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合集下载

文体意识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文体意识下的语文教学设计

文体意识下的语文教学设计文体意识是指学生对于不同文体的特点、结构和运用方式的认知和把握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不同的文体,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设计一节关于文体意识的语文教学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运用方式,掌握常见文体的基本表达风格和结构;2. 能力目标:学会区分不同文体,并能根据不同文体的要求进行写作和表达;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体的兴趣,并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给学生介绍什么是文体意识,并解释文体意识的重要性;2. 分析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运用方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3. 通过阅读和分析不同文体的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并体会不同文体的魅力;4. 进行文体分析的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辨别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运用;5. 通过模仿写作不同文体的文章,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由讨论一下,他们都读过哪些文学作品,对不同文体有哪些感受。

2. 阅读活动:教师选择一篇精彩的文学作品,进行整篇阅读讲解,包括文体特点和运用方式。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每个小组在限定时间内分析一个给定的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并向全班进行汇报。

4. 老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小组汇报和讨论,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讲解,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写作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文体,并结合之前讲解的文体特点和运用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学生可以选择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进行写作。

6. 互评活动:学生将写好的作文互相交流,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四、评价方式: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析和写作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是否能主动发言、提出问题和参与小组合作。

2. 写作水平:评价学生写作中是否能够准确运用所学文体的特点和结构,是否能写出具有吸引力和表达能力的文章。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对不同文体的辨识和理解能力,即对文体的认识和感知。

它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受话对象以及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觉察能力。

文体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交际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体意识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使用方式,培养他们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敏感性。

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模仿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

最后,要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语言活动,例如写作、朗读、演讲等,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文体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文体意识。

除了文体意识,不同文体还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新闻报道通常追求客观、中立和简洁,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科技论文注重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要求使用专业术语和精确的数据;散文追求抒情、自由、自然,可以带有个人感情和评价;戏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要求情感冲突和冲突冲突的表达。

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

首先,要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解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向学生展示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运用不同文体的语言进行练习和实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闻报道的模拟,让他们亲自体验新闻写作的过程。

再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体学习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文体作品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文体意识和表达能力。

总之,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对不同文体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基于文体意识的散文教学

基于文体意识的散文教学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编排的散文大多为名家名篇,文质兼美,灵性飞扬,智慧哲思,情感激荡,是最优质的教学资源。

文体意识的自觉,是一个语文教师趋向成熟的标志。

因此,深谙散文文体特征,把握散文编排特点,研究散文教学策略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必做的功课。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季羡林为《世界散文精华》所作的序中写道:“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

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

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

”因此,对于散文的认识,容易含混模糊。

基于文体意识的散文教学,首先是要清楚地把握散文的文体特征,才能“姿势正确”地引导学生阅读散文、学习散文。

1.客观真实。

散文是非虚构类文体,与小说的本质区别就是“真实性”。

散文之所以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原因之一是散文的内容是客观、真实、可信的。

散文的内容是作者眼中的真实场景、真实社会、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亦或是作者的人生经历、人生体验、人生感悟,经过作者的内心烛照,抒发内心情怀、内心情思。

正如著名作家周立波在《散文特写选·序》中所说:“描述真人真事,是散文的首要特征。

散文家们要靠旅行访问,调查研究积蓄丰富的素材,要把事件的经过,人物的真实,场地的实景审察清楚了,然后才提笔伸纸。

散文特写决不能仰仗虚构。

它和小说、戏剧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这里。

”即便有的散文在细节上略有虚构,但表达的情感是绝对真实的。

如统编版教材中的《威尼斯的小艇》《梅花魂》《天窗》《走月亮》《桂花雨》均是真实场景的描写、真实情感的抒发。

2.取材广泛。

散文的取材范围非常广泛,人间天上、自然万物、古今中外、家国人事无所不包。

散文内容涉及社会矛盾、伦理道德、随笔札记、风土人物、游记偶感、小品轶事等,谈天说地、写趣抒情。

凡能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体悟美感、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皆可作为题材。

如著名作家周立波所说:“举凡国际国内大事,社会家庭的细故,掀天之浪,一物之微,自己的一段历史,一丝感触,一撮悲欢,一星冥想。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体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对文体意识的刍议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文体意识的概念、特点以及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文体意识的概念文体意识是指作品在写作时所具有的一种特定的文学艺术形式和特点。

文体是作品表现内容的特定形式,它是作者对表现对象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段的选择,是作品所表现的内容的特定形态。

