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有文体意识.doc

合集下载

什么是文体意识

什么是文体意识

什么是文体意识
这位同学你提了好多问题,但是在你提问题的时候看出来条理性比较差,所以以后你在高中学习的时候要多注意这方面。

第二个问题,你说递进层进的区别,递进是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关系,他是句子之间进一步的关系,而层进是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段落与段落之间整体的表达的深入。

第三个问题,你说照应和呼应是一回事吗?是前后照应和前后呼应,他们就是一会事。

第四个问题,你说说明文有种总分总吗?在说明文里面,你也可以采取总分总分总的结构,这个在高中的实用文体里面,你会读到,所有的文章我们基本上都会有开头,中间有详细的介绍说明描写,最后总结。

在说明文里面没有严格的要求,一定要有总分总,但是说明一个问题,他结尾常常也会对整个物体进行高度的概括,也许对一些科技提出一些展望,对社会提出一些期望,这也是一种总结。

其实文章的结构和表达的手法在你大量的阅读尝试新的写作之后,自己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高考作文要强化文体意识论文

高考作文要强化文体意识论文

高考作文要强化文体意识【摘要】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历经数变: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到今天的新材料作文。

从对考生要求的角度来讲,高考作文逐步放宽限制,目的是让每个考生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体现高考的公平性。

但伴随而来的“四不像”文章也随之出现,并且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突出,因此,强化考生的文体意识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考作文强化文体规范文体《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应通过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应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大都采用了“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目的是给考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拓宽考生的写作思路,使考生有较大的写作空间和写作自由,从而能够在考场中充分展示自已的写作才华。

但“文体不限”是不是意味着没有任何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呢?非也。

许多考生没有文体意识,结果是写出的文章记叙文不像记叙文,议论文不像议论文,有的老师称这样的文章叫“四不像”。

针对这种写作误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本人就这一问题略谈一二。

一、考场上要快速确定一种合适的文体文体不限,并不等于不要文体。

我们清楚地知道,命题人既然提出“文体不限”的要求,那么命题所给出的话题作文,一定能用各种文体来写,并且用任何一种文体来写都能写出优秀的作文。

所以,面对考场的作文话题,每个考生都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已的特长,快速选择一种自已平时最擅长的文体。

比如有的考生形象思维发达,视野开阔,联想丰富,长于记叙、描写、编故事,就可以选择记叙文、散文、小小说、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有的考生理性思维缜密,平时好发表议论,并且判断准确,说理雄辩,就可以写一篇议论文、杂感等。

作文符合文体要求

作文符合文体要求

增强文体意识,明确文体要求——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考纲要求对于高中生来说,所谓的文体包括两大类,一是常用体裁,一是文学体裁。

平时的写作,则是要求会写一般的常用体裁,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常见的应用文。

高考作文,写得最多的则主要是议论文、记叙文。

近年来,高考语文考纲对写作的要求是“符合文体要求”,考卷上作文题目的要求通常是“明确文体”或“自选文体”。

也就是说,从全国卷到地方卷,大部分要从规范的文体里任选一种,不能写自创的、不属于任何一种文体的作文。

有的省市如福建、江西、湖南今年的高考作文明确提出要写“议论文或记叙文”。

今年北京、广东、山东等省市的高考作文虽然是“文体不限”,但从作文的评分实际来看,也是反对写成“四不像”的作文。

对于“四不象”的作文,高考评卷一般打分偏低。

因为“作文评分等级”(以新课标卷为例)中,20分的“表达”项中,“符合文体要求”是一、二等分数(10分以上)的基本条件。

不仅如此,文体不明确,还会影响内容的表达,也让评卷老师对作文“内容”项的评分失去了依据。

所以,最后的综合得分常在及格分以下。

因此,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以及高考复习时,要增强文体意识,明确文体要求,突出文体特征,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作文。

问题表现文体不符合要求的作文,有不同的表现,但最常见的还是出现在常用文体上。

记叙文中,虽然也有人物、有故事,情节也完整清楚,但叙述空洞无物,内容干瘪,简单粗略,三言两语将故事写完后,便无话可说,于是转入议论、评价,谈感受,东拉西扯,用写许多废话凑字充数。

语言平淡,缺少具体生动的描写,只有叙事的轮廓。

初读好像是记叙文,再读又有点像议论文。

议论文中,主要的问题就是在陈述论据时,抓不住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叙述拖沓啰嗦,过分追求叙事的完整,有用的没用的全都写,一个论据就占了整个篇幅的一半,或者因为没有丰富的论据,全文只写一个论据,为了凑够字数,只能将人物故事拉得很长。

语言概括性差,不能做到准确有力,让人分不清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对不同文体的辨识和理解能力,即对文体的认识和感知。

它是指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受话对象以及不同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而产生的一种文体觉察能力。

文体意识的培养对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交际能力以及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文体意识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积累不同文体的语言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诗歌、小说、剧本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不同文体的特点和风格。

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特点和使用方式,培养他们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的敏感性。

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的特点,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并模仿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

