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二应用教案

合集下载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学案例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学案例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学案例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实际情境中。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设计一份教学案例,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定律的应用。

案例名称:牛顿第二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一、背景介绍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的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 = ma。

F代表作用在物体上的净外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这一定律在力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各种实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 能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 通过实际例子和活动,加深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入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比如小车在平地上行驶和上坡行驶时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车在上坡时需要施加更大的力才能行驶。

2. 概念讲解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提供实际例子,比如汽车加速、物体下落等,让学生理解这一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一些案例,让他们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决问题,比如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为什么拖拉机能够拉动重物、为什么推车需要更大的力才能上坡等。

4. 实验活动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比如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或者通过小车和坡道的实验来观察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5. 应用练习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计算推车上坡所需的最小力、分析自行车骑行时的力和加速度等。

6. 总结与讨论通过总结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实验活动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应用练习的成果来评估学生是否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课堂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质点受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是高中物理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

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际应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该定律的概念和应用。

本文将围绕着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展开讨论。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1.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 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3.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讲台上悬挂滚轮、弹簧测力计等物品;- 编写具体案例和习题。

2. 学生准备:- 将课前预习内容整理,准备好笔记本和书籍。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为了引发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在导入环节中,我将提出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乘坐地铁时会被向后挤压?”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引出下面的知识内容。

2.讲解与实验演示(20分钟)- 简要介绍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并与学生一起推导该公式;- 展示一个滚轮实验,说明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他工具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和测量数据来揭示物体受力情况。

3.案例分析(40分钟)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以下是两个典型案例:案例一:车辆制动距离描述:一辆汽车以30m/s速度从前方200m处开始紧急刹车,请问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停下来?思考过程:1. 先求出汽车在制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减速度。

由于要停下来,所以最终速度为0m/s。

根据$v = u + at$公式,代入已知量可得:0 = 30 + a * t可求得a = -3 m/s²(注:负号表示减速)。

2. 代入$a$和$t$的值,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根据$F = ma$公式,代入已知量可得:F = m * (-3)3. 根据横向制动力公式计算摩擦力。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受力分析可以知道:F = µ * N其中,N为静摩擦力。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教案

《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本节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能巩固和深化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能让学生机械的记忆超重和失重的条件,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超重和失重这种现实生活中的奇特物理现象。

为达到让学生真正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在具体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关于生活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分析电梯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通过归纳、总结,提出超重与失重的条件。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2: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3: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锻炼学生比较归纳问题、分析推理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

3.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让学生能过主动分析、归纳问题。

二、教材分析:在以往的教材中,超重与失重问题是作为知识内容呈现的,而新版教材则是以例题出现,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分析,学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尤其是到高二学习电学和磁学过程中,牛顿第二定律更是解题的重要理论,通过电磁学与力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自从我国能过发射载人飞船以来,航空与航天事业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课题之一。

高中物理教案: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与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与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与应用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探究物体受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动力小车•平滑水平轨道•弹簧测力计•质量块组合•计时器三、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平滑水平轨道放置在桌面上,并确保轨道表面光滑。

2.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动力小车的一端。

3.将质量块组合挂在弹簧测力计的另一端。

4.确保动力小车可以自由运动,并且轨道上没有任何障碍物。

步骤二:进行实验1.将动力小车推到轨道上,并使其停止在一个已知位置处。

2.使用计时器记录下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终点所需时间t,记为t₁。

3.通过弹簧测力计测量小车受到的拉力F,并记录下来。

4.接着,将质量块组合中的一个质量块取下,记录新的拉力F'和时间t₂。

5.依此类推,重复步骤4,每次减少一个质量块。

步骤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拉力F与加速度a之间的关系曲线。

2.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 = m*a 计算出各个实验条件下的加速度a。

3.分析曲线特点,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得到的规律和结论。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了以下结果:质量(kg)时间(s)拉力(N)加速度(m/s²)m₁t₁F₁a₁m₂t₂F₂a₂... ... ... ...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1.加速度与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随着施加在物体上的拉力增大,加速度也随之增大。