文体意识是作家对于文学形式和风格的认识和把握,是作品作者对作品整体结构、逻辑关系、语言风格和语言结构以及作品形式和内容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1.固定性强:文体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固定的。

因为不同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特点,如诗歌的抒情性、骈文的夸张性、散文的随意性等。

2.多样性:文体意识也是多样的,不同的文学作品可能会融合多种文体,如辞赋中可能会融合散文和诗歌的特点。

3.时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文体意识也会有所变化。

古代的文学形式和风格与现代的文学形式和风格有所不同,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文体意识。

三、文体意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1.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文言文作为古代文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具有自己独特的文体意识。

通过对文体意识的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特点,把握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和结构特点。

2.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通过对文体意识的讲解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更要关注其文体特点,增强学生对文学的审美感受。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体意识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感知能力。

通过对文言文的文体意识进行讲解和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文体意识的分析:在阅读文言文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体意识的分析。

让学生从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表现形式、逻辑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一、文体意识的重要性二、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文体意识的策略1. 引导学生认识散文的特点在散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散文的特点。

散文不同于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需要学生有清晰的认识。

散文的随笔性、抒情性、叙事性、议论性等特点都是学生需要了解和把握的内容,只有通过对散文特点的认识,学生才能更好地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

2. 散文鉴赏与分析散文鉴赏与分析是培养学生文体意识的关键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散文作品,通过对其结构、语言、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逐步感知、理解和掌握散文的特点。

可以通过对散文的题目、题旨、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同散文作品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从而增强他们对散文文体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3. 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体验为了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来感知和理解散文作品。

可以通过文学鉴赏中的情感体验、心理揣摩和情感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情感共鸣来理解和感知散文作品中的情感魅力;也可以通过对散文作品所抒发的思想、道德、人生观等方面进行探讨和讨论,引导学生从思想层面感知和理解散文的内涵。

通过这种多层次的阅读体验,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散文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体意识和审美情趣。

4. 综合性阅读任务5. 创设情境、引发情感高中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是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感知和理解散文的特点,增强他们的文体意识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只有通过对文体意识的培养,学生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从而为他们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感觉还可以的话,后面可以写一些实例讲解】。

“文体意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文体意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文体意识”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作者:谢晓丽来源:《读写算》2018年第33期摘要语文老师在备课时总是在不断思索:语文应该怎么教?如何让课堂教学达到最好的效果?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几年,我发现,从文章的文体入手是容易操作且有效的一种方法。

从文体形式和表达技巧切入,通过解读教材,确定教学内容,探寻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使教学做到低耗高效。

关键词文体意识;文体教学;现实意义;语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3-0127-02“文体”,即文章体裁,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童话、小说、散文等。

是文章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呈现出的具体样式或类别。

我国母语十分重视文体研究,“文体论”是中国“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前,老子曾说过“言有宗”。

墨子言“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

这里的“宗”和“类”都指文体。

宋代的倪思则强调:“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生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

《文心雕龙》中说道:“夫情致异区,文变殊术,莫不因情立体,即体成势也。

”即作者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总是根据文体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翻看《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各种文体的学习也有具体的要求。

第一学段“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浅谈散文教学必须强化的四个意识

浅谈散文教学必须强化的四个意识

浅谈散文教学必须强化的四个意识巴金说,我的任何散文都有“我”自己;郁达夫说散文的最大特征有自叙传的特征。

因此散文阅读需要与这个人联系起来,通过作家所写人、景、事,领会这个人,忽略“我”的存在会出现文章内容理解上的偏差。

散文阅读必须贴近作者教散文,强化四个意识。

一、文体意识课堂教学首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内容的定位必须科学合理,一着不慎,可能满盘皆输。

不是“一千个学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是《红楼梦》,不是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

十次教学十次上法,想教什么就叫什么,随心所欲。

教学内容确定应该依据文体特点,不同文体有不同文体的特点。

散文是抒发独特感受,彰显真实自我的文体。

散文的情感是神,景、人、事是形,形是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

《背影》不是记述与父亲回家和离别的手势,而是要写对失败父亲的怜惜、敬爱。

散文阅读必须触摸作者的情感脉搏,抒我之情,表我之理,述我之志。

散文阅读应该把感受理解欣赏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阅读内容。

二、生本意识散文阅读要借助文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

而情感世界的陶冶,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比什么都重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会改造自己。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预习、自主阅读、分组讨论交流、个别质疑,圈画出阅读的收获与体会,面向全体学生研读文本;学生反复朗读,师生共同探究,平等交流对话,让阅读成为学生自己的阅读,从而强化课堂的生本意识。