最后,要通过实际运用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文体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语言活动,例如写作、朗读、演讲等,让学生运用已学的文体知识进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文体意识。

除了文体意识,不同文体还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比如,新闻报道通常追求客观、中立和简洁,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科技论文注重逻辑严密、结构清晰,要求使用专业术语和精确的数据;散文追求抒情、自由、自然,可以带有个人感情和评价;戏剧以对话为主要表现形式,要求情感冲突和冲突冲突的表达。

针对不同文体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教学策略。

首先,要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文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解读不同文体的文本,向学生展示其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其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语言活动,帮助学生运用不同文体的语言进行练习和实践。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闻报道的模拟,让他们亲自体验新闻写作的过程。

再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文体学习的评价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问题。

通过对学生文体作品的评价和反馈,可以帮助他们提高文体意识和表达能力。

总之,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对不同文体的认识和感知能力。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

教学要有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体学习、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的课堂千篇一律,这样就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重视文体意识的价值,不能因为考试不考察文体而不去进行有关文体知识的教学。

语文老师在思想上必须重视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注意文体意识的教学渗透。

同时,语文教师要提高文体理论知识素养,对文本类别、各种文体的语体特征、结构特征和写作要领及各种文体特征的相互渗透能有一定的认识,熟悉和掌握各种文体模式。

因此,教师要有文体意识,对于不同类别的文本,我们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文体意识是语文修养和读写技能提高的体现。

从语文教学角度来讲,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具体做法:一、课程目标要学习研究逐条细读《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具体课程目标,会发现,课程标准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

依据认知规律,低段教材先后呈现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做了课程要求;高段对说明性文章、叙事性作品等作出具体要求。

各学段选文文体依据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高。

学段课程目标不仅对各种文体的学习有具体的课程要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比如“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这是阅读这类文体的学段课程目标。

“向往美好的情境”的基础是对文体特色的关注。

童话、语言等用独特的言语表达方式,创设了美好情境——“童话里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现实图景”,让学生透过童话或者寓言的“美好情境”,去感受生命与情感的美好。

从而进入言语情境,沉入特殊的言语世界里。

再如“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是情感与知识目标,而“展开想象”则是学习这类文体的方法和策略目标。

文体意识与写作目的明确

文体意识与写作目的明确

文体意识与写作目的明确引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写作,无论是写作公文、报告,还是撰写论文、小说等文学作品,都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运用适当的文体。

文体意识和写作目的的明确是高质量写作的重要基础,本文将探讨文体意识和写作目的的概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以帮助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什么是文体意识?文体意识指的是在写作过程中对不同文体的认识和意识。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了解这些特点和要求有助于我们选择和运用合适的文体来传达我们的写作目的。

常见的文体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

记叙文侧重于叙述事件或故事,通常以时间顺序为主线,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法来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情节;说明文则主要通过解释、阐述来传递信息,比如科普文章、操作说明等;议论文则以作者的观点和论证为核心,通过说服、辩论等手法来影响读者的观点。

文体的选择应根据写作目的和受众来确定。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选择合适的文体能够更好地传达我们的意图,提高写作的效果。

如何明确写作目的?明确写作目的是好的写作的关键一步。

写作目的决定了我们要传达什么信息,要达到什么效果,对于读者来说也更容易理解我们的写作意图。

1. 确定受众首先,要明确我们的写作受众是谁。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关注点和知识背景,我们需要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写作方式和语言风格。

比如,写给专业人士的报告和写给公众的科普文章在写作目的上就有很大的差异。

2. 分析写作任务然后,要分析我们的写作任务是什么。

写作任务可以是准确传达信息,也可以是说服读者接受我们的观点,或者是仅仅提供娱乐和放松。

不同的写作任务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写作手段。

3. 设定写作目标在明确受众和任务后,我们需要设定明确的写作目标。

写作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指导我们整个写作过程。

比如,我们的目标可能是让读者明白一个复杂的概念,或者是引起读者对某个问题的思考。

4. 深入了解主题最后,要深入了解写作的主题。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作文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作文

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作文高三作文训练二:切实强化话题作文的文体意识——议论文篇知识例话一、存在问题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它主要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

议论文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考场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几种常见文体中写作难度最大的一种,之所以难写,是因为它对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

而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是:(1)文体意识不明确,议论性不强.(2)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用例古板、勉强,甚至不堪用而用之;至于理论的阐述更是无力展开。

(3)在论证的过程中就是论点加上二三个事例,像小孩玩积木一样简单堆砌起来,缺乏必要的议论。

这种观点加材料,根本就无法把两者联系起来进行必要的分析说理。

(4)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容易产生思维偏向,常前后脱节,顾左右而言他。

考察学生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平时写作或考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症结何在。

其一,材料奇缺,信息库储存的信息少得可怜。

在写议论文的时候,正面论证总喜欢援引司马迁、陈景润、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的事例,一旦要用反例,又津津乐道于方仲永的幼年、牛顿的晚年。

