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优秀教学设计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初步学会酸碱的稀释、测定溶液的pH值方法。

(3)知道酸和碱发生的是中和反应。(4)能归纳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然后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回顾已有知识,总结构建出知识网络,学会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

(2)通过对鉴别实验室里无标签的药品等具体问题的分析,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教学重点:酸和碱主要性质。

教学难点:构建酸碱性质的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题旨在夯实基础,延伸知识。提升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情境引入课题,围绕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回忆、归纳总结并形成知识网络,使知识形成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整个教学体现“问题—知识—应用”的思路。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初三化学公开课《常见的酸和碱》评课稿 一、级别:班级化学公开课 二、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三、授课人:杨巧雅 四、授课时间:20XX年3月27日 五、听课教师人数:1人 六、评课人: 杨巧雅老师这一节课的课题是“常见的酸和碱”,主要内容为“生活中的酸和碱”和“酸碱指示剂”。在简短而又精炼的导入之后,老师用特殊的方式处理了以上两个内容,即老师先给学生讲了生活常见物质哪些是碱性的哪些是酸性的,然后通过让学生回忆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的实验,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接着老师又进行了石蕊和酚酞试液在不同颜色变化的实验,让同学们自己总结,然后进行精讲点拨。最后老师给出大约10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杨巧雅老师今天就从全方位展示了一节新课程下较成功的公开课。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这节课条理性强,教态自然,情绪饱满,节奏准确,语速适中,讲解透彻,讲课从容不迫,富于启发性。杨巧雅老师设计了许多小的问题,引领着学生亦步亦趋的紧跟老师的思路,因此学生思路非常顺畅,接受情况良好,基本上没有什么障碍,真正做到了小坡度密台阶。二是授课过程思路清晰明了,富于逻辑性。每讲解一个知识点,都是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精讲点拨。因此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感知教材,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所以学生发言积极,参与度很高,课堂气氛很活跃。 三是教师能熟练运用多媒体等教具,实验操作成功熟练,实验现象明显,极大地引起了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通过预测、观察、对比、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从教学目标和设计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现在的教学目标体系是由“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组成,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如何正确理解这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如何正确地评价课堂教学的关键了。 杨巧雅老师就准确地把握了这点。通过生活常见的酸和碱引入,然后在教学设计上紧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问题展开,通过现实联系现有知识,使学生更全身心地投入了新课的各个环节中。 此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也不断地体现着“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这个想法。组织学生自行预习新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视频播放和生活的经验,并创设了几个不同的实验情境,学生一边兴致勃勃地预测实验结果,一边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一边有序地做着实验。随着实验的进行,引导学生思索并归纳有关知识,培养了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认识事物的习惯。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科:化学 2.课时:第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学案 (2)学生自带切碎的紫甘蓝、紫包菜等 二、教学课题: 进一步增强学生探究指示剂和酸、碱等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让学生知道酸和碱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 关的实验。 2.通过一些探究活动和分组实验,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运用酸碱指示 剂检验酸溶液和碱溶液,并认识一些酸和碱。 3.认识盐酸、硫酸特性和用途,学会稀释浓硫酸方法。 4.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学科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的第一课时。本节课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中“科学探究”和“身边的化学物质”两个内容标准;本节课内容是以四个活动与探究为主体、教师演示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学习。 教学重点:1.运用酸碱指示剂区分酸溶液和碱溶液 2.盐酸和硫酸主要特性和用途 教学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认识一些酸和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和视频 2.有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PPT和视频)、小组合作、组间竞赛、演示实验、讨论法和探究法 学案和PPT并用。 五、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1.PPT图片:由生活中苹果、橙子、柠檬,肥皂、皮蛋等图片导入第十单元课题酸和碱 2.波义耳小故事导入新课内容 投影PPT 活动与探究一 活动与探究一:

将8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4支试管中分别装有白醋、石灰水、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 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记录 同学们,食醋中的醋酸、铅蓄电池中的硫酸和盐酸是酸溶液,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 液是常见的碱溶液。读活动与探究一的实验操作后,分小组按要求完成实验,先完成的全组 同学举手,老师点评、小组长记录分数,下课时选出总分前三名的小组。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与探究一 同学们观察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有什么变色规律? 石蕊遇到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显示不同的颜色叫酸碱指示剂;酚酞遇到酸性溶液和碱性 溶液也能显示不同的颜色,也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又称指示剂。 教师板书:一、指示剂 讨论与交流: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你可得到哪些规律?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 (中性)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中性) 教师补充中性颜色并板书 注意:是石蕊和酚酞等指示剂变色,不是酸和碱变色!例如:紫色石 蕊能使酸变红,这句话是错误的! 学生4-5人小组讨论4题练习。赛一赛哪组先讨论得出答案,全组同学都会举手且答对了才 加分,下面都相同。 PPT练习: 1、现有稀硫酸、石灰水、食盐水三种溶液,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鉴别它们。 2、现有NaOH 溶液、稀盐酸、蒸馏水,若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试液 B紫色石蕊试液 C稀盐酸 D、Na2CO3溶液 3、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仍为紫色 C.可能是蓝色 D.一定显无色 4、下列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A石灰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食醋 D汽水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教学案教案背景: 为了响应市教育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精神,与“三四五”高效课堂密切接轨,特写此教学案提升自己的网络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教学课题:《常见的酸和碱》 教材分析: 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认识酸和碱能和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从而说明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使学生对酸和碱的性质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酸以及浓硫酸的腐蚀性及稀释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问题情景导入) (1)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如醋、水果具有什么样的味道? (2)花为什么具有五颜六色的颜色? 二、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和浓盐酸的挥发性。 ②(能力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培养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 ③(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重点和难点 酸碱指示剂在不同的酸碱性环境中的变色情况、浓硫酸的腐蚀性及稀释方法。 四、实验准备 教师准备: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学生准备: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滤纸、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 五、教材延伸 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指示剂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第10单元酸和碱精品学案(12页)

学习内容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1)第1学时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酸碱指示剂,并能用酸碱指示剂区别酸和碱 2、学会如何从植物中提取色素,知道色素在酸和碱中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过程与方法: 1、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2、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建立酸和碱指示剂的概念 导学过程自主空间一、课前先学 预习检测: 能跟或起作用而显示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石蕊 遇酸变成色,遇碱变成色;酚酞遇酸色,遇碱变成 色。 二、课堂探究 【合作探究一】: 将10支试管分成两组,每组的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食醋、石灰水、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向其中一组试管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2—3滴,向另一组试管中滴入2~3滴无色酚酞溶液 [展示与交流] (交流实验结果) 加入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 颜色变化 食醋 石灰水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

【问题讨论】: 1、什么叫酸碱指示剂?石蕊、酚酞遇酸和碱的变色情况? 2、根据上面的实验及说明,试分析这5种物质,哪些是酸溶液,哪 些是碱溶液? 氯化钠溶液是酸还是碱? 3、如何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合作探究二】: (1)取两种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分别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1)浸泡。 (2)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得到指示剂。 (3) 试验指示剂在上述5种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展示与交流】(交流实验结果) 指示剂(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食醋石灰 水 盐 酸 氢氧化钠溶 液 氯化钠溶 液 【问题讨论】: 哪种可以作为指示剂? 【应用拓展】 花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你谈一谈:为什么会出现“万紫千红”的花? 三、达标检测 1、下列物质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是() 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的是() A、蒸馏水 B、盐酸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2、某溶液中滴入酚酞,酚酞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呈()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 紫色或红色 3、A、B、C三只小烧杯内分别依次盛有一定体积的浓氨水、 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活动,不能得到 的结论是()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B.碱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C.空气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浓氨水易挥发,氨气易溶于水

