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点 。如一 分 为二 的 观点 、 展 的观点 、 主流 的观 想象 能 力且 有创新精 神 的同学 们不妨 ~试 。 此类 发 看 但
点 等。此 外还 要符 合 社会 的道 德 准则 . 合乎 情 理
作文不 仅对 考生驾 驭故 事能 力的要求 很高 . 而且 对
作 为应 考 作文 , 系重 大 。对 于 大 多数学 生 来讲 . 考生驾 驭文 章 中心 的能 力要求很 高 ( 为故事不仅 关 因 不宜提 倡 用逆 向思 维 方式 立意 以求 新 .还 是顺 向 要 有好 的 内核 , 而且要 与材料 中心 相吻合 )对考生 ,
立意为 妥 。否 则 , 能会 由 于学生 认 识 的局 限 . 可 因 驾驭文 章详略 的能力 要求更 高 .因为一 不小心 . 考
而 立意偏 颇 . 点过 激 况 且有 的材料 也 不宜反 向 生 会漫无边 际地叙 述下去 . 观 从而 导致偏题 、 离题 。因 立意 。 此并 不是大 多数 考生都 能写好 这类 文章 . 这样做 的
麓
善
≤一
语文教 学生 的
■ 河 北 省 秦 皇
传 统 的教学 模 式 . 教 师只 注重 知 识 的传 授 . 使 奥地 利 教育 家 贝尔纳 曾强调 : 没有 情 感 的教 “
而 忽 视 学 生 的 主 体 地 化 . 不 注 重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的 育不 会 成为 成功 的课 堂 。 ” 此 . 等 、 谐 、 任 因 平 和 信 培 养 . 尊 重 学 生 问题 意 识 . 致 学 生 问 题 意 识 薄 的师 生关 系 , 不 导 自由 、 松 、 洽 的课 堂气 氛 , 唤 起 宽 融 是 弱 。 主 要 表 现 为 : 生 课 堂 思 维 只 能 跟 着 老 师 转 . 学 生学 习兴 趣并 促其 主动 学 习的基 础 学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问题意识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阶梯,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问题意识;语文教学;环境氛围;培养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之魂,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
问题意识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阶梯,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疑,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养成善于发现、乐于思考、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未成曲调先有情——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质疑,鼓励学生求新求异。
正确对待学生的问题,不嘲笑,不讥讽。
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无论大小、难易、对错,都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其可贵之处。
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敢想、敢说、敢做表达,能够畅所欲言。
只有为课堂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才能使问题意识的这颗种子萌芽。
如上《荷塘月色》通感手法的运用时,有个同学突然提出“‘秀色可餐’是不是运用了通感手法?”我抓住这个契机加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交流,在思考与探讨中感受通感的内涵。
最后达成共识,认为“秀色可餐”是通感,“那个女孩的声音像牛奶糖一样甜”是通感,“那荷叶的香气是淡绿色的”也运用了通感手法。
在探索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是何等幸福的事!二、山色佳处须细看——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思维的火花。
问题的呈现方式可以多样,既可以在语文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获得,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
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有一句“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之我见古人云:“学贵有疑。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现代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毋宁说是问题的寻求者促成的。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视之为正常现象。
下面谈谈多年来我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问好奇心是问题的源泉,是问题意识的典型表现。
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学生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并发现问题,它能驱使学生积极思考,追根寻源,引起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抓住“衣袋”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故意问了“衣袋”里不装糖却装满了“昆虫”,这个孩子是怎么了?(并突出“装满”一词)一开课就以此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读课题进行猜想发问“这口袋里有哪些昆虫?”“这是谁的衣袋?”“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为题目?”这一问题马上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引出探索的欲望。
接着通过学习课文,学生明白了用“装满昆虫的衣袋”最能显示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以及人们对法布尔的敬佩。
学生怀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增强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问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下,常存在学生有问题不敢问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气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宽松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教师只有把学生作为“具有世界上最大资本和主动性的生命”,与学生平等相待,学生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畅所欲言,各种奇思妙想才会层出不穷。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对待学生,给每个学生的提问投以微笑、关注和点头,允许他们在教师讲授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对教师、书本上的观点提出质疑,要积极提倡学生标新立异、勇于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问题,允许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质疑促思。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寻找问题是探索学习的途径,是创新精神基石,培养探索学习,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
