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中的意象艺术概述
试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试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摘要: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歌主流中,顾城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
他是著名的“朦胧派”诗人。
他的诗歌风格简单质朴,具有浓厚的童真色彩,因之被称为“童话诗人”。
他用他独有的童稚的诗句,在时代的大合唱中寻找真我。
用充满生命活力的意象,纯真忧伤的意象,大自然中的意象以及充满想象力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装扮诗歌中的童话世界。
这些意象承载了顾城的思想感情,为顾城诗中“童话王国”的构建加砖添瓦。
也让我们在这样丰富多彩的意象中来体悟顾城的喜怒哀乐,在他的童话世界里感受明朗清新的气息,在他童真的语言中来体验童话世界里的美好。
关键词:顾城诗歌;童话诗人;思想情感;意象在中国这个“诗的国度”里从来不缺乏“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仰望星空的烂漫诗人,也不缺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俯察万民的现实主义遗风,更不缺乏“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铿锵气概。
生于这个涵养丰富、包容万象的诗的国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幸福和骄傲。
然而历史的进程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近代以来物质经济的落后必然影响到上层建筑文学艺术的回落,中国诗歌也面临着革旧立新的现实状态,浩浩荡荡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为中国文艺界的发展指引出一条“向西看”,“向前看”的发展方向。
这让彷徨不知所措的中国诗歌如沐春风,如遇春雨,不再是闻一多先生所谓的“吹不起半点漪沦,一沟绝望的死水”,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如雨后春笋般悄然破土。
浅析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2象征化的表现特征
美国学者劳·坡林指出:“象征的定义可以粗略地说成是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自身”。也就是说象征是通过某种形象暗示多种寓意,使之超越这种形象本身所带表的含义。
在顾诗中随处可见这种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如《布林的档案》:“他一步跨出了摇篮/用一张干羊皮/作了公文包/里面包着一大堆高度机密的尿布/他开始到政府大厦去上班。”在艺术表现手法中,象征、通感、变形、意识流这些技法通常是不能完全区分开来的,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有很多共通之处。在上面的诗中,“摇篮”是指让人类幼年的孕育期,“跨出了摇篮”即是说走出了幼年、童年,迈向了成人世界,“干羊皮”指的是羊皮卷,是十分庄重的,原本拿着“干羊皮”作的“公文包”去政府机关上班应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但那公文包里包的却是“一大堆尿布”,使之显得十分滑稽荒唐可笑,而且那公文包前的修饰词是“高度机密”,其调侃反讽的语气是十分显而易见的。在《布林好像死了》:“墓地上乒乒乓乓的/开出了正方形的花朵”。花开是无声无息的,但这里却用“乒乒乓乓”这个表示声音的词来指视觉上的花开的过程,“乒乒乓乓”此时已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听觉上的意义,更是一种思维的流动。这奇妙的语言组合,不能不说是诗人发挥了他奇特的想象力,虚拟的花开的声音实则是他的感觉、心理意识,是心理在发生变化,情感的微妙变化、升腾使人产生了幻听,他“将视觉、听觉、感觉融会贯通,打破了传统的理性逻辑,如能体会到意识的变化,也就会觉得翻逻辑的语言是合情合理的。”
论顾城诗歌的意象艺术
引言对于中国当代诗坛来说,一九九三年十月八日无论怎样评价都是令人痛心疾首的日子。
朦胧派诗人顾城杀妻后然后自杀的事件宣告了一个充满彩云、塔松和雨珠的童话世界在一瞬间坍塌。
对此,受到刺激的读者、评论家一时众说纷纭。
但大多数都停滞于这一爆炸性事件的感情用事的道德评说上.当一个诗人用握笔的手最终操起一柄斧头时,一切语言都变的软弱无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血迹都变的黯淡而冰凉,诗人留下的诗作为一种固化的精神产品继续延续着诗人的精神生命.他的诗集主要有《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岛、顾城诗选》《黑眼睛》《顾城诗集》《顾城诗全编》等.其公认的代表作主要有《一代人》《远和近》《生命幻想曲》等。
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独特风格的诗人,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着他,在冰冷的一闪中制造了那个邪恶的瞬间?逝者已逝,许多喧嚣和聒噪已渐渐平复。
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对于诗人顾城——这个爱幻想的孩子,怎样在自己构筑的童话王国中一步步走向幻灭的呢?与同期的诗人相比,他既不象北岛冷峻、深沉、富批判精神,又不象舒婷的人道、自尊、富有温情,他显得纯净、有灵性而富幻想。
顾城的诗歌是特殊的,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意义,并且有着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过程、这特别表现在意象、意境及语言等方面。
意象作为诗歌的元素,是体现着诗歌生命的基本结构内核和功能单位.郑敏说:“诗人的创造灵感与对生命的敏感与经验都凝结于意象之中”,意象犹如情节之于戏剧与小说,“它诗歌独特的叙述方式”[1]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被舒婷称为“童话诗人"的天才人物,以他那不泯的童心,既爱幻想又敏感忧思的气质,用他独特的意象表达方式建造了一座与尘俗对抗,充满温情、纯洁的童话世界。
本文通过对顾城诗作的剖析,结合他的人生历程,力图剥去他身上云山雾罩的意象屏蔽,根据意象所形成的意蕴,来展示他走向终结的过程,探询其迷幻的内心世界.最终解开他飘忽不定、猝然陨落的秘密。
第1章自然的意象中透露出纯真--沉醉(1964—1978)顾城,1956年生于北京,其父为诗人顾工。
顾城诗歌意象的七种表现手法
顾城诗歌意象的七种表现手法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便是意象的呈现。
而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首先是象征隐喻法:这也是诗歌新艺术的中心,它打破了真实描写和直抒胸臆的传统表现手法,使诗人的抒情角度转移,诗中的象征从表面看上去毫无联系,也无所指,但深层却有无穷的意蕴,诗的感染力也就在于此,早期象征主义大师马拉美反复强调(2)“诗只能暗示,如直呼其名,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之三”。
是的,诗的魅力不体现在直观和如实地描绘,也不是在证明什么,它总是在暗示什么,象征性的加以启迪也是现代诗的一个重要特点。
