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

合集下载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的影 响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心血管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心率下降、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呼吸系统
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频率 加快,增加呼吸肌负担。
神经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难度
体温降低可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 难度。
减少暴露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 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时间,
以降低体温降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 预防体温降低,如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或血管收缩剂。
治疗措施
复温措施
在手术后,采取适当的复温措 施,如使用加温床、加温毯等 设备,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液体治疗
对于因体温降低而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 的液体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
案例二: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轻度体温降低
总结词
手术时间过长,热量流失增加
VS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 在手术台上,热量流失增加,进而引起轻 度体温降低。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型手术或 复杂手术。
案例三
总结词
麻醉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导致轻度体温降低。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 引起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流失。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
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使患者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性降低。
麻醉药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使患者更容易出现 体温下降。

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

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

术中低体温护理措施术前护理干预措施:1、术前告知患者及家属,目前的体温保护措施能够缓解体温降低;2、术前评估患者低体温风险,采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3、术前预保温:术前体温<36℃,实施主动加温;维持环境温度(手术室或患者等候区)为24℃~26℃、湿度40%~60%,减少皮肤散热,减少对皮肤的冷刺激;保持患者良好的热舒适感主诉;在麻醉诱导前使用压力暖风毯等加温设备进行加温保护;输注超过500ml的液体及冷藏血制品需使用恒温箱加温至37℃后使用;腹腔冲洗液建议加热至38~40℃;4、患者术中所用输液体、冲洗液等均恒温箱加温至37℃后使用。

并将挥发性的消毒液替换成医用无发挥性的消毒液,以减少消毒过程中挥发带走患者身体热量,同时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尽量缩短消毒时间,减少患者的皮肤外露。

5、应用湿热交换器来保持全身麻醉患者中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从而预防通过呼吸道大量散热,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预防术中低体温。

6、术中加强对患者的体温进行监测,并观察患者由低体温引发的应激反应。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1、术中强化保暖措施:常规记录患者体温,做好被动隔离保存热量,减少术野暴露;在主动加温后方可调节环境温度;2、应用湿热交换器来保持全身麻醉患者中呼吸道内恒定温度和湿度,从而预防通过呼吸道大量散热,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同时也预防术中低体温。

术中护理干预措施3、心理护理:患者的轻度低体温与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有关。

每位患者进入手术间后,播放轻柔愉悦的音乐,言语轻柔的向患者自我介绍,寻求患者的需求;介绍成功的手术病例,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完成手术;手术进行前的各种心理干预,患者的精神因素导致冷刺激的阈值上升,低体温发生率下降。

4、被动复温法,被动保温部位分为四肢、躯干、头部等,保温的器具有棉被、毛毯、保温毯、皮革袋等。

被动复温是通过覆盖衣物等使体温流失减慢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轻度低体温的患者。

手术室里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手术室里低体温患者的护理

健康域护理不少患者一进手术室就不自主地打寒战。

手术室真的这么“冷”吗?这与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影响有关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为什么患者会感觉手术室冷患者感觉手术冷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患者进入手术室只穿医院提供的病号服,比较单薄,导致体感温度相对较低。

2.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恒定在21℃~25℃,一方面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

有研究表明25℃~37℃是致病微生物最适合生长繁殖的温度,当温度低于这个区间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会有明显下降,而抑制环境微生物的繁殖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

另一方面手术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需要全副武装,此时需要一个合适的温度来避免手术医生的汗液洒到手术台上,将其中的细菌带到手术切口内,导致切口感染。

3.空气运动。

手术间是层流洁净手术间,洁净的空气从手术台上方送风口吹出来经过手术台,最后在两侧排风口排出,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会一直感受到迎面吹来的风,所以也会感觉到冷。

4.手术麻醉操作时消毒液的挥发、术中液体输注和冲洗液的灌注都会带走一定的体表热量。

5.患者紧张焦虑时也会感觉到冷。

体温是人体主要体征之一,人体体温调节系统恒定在37℃左右,围手术期体温在36℃以下称为体温过低,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者,易出现手术低体温。

低体温的危害有哪些呢?研究表明,低体温容易导致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凝血障碍、复苏时间延长、心血管并发症等,严重的可导致手术中猝死,因此预防手术低体温非常重要。