究其原因,就是信息库缺乏写作议论文的必需的材料,事实的或理论的。

这无形之中陷入了提取信息捉襟见肘的窘境,其结果轻则用例古板,重则知其不堪用而用之,以致材料不能为观点服务。

其二,论证无力,信息的组合缺少分析的链条。

遗憾的是学生的议论文往往观点加材料(事实),缺少分析的链条,因而论证显得干瘪无力。

其三,转移论题,不具备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

当他们在对组合加工的结果进行评价、取舍的时候,无法淘汰无效思路,而误把它当作正确的设想加以肯定。

这样,学生津津乐道于离谱的话题而不自觉,便也不足为怪了。

二、应对措施对症下药,事半功倍。

在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迅速提高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言之有体(上)文体

第六章言之有体(上)文体

辅导四第六章言之有体(上)——文体第一节文体意识与写作一、文体概念(一)文体的两种含义;(二)“文体”概念。

二、文体意识(一)文体意识;(二)文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三)文体意识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

三、文体意识与写作(一)文体意识与写作之间的三种联系;(二)文体意识发展的两种途径。

第二节文章构成要素中的文体差异一、言之有物中的文体差异(一)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所谓文章材料中的文体差异,就是强调在具体写作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要注意不同文体的特定要求,只有这样,被写入到文章中去了的那些材料,才能真正成为文章的一种构成因素,而与其他同样符合文体特定要求的构成因素融合一体,这样才能写出符合文体规范的文章。

在不同类型的文体写作中,对材料的选用和表现要求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在新闻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材料的真实性之外,还同时特别强调材料的时效性,即一定要是新近发生的事情,否则就不成其为“新闻”了。

当然,新闻写作中也需要采用一些过去发生的事情为写作材料,但那一般是作为背景材料进行处理,并不构成新闻的主体。

再如,在理论文章的写作中,除了特别强调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之外,还特别强调作为论据引用的理论材料的真理性、权威性,它们应当是经过人们的实践已经证明是符合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科学认识,否则便不足以用来支持自己所提出的新论点。

同时,理论文章中所使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形态的还是理论形态的,其表现方式都应当是简要概括性的,而不应当采用详细叙述或说明的方式,否则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影响以致湮没中心论点的表达。

又如,在实用写作中,材料的选用特别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例如在产品使用说明书中,作者所提供的材料就要能为使用者提供“立竿见影”的使用范例,所以对材料的表现也必须重点突出,不搞面面俱到,否则会令使用者不得要领或是无所适从。

(二)文章思想中的文体差异之所以要把文章思想界定为“通过文章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的意旨或倾向”这样一个内涵宽泛的、不确定的可以容纳多种理解的概念,就是因为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中,文章思想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具有鲜明的文体差异,难以一概而论。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提高作文文体意识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提高作文文体意识

2024年中考作文指导:如何提高作文文体意识作文是中考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文体意识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

文体意识是指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对不同文体特点的把握和应用能力,涉及到文体的选择、掌握和灵活运用。

如何提高作文文体意识成为中学生写作中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广大中学生提高作文文体意识,实现写作水平的提高。

一、多读多积累提高作文的文体意识,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

通过广泛的阅读,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多读名家名著,尤其是不同文体的名著,可以使中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各种文体的典型表现,从中学会并模仿各种文体的写作技巧。

通过大量阅读可以扩大中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写作的内容和表达,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观。

二、灵活运用在提高文体意识的过程中,中学生需要学会对不同的文体进行区分和选择。

在实际的写作中,中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文体。

叙事文适合叙述事件经过,描写人物形象;议论文适合表达个人观点和观点论证;说明文适合介绍事物的特点和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调整语气和措辞,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体要求。

三、多练多写提高文体意识需要不断的练习和写作。

通过大量的写作训练,中学生可以逐渐熟悉各种文体的写作要求和特点,培养自己的文体意识。

在写作过程中,中学生可以通过仿写名篇、改编经典等方式来训练自己对不同文体的掌握能力。

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修改进行文体意识的提高,及时纠正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写作的规范性和逻辑性。

四、注重细节在写作中,一些细节的处理往往会直接影响到文章的整体效果。

提高文体意识需要中学生关注文章的语言运用和结构表达,注重细节。

中学生在写叙事文时应该注意事件的顺序和细节的描写,使读者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写议论文时应该注意语言的严谨和逻辑的清晰,使读者信服。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需要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通过多次修改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技巧,提高文体意识。

增强文体意识重视文体基础

增强文体意识重视文体基础

增强文体意识重视文体基础新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的精神。

新的语文教材也变以往的“文体”单元为“主题”单元,在高考、中考和平时的大大小小的作文考试中,随之出现了“文体不限”一类提示语,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这种“淡化文体”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同时它的负面效应也日渐显露出来,学生的文体意识淡薄,作文“四不像”的文章多起来。

究其原因,我觉得既有认识理解方面的偏差,也有实践操作方面的失度。

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由“文体不限”改为“文体自选”再到“自主确定文体”这一变化,进一步明确“淡化文体”要求的含义,同时也在对近年来中学作文教学因“淡化文体”出现的负面效应作必要的矫正,2007 年高考《大纲》更加明确文体的规范性,提醒我们要重视文体基础,增强文体意识,加强文体训练。