象征手法与古典诗歌“由此至彼”,“言此意它”的比兴手法极其相近,从根本上说,象征也是一种比兴,或者比兴是象征的一种表现手法,比是求诗的形象化,兴是求诗的言外之意,所不同的是象征手法经常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诗歌主题也就呈现了多义性。
例如开头出现的小诗《一代人》,它是由“黑夜”,“我”“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构成的意象组合,它们既有其本身的客观意义,所代表的内在含义又都超越了这些词汇固有的客观意义,加上题目的指示,因而具有了强烈的象征性,即“黑夜”象征置于那一代人心灵上的阴影,“眼睛”象征一代人探索的眼睛,双是渴望光明的眼睛,而诗中的“我”则象征着一代人。
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诗歌象征的审美特性,实际上就是意象的一种内在的美学特性。
顾城诗歌的意象世界中的隐喻表现手法与象征一样也是具有其暗指性,通过一个非直接的比喻来使情思或感觉具体化;通过隐喻创造的意象,诗人的情感往往藏得很深,我们最先接触到的仅仅是意象的直观世界,而要进一步体会“幕后”的心灵世界,需要一段路程。
诸如他在《生命幻想曲》中这样写: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前一节里用“瀑布”来隐喻“阳光”,随之又用瀑布洗黑人的皮肤,来隐喻阳光晒黑我的皮肤,而皮肤被晒黑,原是一种健康美的标志,因此,它们之间复杂而又巧妙的隐喻结构所形成的意象正如一位意象研究者所说的:“两个视觉意象形成我们称之为视觉和弦的东西,并且合起来提示了一个与二者都不同的意象。
以弧线为例简析顾城诗歌意象的特点
诗人在写作时想象的流动、跳跃就促进了文本意象的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跳跃性,扩大了语言的能指和所指的内涵和外延,如朦胧诗人顾城的《弧线》。
顾城习惯于运用奇特的想象、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和独特的意象组合来凸显他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
诗人在《弧线》中,通过跳跃的想象由“鸟儿”联想到“少年”;由“少年”想到“葡萄藤”;由“葡萄藤”再想到“海浪” ,把互不联贯的4个意象巧妙组合,共同置于“弧线”之下,从特殊感觉出发进行深度意味的探索,使“弧线”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诗化意象。
正是由于作者丰富的想象能力,才使文本的写作思路更加开阔,从而创造出成功的文学作品。
想象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这就要求文学写作者要深入生活,以现实为基础,以激情为动力,去接触事实,接触越多,储存的表象材料就越丰富,并利用联想式等方法训练自己,那么其想象能力就越强,其写作的幅度就越宽。
顾城最美的诗
顾城最美的诗介绍顾城(1956年-1993年),是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和评论家。
他的诗歌以深情、细腻、充满哲思和音乐感而著称,被赞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之一。
本文将探讨顾城最美的诗以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顾城的诗歌世界顾城的背景与影响•家庭背景与文学启蒙•受到西方文学与诗歌的启发•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顾城诗歌的主题与意象•关于爱情的诗歌–深情和细腻的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对爱情的痛苦和失落•关于城市的诗歌–描绘现代城市的景象–表现城市生活的喧嚣与孤寂–反思城市文明对人的影响•关于自然的诗歌–对自然的赞美与倾诉–借自然景观表达内心情感–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美的诗:《一夜之间》诗歌背景《一夜之间》是顾城的代表作之一,被公认为他最美的诗之一。
这首诗是在他与爱人宋晓云的一次分别之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爱情的追求和思念之情。
诗歌分析1.第一段: 描述一夜之间的变化–描绘夜晚的变幻多姿–利用比喻和形象语言表达变化的迅速与剧烈–展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敏感2.第二段: 表达对爱情的追求–将爱情与自由、宇宙相联系–捕捉瞬间的美和爱情的神秘感–表达对爱情的渴望和无限追求3.第三段: 描绘爱人的形象–借助具体的细节描写,展现爱人的美丽和吸引力–通过比喻、隐喻等修辞手法,增强形象的神奇感与永恒性4.第四段: 表达对失去的思念–表达作者内心的痛苦和伤感–显现对幸福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追寻诗歌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无限渴望与追求•利用形象化的语言和音乐感的表达手法,展现了瞬间的美和爱情的神秘感•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思了人与时间、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等关系顾城的诗歌风格与影响诗歌风格特点•深情、细腻、音乐性•独特的形象语言和比喻手法•对爱情、城市、自然等主题的关注与表达•受到西方文学和诗歌的影响,融合了中西方文化元素诗歌影响•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引领了中国现代诗歌的新潮流•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借鉴与启发总结顾城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的瑰宝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深情、细腻和音乐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城市、自然等主题的追求和思考。
顾城朦胧诗艺术特色
顾城朦胧诗艺术特色
顾城的朦胧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极强的语言形式:顾城的诗歌语言现代感极强,他运用跳跃的短句、迷离的色彩和奇特的意象组合来表现他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弹性。
2. 极强的反传统姿态:顾城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不和谐的语法搭配、违反逻辑的奇特修饰,以及各种景象和跳跃性的事物,营造出来的意境所要传达的含义往往超出了诗的字面含义,增强了诗歌的含蓄和朦胧感。
3. 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顾城的朦胧诗通常不直接表达情感或思想,而是通过构建一个模糊、朦胧的诗境来让读者自行感受和理解。
他的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常常是隐约、含蓄的,需要读者深入挖掘和体验。
4. 主题多解多义:由于顾城的朦胧诗常常使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其诗歌主题往往具有多解多义的特点。
这使得不同的人在读同一首诗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感受。
总的来说,顾城的朦胧诗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反传统姿态、模糊朦胧的诗境以及隐约含蓄的诗意,展现出了强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度。
顾城诗歌意象表达的魅力
