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六大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全面性、覆盖面不足、财务持续性不足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有关,主要是由于过去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视不够,导致现有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建设更加完善、全面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分析、原因分析、改进建议、未来展望、全面性、覆盖面、财务持续性、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启动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随后陆续出台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相关政策。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逐步完善和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全面性,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较窄,无法覆盖所有劳动者和居民群体。
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足,许多人仍然面临着无社会保障的风险,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群体。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持续性也存在不足,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效率低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加强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完善措施方案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 . 也是社会和谐的稳定器。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 .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 .分析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关键词:社会保障存在问题完善措施所谓社会保障制度 .是指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对公民在年老 .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 .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 .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 .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 ,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实现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现状新中国成立后 50 年来.实现宪法规定的社会保障权利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目前在我国 .社会保障的功能和作用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新型的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基本形成 .主要表现为:初步完成了从传统社会保障制度到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确立了以养老、医疗与失业保险制度为骨干的城镇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创立了力求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 .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如今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 . 人口老龄化高峰对社会保障造成巨大压力 . 养老保险基金不能满足人口老龄化的要求;经济体制转轨伴随的高失业、两极分化等问题对社会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特有的宏观经济波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难以适应。
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 .但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2、现有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自建国以来 .我们党和国家建立了一套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显现出来 .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了。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社会保障问题愈发凸显。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医疗保障水平不高,失业人员的救助不够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和社会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福利保障。
一、养老保险覆盖面不广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覆盖面仍然较窄,很多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仍未参加养老保险。
这些群体一旦退休,将面临养老保障不足的困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加大对农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2.逐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养老金的稳定发放。
3.加大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入,提高基金的收益率,确保基金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保障水平不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很多低收入家庭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基本的医疗保障。
2.加大医疗保障基金的投入,提高医疗保障的覆盖面。
3.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打击医疗乱收费现象。
三、失业人员的救助不够随着经济的发展,失业人员的数量逐渐增加。
然而,我国的失业人员救助制度尚未完善,很多失业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失业人员救助制度,确保失业人员能够得到及时的救助和帮助。
2.加大对失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
3.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失业的困境。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存在着诸多问题,政府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完善制度,提高效率,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内容提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化改革、稳定社会、治国安邦的根本大计。
西部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健全,还没有覆盖农民,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把完善社保体系与培育资本市场联系起来设计,构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的新型关系,塑造合理的利益机制,降低道德风险,以法律手段保证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坚持整体设计,农村、城市全面推进社保体系建设,为西部推进城市化进程奠定基础。
关键词:西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一、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是国家通过立法建立起来的,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是国家调整在社会保障中发生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手段,目的在于维持公民基本的生活水平,从而使劳动力的再生产得以可持续。
西部平稳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完善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并要为这个体系建立一个面向全局性的、社会性的保障基金。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真正做到增强活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社会融合和社会稳定。
迄今为止,西部已基本建立了‚三条保障线‛制度,保证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离退休职工的基本生活,加强了失业保险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但是还必须看到,完善西部社会保障体系,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运行与管理尚不规范,产生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单一,资金缺口较大。
