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的发展历史久远,1790年Hunter使用鼻胃管进行管饲治疗吞咽肌麻痹的患者,是关于应用肠内营养最早的记载;1901年Einborn发明十二指肠管,为胃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了另一管饲途径;1957年Greenstein等为宇航员开发要素肠内营养液,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改进了肠内营养制剂;1973年Delany介绍空肠造瘘,为安全有效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虽然胃肠道疾病妨碍病人经口进食,但仍可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提供的营养素齐全,不需消化或容易消化,通过较短的或粘膜面积较小的肠道即可吸收,具有不改变肠道菌群、无渣及无乳糖以及对肠道与胰外分泌刺激较轻等优点。肠内营养不但能够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而且对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可以避免长期禁食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多种原发性胃肠道疾病,采用肠内营养对治疗有利. ①胃肠道瘘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营养不良、消化液大量流失导致的电解质紊乱和腹腔感染等,其中营养不良导致的瘘口不愈合是根本原因。肠内营养易于消化吸收,并能够减少消化液的分泌,无渣或少渣,不增加瘘口排出量。对于高位小肠瘘或胃瘘,可通过鼻肠管、经瘘口置管或空肠造口的方法利用远端小肠进行肠内营养,对于远端小肠或结肠瘘,可利用近端小肠进行肠内营养;通过肠内营养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自愈率:
②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除在严重情况下需采用肠外营养外,如小肠尚有一定的吸收功能,且又能耐受肠内营养时,可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Crohn 病的基本治疗方法,能够在肠道得到休息的同时使临床症状缓解,营养状况改善,其症状缓解率与糖皮质激素相似,而并发症却少得多。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来说,营养支持的治疗作用不如Crohn 病明显,因而主要用于改善营养状
况和进行围手术期处理。
③短肠综合征,由于肠道吸收面积大量减少,进而导致一系列营养物质缺乏和进行性营养不良,急性期的主要问题是严重腹泻造成消化液大量丢失,此时应进行全肠外营养,但长期的禁食和肠外营养将造成肠粘膜萎缩和对肠外营养的终生依赖,因此在腹泻量减少后应逐渐过渡到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的目的不但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更重要的是促进残留小肠逐渐发生代偿,减少甚至摆脱对肠外营养的依赖。
④消化道憩室疾病,当炎症过程消退后,可采用肠内营养。
不完全肠梗阻和胃排空障碍:由于肠内营养无渣,因此不完全性肠梗阻同样可以应用肠内营养,达到改善营养状况和术前准备的目的,部分患者通过治疗症状能够得到缓解。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将完全性肠梗阻误认为是不完全性肠梗阻,同时对需要进行胃肠减压的不完全肠梗阻病人也不宜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胃排空障碍常发生于上腹部疾病或上腹部手术以后,其治疗方法除解除原发疾病外,主要是支持和促进胃动力的恢复。充分利用有功能的胃以下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持和改善营养状况,促进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