这促使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冠心病是指供应心脏营养的血管(冠状动脉)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血栓)阻塞,从而导致心脏缺血和缺氧。

冠心病在临床上可以分为猝死、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多种类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类型[1]。

患者冠状动脉血管供血受到障碍,使得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进而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并会伴有出汗、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还可以发展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较大威胁。

虽然当前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可采取比较先进的介入治疗,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在经济实力方面有所不足,因此,为确保经济性、安全性,在临床方面依然会选择以药物治疗为主。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治疗过程中,抗血小板治疗方式一直占据重要位置,且治疗结果显著,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最新研发的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激活及聚集过程均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有效抑制血栓发生率。

本研究分析了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此次研究对象共计有64例,均为我院心内科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8月时间段收治,研究对象都被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将年龄>75岁、近半年内有手术史、外伤史或颅脑出血史、有出血性疾病或血小板减少等禁忌证、肝、肾、恶性血液疾病等重大疾病患者排除在外。

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且已经在相关知情同意书中签字。

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32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62~75岁,平均(71.6±1.7)岁;研究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59~74岁,平均(69.7±2.1)岁。

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酸替罗非班
近年来,人们在血小板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巨大进展,其中之一便是认识到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血小板活化可诱导GPⅡb/Ⅲa受体发生构象变化,导致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亲和力明显增加,结合的纤维蛋白原可使血小板发生交联,引起血小板聚集。

因此,不论血栓形成的原因如何,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是动脉血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中GPⅡb/Ⅲa受体在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有效的抗血栓形成药物,尤其对血小板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是治疗ACS和行PTCA患者的主要手段。

盐酸替罗非班作为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新颖、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治疗药物。

替罗非班概况
盐酸替罗非班(Tirofiban hydrochloride)是第一个非肽类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药。

分子式为C22H36N2O5S·HCL·H2O。

其对血小板Ⅱb/Ⅲa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特异性,可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且半衰期短,无抗原性,不良反应少。

自上市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众多领域,特别是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患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预防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在临床应用的是输液,起效迅速,方便急救和调整剂量。

目前认为稳定型心绞痛发生机制主要是心肌耗氧增加和(或)冠状动脉的收缩。

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因此替罗非班的使用指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前预防用药。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PTCA、冠脉内安放支架等)不可避免地使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有可能促发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

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是防止或减少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替罗非班可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后冠心病事件发生率,改善病人症状和预后。

临床应用
1.缺血综合征治疗中血小板受体抑制(platelet re-ceptor inhibition in ischemic syn drome management,PRISM)的研究
缺血综合征治疗中血小板受体抑制(PRISM)的研究共收入32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至用药时间不到24 h。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对照组以肝素作为对照。

总用药时间>45 h。

2组均同时服用阿司匹林和抗心绞痛药物,但不使用噻氯匹啶和溶栓药物。

48 h后,替罗非班组Q波性心肌梗死、猝死和难治性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 8%,而对照组为5.6 %(P=0.01),发生率降低了33 %。

其中替罗非班组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9%,而对照组为1.4%,发生率降低了36 %。

替罗非班组难治性心肌缺血发生率为3.5 %,对照组为5.3 %,发生率降低了35 %。

不稳定体征症状缺血综合症病人治疗中血小板受体抑制(platelet receptor inhibition i n ischemic syndrome management in patients limited by unstable signs and sympto
ms,PRISM-PLUS)的研究共收入19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病至用药时间不到12 h。

也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共分为3组,第1组773例使用替罗非班、同时使用肝素治疗。

第2组345例仅使用替罗非班(。

第3组797例仅使用肝素。

总用药时间> 70 h。

合并用药情况同PRISM研究。

结果7 d内心肌梗死发生率第1组为3.9%,第2组、第3组均为7%。

第1组Q波性心肌梗死、猝死和难治性心肌缺血发生率为12.9%,第2组、第3组分别为17.1%和17.9%,与单用肝素组相比,替罗非班使难治性心肌缺血发生率降低30%(P=0.02),使Q波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47%(P=0.006),提示合用替罗非班和肝素作用优于单用替罗非班或肝素。