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孔子),因此可以说,问题意识的培养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勇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从而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但问题意识需要培养和激发。
传统的教学使学生问题意识比较薄弱,,表现在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还有的不善于提出问题,为此。
我的做法是:一、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民主,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学生能提出问题,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表现,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
首先要给他们提问提的机会,并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
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要用信任的目光鼓励他,以示教师对提出的问题的重视,如果学生提出不够明确的问题,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他敢提问题的勇气。
讲解《故乡》一课时,一学生提出,文章何多次描写故乡的景,问题虽然重复多次,而且好多学生也回答了但我最后说:“同学们说得对,但我也要说说……”学生们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质疑,互相启发与争辩,最后成功释疑,这样既使学生对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又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
增强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还是肯定了他能积极思维的一面,这种和谐、平等的情境,给学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学生就会积极思索,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引导学生掌握提问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加强师生交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开始时我们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
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与课堂相关吗?如果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如何处置,心里总不踏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再让学生学会找问题的方法。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问题 .并 以这 些 问 题 作 为 统 领 一 节课 的 主要 教学 目标 和
主要 教 学 内容 . 显 然 是 “ 师 的 问 题 ” 不 是 “ 生 自己 这 老 而 学 的 问题 ” 老 师 的 问题 既 出 . 生 还 会 有 兴 趣 去 思 考 其 他 学
考 ” 假 提 问 ” 假 问题 ” 现 象 还 是屡 见 不 鲜 的 为 了提 问 “ “ 等 而 提 问 。 了课 堂 热 闹 而提 问 . 了表 现 自己 而 提 问 …… 为 为
课 堂教 学 中 . 课 程 强 调 要 摆 正 教 师 主 导 、 生 主 体 新 学 的 位 置 关 系 . 调 学 生 “ 习 主 人 ” 用 的 充 分发 挥 。 一 强 学 作 这
这 些 现象 值 得 我们 老 师 反 思 .因 为 如 果 这 些 现 象 不 能 得 到 切 实 的扭 转 . 仅 学 生 的 “ 题 意 识 ” 能 得 到有 效 的 不 问 不 训 练 和培 养 . 同时 学 生还 很 容 易 养 成一 种 学 习 虚 夸浮 躁 的
不 良习惯 。我 们 的 老师 大 多 都会 有 这 样 的 教学 体 会 : 只有
在 学 生 潜 心 学 习 、 心 思考 的 时候 才 能够 提 出 “ 问题 ” 静 真 , 才 能 够提 出“ 有价 值 的 问题 ” 也 只有 在 学 生用 心 体 会 、 。 真 正思 考 的时 候 才 能 够 对 他 人 或 自 己提 出的 问题 作 出有 意 义 的探 索 和有 价 值 的 回答 因 此 . 们 的语 文 课 堂 教学 中 我 要 尽 量 地 避免 和 消 除 “ 思 考 ”假 提 问 ”假 问题 ” 现 象 . 假 “ “ 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是让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必须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无论发现问题,还是提出问题,前提是必须思考,即为有疑而问。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并非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
教师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问题情境的精心创设,多方面、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1.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予鲜明生动的视听刺激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化动为静,化抽象为直观。
从这一点来看,是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当今教改的一个努力方向。
语文课上的课件演示也正是看中这一功能而方兴未艾。