西部省市区基本上是‚吃饭财政‛,支付庞大、沉重的社会保障,已是力不从心。
如,2002年,青海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亿元,但2000年,该省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社会福利补助就已高达21亿元,此三项已超过当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案
当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案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但是,现在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进行改进和改革。
以下是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及改进方案:一、人口老龄化给社会保障带来了压力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居民的人均寿命在不断增长,而生育率却在不断下降。
这使得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使得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险制度的负担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政府需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同时还需要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劳动力市场的不稳定性影响了社会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中国,因为外部环境变化和经济下行压力的原因,企业可能会通过裁员和解散等方式来减少成本,人员流动性也越来越大。
这种现象使得职工的社会保险稳定性缺乏保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推进新型职业技能培训和提高技能水平等措施,使劳动力市场更加稳定,保障职工的基本权益。
三、城乡差距导致社会保障分配不均尽管近年来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提速,但是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更高、保障范围更广。
农民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覆盖面相对较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重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增加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农民社会保险制度。
四、基金缺口使得社会保障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社会保障基金赡养人口增加、缴费人数不足等问题,基金缺口导致保障体系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府需要增加社保基金的投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同时还应加强管理和监督,保证基金使用合理透明。
以上就是当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挑战和改进方案。
要彻底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除上述方案外,还需要通过改革社会保险体系和完善社保制度等方式来解决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完善
社会保障制度如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安全阀”,对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扩大覆盖范围,但仍有部分人群未能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如一些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
二是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在一些地区,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在医疗、养老等方面。
三是制度的统筹层次较低。
不同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差异,导致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流动性受到一定限制。
四是资金筹集和管理存在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面临挑战,同时,资金的管理和运营效率也有待提高。
为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加强对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的关注,通过创新制度设计和政策引导,将更多的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
例如,可以探索建立适应灵活就业人员特点的社保制度,简化参保手续,降低参保门槛。
其次,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因素,适时调整社会保障待遇,确保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障。
在医疗保障方面,加大对重大疾病的保障力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在养老保障方面,逐步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建立合理的养老金调整机制。
再者,提升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层次。
加强中央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规划和协调,逐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制度统一和标准一致,促进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流动性。
通过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平台,实现社保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方便人员流动时社保关系的转移接续。
同时,优化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管理。
拓宽社保资金的筹集渠道,除了单位和个人缴费外,可以适当增加财政投入,探索国有资产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等方式。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实用版3篇)《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篇1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面临的问题也比其他国家更加复杂。
以下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大量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村居民等群体未能纳入保障体系。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保障范围,特别加强农村基本设施、公共服务等基本保障制度建设,消除城乡二元化结构,才能保证社会和谐稳定。
2.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合理确定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使之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的时候,支付起点应相对低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受益者从整体上只能享受低层次。
3.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不规范: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存在不规范现象,包括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基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4.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到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改革。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包括:继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养老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落实,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扩大保障范围。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对策来解决。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篇2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覆盖范围不足、保障水平偏低、制度不够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法律法规等。
略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略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权利的重要体现,它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其有效性和公平性。
本文从制度的运行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覆盖范围不足。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最广。
