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规划4详解

合集下载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案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案

临空经济区规划发展方向一、总论以航空运输(人流、物流)为指向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将形成具有自我增强机制的聚集效应,不断引致周边产业的调整与趋同,这些产业在机场周边形成的经济发展走廊、临空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各类与航空运输相关的产业的集群,进而形成以临空指向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有机关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这种以航空货流和商务人流为支撑的经济就称之为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区是指由于航空运输的巨大效应,促使航空港相邻地区及空港走廊沿线地区出现生产、技术、资本、贸易、人口的聚集,从而形成的多功能经济区域。

从国内外实践看,临空经济区大多集中在空港周围6-20公里范围内,或在空港交通走廊沿线15分钟车程范围内,以空港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与空港形成相互关联、相关依存、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二、临空经济区内产业设置临空经济区是一种新的经济模式。

由于机场对周边地区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影响,出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聚集,从而产生了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的新经济现象。

临空经济区以发展临空产业为核心,包括先导产业和相关产业。

先导产业如:运输业(客运、货运)、民航综合服务业;相关产业如:配套服务、传统的制造业、物流配送、商务餐饮、住宅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等。

临空经济区以机场为地理中心,沿交通沿线向外发散式扩张,它具体存在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通常在以机场为中心,以10-15km为半径的范围内)。

临空经济产业具有特定的航空枢纽指向性,其发展需要利用航空枢纽丰富的航线资源和方便达到多个目的地的优势。

临空经济产业的从业人员和货物运输对于时间的要求高,需要利用航空运输的快速性优势。

由于航空运输的高成本,临空经济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单位体积或者单位重量必须具有高价值。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产业的产品或服务要求送达或提供的时间越短,价格越高,所占的运输仓位数量越少,那么该产业的临空经济指向性就越强,对航空枢纽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按照与航空运输业务联系的紧密程度看,临空经济产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类是服务于航空枢纽的产业,包括直接为机场设施、航空公司及其他驻机场机构提供服务的配套和后勤产业等,例如飞机6S店等。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2020年高中人教版本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详解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结构性指标衡量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工业化结构性指标的构成是:①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5%以下;②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下降到20%以下;③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下图为“某年中国工业化结构性指标与国际通用标准的比较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结合图文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c分别表示工业化指标中的①③②B.a指标我国略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C.b指标我国远高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二、三产业比重低D.c指标我国远低于国际标准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慢领开放之先,珠江三角洲现实占优;得开放之利,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大陆经济的增长极。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3.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工业基础雄厚,产值高②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③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④良好的区位条件⑤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⑥煤、石油等资源丰富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③④⑤⑥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5 ~18 ℃,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为12 ~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B.水源丰富C.离市场近D.上市较迟对于黑龙江来说,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简称“哈大齐”)是全省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

据统计,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2/3以上来自“哈大齐”这块活力地带。

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5.近年来,齐齐哈尔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打造“绿色之都”的城市品牌。

下列有关“绿色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中不允许使用农药、化肥B.绿色农业就是生态农业C.绿色农业的生产对象是绿色植物D.一切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食品安全卫生的农业生产都是绿色农业下表表示北京市城市与郊外的水循环相关数据,下图表示北京城不同历史时期雨洪径流变化状态图,读图表回答以下两题。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届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卷(答案在最后)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新绿柱属毛虫仙人掌是墨西哥北部一种可以移动生长的植物,平均每年能移动60厘米,下图为该仙人掌生长地点及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该仙人掌移动生长主要是为了寻找()A.水分B.光照C.热量D.大风2.该仙人掌生长区域气候的主要成因是()A.地处内陆B.地势较高C.暖流流经D.高压控制【答案】1.A 2.D【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仙人掌通常生活在干旱地区,移动生长主要是为了寻找更充足的水分,以适应恶劣的气候条件,A正确;依据材料信息“平均每年能移动60厘米”结合所学可知,如此近的移动距离内的光照、热量、风力条件差异较小,故光照、热量、大风不是仙人掌移动的主要因素,排除BCD。