怎样预防低体温呢?1.手术室温度调节患者进入手术室前15~30分钟,巡回护士将手术室环境温度调至22℃~25℃。

转运过程中应给患者穿保温衣物,戴保温鞋套,使用棉被为患者保暖。

2.术中保温措施术中用三节被为患者保暖,将被子分为三节,只暴露需要暴露的部位,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流失。

术前将灌注液和消毒液放置于手术室恒温箱内,设定温度为37℃~38℃。

术中消毒,应尽量减少皮肤消毒时间。

3.加温设备的使用(1)变温毯的应用。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摘要】:手术中的低体温会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力下降、术后感染概率增加、常有意识障碍、颈项强直、影响凝血功能,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为此,本文总结了围手术期病人低体温的原因及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对围手术期低体温采取针对性的综合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关键词】:围手术;低体温;护理;进展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低体温是手术中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患者体温低于36℃,据统计,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50%~70%,多发于儿童和老年群体,且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其发生率逐步上升。

大量研究显示,低体温一定程度可以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机体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但是同样低体温的发生更可引起麻醉药物代谢减慢,麻醉苏醒延迟、术后寒战、躁动、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增加术后渗血和感染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1]。

现对围手术期发生低体温的原因、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预防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引起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麻醉因素全身麻醉时,麻醉剂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温度调节,抑制血管收缩和寒战的程度是抑制出汗的3倍。

研究表明,全麻的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2]。

另外,全身麻醉后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使大量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肺部,通过呼吸带走体内大量热量,导致体温下降。

1.2 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围手术期体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新陈代谢功能逐渐衰退,而老年人群体温普遍较低,在多种应激源刺激下更易发生低体温;与成年人相比,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低体温发生风险亦处于较高水平;体质较差的患者体温调节功能较弱,对冷的耐受力差,这样的患者较正常体质的患者在术中出现低体温的概率要高得多。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围手术期体温<36℃称为体温过低[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文献报道[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70%。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1.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1.1麻醉因素: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

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有些还能扩张血管,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3]。

全身麻醉可明显抑制正常的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使体热从核心室向外周室重新分布,是大多数患者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区域阻滞麻醉亦抑制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但比全身麻醉范围小[4]。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患者肺部,可增加呼吸道的热量的丢失[5]。

肌肉松弛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手术室内温度:手术室正常温度应该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6]。

如果空调温度设定低于22℃,再加上空气对流速度过快,往往会引发体温过低,老年人及婴幼儿更多见。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保暖不够,就易造成体温过低。

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管理

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管理
五、脓毒症:基于症状缓解的个体化治疗是脓毒症患者围术期体温管理首选。
汇报完毕
三、创伤:术前推荐测量鼓膜温度,在建立安全气道的患者中,推荐首选食管温度作为 核心体温的测量方法。对创伤患者的体温管理强调预防为先,首先与环境充分隔绝以保留 产生的热量,防止传导性热量损失。围术期应积极行复合保温措施以恢复和维持正常体温,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教学查房的准备
四、肝移植:肝移植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呈现“V”形,门静脉开放后体温最低,供肝置 入腹腔和开放为影响体温最重要的原因。除常规保温方法外,减少供体置入腹腔时与后腹 膜接触面积及“脉冲式开放”或可有效改善肝移植围术期低体温。
• 包括温热腔镜冲洗液或CO2气腹气体加温等 均可有效减少术中热量丢失。
围术期低体温防治措施 环境温度调控:对主动加温患者,环境温度可设置为手术室团队舒适温度。推荐 成人术中手术室温度不低于21 ℃,实施儿科手术的手术室温度不低于23 ℃。
药物干预措施:药物干预的目的主要是减少热量再分布(如去氧肾上腺素)和增加 代谢产热(如果糖、氨基酸)。
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体温易随室 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体温。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给患者的分级级别显示,患者分级越高,其 发生低体温的几率越高。
影响体温因素
2、手术因素
➢术前禁食,使机体产热减少;慢性消耗性患者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 ;
04 Part Four 低体温防治临床路径
低体温防治临床路径
依据围术期患者低体温评估和防治具体操作流程,在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阶段采 取积极的体温保护措施,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及后续并发症的发生率。
术前
风险评估 体温保护原则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外科手术患者,约50~70%的患者会发 生低体温症。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二、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 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 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 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 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 ,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 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 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2.分级: 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为34~35 ℃,患
者自我感觉不舒服,当寒颤出现时加速氧 消耗使病情不稳定而进入危险状态;
中度低体温:核心温度为30~34 ℃,患 者生理功能下降,然而早期在数小时内, 通过某些干预因素可使体温恢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重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0 ℃,此 时机体将完全丧失体温调节能力,只能被 动的接受或丢失热量,是一种对生命极具 威胁的状态。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2.出血增加 低温使血小板减少,功能抑制,复温
后4h仍未恢复正常。低温降低凝血物质 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 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 可导致DIC。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3. 心血管功能异常 有学者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
的高危心血管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体 温较低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 件发生率增加了300%,这是由于引发了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增加100%~700%和整个系统性血管收缩 。当体温在28℃以下时,心室激惹明显 ;25℃~30℃时出现心室颤动,可发生 死亡。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三、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1. 伤口感染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轻 度低温时由于直接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和 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组织的氧供, 同时低温往往伴有蛋白质的消耗和胶原合 成的抑制,这些均可使患者对手术伤口感 染的抵抗力降低。有报道在择期大肠手术 期间发生低温的患者伤口感染率增加3倍 ,住院时间延长20%左右。