然而,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和社会阶层分化的加剧,一些特定的群体,如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仍然存在着保障空白。
因此,应当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保障所有公民的基本权利。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待遇水平不足。
虽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但是在应对老龄化、医疗费用上涨等挑战时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
特别是在养老保险领域,目前的养老金待遇水平与人口老龄化程度不相适应,导致养老金支付能力不足。
因此,应当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增加社会保障基金规模,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第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由多个部门管理,导致各种社会保障项目之间存在信息孤岛、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性和有效性。
因此,应当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完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顺畅运行。
第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四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对象涉及广泛,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社会保障资金被挪用、滥用等不法行为屡禁不绝。
因此,应当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督机制,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管理,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和公正。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存在以下问题:1.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和部分居民,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特别是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仍然薄弱。
1.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和部分居民,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特别是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仍然薄弱。
1.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和部分居民,覆盖范围不够广泛,特别是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仍然薄弱。
2.待遇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社会保障待遇存在差异,一些弱势群体的待遇相对较低,给予他们的保障不够充分。
2.待遇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社会保障待遇存在差异,一些弱势群体的待遇相对较低,给予他们的保障不够充分。
2.待遇水平不均衡: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社会保障待遇存在差异,一些弱势群体的待遇相对较低,给予他们的保障不够充分。
3.缺乏及时响应机制:社会保障管理缺乏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无法及时调整政策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方面存在不足。
3.缺乏及时响应机制:社会保障管理缺乏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无法及时调整政策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方面存在不足。
3.缺乏及时响应机制:社会保障管理缺乏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无法及时调整政策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求,尤其是在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情况方面存在不足。
4.信息不对称:社保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存在局限,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4.信息不对称:社保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存在局限,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4.信息不对称:社保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存在局限,导致信息不对称,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管和管理。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应加大对农民工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支持力度,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全面覆盖,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民社会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的各种矛盾日益突现,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保障覆盖面窄,不利于多渠道就业制度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巩固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资金的征集对象主要是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及其职工,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农村劳动者大都排除在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之外。截至1998年底,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只覆盖了国有企业职工的78.4%,集体企业职工的16.2%,其他企业职工仅为5.2%,这样,一方面影响了社会保障基金的资金积累,另一方面造成了不同所有制负担不公平,不利于企业之间的平等竞争;同时,也影响了劳动力跨所有制的正常流动,不利于多渠道就业制度和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巩固,阻碍了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化。
(三)征缴手段滞后,拖欠偷逃现象严重
从整体上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社保工作在许多方面只能靠行政手段予以推行,国家的立法滞后,地方立法分散,还没有建立起一套统一严格、适用范围宽广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致使社会保障资金筹措施和管理很不规范,执法的刚性不强,强制性较差,缴费人逃避规费行为时有发生,企业拖欠偷逃现象日趋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率由1992年的95.7%迅速下降到1997年的80%,到1998年底,企业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累计已达319亿元。
如何解决社会保障的隐性债务和个人账户亏空的问题,一方面,应建立多层面的社会保障征收体系,抓紧研究变现部门国有资产,发行社会保障长期债券和允许部分社会保障基金上市交易等行之有效的办法,积极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性活动,要求它以政府为主体举办和组织实施,当社会保障基金出现赤字和个人账户出现亏空时,政府应主动介入及时调剂,即需要由政府用专项预算来补充,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保障制度得以平稳运行和巩固发展。
新常态下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新常态下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新常态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险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结合当前社会保险工作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新常态下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保险工作面临的问题1. 传统保险制度面临挑战传统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这些保险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参保人员的基本权益,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部分地区保险基金运行不稳定,存在缺口问题;其次,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福利分配不均;再者,缴费人口结构不均衡,导致部分参保人员缴费能力较低,难以维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
传统保险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养老金缺口问题、医疗费用高企问题、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等。