故选A。

【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墨西哥北部属于沙漠气候区,处于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范围,导致气候干燥,高压系统抑制了云的形成,减少了降雨量,形成了干旱环境,D正确;墨西哥北部位于副热带高压带,由高压控制,导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地处内陆和地势非影响因素,排除AB;暖流流经会增加气候湿度和降雨量,而不是形成干旱的气候,C错误。

故选D。

【点睛】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锋面、植被、水文、下垫面、人类活动。

2023年6月,南京首个沉井式停车场正式运营,该项目采用向地下“挖隧道”的方式来修建停车库,车库深68米共25层,可停200辆车。

下图为沉井式停车场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适合修建沉井式停车场的地点是()A.市区中心医院B.郊区大学城C.大型物流中心D.湿地旅游区4.相较于地面停车场,沉井式车库可有效()A.降低建设成本B.利用零碎土地C.减少综合能耗D.扩大城市面积【答案】3.A 4.B【解析】【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市区中心医院人流量大,停车需求高,在医院建设垂直盾构技术沉井式车库可以更好地满足大量就医人员的停车需求,A正确;郊区大学城虽然人员也较多,相较于中心城区医院,其通常不是停车需求最突出的地方,B错误;大型物流中心以货运车辆为主,停车需求相对较少,C错误;湿地旅游区人流受季节性影响,停车需求并非最紧迫,D错误;故选A。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 2025 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 2025 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试题(解析版)

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地理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人口迁移通常经历“单核心”向“多核心”演化的过程。

下图为“我国长三角部分时期人口迁移的空间演化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特点是()A.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少B.人口迁移的规模更小C.人口仅在小城镇间流动D.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2.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①疏导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②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③降低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④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1.D 2.C【解析】【1题详解】由题图可知,与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的通道较多,A错误;多核心阶段出现次级引力范围,说明在多核心阶段,由于受到次级城市的吸引,人口除了向核心城市迁移外,还向次级城市迁移,与主要向核心城市迁移的单核心阶段相比,多核心阶段迁移的范围、规模更大,B错误;在多核心阶段,人口迁移既存在小城镇向核心城市的迁移,也存在向中心城市的迁移,C错误;在多核心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迁移的规模大、迁移通道较多,使得人口迁移的频次更高,D正确。

故选D。

【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多核心阶段,若次级城市吸引力增强,使得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减少了人口向核心城市迁移的数量,这有效疏导了核心城市的人口压力,因此①正确;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城镇甚至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由题图可知,核心城市主要迁移至次级城市,而非小城镇及农村迁移,故不会加剧核心城市的逆城市化,所以②错误,AB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口的迁移方向的改变不会影响核心城市的行政级别,因此③错误;人口向次级城市迁移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技术、产业等要素的迁移,有利于促进整个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因此④正确,C正确,D错误;故选C。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1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14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含详解

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训练热点14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历经8年谈判,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成员方包括东盟6国和中、日、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起航。

RCEP旨在通过消减关税(产品零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一个区域统一大市场。

印度于2019年退出谈判,暂未加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积极加入RCEP自贸区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产品市场份额B.降低产品生产成本C.提高产品销售价格D.促进产品生产扩散2.印度退出RCEP谈判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规模狭小B.劳动力数量短缺C.新冠疫情严重D.制造业竞争力弱贸易差额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正值代表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为贸易顺差;负值代表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为贸易逆差。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

RCEP现有15个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五国以及东盟十国。

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与其他RCEP成员贸易往来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推测2019年我国()C.对东盟各国存在明显的贸易逆差D.与文莱之间几乎无贸易往来4.自贸区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拓宽市场,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B.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生活C.优化各国进口结构,增加消费成本D.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5.我国与东盟各国的紧密经贸合作有利于()A.减少环境污染B.维护地区繁荣稳定C.改善生态环境D.各国获得充足资金第37届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于2020年11月12日至15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

15日11时45分(北京时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东盟轮值主席国越南的组织下正式签署。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配套课时作业: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B)(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伽师瓜被称为“中国瓜王”“西域珍品”,以果肉丰厚、质细味美名扬天下,自2000年始,伽师县全面启动无污染、无公害“绿色工程”种植伽师瓜,2006年6月,伽师瓜地理标志产品标识被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正式批准使用。