在我国整个诗坛当中,朦胧诗可谓是新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诗派,而顾城作为二十世纪的朦胧诗代表人物,在朦胧诗派当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说他是朦胧诗派的“诗魁”也不为过。
他的诗天真空灵、恍如梦幻,充满着扑朔迷离的意象元素,而种种意象交互编织,就构成了属于顾城的童话世界,这个世界绚丽夺目、多姿多彩。
顾城用纯熟的意象表现手法将其朦胧诗的魅力显露在字里行间,以其独特的美学价值获得读者的喜爱与共鸣。
一、顾城诗歌作品中意象的表现手法顾城有着自己的童话世界,他的天赋和才情,都只在这里发挥,童年生活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无限地延续下去,所以那些回忆中的阳光、沙滩、松树、海浪、瑚草、昆虫也就永远都是主角。
由于顾城早期生活经历的影响,其对自然物象的感知也比其他人敏感,加上顾城杰出的创作天赋,使得顾城的表现手法非常灵活,甚至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具体的表现手法有以下七种:(一)象征隐喻象征隐喻法是顾城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同样也是朦胧诗乃至整个新诗的艺术中心,它突破了原有的直白和写实,让诗人的抒情显得和现实无关,表面看去没有直接关系,但是深入分析又能察觉诗歌之下的无数可能,朦胧诗的感染力于是凸显出来。
从古到今,诗歌的魅力到底是直抒胸臆好还是委婉象征好,一直都争论不停,但不少新派诗人都认为以象征作为启迪当然远远胜于直观的描述。
象征隐喻法类似于一种比兴,比当然是指形象化的具体实物,兴就是诗人的言外之意和内心感受,巧妙地隐去了被比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的象征隐喻法了。
这种手法的最突出代表就是顾城的《一代人》,“黑夜”和“黑色的眼睛”等感性形象就是一对非常直观的意象组合,具有无可超越的超强象征隐喻性,象征着一代人的时代阴影,又象征了一代人的追梦情绪,“我”作为一个抽象代词,更是代指了一代人,顾城这种非直接比喻寄托情感的方式,让人们印象深刻,而体会这样的手法,就是探索顾城的创作心境。
(二)抽象变形法和象征隐喻法同样被顾城的意象创作常用的手法就是抽象变形法。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
1. 顾城的诗歌语言简洁呀,就像“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能一下击中你的心,让你久久回味,是不是很神奇?
2. 他的意象独特呢,《远和近》中“你,一会看我,一会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把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微妙距离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得多有想象力才能想出来啊!
3. 顾城的诗歌充满了童真啊,例如“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这种孩子般的纯真心境,让人读起来觉得特别可爱又可贵,难道不是吗?
4.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梦幻感哦,像“我会像青草一样呼吸”,哇,这是多么奇妙的表达呀,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你难道不想去体验一下?
5. 顾城诗歌的韵律也很美呢,听“门前,有一颗大树,那是我的凉棚”,读起来朗朗上口,这节奏感就像是跳动的音符,是不是很有魅力?
6. 他还擅长用比喻呀,在“树胶般,缓缓流下的泪”中,把泪比喻成树胶,多么新奇的想法,这让诗歌一下子活了起来,你能不佩服吗?
7. 顾城诗歌里那种细腻的情感太打动人啦,“你默默地转向一边,面向夜晚。
夜的深处,是密密的灯盏”,这细腻的情感就像是轻柔的羽毛,轻轻拂过你的心,怎能不让人沉醉?
8. 他的诗歌有时候很空灵哦,例如“我的心,是一座城,一座最小的城”,是不是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好像带你逃离了尘世的喧嚣?
9. 顾城的诗歌真的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呀,它可以很简洁、很童真、很梦幻、很有韵律,还能有细腻情感和空灵之感,能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神奇力量,他的诗歌简直就是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顾城诗中的童话意象
顾城诗歌中的“童话意象”毕节学院中文系08级汉语言文学本科(2)班黄海学号:11110801004内容提要:顾城被人们称为“童话诗人”。
他的童话般的诗作中洋溢着他纯净的童心。
他总是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乌托邦式的童话国度中,希望那里有彩云、有湖泊、有一片纯静的天空,能够容纳沾满尘埃的心灵。
顾城的诗歌创作体现这样的一个审美特征:诗人由于种种原因从成年人的现实生活中逃离了出来,躲进自己儿童时代的亲历和体验中,又借用儿童的眼睛和心态来直觉地把握成年人的生活,感悟现实的世界。
这样就使诗歌的意象染上孩子的稚气与纯真,却又暗藏着诗人思想成熟而深邃的美,构成顾城那奇特的梦幻般的诗歌童话意境。
关键词:童话诗人创作阶段童话世界孩子视角正文:顾城是我国现当代诗歌史上唯一一位“童话诗人”。
他的《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宣布自己是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这一句描述了他自己的一生:任由自己的想法,固执地编织自己的梦。
顾城的诗致力于营造自己的童话世界,他总是以一个任性孩子的固执来憧憬美,去构造一座诗的童话花园,并以此表达对人类的精神困境的终极关怀,希望每一时刻都像彩色蜡笔一样美丽,用诗来弥合世界的一切不公平,不和谐,不圆满。
顾城成为“童话诗人”,他的心理机制对他的创作追求与诗歌美学风格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天赐予他一颗充满灵气,朴素活跃的童心,而且在顾城童年时代他就因十年动乱就被放逐到农村,与白云、沙滩、野花为伴,这使他得以逃避和掠过现实这一令人惊恐的世界。
早在文革初期,顾城就已经“越来越想躲开人,躲开眼睛,躲开喧嚣,激越的声音,只想去那没有人只有天籁的世界。
”他曾固执地说:“我是在一片碱滩上长大的孩子。
”“我是个放猪的小孩,没受过教育”他忘情于无忧无虑的童年和自在的自然,并使记忆固执地停留在那个时代。
由于他一直有意无意地游离于人群、游离于社会,他的心理层次中具有主观性、幻想性的下层仍然没有被现实层所压迫,从而导致上下两层的混成。
试论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
试论顾城诗歌的审美意象摘要: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在他用诗歌营造的五彩斑斓的童话世界中,总是有许多外表美丽、纯净,又充满灵性和蕴藉的审美意象。
本文将运用文艺学以及美学的相关原理探讨顾城诗歌当中独特的审美意象,并分析其审美风格,从而了解诗人如何驾轻就熟地组织语言,如何巧用艺术技巧来表达他的梦幻,探索他的童话王国的奥秘,以求对诗人的艺术追求以及他的个性气质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关键词:顾城;审美意象;异想化;象征中图分类号:1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一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给许许多多经历过文革伤痛的人以莫大的精神鼓舞,也让顾城一下子站到了中国当代诗坛的中心。
