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

合集下载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小学生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父亲起来问钟毓为什么行礼,钟毓说:
“酒是完成礼仪用的,我不敢不行
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
说:“偷酒喝本来就不合于礼,因此
我不行礼。”
2021精选ppt
18
——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酒——宴—)。—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守__信____ 品德
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2021精选ppt
6
参考答案: (1)① 打猎 ② 下雨 ③ 到、往 ④ 约定的时间 (2)A(疑问代词哪里) (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 ) (4)守信
邪: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瞳子:瞳
人,瞳孔中的人像202。1精选ppt
11
1、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1)尝月下戏( )( )
(2)人语之曰( )
(3)不然( )
(4)无此,必不明。(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3、徐孺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2021精选ppt
12
【译文】
个,一定看不见。 3、徐孺子的回答妙在:他没有正面直接
回答,而是从月亮联想到眼睛,把月中 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机智巧妙地回答 了别人的问题。
2021精选ppt
14
•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 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 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 “偷,那得行礼!”
【注释】①“何以”句:酒是礼仪中必备 的东西,所以大儿说饮酒前要拜(行 礼)。下文小儿以为偷东西就不合乎礼, 而拜是一种表敬意的礼节,所以不能拜。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
式不同的一项是( )

初中语文专项复习(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初中语文专项复习(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PPT课件
专项复习(十) 课外文言文阅读
可编辑PPT
请双击文本框弹出对象, 便可编辑修改哦!!
(一)杯弓蛇影 乐广①尝有亲客,久阔②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 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 ③听事④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 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 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⑤顿愈。
日:每天 遂:于是 少:同“稍”,稍微 易: 改换,更换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稍微有一点不满意,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
3.结合选文,说说文徵明书法越来越精湛的原因。 ①每天练习写字的量很大,并且能持之以恒;②写字从来不马虎,
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一定会修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六)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
“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②?”?”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强者绥③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④往者尝 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 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⑤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 酒喝,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心里十分 厌恶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病。”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 上挂着一张弓,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是
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友饮酒,对朋友说 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 跟上次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朋友心情豁然,疑 团突然解开,久治不愈的病顿时好了。
知灵活变通。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文言文阅读指导(一)课件(幻灯片16张)

一、课文再现
湖心亭看雪 明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 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 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 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文言文阅读指点(一)
一、课文再现
醉翁亭记
宋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
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
三、考点聚焦
D 1.《醉翁亭记》中与“朝而往”一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泉香而酒洌 B. 水落而石出者 C .而不知人之乐 D. 杂然而前陈者
C 2.下列对《醉翁亭记》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以富有灵性的笔触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风景, 赏山乐水的欢乐与惬意跃然纸上。
相同点:都写到了山水之景,都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与赞美。
不同点: 欧阳修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张岱痴迷于世俗之外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表现出遗世独立的高洁情 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也显露出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 怀恋和怅惘。
三、考点聚焦
解释下列字词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 )( 寄托) 觥筹交错( 酒杯和酒筹 ) 泉香而酒洌 ( 清 )