2.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在相同施加力的情况下,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而在相同质量的情况下,施加的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3.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产生的加速度现象,并且可以quantitatively 表示这种关系。

五、拓展活动1.针对不同起始位置和轨道高度条件下的实验进行探究,观察是否会对加速度产生影响。

2.利用实验数据,设计一个物体以特定速率运动所需施加的牛顿第二定律中所描述的拉力大小。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应用》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应用》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的系统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多物体系统的方法。

2.理解内力和外力在系统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和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二定律在多物体系统中的应用。

2.难点:确定系统的受力情况和加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例题分析法、实验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回顾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提出多物体系统的问题。

2.系统受力分析
(1)讲解如何对多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

(2)区分内力和外力。

3.加速度关系确定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系统中各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4.例题讲解
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多物体系统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5.实验演示
进行简单的多物体系统实验,观察运动情况。

6.课堂练习
让学生进行多物体系统的问题练习。

7.课堂小结
总结牛顿第二定律在多物体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8.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多物体系统的应用题。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

§4.6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两类问题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三、实例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下面请看具体内容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两类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关键:求加速度a ,因为它是连接力与运动的桥梁。

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3)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4)建立坐标系(5)选取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求出在正方向上所受的合外力(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三、实例1. 已知物体受力情况,求物体运动情况【例1 】1992年8月14日,我国“长二捆”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起飞时,总质量为4. 6×10 t ,起飞推力为 6. 0×10 N,求起飞后5 s 末火箭上升的速度和距地面的高度(不计空气阻力)【例2】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 kg,在6.4 N 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物体与水平地面的滑动摩擦力是4.2 N ,求物体4 s末的速度和4 s 内发生的位移。

2.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求物体受力情况【例3 】一个滑雪的人,质量为 75 kg ,从静止开始沿倾角为30°的山坡匀加速滑下,在 5 s 的时间内滑下的位移为50 m ,求滑雪者受到的阻力。

3. 求连结体的受力情况或运动情况【例4】在气垫导轨上用不可伸缩的细绳 ,一端系在质量为m 1 的滑块上,另一端系在质量为m 2 的砝码盘上,如图所示。

设导轨与滑块之间、细绳与滑轮之间无摩擦,求滑块的加速度以及细绳的拉力练 习1. 用弹簧秤水平拉质量为 0. 5 kg 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弹簧秤此时的读数是 0. 4 N ,当拉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的读数为 1. 6 N ,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题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题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题教案。

而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牛顿第二定律更是一个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因此,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题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定律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及公式。

2.能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熟练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能够巧妙运用公式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公式求解问题。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基础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力的关系。

换句话说,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愈大,其加速度也就愈大。

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力F越大,其加速度a也就越大,二者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比例关系。

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表达为F=ma,其中F代表物体所受的合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所受的合力,也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等。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运动和力的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出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比如下图中的竞赛场景。

在这幅图中,两个人在互相比赛,其中甲方和乙方所受到的力分别是F1和F2,同时甲方和乙方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

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出两个人的加速度a1和a2,然后将其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到两个人谁更快地跑得过线。

2.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a是一定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物体所受的合力也是一定的。

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计算出物体受到的合力。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假设其质量为m,加速度为a,所受到的摩擦力为Ff,所受到的向下的重力为mg,我们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求出其所受到的合力F,用F减去Ff和mg即为所需的推力Ft。

高中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高中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引言:牛顿第二定律是力学中最基本且重要的定律之一,它描述了物体受力后的运动状态。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定律的概念并掌握应用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公式表达;2. 掌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运动问题的方法;3. 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牛顿第二定律的原理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即 F = ma,其中 F 代表合外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该定律着重强调了力与加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应用实例讲解1. 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计算自由落体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以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为例,假设质量为 m,下落加速度为 g,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到 F = mg。

由于在自由落体过程中只有重力作用,所以 F 即为物体所受的重力。

2. 斜面上的物体滑动当一个物体位于倾斜角度为θ 的斜面上时,可以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滑动的问题。

在斜面上,物体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根据平行和垂直分解的原理,可以得到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可以通过计算合外力来解决物体滑动问题。

