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期末复习资料:生化 小结名师教学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化小结
——by Shawn
蛋白质的化学 糖代谢
氨基酸代谢 核苷酸代谢 RNA合成 细胞信号传导 肝脏化学
维生素与维辅生酶素的与关辅系酶的关系
1. 维生素A的活性形式是顺视黄醛 2. 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是l,25-(OH)2-D3 3. 维生素B1活性形式是TPP 4. 维生素B2的活性形式是FMN和FAD 5. 维生素PP的活性形式NAD+和NADP+ 6. 维生素B6的活性形式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 7. 四氢叶酸(FH4)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净生成ATP数量:从G开始 2×2-2= 2ATP
从Gn开始 2×2-1= 3ATP • 高能化合物: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 反应全过程中有三步不可逆的反应
G F-6-P
PEPຫໍສະໝຸດ Baidu
ATP
ADP
己糖激酶
ATP
ADP
磷酸果糖激酶-1
ADP
ATP
丙酮酸激酶
G-6-P F-1,6-2P 丙酮酸
己糖激酶:不受ATP/AMP的调节 激活剂:2,6-二磷酸果糖,
磷酸果糖激酶1(限速酶)
1,6-二磷酸果糖(正反馈) 抑制剂:柠檬酸,ATP/AMP
丙酮酸激酶:受ATP/AMP的抑制
(5)一步脱氢,生成1分子NADH • NADH的利用:无氧时,用于还原丙酮酸
生成乳酸;有氧时,用于生成ATP(1.5或 2.5个ATP/NADH) (6) 终产物乳酸的去路
(1)线粒体 (2)内质网、过氧化物酶体等 8、生理意义:供给机体能量,转化有害废物。
小结
由递氢体或递电子体在线粒体内膜上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连 锁反应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它与细 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相关,故又称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
7
糖原分解小结
1、部位:细胞液
2、关键酶:糖原磷酸化酶
糖原磷酸化酶磷酸化后激活
3、肌肉组织缺少葡萄糖6磷酸酶,故肌糖原不 能补充血糖
4、意义
(1)肌糖原供能
(2)肝糖原维持血糖
8
糖原合成小结
1、部位:细胞液 2、关键酶:糖原合酶 糖原合酶磷酸化后失活 3、活性葡萄糖:UDPG 4、意义 (1)储存能量 (2)维持血糖
10
糖异生小 结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
过程
1、部位:线粒体,细胞液 2、原料:甘油、生糖氨基酸、乳酸等 3、关键酶: • 丙酮酸羧化酶:激活剂(乙酰CoA) •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 果糖二磷酸酶(限速酶):激活剂(柠檬酸);抑制剂
(2,6-二磷酸果糖) • 葡萄糖6磷酸酶:糖原分解及糖异生途径共有的关键酶 4、肌肉缺少葡萄糖6磷酸酶,需进行乳酸循环 5、主要生理意义:调节血糖
糖酵解小结
⑴glycolysis:在缺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并 释放能量的过程。 glycolytic pathway:葡萄糖转变成丙酮酸的过程。
⑵ 反应部位:胞浆。 ⑶ 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的产能过程,二个阶段,共10
步反应: • 耗能阶段:前五步反应(二步耗能) • 产能阶段:后五步反应(二步产能) • 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
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 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
糖酵解小结
1、部位:细胞液 2、 2步脱氢,产出2个NADPH 3、六碳糖酸直接脱羧生成CO2 4、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I 5、意义 (1)生成磷酸核糖:提供核酸合成原料 (2)生成NADPH:供代谢合成所需还原当量
维持红细胞功能 供生物转化所需还原当量 (3)连接3C、4C、5C、6C、7C
9
调节小结
① 关键酶都以活性、无(低)活性二种形式存 在,二种形式之间可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而相互转变。
② 双向调控:对合成酶系与分解酶系分别进行 调节,如加强合成则减弱分解,或反之。
③ 双重调节:别构调节和共价修饰调节。
④ 关键酶调节上存在级联效应。
⑤ 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调节各有特点: 如:分解肝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胰高血糖素, 分解肌糖原的激素主要为肾上腺素。
(3)质子剃度具有电化学势能,存在质子回流线粒体 内膜内的趋势;
(4)质子经特定的质子通道回流线粒体膜内侧时,可 推动ATP合酶催化合成ATP。
小结
1、ADP的调节 ADP是氧化磷酸化的主要调节者 2、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的作用 (1)呼吸链抑制剂:抑制电子传递 异戊巴比妥:抑制复合物I的Fe-S蛋白 抗霉素A: 抑制CytbCytc1(复合物Ⅲ)的电子传递 CO、CN-:抑制cyt aa3→O2
11
血糖调节小结
1、正常血糖水平:80~120mg/dl (3.89~6.11mM) 2、调节血糖的激素:主要调节因素为胰高血糖素/胰
岛素 • 胰岛素:降低血糖 • 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升高血糖 4、糖耐量:人体能够耐受葡萄糖的最高浓度 5、血糖异常疾病:高血糖(糖尿病)、低血糖
小结
1、细胞内条件温和 (水溶液,pH7 ,恒温 ) 2、酶促分步进行。有利于温和释放能量,提高利用率。 3、氧化与还原相伴进行 4、碳的氧化和氢的氧化非同步进行。氢和电子由各种载体 传递到氧并生成水;有机酸脱羧生成CO2 5、间接供氧更普遍 6 、能量逐步释放,并通过与ATP合成相偶联,转换成生物 体能够直接利用的生物能。 7、进行生物氧化反应的部位
小结
1、氧化磷酸化ATP的生成
ATP合酶复合体是ATP合成的场所。
氧化磷酸化后,NADH=2.5个ATP,FADH2=1.5个ATP 2、化学渗透假说的要点:
(1)H+不能自由通透线粒体内膜;
(2)线粒体内膜的电子传递链中的复合物Ⅰ,Ⅲ,Ⅳ具 有质子泵的功能,可利用递氢体与递电子体之间电子传 递的能量驱动H+由线粒体内膜内侧定向迁移到膜外侧, 从而在线粒体内膜两侧形成质子梯度;
递氢体同时也是递电子体 1、呼吸链的组成成分(主要有5类) (1)NAD+和NADP+为辅酶的脱氢酶:递氢体 (2)黄素酶(黄素蛋白,辅酶为FAD或FMN):递氢体 (3)铁硫蛋白(含有Fe-S):递电子体 (4)泛醌(辅酶Q):递氢体 (5)细胞色素体系:递电子体 • 呼吸链细胞色素体系:cytaa3、b、c1、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