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围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盐水纱 布擦拭 和保护组 织/ 义温盐水 冲洗体 腔 以减少散 热是 可
取的 , 此外 , 还应 注意多种散热 因素 的存在并加 以干预 。 2 3 输注低温液的护理干预 . 术 中若静 脉输注大量 温度低 的 液体 , 可诱发寒战 。而输注 预热 (7 8 ) 3 ~3% 的液体 可有效地
防皮肤散热就可预防手术时 中心温度缓慢 而线性 的下 降 , 采用 衣 服或手术 巾、 毯子 等覆 盖皮肤减少散 热 , 免不必要 的暴 露。 避 由于单层覆盖可降低散热 3 %, 0 所以 , 应尽可能多地覆盖体 表 ,
03~121, . .' 严重低温和心血管功能 不稳定者 需要每小 时快速 3
静脉推注 , J将室温调节至 2  ̄ l 8C_ 。 j
在转送患者 至手术 室之前 , 应给患 者保 暖, 尽量保 持正 常 的体温进入手术室 , 并应 测量 和记 录体 温 , 以便 提供一 个基 线
对照。采取 的干预 方法 : 前任 何时候 都不 要暴露 患者 , 可 术 尽 能避免 通过寒冷 的过 道 , 病室温度 保持在 2 ℃以上 , 使 1 以减少 热的散失和避免体温过低及并发症 的发生 。 1 j 2 术中护理干预 2 1 麻醉期间低 温的护理 干预 有资 料_ 证实 , 手术 室 的 . 2 若
重新分布 , 可在麻醉诱 导前 给皮肤及 外界加 温来 预防 , 以降低 中心与外界的温差比。麻醉时可加温和 加湿吸人气体 , 以减 少
气管内蒸发 。 J 22 皮温与体腔热散失的护理干预 . 术 中 由于大部分 体热通
直肠盥洗 。由于对低 温肢体 末端 的快速 升温会 引起肢 体末梢
引起麻醉期间最初的 中心 温度快 速下 降的主要 原 因是 体热 的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标签:手术病人;低体温;预防;护理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现象,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lt; 35℃[1]。

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循环功能抑制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量增多,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寒战导致组织耗氧增加组织缺氧等等。

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是降低术中、术后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2 环境温度过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

暴露的体表面积越大,经皮肤丧失的热量越多,这是由于皮肤和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

1.3 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当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可使中心体温下降约1~2℃[2]。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4 输液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血液,有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5 手术因素:胸、腹部手术术野消毒范围广,面积大,因消毒液挥发带走体内大量热量,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等腹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也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6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易引起体温下降。

1.7年龄对体温的影响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如1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体温可下降3~4℃[3]。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首先,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医疗团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并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易患低体温的患者,可以使用温热毯、暖室、暖床等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饮,避免因饥饿和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其次,手术团队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调整手术环境。

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以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围手术期低体温往往与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有关,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式,减少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再次,手术团队应采取有效的术中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

例如,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可以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涂抹保暖药物,或者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

同时,手术团队应在手术操作期间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体温下降时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室温,调整麻醉药物和输液速度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在术后得到持续的护理和照顾,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术后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温暖的恢复室,给予温热毯、热水袋等保暖措施。