课外文言文训练三ppt课件.ppt

课外文言文训练三ppt课件.ppt

3.王朗救与不救他人的理由,十而分要简抛单弃,被救救人之是人因是为因船为上还有
; 。
空余的地方可以让求救者上船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4分)
4.强“盗世在追以杀此求定救华者、害王怕自之己优被劣牵”累,你认为华歆“优”在:
一诺千金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注: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②关:同“弯”, 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 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4分) 1)齐宣王好射( 喜爱 )2)左右皆试引之( 拉 )
2. 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B (3分)
A. 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
B. C. D. 3.
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 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 齐宣王好射,悦 大莫臣非都只说有“大此王不能下够九正石确”使,用原?因是人弓_之也__谓 。__己__能__用_强______。
公何好学? 您为什么(这样)喜欢学习呢?
3.“故借此遮目耳”中的“此”是必指携书一本,观玩不辍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4.从选文看,人们敬重曹练亭的原因是 ⑴ 对百姓仁厚,
⑵ 心胸开阔
(4分)
华歆、王朗俱乘舟避难,有一人欲依附①,歆则难之。朗曰:“幸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破坏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性,且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生理过程 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 此定华、王之优劣。
【注释】①依附:投靠。
1.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2分)
俱乘舟避难( 全,都 )
2.以下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上题和答案PPT课件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附上题和答案PPT课件
8
南辕北辙
•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 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 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 “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 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 而离楚愈远耳。
• 1、大行:大路。2、持其驾:拿着绳子,驾着马 车。3、奚为:何为,做什么。4、用:资用,即 路费。5、御者:驾车的仆夫。
课外文言文阅读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总体概述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吴起守信
•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
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
公而食。”故人至暮③不来,起不食
待之。明日早,令⑤人求故人,故人
来,方⑥与之④食。起之不食以俟①
Thank you for watching and listening
13
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
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
经》《论语》。
• 1、恻:怜悯。 2、苟:假如,如果。 3、徒:白白地。 4、《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5、得:能够。 6、资:费用。
6
1,解释字 ①凡得学者()②过书舍而泣( ) ③吾徒相教()④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He is quick and eager to learn. Learning is learni ng and asking.
11
添加
添加
添加 标题
标题
标题
添加
标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共71张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指导 (共71张PPT)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将要 (1)赵且伐燕___________________ 使……劳苦(贫困) (2)以弊大众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捉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2016广东省)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 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 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 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 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请说明 理由。(3分) (1) 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用 (恪守诚信)。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得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矣” (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能攻下原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攻原”得卫 ;弊在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成规 ,功亏一篑[或者利在讲信用,得人心;弊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墨守成规 ,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资料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ppt

学习资料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答案.ppt
演示课件
“之”:插入主谓间,取消独立 性
例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也”:表句中停顿的语气,无实义
例2:\夫战,勇气也。
译文:作战,靠的是勇气。
演示课件
5、补(增补法)
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 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 现代汉语语法增加或补充 一些成分,使译文显豁通 顺。
例2: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演示课件
6、调(调位法)
特殊句式。包括: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等。
演示课件
例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
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 牙,强健的筋骨,(但是能够)向 上吃到黄土,向下定喝语到后黄置泉句,(是 由于)用心专一的缘故。
演示课件
例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
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例2: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译文:您/怎么/和/项伯/有/交情。
演示课件
2、留(保留法)
•凡国名、朝代、年号、人名
(字、号等)、官职名、地名、 器物名、数量词、度量衡等专 有名词或古今异义完全相同的 专有名词,皆保留不译。
文 言 文 翻 译
演示课件
三原则——“信”、“达”、 ““信雅””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
“信”就是准确,不歪曲文意,不遗漏文 字,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是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的
重要要求。“达”就是通顺。符合现代汉 语的语法习惯,没有语病。
“雅”是文言文翻译的较高要求。
“雅”即有文采,译文要能表现出文体的 特征,作者的风格。