以《十里长街送总理》为例,在介绍完周总理的生平后可先放课文的配乐朗诵,伴随着低沉的乐声,师生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带着强烈的感情进入了文中,接着用幻灯片分别显示人们等待灵车到来的动作、神态,学生观看之后提出了许多问题,教师抓住重点不放,围绕“作者为什么只写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这几个人物?他们的动作、表情、心情怎样?”再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自己“看”得见、“听”得到,远比教师单纯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2.注意问题设置的难度和密度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果子”;同时应疏密有间,有一定的停顿时间,以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特别注意不要一直问个不停,否则学生应付都来不及,哪来的时间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在试图精确地提出问题以及在提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思想时,积极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预设文本情境,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的过程,只有在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后,预期的学习效果才会达到。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我尝试、发现、探究、创造,意义重大。
此时,需要教师以问引问,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产生探究欲望,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问号转化为新的问号,提出新的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不断地预设文本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提出心中的疑问。
这样,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例如,教学苏教版第十册《绝句》一诗时,我先用形象的语言带领学生一起走进诗人的生活:“春光明媚,勾起了诗人的游兴,他乘着小船来到野外,将小篷船系在岸边的一棵古树下,拄着拐杖过了桥向东走去。
杏花开得那样烂漫,花瓣像雨一样飘落,却不会打湿衣服,春风拂着杨柳吹在脸上,一点也不觉得寒冷……”这充满春天般气息的语言,使学生的思维不由自主地跟随教师一起踏上寻春的道路。
接着,我又配上一曲欢快的音乐,启发学生:“这画面、这音乐,让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明快的音乐声中,学生的精神自由、愉悦,提出了很有新意的问题。
有的问:第一句写“两个黄鹂”,为什么不用“两只”呢?有的问:这首诗是赞美春天的,那还写小船有什么用呢?还有的问:春天到了,冰雪都融化了,为什么还要写山上的雪呢?……这些问题是在学生的大胆想象中产生的,既丰富了诗的情境,又增强了学生对诗境的感受、理解,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意作好了铺垫。
二、善用评价策略,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学会多元评价学生,一定能唤醒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我 没 有 讲 过 的 那 方 面 的 问 题 来 自主 探 究 ,可 以 是 一 点 感 悟 体 验 , 或者 一 点 遐
想 .不 在 于 字 数 的 多少 , 而 在 于 学 以 致
位 学 生 . 教 学 中营 造 宽 松 、 在 自由 的 教
重 要 性 , 真 领 会 起 精 神 实 质 , 先 进 的 认 用 教 育 理 念 指 导 自己 的教 学 实 践 。
浅谈语文教 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的I题意识 闭
时 庆 芳
( 河子 弟 学校 ) 洪
在 当前 的 语 文 教 学 过 程 中 ,大 多数 教 师采 取 教 师 设 置 问题 、 生 思 考 、 学 回答 的方 式 。这 种 方 式 使 学 生 有 一 个 明确 的 思 考 目标 .有 利 于 教 师 有 序 的完 成 教 学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 师是 一 个 关 键 性 的 因 素 。 教 有些 教师 由 于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问 题 意 识 认 识 不 到 位 . 不 能 在 教 学 中 积极 、 是 主动 培 养 学 生
有疑 即 问 , 自由提 问 , 师 对 大 胆 发 问 的 教 学 生 予 以高 度 鼓 励 , 极 评 价 , 生 在 课 积 学 堂上能够 “ 自由 呼 吸 ” 充 分 发 表 自己 的 , 见 解 ,问 题 意 识 这 颗 种 子 便 会 发 芽 、 开 花 、 果。 结 因此 教 师 要转 变 教 育 观 念 ,尊 重 每
一
生 提 问题 的 方 法 , 学 生 会 问 。 使
八 、 做 到 课 后 发 问延 伸 要
问题 意 识 的 一 个 重 要原 因 。 因此 , 师在 教 工 作 之 余 ,应 努 力 学 习最 新 的教 育 科 研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引言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现象提出质疑、思考、探究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存在较大的难题。
本文将从问题意识的概念、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路。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1.引导学生提问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疑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中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提问的习惯。
2.开展情境化教学通过情境化教学,将学习语文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3.鼓励学生探索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掌握,更要求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4.对问题进行引导和解答在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需要适时进行引导和解答。
引导学生深化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1. 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安排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有趣的文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思考和提问。
4. 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进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5.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内外积极参加各种阅读、写作活动,在实践中形成问题意识和提问的能力。
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念, 构 建融 洽 的师生 关系 , 倡导师 生 之 间的平 等 与和 谐 。教 师 在从 事小 学语 文教 学 的过程 中 ,要鼓 励学 生大 胆地 质 疑 和 提 问。对 学生 的提 问 , 教师 要积 极主 动地 回答 , 帮 助学 生 解 惑答疑 。 3 . 积极 创 设 问题 情 境 。培 养学 生的 问题 意识 , 创 设相 应