目前新疆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还有哈密瓜、吐鲁番葡萄、库尔勒香梨。

回答1~2题。

1.图中四地发展瓜果种植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A.充足的光照B.丰沛的降水C.肥沃的土壤D.广阔的平原2.人们喜爱选购具有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①有赖于公众的认识和积极参与②提高消费水平③实施清洁生产④加强国际协作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下图为“我国商品性农作物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3~5题。

3.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建立了一大批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起决定性的区位因素是()A.巨大的市场需求B.国家政策和措施C.便利的交通运输D.农业科学技术4.N地区盛产长绒棉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A.肥沃的黑土B.丰富的水源C.充足的光照条件D.平坦辽阔的地形5.图中M地限制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地形D.热量《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据此回答6~8题。

6.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的主要依据是()①自然条件好②生产规模小③产业化基础好④劳动力数量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以下各地区与其优势农产品对应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水稻、甘蔗、出口水产品8.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①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②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③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④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009年10月20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要从振兴农业做起”。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国家战略【点拨高考】国家战略是战略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战略。

是为实现国家总目标而制定的总体性战略概括,指导国家各个领域的总方略。

国家战略主要有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天津滨海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辽宁沿海“五点一线”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一路一带、亚投行等。

国家战略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是考查重点,如京津冀协调发展、雄安新区等。

【知识梳理】一、主体功能区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如京津冀地区、东北平原主产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目的: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土地适宜开发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经济发展水平。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背景: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带。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格局三、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1、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及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具有空间上相毗邻的区位优势。

2、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主要的高新技术和重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政治、文化、国际交流和科技创新中心所在地。

3、京津冀地区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特点。

4、京津冀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量从沿海向内陆、由东南向西北呈递减趋势。

5、京津冀地区绝大部分地区位于海河流域,湖泊主要有白洋淀。

6、京津冀地区主要供水源是地下水。

7、京津冀地区海运条件便利,岸线资源丰富。

2024江苏省高考地理真题卷及答案

2024江苏省高考地理真题卷及答案

2024江苏高考真题地理一、单项选择题: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场景生成,下图为“AI棱米生成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最能体现喀斯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A. 山体格局B. 水系结构C. 农田分布D. 村落布局2. 该景观处于()A. 石芽为主的时期B. 石林为主的时期C. 峰林为主的时期D. 残丘为主的时期下图为“2024年某月1日地球昼夜状况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据图推断,该日是()A. 2月1日B. 3月1日C. 4月1日D. 5月1日4. 图示时刻,北京时间大约是()A. 6:00B. 12:00C. 18:00D. 24:005. 经过6小时,昼夜状况是()A. B. C. D.干线是干气团与温度相近的湿气团交汇而形成的天气系统,其形成与特定下垫面有关,常引发强对流天气。

下图为“河套地区某日千线位置移动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此次天气过程中,20时干线位置向西移动,主要是由于()A. 气压降低B. 气温降低C. 风向转变D. 风速减小7. 推测此次天气过程引发的对流,在夜晚将()A. 稳定不变B. 不断增强C. 逐渐减弱D. 波动变化重庆奉节的小寨天坑是世界最大的喀斯特天坑,底部有堆积体和暗河。

下图为“小寨天坑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天坑底部的堆积体总体上()A. 沉积层理清晰B. 砾石大小混杂C. 颗粒形状规整D. 物质分选良好9. 天坑底部生境独特,生态价值高,得益于()A. 暗河交织B. 地形封闭C. 面积狭小D. 土壤肥沃巴尔喀什湖为中亚大型湖泊、风景宜人,湖泊以乌泽那拉尔水道为界,分为特征差异显著的东西两部分,沿湖中小城市发展各具特色。

下图为“巴尔喀什湖周边城市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巴尔喀什湖沿湖城市大多分布于西部,主要取决于湖泊的()A. 面积大小B. 形态特征C. 容量多少D. 水体性质11. 奎甘市位于伊犁河入湖口,该地区农业发展特色是()A. 畜牧业B. 园艺业C. 都市农业D. 灌溉农业12. 当前沿湖城市宜鼓励发展的产业是()A. 金属冶炼B. 生态旅游C. 船舶制造D. 盐湖化工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泛美公路干线总长26000km,但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两国交界处的达连隘口段至今尚未连通。

