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_影响镀层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5 •
电镀基础讲座──影响镀层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4) 引发其他问题,甚至造成返工。例如光亮酸 铜前预镀暗镍或铜,预镀层都薄,中间部位更薄,再 镀酸铜时,中间部位阴极电流密度又小,电沉积速度 可能小于通过高孔隙的置换速度,造成中间部位因严 重置换而发花、起泡、脱皮。
A 挂法一般用两个挂钩,B、C 挂法虽只用一个挂 钩,但采用阴极移动时,工件摇来晃去,可能发生重 叠而导致不合格。因此,快、省、好的还是 A 挂法。
ΔJ k
ρ
与添加剂、配合物电镀的配合状况等有关,而提高电
导率可通过加入导电盐、调整 pH 等来实现。 需重点讨论的是几何因素∆l 与 l近 ,因为它们与生产
实际中正确地装挂工件及设计挂具、镀槽等密切相关。
2. 2. 2. 1 远近阴极距离差∆l 越小越好
对于平板件的装挂,有如图 1 所示 A、B、C 三种
挂法:A 为板平面与阴极杆平行,此时∆l 最小,仅为
板厚度的 1/2,但挂件数最少;B 为倾斜一定角度,随
着倾角不同,∆l 也不同,装挂量比 A 大;C 为板平面
与阴极杆垂直,此时∆l 最大,为板宽度的 1/2,但装挂
量最大。从分散能力的角度讲,A 最好,C 最差。实
际生产中,不少人为了挂得多,不愿采用 A 挂法,而
对于灯泡银碗之类反光聚光件,要求内部具有良 好的反光聚焦功能。采用装饰镀铬时,有时要用铅合 金制成与内部曲线接近的“象形阳极”(如图 3 所示), 内部才能套好铬。“象形”的目的也是为了减小∆l。
图 3 象形阳极 Figure 3 Conformal anode
2. 2. 2. 2 近阴极到阳极的距离越大越好 式(1)右边第 2 项分母中的 l近 越大,则电流密度分
阴极极化度 Δϕk 为阴极极化曲线的斜率,在第四 ΔJ k
讲已作过介绍。 2. 2. 2 影响二次电流分布的因素
设近阴极的电流密度为 Jk,近 ,远阴极的电流密度 为 Jk,远 ,则可推导出下述公式:
Jk, 近 Jk, 远
=1+ l近
Leabharlann Baidu
+
Δl Δϕ ΔJ k
⋅1 ρ
(1)
当
Jk, 近 Jk, 远
= 1 时,则 Jk, 近
=
Jk,远 ,即远、近阴极的电
流密度相等,其上镀层厚度相同,分散能力最好。但
实际上不可能办到,只能希望该比值越接近于 1 越好。
为此,式(1)右边第二项越接近于零或越小就越好,即
分子越小或分母越大就越好。分母中又有两项,一为
l近
,二为
Δϕ ΔJ k
⋅
1 ρ
。后者为电化学因素:阴极极化度
Δϕk 越大越好,镀液电导率 1 越大越好。阴极极化度
ρ 子/厘米”(S/cm)。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电压降。平 时所说的“槽电压”就是电流通过镀液、阴极杆与挂 具、挂具与工件及阳极相关部分总串联电阻的电压降。 镀液的电导率越高,则槽电压越低。整流器的输出电 压要高于槽电压,其差值则为汇流排、汇流排与阴阳 极杆接触电阻、汇流排与整流器输出板接触电阻等“外 电阻”的电压降。若汇流排(或软线)面积过小、接头 太多或接头接触不良,外电路上发热量大,直流损耗 也就大。当阴阳极杆的截面积过小时,也有压降损失, 两个端头测得的槽电压会有差别。将直流回路上的电 压损失尽量降低,是必要的节能措施。滚镀时,浸入 镀液中滚筒孔眼的总表面积为镀液的导电面积。若滚 桶孔眼过小、开孔率过低,该值则很小,槽电压很高, 槽液发热快,甚至整流器开至最大,电流也上不去。 如镀亮镍,挂镀时选用 12 V 整流器已可,而滚镀一般 应选 15 ~ 18 V 的才行。 2. 2. 1. 4 阴极极化度
图 4 水平方向的阳极布置 Figure 4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anodes
采用 a 的阳极分布时,水平方向阳极总长度超过 工件许多,工件左右两头的电力线过于集中、紧密, 阴极电流密度过大,两头不仅镀层厚,且很易烧焦。
• 46 •
电镀基础讲座──影响镀层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究的必测指标。 镀液的分散能力是指镀液使镀层厚度分布均匀的