要消除因“淡化文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必须正确认识“淡化文体”的真正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必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增强文体意识,遵循读写结合的原则,在阅读中了解和掌握文体特征,在写作中进行严格的文体基本功训练,规范文体要求;必须在低年级的作文考试中,体现出阶段性的学习训练重点,体现出不同年级的侧重点和针对性。

一、正确理解“淡化文体”的内涵和“淡化文体”与文体意识的关系“淡化文体”的提出,是有一定的教学背景的,同时又是有一定内涵的,而不是一个普遍适用的“定律”。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淡化文体”是一个教学概念,而不是一个写作概念,;是针对教师而言,不是针对学生而言。

“淡化文体”的具体含义是:教学生阅读不做简单的文体知识验证;教学生作文不以文体知识作先导;作文考试时不限定文体,而由学生自选文体;评价学生作文不以文体知识作惟一标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不是不要文体。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文体意识。

尽管语文教学不能以知识作先导,但老师手里得有知识;尽管语文教学要淡化文体,但老师头脑里不能没有文体意识。

1.文体意识

1.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教学目标】:1.明确文体特点。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

【教学重点、难点】:1.明确文体特点。

2.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

【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所谓文体意识,就是写作时自觉按照文体要求进行写作,不要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地去写,写得文体模糊,不伦不类。

文体意识比较淡薄是现在高中生作文常见的一种现象,对于进入高三备考的同学们来说,如何理解高考文体要求中常见的“文体不限”?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文体不限”并非是指不要文体,而是说,只要围绕主题,采用记叙文体、散文、议论文体等都可以,但绝不是说一篇文章中可以采用几种文体。

一篇作文必须以一种文体为主,否则就成了典型的“四不像”文体,即“无文体”作文。

所以在接下来的复习中,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明确文体要求,杜绝“四不像”。

对文体缺乏明确的认识和把握,是写作之大忌。

犹如厨师不识菜系,不懂菜谱,不知配料,烧出的菜肯定不鲜不美,无色无味,难以下咽。

所以,写作杜绝“非驴非马”首先要掌握各种文体的基本特征。

1.文体特征: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2/3;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2/3;散文,要从第一人称“我”的角度来写,也就是文中要有“我”,以抒情、描写的文字必须超过2/3,兼有记叙、议论。

否则,视为文体不明。

2.文体辨析1)议论性散文和记人记事性散文形式灵活,便于抒发见解和感受,容易显示自己的文采和个性,已成为高考作文的新宠;因此,尽管一些省对“文体规范”有明确要求,但是在实际评卷过程中,往往还是对它们“高抬贵手”了,有的甚至还因为文采突出而获得较高分数。

2).然而,我们还是有必要明确一下它们与“规范”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a 议论文VS议论性散文: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有观点有论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有时还下辖三两个分论点,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组成结构清晰的系统;后者,有观点无论证,观点很多,且随意散乱,几乎是“想到哪说到哪”,没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和结构系统。

文体意识的“三个维面”

文体意识的“三个维面”

文体意识的“三个维面”作者:马玲来源:《甘肃教育》2014年第17期〔关键词〕作文教学;文体意识;模式〔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46—01所谓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

文体意识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为写作提供了编码程序。

写作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信息的编码过程。

由于社会文化需要的不同,信息的编码会呈现出不同的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而负载文体意识的文体模式,正是这些代码不同组合程序和排列格式的集中体现,即是作者建构对象世界所凭借的框架结构、图式工具。

建构主义者也主张依靠“背景知识”,以原有的经验、结构和图示为基础建构知识。

由此可见,文体意识在写作中是多么重要。

作文教学重视文体区别,强调文体意识的沉淀积累,已经成为作文教学迈向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具体说来,文体意识是一个多面体,主要由三个维面组成。

一、文体既是宏观规则,又是微观技法写作既然是一种信息编码活动,那不同的文体模式就既有普遍的编排程序,又有其自身特殊的排列组合方式。

这种信息编排、组合程序、格式特征就是写作的规则与技法,集中体现于文体模式,且只能在文体的轨道上运行。

如果脱离了文体,规则与技法便没有了凭借和依托。

人们都说“作文难”,从小学到大学毕业,还往往不能过“作文关”。

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对作文规则与技法的研究不够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要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修改加工等环节”。