问题 , 对相 关 问题进 行 深入 和仔 细 的思 考与 研究 。 在这 个 过 程中, 学生 的 思维会 因为某 一 问题 的解 决而 得到 拓展 。 问题
例如 , 在学 习《 火烧云》 时,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联系 自己的实
际生 活 , 谈 谈 自己见 到 的火烧 云 的实 际情况 , 然后 对课 文 进 行详 细 的讲解 , 帮助 学生 进 一步理解 课 文 。第 三 , 利用 现 代 化教 学手 段 。以 多媒 体 技术 为代 表 的现代 化 教学 手段 能够 将抽 象 的 问题 转化 为直 观 的 问题 ,符 合学 生 的身 心发 展特
生活 经 验 。 在小学 语文 教学 的 过程 中 , 我们 可 以从生 活经 验 人手 , 创 设 相应 的 问题 情 境 , 加 深 学 生对 相 关 知 识 的理 解 。
1 . 拓展 学 生 的思维 。在小 学语 文教 学 的过 程 中 , 培 养 学 生 的 问题意 识 ,能促 使学 生积 极 主动 地探 寻 自己感兴 趣 的
惯和 解 决 问题 的能 力 。 3 . 提高 教 学 质量 和教 学 效果 。大 多数 小 学 生缺 乏 相应
的 独立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 但是 , 经过 老 师 的指 导 , 他 们 能够 提 出 问题 、 分析 问题 , 并探 寻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 正 因为如 此 ,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有时往往会让正 常的教学偏离 轨道 , 学生提 出的问题五花八 思考 留下缝隙 , 会取得 意想不到 的结果 。
门, 也在无形 中对教师课堂 的生成能力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 所以
有 时的课堂设问环节往往成了一种摆设 。四是在这样长期 的教
比如一位学生在学习《 捕蛇者说》 这篇 文章 中 , 提出“ 蒋 氏快 乐吗 ? ” 这样 的问题 , 他 自己的答案是快乐 , 因为其它 乡邻们死 的
的的。
哄地吵 出来 的。平时我们就应该有意识地 培养 学生边读边思边
记的 习惯 。比如在 教学《 枣核》 这篇 文章 的时候 , 通过充 分的预
习 ,就有学生对文章中的作 者用 大量 的文字描写朋友家境充裕
结合 当前教学 实践 的分析 , 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上 , 从教师 产生 了疑问 ,作者这般 的 目的何在 ?这样 的问题只有在学生 自 和学生两方面来看 , 存 在以下几 方面的问题 : 一是虽然满堂灌的
吧。
要想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 , 作 为教师首先应该要解放思想 , 认清 目标和方 向, 还要 给学 生提供思考 的时间和空 间, 用科学的 方法 , 有 效地 指导学生会提 问 , 提好 问。
1 . 让 学生敢问
( 2 ) 提供学生思考 的载体和方法。 著名教师王君在她 的博文
《 四上< 我 的叔叔 于勒> 》 中提及 了一件 事 , 对 我感触很大 。王老
怎样在语文教学 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江苏省 如 东县新 店初 级 中学 马 松钰
古人 云 : “ 小疑则小进 , 大疑则 大进 。疑者 。 觉悟之 机也 , 一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 , 组组竞争 , 人人竞争 的方式 , 通过 自主合 作
培养问题意识,碰撞智慧火花——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 , 师对 学生 的 与众 不 同的疑问 、 及异想 天 教 见解 开的设 想要表 现m 足够的耐 心 、 宽容 和尊重 , 投 并 以赞 许的眼光 和会心 的微笑 , 而不能横加 指 责 , 更 不 能讽束 讥笑 , 而构建 心理安 全区域 , 从 消除学生
的心理恐 瞑,l 生养成敢于质疑 的习惯 。 i学 课 堂教学 中, 是教学 大舞台 的演 员 , 学生 是课 堂 的主体 , 而教 师只是 个引导 者 、 主持人 , 学生 是 疑 难问 题 的解 答 者 , 是什 么权 威 。教 师尊 重学 不 生 , 生之 问具有 的平等 、 、 师 民主 和谐 、 洽 的关系 融 直接 影 响学生 主动 性 的发挥 和 创新 意识 的产 生 。 在教 学中 , 师要努力 营造 宽松 、 容 、 教 宽 民主 、 等 平 的课 堂氛 嗣 , 活 泼 、 创设 互动 、 和谐的有 利情境 , 还 学生 以主体 。精心设计 教学 步骤 , 疑 问 , 巧设 以趣 激疑 , 问设 疑 , 以 以疑 导思 , 给学 生思 考 的时间 和 空问 , 发学生在 阅读 中质疑 问难 , 学生能 发 诱 促使 现 问题 , 究 问题 , 生敢把 自己对 课文 的感 想探 让学 受 、 和 没想 提 出来 , 疑难 并能放 心 大胆 地站 起来 , 无 所顺忌 地说 来 。这 样 , 比教师讲 有效得 多 , 要 而 且更 重要 的 是要看 到 , 一个 有价 值 的问题 本身 就 包含 有创新 的思维 , 正是 教学 活动 所追求 的 这 目标 。同时 , 针对学 生提 出的各种 问题 , 引导学生 查找思考、 讨论解决 , 让每个学生都有畅所欲言 、 各抒 己见的机 会 , 而不 是等 什么 权威 来给 他们 做 定论 , 下把学 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 ! 真J 三 、 视 指导 , 学生 会 问 、 问 重 让 善 学生 敢问 了 , 了, 呵护 并赞 赏他们 的 多问 我们 积极性 ; 同时我 们 又要重 视 问题 的质 量 。要引 导 学生通过 思 考 、 讨 , 出有价 值的问题 。怎样 去 研 提 激发求异 思维 , “ 怎样 于不疑处 疑 ”等 等 。要 教 , 给 学生 正确 的思 维方 法 , 生走 出单 向思 维 的 让学 死 胡 同 , 进行 多 角度 地发 散思 维 。既能按 定 学会 势、 惯性思考, 也能变 向、 换位思考。使学生既有 学生 有问题想 问 了, 但较 多人缺 乏胆量 , 存在 江春水向东流” 的顺向思维, 也有“ 反弹琵琶成 畏惧心理 。这 当中既有一 向少思 索 、 不提 ( 或很 少 新 曲” 的逆 向思维 , 更有“ 看成岭侧 成峰 ” 横 的多 向 提 ) 的通 病 , 惧 怕一 旦说错 引来众人 嘲笑 思维 。 问题 也有 的心理 障碍 。针 对这一状 况 , 应大 胆鼓励学 生 , 要 次 , 到 低 年 级 听 一 位 老 师 教 《 和 小 我 狼 有 勇气 发表 自己的见解 , 出 自己学 习过 程中所产 羊 》 , 个 学 生 对 课 文 内容 提 I 了 异 议 : 狼 提 时 一 叶 J “ 生 的问题 。告诉学 生 , 本身就是 出错 的地方 。 这 么 凶猛 , 本 用 不 着 找 借 口就 可 以 把 小 羊 吃 课堂 根 个人 若要有 发 现 , 创造 , 不应 当畏惧 错误 。 掉 。 该 教 师 认 为这 位 同 学 的求 异 思 维 应 该 肯 有 就 ” 课堂上 谁都 不提问题 , 都不 出错误 , 还需要 老 定 , 度表扬 了他 , 着告诉学 生寓言故事 内 谁 那 高 接 师吗?有 问题 师生一起来探讨 , 有错误大 家一起 来 容与 实际 情 况 有 不 同之 处 , 还鼓 励学 生 自己动 指正 。对能 大胆质 疑 、 积极发 言的 同学 , 要细心 呵 笔改写《 狼和小羊》 。在教师 的引导下 , 同学们 护f仃敢于质疑 的心 理 。不论 问题是深是 浅 , 否 创 造 性 思维 的火 花 进 发 出 来 了 。 电1 是 有价值 , 应给予 肯定 ; 多发现 和挖掘学 生质疑 都 要 四 、 展 思 维 , 学 生 自主 质 疑 拓 让 中的 闪光点 , 时地进 行表 扬 激励 。在这 个 过程 不 学生 能 质疑 , 就说 明他 们 对所 问感 兴 趣 , 随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魏 蕴
【 摘
要 】学起 于思, 思源于疑。 现代心理学认为, 一切思维都是从 问题开始的。 作为思维的驱动力, 强烈的问题意识有助 于学