能力,又称均镀能力,通常用 T·P 表示。在其他条件 相同时,分散能力越好,则镀层厚度分布越均匀。测 定分散能力的方法常用“远近阴极法”,其结果应标 出 K 值(远近阴极距离之比)及所采用的计算公式,否 则是无意义的;也可用赫尔槽试片测定 3 或 8 个点的 镀层厚度再作计算。具体的测定方法可参考有关手册。
选择 B 甚至 C 挂法,这是不懂电镀原理的表现。
图 1 工件装挂方式 Figure 1 Methods for loading workpiece
A 挂法虽一次装挂少,但镀速最快,整板亮度最 均匀,可能 5 min 能取一槽。而 B 特别是 C 挂法会有 以下问题:
(1) 电流不敢开大,否则近阴极处易烧焦。 (2) 因分散能力差,镀层厚度相差大,要保证板 中间部位的最低厚度,边上部分就要镀很厚,加之平 均电流密度不能大,故要镀很长时间,甚至一个多小 时,浪费了镀层金属,想快反而快不起来。 (3) 对于任何光亮性电镀,阴极电流密度越小处 光亮整平性越差,最后整板亮度不均匀。譬如板件氯 化物镀锌后若彩钝,板周边附近色泽鲜艳但中间部分 色淡甚至灰暗;蓝白钝时周边蓝度好,但中间部位发 黄、发花。
当镀管件或封底腔盒体,要求内部镀层良好时, 则管件内部中间部位或腔盒体底角处的∆l 非常大,分 散能力特差,内部镀层难以合格。此时必须以棒或板 作辅助阳极,如图 2 所示。在管件内部,当辅助阳极 棒居于圆心时,则内部各处到辅助阳极的∆l 几乎相等。 可见,采用辅助阳极的实质就是要减小∆l。
图 2 辅助阳极 Figure 2 Auxiliary anode
采用 b 排布,阳极水平方向两头均短于工件长度 (一般宜短 10 ~ 15 cm),则电力线分布较均匀,工件两 头镀层不致过厚,也不易烧焦,是合理的阳极分布。 因此,阳极在阳极杆上的位置不应一成不变,而宜根 据工件情况,适时给予恰当的调整。
当只考虑几何因素对阴极电流分布的影响时,称 为“一次电流分布”;若同时考虑电化学因素的影响, 则称为“二次电流分布”。电流分布不等于金属分布, 因为后者还与不同阴极电流密度时的电流效率有关。
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在此,先讨论二次电流分布的影响因素,即不考虑阴
• 44 •
电镀基础讲座──影响镀层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3 阳极的影响
阳极的分布影响电力线的分布。电力线越密集之 处,电流密度越大,镀速也越快。电力线分布越均匀, 则阴极电流密度分布越均匀,镀层厚度分布也越均匀。 3. 1 水平方向阳极排布的影响
水平方向阳极排布是均匀分布好还是集中分布 好?是密一点好还是稀一点好?
对于长件电镀(如钢管镀锌),生产中常有如图 4 中 a、b、c 三种阳极排布。
远、近阴极与阳极距离之差,称为远近阴极距离 差,以∆l 表示,则 Δl = l远 − l近 。 2. 2. 1. 3 镀液的电导率
镀液为正负离子导电,是第二类导体,它也存在 电阻。镀液单位体积(边长为 1 cm 的正方体,即 1 cm3) 的电阻称为镀液的电阻率,以 ρ 表示。电阻的倒数称 为电导,电阻率的倒数 1 则为电导率,单位为“西门
钢家具(如成型靠背椅等),甚至根本无法出入镀槽, 想省钱却挣不到钱。另外,当镀槽不够宽时,不宜挂 双排工件。若要挂双排,槽净宽不宜小于 1.2 m。 2. 3 金属分布
实际金属厚度的分布还与阴极电流效率随阴极电 流密度变化的情况有关。有 3 种情况:
(1) 阴极电流效率几乎不随阴极电流密度变化而 变化。这种情况不多见,硫酸盐酸性镀铜基本属于这 种情况。此时金属的分布与二次电流分布基本一致。
【电镀基础讲座】
第八讲──影响镀层厚度分布均匀性的因素
袁诗璞
1 使镀层厚度分布均匀的重要性
2 镀液性能因素──电镀液的分散能力
电沉积时总希望镀层厚度在工件上的分布越均匀 越好。当工件上沉积的总金属量相同时,若厚度分布 不均匀,则会带来很多坏处:
(1) 对于阳极性镀层,镀层薄处经不起牺牲腐蚀 会先使基体产生锈蚀。而一个制件部分锈蚀后则已不 合格,造成了镀层过厚处金属的浪费。若为保证最薄 处不生锈,只能加大平均厚度,导致电镀成本增大。