网络教案《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 田秋霞

一、1.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九年级 2.学科:化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1)上网通过百度搜索一些生活中含有酸的物质 (2)复习本节知识有关的内容:①二样化碳通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包含哪些? 二、教学课题: 人教版第十单元第一节《常见的酸和碱》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互联网搜索情境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重点,首先,从酸碱指示剂的实验入手,让学生更好的记住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所显示的不同颜色,初步知道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的物质有不同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总结盐酸和硫酸的一些物理性质。观看老师的演示实验,知道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与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碱溶液时的变色情况 2.让学生记住浓盐酸的挥发性和浓硫酸的吸水性,并与溶液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 3.让学生记住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4.总结酸的化学性质,特别会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演示相结合的方式。首先用诗句导入课题,联系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采用学生探究、展示交流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通过及时的巩固练习,当堂就能过关。对于浓硫酸的腐蚀性和稀释则采取老师演示的方法,使学生能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了让学生能当堂记住,采取背诵一分钟,然后同桌互相检查的方法。对于方程式的书写,则采取与学生互动交流,一块找反应规律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了几个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又从化学走进生活。 《过华清宫》诗句→荔枝的保鲜问题→荔枝美容事件→引入对酸的学习→如何检验酸呢→酸与指示剂的反应→动手实验,检验“荔枝保鲜剂”中是否有酸→保鲜剂揭秘→总结稀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浓硫酸的稀释→交流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达标测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的实验仪器、药品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过华清宫》的诗句,配有图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认真观看。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1、指示剂显色规律;2、认识酸碱盐;3、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4、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分析归纳式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白纸、试管等。 药品:10%的NaOH溶液(A)、5%的硫酸溶液(B)、5%的紫色石蕊试液(C)、酚酞试剂、碳酸钠试 剂、氯化钠等 其它:多媒体投影、学生练习 教学过程 【引入】今天我们来复习酸和碱,看投影(今节要复习的知识) 【板书】酸碱复习课 【板书】1、认识酸碱盐 练习1、用H、O、Na、S、Cl、C、Ca中的元素写出满足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归纳】酸碱盐分类 【板书】2.常见酸的化学性质(学生课前完成学案内容) 酸的化学性质:(酸的组成 + ) 化学方程式主要实验现象 ①与作用紫色溶液 无色溶液 ②与反应,生成Fe + HCl—— Al + H2SO4—— 实验室制氢气 有产生 ③与反应,生成盐酸除铁锈 硫酸除铁锈 色铁锈逐渐,溶液由 色变为色 ④与反应,生成Ca(OH)2+ HCl——NaOH + H2SO4—— ⑤与反应,生成实验室制CO2 Na2CO3+ H2SO4—— 有产生 碱的化学性质(碱的组成 + ) 化学方程式主要实验现象①与作用紫色溶液 无色溶液 ②与反应,生成CO2的检验 CO2的吸收 石灰水变 ③与反应,生成Cu(OH)2+ HCl——Ba(OH)2+ H2S O4—— ④与反应,生成工业制烧碱 NaOH + CuSO4—— 有色产生 有色产生 【小结】本课复习知识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设计

西南街道初中化学科教案设计评比材料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课时) 姓名:梁奋玲 学校: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中学 科组:化生科组 日期:2007 年5 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课时) Ⅰ、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的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 (4)懂得碱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运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运用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探究物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Ⅱ、教学重点 1、常见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2、碱相似的化学性质 Ⅲ、教学难点 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Ⅳ、教学方法 复习、总结、联系实际、实验探究、巩固练习。 Ⅴ、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仪器:烧杯、镊子、投影仪、蒸发皿、表面皿、试管、药匙 药品:鸡爪、NaOH溶液(20%)、生石灰、水 学生用具:点滴板、胶头滴管、 药品: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溶液、NaOH溶液、Ca(OH)2溶液 Ⅵ、教材分析 常见的碱这部分内容教材分为几种常见的碱介绍和碱的化学性质两部分内容,着重叙述几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碱的化学性质,本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为突破口,辅助相关的练习,能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Ⅶ、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了酸碱指示剂、熟悉了常见的几种酸,并重点探讨了酸的几点化学性质(酸与酸碱指示剂、酸与活泼金属、酸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本节课我们重点探讨几种碱的性质和用途。 〔板书〕二、常见的碱 1、几种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演示实验1〕(投影展示)用镊子夹取3小块NaOH进行实验(切勿用手拿)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十单元 酸和碱 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下)导学案 课题复习第十单元酸和碱 学习目标 1.知道盐酸、硫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3.知道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学法指导个人独学组内合作学习组间交流、展示点评 【自主学习·独学案】 自主学习指导:自学要求与步骤 阅读课本第50-64页,将学习目标、重难点所涉及的内容用蓝、黑笔勾画出来, 并将存在的问题用红色笔勾画或记录在书中相应的位置。 一、酸和碱的概念 1.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叫酸.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硫酸盐酸 硝酸碳酸醋酸 2.由和构成的化合物叫碱。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氢氧化钾氨水 二、常见的酸和碱的物理性质 浓硫酸浓盐酸 颜色、状态 气味 挥发性 吸水性 脱水性 稀释是否放热 NaOH Ca(OH)2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是否潮解 溶解时热量变化 三、常见的酸的化学性质 稀盐酸稀硫酸 酸的指示剂 1.使石蕊溶液变色;2.使酚酞溶液变色 金属Zn + HCl- Fe + HCl- Zn + H2SO4- Fe + H2SO4-