其中,就有注重规则与技法的含义。

如果说,生活是基础,思想是灵魂,章法与技法就是手段。

不论写什么文章,总离不开章法和技法。

这样看来,作文教学中显然不能忽视规则与技法的传授。

目前的写作教学中,有规则与技法的讲授,但太笼统和空泛,往往是诸如“多读多写”、“意在笔先”等形而上的空洞理论,缺少操作性强且微观具体的“实用技巧”。

浅谈高中写作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浅谈高中写作教学中文体意识的培养
三、 创 设 各 种 练 笔形 式 , 激 发 学 生 写作 兴 趣
主的记叙文 , 一 定 要 写 出人 物 的个 性 。另 外 , 行 文要 有起有伏 , 有 张有弛 , “ 文似看 山不喜平 ” , 说 的就是 文章要写得有波澜。 写议论文 , 要 注意文章 的布局结 构, 中心 论 点 要 突 出 , 论据要充分 , 论证要有力。 写散 文, 要 了解散文“ 形散神不散 ” 的特点 , 散文是一种 自
皆非 ,结 果 导 致 这 些 想 以形 式 取 胜 的 文 章 看 上 去 新
鲜却 内容苍 白, 在思想表 达方 面更显得浅薄无聊 。 针 对这些 问题 , 老师要指导学生注意 审题 , 选择合适的 文体 , 选择适合立 意 , 选择 自己 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 体进行写作 。 此外还要熟悉各种文体特点 ,各种文体相对应 的写作 要求 , 增强文体意识 , 熟悉 各种文体 的写法 。 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 ,多形 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 ,这样 在考试 中就可以多 些选择余地。 确定 自己写什么文体后 , 就要在 自己 的文章 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 文体 的语 言特征 。 比如 , 写记叙 文 , 应掌 握记叙 的要素 , 还要 综合运用记 叙 、 描写 、 抒情 和议论等常用 的几种表达方式 。 以写人为
二、 教师的作文教学计划要明确 , 杜 绝 作 文教 学 的随意性、 无 序 性 和 功 利 性
物” 。
那 么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 的出现 呢? 怎样培养学生文体写作的规范呢? 我认为对学生 作 文文体规 范的培养 , 要从 以下几个方 面做起 :
要 充分 认 识 自 己 的写 作 能 力 。 不 要一 昧追 求 新颖 . 要选 择 适 合 自 己的 文 体

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

文体意识作者:蔡凤燕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11期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阅读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文体不同,风格不同,表现的手法及方式也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当前,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缺乏文体意识,面对不同文体,却用同一套路,千篇一律地进行教学,这是语文阅读教学耗时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文体意识,才能高屋建瓴地使用文本,驾驭文本,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解读文本要有文体意识阅读是信息的解码活动。

读者要读懂文本所携带的信息,其前提是在作者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对语言代码及其组合规则的共同理解,这是文本信息传递得以畅通的保证。

而这种代码组合规则的共识,就是一系列相对稳定的文体模式。

读者只有根据它所暗示的解码方式,才能“破译”作者所编制的代码规则,真正理解文本所传递的话语信息。

不同文体的文本,其代码组合及解读方法完全不同,这是由它们把握社会生活的各自方式决定的。

教师对课文进行读解,需先辨体裁,认识其内在的和外在的特征。

否则,就会出现误读。

如:有的教师在教学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时,把“山一程,水一程”理解为一程山一程水;把“风一更,雪一更”理解为一更风一更雪。

这就是缺乏文体意识的表现。

词中的“一”是虚指,而不是确切的数字,它含有连续不绝的含义。

“山一程,水一程”说明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风一更,雪一更”说明风雪交加,气候恶劣。

如果把“一”当作确切数字来看待,就无法体会到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的声势;也无法体会到将士们被聒耳的风雪声惊醒,睡意全无,更加怀念温暖、祥和的故园的情感。

不同文体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与文本对话时,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用不同的眼光、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情感走进文本,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世界,领悟到文本的内涵,体会到文本的精妙之处。

二、确定教学目标要有文体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对不同文体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可见,文体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

树立文体意识 打造靓丽美文

树立文体意识 打造靓丽美文
才能负载一定信息 , 实现写作意 图。因此 , 写作应 形象说话 , 只有把立意 内化为 “ 或 “ 人” 事”, 因而 , 树立文体意识。

写作时应 当让事件载着 自己对生活的关注、 认识与
标 题上体 现文 体意识 思考 , 展示 自身思想成长、 升华的过程 , 并且 用恰 很多时候 , 我们从文章的标题就能大致看出文 当的抒情、 议论表现出来。
是 一件什么事 , 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 前因后果陈 品 , 实现特定的写作意图。 文体的选择 , 一方面与表达 目的和接受对象有 述清楚。在叙述过程中 , 必须有事情的发生、 发展、 高潮 、 局。叙述的可以是重大的典型的事情 , 结 也 关。恩格斯写的悼词 (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主要 ) , 可以是 I常生活小事。议论文则不一样 , t 它首先要 是为了揭示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以强调他的逝世是无
求事例的典型性 , 因为典型的事例才能增强说理的 产阶级革命的巨大损失 , 同时也是面对来到墓地的
备好上路。 ”观点明确。而有同学采用记叙文文体 ,
论证 : 学会放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学会放
那就必须通过叙 “ 事”的方式来表 现主题 。他开篇 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学会放弃是一种高尚的情
写道 :“各位考生请抓紧时间 , ‘ 离本场考试结束时 操…… 间还有一个I f 。 监考老师的话音刚落 , J -’  ̄ H 考场里立 结尾 : 朋友们 , 让我们学会放 弃吧。学会放 即就 多了几声叹息。‘ 天啊 , 一个小时 , 既要填 弃 , 我 你将在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之际迎来 “ 柳暗花