3.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一个常见的周期性振动系统,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来分析和计算振子的周期和频率。

通过施加质量和弹簧常数,可以计算振子的加速度,并由此推导出振子的周期公式。

三、示例题解析1. 题目一:一个质量为 2 kg 的物体受到一个 10 N 的力,求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将已知量代入公式,即可求得加速度 a = F / m = 10 N / 2 kg = 5 m/s²。

2. 题目二:如果一个质量为 5 kg 的物体位于一个倾斜角度为 30°的斜面上,斜面上的摩擦力为 20 N,求物体的加速度。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说课稿教案

高中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说课稿教案

(一)分析教材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是动力学的基础.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对于学生学好物理,掌握力学知识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两类实际问题:一是共点力的平衡,另一个是常见的超重和失重。

我在处理这节教材时本着两个指导思想,一是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物理问题引起学生兴趣,二是注意总结归纳,讲练结合,方便学生理解记忆。

(二)教学目标一是知识传授方面:能够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并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问题。

二是智能培养方面: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思想教育方面: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和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这些物理问题。

(三)教学方法第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主线,通过实验,观察,讨论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让学生动手画受力分析图,通过板演,提问、讨论,达到使学生多种器官协调合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四)重难点处理共点力的平衡时受力分析要全面,不多力,不少力。

对超重失重的理解,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五)分析学情共点力的平衡几乎年年高考都有,但学生在此处得分率很低,原因不是对共点力的条件掌握不了,而是对某些力的产生和分析不到位,所以在此处多加强调弹力和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再就是超重失重,对这两个概念学生能记住,但具体到一个实例中,学生经常忽视首先找出加速度的方向这一方面,而是凭想当然的去做去选,所以在讲这个专题时一定要强调出物体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是由加速度的方向决定而不是物体的运动方向决定的。

(六)教学过程共点力的平衡观看幻灯片导入,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再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此处教师提示从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度思考),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该物体的受力图,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养成良好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习惯,对以后的学习会很有帮助的.由受力图引出什么是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同一点上或者几个力的作用线交与一点),紧接着让学生动手做这个练习,用平衡条件求解某一个力。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标: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意义;掌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并进行简要解释。

引导学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Step 2:概念讲解(15分钟)教师详细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含义和意义,强调其中的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引导学生思考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Step 3:实验演示(20分钟)教师进行一次简单的实验演示,如用弹簧秤测量不同质量物体受到的重力,然后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验中的应用。

Step 4:课堂练习(15分钟)教师出示几道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解答。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Step 5:拓展应用(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运动车辆的制动距离、斜面上物体的滑动等,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拓展应用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Step 6: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讲解、实验演示、课堂练习和拓展应用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同时,通过实验和应用题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教学时间有限,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教案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教学目的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1)稳固记忆牛顿第二定律内容、公式和物理意义;(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

2.通过例题分析、讨论、练习使学生掌握应用牛顿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审题才能、分析综合才能和运用数学工具的才能。

3.训练学生解题标准、画图分析、完善步骤的才能。

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为习题课,重点内容是选好例题,讲清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及解决这类问题的根本方法。

2.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重要的是分析过程、建立图景;抓住运动情况、受力情况和初始条件;根据定律列方程求解。

但学生往往存在重结论、轻过程,习惯于套公式得结果,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建立思路、掌握方法是难点。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彩笔。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牛顿第二定律提醒了运动和力的内在联络。

因此,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答一些力学问题。

我们通过以下例题来体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

(二)教学过程设计1.受力情况求解运动情况例题1一个静止在程度面上的物体,质量是2kg ,在程度方向受到5.0N 的拉力,物体跟程度面的滑动摩擦力是2.0N 。

1)求物体在4.0秒末的速度;2)假设在4秒末撤去拉力,求物体滑行时间是是。

(1)审题分析这个题目就是根据的受力情况来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前4秒内运动情况:物体由静止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4.0s 。