区域经济学问题详解(部分)~

区域经济学问题详解(部分)~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指研究经济开展和区际间经济联系的决策性科学。

〔1〕强调区域各组成局部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成的一种结构;〔2〕强调区域经济开展的路径问题〔开展模式的选择〕;〔3〕强调如何组织区际联系,区域间的协调、资源配置问题;〔4〕决策的科学性决定了区域政策研究的必要性。

2、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区域开展条件①区位条件;②自然条件;③经济条件〔产业结构、技术开展水平等〕;④制度条件;〔2〕区域经济开展①经济开展所处阶段;②开展战略;〔3〕区域空间地域〔核心〕①区域增长点或者增长中心确实定;②城市、城乡结合部、农村的形成和开展;〔4〕区域结构〔5〕区域经济活动自组织〔6〕区际分工和联系〔区域经济联系与合作〕〔7〕区域经济政策3、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1〕区域的行为主体研究〔企业、家庭、政府相互作用〕;〔2〕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展问题;〔3〕区域产业转移和区域协调开展问题;〔4〕区域内根底设施建设与区域开发利用;〔5〕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化问题〔主导产业、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升级、产业集群等〕〔6〕区域内人力资本开发与区域创新体系;〔7〕区域中心地与边缘地区之间的相互作用;〔8〕区域间各生产要素流动〔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问题〕;〔9〕区域间产品流动〔区域市场研究〕;〔10〕区域空间结构规划;2.简述区位含义、区位条件对区位开展的作用〔没找到〕3.如何选择区域主导产业?1.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主导产业必须具备的4个条件:1〕有较高的区位商或专业化水平,一般区位商值在2以上或专业化系数在0.5以上,该产业的生产主要为区外服务。

2〕在地区生产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在一定程度上主宰地区经济开展。

地区X围大,对区位商和产值比重的要求相对较低,地区X围越小,要求越高。

一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区位商≥2(或专业化系数≥0.5) 产值比重≥15%二级主导专业化部门:区位商≥1.5(或专业化系≥0.33) 产值比重≥10%3〕与区内其它产业关联度高,二者之间的联系越广泛、越深越深刻,越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开展。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地理含答案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质量监测试题 地理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初高三质量监测地理试卷(答案在最后)2024.09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丹霞地貌指发育于红色碎屑岩上,在复杂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反映地球演化历史的自然地貌。

中国丹霞于2010年8月2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下图为“AI生成的丹霞地貌景观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该景观的形成依次经历()A.地壳抬升→风化侵蚀→外力沉积B.外力沉积→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外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地壳抬升→外力沉积→风化侵蚀2.该景观地貌形态最接近()A.顶平、身陡、麓缓B.顶尖、身陡、麓缓C.顶平、身缓、麓陡D.顶尖、身缓、麓陡3.该景观处于()A.胚胎期B.幼年期C.壮年期D.晚年期由于地球的自转,要拍摄到上弦月的晨昏线和垂直的山脊几乎完全对齐需要摄影师耐心等候时机。

下图为2022年10月初某日某摄影师于当地时间17:30前后在意大利格里沃拉山(45°N,6°E)上空拍摄到的上弦月景观图,太阳以同样的方式把月亮和山峰的同一侧照亮。

完成下面小题。

4.据图推测,该日最接近我国农历()A.八月二十七B.九月初八C.十月二十七D.十一月初八5.拍摄此景时,我国东部地区()A.旭日东升B.烈日当头C.晚霞满天D.夜幕深沉6.此日后,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该摄影师要在同地点拍摄满月的情景,至少要经历()A.7天B.14天C.21天D.28天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

