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在课堂上,过分强调教师的授课能力,不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课堂还给学生。
他们试着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摆脱“一切由老师说了算”的思维模式。
教师应该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通过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中获得乐趣,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其次,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人喜好,进行分类授课。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提高自信心和兴趣。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应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需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充实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学生们喜欢的科目,可以增加相关的讲解和案例着重讲解,并结合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和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再比如,可以通过做游戏、观察实物等方式,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体验中掌握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总之,在课堂上把掌握权还给学生,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
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提高兴趣,才能保证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因此,教师要尽己所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知识宝藏。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一
怎样在课 堂 上把 时间和 空间还 给学生 呢 ?
的课 堂 ,营 造 一个 接 纳 的 、支持 性 的 、包 容 的 课堂 氛 嗣 ,
学校 经 常 组 织教 师 间的 听课 ,有 的教 师 以 为提 几 个 问 使 课 堂 真 正 成 为师 生 互 教 互学 、相 互 吸 引 、相 互 包 容 、共 题 ,让学 生在课 本上 做几个 记 号就是 自主 学 习 ;或 提几个 问 同参与 的学习共 同体 。教师是 “ 平等 中的首席 ”,学生是
课外 阅读 课堂教学
—
—
把 课 堂 还 给 学 生 也谈学生 自主探 究学习
江年萍
( 湖北省枣 阳市蔡 阳中学 ,湖北 枣 阳 4 12 ) 4 24
自主探究 学 习是 指学 生在 教师 的引导 下 , 自己确 定学 校 目标 、选 择学 习方 法 、监 控学 习过程 、评价 学 习结果 的一种 衡 量一节 课成 功与 否的标 准之一 。
题让 学生读 一节课 也 是 自主学 习 。这 其实 就是 “ 放羊 ” 。要 参 与 的主体 。师 生 共 同分 享获 取 知 识 的 全过 程 和 乐 趣 。 只 想真 正把 时间 和空 间还给学 生 ,教师 要懂得 还 的艺术 ,要 还 有 在 这 样 的课 堂上 学 生 的 心态 才 能 得 以 开放 ,主 体 参 与 的
如何 调动学 生学 习积极 性 自主探究 的学 习 呢?
堂 灌 ,学 生 昏 昏欲 睡 ,课 堂 无 欢声 笑 语 ,思 维 呆滞 。这 种 闷课 ”现 象 ,摧 毁 了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扼 杀 了学 生 的 学 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了 “ 新 课程倡 导地 “ 以教 师为 主导 以学生 为主体 ” 的新 理念 。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渲染情景,导入新课为了一开始就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最好采用比较新颖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导入新课,因为所举的例子与学生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了解一个大致的情况,激发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为后面的主动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预习环节,教师确定目标、任务以后,提供一段供学生思索的时间,结束预习环节之前,还有一段自我整理内化的时间。
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自主思考的如:本节课主要讲了几个问题;怎样理解这些问题;通过预习,发现了哪些问题等。
三、预习交流,合作学习交流的过程要求学生全部参加。
然后每组推选一名组员上黑板板书预习中找到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让学生根据课程内容课前搜集相关内容,需要老师明确任务。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所总结的内容在课堂上就有话说,能够做到几乎人人发言,各抒己见,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体地位。
也有助于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弥补老师对有差异学生的不足。
四、展示提升,明理导行展示环节是一个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
它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现,又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
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找到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现提升。
在本环节中怎样让不善言谈的学生打开了话匣子。
为此,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的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时间与空间。
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拓展练习,强化能力。
通过反馈练习,查漏补缺,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能力,达到导学导行的目的。
当然在学生的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如:有个别学生在小组进行讨论的时候混水摸鱼,在下面玩。
在预习环节中,很多学生不会提问题,组内交流有凌强欺弱的现象,挫伤了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明确,在讨论过程中气氛热烈,但是一合上书,再问他们学到了什么,却又不知道了。
为了让合作交流真正发挥作用,达到预期效果,同时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改动:1、明确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好本组不同角色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合作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近年来,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不再是老师纯粹讲授知识,而是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必须让课堂更多地还给学生。
下面将从鼓励学生思考、增加互动和实践机会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鼓励学生思考是让课堂还给学生的关键一步。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通常只需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快速更新,学生需要更加主动地思考和掌握知识。
在课堂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并提供一个自由发表意见的环境。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增加互动是实现课堂还给学生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互动可以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课堂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机会与老师和同学互动。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老师可以采取一些互动的教学方法,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是让课堂还给学生的关键环节之一。
传统的课堂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而缺乏实践的机会。
实践是学生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实习、实地考察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x摘要让学生自主课学习,要把课堂让给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自己学;保证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尽情读;强化自主的意识,让学生尽管问;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
关键词学生自主差异性和谐发展近年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我们教师在潜意识里常会用统一的要求、统一的目标来对待不同的学生,以至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讲得太多、问得太多的弊端。
学生是有差异的。
怎样让学生共同进步呢?我们努力摸索,逐渐明确了方向——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让给学生。
一、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自己学让学生自己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自己去学,老师什么也不讲,而是将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
教学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多方面的选择权利,让学生学得主动。
在阅读教学中,不同阅历、不同个性的孩子对课文内容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我们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和观点,不轻易否定,因为人人都有“理解”的权利。