诗人凭借着他的聪慧,独到的心灵感悟,创作了许多让人感动、给人慰藉的诗歌,他的诗歌是一片“花与梦”的海洋,这其中有着许多独特的审美意象。
一独特的审美意象一、审美意象的选取视角朦胧诗人舒婷曾为顾城写了一首《童话诗人》:“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在顾城营造的艺术世界里,有着独特的审美意象。
顾城曾深受法国的法布尔和丹麦的安徒生的影响,法布尔的《昆虫记》向童年的顾城打开了活泼生动富有诗意的昆虫世界,以至于他时常如痴如醉地翻阅那本《昆虫记》,甚至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小的昆虫。
顾城是一个唯美主义者,唯“灵”者,他认为要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就应该剔除所有外在物质的假相与诱惑,唯有至真才能达到至美,而美的极致就是“自然”,顾城很欣赏“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也很崇尚“文章本天成,妙笔偶得之”,最好的诗应该是来自自然的,自然会赋予你灵感,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捕捉。
他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里的“神”应该是指“精神、灵性、纯粹、信仰”。
精神与物质相对,当人逐渐剥离了物质性,脱离了物质而存在,就会变得如玻璃般剔透,成为没有杂质,不受污染的一种灵性,一种绝对的纯粹。
顾城诗歌的意象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顾城诗歌的意象美学生姓名曲彦翰学号081140115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吕刚时间2012 年 6 月 6 日顾城诗歌的意象美摘要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享有“童话诗人”的美誉。
诗人一直保有一颗童心,始终是用孩童的单纯天真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
他一直对大自然有着特殊的眷恋,将自然的山川、太阳、云彩、小兽作为他诗歌的主角,来表达他那对世界对生命的思考。
之所以称顾城的诗为朦胧诗,是因为顾城的独特的诗歌表现手法。
他用意象作比时巧妙地隐去被比事物,使诗歌的主题呈现出多义性,增加了诗歌朦胧的韵味。
这样的诗歌读来如雾里看花,回味无穷。
顾城用童心和自然之美构建了他内涵极其丰富的童话世界。
本文对顾城诗歌的意象入手,体味其诗歌意象的精妙之美。
关键词:顾城意象朦胧诗童真AbstractGu Che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poet of the Misty camp, enjoy the fairy tale poet's reputation. The poet has been to maintain a childlike innocence, always look at things in the world with a child's pure and innocent eyes. He has been a special attachment to nature, natural mountains and rivers, sun, clouds, small mammals as the protagonist of his poetry, to express his thinking of the world of life.The reason that the Poem for Misty, is unique because Gu Cheng's poetry performance practices. He used the image to be compared to things for skillfully than when faded, the theme of the poem showing ambiguity, increased hazy charm of poetry. Read this poem, such as smoke and mirrors, food for thought.Poet innocence and natural beauty to build his extremely rich content of the fairy tale world. Poet Poetic Images start to appreciate the exquisite beauty of its poetic images.Key Words: Gu Cheng image Misty innocence目录1引言 (1)2.顾城的人生信仰以及与其诗歌意象的关系 (1)3 顾城诗歌意象表现手法 (2)3.1象征隐喻法 (2)3.2抽象变形法 (3)3.3感觉沟通法 (4)3.4物象叠合法 (4)3.5物人转换法 (5)3.6因意取象法 (5)3.7省略跳跃法 (5)4 顾城诗歌的审美维度:意象的发掘 (6)4.1顾城诗歌中意象的生命意识 (6)4.2顾城诗歌中意象的死亡意识 (7)4.3顾城诗歌中太阳意象的审美内涵 (8)4.3.1 在顾城诗歌里“太阳”意象积极的一面 (8)4.3.2 在顾城诗歌中“太阳”意象消极的一方面 (10)4.4顾城诗歌中意象选择中强烈的童话色彩 (11)5.顾城后期诗歌意象艺术的特点 (12)6.结语 (14)7.参考文献 (16)8.致谢 (17)1引言顾城是上世纪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在当时以及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诗人顾城的文学语言艺术风格及性格特点
诗人顾城的文学语言艺术风格及性格特点很连年前就读过顾城的诗,一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觅光明”更是成为学生时期记忆的经典。
作为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顾城被称为今世的唯灵浪漫主义诗人,初期的诗歌作品带有孩子般稚嫩单纯、梦幻情绪,所以又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表达方式来抒发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
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较,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
可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满载着一个成年人的忧伤。
这忧伤虽然有时很淡,但有时又像铅一样的重金属繁重。
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顾城用他不被红尘间污染的思想,用象征隐喻、抽象变形、通感、物象叠合、物人转换、因意取象和省略跳跃等七种艺术特点,让你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关键词:顾城;诗歌;艺术;朦胧派;语言表达;意境;童话诗人对顾城的诗歌按不同的时刻段能够大致的分为三个时期,别离为“前童话时期” “中童话时期”和“后童话时期”。
但在笔者看来,仅凭舒婷的一首《童话诗人》就作如此的划分确实有些许的牵强。
看过1992年顾城在德国波恩同意《袖珍汉学》杂志的编辑采访,顾城谈到不断转变的“我”的阶段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把自己诗歌创作的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自然阶段、文化阶段、反文化阶段和无我阶段。
从顾城初期诗歌来看,正如舒婷诗中所描述的:“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动身”,童话诗人之名的确名不虚传,舒婷写于1980年的《童话诗人》也正是对诗人初期作品客观真实的总结归纳。