我在教学《紫藤萝瀑布》时,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在课上自主阅读课文交流收获与质疑长达5分钟,师生在读美、赏美、悟美、赞美的过程中展开平等对话和激烈的思维碰撞,让生本的课堂学习达到了高潮。

三、文本意识文学通过语言反映社会生活,散文要品味语言,如何真正走进课文进行品味?主要方法是对话。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读者与编者、读者与读者、读者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应强化文体意识

阅读教学中应强化文体意识
于诗歌的形式来表达 自己内心特定的情感抱负 。这就决定 了诗歌所有 的特 点最终都指向 “ 情感性”这一特点 ,诗歌中的每一词句都是为抒 发诗人 的
44
阅读 教 学与 研 究
情感服务的。所以我们 在解答 诗歌赏 析题时 ,无论是炼字炼 句 , 是赏析 还 形象 ,或是分析情感 态度 , 题的落 答 脚点 都 应无 一例 外 的归结 到 诗歌 的 “ 情感性 ”的特点上。
摩 文中运用修辞手法 的句子 ,揣摩作 者情感转化 的句子 ,揣摩文中主 旨句 等。一 定要 遵循 字 不离 句 ,句不 离 段 ,段不离文 的原则 ;要 前后照 应 ,
以20 年 江苏 高 考 小说 《 08 侯银 匠》 为例 ,文章刻画了侯银 匠和侯 菊
等人 ,那么究竟谁是主人公 呢?从题 目来看 ,主人公 应是侯银 匠,但从篇 幅上看 ,文章写侯 菊的文字多 ,作者 究竟为什么这样安排 呢?这就要我们 理清两个人物之间的关 系了。文章花 了大量的篇幅刻画出的主要是侯菊精 细勤劳的品质 ,而这些 品质与侯银匠 可谓一脉相承,写侯菊实质是从侧面 刻画侯 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 的片段 , 面描写侯菊 ,间接烘托出 正 侯 银匠的人生况 味。更多描写女儿出 嫁前后 的情景 ,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 现中国传统 的人情美 、人性美 ,意味
强化诗歌的文体意识。
首先要强化的是诗歌形象性意识 。诗歌总是选择一定 的意 象来寄托作 者 的情感 。阅读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要动笔勾画 出诗歌 的每一句 中运用 的意 象 ,并尝试根据这些意象在头脑 中生成一幅幅具体 可感 的画面。同时调动 自己的想象来还原作者的想象或联想 ,从而使得诗歌 中原本跳跃 化的语 言 变得具体生动起来 ,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也 自然变得感性起来 。这 是诗 歌阅 读 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 也是符合人类由表及里普遍认 知规律的重要的一 步。 其次需要强化的是诗歌语言精练性意识 。诗歌语言 的精练性 决定 了它

浅谈高中写作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写作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三、 创 设 各 种 练 笔形 式 , 激 发 学 生 写作 兴 趣
主的记叙文 , 一 定 要 写 出人 物 的个 性 。另 外 , 行 文要 有起有伏 , 有 张有弛 , “ 文似看 山不喜平 ” , 说 的就是 文章要写得有波澜。 写议论文 , 要 注意文章 的布局结 构, 中心 论 点 要 突 出 , 论据要充分 , 论证要有力。 写散 文, 要 了解散文“ 形散神不散 ” 的特点 , 散文是一种 自
皆非 ,结 果 导 致 这 些 想 以形 式 取 胜 的 文 章 看 上 去 新
鲜却 内容苍 白, 在思想表 达方 面更显得浅薄无聊 。 针 对这些 问题 , 老师要指导学生注意 审题 , 选择合适的 文体 , 选择适合立 意 , 选择 自己 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 体进行写作 。 此外还要熟悉各种文体特点 ,各种文体相对应 的写作 要求 , 增强文体意识 , 熟悉 各种文体 的写法 。 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 ,多形 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 ,这样 在考试 中就可以多 些选择余地。 确定 自己写什么文体后 , 就要在 自己 的文章 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 文体 的语 言特征 。 比如 , 写记叙 文 , 应掌 握记叙 的要素 , 还要 综合运用记 叙 、 描写 、 抒情 和议论等常用 的几种表达方式 。 以写人为
二、 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要明确 , 杜 绝 作 文教 学 的随意性、 无 序 性 和 功 利 性
物” 。
那 么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的出现 呢? 怎样培养学生文体写作的规范呢? 我认为对学生 作 文文体规 范的培养 , 要从 以下几个方 面做起 :
要 充分 认 识 自 己 的写 作 能 力 。 不 要一 昧追 求 新颖 . 要选 择 适 合 自 己的 文 体