A - 写作时光
2 XI UOS GUANG 0I EZ HI
得太快 , 却聪 明得太迟 。是啊 , 每每我们恍然大悟 长河中。虽然人生短暂 , 但我们应该尽量使它变得 时, 却已发现我们老 了。张洁说 :‘ 找到 了水源 , 有意义些 , 学会放弃无疑是一种 明智的选择。( 明 才发现没有盛上它的容器。 所以 , ’ 我想说 :‘ 请准 确提出自己的观点 )

高考作文要有文体意识

高考作文要有文体意识

高考作文要有文体意识作者:韩延明来源:《新高考·高三语文》2012年第12期人有躯体,文有文体。

裁衣须合体,为文也必须符合文体要求。

所谓“文体”,是指《考试说明》所说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以及常用应用文等文章体裁。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其次是指所写文章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1. 符合文体要求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高考作文要求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四大类文体。

试题或是指定某种文体,如“写一篇议论文”、“写一封回信”;或是排除写某种文体,如“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

如果是指定文体,考生就不能随意更改。

如果是排除式的,比如“除诗歌外”,那么考生可写的文体种类就相对较多。

即使写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也可看成是记叙文的扩展和延伸。

近几年高考作文大多为“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使得考生在文体选择上有了更大的自由空间。

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试题不限定文体给了考生选择的自由,但是考生一旦选定了议论文,就要按议论文的模式去写,选定了散文,就要按散文的笔法去写,切不要写成“四不像”。

每年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都把“符合文体要求”、“基本符合文体要求”、“不符合文体要求”作为评判作文优劣的重要依据,务必要高度重视。

2. 文体规范高考写作时要有清晰的“文体感”,即对文章体裁有一种敏锐的感觉,有一种具体的印象,有一种轮廓的认识。

记叙文的目的是要动人以情、示人以范,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的基本特点是记叙的条理性、材料的直观性、结构的时空性、语言的形象性。

议论文的目的是晓人以理、导人以行,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的基本特点是观点的鲜明性、材料的典型性、议论的深刻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严密性。

说明文的目的是要授人以知、教人以用,以说明、解释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它的文体的基本特点是说明的科学性、材料的知识性、结构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

文体意识、文体特点与教学策略一、文体意识三国时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宣雅,书论宣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

”这是对文体发表的最早议论。

周作人1912年的《童话略论》与《童话研究》以儿童文学最重要的文体“童话”为研究对象。

1914年他又关注了儿歌。

1920年在“儿童的文学”的正式宣言中,周作人已确立了明确的儿童文学文体观念,并针对儿童不同年龄特征给出对应的文体形式……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家潘菽也对文体和思维的关系有过阐述:“阅读体裁不同的文章,理解的难易不同,对思维活动提出不同要求。

”从此开始了对不同文体阅读的心理学思考。

《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专设了“关注语文教学的文体意识”的话题。

“编者按”提出:“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素养。

文体意识的培养不仅要清楚文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

”这里,从语文素养的高度,提出了文体应在学生语文素养积累过程中发挥应用的价值。

然而,当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育还是高喊“齐步走”,众人同归,千篇一律,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存在严重的人文化、划一化倾向。

从教材编写看,主题单元组文淡化了文体意识。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保护美好家园”为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只有一个地球》是说明性文章,《鹿和狼的故事》是记叙性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为讲演稿,《青山不老》则是通讯。

这种编排方式给教师带来错觉:教学只要落实“保护美好家园”的主题,不必考虑所选课文的文体。

从教学现状看,忽视文体的现象普遍存在。

一位名师执教《鹬蚌相争》时,一位学生质疑:鹬与蚌你一言我一语在斗嘴说话,蚌说话就要张嘴,一张嘴鹬不就脱身了吗?鹬的喙被蚌夹着,它又怎么说话?对此,这位老师频频出招:先把问题推还给学生:“大家小组讨论讨论”;再把问题推给作者和编者:“同学们一起来改改教材,再给编辑叔叔写封信”;最后当学生问蚌如何能说话,两个壳是不是它的嘴的时候,又让学生上网或去图书馆查资料,或者去请教自然老师,或者设法弄只蚌来自己观察发现。

