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1 数控加工技术Ⅰ 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加工技术Ⅰ》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技术Ⅰ

课程编码:70314009

总学时数:理论学时54 实践学时54

适用专业:机制制造与自动化

一、课程概述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高职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根据数控工艺程序编制和数控机床操作岗位而设立,与之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是数控机床操作中级、高级工。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数控加工工艺》、《互换性测量技术》、《数控机床》。课程以操作为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介绍数控加工编程的基本知识,着重讲解数控程序的编制及数控程序的上机调试过程,让学生充分熟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有关操作,并具备加工中心机床和线切割机床操作、编程的一般知识,学习结束后需通过相关的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中高级证书的考核。

2.课程设计思路

在理念上改变传统的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教学思路,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明确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培养目标,以训练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做到技能训练与知识学习并重,通过校企合作,以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课程项目模块;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每个项目的学习都按实际零件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是对学生课程学习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本课程的具体体现。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方法和工艺制定方法,具备对典型机床熟

练操作能力,具备对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编程和加工能力。养成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质量意识和创新精神。

2.具体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常用数控车床、铣床加工测量工具;

(2)对典型机床达到熟练操作的能力;

(3)能较合理拟定加工方案,确定加工工艺;

(4)能熟练编制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加工程序。;

(5)能独立完成数控中级工等级工件的加工。

2).知识目标

(1)正确拟定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2)掌握常用数控系统的编程方法。

(3)熟练地掌握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零件加工程序编制。

(4)能正确选择切削刀具,并确定刀具参数。

(5)合理分析,并解决加工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本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科学的工作态度。增强安全生产和质量意识,明确产品质量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

(2)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正确处理。在日常加工,和日常保养中正确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以岗位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校企合作设计三个单元模块,选取16个典型项目。根据岗位(群)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组织教学及考核。

四、实施建议

(一)考核评价建议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法,采用阶段(过程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实施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具体的评价手段可以采用观测、现场操作、提交实验报告、闭卷或开卷测试等,参见表1。

4.评价重点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二)教材编写及选用建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思想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选用合适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或项目课程教材。

2.根据三年制高职教学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课程标准,开发院本教材。教材开发的建议为:

(1)组织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以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开发教材的主编和主审,须是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订的骨干教师;

(3)教材结构和内容须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讲究“实在”、“实效”,编排时要符合五年制高职教学的特点和要求;

(4)选取的项目或课题应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和学校的实际有机结合,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5)教材编写应充分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点,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内容的选择力求明确,可操作性强,便于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

(6)教材语言平实、图文并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的介绍,适度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进一步拓展知识能力的内容和空间。

(三)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 投影仪、计算机、宇龙仿真软件;

2. FANUC、华中数控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等设备;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教学资源,选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录像、多媒体课件、电影、资料文献、企业生产现场参观等资源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针对教学的需要和难点,对理论性强,较为抽象的内容;技术性强,学校能力

滞后的内容;尚未开发但能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相关教学资源,组织力量,开发相应的影像资料、多媒体课件、PPT文本资料等辅助教学资源。发挥我院联合优势,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五)其它

该课程标准依据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调研报告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

五、其它说明

编制人:金璐玫

编制日期:2014-6-9

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