在《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学中,在如何理解“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绿。
大树站在太阳和土地之间。
”这句话时,有的学生讲,“生活的大树”就是指社会,具体可以是我们的集体、我们的祖国;而有的则说,“输送着营养”是指作出贡献;还有的说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地,为了我们的祖国,人人都应该“做一片美的叶子”,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学生的理解颇有见地。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要努力促使他们多侧面、多层次、多角度去理解问题。
二、保证充足时间,让学生尽情读学习课文主要是读,听人读、自己读。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获得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保证时间让学生自己读。
我们可以首先要求学生能读通课文,这是理解课文的起点。
作为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可运用多媒体把语言文字变成直观、生动的图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可由教师作艺术性范读,或让学生自由轻声地读、同桌之间互相倾听,这样将无声的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感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往的课堂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是接受的容器,完全围着教师转,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这种课堂最终泯灭了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成了教师自编、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局面。
这样灌输的学习方式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更抑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方式的关键是如何把美术课堂还给学生。
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进行学习:才会对他们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积极地参与到认知的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一、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布鲁纳认为:不经历真正获得知识的过程而单纯接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知识的。
有则发人深思的故事,说的是各国的孩子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
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手指头堵住漏口,等沙子装满就把漏斗挪到瓶子口边,再放开手,让沙子流进瓶子。
由于沙子漏下的速度很快,从孩子拿开手指到漏斗对准瓶子口,沙子剩不了多少。
孩子丝毫不泄气,一点一点儿地做着。
终于,他在一次次的反复中“开窍”了:他等到漏斗口对准了瓶子再倒沙子,很快瓶子就装满了。
孩子笑了,高兴地看着身后的妈妈。
而他的妈妈正鼓掌为他庆贺。
另一位中国孩子的妈妈却是另一种做法:当孩子拿起漏斗,沙子从底部漏掉时,妈妈立刻蹲下说:“来,妈教你!把漏斗对准瓶子口,再把沙子从这儿灌下去。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会发现中西方教育存在着很大差异。
这位中国的妈妈就像我们的教师,总愿意把自己所有的知识都给学生,希望他们少走一些弯路。
可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让学生去“走冤枉路”其实也是一种学习方法。
因为“走冤枉路”后获得的发现记忆更强烈。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观察、分析注射给学生,把学生变为机械的接受器。
这样往往会剥夺了学生从失败中获取经验的机会,也剥夺了让他们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学生自由发挥,而是在精心设计的框架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一些调整和创新,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互动和合作的机会。
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案例研究、实验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我们需要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调查、自主思考、自主实践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可以通过设定探究性学习任务、开展学科竞赛、组织学生参与课外科研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能够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会更加热爱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设计生动、直观、富于趣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设置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反馈和指导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方式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学习知识。
这样一来,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方式,都会更贴近学生的需求和习惯,从而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我们需要重视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管理。
课堂氛围是指学生在课堂中所处的情感、心理和社会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外部条件。
我们需要创造一个轻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幸福,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我们可以通过自我介绍、课堂小活动、课堂氛围的烘托等方式营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课堂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这个社会环境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教学手段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上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新课改的灵魂。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舞台,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策略、方法,将学习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引导学生有计划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根本没有真正认识到有计划学习的重要性。
高尔基曾说过“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首先确定学习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的保障。
目标可分为短期和长期,先制定短期目标,在短时间内可完成的一个小目标,然后再制定长期目标,让自己的学习一步步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其次引导学生恰当地安排多项任务,使学习有序的进行。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不断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优势和劣势,优势继续发扬,劣势进行克服,长期以往,学习效率就会提高,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会得到培养。
我常常告诉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做到有条不紊、有序有章。
学习也是一样,有了计划,我们就会按计划进行学习,就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这样,我们的学习就不会盲目,学习效率就不会低下,学习成绩也会大大提高。
例如:我在每学期开学初,针对自己所教的课程特点,在学生拿到课本后,先让学生浏览目录后统观全书内容,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与学习特点,制订一个短期学习目标,等学习两周左右时间后,再让学生制订长期目标,并要求学生们必须按照自己所制订的目标进行学习,经过几年的尝试,我觉得效果很好。
三、把握好以课本和课堂两个中心,提高学习效率。
(一)以教材为中心于漪老师曾提出“教材应是培养学生素质的沃土”,这实在是一个精彩的比喻。
植物生长需要从土地汲取水分和养料,学生素质的培养也离不开教材。
好的教材蕴含知识、思想、情感、审美等丰富的养料,学生学好教材,自然可以获得素养的提升。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篇)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引言1.1 为什么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人物的角色,学生则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参与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的发展要求。
我们迫切需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把课堂还给学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中心和主角时,他们会更加感到自信和满足,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知识。
与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有效地激发,使得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胜过对分数和升学率的追求。
把课堂还给学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从传统的教学内容中获得知识,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具有创造力和竞争力的人才。