2. 社会保险制度与经济发展不协调随着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转型升级,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也需与时俱进,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然而,目前社会保险制度在支撑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方面,缺乏针对性的保险政策,导致社会上的风险得不到有效覆盖;另一方面,保险制度跟不上产业发展的节奏,无法有效支撑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组织的发展,导致部分人群在社保体系外,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3. 社会保险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险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社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目前社会保险服务水平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社保信息不透明、办事流程繁琐、服务效率低下等,给参保人员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困扰。
此外,社会保险管理和监管机构在监管力度、监管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容易导致一些保险机构不法经营行为的出现,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
二、应对措施与建议1.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针对传统保险制度面临的问题,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首先,应加大对养老金、医疗费用、失业保险金等领域的投入力度,确保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其次,应调整保险制度的设计,完善福利分配机制,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再者,应鼓励参保人员参与保险制度的建设,提高其参与度,推动保险制度的良性发展。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因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但是,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研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对于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社会保障体制不够完善,产生体制性障碍。
由于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尚处在建设过程,特别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分割的影响,还很不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也呈二元分割状态,社会保障各项目间在保障模式、管理体制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诸多体制性障碍,导致其结构严重失衡,功能严重扭曲,成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大桎梏,而且这些差异和障碍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因此,政策制度性缺陷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应保未保、选择性参保、多头参保等问题,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难以解决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就在所难免。
由于中央、地方、企业等各方利益格局难以调整,各级政府责任承担机制不健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社会保障统筹级次难以提高。
如目前在某县的几项社会保障项目中,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关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属于县级统筹。
这些市级、县级统筹项目自行运行、自负平衡,由于受地方财力制约和影响,保障标准低,保障能力弱,互济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有限。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全,存在制度性缺陷。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时间短,是一个无到有、逐步完善的过程,许多制度还在探索过程中,还很不完善,不仅总体的制度架构还不完善,而且许多项目的制度建设还很不足,尤其是各个项目之间的制度性协调性还不够。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措施1我国目前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随着时间的推移,城乡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大。
城乡应用的是二元社会保障制度,在此制度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掩盖面很窄、标准过于低下。
以保障的项目作为比较,城镇职工享有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等比较全面的保障体系,而农村农夫主要是以家庭保障和土地保障为主。
长此失衡下去会抑制社会的快速进展,降低农夫的生活水平,渐渐消灭两极化。
因此必需高效大力地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多年来,为了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党和国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先后建立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重要制度,供应法律支持,颁布实施社会保险法,做到有法可依。
制度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逐步实现了由单一保障向多层次保障、由家庭和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以及由掩盖城镇保障向城乡居民保障的根本性的转变。
现在,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已经成形,社会保障的掩盖面积快速增长;水平大幅度提高,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的最高支付限额和比例,生育、失业、工伤保险的待遇有了明显的提升;社会保险的基金规模也在逐年不断的扩大,城镇社会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总收入和总支出都有了明显的增长。
2社会保障的地位和作用社会保障是对社会安排进行调整,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一项基本制度。
首先,社会保障具有调整、稳定、互助、促进等功能,对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正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和无法取代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完善与健全维护了社会的正义与公正,供应了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并解除了生存危机。
其次,社会保障能够保持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公正,主要表现在:在肯定程度上可以消退社会在进展的过程中因疾病、失业和意外灾难等这些因素所致使的机会不均等,保障社会全体成员基本生活,使社会的人员在没有顾虑地参与经济市场的公正竞争;利用社会保障将国民的收入进行再安排,缩小社会成员的贫富差距,共同担当风险,削减消灭安排不公正的结果;社会保障担负着“防贫”和“救贫”的责任,为社会的全体成员供应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广泛的津贴,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质量,尽可能的保证人们可以充共享受社会与经济的进展的成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覆盖面不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不足,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更加狭窄。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人们了解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参保意愿。
其次,应该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经济性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性不足,导致了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的经济性,确保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
其次,应该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服务质量不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服务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着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享受感,也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与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养老保险不足、医疗保障不充分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问题分析1.养老保险不足养老保险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缺陷。