生去 发现 问题 、 决 问题 , 解 直至 新 的发 现— — 创 新 。 生头脑 中只有 存在 问题 , 学 才会 主动 思 考 , 有 求知 的欲 望 , 才会 才会去 积极 的 学
中 , 许 多 是 因为 对前 人 的 学说 提 出挑 战 , 有 才成 就 了 伟: 事 大的
业, 比如 陈 景 润就 对 华 罗庚 的学 说 提 出 了质 疑 , 白尼 的地 动 哥
学 说 建立 在 对亚 里 ± 多德 的天 动说 的质 疑 上等 等 。另外 , 很 有 多 的发 明 创 造 就 是 从 问 “ 为什 么 ” 始 的 , 牛顿 的地 心 引 力 开 如 就 是 从 “ 果 为 什 么 会从 树 上 掉 下 来 ” 始 的 , 苹 开 瓦特 的蒸 汽 机 就 是 从 “ 盖 为什 么 会往 上 窜 始 的。 这 些故 事都 有利 于 激 壶 开 发 学 生 的兴 趣 ,让 学 生 认识 到 人 类认 识 世界 和 改 造 世界 的过 程 , 就 是 不 断地 提 出 问题 、 析 问题 和 解决 问题 的过 程 。 人 也 分 类 的 每一 项 发 明和 每 一 项创 造 , 是 以 “ 出问 题 ” 起点 的 , 都 提 为 从 无例 外 。能 否敏 锐 地 “ 发现 问题 ” “ 出问题 ” 是 “ ” 和 提 , 人 的素 质 中 的一 个 重 要 的组 成 部 分 ; 是 判 断一 个 “ ” 否 具 有 “ 也 人 是 创 新 ” 识 和 “ 拓 ” 神 的重 要尺 度 之 一 。学 生 明 白 了这 些 , 意 开 精 才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论文]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摇篮”,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关键在于问题意识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只要学生产生了问题意识,就会形成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就会调动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就会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思维品质。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着力点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播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
在课堂上,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以开口的心理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
当学生提不出问题、提出的问题简单、肤浅或不合逻辑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在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方面给予拓展和挖掘。
当学生提出教师没有预想到甚至是超出教师认识范围的新问题时,教师也要学会随机应变,在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巧妙、合理而准确地加以回答,使课堂气氛更加宽松和谐,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才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动学生创新求异,挖掘其可贵之处。
只有努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才能使他们在与教师的平等对话中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释放,真正成为敢想、敢说、敢问的学习的主人。
二、优化课堂提问,教给学生提问技巧1.优化课堂提问。
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激活学生思维,还学生一双“发现问题”的慧眼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娴熟地组织课堂教学,更要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教师可以从三方面提出要求,反复训练:一是不要为提问而提问。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喋喋不休地讲 与问 , 学生只是听记 、 回答教师的问 题, 学生 问题意识缺失是普遍存 在的现象 。因此 , 我 们要改革教学模式 与教学方法 , 激发学生学 习热情 ,
增强学生问题 意识 ,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 分析问题与 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营造 民主 氛 围 。 让 学 生敢 问
学生问题 意识淡薄 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心 理安全 , 不敢提问 。 只有 置身 于心理安全与 自由的环 境与氛围中 , 学生才能真正地放松身心 , 才能提出更 多的见解 , 产生更多的问题 , 并大胆地提出来 。而在 以往的教学中 , 教师是管理者 , 严格地控制着教学 的 举一动 , 可 以说学生完全是教 学的附属 , 听命 于教 师,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任何 质疑与挑 战的机会 , 学 生 只能被动地接受 。学生处于紧张而恐惧的教学氛围 中, 不敢提 问是普遍现象。因此 , 我们要为学生营造 民主的教学氛 围 , 清除学生的心理 障碍 , 给予学生 心 理安全感 , 让学生勇于提问 、 敢于提问。 首先 , 尊重学 生。 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与认可 , 才 能缓解原 本紧张的师生关系 , 建立平等 的师生关系 。 其次 , 鼓励学生求异。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挑战 、 善 于质疑 的批判 意识与精神 , 使学生不唯 书 、 不 唯师 ,
一
表扬与肯定可以让学 生看到进步 ,享受成功的 喜悦 、 探究 的乐趣 , 这样会 强化学生 的学 习动机 , 使 学生乐于提 问; 相反 , 批评 与否定容易让学生看到 自 己的不足 , 会 打击学生提问的信心 , 而使学生对提问 失去激情与动力 , 从而不利于学生问题 意识 的培养 。 但 是一味 地表扬 与批评 都不利 于学 生 的成长与 发 展。 我们要在表扬 与批评 问找准平衡点 , 坚持表扬与 批评共进 , 最大 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用 , 让学生享受 成功 的喜悦 的同时 , 看到 自身的不足 , 促进学生的发 展 与提高 。首先 , 表扬要具体 , 切忌说假话 、 空话 、 大 话。 好在哪里要具体 明确 , 这样 才能增强表扬 的真实 性, 才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 才能真正发挥表扬 的激励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摘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实践。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问题意识一、初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分析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说到底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需要社会及教育机构的培养的。