1.2 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学习成就的重要保障。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信息获取的渠道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教育者需要更加关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并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动积极,增强他们的学习意愿和动力。
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提升,更有利于塑造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创造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培养更加优秀的未来人才。
2. 正文2.1 重建课堂氛围重建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活力和积极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感到愉快和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我在教学中,经常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课堂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学习知识。
然而在现实中,很多课堂却变成了教师一味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场所。
这种模式不仅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而且容易导致他们的学习动力逐渐消退。
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需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课桌前听课。
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学习来获得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更多的课外拓展活动、独立研究课题等方式,让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和学习。
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课堂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强调学生的记忆和模仿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而在现实中,创新思维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我们需要通过开展一些课堂实践活动、思维训练课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也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黑板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需要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比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虚拟实验室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们也可以通过讲故事、游戏化学习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树立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求。
我们也需要加强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共同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校可以积极组织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文化活动、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资源。
而家长也可以通过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关心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10.11教研——贯彻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
贯彻新课标,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家园,一直是我们的理想,也是新课标积极提倡的。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有理念上的准备,也需要“技术”的运用。
一、“还”的认识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因此要归还给学生。
归还是什么都毫无保留的给予吗?当然不是,学生是跟随老师来学习的,老师还须有必要的“传道、授业、解惑”。
但当我们还的时候,很多老师认为我们需要有充分的储备和十足把握,以避免还给学生后收不回来的“尴尬”。
觉得收不回,有失老师“身份”。
其实,这恰恰是“不想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可是,我们现代教育中,学生一致认为老师的见识肯定高过学生,所以,当学生问的问题老师不知道的时候,就认为“不正常”。
那么,在课堂中就可能出现两种现象:第一,学生的问题逃不出老师的手掌心,老师是万能的,无所不知的(往往不真实);其二:学生的问题超出老师的预料,老师感到无所适从。
这样,就无法真实地体现“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
所以,“还”的意识应该有,更应该有一种平等、宽容的认识。
要相信学生有超乎老师能力。
二、怎样“还”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
1不要简单的肯定和否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语言,可是有一种语言,很多人善说:“对”或者“不对”。
总是急于肯定学生的回答。
其实,老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作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作定性评价。
学会说:好,还有别的想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隐藏在心里的所有想法,让学生在辩证、比较、观察、选择中分析问题,对问题有更全面透彻的理解。
2“还”要有“预谋”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谋”,也就是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地说,学生可能说出哪些答案。
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而且在这样充分开放的环节中老师还要做好招架不住的准备。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案
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介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其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重要性。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理论篇:什么是“把课堂还给学生”?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概念。
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的优势和意义。
2. 教学内容:解释“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含义。
分析“把课堂还给学生”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概念及其意义。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实施“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效果。
三、实践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介绍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分析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自主学习,分享心得和经验。
四、实践篇: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合作学习?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2. 教学内容:解释合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探讨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合作学习活动。
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合作学习的概念和重要性。
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活动,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五、总结与展望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激发学生对“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 教学内容:回顾“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展望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重要性。
3. 教学方法:讲授法:总结“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及实践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欢迎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
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
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
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生独立获取基本知识的重要一环。
指导预习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
如教学“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我设计以下导学提纲: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有什么异同点?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怎样确定?③除到被除数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问难。
有的学生由于受知识年龄等限制;有的胆小不敢质疑问难;有的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愿质疑问难,所以我们要创设条件,努力营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善于灵活地向学生提出探索性问题。