同时,围术期低体温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等活动,以减少身体散热。

最后,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有些药物会导致体温调节失常,对影响体温的药物使用要特别关注。

此外,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避免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外源性热源,如在输液中加热。

在实施上述预防措施的同时,医疗团队还应积极教育患者和家属,在手术前和术后告知他们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使其能够主动参与预防工作。

总之,围手术期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评估和有效干预,医疗团队可以降低患者低体温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临床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患者体温过低临床护理干预
人员多与患者进行 沟通 。 2 . 3术前禁饮食 时间过 长 患者在手术之前容 易出现情绪波 动现象 , 因为患者担 心手术 的成功与否 、 以及对家人所造成 的经济方面的 问题 , 因此 , 在手术
根据各 种 因素 比如患者进 行灌肠等在 手术前过早 的措施 肠 中出现 隋绪不稳定 , 导致 的低温现象 出现 , 对此 , 医护人员要做好 道准 备工作 ,这样 会使患者 进行空腹 等待手术 时间会逐渐 的延 对患者在 手术前 的心理 疏导 , 这样 , 从 根本上能够减 少患者 出现
症的出现。 其 中包括 ; 心脏病 , 增加 出血及对 手术 切 口感染 抵抗力 的保暖措施 。
降低 等现象 。我院在 2 0 1 1 年2 月一2 0 l 2年 8月期 间 , 对6 0 例 这 2 . 5环境 因 素 类患者实施 重点 观察 , 并 且配合 积极 的措施 , 防止低 体温 的现象
老年患者会 出现皮 下脂 肪不断的减少 , 并且 患者 的血液在循 受神经 中枢 , 控制在脊髓 和硬膜外麻醉 时 , 麻 醉剂阻断 了身 体一 环过 程 中会变慢 , 新 陈代谢 的功能也会 降低 . 从 而会导致 患者 的 半 以上的神经传导功能 。 这种温度调节 的末梢性抑制就会 造成患 体 温呈现 出偏 低症状 , 对温 度出现变化感 觉敏感 度相对较差 ; 年 者低温 的发生 。
M口 口 口 N N u 日 工 N 现代护理 l
二 H 工NA r H E A L T t - I工 N口 U 日 T 口 Y
围手术期患者体 温过低 临床护理 干预



李翔燕 1 3 0 0 1 1
汽总医院 , 吉林长春
【 摘 要】目的 我院在护理干预对手术 中低体温 以及手术后寒 战发生 的影 响, 并 提出相关 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和仔细分析 。 方 法 要有 回顾性对手术患者在术 中发 生低体温 、 寒颤 出现的现象对其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 , 并采取相应 的治疗措施 。 结果 我 院对这组 的 6 0例患者进行 了预见性 的干预护理治疗 , 其中, 没有出现体温低 、 寒颤 的现象 出现 。结论 通 过治疗 我院对 老 年患者进行切实有效 的围手术期 的护理 , 这样能够对手术 的安全与顺利实 施有保障 , 又能够使 医院在周 围地 区内提高 知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新疆 中医药
93
一 一
病人 紧张 、 恐惧 、 害怕等情绪波动 , 使血液重新
分 配 , 响 回心血 量和 微循 环 , 中易 致低 体温 。病 影 术
低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极其明显 , 体温每
下降 1 脑血流量减少 6 7 出现意识障碍 、 ℃, %~ %, 判 断力 损害 和模糊 。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 , 体温易随室温 下 降 。如< 岁婴 儿 常 温下 手 术 1 温 可 下 降 1 h体 O1℃, . 5 手术 2 h以上可下降 3  ̄。 ℃ 4C 老年人基础代 谢率低 , 体温下降的发生率也较高。
16 自身因素 .
手术室采用净化空气层流设备 , 通常情况下手术室 的温度一般控制在 2 ℃~ 4 。由此可见 , 2 2c C 层流手术
3 护理体 会
痛剧烈 、 冷汗出、 气短 、 唇紫 、 肢凉等症状时, 应速告 医生和做好抢救准备 , 并配合 医生做好相应的治疗
和护理。3发病初期要绝对卧床休息 , ) 谢绝探视 , 保
证 充足睡眠 , 以减 少 气 血 的耗 伤 , 后 酌情 逐 渐 增 尔 加 活 动量 , 以利 气血 通 畅 。4 中药 宜热 服 , ) 以利 活血 化 瘀 、 阳补 气 。若 胸痛 甚 者 , 吸氧外 , 服 速效 温 除 可 救 心 丸 或 消 心 痛 , 酌 服 三 棱 、 术 、 香 粉 各 1 或 莪 沉 g
温度 。2循 环水毯 : 前将循 环水 毯铺 在手 术床 上 , ) 术 病 人 睡在 水 毯 上 通 过 调节 水 毯 的 温度 而 调 节 病 人
轻度 低 温 时 交 感 神 经兴 奋 , 率 加 快 , 肌 收 心 心 缩 力增 强 , 心输 出量 增 加 , 血 管收缩 。外 周阻 力 外周