一方面,中国老龄化加速,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扩大,导致养老保险基金短缺;另一方面,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缺乏可持续性,无法保障足够的退休金。
2.医疗保障不充分医疗保障对于维护人民健康意义重大,但是目前医疗保障在我国存在不充分的问题。
医疗制度的体制较为复杂、不协调,导致医保资源分配不均,医保基金紧张,很多慢性病人没有得到足够的医保资金补贴,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困难。
3.失业保障失效失业保障是为了应对意外性事件和经济下滑等风险而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障措施,但当前的失业保障政策并不能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系统的就业培训系统不健全,素质过低务工人员人脉和就业信访渠道门槛过高,都严重阻碍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解决方案1.养老保险方案针对养老保险不足的问题,我们建议在政府部门和民间社会资本、企业、金融机构等多个方面合作下建立多级养老保险体系,确保养老保险制度持续运行的可持续性。
例如,可以引导金融机构提供定期收益、风险适当的养老理财产品,积极构建全方位养老保障系统。
2.医疗保障方案针对医疗保障不充分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继续加大医改的力度,推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机制,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鼓励全民公共医保制度的推行,提高补偿标准和范围。
同时可以推进跨省、跨区域医保联网,逐步实现全国联网,实现医疗保障可以流通使用,确保公民在全国范围内享受到同等的医疗保障服务。
3.失业保障方案针对失业保障失效的问题,我们建议政府增加公共就业服务设施,扩大公共就业岗位,鼓励多元化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为失业者提供免费的就业培训、职业规划、创业支持服务,提高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失业保障政策的有效运行,保障失业者合法权益。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议与改进方向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建议与改进方向社会保障体系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然而,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我们需要对社会保障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和改进方向。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仍存在一些盲区,特别是对于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保障不足。
应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公平的社会保障待遇。
2. 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
政府应适时提高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待遇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3. 加强异地社保协调机制。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异地社保问题愈发突出。
应建立健全异地社保协调机制,确保人民群众在异地就业或居住时能够顺利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
二、加强社会保障管理1. 提升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
社会保障管理应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平台,实现社保数据的互通共享,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加强社会保障监督和审计。
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审计机制,严厉打击社会保障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社会保障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三、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1. 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衔接。
当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存在着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断层问题,应加强两者之间的衔接,形成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
2. 推进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应加强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和商业医疗保险的衔接,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确保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保障服务。
3. 推动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的有机衔接。
社会保障与就业政策应有机衔接,通过促进就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机会,实现社会保障和就业的良性互动。
新常态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六大问题
新常态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六大问题宋晓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企业改革、劳动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著有《完善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等中国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速发展将是“十三五”时期的必经路径。
纵观各国现代发展史,在经济发生重大转折期间,尽可能减少这一变动对社会造成的震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除了保持政局稳定,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时期,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以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涉及社会保障的许多理论问题还存在重大分歧和争论。
本文主要对六个有重大分歧的理论问题谈谈看法。
高福利陷阱不是主要问题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财政总支出是175768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9001亿元,只占10.8%。
如果将社会保障基金收入视同税收列入财政收入,那么加上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约3.8万亿,再剔除其中财政投入的约0.9万亿,大致可计算出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23%。
还低于发达国家15到20个百分点。
以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分析,中国还低于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伊朗、智利等国,比印度略高一点。
这说明无论是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率看,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都处于很低的国家之列,“十三五”时期,中国合理提高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还有相当的空间。
“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了,但最差的还是农民工。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险项目中,工伤保险只覆盖了26%的农民工,其他几项参保率更低,医疗保险是17.6%、养老保险是16.7%、失业保险是10.5%、生育保险只有7.8%(《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报告2015》)。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是为他们单独建立一套社会保障制度,这将进一步固化这一特殊社会阶层,而是让他们尽快市民化,融入城市,享有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子女的教育和父母的自愿迁徙等。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一篇: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1、监管机制问题(普遍存在于各领域)。
2、养老保险金待遇不均(主要体现在公务员不需要交要老保险费却可以领取高额保险金,整体分为公务员养老保险、国企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普通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城镇无职业人员养老保险、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分类可能不准确,可自己另行分类);农村养老保险问题(对子女养老的强烈依赖等)3、医疗保险(农村医疗条件差、医疗合作医院太少、应提高合作医疗药店等级、数量、报销药品种类);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参保人数少,很多企业不为农民工参保)。