二、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
他强调“自读自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语文新大纲指出,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自主学习体现的正是这种精神,它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观。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落实这一精神,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更“真”更“实”呢?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做了仔细探索,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抓主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自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
阅读的习惯。
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寻找从兴趣、习惯、方法等诸多因素去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深厚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语言评价、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
教学中,我常
用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谣、做游戏、设悬念等途径,促成学生的自主参与。
如教学生字“翻”,我编了个谜语“小米粒,歪戴帽,坐在田边玩羽毛”。
教学《草船借箭》,我让学生通过表演了解人物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果学生的求知欲被激发了,便会很快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不待教师教,便能自主地去学习了。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激发调动。
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了。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了好的习惯,办事容易办好,学习也能得益。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也就是说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我是这样做的:(1)、要求学生以认真的态度对待阅读。
看书不能走马观花、草草而过。
为了促进学生认真读,我要求学生“情绪要稳、读音要准、边读边想,弄懂词句”,并采取“查、评、比、奖”的方法促进落实。
(2)、主动查字典的良好学习习惯。
这就为学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作好铺垫;(3)、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也就是读书时,要圈住自己不认识的字,画出不理解的词。
再读课文时,标出自然段序号,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或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句子,并以小组的形式互相启发讨论。
这样学生读一次,画一次,动
手做一次,越读的多,理解越接近中心,学生的体会也就越深等等。
(4)、提倡学生多读、反复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我在教学中十分注意学生多读书的习惯。
课堂上讲课文,我坚持讲前读、分析时读、讲完后读、老师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课后要求学生抽时间读。
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
终身受用。
3、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的读书;指导边读边思,让学生发挥想象,开拓思维,理解文意;指导有感情的读,体会文章内涵;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读书;指导读后归纳要点等。
仅拿“理解词语”来说吧,就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组词式、找近义词或找反义词等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便能形成能力,去自主地学习。
“怎样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教学,我学生先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讲的是什么,再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最后连接段意,就是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根据课后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想想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最后组成一段话。
学生掌握了这些阅读方法,无论何时阅读,都不用老师教,就能自主地去学,真正“会学”。
二、讲究策略,训练学生学习自主
学生“自主”的学习在于他的主动性,这是称得上自主的真正
标志。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巨大潜力挖掘出来,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因此,促进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我采取以下几方面策略:
1、让学生自选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
因此,新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编入“你喜欢读哪几句?”的类似思考练习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喜欢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阅读,学生的“自主”权得到体现。
如《春》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读出为什么喜欢。
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让学生充分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由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通过学习,总是能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热烈。
2、让学生自辩文中疑问
古人曰:“学贵有疑。
”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
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
“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学生对“刘备三人第三次到隆中时,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
就下马步行”这一做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很不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诸葛亮是不会知道的,何必走那么多的冤枉路;有的认为这样做很值得,因为他们这样做并不一定要诸葛亮知道,他们是在表达了自己的诚意。
学生经过一番争辩,最后认为第一种做法符合现代人讲究办事效率,在现在这样的时代,这种做法也未尝不可;但结合当时的年代,第二种做法也并非不值得,这恰恰是刘备求贤若渴的表现。
学生在争辩的过程中,既深刻领会了文章的中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扶得过多,只会培养学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
3、让学生自悟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后,教师可抓住这一契机,要求学生归纳出自己的学习方法。
如《三峡》的教学,我在学生理解完全文之后,要求学生回去试着学“导游”组织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重岩叠嶂”的景色介绍给大家。
课堂上学生纷纷将自己的导游词拿出来展示。
一篇篇导游语是那么生动、具体,一个个小导游是那么形象可爱,真让人赞不绝口。
“游客们”从中了解了书本上没有介绍的关于“三峡”的知识,让人大开眼界。
此时,教师抓住这一美好时机,问:“你们的这些资料和语言是哪来的?”有的说是从电脑网页上下载来的,有的说是查阅有关书籍找来的,有的说是学电视上的导游的……,多好的学习方法啊。
此时此刻,
教师再也没有必要干巴巴地告诉学生怎么去写导游词。
这样,让每个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并从活动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来,所取得的效果远远比完全由教师归纳的好。
三、因材施教,让学习更自主
为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班级学生中基础不同的现象,课堂练习时教师应考虑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安排一些弹性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己挑选,以便扬长避短,更好地激发“自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布置抄写词语的作业时,切勿搞“一刀切”,让每个同学都抄个三五遍的,这样会让学生感到为了抄写而抄写,完成任务罢了,收效甚微。
正因为如此,当今新教材里课后的“读读写写”题已改为“把你喜欢的词语或优美语句抄下来”了,这就避免了训练的随意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地把自己的好词佳名摘录下来,熟读成诵,把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比如优等生会出一些带有思考性、创造性方面的题目,中等生一般是根据教材内容,在自己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出一些变换角度综合性的题目,而后进生大都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有关字词句的题目。
教师还可根据教学要求精挑汇编,全面练习,这样的课堂练习尝试,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有关知识,培养了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促进了学生去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只要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其求知兴趣,让其得求知方法,使其亲历求知过程,促其在求知中“自主”,教师都尽可以大胆去探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得以体现,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