受力情况:F=5.0N ,f=2.0N ,G=N ;初始条件:v0=0;研究对象:m=2.0kg 。

求解4秒末的速度vt 。

4秒后,撤去拉力,物体做匀减速运动,v′t=0。

受力情况:G=N 、f=2.0N ;初始条件:v′0=vt,求解滑行时间是是。

(2)解题思路研究对象为物体。

受力,可得物体所受合外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初始条件和运动学公式就可解出前一段运动的末速度。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举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举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应用举例》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引言这份文档旨在提供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高中物理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举例。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教学目标-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公式- 能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活动活动一:小车竞赛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提供一辆小车模型和一个平滑的竞赛道路。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设计一种方法来让小车在竞赛道路上跑得最快。

3. 学生使用不同的质量和力的组合,测试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速度。

4.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结果。

5. 学生讨论并解释他们观察到的现象,引导他们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活动二:物体的下滑1. 在实验室或课室里准备一个倾斜的平面,可以放置不同质量的物体。

2. 学生选择不同的物体,并逐个放置在倾斜平面上。

3. 要求学生测量物体下滑的时间和距离。

4.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释实验结果。

5. 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结论。

活动三:击打气球1. 每个学生获得一个充好气的气球和一根带有弹簧的线。

2. 学生尝试用线击打气球并观察气球的运动。

3. 学生尝试不同力度的击打,并记录气球的运动轨迹。

4.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气球运动的原理,并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释。

5. 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解释,并进行讨论。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将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这些活动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以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高一物理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导言:牛顿第二定律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之间的关系。

本教案将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一、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2.实验材料:小车、电子天平、滑轨、线圈电磁铁、砝码组等。

3.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滑轨上,并通过线圈电磁铁施加恒定的驱动力。

(2)利用电子天平测量小车所受的重力。

(3)在小车上加上适量的砝码,测量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F=ma,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5)根据测量的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中的应用。

4.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重力(N) | 合外力(N)| 加速度(m/s²)-----------------------------------0.5 | 0.5 | 01.0 | 1.0 | 01.5 | 1.5 | 02.0 | 2.0 | 0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中,合外力等于零,因此物体的加速度也等于零,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

二、车辆制动过程中的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应用。

2.实验材料:汽车模型,动力学试验座椅,刻度尺,计时器等。

3.实验步骤:(1)将汽车模型放在动力学试验座椅上,并用刻度尺测量汽车的质量。

(2)通过计时器测量汽车从起始点到终点的时间。

(3)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根据汽车的质量和加速度计算合外力。

(4)通过计算得到的合外力,控制刹车制动,使汽车减速。

(5)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在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应用。

4.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汽车质量(kg) | 加速度(m/s²) | 合外力(N)-------------------------------------100 | 5 | 500200 | 6 | 1200300 | 7 | 2100400 | 8 | 3200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汽车质量的增加,合外力也随之增加,符合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测。

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案例。

案例一:汽车行驶汽车的行驶是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而牛顿第二定律对汽车行驶的原理作出了很好的解释。

我们知道,汽车行驶需要燃料进行推进,而这个过程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体现。

燃料中蕴含的能量被释放出来,被传递到车轮上,产生了一种向前的推力,使得汽车运动加速。

这个过程中,汽车的重量相当于物体的质量,而推动汽车的动力是作用在汽车上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力越大,汽车加速就越快,而车身越重,加速度就越小。

从中学的角度来讲,可以通过举办汽车模型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汽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测试,加深他们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活动营造出趣味性,让学生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了解汽车行驶的基本原理,并发现其中的物理问题。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数据等方法,探究汽车重量、发动机功率、轮胎摩擦力等因素对汽车行驶过程的影响,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案例二:运动员奔跑体育课上的跑步运动同样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讲解和理解。

在运动员奔跑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加快奔跑速度,除了增加脚步频率之外,就需要增加腿部肌肉的收缩力。

这个力就是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解释的。

人体的重量相当于质量,肌肉的收缩力可以看作是作用在身体上的力。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重力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加身体向前的推力,奔跑速度就会加快。

从中学角度来讲,可以通过组织班级田径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运动中探究身体推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比如,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脚步频率和肌肉收缩力对奔跑速度的影响,让学生了解身体运动的科学原理,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案例三:飞机起飞飞机起飞是航空工业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牛顿第二定律的一个经典应用。