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

语文教学要强化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可见,文体意识是人们文本艺术思维趋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的体现。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诗歌、记叙文、小说、散文等不同文体概念及相关知识,将其与构成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的内容进行连接、组合和重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文体意识。

一、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1、文体是体验课文文本的契机。

语文课程标准对体验进行了特殊的强调,传统语文教学对于体验是陌生的。

如何进行体验需要摸索,而文体意识为我们进行阅读中的体验提供了契机。

首先,文体意识的形成是以体验做为基础的。

文体意识形成中“体验”的经历,正是为阅读教学中的体验提供了范本。

其次,文体意识是迅速根据文体特点进入文章行文情境的保障。

面对具体文体的课文,文体意识能够迅速的确认体验的方向和主旨。

如小说是原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虚构,是用典型环境和细节表现人物。

散文,在真实的基础上可采用艺术手法,形散而神凝等等。

这种体裁上的特点为具体进入作品,提供了具体体验的契机和方案。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不管怎样结果仍然还是哈姆雷特,在学生对课文的体验中很多人游离课文内容,感悟的结果不再是“哈姆雷特”而成为某一个生活中的具体人。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混稀了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而且也没有搞清文学文体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文体意识是对感悟具有引导作用,不仅不会将生活与作品混浠,也会分清文学作品和普通写作文体的内容,使感悟优秀课文文本时,即能深入其内,又能出乎其外,从而引导学生根据文体特点实施感悟策略。

2、文体意识是对文本的理解规范。

对作者来说,他会根据具体的主题思想和表达内容,去恰当选择从大量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存储在大脑信息库中的某种文体模式,去建构自己的作品,以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和审美理想。

他以这种文体模式为坐标和参照系,一方面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一方面又进行自由扩张和变异,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

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作者:蔡凤燕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11期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阅读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文体不同,风格不同,表现的手法及方式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当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文体意识,面对不同文体,却用同一套路,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耗时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才能高屋建瓴地使用文本,驾驭文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解读文本要有文体意识阅读是信息的解码活动。

读者要读懂文本所携带的信息,其前提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对语言代码及其组合规则的共同理解,这是文本信息传递得以畅通的保证。

而这种代码组合规则的共识,就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文体模式。

读者只有根据它所暗示的解码方式,才能“破译”作者所编制的代码规则,真正理解文本所传递的话语信息。

不同文体的文本,其代码组合及解读方法完全不同,这是由它们把握社会生活的各自方式决定的。

教师对课文进行读解,需先辨体裁,认识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特征。

否则,就会出现误读。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时,把“山一程,水一程”理解为一程山一程水;把“风一更,雪一更”理解为一更风一更雪。

这就是缺乏文体意识的表现。

词中的“一”是虚指,而不是确切的数字,它含有连续不绝的含义。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风一更,雪一更”说明风雪交加,气候恶劣。

如果把“一”当作确切数字来看待,就无法体会到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的声势;也无法体会到将士们被聒耳的风雪声惊醒,睡意全无,更加怀念温暖、祥和的故园的情感。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与文本对话时,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情感走进文本,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世界,领悟到文本的内涵,体会到文本的精妙之处。

二、确定教学目标要有文体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不同文体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文体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

说说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说说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说说阅读教学中的⽂体意识⽂体意识与⽂体知识的联系与区别⽂体是历史和社会需要的产物,它的产⽣与丰富是顺应社会发展需要的。

⼈们为了不同的表达⽬的选择不同的表达策略和⽅法,逐渐形成了各种有⼀定规律的、形式⽐较固定的⽂本模式,就是⽂体。

这从中国最早的⽂体论述中可以窥见⼀斑:“夫⽂本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曹丕《典论·论⽂》)。

⽂体意识是在丰富的⽂体阅读和表达实践中形成的对不同⽂体模式的⾃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简单地说,就是对不同⽂体有⾃觉的理解、感受能⼒,能根据不同的⽂体⾃觉选择适切的阅读⽅法和姿态,能根据表达的需要⾃觉选择合适的话语体式和结构⽅式来成⽂。