但从80年代开始,专门是中期以后,也就是按顾城自己划分的“反文化的我”与“无我”状态时期,因为在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无奈,更多的心里情感的转变,使得诗中多了很多灰色的意象,例如“墓地”“死亡”“黑夜”“杀人”等意象开始频繁的出现,并在后期诗歌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顾城《春分》赏析
顾城《春分》赏析
《春分》是顾城的一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主题:《春分》以春分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诗人通过对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2. 语言:顾城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
他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诗歌的意象生动而富有感染力。
例如,“大地一片绿色,/像是被绿色的火焰烧过。
”这样的描绘,既形象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赋予了春天一种热烈的情感色彩。
3. 结构:《春分》的结构紧凑,主题鲜明。
诗人通过对比春分前后的景象,突出了春天的到来。
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4. 情感:顾城在《春分》中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他以春天为载体,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这种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读者,使读者也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热情。
总的来说,《春分》是一首描绘春天美好景象的诗,诗人通过对春分时节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诗意,结构紧凑,主题鲜明,情感深沉,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简论顾城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死亡意象
简论顾城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死亡意象摘要:本文重点分析顾城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死亡意象,认为:(1)顾城诗歌以自然和自我为底色,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从而表达了他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观,在其诗歌文本中体现了鲜明的生命意识;(2)顾城诗歌中,也一直存在着大量的死亡意象,正是对由自然意象所建构的虚拟童话王国梦想的失落,导致诗人必须面对人生的死亡;(3)两种意象并不冲突,正是这些死亡意象与自然意象一起,共同构成了顾城对于生命的整体思考。
关键词:顾城自然意象死亡意象生命意识死亡意识作为朦胧诗人的代表诗人之一,80年代顾城以一系列宁静、优雅、美丽纯真的诗歌,赢得了“童话诗人”的美称。
早期的顾城以大自然为媒介,建造他理想世界的蓝图。
他执拗地讲述绿色的故事,在诗和生活中偏执地保持自己与现实的距离,执行自我放逐。
这时候顾城诗歌中的意象大多是大自然的意象,多是明亮的色彩。
不过由于他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紧张关系,而且在感情世界里面也面临众多的问题,使得他不得不面对人生归宿、命运和死亡等话题,所以后期的诗歌意象越来越阴暗晦涩。
但是不管是在前期还是后期,顾城诗歌的意象之丰富,组合之奇妙,意味之多义,在朦胧诗人及至新时期诗歌史上皆为突出。
本文主要就其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和死亡意象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一、自然意象诗人顾城就像是一个一直守候在自然童话里的孩子,他拒绝世俗的尘雾,抑或说是为了逃避社会纷扰,希望像古人那样寄情自然万物,超脱红尘。
在其诗《初夏》中,诗人“脱去草帽∕脱去习惯的外鞘∕变成一个∕淡绿色的知了”,自由地吟唱,快乐得就像安徒生童话中的美人鱼。
所以顾城用一序列的自然意象构筑起他的童话世界。
在大自然里,顾城曾感觉到了无限生命与非生命的历史。
他用自然无机的自然意象、生机勃勃的自然界生物、变换的自然景观宣布了他的童话世界的不及物性。
在顾城的诗歌中,出现一系列优美的自然意象:雨滴、雪珠、雪花、彩贝、螺壳、星星、云朵、浮云、蜜蜂、蟋蟀、姻蛔、鸟儿、小草、紫云英……优美自然物象的意象化,成为顾城诗歌一个鲜明的价值取向和艺术特征。
浅谈顾城诗歌意象的变化
019[摘 要] 顾城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他具有异于常人的诗歌天赋和多变的诗作风格。
他的人生是充满传奇的,但也是短暂的,诗被他视作生命,为诗而死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永恒的句点。
探索顾城诗歌意象的变化及其中的缘由,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这位“童话诗人”的诗歌及其作者本人。
从四个方面对顾城创作生涯中意象的变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 键 词] 顾城;意象;变化;诗歌浅谈顾城诗歌意象的变化张欢生顾城,作为新时期中国“朦胧诗”的代表,被誉为用童心看待世界的“童话诗人”。
他具有天赋异禀的才情和风格多变的诗风,在其传奇而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千多首诗歌,诗歌为他赢得文学界赞誉和广大读者好评。
在顾城的诗歌中最引人注意的便是其意象的运用,他喜欢观察自然界中细微的、变化的美好,并用细腻的眼睛和心灵发现天空、黄昏、眼睛等意象。
本文从顾城诗歌中的意象展开,选取部分诗歌对意象进行归类分析,分析不同时期意象和写作风格的变化,以及诗歌意象运用风格变化原因的探析。
一、顾城诗歌意象的呈现分析在顾城的诗歌创作中,丰富多变的意象可称为顾城诗歌的“灵魂”所在,生长环境的特殊性和天生的性格造就了他心思细腻,总能在变化的大自然与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发现人人皆可见、人人又忽略的意象,加上诗人个人的丰富想象,充满丰富内涵的意象便化作文字跳跃在顾城的笔下。
以下对顾城的部分诗歌意象进行统计分析,选择了顾城具有代表性的70首诗歌,表1是本文的选用文本(见文末):选取的文本中前期诗歌(1987年前)共占60首,意象出现频次如下:太阳(25次)、早晨(25次)、海上(20次)、眼睛(20次)、火焰(11次)、窗子(8次)、篱笆(8次)、天空(13次)、影子(11次)、泪水(9次)、远处(8次)、世界(23次)、黄昏(9次)、花朵(8次)、歌声(9次)、泉水(7次)、阳光(11次)、月(15次)、星星(8次)、黎明(9次)、大地(8次)、花心(6次)、黑夜(8次)、云朵(5次)、叶子(6次)、土地(9次)、海洋(8次)、孤独者(7次)、灵魂(9次)、孩子(14次)、生命(11次)。
顾城组诗《鬼进城》的内涵解析