2019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城乡规划原理》真题及详解

2019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城乡规划原理》真题及详解

2019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城乡规划原理》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共51题,每题1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欧洲古典时期城市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古希腊城邦国家城市布局上出现了以放射状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市广场为中心的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B.希波丹姆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C.雅典城最为完整的体现了希波丹姆模式D.广场群是希波丹姆模式城市中市民集聚的空间和城市生活的核心【答案】B【解析】A选项,希波丹姆(Hippodamus)模式是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而非以放射状道路系统为骨架。

C选项,米利都城最为完整的体现了希波丹姆模式。

D选项,广场是希波丹姆模式城市中市民集聚的空间,围绕着广场建设的公共建筑,是城市生活的核心。

2.下列关于现代城市规划形成基础的表述,错误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B.现代城市规划是在解决工业城市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C.公司城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D.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答案】C【解析】C选项,公司城建设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

法国巴黎改建是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

3.下列关于格迪斯学说的表述,错误的是()。

A.人类居住地与特定地点之间存在着一种由地方经济性质所决定的内在联系B.他在《进化中的城市》中提出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研究的基本范围C.他提出的城市规划过程是“调查—分析—规划”D.他发扬光大了芒福德(Lewis Mumford)等的思想,创立了区域规划【答案】D【解析】D选项,芒福德等人发扬光大了格迪斯学说的相关思想,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创立了区域规划。

4.下列关于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现代城市设想的表述,错误的是()。

A.他主张通过对大城市的内部改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他提出了广场、街道、建筑、小品之间建立宜人关系的基本原则C.他提出的“明天城市”是一个3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规划方案D.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集中体现了理性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答案】B【解析】B选项,西谛通过对城市空间的广场、街道、建筑、小品等各类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探讨,提出了广场、街道、建筑、小品等设施位置的选择、布置及与建筑群布置体、交通之间建立宜人和艺术关系的基本原则。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专题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课件)高考政治重大时政热点预测

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 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①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②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 ④需要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同步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详解】①: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平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③: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可以增强发展的整体性,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②③说法正确。 ④:推动东、中、西三大地区协调发展,而不是同步发展,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2.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 》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到2025年,在全国打造500个左 右的县域商业“领跑县”,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材料说明政府 () ①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③推动构建统一开放、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④增强发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详解】①: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研究制定了《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 。材料说明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①正确。 ②:“推进新型城镇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构建县乡村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说法错误,应是构建以城市群为 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②排除。 ③:商务部等部门制定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是为了构建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构建统一开放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③错误。 ④:《计划》提出,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材料说明政府增强发 展协调性、整体性,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协调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题型06 启示类(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

题型06 启示类(答题模版)-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解析版)

06 启示类题型特点考查方向 常见设问形式1.(2022·浙江·统考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中南半岛所在国家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图。

材料二图2为中南半岛主要稻米生产国2001-2020年稻米产量和单产年均变化统计图。

从耕地资源的角度,说明图2中国家稻米生产对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启示。

【答案】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增加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占用;加大技术投入,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详解】启示:我国山地高原众多,平原面积狭小,受人口增多、城市面积扩大影响,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受到危机,故要控制城市面积,防止任意扩大,要切实保护耕地,严格管控非农用地的比重;从东南亚粮食产量上升的原因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亚大部分国家由于单产提高,粮食总产量明显上升,我国应继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恢复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地污染,提高耕地的品质,平整土地资源,扩大土地耕种面积。

2.(2022·全国·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

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

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

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

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

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答案】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详解】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教案《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了解区域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趋势;2.了解重心的变迁与南移的原因;3.掌握相关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读经济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2.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内容1.区域经济的概念和特点–定义和特征:区域经济是指一个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系统,包括该地区的生产、消费、流通、交换等经济活动。

–区域经济的分类:按地理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国内区域经济和国际区域经济,按发展水平划分,可以分为发达区域经济和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的特点:区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相互联系性和相互影响性。

2.重心的变迁与南移的原因–定义:重心是指经济发展的中心地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重心南移的原因:•城市功能转移:一些传统重工业城市的衰退以及服务业城市的崛起,导致城市功能的转移。

•人口和资源的南移:人口的南移导致了劳动力和消费市场的变化,资源的南移则与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关。