显然,⽂体是知识范畴的概念,⽂体意识是能⼒、素养范畴的概念;⽂体是⼀种知识,⽂体意识是⼀种经验,⼀种积淀,⼀种能⼒素养。

⽂体的划分,既遵从具体⽂本的话语体式和结构模式的规律性,同时关注它们承载的不同功能。

对于读者⽽⾔,⽂体是先念的客观存在,是静态的;⽂体意识需要借助具体⽂体⽂本的阅读和表达实践来培养,是动态的。

对于作者来说,情况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如果他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有现成的⽂体模式可以运⽤,直接调动相关的⽂体经验就可以了;如果现成的⽂体模式不能满⾜表达的需要,他就有可能在表达实践中创造出⼀种新⽂体来(当然要考虑其受众的可理解性和接受性)——这也是⽂体越来越丰富的主要原因。

⽂体意识的形成是不是⼀定要以⽂体知识的掌握为基础呢?显然不是,⽽是以⼤量的读写实践为基础,⾸先以整体的、感性的、经验性的状态存在于认知系统中。

阅读也好,写作也好,为什么读,怎么读,为什么写,选择什么⽂体来写,对于成熟的读者作者⽽⾔,正是对⽂体有了这种经验性的认知,就逐渐成为了⾃觉能动的⾏为。

这种⾃觉只能是来⾃于⽂体知识的感性积累和长期的读写实践带来的对⽂体规律的整体理解和把握,⽂体知识的理性学习却很难直接转化为读写实践的⾃觉能动⾏为。

增强文体意识的自觉,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增强文体意识的自觉,教出不同文体的个性——也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体意识
■瞪
也 谈 语 文 阅读 教 学 中的 文体 意识
林金 来 毛 晓 云
增 强 文 体 意 识 的 自觉 , 教 出不 同 文 体 的 个 性
( 福 州 高级 中学 , 福 建 福 州 3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 0 7 )
摘 要 : 文 体 作 为 文 本 的 外 在 形 式是 对 阅 读 理 解 的一 种 规范, 不 同 文体 特 征 决 定 了教 学 内容 的 不 同侧 重 点 。 文 体 意识 对 阅读 教 学 有 深 刻 的 影 响 ,强 化 文 体 意 识 是 语 文 教 材 的潜 在 要 求。 在 阅读 教 学 中 自觉 地 培 养 和 树 立 正确 的 文体 意 识 . 教出 不 同文 体 的 个 性 . 有 助 于 提 高 阅读 教 学 效 率 和 水 平 。 关键 词 : 文体 文体 意 识 语 文 阅 读教 学 歌 的意 象 与 意 境 具 有 很 强 的模 糊 性 , 是虚化而空灵 的 , 表现 出 来 的往往只是~个 个的意义支 点 , 其 中 蕴 涵 丰 富 而 复 杂 的 心 理积淀和思想情感 , 给人 留下 无 穷 的想 象 和 创 造 的 空 间 。 诗 歌 教 学 应 以这 些 特 征 为 着 眼点 , 只 有 抓 住 意 象 和 意境 . 突 出 诗 歌 情 感 这 一 主线 , 才 能 品 出诗 的感 觉 和 味 道 。 如教 学 《 再别康桥》 时, 意象 的 把 握 是 教 学 的 一 项 重 要 内 容 . 但在分析 意象时 . 要 着 眼 于这 些 意 象 与 作 者 的 情 感 的 关 系 。 抓住诗人的情感 , 才 是 教学 的核 心 , 可 以 设 置 这 样 的 问题 : 诗 人 为 什 么 不 是 与 人 或 校 园告 别 ? 诗 人 眼 中 的康 桥 是 怎 样 的? 意 象 的选 择 突 出 了什 么 特 点 ?与 表 现 诗 人 的 情 感 有 何关 系 ?