(一)学生自身原因一是不会问。
现在语文学习的答案书普及程度比普通话还要高。
在课堂上,学生们完全不用听老师讲课了。
在我教学过程中就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每当我向学生提问,学生们总能把最标准的答案告诉我,而当我问及他们有何不同看法时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
在我同一些老教师讨论这个问题时,老教师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手中的参考资料有时比我们老师的都丰富,他们给出的答案常常比老师的还权威。
这种学习方式养成了学生思维上的惰性,更不用说去主动学习了。
二是不敢问。
经调查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敢问或不愿问。
在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他们在课堂上反而变得更沉默,经常提问的同学的比例越来越低。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他们越来越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自己在一个集体中的地位,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太肤浅而遭到嘲笑;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老师拒绝回答;怕提出问题超出教学要求或老师一时难以回答,造成尴尬。
生不敢提问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师整体业务素质较低通常情况下,教师很少以课本为核心,而是以教辅资料上的习题突破品,硬性灌输加题海战术依然是现在教学的最主要模式。
少数教师甚至是工作上态度不端正,抱着应付的心理对待学生和学校。
他们在教学中以完成学校的教学计划为目的,教学方法就是照本宣科,其中有些行为较为过分的教师甚至不写教案,仅仅是依赖于书店买来教案书在课堂上进行宣讲。
当学校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时又草草地把书上的东西抄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一次应付教学检查。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问题意识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是对话的源泉和基石。
强烈的问题意识会推动人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多年执教初中语文的实践使我认识到,要从根本上为学生减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一、改善学生的思维习惯,在心理上为善疑善问做准备初中生都有质疑求异的思维基础,不善发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对教师、对课本的结论过分依赖形成了其本身的思维惰性,是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是自读课,教师也常常是布置思考讨论题,然后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教师结课时告诉学生的是课本、教参上的结论,而这种结论往往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是: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等等。
这样的问题提出和解决的过程对学生的思维启迪有一定的意义,但它带来的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是,学生学会了被动地接受成说,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没有得到拓展,很少有创造性的发挥。
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应注意不要把结论强加给学生,更要注意提醒学生多角度拓展思维,允许对一个问题持不同意见,要言之成理,鼓励大胆创见。
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为善疑善问做好了准备。
二、教师躬亲示范,提供形成问题的智能基础在上课过程中,我常先做示范,让学生有个模仿和参照,在多次反复的思维训练中,逐渐培养质疑求异的能力。
例如,对人教版八年级课文《台阶》的意蕴把握,普遍认同:“父亲”是敦实厚道、非常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的谦卑农民。
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在讴歌父亲这种品质的同时,文中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其根源在于慨叹经济落后,小说深沉地呼唤农民的希望在于先进生产力。
(教参语)如果我们教师在上课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台阶高就显得地位高”?这与当地的民俗有关吗?然后,介绍该文所写的有关背景情况,介绍鄂西的农村楼房的习俗,农民的意识,价值观、消费观和人生观。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长期以来学生迷信书本、迷信权威,缺乏科学的怀疑态度和精神,对问题不敢问、不爱问、不善问。
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简单地说,就是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发现问题、经过思考,敢于提出疑问,然后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让学生自由探讨,积极思考,大胆提出问题,揭示问题,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一课改要求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既然问题在学习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我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必须关注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意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恰当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是将基础教育课程所倡导的培养学生创新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有益尝试。
二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需要新的教育理念1.教学目标强调问题意识新课程改革在推行,很多老师认为新课改也简单。
不是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嘛,只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就能达到目的了,有什么难的。
如果是这样培养问题意识,估计教师的课堂就更是一汪死水了。