•政策导向的南移: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加大对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视,促使了重心的南移。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概念、原因和影响。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的知识,讨论并出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案例和实证研究材料。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具体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加深学生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对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报告。

六、教学资源1.课本:地理教材中有关区域经济和地域发展的相关章节;2.幻灯片:利用图片、文字等形式辅助教学;3.网络资源:了解最新的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发展动态。

七、教学延伸1.请学生收集和整理近年来有关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案例和实证研究,并进行深入分析;2.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重心南移的变化;3.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深入研究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相关问题。

基建的趋势详解

基建的趋势详解

基建的趋势详解基建是指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基础和支撑,并且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基建领域包括交通运输、能源产业、水利工程、通信网络、城市建设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基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以下是基建趋势的一些详解:1. 城市化和城市更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需要大量基础设施投资。

同时,老旧城区的更新改造也是一个重要的基建趋势,以满足城市居民对更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2. 绿色和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基建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这包括发展清洁能源、建设绿色建筑、推进可再生能源等方面的工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数字化和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基建领域的重要趋势。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流动性和安全性,智能能源系统可以提高能源的管理和利用效率,数字化城市规划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等。

4. 区域一体化和交通互联互通:区域一体化是一种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合作的方式,基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时,交通互联互通也是基建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提高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5. 基础设施融资和PPP模式:基建的融资是基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为了解决基建投资的资金缺口,许多国家采取了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模式,即政府和私营部门共同投资和运营项目,以实现共赢。

总的来说,基建领域的趋势是城市化和城市更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区域一体化和交通互联互通,以及基础设施融资和PPP模式。

这些趋势将推动基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大连市各区及城市重点建设规划

大连市各区及城市重点建设规划

(一)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发展布局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 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 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
“五点一线”

“五点”即:辽宁沿海岸线上的
1.
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
以市内四区、高新园 区、旅顺口区为中心
以普湾新区、金州新 区-保税区城区为中心
以长兴岛、瓦房店为 中心
以庄河、花园口、长 海为中心
3.“多点” 指除中心城区和普湾新区外的其他重要 城镇(街道)或产业组团,包括:双岛 湾、三涧堡、长城、营城子、大魏家、 七顶山、金石滩、大李家、登沙河、杏 树屯等。
”退二进三“:指第二产业从市区退出,发展 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重点建设地区:大连市区、普湾新区[1]、长兴 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花园口经济区。([1]普湾新 区包括:普兰店城区,金州区的石河街道、三十 里堡街道,瓦房店市的炮台镇、复州湾镇。)
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61布局两城四区规划三横三纵交通路网西北中心城发展路径71机场新区72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73大连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74大连空港商务区75大连体育新城76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聚集区77大连北部商业区八中山区九金州新区十大窑湾国际港务区十一西岗区长春路南及工人村将建商业商务区十二沙河口区西安路二期开发建设十三钻石海湾规划十四梭鱼湾规划一辽宁省五点一线战略发展布局五点一线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一线即
地理位置: 1. 普湾新区距大连市中心45公里,距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40公里,距即将建设的大连新机场18公里,距大连港40公里,距大窑
湾港29公里,从沈海高速公路大连后盐到三十里堡出口只有20分钟车程。 2. 沈海高速公路(原沈大高速)在普湾新区设有三十里堡、石河、海湾北、瓦房店南共4个出入口。在建的皮炮高速(皮口-炮

详解四阶段法模型

详解四阶段法模型

一、交通生成模型交通出行生成模型是用于预测一个交通小区每天或每一高峰时段所生成的交通出行量。

交通生成预测是在研究城市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模、人口规模和土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预测划分的各个交通小区可能产生或吸引的交通总量。

即0D 矩阵中行和列交通生成模型分为交通产生模型及交通吸引模型两个部分,常用的模型包括增长率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类型分析模型等。

增长率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从OD调查中,可以得出单位用地面积、单位人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参数的交通产生、吸引量,如果假定其交通量是稳定的,则根据未来各交通区的用地面积、人口数量或经济指标等参数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回归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未来年的交通生产量与各因素(自变量)的关系与当前年相同。

