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课堂千篇一律,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师要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察文体而不去进行有关文体知识的教学。语文老师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文体意识的教学渗透。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高文体理论知识素养,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能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

因此,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对于不同类别的文本,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文体意识是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提高的体现。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具体做法:

一、课程目标要学习研究

逐条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会发现,课程标准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依据认知规律,低段教材先后呈现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做了课程要求;高段对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作出具体要求。各学段选文文体依据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比如“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是阅读这类文体的学段课程目标。“向往美好的情境”的基础是对文体特色的关注。童话、语言等用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创设了美好情境——“童话里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图景”,让学生透过童话或者寓言的“美好情境”,去感受生命与情感的美好。从而进入言语情境,沉入特殊的言语世界里。

再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情感与知识目标,而“展开想象”则是学习这类文体的方法和策略目标。

二、教材要研究

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语文教材以单元形式编排,先后出现了“有以能力训练组元的,有以文章题材组元的,有以文章主题组元的,有以写作项目组元的,还有以知识系统组元的等等”。(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不同的组元方式,体现了在不同理念和背景下对语文课程的探寻和追求。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使用的几种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式结构(我国教材向来以“文选型”为主流,为正宗),放弃了“知识板块组元”的编撰形式,多以文化或生活话题进行“主题聚合组元”,以“语感”和“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教材的这种编排方式力图避免语文教学出现过于偏重理性和知识性,忽略其形象性和感悟性,丧失对学生进行情感陶冶和人文旨趣培养等问题。

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一个前提,即文本的个性特点。而在现实的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模糊了文本特点的界限,对文本体裁不加区别,所以会导致感情朗读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看似热闹但与知识性文本并不符合的教学活动。

其实,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文体知识和言语特殊表达的教学目标,多为感知性的,也一般不做术语性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对文体教学目标弱化。相反,教师要强化文体意识,要针对不同文体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否则,就会陷入文体意识缺失的教学“尴尬”境地。

所以,只需教师对课程目标、对教材文体有一些简单的认知和教学设想,就可以化解这种教学之窘。教师要不断地去探索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教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