顾城组诗《鬼进城》的内涵解析1. 引言1.1 顾城组诗《鬼进城》的背景介绍《鬼进城》这首诗以其幽默、奇特的情节和抽象的意象,展现了人类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思考。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之中,鬼魂的降临让人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可贵和无常。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从鬼魂的形象到城市的景物,都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这些意象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人对于生命与死亡、现实与幻想的思考。
顾城在《鬼进城》中充分展现了他独特的情感表达能力和艺术创作才华。
诗中抒发的对生命和世界的感慨和思考,让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深切的共鸣和震撼。
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感也为作品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综合分析,《鬼进城》作为顾城的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死亡、现实和幻想的深刻思考。
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丰富的内涵使其成为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一,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2. 正文2.1 顾城组诗《鬼进城》的主题探讨顾城组诗《鬼进城》的主题探讨主要围绕着人与命运、生与死、幻想与现实这些核心话题展开。
诗中通过描绘鬼进城这一离奇场景,展现了人们对于生死边界的恐惧和不安。
鬼作为人们心中的幻想,代表了死亡与未知的神秘存在,而城则象征着繁华与现实,两者的结合使得主题更加深刻。
诗中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生死,还涉及到人类对于命运的无奈和反抗。
鬼作为城市的客人,引起了人们对于命运的思考,城市的繁华和喧闹与鬼的幽灵般存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反思自己在这个浮华世界中的定位和存在意义。
诗中还暗示了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鬼进城这一场景虽然荒诞不经,却潜在地体现了人们内心对于真实和幻想的追求。
鬼代表了潜藏在人心深处的幻想和欲望,而城则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缩影,两者的冲突与交融呼应着现代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顾城组诗《鬼进城》的主题探讨深刻而丰富,通过对生死、命运、幻想与现实等多重主题的交织表达,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不安与追求。
这种对现实与幻想、生与死等命题的探讨,使得该诗在文学创作中独具价值。
顾城诗歌中的意象艺术概述
顾城诗歌中的意象艺术概述内容摘要:顾城诗歌属于朦胧派,并且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被誉为“童话诗人”,他有着一颗童心,用纯真的眼光去观察世间万物,他眷恋着美丽的大自然,云彩、太阳、山川等自然万物都是他歌颂的对象,以此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顾城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他的诗歌中各种各样的意象更是出彩之处,使得诗歌意义丰富,韵味独特,读起来回味无穷,本文从顾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以期展现其诗歌中精妙的意象艺术。
关键词:顾城诗歌意象AbstractGu Cheng's poetry is hazy, and is a representative poet of misty faction, known as the "poet", he has a childlike heart, with innocent eyes to se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he loved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clouds, the sun, the mountains and other natural things are in praise of the objects,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perception of life. Gu Cheng's poetry has a unique style, a wide variety of his poetry is good, m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etry is rich, unique flavor, read the image from the lead a person to endless aftertastes, in Gu Cheng's poem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how the image art of subtle poetry in which.Key word: Gu Cheng poetry imago目录一、顾城的诗歌创作--------------------------------------------5 (一)前期:睁开眼睛看世界------------------------------------5 (二)后期:闭上眼睛世界与我无关------------------------------5二、顾城的人生信仰和其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关系--------------------5三、顾城诗歌创作中表现意象的手法------------------------------61、抽象表形法-------------------------------------------------62、物象叠合法-------------------------------------------------73、象征隐喻法-------------------------------------------------74、感觉沟通法-------------------------------------------------8四、顾城诗歌创作中意象的审美意识------------------------------9 (一)顾城诗歌中意象的死亡意识--------------------------------9 (二)顾城诗歌中意象的生命意识--------------------------------10 (三)顾城诗歌中意象的童话意识--------------------------------11 五、结语------------------------------------------------------12参考文献------------------------------------------------------13 一、顾城的诗歌创作(一)前期:睁开眼睛看世界顾城前期的诗歌创作有着积极的出世态度,抱着极大的热情睁开眼睛看世界,如他于1979年发表的《一代人》,诗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两行诗句虽短,但是却深刻揭示了文革中年轻一代的命运,虽然那一代遭受了磨难,可是他们却没有绝望、悲观,而是在积极地寻找光明,这样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执着探索者的形象,抒发了从文革中挣脱出来的无数年轻人的感情,除了《一代人》是关注现实的之外,还有《永别了,目的》、《结束》等等。