替罗非班治疗的预后和再狭窄随机疗效研究(randomized efficacy study of tirofiban f or outcomes and restenosis,RESTORE)共收入2141例病人,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全部病人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者。

症状开始至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时间在3 d之内。

对照组使用肝素。

用药时间相同。

结果治疗组2 d 内心肌梗死发生率为4.2%,对照组为5.7%。

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39%(P=0.039)。

治疗组2 d,7 d和30 d内需再次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分别降低40%(P=0.002),30% (P=0.016)和24%(P=0.052)。

2.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一系列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了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价值。

与肝素相比,替罗非班使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死亡、心肌梗塞或反复心肌缺血发作)减少3 3%,30天死亡率下降36%,对肌钙蛋白升高的患者益处更明显。

而替罗非班与肝素联用,与单用肝素相比,使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天、30天及6个月的主要心脏事件分别下降了32%,2 2%和19%。

但值得强调的是,相对高危患者,替罗非班对低危患者的益处并不显著。

高危患者介入治疗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比晚期应用能获得更好的冠脉TIMI血流,术后肌钙蛋白升高的幅度也较小,机理可能为早期使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患者围介入期心肌组织水平的灌注,减少心肌损伤。

研究发现替罗非班治疗48小时后的患者接受造影时罪犯血管血栓负荷明显减轻,冠脉血流显著改善。

替罗非班在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用时,最值得重视的副作用是出血及血小板减少。

出血并发症轻微,并不需要特殊处理,这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相近。

3.替罗非班在急诊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国外大型临床试验(Epic、Impact-Ⅱ、Restore)证实,随着支架技术的提高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早期应用,提高了梗死相关血管( infarct related artery, IRA)TIMI血流,降低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

急诊PCI时加用替罗非班可以更彻底的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应用替罗非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目前指南建议
1.ESC 2005年PCI指南
推荐对于STEMI,阿昔单抗用于直接PCI(Ⅱa /A)。

ACC/AHA/SCAI 2005 年PCI
指南则推荐直接PCI前(无论是否置入支架)尽可能早地开始应用阿昔单抗(Ⅱa/B),同时,亦可以考虑应用替罗非班或埃替巴肽治疗(Ⅱb /C)。

2.ACC/AHA2007年UA/NSTEMI指南
对于选择早期有创策略的UA/NSTEMI患者,在施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之前(上游)应当静脉内应用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I/A)。

只有在血管造影无明显延迟并且可能施行PCI时,阿昔单抗是上游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治疗的选择药物,否则静脉内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是首先选择的糖蛋白Ⅱb/Ⅲa抑制剂(I/B)。

对于选择早期保守策略的UA/NSTEMI患者,可以加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进行抗凝口服抗血小板治疗(Ⅱb/B)。

阿昔单抗不应当应用于不准备做PCI的患者(Ⅲ/A)。

3.ESC 2007 年UA/NSTEMI指南
中高危的患者,尤其肌钙蛋白升高、ST段压低或糖尿病者,建议在使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依替巴坦或替罗非班作为初始的治疗(Ⅱa/A)。

在冠状动脉造影前的初始治疗中使用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者,PCI术中和术后应维持应用原来的药物(Ⅱa/B)。

在未预先使用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而计划进行PCI的高危患者,建议在造影后立即使用阿昔单抗(I/A),这种情况下依替巴肽或替罗非班的使用价值较低(Ⅱa/B)。

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应该和抗凝药物联合应用(I/A)。

国内生产厂家
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060265 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86904520000086)
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90328 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86904010000596) 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090227 山东新时代药业有限公司86904188000640)
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090173 南开允公药业有限公司86901257000150) 注射用盐酸替罗非班(国药准字H20090174 南开允公药业有限公司86901257000167)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41165 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86901984001284)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欣维宁)概况
规格100ml:5mg
价格: 456元
疗程价格: 介入治疗1824-2280元
药物治疗1824-456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