和美三年幸福一生 七、中和反应 1.与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生成盐 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填“一定”或“不一定”) 2.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①改良酸性土壤:将适量的加入土壤,以中和土壤的酸性。 ②处理工厂的废水:硫酸厂的污水可用中和。 ③用于医药:人的胃液里含适量的盐酸,如果胃酸过量,可用含的药 物中和,化学方程式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 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如果涂一些含有的药水,就可减轻痛痒。 八、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溶液酸碱性pH值紫色石蕊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酸性7 色色 中性7 色色 碱性7 色色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用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 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 【过关检测·过关案】 学案(学生)导案(教师) 1.下列四种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A. CuSO4 B.CO2 C.NaOH D.H2SO4 2.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3.某同学设计的下列各实验方案中,你认为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 B.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水蒸气 C.加入适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以除去CaCl2溶液中的HCl D.用石蕊试液鉴别澄清的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自主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感悟: 作业: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酸和碱,区分酸和碱 2.掌握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掌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掌握酸的通性、碱的通性 5.掌握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定义、实质 6.掌握溶液酸碱性及强弱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其应用; 2.掌握酸的通性、碱的通性 3.掌握复分解反应书写 4.掌握溶液酸碱性及强弱的判断方法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小组合作交流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从个与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以及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本复习,知识储备 学生课前查阅课本、自主复习。

(二)、明确目标,提出任务 教师:本节课我们一起复习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首先了解一下本节的复习目标。 学生朗读,做到心中有数。 (三)、问题引领,探究合作 教师:我们常见的酸有?常见的碱有?根据自己的课前复习,填写下列表格。要求:默背填写(学困生对照课本填写) 1.认识常见的酸和碱 物质分类 物质名称浓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化学式 俗称 颜色 气味 状态 是否有挥发性 溶解性 溶液溶质质量

露至空气中变化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学生自主填写,巡视情况,发现疑点,点拨补充,学生交流 ①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打开试剂瓶会出现现象? ②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所以稀释操作的要点是? ③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手触摸,溶液溅到皮肤上应进行的处理? ④为何归为酸?归为碱? 练习: 1、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的酸.请你填写下列酸的化学式;人的胃液里含有,食醋里含有3%~5%的,汽水里含有. 2、下列试剂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试剂原因(文字或化学反应方程式) 浓硫酸 浓盐酸 氢氧化钠固体 氢氧化钙溶液 生石灰