根据调查资料,建立交通产生或吸引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回归方程,利用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类型分析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以家庭为分析单位,根据对出行起决定作用的一些因素将整个对象区域的家庭划分成若干类型。

以基于同一类型的家庭出行因素相同、各家庭的出行次数基本相同、各类家庭当前年的出行率一直到未来年都不变的假设,确定未来年各类家庭的出行率和各交通小区中家庭数目,进行交通生成预测。

二、交通分布模型交通出行分布模型预测从每一个出行发生的交通小区i到每一个出行吸引的交通小区j的出行交通流q,,推求各个交通小区间的交通分布量,构成一个分布矩阵。

出行分布模型的种类较多,如增长系数模型、重力模型、机会模型等,其中重力模型使用最为普遍该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假定交通分布的模式在当前年和未来年变化不大,能够用某一增长系数对未来年的交通分布状况进行预测。

增长系数模型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布模型,包括平均增长率模型、Detroit模型及Frator模型等。

重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交通,I\区i到交通小区j的交通分布量与交通小区i的交通产生量、交通小区j的交通吸引量成正比,与交通小区i和j之间的交通阻抗系数参数(如两区之间交通的距离、时间或费用等)成反比。

题型10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题型10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地理答题技巧(解析版)

10 区域发展考向年份卷名及题号情境主题命题趋势模板01 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转型之路模板02 城市的辐射功能及影响模板03 产业结构的描述及影响因素模板04 流域水资源协作开发模板05 西气东输的原因及影响模板06 南水北调工程及影响模板07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说出南方电网电力资源东西互补性强的主要原因。

(2)根据表中信息,指出广东电网建设适当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性。

(3)分析广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对“西电东送”输电效益的有利影响。

第(1)小问尝试解答:第(2)小问尝试解答:第(3)小问1.(2024·浙江绍兴·校考模拟预测)2023年4月沈阳都市圈获批成为全国第九个、东北第一个国家级都市圈,矿产资源丰富的老工业基地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沈阳都市圈中各主要城市产业结构图统计示意图(下图),比较沈阳、抚顺、阜新三市的产业结构的异同。

沈阳都市圈面积为2.3万平方千米,占辽宁省面积的15.5%。

下图为沈阳都市圈各城市主导产业及主要交通线简图。

(1)根据材料,指出沈阳市成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

都市圈可依托发达的交通联系,通过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实现要素高效配置,达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2)简要评价沈阳都市圈协同发展的条件。

(3)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沈阳都市圈发展应加强的区际联系与合作。

(4)简述建设沈阳都市圈对东北振兴的促进作用。

【答案】(1)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经济总量大);人口规模最大;产业结构等级高;区域交通枢纽;行政级别高等。

(2)有利:作为国家级都市圈,享有更多政策支持;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之一);城市间交通联系便捷,要素流动效率高;各城市产业关联性强,具有一定的互补性等;不利:重工业为主,转型困难,制约发展;受资源条件限制,各城市产业体系趋同,易因竞争导致内耗。

(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环境问题突出,部分资源出现枯竭等)(3)国内:加强与临近的北京、沿海的上海等都市圈联系与合作;国际:向西可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国间的经贸合作;向东可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国间的经贸合作。

4.区域规划的分类

4.区域规划的分类

4.区域规划的类型依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区域规划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4.1按规划内容的侧重点分类(1)策略性的区域规划这类规划相当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内容侧重于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方针,经济发展的重点,确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产业布局,以及保证战略目标实现的措施和政策。

策略性区域规划的特点是:①重视区域所处的环境和区域发展条件的分析论证;②注重经济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经济结构;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政策、规划方案实施对策、策略的研究较深入,但往往对于经济建设工程的规划布局研究较为简略。

(2)物质性的区域规划这类规划内容偏重于区域发展的物质环境和建设工程项目的空间布局规划,规划成果注重区域土地开发利用的总体蓝图。

因此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城镇的发展和布局,对于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各种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极为重视。

物质性区域规划的特点是:①重视技术经济指标;②重视各部门、各物质要素的功能、相互关系和空间表现形式;③特别注重各类土地利用和空间分布;④强调经济建设项目和城镇的发展规模、相互关系和空间布局。