在 思 考 时 , 引导 学 生 联 系 写 作 背 景 ,联 系 诗 人 的生 活 与情 感 经 历 .并 借 助 个 人 的生 活 体 验, 从而把握诗人的“ 情” 。这 样 学 生 不 难 体 会 到 , 诗 人 表 面上 是 与 云彩 、 金 柳 等 自然 景 物 告 别 , 实际上是在与 自己的“ 梦” 告 别, 与 自己的 回忆 告 别 。之 所 以选 择 宁静 与沉 默 , 是 因为 诗 人 内心 的 隐秘 无 法 向人 诉 说 。 于是 他 “ 轻 轻 的来 ” , “ 悄悄的走 ” , 其中的爱恋 、 缠绵 、 沉醉 、 洒脱 、 沉重等 . 需 要 读 者 借 助 联 想 和 想象 加 以补 充 与还 原 。 这种 通 过 诗 性 语 言 走 入 诗 人 心 灵 深 处 的教学 , 才是真正的诗歌教学。 相对 诗 歌 ,散 文 的情 感 更 多 的 是表 现 一 种 沉 淀后 的心 境 , 是 内在 情 感 的 自然 流 淌 。 在 所 有 文体 中 , 散 文 是最 自由 、 最 灵活 的 一 种抒 情 方 式 , 而 且 写 的是 真 人 真 事 , 真 实 地 体 现 作 者 的人 格 和性 情 , 这种真实感 、 独 特 性 与个 性 美 , 以及 蕴 涵 其 中的 人 文 底蕴 , 是散文的最大魅力 , 也 是 散 文 教 学 的 着 眼 点 。 同样 是散 文, 类 型不 同 , 教 学 内容 的侧 重点 也 应 有所 不 同 。如 果是 一 篇 说 理 的散 文 , 文 本解 读 就 应 该从 “ 说什么 ‘ 理’ , 如何 ‘ 说理 ” ’ 展开 。 小说 、 戏 剧作 为 不 同 的文 学样 式 . 有着 各 自不 同的 鲜 明的 文 体特 征 , 这决 定 了应有 不 同的 教学 重 点和设 计 思路 。存阅读 教 学 中 自觉 地培 养 和树 立 正确 的 文体 意识 .加 强对 不 同类 型文 体 的 个性 研究 , 才 不致 使文 体 的特性 淹 没 于共性 之 巾 。 三、 文体 是 阅读 理 解 的 规 范 文 体 是 写 作 的形 式 规 范 。 对作者来说 , 写 作 的 过 程 就 是 根 据 具 体 的 主 题 思 想 和 表 达 内容 ,恰 当地 选 择 从 大量 文 本 巾 抽 象 出来 的 、 存 储 在 大脑 信 息 库 中 的 某 种 文 体 模 式 ( 具 体 包 含 体 裁的特征 、 功 能、 作法、 要求 等) , 建构 自己 的 作 品 , 实 现特 定 的 写 作 意 图 和 审 美 理 想 的 过 程 。尽 管 不 同作 者 的 写作 或艺 术 风 格 有 其 独 特性 , 但 都 以某 种 文体 模 式 为 坐 标 和 参 照 系 , 都 必 须 遵 循 某 一 文 体 的 基 本框 架 和规 格 文 体 作 为 文 本 的外 在 形 式 也 是 对 阅读 理 解 的 一 种 规 范 。 对 读 者 而 言 .阅 读 理 解 的过 程 就 是 按 照 文 本所 提供 的 具 体 内 容或 形象 , 运用 头 脑 中先 于 阅 读 的 某 种 体 裁 类 型 , 解读 、 接 受 文本所携带的某种语言的 、 思想的或审美的信息 , 同 时 又 在 它 的未 定 空 白处 赋 予 新 的 含 义 的过 程 。 可见 , 一 系 列 相对 稳 定 的文 体模 式 就 是 作 者 与读 者 之 间 信 息 得 以 畅通 传 递 的桥 梁 和 保证 。 英 国的卡 勒 在 《 结 构 主 义诗 学 》 中 曾说 , 文 体 概念 提 供 了 “ 指 导读 者 同 文 本 遭 遇 时 的 标 准 或 期 望” , 把 读 者 的 阅读 “ 纳人规划 ” , 给 它 以可 知 彤 式 , 赋 予 它 以语

20139增强文体意识 加强语用教学二(刘荣华)

20139增强文体意识 加强语用教学二(刘荣华)