第十单元__酸和碱知识点复习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 1 酸和碱 1、能和酸、碱发生变色反应的试剂叫酸碱指示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3、初中常见的酸有盐酸(溶质化学式,HCl,下同),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 4、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脱水性、吸水性。所以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5、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⑴酸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⑵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写出盐酸、硫酸分别与镁、锌、铁的反应方程式):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 +H2SO4== Zn SO4+H2↑; Fe +H2SO4== Fe SO4+H2↑。 ⑶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写出盐酸、硫酸分别与氧化铁的反应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⑷酸能与碱反应:(写出盐酸、硫酸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反应方程式) 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H2SO4+Ca(OH)2==CaSO4(微溶)+2H2O。 ⑸酸能与盐反应:(写出盐酸、硫酸分别与碳酸钠、碳酸钙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 ===2NaCl+CO2↑+H2O; CaCO3+2HCl ===CaCl2+CO2↑+H2O; Na2CO3+H2SO4 ===Na2SO4+CO2↑+H2O; CaCO3+H2SO4 ===CaSO4(微溶)+CO2↑+H2O。 7、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化学式NaOH,下同),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 8、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它的俗名叫苛性钠、烧碱、火碱。 9、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得到它,反应方程式为CaO+H2O=Ca(OH)2。 10、氢氧化钙溶液可以检验二氧化碳: 方法:将待检测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化学《常见的酸和碱复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常见的酸和碱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了解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及其实质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PH 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酸碱度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培养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的能力。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对比的方法加深对酸碱特性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酸碱的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教学步骤] 【导入】酸和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有句话说性质决定用途,要让酸和碱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我们需要熟练的掌握酸和碱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就复习一下有关酸和碱的知识。 板书:常见的酸和碱——复习 【回顾知识形成网络】 【师】周杰伦的《青花瓷》这首歌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但是同学们听过化学版的《青花瓷》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青花瓷》,大家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找出歌词中所能体现的酸和碱的性质。 播放化学版《青花瓷》,学生记录歌词中体现的酸和碱的性质并举手作答。 师生共同总结酸和碱的性质形成知识网络。 板书: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指示剂 金属 酸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学生核对课前填写的知识提纲答案 【查缺补漏完善知识】 1、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下列气体,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CO2 B:H2 C:SO2 D:HCl 2、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A:浓盐酸B:固体烧碱 C:大理石D:浓硫酸 3.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滴加到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 时,所得溶液中的 溶质为(写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 时,向所得溶液 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色。 4、小强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感到很神奇,注射器里到底装的什么液体呢?你能告诉他其中的奥妙吗?再请思考:吞到瓶口的蛋,还能不能再吐出来呢? 通过几个题目查缺补漏,检查学生的课前复习情况。

(完整word版)常见的酸和碱优秀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1.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教学难点】 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 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 吹入CO 使澄清石灰水变 2 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 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 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分别试验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 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 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 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 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 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 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 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 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 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教学反思】 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课题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教案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 (第2课时常见的酸酸的化学性质)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生活和实验室中常见的酸和碱出发,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质及用途,并说明酸和碱各有其相似性的原因。 【教学思路与设计】 学生通过学习酸碱指示剂,从简单的实验中了解了酸溶液和和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并显示不同的颜色,知道了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对酸和碱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具体介绍了几种常见酸的性质、用途等,并通过学生总结的方式,简单归纳几种常见酸的相似的化学性质。关于酸的腐蚀性可结合具体物质来介绍。 在本课的教学中,可采用分组协作,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既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又能使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究未知,从而对这部分内容有更深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几种常见酸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认识酸的腐蚀性及了解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1.学会正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 2.通过活动探究能简单归纳出酸相似的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思考其用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2.强化生活和实验中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 1.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浓盐酸、浓硫酸、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稀盐酸、稀硫酸、生锈铁钉、花布、白纸、木片、玻璃片等。 【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类比分析,引起反思归纳小结,巩固新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提问〉你知道的酸有哪些?盐酸、硫酸、醋酸、果酸等。……你知道它们有哪些性质吗?激发兴趣〈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各一瓶。引入课题 观察实物,归纳物理性质仔细观察 〈提问〉打开瓶盖有何现象深入思仔细观察,记录现象〈提问打开盛浓盐酸的试剂瓶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瓶口为什么会出现白雾?产生的白合作学是什么 〈总结〉浓盐酸的挥发自学能〈自学〉盐酸、硫酸的用阅读并总用〈提问〉浓盐酸、浓硫酸敞口置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和溶质应用能思考、讨论、发言量分数各自怎么变化?应如何放置?