教师的问题是学生以目前知识水平能思考的吗?是与当前学习情境有关的吗?是对于学生达到本堂课学习目标有帮助的吗?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应该有精心的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设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思考的范畴下更好地学习知识,而不是用来美化教师课堂的。
2.教学方法强调授之以渔语文课堂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是针对学生的问题而动,以问题启发学生,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产生的问题设置出相应的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用问题启发问题,以疑激疑,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去质疑和探索,从而发挥教师指导作用的独特之处。
教师的课堂评价不能只是肯定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每一次评价不应是对学生的判决,而应是与学生进行的平等的对话。
应该把判断和感知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9方法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以下方面进行探讨:1.营造积极氛围,鼓励学生提问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学生放松身心,敢于提问。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从而愿意提问。
2.转变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提问机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多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授提问技巧,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问并不是随意发问,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式。
教师应该通过讲解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同时,可以通过举例子、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质疑,从而增强提问的意识。
4.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结合日常生活,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能够让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从而发现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提出问题。
同时,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5.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互相提问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经验和互相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6.教师榜样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教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出示范,让学生模仿提问。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
7.鼓励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提问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尝试新方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呈现出不断升级和深化的趋势,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对周围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的感知和认知,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见解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一、提倡生活化教学小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很难将学习内容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产生问题意识。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大力提倡生活化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和认知问题。
教师需要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学习材料,通过话题展开引导,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将相应的语文知识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问题意识。
二、引导学生思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让他们逐渐形成对问题的理性认识,发挥问题意识的作用。
通过提供各种资源,如阅读资料、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参与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运用语文知识形成自己的思想。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进行适时地引导和点拨,深入挖掘和发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强调多元化教学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式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强调多元化教学。
通过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材料,如图画、实物、小说、诗歌等,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促进问题意识的形成。
还可以运用游戏、讨论、实验等形式,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课文的开掘和理解在进行语文阅读与学习时,教师需要注重对课文进行开掘和理解。
通常情况下,课文中存在一些难以理解或者易于引发疑问的句子或词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