围术期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

围术期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

围术期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田利利王文芳李晋芳(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围术期人体温度受到麻醉剂的抑制,同时由于患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导致深部体温低于36℃,即低体温。

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1],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可采用维持适宜室温,减少患者体温丢失及对输血、输液、冲洗液加温等措施,使患者术中维持正常体温,对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1围术期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药物、麻醉、环境等因素,患者体力过度消耗,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年迈患者及胸腹腔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致体温下降,这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心功能不全者更加危险。

1.1麻醉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1.1.1静脉麻醉药(如异丙酚)和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均显著降低冷反应的温度阈值,吸入性麻醉药(如地氟醚和异氟醚)也可显著降低冷反应的温度阈值。

1.1.2神经阻滞麻醉,既干扰了温度感受,也抑制了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血管收缩和寒战。

1.1.3局麻药,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相对于较高的皮肤温度,可误导中枢温度调节系统,使其耐受较高的热量散失仍不触发冷反应。

1.2环境温度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手术室都配有空调设备或空气净化系统,并且主张手术室温度设定于24~25℃为宜,患者在室温中呼吸,吸入气体为室温,呼出气体为34~36℃,以通气量5L/min,吸入气体为20℃,呼出气体为36℃计算,呼吸时机体为加温气体而散失的热量约为100.36J/min,这部分热量通过气体对流丢失[2]。

因此,手术室温度应适宜,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麻醉及手术全过程。

1.3各种护理操作的影响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要进行各项操作,如静脉输液、输血,术前皮肤消毒,摆放合适的体位等。

静脉输注的液体和皮肤消毒液与机体直接接触,这些液体极易挥发,带走体内的大部分热量。

同时操作时身体暴露于空气中,体温与室温形成温差,加大热量散发。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围手术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在手术期间,患者适当的体温下降,能够降低机体组织代谢,从而增强人体对损伤的耐受性,进一步保护机体。

但若人体体温下降过度,可能会增大患者伤口感染、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了解患者手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实现产热和散热,以此来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人体在接受手术时,低体温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温度、麻醉剂以及术中保暖措施不到位等。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回心血量,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能穿着过多的衣物,因此暴露部位较多,再加上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的温度较低,可能会使患者体热过度散失。

现阶段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能够提高室内温度。

胸腹腔大手术时,手术切口会直接将患者体内器官暴露,在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清洗液,也会加快人体散失热量的速度。

而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还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影响患者的体温情况。

由于医护人员缺少患者保暖意识,在将患者送入移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

二、术中低体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麻醉清醒时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机体代谢率及需氧量与体温有一定关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和氧的供给,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当人体处于低体温时,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使人体心率加速,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引发心律失常。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大家好
围手术期低体温病人的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 术期 “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 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 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也可以导 致很多并发症。
复合麻醉同时从中枢和外周抑制体温调节机制,较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麻 醉更早出现再分布低体温,线性期体温下降速度也更快。
(二)病人自身的特点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 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 体温。此外,当病人为创伤、脑损伤、烧伤或伴有严重感 染、甲状腺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过度瘦弱等情况时,更容易出现围 术期低体温。
被子。 施行麻醉及手术时减少暴露面积,覆盖非手术区可减少
30%的热量丢失。 手术部位皮肤用保护膜粘贴。 (2)室温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室温控制设备,洁净手术室温度应
在22℃-25℃但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C:相对湿度为40%-60%。应预先调节室温在适宜 范围,给患者适当遮盖保暖后再降室温,以使患者感觉舒 适,有利于手术操作,在手术结束前再将室温及时调高。
(四)输入大量室温液体或血液
手术过程中,大量输入室温液体或血液会明显降低机体温 度。有研究显示成人每输入1L室温下的液体或每输入 200ml 4°血液,核心体温会降低约0.25℃。
(五)室温冲洗液
研究发现对于使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如腹腔镜、关节镜 手术)来说,室温冲洗液可以将冲洗部位周围的温度降低 10度左右,而局部的低体温能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的核 心体温下降。
(2)遵医嘱给予热量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并 发症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其他对症处理。