意象,智慧的表达——读顾城《弧线》
意象,智慧的表达——读顾城《弧线》
当代诗人顾城的《弧线》一诗,短短八行,每一诗节都有一个清晰的富有动感的视觉意象。
意象间没必然联系,但诗人却把它们联系到一首诗里,这也是诗人智慧的一种彰显。
从诗句上看:鸟儿在疾风中飞动逆翔的轨迹;小小少年哈腰拾币的姿态;发荣滋长的葡萄藤的伸展;潮退的浪峰浪谷,都呈现出视觉的弧线。
诗歌的语言是一种自然的语言。
诗人把人的行为或思想,纳入自然中去表现,去参悟,提升人对自然的认识,同时给人一种审美的享受。
这可视可触的意象,彼此之间没有一点线性的因果式的联系,但从视觉意象的转换中,如果抛弃固有的思维习惯,凭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种感觉的内在意念,诗人很智慧的把它们结构在一起:四组意象的弧线象征着什么?空中鸟儿的弧线是看风使舵者的精彩表演?拾币少年捡起的是希望还是希望的贬值?伸展的葡萄藤是趋炎的攀爬还是生命力的张扬?海浪是什么?是激流者的勇退吗?这样的理解都合情合理,但纵观不同阅历,不同修养的人,却又不能算十分的准确,答案只能因人而异,尽在无限的想象和感悟中,给人以人生的启迪和思考,让人受益无穷。
这样的直觉感应,瞬间印象,用一些并无确定意义的意象来表达,并交融于阅读的审美意象中。
表面零碎没联系的意象却整合在具有独特艺术语言张力的诗歌结构中,让人读后不得不对人生世态进行哲理的思索,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
意象,诗歌的智慧表达。
附:
弧线
顾城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顾城诗里的意象
顾城诗里的意象顾城啊,那可是个超有个性的诗人呢。
他诗里的意象就像一个个小精灵,特别有趣。
一、动物意象顾城诗里有好多动物意象。
像鸟,在他的诗里鸟可不仅仅是个会飞的生物。
比如说“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也许我是被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我希望,每一个时刻,都像彩色蜡笔那样美丽,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有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想画下遥远的风景,画下清晰的地平线和水波,画下许许多多快乐的小河,画下丘陵——长满淡淡的茸毛,我还想画下未来,我没见过她,也不可能,但是知道她很美,我画下她秋天的风衣,画下那些燃烧的烛火和枫叶,我还想画下自己,画下一只树熊,他坐在维多利亚深色的丛林里,坐在安安静静的树枝上,发愣,他没有家,没有一颗留在远处的心,他只有,许许多多浆果一样的梦,和很大很大的眼睛。
”这里的树熊就有一种孤独又自由的感觉,就像顾城自己内心的写照,他渴望自由又常常感觉自己与世界有点格格不入。
二、植物意象植物意象也不少呢。
比如说“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
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这里的草就是一种很自然、很质朴的意象。
草在自然中默默生长,它结种子这个动作是那么自然,就像人与人之间那种很纯粹的关系,不需要太多言语,就有一种和谐美好的感觉。
还有像花朵,在顾城的诗里花朵可能代表着美好、纯真。
他笔下的花朵不是那种娇艳欲滴却充满世俗气息的,而是带着一种纯净的美,就像他心中对世界最初的想象一样。
三、自然意象像天空、月亮、星星这些自然意象也常常出现在他的诗里。
天空往往给人一种广阔、包容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顾城诗歌属于朦胧派,并且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被誉为“童话诗人”,他有着一颗童心,用纯真的眼光去观察世间万物,他眷恋着美丽的大自然,云彩、太阳、山川等自然万物都是他歌颂的对象,以此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顾城的诗歌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他的诗歌中各种各样的意象更是出彩之处,使得诗歌意义丰富,韵味独特,读起来回味无穷,本文从顾城诗歌中的意象进行分析,以期展现其诗歌中精妙的意象艺术。
关键词:顾城诗歌意象AbstractGu Cheng's poetry is hazy, and is a representative poet of misty faction, known as the "poet", he has a childlike heart, with innocent eyes to see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he loved the beauty of nature, the clouds, the sun, the mountains and other natural things are in praise of the objects, in order to express his perception of life. Gu Cheng's poetry has a unique style, a wide variety of his poetry is good, mak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etry is rich, unique flavor, read the image from the lead a person to endless aftertastes, in Gu Cheng's poems are analyzed, in order to show the image art of subtle poetry in which.Key word: Gu Cheng poetry imago目录一、顾城的诗歌创作--------------------------------------------5 (一)前期:睁开眼睛看世界------------------------------------5 (二)后期:闭上眼睛世界与我无关------------------------------5二、顾城的人生信仰和其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关系--------------------5三、顾城诗歌创作中表现意象的手法------------------------------61、抽象表形法-------------------------------------------------62、物象叠合法-------------------------------------------------73、象征隐喻法-------------------------------------------------74、感觉沟通法-------------------------------------------------8四、顾城诗歌创作中意象的审美意识------------------------------9 (一)顾城诗歌中意象的死亡意识--------------------------------9 (二)顾城诗歌中意象的生命意识--------------------------------10 (三)顾城诗歌中意象的童话意识--------------------------------11 五、结语------------------------------------------------------12参考文献------------------------------------------------------13 一、顾城的诗歌创作(一)前期:睁开眼睛看世界顾城前期的诗歌创作有着积极的出世态度,抱着极大的热情睁开眼睛看世界,如他于1979年发表的《一代人》,诗中“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两行诗句虽短,但是却深刻揭示了文革中年轻一代的命运,虽然那一代遭受了磨难,可是他们却没有绝望、悲观,而是在积极地寻找光明,这样就成功地塑造了一位执着探索者的形象,抒发了从文革中挣脱出来的无数年轻人的感情,除了《一代人》是关注现实的之外,还有《永别了,目的》、《结束》等等。
