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意识”

【摘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义重大。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为此,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

【关键词】问题意识;敢问;爱问;善问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也曾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课堂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问题才能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更新,有问题才能使学生在不断求索中得以发展。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是产生学习冲动的源泉,是积极思维的导火索,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土壤。因为创新始于问题,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以下是我从教二十多年来的若干体会。

1.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让他们敢问。众所周知,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不分尊卑和主次的。然而,自古师道尊严,教师往讲台上一站,居高临下,教者为尊,为师就得让人敬畏;甚至有些教师还认为惟有“威严”,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才能维持好教学秩序,否则无法管理班级。于是,这些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以施主身份出现,而不是以知心的、平等的朋友身份出现。这种僵化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妨碍了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阻断了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学生产生学习是一种苦役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的学生怎能对力求解决的问题敢问呢?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确实感到自己与教师是平等的,从而敢于向教师提出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其方法是很多的,我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不要嘲笑和讽刺学生,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敢问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侯提出的问题或许很“幼稚”、很不成熟,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嘲笑和讽刺,要善于在其见解中发现闪光点,并通过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获得正确答案。例如:我在教课文《我的叔叔于勒》时,有位学生对谁是主人公提出了质疑,结果,许多学生都认为“于勒”是主人公,理由是题目标明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应该说,学生回答的对与错是无关紧要的,这仅仅呈现了学生的认知状况,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个启发学生思考的切入点,

妥善地对待学生的回答。我认为教师此时既不能嘲笑和讽刺学生,也不能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并自主地寻找正确答案或最佳答案。于是,我从多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谁是主人公:从情节的发展过程看,谁是主导者?从人物的矛盾冲突看,谁是主要者?从主题思想分析看,课文要揭示的是什么?由于我没有嘲笑和讽刺学生,消除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再加上有上述这些引导和铺垫,学生敢于向我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最终获得了正确答案。

2.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教”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就会感到自己受到尊重,就能够主动地参与,就爱自己提出问题。学生爱问,这不仅说明提出的问题是他们最需要解决的,而且说明他们的主体意识已增强,有充分的自信心和强烈的好奇心。

那么,如何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爱问呢?我认为其方法也是很多的,例如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和课堂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差异教学”等等,而我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注意向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深思熟虑,力求从学生这个主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知识状况,更多地向他们提供相关的知识背景。而学生有相关的知识背景作为搭桥铺路,课堂上就不怕出丑,就感到还有许多知识需要了解,就爱提出

自己感兴趣的各种各样问题。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

“质疑”是学生在对教材深层次理解和探究的基础上的一种求真、求异的思维过程,它蕴含着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精神的提升和外露。学生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就比较深刻,即“善问”。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呢?其方法是很多的,例如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加强学习时的合作交流等等,而我的主要方法之一是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字词进行质疑,因为优秀的课文所要揭示的主题往往以比较含蓄的方式表现,一般都是通过某些关键字词让读者去品味。

从学生质疑的这几个问题分析,学生的质疑能力不高,提出的问题不深刻,不懂得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去领悟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不“善问”。显然,他们的质疑能力得到提高,善于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了。特别需要提醒的是,我对一些学生提出的“在深山老林盖房会不会影响环境?”这个更为肤浅而又简单的“质疑”一般不一一作答,而是让他们自己通过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活动去寻找正确答案。也就是说,我力求改变“教师问——学生答”这种自上而下的问答方式,积极倡导“学生问——教师答”、“自己问——自己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质疑能力的同时,形成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品质。

当今的语文教学跟其它学科的教学都存在着共同弊端:往往是教

学生如何回答问题,往往以学生没有问题作为一节课的圆满结束,根本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我们的学生往往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缺乏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对问题不敢问、不爱问和不善问。但愿这种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状况再也不能持续下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