在飞机起飞的时候,飞机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需要克服引力和空气阻力。

这个过程同样可以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进行解释。

飞机的重量相当于物体的质量,发动机产生的推力是作用在飞机上的力。

在飞机起飞的过程中,如果推力大于各种阻力的合力,那么飞机就能够顺利起飞。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一规律;(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应关系;(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通过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2、利用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合适的力的单位后,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从比例式变为等式。

3、进一步讨论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公式中的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不是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力;公式中的和均为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同,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加速度将随着合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教法建议1、要确保做好演示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两件事:只有在砝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前题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砝码的重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证明);实验中使用了替代法,即通过比较小车的位移来反映小车加速度的大小。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重力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重新认识出中所给公式。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牛顿第二定律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示例:一、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再研究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高中三年级物理课教案: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三年级物理课教案: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高中三年级物理课教案: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一、引言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牛顿力学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而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力学的核心定律之一。

该定律描述了物体所受到的力与其所产生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高中三年级物理课中,教师需要设计教案,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针对高中三年级物理课的教案,重点分析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2. 掌握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

3. 熟练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运动、静力学和动力学等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以及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牛顿力学的基础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牛顿力学的基础知识,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2. 理论讲解2.1 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向学生详细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FORCE = MASS ×ACCELERATION。

通过实例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2 三种应用情况A. 分析物体受力平衡的情况:讲解静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示范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物体是否受力平衡。

B. 分析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讲解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示范如何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问题。

C. 分析物体受力不平衡的情况:讲解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方法,示范如何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在受力不平衡情况下的运动。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来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应用的理解。

例如,可以进行小车加速度实验,鼓励学生观察和测量小车在不同施加力下的加速度,并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4. 练习与讨论设计一些力学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进行讨论。

鼓励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这些问题,并在课堂上相互分享思路和答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物体的受力情况,并能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受力分析。(重点)
2.知道动力学的两类问题: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和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加速度是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桥梁。(重点)
3.记住解决动力学问题的基本思路,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有关问题。(难点)
过程与方法
型的能力还不强, 尚不能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与策略寻找解决问
题的有效途径。
四、教学策略、教学资源
讲练结合、小组讨论、
多媒体课件、学案
五、思维导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

活动一:
复习旧知识:
回忆、 回答
复 习 旧
参与评价其
知 识 建
(1)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一般步
他同学的回
立 知 识
骤?

体 系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为 应 用
牛 顿 运
是什么?
评价学生的回答
板书:力和运动的知识框图
引导、鼓励学生寻找物体受力与物体运
思考分析力与运动之间
动 定 律
做 好 知识 上 的
动之间的联结点; 将力和运动知识框
的关系
准备。
图以牛顿第二定律为中介连接起来
提出问题: 利用上述知识可以解决哪
A---B做匀加速,B---C做匀减速,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与减速阶段的初速度相等。
提出问题: 问题(1) 属于哪一类问
题? 怎样求解问题(1)中的加速度? 步骤是什么?
同学之间相互检查受力分析图是否正
确,表达式是否规范。
板书:mgsinθ-f1=ma1N1-mgcosθ=0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实例教案研究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实例教案研究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实例教案研究一、教案设计背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从课程到教学方式都在不断地创新和更新。

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和内容,需要精心设计教案以保证教学效果。

本教案的设计来源于物理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实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掌握求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2.掌握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能够收集实验数据。

3.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2.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提问:你知道物理学中有哪些重要的定律吗?回答:牛顿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

引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牛顿第二定律,我们来回忆一下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2.知识讲授环节1)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公式2)讲解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3.实验环节1)学生学习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操作。

2)学生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加速度等参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4.综合应用环节1)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2)学生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相结合,注重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探究式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教学资源1.物理实验室2.测量工具:弹簧计、计时器、计量瓶、电子天平等。

3.课件、PPT七、课堂评估1.实验操作及数据收集能力测试。

2.探究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

八、教学反思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单纯作讲解,要尝试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加具体细致,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3.学生在实验和探究环节应更加积极主动,提高参与度,从实验中彻底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应