(2020年整理)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pptx

(2020年整理)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pptx
(六)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冕因去,依 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 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②迨能倍诵乃止 ③ 迨 能 倍 诵 乃 止 ④ 咏 其 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 ”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 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 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
(五)欧阳修苦读《欧阳公事迹》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 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 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
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 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
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3
【阅读训练】 1. 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
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 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 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 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1)(写人叙事类)课件(共3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课外文言文分类阅读训练(1)(写人叙事类)课件(共35张ppt)++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不得举。乾隆元年举博学鸿词③,乾隆十五年举经学,皆不录用。朝官相知、提督学政者,率邀之幕
中阅文。因历天下佳山水,为歌诗自发其意。年逾六十,乃得黟县教谕④。又数年,去官归枞阳,不
复出。卒,年八十三。
先生少时,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鼐于乾隆四十年自京师归,屡见之于枞阳。先生伟躯,巨髯,
能以拳入口,嗜酒,谐谑,与人易良无不尽。尝谓鼐:“吾与汝再世交矣!”
方法指引 【借助工具书】效:①模仿,仿效;②献 ,呈现;③效果,功效。
【课内迁移】“如苞何足言耶?”中的“ 足”,根据《桃花源记》中“不足为外人 道也”的“足”,可理解为“值得”。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即知其意而善效之 效:(1)
年逾六十
逾:(2)
【成语推断】“与鼐伯父姜坞先生最厚” 中的“厚”,可以根据成语“深情厚谊” 中的“厚”推断为“交情深厚”。
【借助工具书】《古代汉语词典》弭:①末端用骨 做装饰的弓;②消除,停止;③安抚,安定。
文中语句
字词解释
即劝京决策 南归
南:(1)
甚备 备:(2)
讲求弭盗之 术
弭:(3)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答案:2.(1)向南 (2)完备,详尽 (3)消除,停止 3.希望陛下深入思考产生盗贼的缘由,讲求消除盗贼的方法,不要只是依靠平定盗贼的军队。
(节选自《李愬雪夜入蔡州》) 【注释】①愬(sù):李愬,带领部队夜袭的首领。②(jué):头,一种掘土农具,这里是挖的意思。 ③元济:吴元济,叛军头领。④刍:草。
1.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请你用“/”标出来。(限三处)(3分) 愬遣李进诚攻牙城毁其外门得甲库取器械

广东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讲评ppt课件

广东专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习题讲评ppt课件

D.薛谭乃谢求反/去后乃至
【点拨】学习;B.完,尽/穷困潦倒;C.阻止/只;D.于是/才。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
行云
3.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的可取之处是他那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 心的态度。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 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 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 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薛谭于是 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 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学舍
3.范仲淹的身世、家境怎样?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①身世凄凉。由范仲淹“二岁而孤”可知;②家境贫 寒。由“母贫无依”可知。
(六)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 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 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 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 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则总有五把宝剑飘然飞舞。宋元君看了这绝技,非常 吃惊,马上叫人赏赐给这个卖艺人金银玉帛。不久, 又有一个会耍“燕戏”的兰子,听说了宋元君赏赐耍剑
艺人金银玉帛的事,便也前去求见宋元君。这一次, 宋元君大怒说:“先前那个有绝技的人来求见我,虽然
他的技艺毫无用处,但正好碰上我心情好,所以我仍 然赏了他金银玉帛。今天这个兰子一定是听说了那 件事才来求我看他表演的,是为贪财而献技,希望向 我讨赏的。”于是宋元君命人把他抓了起来,本来打算
【译文】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 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 点上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 的呢?”师旷说:“我这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 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一 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 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页PPT文档30页PPT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页PPT文档30页PPT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0
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页PPT文档
1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17、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18、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19、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文言文阅读(共392张PPT)

文言文阅读(共392张PPT)