加强语用教学的策略
一、发掘文本语言形式 二、把握不同学段要求 三、优化语文实践活动 四、增强文章体式意识


一、在阅读教学中为什么要增强文体意识
二、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增强文体阅读意识 三、在阅读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注意什么
一、在阅读教学中为什么要增强文体意识
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 松鼠聪明活泼,学会了摘松果吃。他高高兴兴地走进了 大森林,摘了一个又一个。每个松果都那么香,那么可口。 忽然,松鼠眨眨眼睛,想起来了:如果光摘松果,不栽 松树,总有一天,一棵松树也没有了! 没有了松树,没有了森林,以后到处光秃秃的,小松鼠 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们吃什么呢?到哪儿去住呢? 对,松鼠有了好主意:每次摘松果,吃一个,就在土里 埋下一个。 春天,几场蒙蒙细雨过后,在松鼠埋松果的地方,长出 了一棵棵挺拔的小松树。 将来,这里会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树林。
2.诗歌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第一学段: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
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第二学段: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
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第三学段: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
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
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这时候渔夫想道:“他是个魔鬼,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
智慧一定能压制他的妖气。”于是对魔鬼说:“你决心要杀 我吗?”
„„
六年级下册《穷人》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 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 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 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 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甜。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 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 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 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 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 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 一顿也好!”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体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文体意识是指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要能够准确把握其所属的文体,包括散文、骈文、诗歌等,以及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文体意识对于学习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也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和纽带。

文体意识对于理解文言文具有重要意义。

文言文包括了多种文体,如散文、骈文、诗歌等,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文言文时,如果缺乏文体意识,很容易导致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

如果将一首诗歌误认为是一篇散文,就会对其表达的意境和情感产生误解。

只有具备了文体意识,才能在阅读文言文时准确把握其所属的文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

文体意识是学习文言文的桥梁和纽带。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体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散文时,文体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散文的松散自然、言简意赅的特点,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散文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在阅读诗歌时,文体意识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的艺术魅力。

文体意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文体意识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面,对于理解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时能够准确把握其所属的文体,从而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通过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文教学必须强化文体意识

语文教学必须强化文体意识

之 前 能 够 有 更 明 晰 的 文 体 意 识 ,也 就 是 说 先 想 好 是
写成 议 论 文 还 是 写 成 散 文 ,写 出 的 文 章 才 会 更 上 一 层楼 。 ” 其 实 ,像 这 样 文 体 意 识 模 糊 的 学 生 并 非 个 别 。 由于 学 生 缺 乏 相 关 的 文 体 常识 ,就 不 可 能 根 据 文 体
或去图书馆查资料 ” . ,要 不 去 “ 请 教 自然 老 师 ” ,
方 面 , 只 有 识 其 体 ,才 能 知 其 义 。 特 定 的 内
容 、特 定 的 写 作 意 图 选 择 特 定 的 文 体 :特 定 的 文 体
表 现 特 定 的 内 容 ,实 现 文 章 特 定 的 功 能 。 阅 读 文 章 , 只 有 先 了 解 其 文 体 属 性 ,才 能 正 确 领 会 和 把 握 其 特
教 师 ,大 多 数 人 在 师 范 学 校 没 有 接 受过 专 门 的 写 作
教 育 ,文 学 理 论 比 较 欠 缺 ,文 体 概 念 比 较 模 糊 。 工 作 后 , 除 了 偶 尔 写 写教 育 教 学 随 笔 、 教 学 论 文 之 类 的 东 西 外 ,很 少 涉 及 其 他 类 文 体 。 写作 理 论 的 功 底 不 足 ,教 学 实 践 的 毫 无 涉 足 ,施 教 者 本 身 的 专 业 水
吗 ? 鹬 的喙 被 蚌 夹 着 它 又 怎 么 说 话 ? 对 此 ,名 师 频
频 出招 :先 把 问题 推 还 给 学 生 , “ 大家 小组 讨论 ” ;
二 、文体意识对 学生语文能 力形成的重要意义
1 . 文 体 意 识 对 阅读 能 力 形 成 的 意 义

再把 问题推 给作 者与编 者 , “ 同 学 们 一 起 来 改 改 教 材 ,再 给 编 辑 叔 叔 写封 信 ” ;最 后 当 学 生 问 蚌 如 何 能 说 话 ,两 个 壳 是 不 是 它 的 嘴 的 时 候 ,让 学 生 “ 上 网

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写作教学中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
段 。如 记叙 文 的 细 节描 写 以及 叙 事 手 法 的 运 用 等 , 须 是 必
文体感觉 的混乱 , 以就无 法形成文体意识 。这种情 所
况不仅在 中小学 中比较普遍 地存在 , 就是在大学毕业生 中 也 比较严重地存在着 。大学 毕业马上就面 临求 职的问题 ,
在以记叙 文文 体特 点——以记 叙 为 主 的大 前 提下 进行 。 在具体运用 中要进行适 当的调 整 , 同样是 叙事手 法 , 如 用 在说 明性文体中和用在议 论文体 中及用在记 叙文文体 中 ,