胃癌患者术中低温性寒战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

胃癌患者术中低温性寒战保温措施的护理干预

围手术期维持的正常体温有着重要的意义 , 本科对5例 胃癌手术 0
患 者 实施 了相应 的护理 措 施 , 现将 有关 具 体情 况 报告 如 下 。
1 资 料 与方 法
11 一般 资料 .
5 例 胃癌 患 者 , 术 中行 胃大 部 切 除术 , 中男 0 在 其
性 3 例 , 2 例 , 龄 3 ~8 , 均 (30 1.) 。 者 术 前 各 O 女性 0 年 26岁 平 5. 1 岁 患  ̄ 5 工作 单 位 :10 3 西 宁 青 海省 西 宁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手 术 室 8 00
恒温箱温度调至3— 8 液体输入前进行预热 , 7 3℃, 手术结束后 , 迅速 撤 换 潮湿 的敷料 , 盖被 保 暖 。 照组 除 未应 用 保 温措 施 外 , 他 治 对 其
疗 均 与观 察组 相 同 。
1 观 察 指标 . 3
术 中持续 心 电监 护 , 测血 压 、 氧饱 和度 、 率 、 监 血 心
响 , 术 室环 境 , 放 体 腔 , 消 毒液 和灌 注 液 的使 用 等 均 易导 手 开 大量 致 患 者 散热 增加 , 低 体 温 l患 者 术 中发 生 低 温性 寒 战 会 对 机 造成 l 】 。
系统 均 无 明显 异 常 , 进行 全麻 插管 术 。o 常规 5 N患 者 随机分 为 观察
供 责心 理 需 求 , 时 又符 既 同
同 时 院领 导重 视 专科 护 理 工作 的发 展 , 分批 派 人参 加 专 科 护 士培 训 , 保手 术 室 专科 护 理 的质 量 。 施手 术 室 责任 制 整体 护理 , 确 实 充
意义。
关键 词 : 温 ; 战 ; 保 寒 胃癌 ; 围手 术期

术中如何保持患者体温?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落实术中保温措施?

术中如何保持患者体温?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落实术中保温措施?

术中如何保持患者体温?基层医疗机构如何落实术
中保温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患者的中心温度低于36℃。

几乎所有使用全身麻醉的患者都会发生低体温。

低体温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各个方面,导致机体防御能力降低,增加手术部位感染风险。

术中应采取多种措施维持患者中心体温>36℃。

①研究发现,室内温度增加到26℃,可以减少患者中心温度下降。

②使用保温材料,单层保温材料如棉毯、手术铺巾等可以减少30%的热量散失,多层保温材料最多可减少50%热量散失。

③使用循环温水床垫。

④电阻加热(加热毯)与强力空气加热同样有效。

⑤将冲洗液加热到37℃。

⑥在麻醉诱导前可事先主动加热患者,更有利于维持围手术期正常体温。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受硬件设备以及费用问题等限制,可根据实际条件,采取行之有效的保温措施。

参考如下:①术前1小时将室温调至26~28℃(手术人员进入后再降室温),尽量缩短皮肤消毒时间。

②如有恒温水毯,可在手术开始开启,温度调节30~41℃,直到患者离开再关闭。

③术中所需输注液体置于恒温箱保温37℃。

④术野使用经温盐水浸泡过的0.9%氯化钠溶液纱布。

⑤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通知病房调好病室环境温度和床单位的保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的保温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低体温患者体温护理干预的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监测手术前后体温的变化情况。

结果采取综合保温护理干预的患者,在术中、术后的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患者体温在麻醉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失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低体温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避免患者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保温;护理干预
在手术室环境中有60%~90%的患者会出现低体温[1]。

以往人们只注意到低体温对手术患者有利的一面,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减少耗氧量,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却忽视了它对机体不利的影响,如低体温可降低患者对手术伤口感染的抵抗力,可导致机体凝血功能障碍,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削弱机体的免疫力等。

近年来,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关注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及危害[2]。

本文通过对手术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11月80例静脉复合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