谈谈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谈谈高考作文中的文体意识
谈谈高考作文中的 文体意识
吴斌毅 镇江市丹徒高级中学
“自选文体”,落笔成文。这 自选文体” 落笔成文。 样的“松绑”政策, 样的“松绑”政策,当然不是降低 了高考对文体的要求, 了高考对文体的要求,而是给考生 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 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 允许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得心应手 的文体行文, 的文体行文,从而使他们能够最大 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限度地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你见过那手执金戈、 你见过那手执金戈、驰骋沙场的将 士吗?他一生厮杀沙场,抛头颅, 士吗?他一生厮杀沙场,抛头颅,洒热 奋不顾身,英勇作战, 血,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即便是战死 疆场,青山埋忠骨,他仍大勇无畏, 疆场,青山埋忠骨,他仍大勇无畏,大 义凛然,可他觉得快乐无比。 义凛然,可他觉得快乐无比。因为他想 这就是他一生的快乐。如此披荆斩棘, 这就是他一生的快乐。如此披荆斩棘, 栉风沐雨,他毫不顾忌, 栉风沐雨,他毫不顾忌,只带着追求与 思想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思想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三、强化作文的文体意识 ——散 文篇
散文写作上有以下六个特点: 散文写作上有以下六个特点: ①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②思想警辟,诗意盎然 ③短小精悍,自由灵活 ④形散神收,博而不杂 ⑤直抒胸臆,自具风格 ⑥惨淡经营,文采斐然
例文: 例文: 月下独酌话追求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又是一度月圆。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又是一度月圆。 我一个人独倚窗边,望着宁静的夜空, 我一个人独倚窗边,望着宁静的夜空,心 中茫然, 中茫然,似是柳絮又如寒烟的心在这样的 夜空中飘荡着。 夜空中飘荡着。 曾奋笔疾书、发奋图强,但成绩不好, 曾奋笔疾书、发奋图强,但成绩不好, 使我忧心忡忡、黯然失色, 使我忧心忡忡、黯然失色,自己没有找到 快乐,或者与快乐失之交臂, 快乐,或者与快乐失之交臂,但这仍无济 于事。 于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要有文体意识课程目标:1.《课标》第四阶段写作目标要求:学生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确常见文体类型,了解文体对于写作文章的重要性,树立写作要有文体意识。

2.借助学生例文发现写作过程中有关文体方面的问题,通过课文例子比较明确记叙文和议论文文体差异,提升学生文体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例子比较鉴赏明确记叙文和议论的文体差异,提升学生文体意识。

教学难点:解读课标要求,在明晰文体特征中提升文体意识,修改范文,强化文体意识。

教学方式:微课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写作指导课,提及写作,大家可能很自然想到:审题要准,立意要高,语言要生动等等,这些对写出好文章,的确很重要。

不过,今天老师要和大家谈的是——写作要有文体意识。

首先,我们要明白“文体”是什么⋯⋯二.文体的含义与分类:顾名思义,“文”是指文章,“体”是指体栽,文体,就是指文章的体裁。

同学们知道文体有哪几种呢?回想一下,我们学过的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国石拱指桥》《敬业与乐业》⋯⋯这些文章从表达方式上,我们可以把文体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外加应用文——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广告、请假条、新闻等就是属于应用文的范畴。

三.名人说“文体”南朝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写道:“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

”这里的“体制”就是“文体”,意思是:有才华的人学写文章,应当端正文章的文体。

清代的梁启超在《作文教学法》中指出,不懂规矩、无规矩的文章算不得巧文章。

(上述言论,说明文体很重要,连大作家大学者们都要重视文体,我们同学又怎么能忽视文体呢?)。

梁启超进一步指出,文章做的好坏,虽然是技巧问题,技巧与天生才气有关,不是后天教养的来的,但是作文的规矩规范却是可以教,可以学的。

四.课标观“文体”课标是我们教与学的行动指南,咱们先一起来看看《课标》对初中生写作做了怎样的要求呢,课标明确规定:“学生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它要求我们在初中阶段必须学会写四类文体。

五.写作中突出文体问题课标规定很美好,可我们同学实际写作现状又如何呢?接下来,看看某同学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开头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天、每一分,甚至每一秒中,人与人之间都在发生着联系。

人们一直生活在三大情感,即友情、爱情、亲情之中。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最温暖的就是亲情。

”同学们,这是典型的议论文开头,作者首先摆出了自己的观点:亲情最重要最温暖,按常理,文章接下来应该讲:为什么说“亲情最重要”,可作者这样写道:“小时候,我头上生了疮,一大块头发脱落,并且有扩散趋势。

这可把妈妈急坏了,四处求医效果又不大。

不知妈妈从哪里听说有一家偏远的小诊所,是治疮的“专家”,妈妈带我立马赶去⋯⋯”作者笔锋一转,讲了一个妈妈找医生送我去治疮的故事。

结尾又是怎样的呢?,先是大段排比句抒情:“啊,妈妈,你就是我雨天里的伞,是滋润我心田的甘露,是轻抚我面颊的春分⋯⋯啊,母爱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座大山,蕴藏着万物,哺育我们成长⋯⋯”作者极力赞美母亲歌颂亲情。

最后写道:“这就是亲情,不计成本,不求回报⋯⋯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珍惜并感恩,因为亲情是最伟大最重要的。

”议论号召大家要感恩亲情。

这样作文,同学有没有觉得非常眼熟?说是议论文吧,中间又有几大段的记叙,说是记叙文吧,首尾又是议论抒情,篇幅上几乎占去全文的一半,这是典型的“四不像”、无文体作文,必须改正。