《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安全意识。 2、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行活动探究—寻找指示剂,学会如何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 3、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4、通过酸和碱溶液导电性实验的探究,知道溶液导电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以及寻找指示剂的探究。 3、认识身边的物质,开发和利用身边的物质。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不同的碱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景导入: 呼气比赛:投影上播放比赛内容和具体操作步骤: (各小组推荐一代表)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紫色石蕊试液。 2、小心的用饮料管向试管中呼气。

3、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讲解:同学们,根据已有知识,我们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紫色石蕊试液遇碳酸变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常见的酸和碱,讲授新课: 阅读:教材P50第一段和“资料卡片”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投影:1、通过阅读教材,你对酸、对碱有了哪些进一步了解? 2、你所知道的酸和碱有哪些? 归纳、汇总: 1、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 2、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铝(Al(OH)3)、一水合氨(NH3.H2O)等。除一水合氨,从名称上看都叫“氢氧化某”;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氧根(OH)。 引导: 通过刚才的呼气比赛我们发现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现的问题,提出猜想,并用事先准备好的药品和仪器进行实验探究,设计并完成探究报告。 教师适当的引导,可能出现的猜想有: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能变成什么颜色? 3、其它物质的溶液遇到酸或碱是否也会发生颜色的改变? …… 猜想式探究报告: 1、其它酸(如盐酸、硫酸、醋酸等)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碱类(如氢氧化钠、石灰水等)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讲解: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说明它对酸或碱起到一种指示作用,这种能和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如:紫色石蕊试液就是一种常用的指示剂)。 通过大家的实验探究我们还发现:

中考化学第十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的颜色。 常见的有: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2.变色规律: 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成红色。 3.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1).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2).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了碳酸,是碳酸改变了溶液的颜色,而不是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4.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方法:(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酸性溶液。(2)取少量该溶液,滴入几滴石蕊试液,若溶液呈现蓝色;或者滴入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若溶液呈现红色,则说明该溶液为碱性溶液 注意:1.是酸碱使指示剂变色,而不是指示剂使酸碱变色 2.使石蕊溶液呈红色的是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 二、常见的酸 盐酸、硫酸、硝酸在水溶液中都解离出H+和酸根离子,即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H+,所以酸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我们把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唯一的阳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1 注意:①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

气体。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②浓盐酸在空气里会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里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 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③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 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④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 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⑤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 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 ⑥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 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⑦稀盐酸不具有挥发性;稀硫酸不具有吸水性 2、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酸溶液使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使无色的酚酞试液不变色; (2)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注意:实验室制取氢气不使用 硝酸) Fe+2HCl=FeCl 2+H 2 ↑ Zn+H 2 SO 4 =ZnSO 4 +H 2 ↑ 2Al+6HCl=2AlCl 3+3H 2 ↑ 2Al+3H 2 SO 4 =Al 2 (SO 4 ) 3 +3H 2 ↑ (3)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水。 铁锈+盐酸:Fe 2O 3 +6HCl====2FeCl 3 +3H 2 O(黄色溶液); 铁锈+硫酸Fe 2O 3 +3H 2 SO 4 ====Fe 2 (SO 4 ) 3 +3H 2 O (4)酸与碱反应(写化学方程式) ⑴盐酸中和氢氧化钠:NaOH + HCl = NaCl + H 2 O (中和反应)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①.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②.盐: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③.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根据土壤情况,可以利用中和反应,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

常见的酸和碱教案word版本

8.2 常见的酸和碱 主备人:段春芳授课人 教学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和碱,知道酸和碱各自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和碱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和碱及其溶液。 3. 通过浓硫酸、氢氧化钠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4.通过常见的酸和碱化学性质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几种酸和碱各自相似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由上述实验得出以下结论: 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溶液变成蓝色(即酸红碱蓝) 2、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归纳、汇总: 常见的酸有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从名称上判断最后一个字都是“酸”,即“某酸”;从结构上看都含有氢元素。现在我这儿有一瓶盐酸和一瓶硫酸,这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常见酸的性质。 展示:盐酸和硫酸,让学生完成表格:

[引导]探究了盐酸、硫酸的一些简单性质,你是否想了解它们的用途呢? [引导]通过实验我们就会发现: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挥发出的氯化氢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形成白雾;因此,敞口久置后质量会减轻。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但无挥发性,所以打开瓶盖瓶口没有白雾,但敞口久置于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因此,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那在使用浓硫酸时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行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你就会明白使用浓硫酸的注意事项。 [活动与探究一](投影展示) 讲解:从试剂店购得的硫酸一般是98%的浓硫酸,而平时使用的硫酸通常是稀硫酸,那怎样把浓硫酸变成稀硫酸呢? 回答:许多同学可能会说容易,加点水不就行了吗? [活动与探究二]:按学生猜想,照教材P229页图8-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讲解:通过实验大家不难发现,简单的向浓硫酸中加点水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浓硫酸在稀释过程中会放出大量热,使水沸腾,带动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危及人身安全。那么,正确的稀释方法应该怎样呢? [活动与探究三]:按照教材P229页图8-6装置小心进行实验。 提问:这两个实验在装置上和操作顺序上有哪些不同?你能将正确的操作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出来吗? 小结:稀释浓硫酸时应该:酸入水(或大入小),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强调】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快热量的散发,防止液体暴沸,发生危险。 提问: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万一不慎将浓硫酸弄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

第十单元酸和碱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一、酸碱指示剂: 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 2、常用的指示剂: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3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注意:(1)浓盐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2)浓硫酸密封保存的原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相当于稀释)。 (3)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溶液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4)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不变,溶剂、溶液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5)稀释浓硫酸时:应把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①加速溶解②散热。 (6)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先用布拭去,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2、酸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质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酸==盐+ 氢气置换反应(条件:活动性:金属>H ) H 2SO 4 + Fe == FeSO 4 + H 2 ↑ 2HCl + Fe == FeCl 2 + H 2 ↑ (3)金属氧化物+ 酸==盐+ 水 Fe2O3 +6HCl == 2FeCl3 + 3H2O(注FeCl3溶液:黄色) 现象: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uO + 2HCl == CuCl2 + 2H2O (注CuCl2溶液:蓝色) 现象:黑色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4)碱+ 酸==盐+ 水 HCl + NaOH == NaCl + H2O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初三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第十单元酸和碱教学设计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1) 襄州区张湾办事处中心学校魏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常见的酸,知道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知道酸的腐蚀性,能熟练取用酸及其溶液。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和浓硫酸的稀释实验,学会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强化实验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2)通过几种常见的酸化学性质的探究比较,能简单的归纳出酸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能透过表面现象挖掘事物具有共性的本质原因。 (2)知道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本身就起源于人类生产活动,树立学好化学,更要用好化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科学素养的培养和提高。 2、酸化学性质 难点:为什么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一、常见的酸 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碳酸(H2CO3)、醋酸(CH3COOH)等。 二、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溶液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三、浓硫酸的稀释 口诀: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1、盐酸、硫酸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酸能与指示剂反应。 2、镁、锌、铁等活泼金属能与盐酸、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酸能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前的金属发生置换反应。 3、盐酸、硫酸中生锈的铁钉上的铁锈都逐渐溶解,溶液均变成黄色,说明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因此,可以用稀盐酸或稀硫酸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如铁锈。

常见的酸和碱 优秀教案

常见的酸和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 2.了解几种常见的酸,认识浓硫酸的腐蚀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对比分析,将物质间的变化拟人化地活动展示,培养学生 实验技能、分析能力及与他人交流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 【教学重点】 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 【实验准备】 学生实验:写有“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酚酞”字样的纸帽、试管、研钵、纱布、玻璃棒、小木棍、小块布、石蕊、酚酞、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浓硫酸、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可用其他有色花)教师实验:锥形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 【教材延伸】 1.[实验]中的表格的下面加“保存方法”的内容,学生初次接触危险品是十分重要的。 2.在盐酸和硫酸用途的表格右边还应加一个空表内容,让学生填“我知道的用途”,这样更利于学生将已经认识的前科学知识与新知识有机结合。 3.教材只讲了指示剂遇酸、碱时的变色情况,应该补充遇到中性溶液时的情况。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指示剂 一、引入、发现提出问题 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 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

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其它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色?” 二、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 游戏:部分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帽子,手执一支试管。 另一部分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 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 点评: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应,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 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 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 展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面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蕊”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 师:请同学们将酚酞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它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 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 点评: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对比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晰;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 三、发现其他指示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