4.孙傅的什么话被当时的人认为是名言? 【答案】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5.面对金人的索求,孙傅想用什么办法保全太子?结果怎么 样?(请结合材料并查询相关资料后回答) 【答案】办法:将太子(赵谌,年仅 10 岁)藏在民间,另外找长得 像太子的人和两个长得像宦官的人,以及十几个死囚杀掉,将他们的 首级献给金人,欺骗金人说太子已经被误杀了。 结果:因为吴幵、莫俦、范琼等人的威逼胁迫,孙傅的藏匿计划 失败,最终‚太子与皇后共车‛,被送往金营。 6.归纳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答案】本文通过对孙傅为官的主要事迹的叙述,表现了他的直 言敢谏、忠于朝廷,赞扬了他在大宋危难之际不畏金人、忠心耿耿的 品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 ‚杀二宦者‛说法错,文中是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意思是 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不是杀宦官。另外,送的首级还包括‚十 数死囚‛的。A 的对应信息是‚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 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B 的对应信息是‚上章乞复祖宗 法度‛ ‚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 ‚时谓名言‛。 D 的对应信息是‚谥曰忠定‛‚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 朝廷‛。 【答案】C
右丞,不久改任同知枢密院。金人围攻都城,孙傅日夜亲自迎着箭雨 飞石防御。金兵分四路呼喊着进攻,宋军失败后退,掉到护龙河里, 河里填满尸体,城门也急忙关闭。这一天,金兵最终攻进城里。第二 年正月,钦宗到金兵元帅营中,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京城,仍然兼任 少傅。钦宗二十天没有回来,孙傅多次写信请求钦宗回来。等到废除 钦宗另立皇帝的檄文到来,孙傅大声恸哭说:‚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 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金人前来索要 太上皇、皇后、各位王爷、嫔妃、公主,孙傅留下太子不让前去。密 谋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两个外貌像宦官的人杀掉,同时杀了十几 个死刑犯,拿着这些人的脑袋送给金人,欺骗金人说: ‚宦官想要私下 里让太子出城,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杀了太子。于是率兵 去平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献来。如果这样还不行,我就只有用死来 继续。‛过了五天,没有愿意承担藏匿太子这件事的人。孙傅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31张PPT)(优质版)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专题三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31张PPT)(优质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 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 ②于是日操瓢道乞。 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
4.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潘生是一个有担当、深明大义而又孝顺的人。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 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 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 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
名题强化 一、(2017烟台)文言文阅读。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①,其 状如樗②,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③,浴之已疥④,又可以已胕⑤。 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 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⑥而黑端,名曰豪彘 ⑦。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 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 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 即豪猪,俗称箭猪。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汝父为吏/常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给闻犯而人服找之活终下身来。(不死)的理由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都不会感到遗憾。
欧阳修听了母亲的话后,一生都遵从父亲(母亲)的教导。
考点三 概括、探究、感悟
典型例题 (2013兰州)阅读《师旷撞晋平公》一文,回答1~3题。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①侍坐于前,援②琴撞之。公被衽③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 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 旷曰:“哑④!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⑤之。公曰:“释之,以为 寡人戒⑥。” 【注】①师旷:春秋时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②援: 执持,拿。③衽:衣襟。④哑:表示不以为然的惊叹声。⑤除:消除。⑥戒: 鉴戒。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课件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PPT课件
第2页/共14页
杯弓蛇影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①,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 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 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狼:奸诈、狡猾、狠毒 犬:忠诚、正直 3、读完此文,你获得什么启示? 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警惕“狼子野心”, 要特别提防那些“阳为亲昵,阴怀不测”的人。
第12页/共14页
• 译文: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圈养,也和狗相安 (无事)。两只狼渐渐地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一天白天 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 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 两只狼等到他没有醒,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那个人)就杀 (狼)取它们的皮。
一、解释蓝色词的意思。 1.春往而冬反( 通“返”,返回 ) 2.迷惑失道( 道路 ) 3.遂得水( 找到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蚁冬居山之 阳,夏居山之阴。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老马识途 的来历,现比喻阅历多的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广问其故( 原因、缘故)②酒中复有所见(通“否” ) 2、试分析客人得病的原因和病愈的原因。
客人得病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将一条蛇饮入腹中,一直耿耿于 怀,以致产生心病;病愈是因为他知道了在自己杯中的不过是 一把墙上挂的弓的影子而已,疑虑消除了。 3、文中的“客”与乐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何不同?试简要分 析。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教学课件-PPT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及答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教学课件-PPT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及答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人教版语文中考复习优秀课件PPT(课 外文言 文阅读 过关检 测及答 案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子野心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 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矣。 一日,主人昼寝厅事, 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 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 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客”是从主观出发,只凭猜测而疑神疑鬼;而乐广则从客 观实际出发,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
? 译文:乐广曾经有一个亲密的朋友,分别很久 不见再来,乐广问朋友不来的原因,友人回答 说:“前些日子来你家做客,承蒙你给我酒喝, 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看见杯中有一条蛇, 心里十分害怕它,喝了那杯酒后,就得了重 病。”当时,河南厅厅堂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弓, 弓上有一条用漆画的蛇。乐广猜想杯中的蛇就 是弓的影子了。他在原来的地方再次请那位朋 友饮酒,对朋友说道:“酒杯中是否又看见了 什么东西?”朋友回答说:“所看到的跟上次 一样。”于是乐广就告诉他其中的原因,客人 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 病顿时治好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广问其故( 原因、缘故)②酒中复有所见(通“否” ) 2、试分析客人得病的原因和病愈的原因。
客人得病是因为他以为自己将一条蛇饮入腹中,一直耿耿于 怀,以致产生心病;病愈是因为他知道了在自己杯中的不过是 一把墙上挂的弓的影子而已,疑虑消除了。 3、文中的“客”与乐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何不同?试简要分 析。
译:杨时到洛阳求见程
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
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 去( 离开
颐既觉( 睡 醒
)
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
)
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 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
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答: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1、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广问其 故( )②酒中复有所见 不(