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2±1
2.7)岁,体重(62.5±12.1)kg。

试验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5±1
3.0)岁,体重(63.4±10.6)kg。

两组年龄、性别、体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无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合并症。

对照组为常规手术护理,试验组为保温组,且术前、术中、术后均为患者采取保温措施。

1.2 方法
1.2.1 麻醉方法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咪达唑仑0.3 mg,阿托品0.5 mg;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常规速度输注晶体液。

鼻咽温度传感器1支(M1029A,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Philip监护仪1台(MP70,荷兰飞利浦公司出品)。

1.2.2 体温干预措施两组术前将温度探头插入鼻咽部监测鼻咽温度,对照组按常规护理,除维持室温24~26℃外,无任何其他的保温措施。

试验组采取综合温度干预护理措施:增加手术室环境温度,维持室温24~26℃;手术床上铺38℃水循环变温毯;患者入室后即予加盖大棉被保暖,定期巡视;使用BW58型Biegler 静脉输血输液加温仪加温液体至37~39℃输入;术中冲洗液加热至体温水平;人工鼻行气道加温湿化等。

1.2.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麻醉前、后鼻咽温度、术中的失血量、气管拔管时间等。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采取综合保温的护理干预,患者在术前、术中的体温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未采取任何保温措施,患者体温在麻醉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失血量及拔管时间比较实验组失血量(436±132)ml,术后拔管时间(60±12)min,对照组血量(536±154)ml,术后拔管时间(80±1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钱文静等[3]研究发现,手术室21℃的室温对全身裸露及麻醉状态下的手术患者已是冷环境。

几层手术敷料在较长时间的手术中起不到保暖作用,因而患者体温往往低于3℃,术中很容易出现寒战。

此外,若患者在术前皮肤消毒时身体暴露时间过长,同时受到冷消毒液刺激;手术过程中非手术部位的暴露及手术部位暴露体腔的时间过长也易导致患者低体温。

不同程度低体温可以引起患者全身多器官系统的改变:低体温使凝血物质活性下降,易导致术后出血增多[4]。

在麻醉恢复期发生低体温会使麻醉药物在体内代谢消除过程延长,患者术后苏醒延迟,严重的低体温可使心血管系统抑制,如心率下降、心排出量下降、平均动脉压下降[5]。

低体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不利于心、脑等重要脏器的灌注。

体温下降1℃时可诱发寒战,不但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机体耗氧量增加,二氧化碳产生增加,加重心脏负担,易诱发酸中毒倾向,对老年人尤其不利[6]。

手术室温度在24℃以上可预防患者低体温[7]。

我们通过提高手术室环境温度在24~26℃,降低患者低体温的发生。

成人静脉每输入1 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200 ml 4℃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8]。

我科恒温暖箱内备有热盐水供术中冲洗胸腹腔用,每台手术配备有温度计,冲洗液温度为37℃~42℃,此护理干预是保持中心体温的有效措施。

患者在进出手术室途中,给予足够的包裹,使之于周围的冷空气隔离,手术期间用棉被覆盖患者的非手术区,特别是四肢,使暴露因素所致的体热减少至最低程度。

术前应用循环变温毯对手术患者进行预加热具有更大的优势,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减少低体温的发生[9]。

总之,术中低体温经常发生,手术室护理人员应重视低体温问题,采取确实有效的保温护理措施,避免患者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有利于早日康复。

同时,医院也增加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

运用护理手段不仅能有效干预术中低体温的发生,而且方法简单、易行,适宜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尹晓波,钟小敏,童志兰,等.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8(2):43.
[2]张秀平,任杰平.手术中期病人低体温原因分析与护理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6):1833.
[3]钱文静,钱蒨健.浅谈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及防护.家庭护士,2007,5(4 c):55-57.
[4]张淑月,朱君宇,彭延增,等.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影响及护理干预.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176-178.
[5]王明山,王世端,王爱娟,等.不同温度静脉液体对术中体温及热量的影响.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6(9):461-46.
[6]刘秋秋,李思,谢伏娟.老年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 24(3):3-4.
[7]柯丹,胡海立,刘海洋,等.不同室温下全麻患者体温变化.宁夏医学杂志,2006,28(2):139.
[8]林丽红,周美华.腹腔暴露与围术期低体温的关系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0):937-938.
[9]寿红艳,张旭彤,王建光,等.充气式保温毯对老年患者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效果.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12(6):44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