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提问、探究,以此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让学生自己形成问题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注重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思辨、强调多元化教学、注重课文的开掘与理解,这些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就失去了创造力的源泉,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意识培养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就失去了创造力的源泉,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
所以没有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活动将成为无本之木。
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
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
爱因斯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基础知识,才有可能对新知识产
生好奇、渴望。
掌握一定量的知识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前提,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博采众长,涵摄百家,这是问题意识产生的前提。
郭沫若推翻陈见,横空出世,为曹操和武则天翻案,首先得益于他博大精深的历史知识。
因此,我们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尊重前辈和他人的研究成果,努力学习,汲取营养。
只有学好课内知识,又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才能厚积而薄发,形成敏捷的思维,产生各种真知灼见,从而质疑问难。
如果不学无术,却指望“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一下子具备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
青少年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在大力提倡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发扬教学民主的今天,“师道尊严”仍蛰伏于许多人的思想深处,学生对老师既敬又畏,教师永远是正确的,对书本质疑、向老师发问,便是对老师不敬,便是没有好好听讲,便是捣乱、钻牛角尖,换来的是教师的不屑、不耐烦甚至讽刺的挖苦,于是课堂上便只剩下教师的声音了,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问题可问了。
导致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
相反,如果教师能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动学生大胆质疑、提问,鼓动学生求新求异,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不讥讽、不嘲弄,挖掘其可贵之处,保护学生的积极
性,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就为问题意识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开发训练批判性思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批判性思维就是不相信权威,敢于在既定理论、观点方面进行质疑,突破常规定型模式,超越传统理论框架,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新的领域。
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需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各种思维,关键在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势的干扰,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去思考问题。
如,阅读教学中,除正面分析字词句段篇的运用外,还可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不这样写将会怎样;甚至根据文章内容,让学生设计出与范文不同的思路来进行比较;也可利用教材进行补充情节的训练或改变主题的训练。
作文教学中,审题时提供有思考价值的材料,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思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意,如对“守株待兔”、“班门弄斧”等寓言的多种理解;也可以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去思辨,如“知足者常乐”与“不知足者常乐”等等。
开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应鼓励学生挑战“权威”。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学生往往把教师和教材看作是知识的权威,一味迷信。
“老师说的”、“书上写的”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我们老师应引导学生挑战“权威”,让他们反思作品中的人物、结构、语言、思想、情感,从而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具有个性的解读。
(四)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点燃思维火花。
问题情境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
的差异,也就是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事物所具备的条件超过人们已有知识经验的范围而构成的问题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某些现象和事例的矛盾关系,设疑发问。
唤起学生注意并产生积极探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控制和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由浅入深,揭示事物间的必然联系。
2.营造合作氛围,实现思维交锋。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
营造课堂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又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应尽量尊重学生意见,了解他们知识结构的现状和学习心理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进行心理互换;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一块相当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把问题提给学生。
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我们教师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就能欣喜地听到学生创新之花慢慢绽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