(2) 对于阴极性镀层,薄处镀层孔隙率高(见第十 讲),很易产生点状锈蚀,继而锈点加大,形成连片锈 蚀。与阳极性镀层相比,阴极性镀层薄处锈蚀更快。 对于局部防渗氮、渗碳镀层,薄处易形成孔眼,失去 保护作用。若厚度均匀则各部分孔隙率差别不大,总 体防蚀性提高。例如,对电池钢壳滚镀亮镍,壳内(特 别是靠底部的地方)镀层很薄,甚至在清洗烘干时即已 起小锈点、泛黄,为此要“出白”处理,迅速用水溶 性封闭剂封闭后干燥。
镀液的深镀能力是指镀液使复杂件深凹处沉积镀 层的能力,又称覆盖能力。常用通孔或盲孔管件作试 验,比较镀层深入的尺寸。其结果应标明孔内径、管 长与试验时管件的悬挂方式,否则无可比性。
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属于“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分散能力只管厚度均匀性,不管复杂件深凹处能否沉 积上镀层;而只要复杂件深凹处能沉积上镀层,则可 认为深镀能力好,但不管各处镀层厚度的差异有多大。 有关镀液分散能力影响因素的结论比较明确,但对影 响深镀能力的因素却缺乏研究。只能推断金属的析出 电位越正,深镀能力就越好。原因是工件深凹处阴极 电流密度很小,阴极极化值也就很小,测定出的阴极 负电位也负得少。至于用什么手段能使金属的析出电 位趋正,人们仍缺少认识。一般而言,分散能力好则 深镀能力也较好。六价铬镀铬是分散能力、深镀能力 及阴极电流效率都很差,故其镀液组分虽简单,却是 最难掌握的镀种。 2. 2 阴极上的电流分布
无论从防蚀性,还是外观、机加工性能等方面讲, 都希望提高镀层厚度的均匀性。对于尺寸镀硬铬,若 用户要求镀后不作磨削处理,则很难办到;有时为了 保证最薄处达到最终尺寸要求,厚度均匀性差时,不 得不大大加大平均厚度,这在生产中并不少见。为使 制件上镀层各部分厚度尽量接近,必须了解影响厚度
2. 1 镀液的分散能力与深镀能力 这是镀液的两项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为新工艺研
极电流效率影响的问题。显然,此时工件上的阴极电 流密度分布越均匀,则镀层厚度分布越均匀。 2. 2. 1 几个概念 2. 2. 1. 1 远阴极与近阴极
将一个工件装挂于阴极杆上,同一个阴极工件的 不同部位到阳极的距离不可能完全相同(与工件装挂 方式及其本身形状和复杂程度有关)。离阳极最近的一 点(或线、面)称为“近阴极”,其与阳极的距离以 l近 表 示;离阳极最远的一点(或线、面)称为“远阴极”, 其与阳极的距离用 l远 表示。 2. 2. 1. 2 远近阴极距离差
布越均匀。要增大 l近 ,一般只有加大阴阳极间的距离。 对于图 1 中的 A 挂法,不但∆l 最小,而且 l近 也最大。 为加大阴阳极间的距离,镀槽不宜设计过窄。单排电 镀时,槽净宽不宜小于 0.8 m。即使槽的净宽达到 1 m, 除去槽两边阳极所占位置,以及槽侧加热/冷却器本身 与阳极绝缘物(防止加热/冷却器与阳极相碰而打火击 穿)所占位置,实际最大阴阳极距离也仅 0.4 m 左右。 有些人为了节省一次投资,将镀槽设计得很窄,因此 稍复杂的工件,别人能镀好的他镀不好。对于复杂的
(3) 对于光亮性电镀,镀层薄处因阴极电流密度 小,故光亮整平性差,影响整体外观。
(4) 合金电沉积时,不同厚度处的合金组分不相 同,或外观不均(如仿金镀),又或抗蚀性不一致(如锌 镍合金)。
(5) 不同厚度处镀层的物理、机械性能(如脆性、 内应力等)不一样。若镀后还要作冲压成型等机加工处 理,镀层过厚处往往机加工性能不良(起皮、开裂、粉 状脱落等)。
(2)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时阴极电流效率下降。多 数工艺属于这种情况,阴极电流密度增大时,副反应 (如析氢)加剧,阴极电流效率降低。此时,金属分布 均匀性好于二次电流分布均匀性。原因是近阴极处电 流密度大,但阴极电流效率低,部分抵消了由于阴极 电流密度大所导致的镀速提高。
(3)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时阴极电流效率也增大。 这种情况也不多,六价铬镀铬即是如此。此时金属分 布均匀性比二次电流分布均匀性还差:近阴极处电流 密度大,镀速快,若阴极电流效率大,主反应强烈而 析氢副反应减少,这无异于“雪上加霜”,使金属分 布更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