2、试分析客人得病的原因和病愈的原因。
3、文中的“客”与乐广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有何不同?
试简要分析。
杯弓蛇影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前在坐,蒙赐酒, 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①, 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 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 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 )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 去( ) 颐既觉( ) 2. 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日见
打瞌睡
已经
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zuò)侍立不去。颐既
?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 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 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 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 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 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 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 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 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 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 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 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皆齐桓公时 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 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群蚁
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穿其中而积土其外。
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蚁之垤瘯如 也。一日,野火至。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 不能走者,渐而迁于火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注释:隈(wēi):弯曲的地方。 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 聚集。 垤(dié):小土堆。 爇(ruò):焚烧。
1、解释下列句中红色词的意思 其处南者 走而北( 跑、逃跑 ) 无遗者(遗留,这里指存活 ) 2、导致群蚁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野火,然而造成它们死 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蚁群无节制地繁衍,使大树加快腐朽,偶一遇野火便 烧成灰烬了。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处在安逸的生活中,不要得意忘形,要居安思危。
译文:南山一侧有棵大树,众蚂蚁聚集其中。 掏空树干将(蛀下的)渣滓堆积在树外成 为泥土,于是树木腐烂蚂蚁在其中繁殖越 来越多,就分别居住在它的南北枝杈里。 蚂蚁窝的小土堆密密麻麻。
一天,野火烧到这里。住在南边的跑 到北边,住在北边的跑到南边,跑不动的 就迁到火(还)没烧到的地方,最后整棵 树全部烧了,没有遗漏一只蚂蚁。
杯弓蛇影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 答曰: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 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①,漆画作蛇。 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 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 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注]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 一、解释蓝色词的意思。
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 反,迷惑失道②。管仲
1.春往而冬 反(
通“返”,返回

曰:“老马之智可用 2.迷惑失道( 道路 )
也。”乃放老马而随 之,遂得道。行山中
3.遂得水(
找到

无水,隰朋曰:“蚁 二、翻译
冬居山之阳,夏居山
之阴,蚁壤一寸而仞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处南者 走而北(
)无遗者(

2、导致群蚁死亡的直接原因是野火,然而造成它们死
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3、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群蚁
南山之隈有大木,群蚁萃焉。穿其中而积土其外。于是木 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蚁之垤瘯如也。一日,野火 至。其处南者走而北,处北者走而南,不能走者,渐而迁于火 所未至。已而俱爇,无遗者。
有水。”乃掘③地,遂 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 (xí)朋:皆齐桓公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 用。”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 山之阴。
时大臣,帮助桓公成 就了霸业。孤竹:古 国名。②迷惑失道:
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 在山的北面。
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老马识途 的
③掘:挖。
来历,现比喻 阅历多的人富有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