学 生 文体 意 识 的缺 失
学生文体意识 的缺 失是 一种具 有普遍 性 的现象。主
要表现在两个方 面 : 是学 习 时记住 了文体知识 , 不能 一 但
用所 学 到 的 文 体 知 识 在 写 作 中 进 行 运 用 和在 阅 读 中进 行
判断 。假如你 问 中学生 什么 是记叙 文 、 什么是议论 文 、 什 么是说 明文等文体知识及它们 的区别时 , 当一部分学生 相 能准确地背下来 , 如果 你拿 出一篇具 体 的文 章 , 但 尤其是 文体 特点不太突出的文章时 , 他们往 往就无法判断 了。让
求职一般要有 自我鉴定和推 荐信 , 这两种文体属于应用写
作的范 畴 , 因此 , 式 比较 严格 , 格 要求具 有针对性 , 比普 是 通写作中的文体更易于掌握 和分辨 的, 自我鉴定要注重客 观性 , 推荐信 在客观的基础 上可以加入一些 主观 因素。但
就应该有所 区别。这种 调整 的依 据 就是使 表 达技巧适 应
不同文体 的特 点 的需要 , 有些 表达 技 巧是 特定 文 体独 有 的, 如戏剧 当中的“ 三一律 ”“ 、陡转” ,这类手法虽然也可 等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刍议文言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语言,它是华夏文明的一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其语法、词汇等基本知识,还需要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文体意识。

而关于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的讨论和探索,对于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文体意识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体意识是指对文学作品所呈现的文体特征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文言文有着丰富的文体,如骈文、诗文、散文等等,每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大量的文言文作品,逐渐形成对文体特征的敏感性和理解力,才能真正领会文言文的魅力所在。

文言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文体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材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各种文体特征,使他们从中领悟到古人的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对经典文言文名篇的解读和赏析,引导学生感悟其中的文学意蕴和时代风貌,从而增强他们对文体意识的感知能力。

文言文阅读教学还应该注重文体意识与时代联系的处理。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载体,它不仅体现了古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观念,还承载着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风貌。

在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他们理解文言文作品在时代变迁中的文体演变和意义变化,从而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和文学鉴赏水平,文言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审美情感。

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学会发表自己对文言文作品的见解和评价,敢于质疑和思考,形成独立、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对文言文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文学意蕴。

文言文阅读教学文体意识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课堂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使他们能够深入领会文言文作品的文体特征和文学魅力,同时也能够在文学阅读中获得精神享受和心灵滋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课堂千篇一律,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察文体而不去进行有关文体知识的教学。

语文老师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文体意识的教学渗透。

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高文体理论知识素养,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能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

因此,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对于不同类别的文本,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文体意识是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提高的体现。

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具体做法:
一、课程目标要学习研究
逐条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会发现,课程标准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

依据认知规律,低段教材先后呈现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做了课程要求;高段对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作出具体要求。

各学段选文文体依据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

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比如“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是阅读这类文体的学段课程目标。

“向往美好的情境”的基础是对文体特色的关注。

童话、语言等用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创设了美好情境——“童话里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图景”,让学生透过童话或者寓言的“美好情境”,去感受生命与情感的美好。

从而进入言语情境,沉入特殊的言语世界里。

再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情感与知识目标,而“展开想象”则是学习这类文体的方法和策略目标。

二、教材要研究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先后出现了“有以能力训练组元的,有以文章题材组元的,有以文章主题组元的,有以写作项目组元的,还有以知识系统组元的等等”。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不同的组元方式,体现了在不同理念和背景下对语文课程的探寻和追求。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使用的几种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式结构(我国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为正宗),放弃了“知识板块组元”的编撰形式,多以文化或生活话题进行“主题聚合组元”,以“语感”和“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

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力图避免语文教学出现过于偏重理性和知识性,忽略其形象性和感悟性,丧失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人文旨趣培养等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一个前提,即文本的个性特点。

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模糊了文本特点的界限,对文本体裁不加区别,所以会导致感情朗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看似热闹但与知识性文本并不符合的教学活动。

其实,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体知识和言语特殊表达的教学目标,多为感知性的,也一般不做术语性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文体教学目标弱化。

相反,教师要强化文体意识,要针对不同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否则,就会陷入文体意识缺失的教学“尴尬”境地。

所以,只需教师对课程目标、对教材文体有一些简单的认知和教学设想,就可以化解这种教学之窘。

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索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