4、社会救济(红十字会、五保问题、低保户等的评定、保障金的发放标准——按户发放而非按人口发放)。
5、社会福利(主要是社会福利待遇较低,如住房补贴等;幼儿园——私立幼儿园被取缔,公立幼儿园收费高,很多孩子上不起幼儿园;最近频发的校车事件)6、养老基金的使用问题(将基金进行可靠的投资,增加其利润;基金应有地方政府管理缺乏统一性和专业性)第二篇: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及特点社会保障作业一组成员:丁晓晓、赵梦、于婷婷、孟文蕾、姚静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其和城市社保体系的对比纵观改革开放30 年来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历程,成就令人鼓舞,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领域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农村社保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其特点更多体现在不足方面:1、现阶段的农村社会保障实质上依然是一种以家庭保障为主的模式,保障功能脆弱,农村家庭陷于贫困境地的可能性加大。
家庭保障作为一种古老的保障模式,依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应对生存风险的基本方式,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只占极小的比重。
传统上作为家庭保障物质基础的土地,仍然是现阶段农村家庭保障的重要物质和资金来源。
如前所述,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各方面不断的侵蚀,人多地少,收入还会受到自然灾害和国内外市场波动的影响而难以保持稳定,加上家庭小型化、老龄化以及空巢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民陷于贫困境地的可能性在加大,农村家庭的保障功能变得十分脆弱。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保障公民的基本人权、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有:(一)社会保障的覆盖面问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适用范围,它关系到社会成员中有多少人能够直接享受到社会保障权利,关系到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还比较低。
例如,在社会保险五险中,养老保险是参保人数最多的,但也只有16554万人,而我国城乡就业人员为7374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等于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之和。
从上述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与从业人员的人数相比看,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仍然很低。
目前,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这部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大。
因此,我国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低,与国际相比,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水平。
(二)个人账户与社会保障基金问题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是目前我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所采取的筹资和管理模式。
但在这套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难以回避的矛盾和问题,最突出的是个人账户的空账问题。
实现个人账户以后,不同年龄段的职工因缴费年限不同而出现个人账户资金的不同。
针对这种情况,考虑历史遗留的问题,目前对不同年龄的职工采取了不同的办法来计发养老金,也即所谓“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
由于“老人”和“中人”在过去的传统制度下并没有养老金的缴费积累,所以他们也就无法凭借现在的个人账户领取养老金。
实际上,对于这两部分人的养老金问题,不得不依靠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中的缴费积累来支付,甚至动用“新人”个人账户中的资金来填补“老人”的退休金,其结果是“老人”“中人”的账户是空的,“新人”的账户也是空的,再加上一些企业采取各种手段逃避或拖延缴费,这就使得个人账户变得有名无实。
社会保障需要完善的几个问题
服务体系构成及发展现状
社会保险制度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 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救助制度
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临时救助 。
社会福利制度
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 提供福利支持。
补充保障措施
包括商业保险、慈善捐赠、职工互助等。
服务体系存在的Βιβλιοθήκη 题制度分割社会保障需要完善的几个问 题
2023-10-29
目录
•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 社会保障资金管理 • 社会保障覆盖面及公平性 • 社会保障服务体系 •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01
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障公民基本生活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 的安全网,可以保障公民 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生 活压力。
推进技术研发
需要加强技术研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推广新技术和新应用,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的水平。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缴费负担重
不同保险制度之间存在分割,导致参保人员 流动困难。
社会保险缴费比例较高,对部分群体造成压 力。
待遇不公平
不同群体享受的社保待遇存在差异。
服务水平低
社保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
完善服务体系的措施
01
推进制度整合
建立统一的社保制度框架,促进 不同制度之间的衔接与整合。
加强监管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确保资 金使用透明、规范。
技术难题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难度较大,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信 息交换等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技术难题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常态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六大问题宋晓梧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研究领域:企业改革、劳动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著有《完善养老保险确保老有所养》等中国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速发展将是“十三五”时期的必经路径。
纵观各国现代发展史,在经济发生重大转折期间,尽可能减少这一变动对社会造成的震荡,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除了保持政局稳定,十分重要的一项举措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十三五”时期,如何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精神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以应对经济新常态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涉及社会保障的许多理论问题还存在重大分歧和争论。
本文主要对六个有重大分歧的理论问题谈谈看法。
高福利陷阱不是主要问题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5年财政总支出是175768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为19001亿元,只占10.8%。
如果将社会保障基金收入视同税收列入财政收入,那么加上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约3.8万亿,再剔除其中财政投入的约0.9万亿,大致可计算出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支出约占财政支出的23%。
还低于发达国家15到20个百分点。
以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分析,中国还低于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伊朗、智利等国,比印度略高一点。
这说明无论是从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从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率看,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都处于很低的国家之列,“十三五”时期,中国合理提高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还有相当的空间。
“十二五”时期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扩大了,但最差的还是农民工。