当我们审清题目,一旦确定某种文体后,就得遵循它的基本框架和规格来写作。

比如,写信,无论你写给谁写什么内容,你都得遵照书信的格式;写说明文,就得像《中国石拱桥》那样,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语言要求准确严密⋯⋯初中考试中,大多数是写记叙文,但我们同学常常把记叙文和议论文杂糅在一起,写成像上面的“四不像”作文,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区别:六.明晰文体特征,提高文体意识(表格形式呈现)(1)首先选材上,两者选取的材料都要服务于文章的中心,但记叙文选材侧重于自己身边的人、事、物。

同学们,翻翻课本:挑座位买橘子的父亲,触发对生命感悟的一树藤萝花,一只羚羊木雕引发一场亲情与友情的碰撞等等,这些人、事、景物,我们是不是读来倍感亲近呢?而议论文选取的多是名人名言,如《敬业与乐业》中出现的——孔子、庄子、曾国藩、名僧百丈禅师,是不是觉得很“高端威严”呢?(2)其次,记叙文,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即该事件来龙去脉记述详细,具备记叙文的六要素。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人物“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起因”玩弹子游泳玩厌了”于是去爬悬崖遇险最后脱险。

可是议论文的事件具有高度概括性,如《敬业与乐业》中,百丈禅师不劳作不吃饭、“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往往三言两语,讲清楚是什么事即可,而故事时间、地点、起因、结果一般是没必要写的。

(3)再次,记叙文,有一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故乡》里中年闰土(出示不读)“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作者通过闰土的外貌、衣着、语言、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将一个苍老贫困,麻木迟钝的人物栩栩如生展现我们的眼前。

而议论文事例中的人物,是用做论据的,来证明作者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所以无需对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等方面做主观描写。

(4)正因为以上原因,使得记叙文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

同学们,你觉得到什么程度才算“主要”呢?老师个人觉得:它们的篇幅要占据全文的四分之三以上。

当然记叙文中也可以有议论性的抒怀或感悟,如课文中这些句子(出示不读):“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走一步,再走一步》”“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紫藤萝瀑布》”“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这些句子,大家留意它们出现的篇幅和位置了吗?是的,在结尾,卒章显志,言简意赅。

同学们,你写记叙文是这样处理的吗?议论文则正好相反,议论为主。

(5)结构上,记叙文最常用的是纵式结构,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展开故事情节。

如《爸爸的花落了》是在毕业典礼前、典礼中、典礼后,这一时间线上,利用回忆插叙,将学校、医院、家里众多事件、场景,井然有序的编排一起。

议论文结构上一般是逻辑推理的顺序,先引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即“论点+正面讲道理(举例子)+反面讲道理(举例子)+总结”。

例如《敬业与乐业》中“有业”部分的论证过程。

总而言之,同学要记住:写记叙文,主要以讲故事来表现思想感情,力求以情动人;而写议论文,是阐述自己的观点,要讲道理摆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力求以理服人。

七.学生反思与修改作文同学们,对比老师的讲解与举例,你觉得自己的作文中,就文体规范而言,你最需改正的是什么呢?好的作文都是从不同角度修改而成的,课前那篇“亲情”作文,该如何修改成一篇“得体”的记叙文呢?开头,可以直接删去议论,开门见山叙事;第二种方法:改议论为描写:如(出示修改稿)原作:修改: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天、又到了柳絮飘飞的季节,望着这每一分,甚至每一秒中,都在与他人发生着联系。

人们一直生活漫天飞舞的柳絮,我的思绪竟也随着在三大情感,即友情、爱情、亲这轻盈的柳絮随风飘拂⋯⋯情之中。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最温暖的就是亲情。

景物描写,既暗示时间,又引发对往事的回忆⋯⋯结尾呢?可以直接删除最后的议论段,过多的抒情排比句,反成败笔,不如这样修改:(出示修改稿)啊,妈妈,你就是我雨天十三年了,妈妈,你给我的保护里的伞,是滋润我心田的甘露,又何止这些?我生病发烧时,是你半夜是轻抚我面颊的春分⋯⋯啊,陪我去医院,我玩耍摔跤时,是你过来母爱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搀扶起了我,我每次感冒时,是你给我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首煮汤药⋯⋯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妈妈,你给了我太多的保护,是的,唱;母爱就是一座大山,蕴藏你就是一把伞,一把永远保护我,爱护着万物,哺育我们成长⋯⋯我,让我依靠的伞。

亲情,不计成本,不求回妈妈,我的依靠⋯⋯报。

父母为儿女呕心沥血,消磨掉了青春与健康。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珍惜并感恩,因为亲情是最伟大最重要的。

将结尾过多的抒情句子,改成略写的生活场景,保留几句简洁凝练的感怀。

与原文相比,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时间悠长,情意绵绵的味道?叙文的框架结构更清晰了吧?主体部分,人物的刻画、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大家课后去思考。

同学们,老师讲解的只是一点粗浅的文体知识,而文体意识,是人们对不同文体的一种自觉的感受与理解的能力。

这种素养,主要依靠大家在平时阅读中,比较感受和理解各类文体知识和规范,并将它有意识的运用到写作中去。

祝愿我们同学早日写出既“得体”又具自己风格的好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