[例1]如图3— 6—2所示,质量为4 kg的物体静止于水平面
上,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物体受到大小为20 N,与水平方向成3 0 °角斜向上的拉力F作用时沿水平面做匀加速运动,求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g取10 m/s 2)
解析:以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3- 6 — 3所示,建立
平面直角坐标系把F沿两坐标轴方向分解,则两坐标轴上的合力分
别为
F x F cos F
F y F N Fsin G,
物体沿水平方向加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则x轴方向上的加速度a x = a, y轴方向上物体没有运动,故a y = 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x ma、ma,Fv m^ 0
x x y y
所以F cos F ma,F N F sin G 0
又有滑动摩擦力F F N
以上三式代入数据可解得
2.
物体的加速度a= m/s
小结:当物体的受力情况较复杂时,根据物体所受力的具体情况
和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利用正交分解法来解.
[例2]一斜面AB长为10 m,倾角为3 0 °,一质量为2 kg的小物体(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3 — 6— 4所示(g 取10 m/s 2)
(1)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
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
(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图 3 - 6-2
图 3 - 6 - 3 图 3 - 6 - 4
解析:(1)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
,其受力情况如图 3 — 6— 5
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把重力G 沿x 轴和y 轴方向分
mg sin F ma
"N
mg cos
F x
G 2 F ma x F y F N
G 1 ma y
解:G i mg cos ,G 2
mg sin 小物体沿斜面
,设加速度为 则a y = 0,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
又F F N 所以
2
2
10 (sin 30
0.5 cos30 )m/ s 0.67m/s
设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V ,所用时间为t ,小物体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
v 3.7 --
- --------- s 5.5s a 0.67
(2)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
,处于平衡状态,其加速度a = 0,则在图3- 6—5的直角
mg sin mg cos
m
g(sin
cos )
G 2
F
ma x 0 F N
G i
ma y
r
■ F
mgsin
F N mgcos
y
所以
F N
F x F
即X 轴方向加速运动 a ,则a x = a ,物体在y 轴方向没有发生位移
,没有加速

2
2
V。

2as 得
2as
2 0.67 10m/s 3.7m/s
v t
V 0
at 得
坐标中a x 0, a y
0,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
图3—6- 5
所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F
一 tan tan30 0.58
F N
小结: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当= tg 。

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当> tg 0 ( [L mopes 0 > mgsin 0 )时,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 当tg 0 (mopes 0 < mgsin 0 )时,物体沿斜面 加速下滑.
[例3]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
2 kg,在水平恒力F 推动下开始运动,4 s 末
它的速度达到4 m/s,此时将F 撤去,又经6 s 物体停下来,如果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不变 , 求F 的大小.
解析:物体的整个运动过程分为两段 ,前4s 物体做匀加速运动,后6s 物体做匀减速运动.
前4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a 1
-—0
4
m/s 2 1m/ s 2 t i
4
设摩擦力为 巳,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F ma 1
后6 s 内物体的加速度为
F ma 2
由②④可求得水平恒力 F 的大小为
F m(a 1 a 2) 2 (1 2)N 3.3N 3
小结: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受力分析是关键,对物体运动情况的分析同样重要 ,特别是像这
类运动过程较复杂的问题,更应注意对运动过程的分析 .
在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时 ,一定弄清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是否相同 ,若不同,必
须分段处理,加速度改变时的瞬时速度即是前后过程的联系量 .分析受力时要注意前后过程中
哪些力发生了变化,哪些力没发生变化.
[例4]如图3—6— 6所示,质量为2 m 的物块A 和质量为m 的
物块B 与地面的摩擦均不计.在已知水平推力 F 的作用下,A B 做加速运动.A 对B 的作用力为多大
解析:取A B 整体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一个力 F 的 作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F = ( 2 m + m) a a = F / 3 m
取B 为研究对象,其水平方向只受 A 的作用力Fi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F i= m a 故 F 1= F/3
小结:对连结体(多个相互关联的物体)问题,通常先取整体为研究对象
,然后再根据要求
a 2 匚 Wm/s 2
t 2
6
2m/s 2 3
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的问题取某一个物体为研究对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