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五险项目中,工伤保险只覆盖了26%的农民工,其他几项参保率更低,医疗保险是17.6%、养老保险是16.7%、失业保险是10.5%、生育保险只有7.8%(《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报告2015》)。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不是为他们单独建立一套社会保障制度,这将进一步固化这一特殊社会阶层,而是让他们尽快市民化,融入城市,享有城镇职工的社会保障和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子女的教育和父母的自愿迁徙等。
这应当是“十三五”时期完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当务之急。
此外,全国七八千万企业退休人员抱怨养老金低,连续十几年在人大、政协两会期间的社会焦点问题调查中名列前茅,是因为国家立法实施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双轨制使他们深感待遇不公。
“十三五”时期,与其靶向不清地泛泛讲什么防止高福利陷阱,远不如踏踏实实地推进基本社会保障均等化更符合国情民意。
再分配功能弱化根据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和联合国大学世界收入不平等数据库、世界概况数据库、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库提供的资料,18个欧盟国家市场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43.这与中国的初次分配基尼系数相差并不太多。
但是在社会保障的作用下,这些国家的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降为0.29,远低于中国的0.47左右。
从下降幅度看,欧盟国家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使其基尼系数的平均值下降了40%,相比之下,中国仅下降了12.3%。
实际上,中国的基本社会保障在一些项目上还存在“逆向转移”问题。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指出,“面对日益扩大的收入分配差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没有及时得到相应调整,在总的原则上,还停留在改革启动时期,强调效率高于公平,向低收入者倾斜不够,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问题。
”基本社会保障项目应当提高公平性、共济性,以平抑一次分配的差距。
作为基本社会保障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公平性、共济性的方向也应当明确。
课题组在与国际劳工组织和欧盟社会保障专家交流的过程中,曾问到社会保障制度与效率的关系,得到的答复出乎我们预料。
他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作为政府再分配的工具,在缩小一次分配的差距方面能起多大作用是衡量这一制度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如果没有缩小一次分配的差距,这项制度就是无效率的。
以这一标准衡量,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亟待提高,至少“十三五”时期,不应再降低其效率,这应作为进一步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底线来遵守。
不宜过分强调多缴多得社会保险是国家依法强制实施的,更应强调依法行使权利。
一次分配要贯彻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二次分配则应强调社会共济公平原则,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如果在二次分配中仍片面强调多缴多得,一次分配的差距就难以缩小。
社会保险项目有多种,除了养老保险,其他险种都很难与多缴多得挂钩。
这里想再次强调指出的是。
社会保险的设计与实施,不宜构建在个人私利的伦理平台上,而应构建在社会共济的伦理平台上。
如果政策设计和舆论导向过分倾向和过多宣传多缴多得的激励性,久而久之,势必引导参保人员斤斤计较,把个人得失放到第一位,社会保险的互助共济性将在道德伦理层面逐渐消逝,共享发展又从何谈起?正确运用精算技术社会保险制度自1883年俾斯麦政府开始创立时,就明确其筹资原则是三方共担,国家财政要承担适当补贴和兜底责任。
这就决定了社会保险不能与商业保险简单类比,达到完全的“精算平衡”,而是更应强调其原则、方向与作用,必要时由国家财政出资。
鉴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以不同的边界条件为假设或预测,就有不同的精算结果。
以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隐性债务为例,世界银行、原国务院体改办、原劳动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等单位的精算结果从2万亿元到12万元人民币,大约有十几种。
有的课题组就提出了多种测算边界,假设投资回报率平均为4%是一种,假设为6%又是一种,再加上退休年龄延迟情况的多种假设,组合起来就有多种结果,请问哪一个是“精算中性”?作为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基本社会保险,绝对不能根据不同边界条件精算出的不同结果,出台不同的政策措施让公众自行选择。
再说,一国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社会共济,雇主与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比例,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险的支持力度多大,是在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基础上,执政党下政治决心的问题,不是依靠什么“精算中性”算出来的,政治决心确定后,制定具体方案时,可以也应当充分利用精算这一工具手段。
扩大规模不是现阶段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明确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2015年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基本养老金制度并轨的方案出台后,如何完善个人账户制度的讨论更趋激烈。
有的学者提出将单位(工资总额的20%)和个人(工资收入的8%)缴费全部纳入个人账户,实行28%零统筹的名义“全账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一再声称,只有扩大个人账户才符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
在这种制度设计中,用人单位将以职工个人工资近2.5倍的数额缴费,计入个人账户。
举一个浅显易懂的例子:北京市2014年度平均工资是7.7万元,按现行规定,以3到0.6倍为缴费上下限,甲职工年薪20万元,这在许多企业尤其是金融业高管中并不鲜见,单位将每年为他个人账户打入4万元;乙职工年薪4万元,许多农民工还达不到这一水平,单位将每年为他个人账户打入8000元。
单位为工资高的打入的年养老金缴费额等于工资低的年薪,这是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再经过30至40年的积累和复利,无疑是把初次分配的差距大大扩展到基本养老保险这一再分配领域,如前所述,这完全与现阶段应提高基本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共济性南辕北辙。
我们认为,在我国一次分配差距已经过大的情况下,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公平、共济性的原则不能偏离,坚持缩小而非扩大初次分配差距的方向不能偏离。
在此基础上。
才可以进一步讨论如何有效解决当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具体问题。
我们认为把现在职工缴纳的8%个人账户改为名义账户就可以达到较平稳过渡的效果,如果能将个人账户缩小到5%,则社会共济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同时应坚决实施基础养老金的全国统筹,推进分步式延迟退休年龄,夯实缴费基数,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扩大缴费基数。
现阶段完全没有必要大动干戈去搞28%的零统筹“全账户”,那样既缩小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共济性,又与现制度衔接难度极大。
退休人员缴费的争论关于退休人员缴纳医疗保险费的争论,本课题组经初步研究认为。
在实行统账结合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内,退休人员再缴费并非必要举措。
首先,退休人员按什么标准缴纳?显然,不可能让用人单位再按他们6%或8%的退休金缴纳医疗保险费,因为他们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了,不是计划经济下的“单位人”,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社会人”。
关于职工医疗保险缴费不能实行“双基数”的问题,20年前在镇江、九江职工医疗保险试点时就已经讨论过了。
那么退休人员最多只能按他们退休金的2%缴费,这能起多大作用?其次,当前职工医疗保险基金总体结余,一些统筹地区收不抵支,是区域结构性问题。
如果允许各地根据各自的基金收支状况自主确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缴费水平,那就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方向相悖,也必然进一步扩大地区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更重要的是,缓解因老龄化带来的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压力,光开源不节流显然不够。
2008年开始了新一轮医改,但至今公立医院逐利性质基本没变,建议相关部门公布我国医疗资源和资金在不同群体中使用的结构数据和人均水平,为职工医疗保险基金节支明确主攻方向。
保持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收支平衡的重要因素,应包括改变公立医院的逐利性、建立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降低虚高药品价格和天价医疗设备检查费用,以达到医疗资源和职工医疗保险基金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合理均衡使用。
为此,我们认为,退休职工缴纳医疗保险费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其能起到的财务作用也十分有限,而带来的社会成本可能很大。
应当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