顾城的前期诗歌在创作上极力发挥寓言诗的讽刺作用,将寓言写到自己的诗中,像《轻浮的泡沫》这首诗中写到了“飘飘欲飞”“自吹自擂”,这是轻浮泡沫的命运也是文革中人心的轻浮,除此之外还有《自大的湖泊》、《怪豆转业记》、《励精图治的国王》等等借助寓言讽刺的诗篇,总的来说,顾城前期关注着世界,关注着现实,并且怀着积极的心态去看世界。
(二)后期:闭上眼睛世界与我无关顾城诗歌的后期是指1985年到1993年这段时期,在这一时期内顾城的诗歌有了一种超越形式或者反形式的倾向,顾城将形式放逐,不去刻意雕饰,这既是他内心精神的饱满,也是他崇拜自然的结果,这时的他已经无意在内容、形式、材料或者结构上有为,抑或现代与传统的区分他都无意关注,达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诗人放弃了形式规则,也是对形式意义的放弃,这个时期诗人不再先前期一样描写童话般的世界,而是转向哲理的体现,他通过哲理的思考将世界和文化进行了否定,闭上眼睛世界已与我无关,无我中的我既是人,也是神,又可以是鬼,顾城将解构了人的本位意识实现了一种无为而又无不为的状态,已经不用眼睛去看世界,此时世界已经不存在,闭上眼睛世界无我正是顾城诗歌意象后期的主要特点。
二、顾城的人生信仰和其诗歌作品中意象的关系顾城于1956年出生在北京,其父顾工就是有名的诗人,在他读完初一时,文革浪潮席卷全国,他跟随父亲去了山东的部队农场养猪,在那待了十几年,他的童年没有其他孩子的烂漫天真,却是十分乏味与单调的,并且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歧视,年小的顾城便与花下的小虫、波涛汹涌的大海为伴,还有伴随他成长的猪,这些都是顾城童年的记忆,小时的顾城还为每个猪都起了名字,那时起顾城便融入到大自然中,养成了在自然中观察事物的习惯,并且变得沉默寡言,但是他有着丰富的内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的想象力便十分地非凡,这些经历都是顾城以后诗歌创作的生活基础和灵感来源。
正是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顾城得以在封闭的环境中为自己创造一个与自然为伴、与世无争的世界,那个世界史绚丽多彩的,是充满童话传奇的,这个世界并不是后来出现的,而是在他的童年中便已经出现,这些都对顾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童年虽然认知有限,对自然的感知也不是很广泛,但是内容却是极为丰富的,并且他凭借着自己的才智将感悟到的挥洒淋漓,创造了诗歌王国。
这个王国延续着童话般的梦,有沙滩、松树、昆虫、阳光、海浪等,这些都是诗歌中的主角,他穷尽一生之力去修缮自己的童话世界,正如顾城所言,“我是一个在硷滩上长大的孩子,那里的天地是完美的正圆形。
没有山,没有树,甚至没有人造的几何体——房屋。
[1]当我在走我想象的路时,天地间只有我和一种淡紫色的小草。
”在顾城的作品中农村生活的描写随处可见,当然也有城市生活的描写,并且城乡生活的差距都是他诗歌强烈表达的。
农村有着恬淡闲适的风光,人们淳朴善良的人性都在他的思想中扎根发芽,并且已经渗入到顾城的灵魂之中,化作了他生命的底色和恒久的记忆,“倾斜的天空,是动摇的土地,是国家。
”[2]便是他深刻感悟到的,走过北方的滩涂,经历了农村的困苦,当他回到北京后,他已经对城市的生活变得陌生,他更向往乡村文明的淳朴,这时他便回想起小时的美好回忆,更喜欢自己再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因此他诗歌中意象大部分是童年景物的描写,他将自己的灵魂放到童年的自然环境中,这时顾城意象和题材选择重要原因,在他的意象中也是极力希望回到那段时光的。
三、顾城诗歌创作中表现意象的手法1、抽象表形法抽象变形法是顾城诗歌意象种常用的手法,伴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欣赏品味不断地变化,并且更换的频率加大,因而艺术手法的更新变化被人们看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没有这种变化就没有艺术的存在”,[3]西方的现代派对此描述为十分准确地描绘事物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新思潮中意象的变革已经不再保留古典的变化,错觉、幻觉、直觉都是可以瞬间变化的,主要取决于诗人如何在客观事物和主观感觉处理的得当,能够在无理的联系中创作出有理的意境。
例如飘零的树叶,在诗人的眼里能够露出它们干燥的内脏,鲜红的花可以描述成一片血腥。
诗人还会把自己的内在感觉外化成事物,并且将事物原有的状态打破,例如:“阳光像木浆一样倾斜,浸在清凉的梦中。
”诗人将意象进行了变化,来展现诗人的内心感受,以此来表露自己的情感,就顾城的诗歌意象而言,他少时曾有美丽的梦幻,但是这种梦幻却被现实打碎,面对文革中的血腥和暴力,他开始变得恐惧,甚至开始变得畸形,因而他极力追求着纯白的云、纯蓝的天、纯洁的爱情和人生,但是现实已经被污染,变得十分残酷,这对他都是非常大的打击,他的诗歌写的越纯美,现实便会越残酷,他曾用“纯银”的色彩和声音构筑自己的梦幻王国,但是最终却是在极度悲哀的心情下变成了一个灰暗的世界。
诗人的魂灵已经被现实扭曲,视线也已经扭曲,在他看来万物的形态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啦,面对这样的世界已经不能用正常的逻辑去看待,理智法则已经被现实解体,现实世界中的一切都变了形,空间和时间模糊了,世界又重新洗牌开始新的组合,这种变形中的表形如同凸凹镜下的事物,这种就与古典的表现手法出现了极大的不同,通过事物的变化形体来反映一个真实的世界,这种刺激感是十分强烈的。
2、物象叠合法物象还可以在诗人注入主观意识后叠合交叉在一起,变成一种意象表现手法,这主要是由于诗人在物象中渗入了自己的内心情感,例如顾城的《眨眼》这样描述到“彩虹/在喷泉中游动/温柔地顾盼行人/我一眨眼——/就变成了一团蛇影。
”彩虹与蛇影在美丑上截然不同,就在诗人眨眼的瞬间,彩虹成了蛇影,美的事物瞬间便丑,并且这两者还叠合在一起,还不时互相转化,在无形之中便出现了另一个意象,这个意象便是诗人的内心感受。
他的心中渴求美,崇尚美,但是美却在瞬间被摧毁,这样将物象叠合起来,利用物象来表达内心情感,而物象也将诗人内心情感真实地反映,两者是共生的,不能失去对方而独立存在,这就使得眼中的物象与心中的物象巧妙结合在一起。
3、象征隐喻法象征隐喻法在顾城诗歌中用到的频率最高,他的诗歌里这种手法创造了新的艺术高度,并且打破了直抒胸臆和直白写实的传统,将诗人抒情的角度转移,从诗歌来看,诗歌中的意象看似无关联,无所指,正是这样才使得诗歌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在早期的象征主义中,马拉美曾提到“诗只能暗示,如直呼其名,诗的享受便减去四分之三”[4],诗歌正是如此,它的魅力不在于如实地描绘,而在于通过象征进行启迪思考,象征手法与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十分相近,或者可以将比兴作为一种独特的象征手法,比是诗歌中的形象化,兴是诗歌的言外之意,比兴与象征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象征将被比的事物隐去,这样就使得诗歌出现多义性,例如顾城的《一代人》,其中的意象是由“黑色的眼睛”“黑夜构成的,同时他们自身又有着客观的意义,”但是它们的内涵却比客观意义大的多,早已超越了客观意义,如果结合题目来看,就可以看出诗歌的象征性,“黑夜”其实就是指那一代人心目中的阴影;“眼睛”就是象征着一代人探索的眼睛,并且是一双渴求着看到光明的眼睛,诗歌中的我仅仅是个抽象的名词,并不是感性的形象,而是具有美学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