(3)综合性的区域规划综合性区域规划是通常说的区域规划,比较规范性的区域规划。

综合性的园林工程设计区域规划,兼容策略性规划和物质性规划的特点,内容系统、全面。

既有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的内容,又有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完整的经济建设空间布局规划的内容;既描绘出区域经济建设未来的总蓝图,又有明确的区域发展政策和规划实施措施。

4.2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1)自然区自然区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或内部有紧密联系、能作为一个独立系统的地域单元。

它一般是通过自然区划,按照地表自然特征区内的相似性与区际差异性而划分出来的。

每个自然区内部,自然特征较为相似,而不同的自然区之间,则差异性比较显著。

如湘江流域区域规划。

(2)经济区经济区是指经济活动的地域单元。

它可能是经过经济区划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也可以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而划分出来的连片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地区发展的
新型工业化道路:
战略重点
依靠科技进步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
依靠体制改革推进生产力的进步,
依靠人力志愿开发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依靠保护环境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重点是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基础
三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评价
(1)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评价(是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产权安排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评价 (重型或大型化的产业结构或企业结构必然是国有或 大型股份制财团)
(3)地方政府的作用评价 政府的行为不一定都是理性的,公共利益最 大化并不等于效益最大化。
产业、新型制造业和第三产业构成的合理的产业结构。
对区域来说,选择适合本身的产业和产业结构是发展战略
规划的核心。
4.3.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一 、自然资源评价 二 、 经济社会要素评价 三 、区域经济制度环境评价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分类
自然环境条 件
社会经济条件
制度环境条件
自然条件、自然资源、 环境质量等 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劳 动力、资金市场状况、 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等 管理体制、组织形式、 政府政策等
4.3 区域经济规划的环境 与条件评价
4.3.1 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评价 4.3.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4.3.1 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评价
第一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 加强
第二 经济结构出现全球性的战略调整里
第三 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初步形成输
第四

经济体制趋于完善,企业改制基本完
成 第五 新型工业化成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三,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市场初步形成,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意味着区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 区域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
但是,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会影响政府保护 下的产业发展。
第四,经济体制趋于完善, 企业改制基本完成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机制已经建立 股份制的产权结构在我国企业中成为主要的形式
一 、自然环境条件
• 资源的总量评价 从自然条件来说:自然条件和资源不同等级的实物或价值数量 从社会经济条件来说:比较复杂的数据,包括资源质量评价等 • 资源的平均量评价 资源密度:反映一定地域空间的资源丰饶程度;生产能力或资 源数量/平方公里土地面积 人均资源拥有量:反映按人口平均的资源情况;生产能力或资 源数量/每人 • 资源的综合评价 取位次评价法:一个地区某类资源在全国或大区域内所处的地 位。
第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一体 化趋势加强
一方面,我们的市场已经慢慢的在扩大,过 去的国内或区内的产业竞争,现在变为国际 的竞争。
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使我们进入国际市场 更加困难。
第二,经济结构出现战略性调整
表现: 产业在国际间的转移 国内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内容
美国: 发达国家产业集中在高新技术产业, 劳动密集型纷纷转向新兴工业国家 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4.3.2 区域经济发展条件评价
一 、自然环境条件 二 、经济社会要素评价
三 、区域经济制度环 境评价
资源总量评价、平均量评价、 综合评价、 市场条件、交通运输条件、资 金条件评价、人口与劳动力资 源评价、技术条件评价 产权安排的区域合理化评价、产 权安排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评价、地方政府的作用评价
二 、经济社会要素评价
• 市场条件 主要指:主要评价市场容量。以国内需求量表示 国内需求量=全社会投资额+消费总额 市场占有率=地区某行业的年销售额/全国同行业的年销售额 • 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便利指数=(地区运输线路总长度/地区土地总面积)*(地区 运货量/地区货物周转量) • 资金条件评价 地区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净值、地区财政收入平衡差、地区居民 储蓄率、工业资金占用系数。(越大越好) •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评价 人口对经济发展的压力(耕地和产值)和人力资源规模两方面评 价 • 技术条件评价 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