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绪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学笔记

第一次课

绪论

第一次上课,简要概述中医学是中华民族自己的医学,在古代各国的民族医学均已消亡的今天,为什么中医学成为一枝独秀,继续服务于世界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的原因。然后开始本次教学。

【概述】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一)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丰富的养生方法和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

中医学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预防医学和中医临床医学三部分。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概念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规律的学科,是指导中医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

(一)中医学具有光辉而悠久的历史(只讲解,不板书,作大致的描述,15min)

(二)中医学的特色及学科优势

1.理论上的优势

融阴阳、无形、精气等哲学概念

跨自然、社会、生物、心理等多学科

从整体、联系、运动观念出发

形成: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

通俗的讲:中医学是研究人为中心的,时间里在一人为中心的医学理论体系,二西医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医学理论体系。

2.治疗上的优势

(1)辩证论治(略讲,其含义留在后边讲解)

(2)三因制宜

(3)方法多样

(4)疗效独特

3.方药上的优势

目前我国具有中药材约12807种,历代记载方剂10万多首,中成药5000多种。

4.养生保健方面(药食同源、顺应自然)

(三)中医学为世界医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解,简单讲解,不板书)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形成(先秦、秦、汉时期)

从周朝开始,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由于铁的发明和运用,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医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迅速发展起来。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

1、学术特点——中医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2、标志——四大经典著作的产生

(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后分为《素问》和《灵枢》)

[作者] 集体创作(非一时一人之作)

[成书年代] 公元前1世纪西汉中后期

[学术价值]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是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后世尊为“医家之宗”。

(2)《难经》(全名为《黄帝八十一难经》)

[作者] 秦越人(扁鹊)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该书宗《内经》要旨而补其不足。以问答方式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治则和治法等内容,尤其在脉诊和针灸治疗等方面优于《内经》。.(3)《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

[作者] 张仲景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并继承和发扬了汉以前的汤液疗法,为中医理论和临床医学奠定了重要基础,具有很大实用价值,后世尊为“活人之书”(4)《神农本草经》

[作者] 神农(托名)

[成书年代] 东汉末年

[学术价值]

我国第一部药物学著作,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 种。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药物分类。在方剂学方面,提出了“四气五味”、“君臣佐使”、“七情和合”等理论。奠定了中药学和方剂学的基础。

(二)发展(晋唐-------今)

1,晋、隋、唐时期

(1)学术特点

中医理论体系得到进一步充实和系统化,但理论体系框架没有突破。

(2)代表医著

晋·皇甫谧著《针灸甲乙经》——第一部针灸,经络学专著。.

晋·王叔和著《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创寸,关,尺三部,脏腑分配原则,首次提出24种病脉。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全书50卷,67门,论证候1739种。述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

唐·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脏腑辨证内容更丰富和系统化,集唐代以前方书之大成,载方5300余首,详论脏腑生理,列举诸多病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